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商促销 > 世界地球日促销活动主题

世界地球日促销活动主题

发布时间:2022-09-03 10:56:37

『壹』 世界地球日主题是什么

该活动最初在1970年的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活动宗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贰』 历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

2008年:“善待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当时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将尼尔森的提议变成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具体构想,并得到很多青年学生的普遍支持。1970年4月22日,美国首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地球日”活动推动了多个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140多个国家、2亿多人同时在各地举行多种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从此“地球日”成为“世界地球日”。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30年里持续恶化。有资料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目前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在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而过度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地球日是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最早由美国威斯星州民主党参议员纳尔逊提出,而最终将第一个“地球日”确定为1970年4月22日这天的则是一位哈佛大学的学生海斯。这一天,全美有2000多万人,10000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个社区及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人们通过举行集会、游行、宣讲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呼吁所有人都行动起来,保护和拯救我们的地球。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这次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以后每年的“地球日”也都备受关注。 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地球日”活动推动了多个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140多个国家、2亿多人同时在各地举行多种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从此“地球日”成为“世界地球日”。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30年里持续恶化。有资料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目前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在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而过度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地球日是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最早由美国威斯星州民主党参议员纳尔逊提出,而最终将第一个“地球日”确定为1970年4月22日这天的则是一位哈佛大学的学生海斯。这一天,全美有2000多万人,10000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个社区及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人们通过举行集会、游行、宣讲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呼吁所有人都行动起来,保护和拯救我们的地球。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这次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以后每年的“地球日”也都备受关注。

『叁』 2017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什么啊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近日下发通知,确定第48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并确定4月17日~4月23日为主题宣传活动周。

摘自:

『肆』 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什么

2006年“世界地球日”主题确定

2006年第 37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近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扎实做好宣传活动。

通知要求,要围绕主题向公众进行资源环境的基本知识、基本国情,节约利用、集约利用资源,以及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政策和科普知识宣传。

通知要求,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围绕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题进行宣传,做好具体的组织工作。联合相关学会、协会,并争取新闻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使资源环境保护的科普宣传更加深入。

通知要求,要创新形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在纪念“世界地球日”期间,充分利用好国土资源科普场馆等基础设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纪念活动。创造条件开放国土资源实验室等科普设施,积极进行国土资源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宣传。通过散发宣传资料、进行实物展示、播放录音录像、举办科普讲座和组织专家现场咨询等方式,向公众宣传、讲解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知识。还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集中报道资源环境保护内容和主题宣传活动情况,扩大宣传影响和效果。

世界地球日(背景资料)

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并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犹如星火燎原。全美国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约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一天就成了第一个地球日。

1972年全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此后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我国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举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伍』 世界地球日主题及历年主题

2014年世界地球日主题及历年主题

国际统一的特定主题,它的总主题始终是“只有一个地球”;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界每年4月22日都要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目前最主要的活动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纪念活动。每年中国纪念”世界地球日”,都要确定一个主题。

2014年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

2013年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 共建美丽中国

2012年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找矿突破,保障科学发展

2011年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倡导低碳生活

2010年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2009年绿色世纪(Green Generation)

2008年 善待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007年 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

2006年 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

2005年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2004年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2003年 善待地球,保护环境

2002年 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1年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0年 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1999年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1998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7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6年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5年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4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3年 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2年 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

1991年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0年儿童与环境

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

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7年环境与居住

1986年 环境与和平

1985年 青年、人口、环境

1984年 沙漠化

1983年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2年 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1年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0年 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 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7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5年 人类居住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

更多相关文章:

1. 世界地球日手抄报素材

2. 世界地球日手抄报内容推荐

3. 世界地球日手抄报内容素材

4. 最新世界地球日手抄报资料图片大全

5. 2012世界地球日主题确定文件

6. 世界地球日手抄报资料大全

7.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介绍

;

『陆』 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什么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World Earth Day) 。中国2008年:“认识地球 和谐发展”。 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时年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将尼尔森的提议变成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具体构想,并得到很多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1970年4月22日,美国首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这标志着美国环保运动的崛起,同时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地球日”活动推动了多个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1990年4月22日,全球140多个国家、2亿多人同时在世界各地举行多种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这项活动得到联合国的首肯。其后,每年的4月22日被确定为“世界地球日”。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近几十年来,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导致全球气候和环境急剧变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今年2月在巴黎发表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从20世纪中期至今,全球超过90%的温度上升现象可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烧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致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人类过度耕种、过分放牧和狂砍滥伐森林,使森林等植被横遭毁坏也是气候和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限制地浪费水资源、无节制地使用空调等电器、汽车排放的尾气等也制造了大量不必要的温室气体。 因此,保护地球环境要从节约资源开始。近年来,国际社会正逐步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地球环境。2000年制定的《联合国千年宣言》将环境保护问题纳入其中。2006年2月,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标志着人类在控制全球环境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此外,每一位社会公民都要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少开汽车、多用节能产品和节制使用空调,为保护地球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近年世界地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 1997年:“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 1998年:“环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1999年:“防治地质灾害”; 2000年:“清洁能源,中国活动的主题是:地质环境保护”; 2001年:“地质遗产保护”; 2002年:“善待地球”; 2003年:“善待地球,保护环境”; 2004年:“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2005年:“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2006年:“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 2007年:中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开始”。 2008年:认识地球 和谐发展”。

