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商促销 > 电子商务会计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会计信息系统

发布时间:2022-04-20 07:31:17

A. 单位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有哪几种模式 ,各自适应的范围是什么

一、手工会计信息系统(15世纪~至今)
其核心是会计恒等式、会计循环、会计科目表、分录和账簿。该模式可追溯到13、14世纪威尼斯商人的借贷记账法,后由意大利数学家、近代会计之父卢卡·帕乔利经过6年调查研究和整理,于1494年11月10日出版了《数学大全》一书。该书共分5部分:(1)算术和代数;(2)商业算术的应用;(3)簿记;(4)货币和兑换;(5)纯粹和应用几何。其中,论述复式簿记的是第3卷第9部第11篇《计算与记录详论》①。它是人类历史上关于复式簿记的最早文献,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该模式一直延用至今。其缺点是:处理会计数据易出错、效率低、信息孤岛、丢掉了非财务信息。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20世纪50年代~至今)
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之中,即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模式,该模式正逐步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费城公诸于世。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使用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从而引起了会计处理的变革,标志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横向扩展,最后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纵向发展并按职能结构可分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②。
1.会计信息处理系统(AIP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又称会计核算信息系统或财务会计电算化,其中包括财务系统: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成本、存货核算、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财务分析等;还包括业务系统:采购、库存、销售。AIPS处于成熟应用阶段,目前相关研究重点是电子商务和ERP。
(1)电子商务。20世纪80年代EDI(电子数据交换)得到发展,90年代以后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也得到广泛应用,他们的特点是改变了业务系统中询价、采购、支付、销售、配送等指令的处理平台,不但迅速快捷,而且基于网上的这些业务活动会被自动采集,自动生成财务数据,企业对外实时报告也成为可能。
(2)ERP。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 Inc.)提出。AIPS相当于ERP中的会计子系统,但二者产生的途径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的企业,出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限制,采取两种不同的循序渐进的道路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所致的:一是,部分企业从使用易学易用的AIPS开始,再扩展到生产制造、客户关系管理,过渡到面向供应链管理的ERP,典型的软件产品是中国的用友、金蝶等;二是,部分企业走MRP、MRPII、ERP的开发应用之路,典型的软件产品是北京利玛、德国SAP R/3等。制造资源计划MRPII的概念起源于1977年9月,由美国生产管理专家怀特提出,MRPII “主要侧重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其软件功能相当于AIPS系统加上生产制造系统(含物料需求计划MRP)。ERP在MRPII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客户需求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如计划、采购、库存、生产制造、分销、财务、运输、人事管理、质量控制、产品数据等进行有效管理。第二种途径应该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主流途径,因为它符合首先应记录发生的经济业务、再由业务信息自动生成会计信息的自然流程。
2.会计管理信息系统(AMIS, Account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又称管理会计电算化,它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AIPS提供的会计核算数据,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运筹学等数学模型,建立各种会计管理模型,进行会计管理。例如,利用时间序列或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成本预测、销售预测;利用边际分析、线性规划、概率统计等方法进行本量利分析,进行生产品种和数量决策、定价决策、经济订货量决策;筹资及最佳货币持有量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和敏感性分析等。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在经济订货量等库存管理模型中的应用,标志着AMIS应用的开始,应用效果主要取决于领导者重视程度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等因素。有人也将AMIS划分在会计决策支持系统ADSS中。
3.会计决策支持系统(ADSS,Account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
决策支持系统,是指利用数据和模型帮助决策者去解决半结构化、非结构化问题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DSS主要分为:传统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新决策支持系统和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几种。
(1)传统决策支持系统。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人莫顿(Morton)在《管理决策系统》一文中首先提出DSS的概念,并在20世纪80年代得以迅速发展。传统决策支持系统,实质上是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库和运筹学提供的模型库相结合的产物,辅助决策者进行定量分析。
(2)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ES,Expert System)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并于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广泛发展,其核心由推理机、知识库和数据库组成,它利用专家知识、推理的方法,像人类专家一样解决特定领域的实际问题。ES与传统的DSS几乎同时兴起,并各自平行发展起来,ES辅助决策者进行定性分析。20世纪90年代初,传统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相结合,形成了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于一身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提高了辅助决策能力。
(3)新决策支持系统。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了三种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决策支持新技术,即数据仓库(DW,Data Warehouse)、联机分析系统(OLAP,On 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数据挖掘(DM,Data Mining)。DW、OLAP、DM相组合,就形成了新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基于数据仓库的DSS;基于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系统的DSS;基于数据仓库、联机分析系统和数据挖掘的DSS。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不同于普通数据库的事物处理,数据仓库是一种存储技术,侧重于存储和管理面向决策主题的数据,用于决策分析。它将数据库的数据按决策需要重新组织存储,包含大量历史、当前、综合数据,为用户提供辅助决策的随机查询、综合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分析信息等。联机分析系统,侧重于把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多维分析,如切片、钻取、旋转等,并转换成辅助决策信息。数据挖掘,是使用统计、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仓库或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从中提取隐含的、以前未知的有用信息并用它来进行辅助决策。数据挖掘广泛应用于商业、银行、电信、统计局、地质勘探、税务等部门。
