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八佰伴的國內現狀
至2005年國內現存八佰伴百貨主要分為3個體系,分別是澳門新八佰伴、上海第一八佰伴和無錫八佰伴,均與日本沒有關聯,其中無錫八佰伴前身隸屬於無錫國資委。
中國企業【江蘇華地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於2005年12月耗資1億美元,從無錫國資委全資收購無錫八佰伴,並獲得「八佰伴」的品牌使用權,隨後投入大量財力物力進行改造,使之成為無錫地區最高端百貨商場之一,之後集團又陸續在其它城市投資興建了其它「八佰伴」百貨,分別為:南京八佰伴、鎮江八佰伴、馬鞍山八佰伴、長興八佰伴等數家門店,並於2010年成功上市,除「八佰伴」之外,集團還擁有「華地」和「大統華」兩個零售業品牌,這些品牌均屬於中國品牌,與日本沒有關系; 1930年和田一夫的祖父和田伴一郎和母親加津在日本靜岡縣熱海市創建了一個小蔬果雜貨店,取名八佰伴。 1950年4月13日,對和田家,對熱海市,都是個災難性的日子,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一幢存有化學物品的倉庫發生爆炸,火光沖天而起。和田家合力慘淡經營了20年的蔬菜水果雜貨店八佰伴,這一天從熱海徹底消失,成了一片廢墟。
1955年11月1日。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日子。八佰伴重新開張。新店比舊店的面積大了5倍。八佰伴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改名為八佰伴食品百貨店股份有限公司。
八佰伴正式實行現款交易和低價出位的新舉措,事先已作了宣傳。還沒開門,八佰伴門前就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一開門,顧客蜂擁而至,一邊嘖嘖驚嘆售價便宜,一邊不亦樂乎搶購商品。店員忙得滿頭大汗,也應接不暇,兩部收銀機叮哨作響,沒有一刻停歇。
1958年,八佰伴的取消賒賬和廉價銷售的經營方法在市場完全站住腳了,贏利情況良好。八佰伴經營進入佳境。和田一夫逐步擔當起主要責任,里外的不少大事,均由和田一夫出頭。二弟、三弟也先後加入八佰伴的經營。
到了1962年新春,八佰伴正式進入和田一夫時代,作為家庭事業的掌門人,年僅33的一夫決定將超級市場作為八佰伴的主營方向。1965年,八佰伴超級市場在熱海站穩腳跟,償還了銀行貸款的本息,還積累了相當的利潤。銀行樂於向信用良好、經營正常、有發展前景的商家發放貸款。在銀行的大力支持下,和田一夫從這年起開始了一系列大行動。他在熱海市建起新的八佰伴超級市場。趁熱打鐵,和田一夫又在熱海市以外的鄉鎮開了兩間小型分店。同一年,和田一夫在熱海市開設了麵包、糖果和調味品廠,可為八佰伴提供相當數量的貨品,從而降低了進貨成本。這一年,八佰伴公司的營業額首次突破10億日元。公司資產由1000萬日元增加到3000萬日元。
1966年至1974年八年間,和田一夫在熱海以外的市鎮又開設了8間八佰伴分店,平均一年一間,獲得較穩健的發展。但是和田一夫並不滿足,經過反復的要穩,決定提前走海外發展的路子。海外業務組立即投入前期准備工作:辦理各種開業手續;尋找租用鋪位;市場調查;組織貨源;招聘員工。
1969年10月,日本國營廣播電台(NHK)在國際節目中播發了八佰伴將在巴西開設分店的消息。日本同行各界感到震驚,頃刻間在日本掀起軒然大波。1971年9月24日,巴西八佰伴首間百貨公司開幕。和田一夫把日本先進的經營方式和八佰伴的優良傳統帶到了巴西,大獲成功。開業時預期的年營業額是10.7億日元。由於生意超常興旺,預計營業額可達20億日元。開張的10天後,10月3日的《聖保羅日報》辟出專版,專門介紹評價八佰伴的經營。文章驚呼八佰伴把全新的經營觀念引進了巴西,造成了百貨業的一個空前緊張的局面。文章不無憂慮地指出,原有的百貨超市行業,如果不作改變,恐怕會在日本式的服務狂潮中倒閉!和田一夫趁成功之勢,馬上投入擴建。1972年擴建部分投入營業,店面比原來擴大3倍,一舉成為聖保羅市的最大的百貨商場。1973年8月,八佰伴在索洛加巴地區開設了第2間分店。兩年後,第3間分店又開幕。1976年10月,第4間八佰伴分店在巴西國際中心開幕。這個商業中心,是當時拉美最大的購物市場。
1974年9月14日,新加坡八佰伴隆重開幕。在開業後的11個月就收回投資,進入正常贏利。1977年8月,八佰伴在新加坡的加東地區開設了第2間分店。1979年5月,八佰伴在郊外的湯遜區開設了第3間分店。此時,八佰伴一躍成為新加坡最大的百貨公司。1981年,八佰伴在武吉知瑪開設的新加坡第4間分店開幕。