『柒』 世界地球日主题有哪些

1、2017年世界地球日主题:--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

2、2016年:节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3、2015年: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4、2014年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

5、2013年: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

6、2012年: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找矿突破,保障科学发展

7、2011年: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8、2010年: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9、2009年:绿色世纪(Green:Generation)

10、2008年:善待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1、2007年: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

12、2006年: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

13、2005年: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捌』 2020年的地球日主题是什么

2020年第51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

『玖』 国际: 地球系列主题活动

(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湿地日……)

·世界地球日 (World Earth Day 每年 4 月 22 日)

1969 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听到这个建议后,就设想在剑桥市举办一次环保的演讲会。于是,他前往首都华盛顿会见了尼尔森。年轻的海斯谈了自己的设想,尼尔森喜出望外,立即表示愿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动他暂时停止学业,专心从事环保运动。于是,海斯毅然办理了停学手续。不久,他就把尼尔森的构想扩大,办起了一个在美国各地展开的大规模的社区性活动。举办 “地球日”的主意就这样形成了。并选定 1970 年 4 月 22 日为第一个 “地球日”。这一天全美有 2000 多万人、1 万所中小学、2000 所高等院校和2000 个社区以及各大团体参加了 “地球日”活动。人们举行集会、游行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画和图表,高呼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这次活动标志着美国环保运动的崛起,并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组织者丹尼斯·海斯由此被人们称为地球日之父。

1990 年,第二十届地球日活动的组织者希望将这一美国国内的运动向世界范围扩展,为此他们致函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他们采取措施,举行会晤缔结关于环境保护议题的多边协议,共同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 同时地球日的组织者还呼吁全世界愿意致力环境保护的政府在 1990 年 4 月22 日各自动员国民开展环境保护运动。地球日活动组织者的倡议得到了亚洲、非洲、美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众多国际性组织的响应,最终于 1990 年 4 月 22 日全球 141 个国家的 2 亿人参与了地球日的活动。从此世界地球日成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从 1990 年开始,我国每年都进行 “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2000 年 2 月,海斯接受中国的邀请,来中国参加了 “中国2000 年 ‘地球日’ 中国行动” 启动仪式。

·世界环境日 (World Environment Day 每年 6 月 5 日)

1972 年 6 月 5 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 《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 6 月5 日定为 “世界环境日”。同年 10 月,第 27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 6 月 5 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 “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 《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 “全球 500 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 “世界环境日”主题。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当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并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发表环境状况的年度报告书。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这期间发布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国从1985 年6 月5 日开始举办纪念世界环境日的活动,以“青年,人口,环境”为主题 。自此之后,每年的 6 月 5 日全国各地都要举办纪念活动。1993 年北京被选为举办庆祝活动的城市,其主题是 “打破贫穷与环境的怪圈”。

1972 年 6 月 5 ~ 16 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出席会议的国家有 113 个,共 1300 多名代表。除了政府代表团外,还有民间的科学家、学者参加。会议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制定了对策和措施。会前,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夫·斯特朗委托58 个国家的152 位科学界和知识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大型委员会,由雷内·杜博斯博士任专家顾问小组的组长,为大会起草了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 只有一个地球! 会议经过 12 天的讨论交流后,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 《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9 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 “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

·世界水日 (World Water Day 每年 3 月 22 日)

1977 年召开的 “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1992 年 12 月 22 日,联合国大会的 47 /193 号决议设立了世界水日。在 2003 年 12 月 23 日的 58/217 号决议中,大会宣布从2005 年 3 月 22 日的世界水日开始,2005 年至 2015 年为 “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

2006 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 “水与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公布 《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面对全球水资源开发问题,敲响九声警钟。

第一声警钟: 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由于管理不善、资源匮乏、环境变化及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全球人口约有 1/5 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

第二声警钟: 水质差导致生活贫困。

2002 年,全球约有 310 万人死于腹泻和疟疾,其中近 90% 是不满 5 岁的儿童。

第三声警钟: 大部分地区水质下降。

淡水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迅速衰退,退化速度快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第四声警钟: 90%灾害与水有关。

