㈠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
1、组织师生进行系统学习德育工作指南
2、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教育
5、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
6、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研学
方法/步骤
组织师生进行系统学习德育工作指南。国务院颁发的这个德育工作指南很详细,很有操作性,中小学校全体师生应该要系统学好里面的内容。
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教育学生爱党、爱国,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来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教育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教育。学生不但要学习好、思想好,还要自己保护好自己。要让学生善于识别坏人坏事、善于远离坏人坏事,有一定的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为了让学生很好地健康成长,要构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立体联系,发挥家庭、社会在德育工作的作用。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研学。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可以带学生到革命历史文化场所、生态教育基地、帮扶中心等地进行实践研学。
㈡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 要系统学好
要系统学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组织师生系统学习:
全体参与:确保中小学校全体师生都参与到德育工作指南的学习中,深入理解其内容和要求。
详细解读:对德育工作指南进行逐条解读,明确各项德育工作的目标、方法和步骤。
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
爱党爱国教育: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课程加强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感。
价值观引导: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主动学习:鼓励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提高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方法指导:提供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习惯。
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教育:
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学会识别并远离潜在的危险。
应急处置:教授学生基本的应急处置技能,确保他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
构建立体联系: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联系网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发挥各方作用: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形成德育合力。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研学:
实践研学:通过组织学生到历史文化场所、生态教育基地等进行实地研学,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成长,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㈢ 德育工作指南内容
德育工作指南内容如下:
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南》提出,中小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指南》指出,要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按照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落实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指南》建议,应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要考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研学旅行。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指南》强调,要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学校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对社会上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依法严肃惩处。
《指南》同时指出,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