1973年10月,和田一夫首先在香港注冊了一家私人有限公司。1984年12月22日,香港八佰伴第1號分店在沙田商場隆重開幕。1988年,沙田分店營業額高達9.35億港元(約合日元170億),純利為3128萬港元。在薄利的百貨業中,這個贏利水平十分理想。第2號分店、位於新市鎮的屯門店於1987年12月9日開幕,兩店正好相隔1年。屯門八佰伴面積更大,22000平方米,為香港所有日資百貨規模之最。1988年9月,八佰伴香港有限公司宣布以每股1港元(註:面額為0.25港元),發行7500萬新股,由於證監處嚴厲監察暗盤,籌得資金6730萬港元,股票於9月22日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資金用於八佰伴在港的第3號分店——九龍黃埔花園超級市場的開設,該店面積13900平方米,於當年12月9日開張。
到1989年,八佰伴在香港擁有一間上市公司、3間百貨超級市場。這只是和田一夫「中國戰略」冰山一角。1989年7月,和田一夫另組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他辭去八佰伴百貨公司經理(社長)職務,僅保留會長(董事長)名譽職務,出任八佰伴國際的總裁。日本八佰伴改名為國際八佰伴,總經理一職由原副總經理和田晃昌接任,其在行政上隸屬八佰伴國際。八佰伴國際又是所有海外分公司的總公司。
1990年5月,和田一夫挾劃11.5億港元資金,將八佰伴總部遷往香港,展示出他在香港落地生根的決心。和田一夫來港之後,開始了腳踏浮雲、「天比高」式的擴張行動!至1995年八佰伴(香港)百貨公司擁有港澳10間超級市場,該公司隸屬於上市公司八佰伴香港,為八佰伴香港的全資子公司。同時八佰伴還插足飲食、家電、鞋包等其他行業。1994年、1996年還分別在上海、無錫開了分店。無節制的擴展造成了集團資金的極度緊張,為最終的破產埋下了伏筆。通過急劇的商業擴張,八佰伴在破產前十年中成為日本在亞洲的頭號海外企業,其百貨超級商場遍布日本、巴西、美國、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汶萊和中國大陸。在全盛期,八佰伴擁有員工近3萬人,在世界上1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50家超市和百貨店,年銷售額達5000多億日元。
1997年,債務纏身的八佰伴財務危機全面爆發。「阿信精神」的傳承——八佰伴國際集團宣布破產。
八佰伴破產,正值亞洲國家地區受金融風暴沖擊,經濟向下調整時期,雖然有種種外部不利因素導致八佰伴經營的失敗,然而,主要的原因卻是管理層脫離實際的擴展雄心,將八佰伴推上了不歸路。
Ⅱ 關於八佰伴
東山再起》——一位七十七歲日本企業家的自傳 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東山再起——七十七歲開始的新航程》中文譯本,日 前在復旦大學舉行了發行儀式。本書的作者原八佰伴集團總裁和田一夫先生,在 儀式上向讀者介紹了自已寫作此書的初衷,並與中國讀者們進行了現場交流。 八佰伴集團是日本一傢具有傳奇色彩的零售企業,當年風靡中國的電視連續 劇《阿信》就是以和田一夫的母親和田加津為原型創作的。在和田一家人的努力 下,八佰伴從一個小賣店開始發展成為一家連鎖型的零售企業。上世紀六十年代 作為長子的和田一夫開始成為八佰伴的主要經營者,由於和田先生先進的管理方 式和經營理念,同時也得益於日本經濟的快速起飛,八佰伴迅速成長為當時在日 本最具影響力的零售企業之一。 20世紀90年代,和田一夫把八佰伴集團總部先後遷到中國香港和上海,企業 也得到了空前發展。1995年底上海第一八佰伴開業時,曾創下首日一百零七萬人 次客流的世界紀錄。但是由於日本八佰伴的經營不善和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影響, 1997年八佰伴集團破產了。在經歷了沉重打擊後和田一夫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並 在六十八歲時重新創業,他對事業和人生不懈努力追求的精神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 經過近十年再次創業,和田一夫在企業咨詢、綠色農業等領域獲得了很大的 發展,他也成功的開啟了人生新的篇章。