许多自然灾害都是土地使用不当造成的恶果。日益严重的东非旱灾就是一个沉痛的实例。

第五声警钟: 农业用水供需紧张。

农业用水已经占到全球人类淡水消耗的近 70%。

第六声警钟: 城市用水紧张。

2030 年,城镇人口比例会增加到近 2 /3,从而造成城市用水需求激增。

第七声警钟: 水力资源开发不足。

发展中国家有 20 多亿人得不到可靠能源,而水是创造能源的重要资源,而目前水资源开发不足,影响了其他能源的创造。

第八声警钟: 水资源浪费严重。

世界许多地方有多达 30% ~ 40% 甚至更多的水被白白浪费掉了。

第九声警钟: 对水资源的投入滞后。

·世界气象日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每年 3 月 23 日)

“世界气象日”又称 “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 月23 日,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和 《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 (1950 年 3 月 23 日) 而设立的。每年的 “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国际气象组织原为非官方性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在其各成员国代表签订的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 年3 月23 日,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 ,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

1960 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把每年 3 月 23 日定为世界性纪念日,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每年世界气象日都有一个中心活动内容,各成员国在这一天可根据当年的中心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如组织群众到气象站参观访问,举行有政府领导人参加的群众庆祝仪式,举办气象仪表装备、照片、图表和资料的展览,举行记者招待会,由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报道特写文章和讲话,放映气象科学电影,发行纪念邮票等。

我国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创始国之一,1972 年恢复在该组织的合法席位。

2007 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 “极地气象: 认识全球影响”,旨在探讨全球变暖对极地气象的影响。

极地地区是全球气候系统的冷源,对全球的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通过对两极地区冰盖上大气沉积物的详细观测,可以了解两极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发表的 《2006 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06年全球大部分地区气候持续偏暖,极地冰层正在迅速溶化。2007年 2 月 1 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专家预测,从现在开始到 2100 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 1. 8 ~ 4℃,海平面可能升高 18 ~59 厘米。

科学界已经记录了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冰原正在不断消失,并发现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结冰时间越来越短,过去基本在海冰上度过一生的北极熊开始逐渐向陆地转移。专家预测,如果北极附近的格陵兰地区冰层消失,那么全世界的海平面将上升 7米,这对于一些沿海国家和地区来说将意味着 “灭顶之灾”。因此,保护极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国际社会对极地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 1882 年至 1883 年,世界气象组织的前身国际气象组织就发起组织了 “第一次国际极地年”活动,有 12 个国家的科学家联合对南北极进行了考察,标志着极地考察从探险时代进入到科学考察时代,也宣告了极地科学考察国际合作的开始。

开展 “世界气象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各国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情况以及气象部门在经济和国防建设等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推动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

·世界森林日 (World Forest Day 每年 3 月 21 日)

“世界森林日”,又被译为 “世界林业节”。

这个纪念日于 1971 年,在欧洲农业联盟的特内里弗岛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的。同年 11 月,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正式予以确认。

1972 年 3 月 21 日为首次 “世界森林日”。有的国家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 有的国家根据本国的特定环境和需求,确定了自己的植树节,中国的植树节是 3 月 12 日。而今,除了植树,“世界森林日”广泛关注森林与民生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古代,人们出于对森林和树木朴素的敬畏之情,举行一些纪念活动。美洲印第安视森林为图腾: “树木撑起了天空,如果森林消失,世界之顶的天空就会塌落,自然和人类就一起死亡。”

随着人类的发展,从早期的农业耕种到近现代对木材及林产品的消耗猛增,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森林品质不断下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世界森林日”的诞生,标志着人们对森林问题的警醒。

目前,人们普遍达成共识: “森林可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它在环境安全、消除贫困、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等许多方面蕴藏着巨大潜力。”为了人类与森林长久共存,全球当务之急: “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 加强种植业以弥补对森林的开发使用; 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的权利等。”

·世界湿地日 (World Wetlands Day 每年 2 月 2 日)

湿地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不同的国家和专家对湿地有不同的定义。我国科学家对湿地定义是: 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 2 米以内,积水达 4 个月以上) 和过湿的土地,并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构成的生态系统。常见的自然湿地有: 沼泽地、泥炭地、浅水湖泊、河滩、海岸滩涂和盐沼等。

湿地具有较强调节地下水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 它能够净化污水,调节区域小气候; 湿地还是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孕育和丰富了全球生物的多样性,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 “地球之肾”。