(4)综合决策支持系统。把数据仓库、联机分析系统、数据挖掘、数据库、模型库、专家系统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综合决策支持系统。
(5)会计决策支持系统ADSS 。ADSS是DSS在会计领域的应用。AMIS可归入ADSS中,除了AMIS之外,还有财务状况分析专家系统,例如美国人理查德·希克斯和罗纳德·李开发的VP专家系统、北京用友通宝公司的《用友通宝财务报表分析专家系统》。还有审计决策支持系统,例如美国的NAARS系统,可以指导审计人员如何形成审计观点;例如珠海中普公司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中岳通用审计系统》,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财务数据的数学模型,由系统从数据的突变点直接找出可能存在的疑点,使得疑点分析及查证功能具有智能化,辅助确定审计重点。还有审计专家系统,它可以评价内部控制的分析检查的结果,判断内部控制的强弱,给出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另外,沃尔玛利用数据挖掘工具研究销售数据仓库,以分析顾客的购买习惯。也有人尝试在审计和实证会计研究中使用数据挖掘。
4.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弊端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弊端主要表现为:(1) 尽管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它仍是手工会计系统的翻版,核心仍然是会计科目表、分录、账簿。即使是ERP,其中的会计子系统仍保留了人工会计的特质;(2)系统仅记录了组织中的部分业务事件,即仅记录了影响组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会计事项,忽略了许多业务细节;(3)系统仅记录了会计事项的部分数据,即会计事项的货币计量结果,丢掉了许多非财务信息;(4)系统严重依赖于会计科目表,只按照会计科目表来组织数据以编制会计报表,用户不能从多个角度探究、分析会计事项的货币计量结果。另外,会计科目表给系统的维护也带来了困难,修改科目表影响信息的记录、过账、结账、试算平衡,也影响前后期会计数据的一致性;(5)提供的会计报表不实时,缺乏时效性。报表信息过于综合,既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也使许多用户不易理解,使用效果受到限制;(6)会计系统与其他业务部门的系统数据存储重复,造成冗余甚至不一致,特有的借贷记账法也是造成数据不一致的原因。
针对上述弊端,人们探寻了新的会计信息系统模式,本文将其划分为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三、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
1. 事项会计(Event Accounting)
现行财务会计是价值法,会计信息主要属于价值信息,并通过通用报表将信息传递给使用者。1969年美国会计学家索特发表了《构建基本会计理论的事项法》一文,全面阐述了以事项法(Event Approach)为基础所形成的基本会计理论。所谓事项是指可观察的、可以用会计数据来表现其特征的具体活动、交易和事件。事项法认为,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与各种可能决策模型相关的、不经过加工汇总的原始事项,由使用者从中选择并在自己的决策模型运用。因为,一套通用的价值信息并不能满足所有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加工后的价值信息可能失真、单一货币计量丢掉了非财务信息。因此会计事项信息系统应具有强大的数据库,包含大量基础数据以反映组织活动的全部事项,事项具有的多重属性会计都要反映,而不只局限于价值量。
事项会计的思想,理论上克服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诸多弊端,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不得以它仍然要记录会计分录,主张重构会计报表以方便从会计报表演绎出相关事项,获取更多的辅助决策信息。由于未能摆脱会计科目表、分录等核心内容,因此本文称其为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2. 数据库会计
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1946~20世纪50年代中期)、文件系统(20世纪50年代后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数据库系统(20世纪60年代后期)三个阶段。数据库系统又经历了第一代网状、层状系统(1969-),第二代关系数据库系统(1970-),第三代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1990-)。
数据库会计的理论模型可以追溯到1939年,由戈茨(Goetz)提出,该系统是保存最原始状态的数据,以便数据可以按照最切合每一个用户需求的形式进行组织。20世纪60年代末数据库系统产生后,许多学者,包括Colantoni(1971)、Liebarman(1975)、Everest(1977)等人,尝试将数据库技术应用于该理论模型,建立储存强大的、分解的、多计量属性数据的会计信息系统。遗憾的是,在建立数据模型时,主要按传统会计模式的数据逻辑模型组织数据,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更多的分类操作;只描述与复式记账会计体系有关的数据,未能用先进的数据结构描述会计处理的对象本身,以便系统能产生更多的视图。因此,本文也将其称为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四、现代会计信息系统(1982年~至今)
1982年7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会计系教授麦卡锡(McCarthy)在《会计评论》上发表了题为《REA会计模型:共享数据环境中的会计系统的一般框架》的论文,提出了REA模型,标志着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REA表示资源(Resources)、事件(Events)、参与者(Agents),后来加入了地点(Location),变成了REAL模型。REAL是以业务流程重组为基础或前提的事件驱动处理模式,它采集业务事件(例如采购订货、验收材料、支付货款),以及事件涉及的资源(例如材料、现金)、参与者(例如公司职员、供应商、银行)、发生时间和地点等原始的未经处理的详细数据,存放于包含事件表、资源表、参与者表和地点表的集成数据库中,通过报告工具生成用户所需的视图,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输出可以是固定格式的,也可以由用户自己定义。系统中可以不再有日记账、分类账、会计科目、分录等元素。
随着数据库、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REAL模式在美国学术界、实务界受到相当关注。1994年Denna 和Jasperson对捕鱼、钢铁和石油生产过程用REAL建模;1997年Geers和McCarthy把REAL应用于供应链和工作流任务数据建模也获得成功;1994年IBM公司用REAL原理开发了IBM工资系统;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1997年对REAL模式作一定折中后建立了在大型数据库中迅速获取数据的Geneva系统。虽然实务中仍有问题有待研究,例如数据存储量大、通用与用户化视图的生成问题、与传统会计准则冲突等问题。但REAL模式是理论最完善、研究最系统、变革力度最大、成果最多的一种创新模式,极有可能成为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主流模式。
REAL的核心是集成,集成业务处理、信息处理、实时控制和管理决策。它不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而是面向整个企业管理,从详细记录最原始经济业务事件的属性或语义表述于数据库中开始,而不是从记录经过人为加工后的会计分录开始,其基本元素不再是科目、分录、账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克服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弊端,因此称其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B. 会计信息系统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网络多功能化