在七十七歲來臨之際,和田一夫根據自 己多年企業經營的經驗教訓和再次創業的經歷寫下了《東山再起》一書。在發行 儀式上和田一夫表示,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為社會做出貢獻,作為一個已經年過 古稀的人他並不覺得自己已經到了休息的時候,相反他覺得自己應該更加努力的 工作,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新書能為人們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發。 ============================== 八佰伴 "我們不如把家裡這間臨街的房騰出來,開個賣水果、蔬菜、雜貨的店鋪,不是很 好嗎?" 一夫的父親想了想,覺得主意不錯,便一口答應,並立即告知了祖父老和田 ,祖父亦不反對。 這樣,經過簡單的收拾和籌備,和田家的小小蔬菜水果雜貨店便開張了,取 名叫八佰伴商店。只是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個店會成為一夫父母雙親的終身職業 ,並在一夫手上發揚光大,成為揚名世界的大企業! 在日語中,八佰屋即是菜店的意思。取名"八佰"用以紀念開初老和田和加津 靠一桿稱沿街賣菜,白手起家。八佰伴就是以八佰(菜店)為伴。 ============================== 他為自己設計了一條通往外交官的有效途徑:報考當時的名校東京外事專門學校 英語科。這所學校,即今天的東京外語大學,一直是外交官的最佳教育機構。 為了報考這所學校,和田一夫起早摸黑地苦讀英語。他意志堅毅,學業一向 出色。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此番他更是加倍努力了。他在家中牆上、寫字桌上 、床邊,凡是目力所及的地方,都掛上英語單詞。每天從睜眼到熄燈,進屋出門 ,口中都念念有詞,廢寢忘食,樂此不疲! 盡管後來他未能如願地當上外交官,但此番扎實的"童子功",卻給他馳騁國 際舞台、建立國際流通集團的"國際主義"思維打下了堅實的基石! (和田一夫) ============================== 八佰伴,黯然謝幕 By 劉樹華 發表於 2006-3-9 15:13:00 八佰伴(Yaohan)簡介 聞名於日本乃至世界的八佰伴集團發展歷史曲折艱辛,充滿傳奇,它的創始人阿 信之子——和田一夫,將八佰伴從一個鄉村菜店開始,一步步發展為日本零售業 的巨頭。 八佰伴最成功的還是它的海外戰略。通過急劇的商業擴張,八佰伴在破產前十年 中成為日本在亞洲的頭號海外企業,其百貨超級商場遍布日本、巴西、美國、新 加坡、香港、馬來西亞、汶萊和中國大陸。在全盛期,八佰伴擁有員工近3萬人, 在世界上1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50家超市和百貨店,年銷售額達5000多億日元。 1997年,債務纏身的八佰伴財務危機全面爆發。「阿信精神」的傳承——八佰伴 國際集團宣布破產。 1997年9月18日,一起在日本朝野引起大地震的事件發生了。零售業巨頭八佰伴日 本公司於該日向公司所在地的日本靜岡縣地方法院提出公司更生法的申請,等於 宣布八佰伴破產。 日本有2.8萬人因八佰伴破產失業,並且這樁日本戰後最大宗的破產事件,間接增 添了日本政府和銀行不少負擔,而其總裁和田一夫因日本八佰伴公司負債1613億 日元,承擔起全部責任,將所有私產抵債,自己一貧如洗,賃屋而居。 11月,香港八佰伴國際集團也宣告破產清盤,其香港、澳門的十間分店關門停業 。12月,吉之島集團正式宣布收購日本八佰伴。曲終人散,八佰伴自此淡出輝煌 了三十餘年的商業舞台。 八佰伴破產,正值亞洲國家地區受金融風暴沖擊,經濟向下調整時期,雖然有種 種外部不利因素導致八佰伴經營的失敗,然而,主要的原因卻是管理層脫離實際 的擴展雄心,將八佰伴推上了不歸路。 1、傳奇的發展史 八佰伴原是和田父母開的一個鄉下蔬菜店。1961年,和田一夫在赴美考察之後, 憑借多年「八百伴」「最低售價」的招牌,向父親表露了建超市連鎖集團的志向 ,57歲的父親經歷了不眠之夜後,第二天出人意料地把八佰伴社長之職禪讓給他 。於是,和田一夫成了八佰伴真正的掌舵人,當時八佰伴的總資產約1000萬日元 。 從1966年起,八佰伴以平均一年一個分店的速度開始擴大連鎖,8年間開了8家分 店,八佰伴在日本有了一定的實力。這時,日本市場的競爭已經趨於飽和,於是 ,充滿商業頭腦的和田一夫確定了向海外發展的信念,決心把目標瞄準海外。 