为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利用,1971 年 2 月 2 日,来自 18 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这个公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全球各国政府间的共同合作,以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禽和它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公众湿地保护的意识,湿地国际联盟组织于 1996 年 3 月在 《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 19 次会议中决定: 从 1997 年起,将每年的 2月 2 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从 1997 年开始,世界各国在这一天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 2002 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 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 1. 4 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 7 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 160 倍。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每年 6 月 17 日)

1994 年 12 月 19 日第 49 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次委员会的建议,通过了 49/115 号决议,从 1995 年起把每年的 6 月 17日定为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1977 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正式提出了 “土地荒漠化” 这个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1992 年 6 月,100 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荒漠化被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之后,联合国通过了 47/188 号决议,成立了 《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的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公约谈判从1993年5 月开始,历经5 次,于1994 年6 月17 日完成。“6·17”即为“国际社会对防治荒漠化公约”达成共识的日子。在 1994 年 10 月14 日至 15 日于巴黎举行的公约签字仪式上,我国林业部副部长祝光耀代表我国政府签署了公约。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cation 每年 10 月第二个星期三)

“国际减灾十年”是由原美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1984 年7 月在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提出的。此后这一计划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分别在 1987年 12 月 11 日通过的第 42 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简称 “联大”)169 号决议、1988 年 12 月 20 日通过的第 43 届联大 203 号决议,以及经济和社会理事会 1989 年的 99 号决议中,都对开展国际减灾十年的活动作了具体安排。1989 年 12 月,第 44 届联大通过了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报告,决定从1990 年至 1999 年开展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活动,规定每年 10 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990 年 10月 10 日是第一个 “国际减灾十年”日,联大还确认了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国际行动纲领。2001 年联大决定继续在每年10 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纪念国际减灾日,并借此在全球倡导减少自然灾害的文化活动,包括灾害的防止、减轻和备战。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首先确定了行动的目的和目标。行动的目的是: 通过一致的国际行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减轻由地震、风灾、海啸、水灾、土崩、火山爆发、森林大火、蚱蜢和蝗虫、旱灾和沙漠化以及其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其目标是: 增进每一国家迅速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能力,特别注意帮助有此需要的发展中国家设立预警系统和抗灾结构; 考虑到各国文化和经济情况不同,制订利用现有科技知识的适当方针和策略; 鼓励各种科学和工艺技术致力于填补知识方面的重点空白; 传播、评价、预测与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有关的现有技术资料和新技术资料; 透过技术援助与技术转让、示范项目、教育和培训等方案来发展评价、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并评价这些方案和效力。

国际行动纲领要求所有国家的政府都要做到: 拟订国家减轻自然灾害方案,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将之纳入本国发展方案内;在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期间参与一致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行动,同有关的科技界合作,设立国家委员会; 鼓励本国地方行政当局采取适当步骤为实现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宗旨作出贡献; 采取适当措施使公众进一步认识减灾的重要性,并透过教育、训练和其他办法,加强社区的备灾能力; 注意自然灾害对保健工作的影响,特别是注意减轻医院和保健中心易受损失的活动,以及注意自然灾害对粮食储存设施、避难所和其他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的影响; 鼓励科学和技术机构、金融机构、工业界、基金会和其他有关的非政府组织,支持和充分参与国际社会,包括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拟订和执行的各种减灾方案和减灾活动。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 每年 5月 22 日)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 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 个国家签署了 《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 年 12 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 12 月 29 日定为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并从 2001 年开始,将每年 12月 29 日改为 5 月 22 日。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中医药绝大部分来自生物,截至目前,直接和间接用于医药的生物已超过 3 万种。可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 每年 9 月 16 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为每年的 9 月 16 日。1995 年 1 月 23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 1995 年开始,每年的9 月16 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联合国大会确立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目的是纪念 1987 年 9 月 16 日签署的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所有缔约的国家根据 “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一特殊日子。

『拾』 世界地球日主题

世界地球日每一年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如1974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1975的主题是,“人类居住”,2021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地球日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现今,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1970年4月22日,美国举行第一次地球日活动,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环保活动。

阅读全文

与世界地球日促销活动主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东女鞋市场营销策略 浏览:708
市场营销寓言案例分析 浏览:113
上海集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392
5g市场营销战略论文 浏览:20
文明礼仪培育培训方案 浏览:368
山东影耗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564
旅游大米营销策划方案 浏览:808
运输公司夏季安全培训方案 浏览:574
服饰促销活动总结 浏览:289
少儿艺术万圣节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53
市场营销的考题 浏览:471
幼儿园中班元旦策划方案 浏览:578
乡镇扶贫产业培训方案 浏览:818
山西爱梦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568
网络销售跟网络营销 浏览:265
市场营销环境及其特征 浏览:462
大学六一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25
破冰大会策划方案 浏览:268
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研修方案 浏览:963
联通上市推广方案 浏览: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