电算化会计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多功能化正逐步增强,会计信息系统将出现或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衔接度加强,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靠拢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子系统,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子系统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一个孤立的会计信息系统,其管理功能是有限的,远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管理的需要。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思想不断创新,这种创新不断对信息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在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时,必须基于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活动。纵观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每一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都和管理思想的创新分不开,都是实现管理思想的载体。例如,MRP(物料需求计划)是为解决制造企业原材料库存管理问题而诞生,MRPⅡ(制造资源计划)为了实现物流和资金流的实时同步更新而诞生。MRPⅡ又发展成为ERP(企业资源计划)。ERP不仅是一种计算机软件,更是一种管理思想的综合。它的核心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它把企业和供应商、客户等市场要素结合起来,并将企业内部的采购、开发设计、生产、销售进行整合,使企业能够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调控,提高资源运作效率。在这个系统中体现了系统化计划管理、供需链管理、信息集成、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同步工程的现代管理思想。会计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由部门级发展到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内部的一个子系统,通过与其他子系统建立各种数据链接,并紧密地融入到基于供应链思想的ERP中,综合整个企业各部门最即时的信息,所以网络多功能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以先进的管理思想为核心,从提高整个企业管理效率、经营效率着手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二)企业网络化促进企业之间信息传递与交流加强
随着网络及电子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是依托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通过内部网、外部网和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电子商务的同时,将网络技术应用到会计中,完全代替人工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原始凭证的录入、复式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能够帮助企业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使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走上无纸化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网络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并建立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