1971年,八佰伴巴西首家分店開幕,掀起「殷勤微笑」的服務狂潮,擴建後一舉 成為聖保羅市最大的百貨商場。 但是緊接著,八佰伴遭遇了一次危機。1972年底,在靜岡縣縣長請求之下,和田 一夫出於道義,斥資20億日元買下本縣虧損嚴重的花菱購物中心及周邊空地。在 其接手經營後,花菱營業額翻了一倍。 但接踵而至的石油危機,造成銀行緊縮貸款。關聯銀行不肯兌現諾言再支持八佰 伴在地皮上興建物業,八佰伴銀根大緊。這時八佰伴因為已經開了10家連鎖店, 資金消耗過重,已負債80億日元,資不抵債,行將為人所並。幸而當時全國有近 萬家保齡球館倒閉,和田一夫選擇了15家郊區保齡球館做超市,其停車場正可以 彌補市區超市停車場地不足之缺陷。這15家分店先後開張,本錢少,生意好,盈 利喜人,八佰伴才沒有被危機吞噬。 然而八佰伴還未徹底從花菱事件的陰影下走出來,又迎來了企業的第二次危機: 八佰伴在巴西擁有四家分店,其中設立在巴西國際中心的分店,是南美最大的購 物商場。1977年巴西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日系銀行多數不肯施援,最後八佰伴 獲駿河銀行支持而暫時解圍。隨著巴西經濟繼續惡化,八佰伴最終在無奈中全線 撤離。 但是巴西的失敗並不能阻止八佰伴在海外的進步。整個80年代,八佰伴的主要精 力仍放在海外,除了在台灣桃園、英國倫敦、美國洛杉磯、紐約,以及
Ⅲ 八佰伴破產的原因
企業法人向法院申請公司破產的原因,一般都是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第二條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依照本法規定清理債務。
第七條債務人有本法第二條規定的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產清算申請。
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對債務人進行重整或者破產清算的申請。
企業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畢,資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依法負有清算責任的人應當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
第一條 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具備破產原因:
(一)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
(二)明顯缺乏清償能力。
相關當事人以對債務人的債務負有連帶責任的人未喪失清償能力為由,主張債務人不具備破產原因的,人民法院應不予支持。
第二條 下列情形同時存在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
(一)債權債務關系依法成立;
(二)債務履行期限已經屆滿;
(三)債務人未完全清償債務。
Ⅳ 日本八佰伴危機的類型是什麼
八佰伴 [編輯本段]早年輝煌聞名於日本乃至世界的八佰伴集團發展歷史曲折艱辛,充滿傳奇,它的創始人阿信之子——和田一夫,將八佰伴從一個鄉村菜店開始,一步步發展為日本零售業的巨頭。 八佰伴最成功的還是它的海外戰略。通過急劇的商業擴張,八佰伴在破產前十年中成為日本在亞洲的頭號海外企業,其百貨超級商場遍布日本、巴西、美國、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汶萊和中國大陸。在全盛期,八佰伴擁有員工近3萬人,在世界上1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50家超市和百貨店,年銷售額達5000多億日元。 [編輯本段]破產原因解秘1997年,債務纏身的八佰伴財務危機全面爆發。「阿信精神」的傳承——八佰伴國際集團宣布破產。八佰伴破產,正值亞洲國家地區受金融風暴沖擊,經濟向下調整時期,雖然有種種外部不利因素導致八佰伴經營的失敗,然而,主要的原因卻是管理層脫離實際的擴展雄心,將八佰伴推上了不歸路。 反思一:管理真空整個八佰伴集團結構龐大,屬於家族式經營,經營決策上往往高度集中於一人。