C. 什么是电子商务会计和网络会计有什么区别

会计网络化:会计网络化就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提供互联专网环境下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模式及其各种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会计网络化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上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从核算型过渡到管理型具备了先进的物质条件,网络、通信与数据库等先进技术被用于会计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储存、应用,同时也具有分析、预测、规划、控制和责任评价等功能,形成了管理型的网络化会属计信息系统。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需要建立内部网进行财会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与信息管理,并将各类信息贮存于同一数据库。会计信息系统通过数据库随时可以获取有关记录,使会计信息及时地反映交易活动,及时提供与决策相关事项的信息,从而加强会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决策的相关性。

D. 简述ERP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一、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系统概述
(一)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AIS)是一个面向价值信息的信息系统,是从对组织中的价值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角度提出信息需求的信息系统。它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所用的辅助信息的系统。
(二)ERP系统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ERP)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最新成就。它的核心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把企业和供应商、客户等市场要素结合起来,并将企业内部的采购、开发设计、生产、销售进行整合,使企业能够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有效管理与调控,实现资源运作效率的提高。它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思想,必须以软、硬件系统作为实现这种管理思想的载体。
二、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与ERP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的优越性
在ERP系统出现之前,企业将很多重要的商业信息储存在许多不同的部门,各部门用于管理这些信息的系统和技术也不同。有时某种信息在企业内部多次复制,但是其中有些部门并不需要这些信息。还有一些书面信息使得其在部门间的传阅比较困难。例如,客户可能打电话到销售部门查询一个重要订单的进展情况,为回答这个问题,销售部因无共享数据库可查,而不得不打电话到公司的生产或货运部门查询订单进展情况。
(一)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
面对管理要求的提高和科技发展赋予的新特性,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暴露出它所固有的局限。例如,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在设计时,是站在会计部门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会计软件的设计总是不能迈出会计部门的禁锢,这样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信息流只能在会计部门内部流动,形成了信息孤岛,而信息孤岛之间交换数据很难保证其真实性,因为信息孤岛间的信息流动往往不能以原始的形式流动,如需要转换成纸制凭证,或者存入磁盘来传送。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1.局限性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而许多重要资源无法用货币计量。财务部门只是记录经济业务的资金流信息,并不采集业务活动的全部数据,同一经济业务的相关数据被分别保存在财会人员和非财会人员手中,这样忽略了大量管理信息,导致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数据有可能不一致或信息隔阂及信息重复,无法满足管理者的需要。
2.封闭性
传统的会计信息是通过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及总账进行“筛选”后得出的,从中看不到每项经济活动发生、执行与完成的全过程。由于过分细分的核算结构,使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会计人员很少涉及业务层的流程,会计人员只负责业务发生的单据流转和记录,而不涉及业务本身,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一致性、系统性,这就可能在客观上导致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不一致问题,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3.滞后性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部会计信息存放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中。由于会计业务流程的顺序化特点,使得信息只能靠金字塔似的结构进行一级一级地逐步传递,不能跳跃。会计信息需求者只能在会计人员报出的月末、季末或年报的会计报表中得到一定的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缺乏实时性和及时性。而在现今的经济环境下,这种信息披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ERP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
1.即时性
在ERP的状态下,资料是联动的而且可以随时更新,每个有关人员都可以随时掌握即时的资讯,这在过去只能依赖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才能完成。一般说来,影响企业竞争力固然有许多因素,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它对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把握,以及对外部市场的资讯、现状变化的了解。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不仅要知己知彼,还贵在“即时”。能否如此,其效果迥异。
2.集成性
在ERP状态下,各种信息的集成将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必要条件,在ERP尚未导入之前,知识库的信息资讯是属于过时的,更多的是局部的信息、片面的信息,乃至失真的信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其他因素外,信息的集成机制不完善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以往的会计信息系统在面临组织增减变化时,需要花较多时间去修改串联,在导入ERP之后,面对这样的变化,便可以很轻松地进行衔接,预算规划精确,控制更为落实,也使得实际发生的数字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分析、管理控制更为容易与快速。
3.远见性
ERP系统的财务子系统与ERP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会计子系统又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这种系统整合及其系统的信息供给,有利于财务做前瞻性分析与预测。
三、ERP系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一)对于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从会计数据向会计信息的加工、转换需要较长的时间,加之受到信息技术的限制,所以传统会计便有了会计分期的假设。会计分期假设是指为了定期总结企业组织的经营状况,人为地将企业组织的持续经营过程划分为等距的、首尾相接的期间,并将其作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范围。在信息化社会,就主观而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方便快捷地获取会计信息,以支持经营决策;就客观而言,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电子商务,一笔交易在瞬间完成,并将已发生交易或事项实时地反映在财务会计报告上,信息使用者可以从网上随时获取最新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某个会计期间的结束,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实时性。这时,会计分期假设的要求于计算机实时性的特点便产生了冲突。
(二)对于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核算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这一假设的内涵主要包括:货币计量、币种唯一、币值稳定。货币作为会计信息的统一计量单位,在不同的企业组织、不同的行业之间实现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和比较。在信息化社会,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诸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表现企业组织竞争力方面的非货币信息。由此可见,会计核算的信息化,对传统货币计量会计假设造成了冲击。
(三)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会计中的许多业务处理都具有固定的格式或者是机械重复地进行,而这些正是计算机所擅长的。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一般的设计仅仅是模仿手工记账,虽然是电脑处理,却并没有给会计人员带来多少自动化,原始凭证一般为纸制,记账凭证由会计人员录入系统,之后的记账、生成报表才开始体现了计算机的自动化特点。而ERP则不同了,由于它将企业中的各种资源都集成到了ERP当中,原始凭证被相关部门人员录入之后,会计部门不必再自己生成记账凭证,计算机会通过读取数据库自动获取原始凭证相关数据,生成记账凭证。企业间的交流可以通过标准的数据接口传送得到原始凭证,在数据库中记录相应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生成各种报表,支持企业分析决策。“如果信息集成度做得好的话。企业财务的70%以上的凭证是可以自动生成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四)对于传统会计报告的影响
提供会计报告是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基本目标。与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相比,网络环境下将会更好地实现会计的目标。主要表现在:首先,互联网使电子联机实时报告成为可能,这不仅加快了会计信息传输的速度,也改变了会计信息的阅读方式;其次,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和加工生成的会计信息存储在系统数据库中,既可以按约定的格式和内容提供会计信息,也可以由用户根据自己的信息要求,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工生成个性化的会计信息;再次,会计信息的交流在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实现了双向互动,且不再受到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此外,联机实时的报告输出方式,还在增加会计信息量的同时降低了会计信息提供的成本。ERP环境下,会计报告能得到更好的表达,但是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下,却没有给这种表达提供太多的机会。
四、ERP系统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应用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基于网络的全方位原始数据采集系统
在现行信息化环境下,经济业务发生时首先填制或取得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原始凭证。这些原始凭证是纸质的,在传递上存在时延,所以会计的日期通常和经济业务发生时的日期不一样。原始凭证通常是一式几份,财务部门、业务部门重复录入数据,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在运用ERP系统的环境下,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企业交易过程是在网上进行的,因而这些经济业务发生的依据是各种电子单据,它们通过网络可以无时延地传到企业,同时,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会计部门可查看其他部门正在发生的经济业务,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其他部门都可共享。可见,在ERP环境下,原始单据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搜集的方法发生了变化,传递的时效上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建立基于网络的全方位原始数据采集系统是解决传统信息采集、传递存在时间差的根本措施。
(二)建立基于网络的会计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现行会计业务流程由于受制于技术和成本,信息的披露主要以季度、年度为主的定期报告方式进行披露,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制约因素得到有效克服,使会计实时信息处理成为现实。现代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信息交换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改变了人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实现信息的共享。因此,要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将实时信息处理流程嵌入业务处理过程中,将财会人员工作嵌入经营活动过程中,使财会人员的工作空间拓展到生产经营的各个业务部门,将财会工作由被动地、过滤地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加工信息转变为主动地、全面地、实时地收集和加工会计信息。
(三)建立基于网络的会计实时信息多元化披露系统
通过网络技术将财会人员工作环境由财务部门延伸到各个业务部门,直接关注实际业务过程,有助于财会人员通过会计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准确、及时地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实现处理的动态化和实时化。使信息采集、加工的实时性,完整性和有用性得以实现,同时可以应用网络技术,设计能够满足多种用途的全面反映历史信息,实时信息及未来预测信息的财务报告体系,实现会计信息披露多元化,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丰富实时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实现信息披露的多样性。
(四)培养信息化人才以促进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人才在内。无论从信息化建设还是信息系统的运行来看,人才的问题都是重要的组成要素。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专业人才的供不应求,形成了对人才的争夺战,不但国内用人单位竞相招募,而且国外也千方百计用优厚条件在争夺国内的优秀人才。因此,培养信息化人才显得十分迫切。
人才是会计信息化成功之本,我国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把人才的培养放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首位。20多年来,各部门、地区、基层单位都已认识到培养专业应用人才的重要性,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训工作,一些院校相应开设了专门课程,从理论水平和应用技能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应用人才。此外,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实践中,一大批财会人员自主学习、大胆摸索,自觉成长为专业应用人才。然而,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内涵和外延上都在发生变化:从内涵上要求专业人才趋向信息化,从外延上则表现为对需求量的日益增加。