這種陳舊而缺乏活力的經營管理方式,與現代化、大規模的百貨業發展要求極不適應,在這個每一環節都必須以專業化參與競爭的環境里,個人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八佰伴一直沒有一個得力的人才培養機制,雖然在發展後期加大了人才培養力度,然而人才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前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造成了內部管理的空虛。在八佰伴的擴張過程中,因為戰線拉得太長,人力資源的匱乏成了致命的缺陷。缺乏中層經理人才、內部管理混亂已經成為八佰伴的致命內傷。正如八佰伴集團一位老職員所說:「和田一夫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前鋒,只是無人能替他把守住後方。」由於過於注重外部的擴張速度,忽視了內部管理的跟進,使得管理出現真空。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八佰伴總部在香港沙田租用的寫字樓,從租用到關門的5、6年的時間內,有1/3的地方一直空置,無人過問。在租金十分昂貴的香港,對其他公司來說,這是不可能出現、也不應該出現的。另外,由於缺乏管理人才,內部許多環節管理失調,導致采購的商品價格高,缺乏競爭力。在家族管理模式下,八佰伴的經營機制缺少透明度。八佰伴的集團體制是斷層獨立式框架:日本八佰伴既要經營日本國內的四十餘家百貨店,又承擔著統括集團在東南亞的各項投資事業;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事業,主要由在香港上市的八佰伴國際集團為主體而進行。令人不解的是:作為集團成員,八佰伴國際集團與日本八佰伴無直接資本關系。後來和田一夫在回憶八佰伴破產的時候也承認,家族式的管理已經不利於企業的發展,因為時代的進步需要更多的頭腦來武裝企業。和田一夫讓其弟弟和田晃昌做日本八佰伴的總裁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失敗。在八佰伴的管理體制下,不僅下面的人向上級匯報假帳,連和田的弟弟也向和田匯報假帳 反思二:決策隨意在投資策略上,因為決策的個人主義,八佰伴很多店鋪選點缺乏科學性,脫離當地環境,盲目發展。香港馬鞍山新市鎮人口一般較老鎮少,又缺少流動人口,因此購買力相對較低,很難支持大型商店。八佰伴在不足十幾萬人口的新市鎮開了16萬尺的大商場,銷售額做不上去,從開業到關門一直虧損。百貨店選點要遵循客觀規律,人口在30至40萬以上,有發展前景的新市鎮頂多可以開間二至三萬尺的中小型商場,如果是沒有什麼發展前景的老市鎮則不具備開大型百貨商店的條件。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香港不斷上漲的高租金、高地價、高工資,已經在客觀上限制了不可能在收入較低的新市鎮經營大面積的商場,八佰伴卻沒有做出充分的評估。八佰伴經營策略的失誤,更加速了它的清盤。像其他日資百貨公司一樣,香港八佰伴追求商場大型化,以琳琅滿目、多姿多彩的中高檔商品來吸引客源。這一策略在前期非常成功,當時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香港得益於內地經濟高速增長,市民收入顯著增加,八佰伴百貨初期的貨品80%來自日本,20%就地采購,經營頗為成功。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香港樓價急升,租金暴漲,百貨業的經營環境已大為改變,商場面積越大,租金開支就越大,雇請的員工就越多。而且並不是所有陳列出來的商品都暢銷,其中不少是流轉速度極慢的商品,既占壓資金,又欠缺效益。同時,百貨業經營有其自身的規律,不像其他行業,投資以後很快可以得到回報。一般來說,百貨業從開店到開始盈利需要六年左右的周期。八佰伴經營者忽視這一市場規律,機械地奉行初期的發展模式,盲目地擴充店鋪數量,開完一間又一間。由於許多新開的店鋪缺少客源,幾年內根本不可能盈利,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反思三:盲目擴張一段時間的成功,使八佰伴的決策者開始盲目樂觀,開始了不切實際的擴張,如計劃建造亞洲最大的百貨商店,在中國設立一千家連鎖店等。實際上八佰伴當時並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只能大肆舉債。這種舉債發展的方式一旦超出其合理的限度,就會隨時遭受滅頂之災。