E. 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冲击和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造成冲击和影响的原因如下:

  1. 电子商务早就了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数字签名代替了纸面签名,这必然对传统的适应于纸面交易的现行商业法规带来冲击。

  2. 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

  3. 改变了传统会计运作的环境。电子商务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环境,也必然对会计理论带来影响。

  4. 电子商务对企业传统货币及其结算体系的冲击是巨大的。传统支票、现金的主导地位将逐步被数字货币所替代。数字货币是采用电子技术和通信手段在市场上流通的按照法定货币单位来反映商品价值的信用货币。

  5.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数字产品已超越了资源限制约束,数量和内容可无限制地复制,按实物产品形式出现的货币就失去价值了。因为在具体会计核算上,这些以实物形式出现的产品无法反映具体存货数量和金额,只有销售数量和销售额。数字产品的广泛应用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并必将成为我来的重要产业之一。

  6. 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电子商务环境,也完全改变了传统审计的环境,使得审计人员将面临以下问题:(1)如何对网上公司、虚拟公司进行审计。在这些公司中,传统书面资料形式的审计线索变得残缺不全,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己很难跟踪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审计人员必须学会利用网上用数字形式提供的审计线索进行审计;(2)面对实时会计信息系统,今后审计的工作重心需要从对综合会计报告的审核转移到对原始会计资料的审核方面;(3)面对网上实时报告模式,需要研究实时审计问题。


F. 电子商务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

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交易,形成了以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结算的新结算体系.网上公司及其经营核算方式的出现,将对传统会计理论的改变、会计实务产生重大影响.

G. 会计信息系统是学什么的。学了会不会对会电有帮助。

目前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工业时代会计的种种沿革的同时,更需要获得信息时代会计人员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要熟悉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还要掌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并且要了解组织中管理者的需要。所以,《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会计信息系统》既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又是一门专业理论、方法、实践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对账务处理子系统处理流程、数据文件、总体结构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如何被用于会计信息系统,并实现购销存及资金管理过程中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和输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会计;应用分析和设计工具正确地描述不同时期不同企业的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处理流程;根据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需要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正确地理解和评价会计信息系统,并为不断完善和创新会计核算与管理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会计信息系统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所以政府和企业都要重视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对现有会计人员要采取定期培训和长期进修相结合的办法,要改革和完善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比如实施会计委派制,形成科学的会计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
会计信息系统要求有一批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还很匮乏。因此要加大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贯彻人本战略,积极培养人才,普及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知识,培养专业化的人才。社会各界应大力支持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为提高企业未来的国际竞争力、迎接人世带来的挑战提供保障。

阅读全文

与电子商务会计信息系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农夫山泉品牌营销策略 浏览:926
物业交房员工培训方案 浏览:538
市场营销4c与5c的区别 浏览:475
监察委员会干部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706
电子商务1卷答案 浏览:392
银行的市场营销岗还是柜面 浏览:665
上海蓝狮电子商务 浏览:10
新疆学校保安培训方案 浏览:177
公司干部培训方案 浏览:238
电子商务主要是什么 浏览:104
微信营销与运营攻略pdf微盘 浏览:864
保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31
大学网络营销学 浏览:813
新形势下施工市场营销 浏览:588
纪念币反假货币培训方案课题 浏览:344
人社局推广普通话周方案 浏览:896
网络营销环境评估 浏览:543
少儿培训机构线下推广方案 浏览:348
市场营销部在企业中作用 浏览:309
实体店网络营销的技巧 浏览: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