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無論是對中國經濟而言,還是對世界經濟而言,都處在一個程度不同的調整階段,世界上大多數企業由此也處在休整期,而恰恰在這一時期,八佰伴不顧經濟形勢的變化,到處設立分店,並向地產、房產、金融業擴張。企業的規模擴張是有邊界的,絕對不是越大越好。如果不顧自身條件一味追求企業的規模擴張,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管理成本都會隨之增加。每個企業的決策者在進行企業擴張的決策時,一定要對自身的實力、外部環境、管理能力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可貿然行事。 八佰伴百貨急速擴展的惡果十分明顯。以香港為例,業界人士估計,開設一間像八佰伴這樣大規模的百貨店,單是裝修費少說也要四、五千萬元,回本期至少要五年。1991年八佰伴盈利處於高峰期,有近5700萬元的純利。往後四年,八佰伴開了7間分店,盈利卻急速滑落。自1995年起,八佰伴出現大幅虧損,累計虧損3.16億港元。八佰伴不斷將資金投入新店,戰線拉得過長,令整體開支不斷增加,存貨數量亦不斷提高。在資金流入無法應付開支的情況下,八佰伴惟有不斷向銀行借貸及延遲向供貨商還款,利息開支也因此日益加重。八佰伴日本公司總經理和田光正也曾明確表示,公司破產的原因是先行投資過多。和田光正說:「當時我認為投資計劃是絕對沒有錯誤的。從結果來看,我想是因為公司對日本和海外的經濟形勢及對自己企業的能力過於樂觀了。」然而事實上,八佰伴在海外並沒有詳細周密的投資計劃。20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初,八佰伴日本為了快速擴展國際事業,趁著日本泡沫經濟的時機,在債券市場上大量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這種籌資方法,雖然擺脫了從銀行取得資金的限制,卻也失去有效的財務監督,極易陷入債務膨脹的危機。 反思四:缺乏銀行支持自1996年11月以來,八佰伴日本公司的經營狀況就已經開始惡化。八佰伴日本公司把利潤以及通過發行公司債券這種「煉金術」聚集的大量資金投到了海外市場,然而這些資金的回收情況卻不盡人意。八佰伴內部的種種危機初露端倪,資金鏈面臨斷裂。在這種情況下,八百伴沒有得到銀行的有力支持,這也是導致其失敗的直接原因之一。日本的企業大多實行主力銀行制度,主力銀行制度的最大目地就是當經營出現經濟危機時,通過獲得來自銀行的資金支援,以期待企業自身安定的發展。但八佰伴似乎討厭這種間接資金調控手段,只在表面上維持與主力銀行的關系在業務擴張過程中,八佰伴缺乏同銀行的緊密合作,實際上其資金調解和吸收主要是通過直接金融手段,即通過在證券市場發行債券來籌集資金。資料統計,該公司在1990年至1994年,共拋售了價值500億日元的可換股債券。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八佰伴的股票價格也不例外地降低,國內以及投資國外的經營狀況也開始走向低潮,這樣能否償還巨額債務就成了首要懸案。採取直接利用市場的財務手段,可以在降低企業籌集資金費用的同時大范圍吸收資金,是一種有魄力的財務手段,但這種方法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點:當企業經營走入低潮,收益效果降低,證券市場的公司股票、債券價格隨之連動下降,所發行債券的償還資金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時,就會出現被市場所淘汰的惡性結果。「八佰伴日本」直接向金融市場發行沒有銀行擔保的公司債券,直接在市場吸收資金,這一舉動,雖然反映了日本企業從依賴銀行貸款的間接資金來源,轉變為直接從市場吸收資金的直接資金來源的時代潮流,但也得罪了長期交往的主力銀行。脫離銀行的支持是和田家族的失誤。任何一家公司都有興衰起落,當日本某銀行行長警告和田會長要注意過大依靠市場的危險性時,沒有得到接受,八佰伴仍然堅持獨自的資金調控方式。因此,當「八佰伴日本」資金流通不暢,而發行的公司債券卻到了必須償還的時候,曾經擔當八佰伴主力銀行角色的東海銀行、住友信託銀行、日本長期信用銀行卻採取了袖手旁觀的姿態。沒有銀行做後盾支持,在資金無法周轉的情況下,八佰伴不得不宣布清盤。總經理和田光正承認,銀行不支持是造成公司破產的一個因素。董事長和田一夫也曾向身邊的親信說過,「公司是被銀行擠垮台的」。擴展閱讀: 1.
Ⅳ 八佰伴的品牌歷史
八佰伴(Yaohan,在日本使用的漢字名稱為八百半或片假名ヤオハン)是一家已結業的大型連鎖零售商。
八佰伴於1930年由農民出身的和田良平及其妻子和田(名字原以片假名カシ表示即和田カシ,カシ即中文的橡樹,日文多數以片假名寫作カシ,但同樣可以以漢字寫作,此名字大陸多譯作和田加津)(據信為日本電視劇阿信的原型)創辦,原只是一家小型商店,主要售賣水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擴展成日本一家連鎖超級市場集團,分店集中於靜岡縣,並於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其後八佰伴積極進軍海外市場,1971年進軍巴西,1973年則在新加坡開設百貨店。1976年在美國及哥斯大黎加開設零售店。1984年在香港開設首店。1985年在馬來西亞開店,1986年在汶萊開店,1988年在泰國開店。1992年在澳門新口岸開店,1993年在加拿大溫哥華及英國開店。
1990年代,八佰伴大幅擴展其海外業務,在中國內地開設多家分店,全盛期在世界16個國家共有450家分店。1995年在上海開設亞洲其中一家面積最大的百貨店上海第一八佰伴。1996年集團把總部由香港遷移至上海。
由於擴展過速,加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及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後的調整等多項因素影響下,八佰伴於1997年9月18日在日本透過會社更生法申請破產,當時其負債高達1610億日圓,是當年日本最大的零售業破產事件。
2000年3月,八佰伴被日本零售商永旺集團收購,並易名為東海株式會社(Maxvalu Tokai)。大部份八佰伴分店已被收購及易名,只有幾間保留八佰伴的名稱--澳門分店以「新八佰伴(New Yaohan)」為名繼續經營、上海的分店則以原名「上海第一八佰伴」為名經營、大溫哥華的分店也以原名「八佰伴中心」為名繼續經營。此外在中國大陸的無錫、鎮江、馬鞍山、南京和南通等城市,還存在著由中國江蘇華地集團經營的以「八佰伴」為名的百貨商場,其中除了無錫八佰伴外的其它分店,都是由華地集團收購無錫八佰伴後以「八佰伴」為品牌獨立投資興建的,與原日商「八佰伴」公司無關。
Ⅵ 八佰伴管理模式是怎麼樣的
其實我覺得八佰伴的管理模式未必比其他的同類競爭者高明到哪裡,只是人家的商業牌子在那裡,不服不行啊。
Ⅶ 八佰伴品牌主要是經營什麼的
長春八佰伴美容美發十幾年來,八佰伴一直堅持「誠信經營,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老顧客回訪,絡繹不絕,新顧客光臨,相知相親。八佰伴有多家連鎖店,並且擁有一家美容美發學校。
Ⅷ 第一八佰伴攻略
第一八佰伴基本上是一個月去買一次的頻率,一般都是去一樓買化妝品,碰到年終什麼的活動會更劃算些。
部分櫃台的態度不是太好,不過在這個拼服務的年代,態度惡劣就不去唄,錢要花得舒服。
浦東張楊路附近的著名商區了,地鐵9號線商城路站附近,公交597路終點站也在附近不遠,交通還是很方便的。很熱鬧的商區了這里有第一八佰伴商城,還有家百腦匯,早些年桌游開始盛行的時候眾多桌游吧就是在這里開始發展的,去過一家玩過,基本就是三國殺,狼人什麼的,飲料暢飲,還有快餐快遞服務。不過現在由於網上桌游發展太快了,來實體桌游吧玩的人就少很多了。附近餐飲很多,有個廣場好多選擇,還有八佰伴影城也在這里,基本購物餐飲休閑等都非常齊全了。
八佰伴算是浦東比較早的商場,裡面的品牌還是比較齊全的,從一樓的化妝品開始一直到吃的餐廳,幾乎無所不包。所以也會常常看到旅行團會過來采購。除去有重大活動例如元旦通宵人超級多,大部分時候購物環境真的算是不錯的。
浦東最早的大型購物商場之一,1-8樓是購物為主,9樓餐飲,10樓電影KTV,年底有給力的打折活動
Ⅸ 八佰伴的失敗與其經營戰略有什麼關系
經營失敗,一般是策略和目標不符,市場考察不嚴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