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尋求小飯店營銷策略,活動。求大神指點
對於小飯店,一個好的經營策略,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餐廳經營中,除了策略大方向的把握,也要經常創新,發現改善經營的細節。以下5個小訣竅你知道嗎?學習啦小編來告訴你吧。
菜牌標價玩數字
對於小餐館來說,價格是最能影響客人心理的因素。如果食客發現你的價格和大酒店差不了多少,他就會覺得不值,恐怕領教過一次就不會再來了。
出於上述食客的消費心理,我們在制定價格的策略時,不妨也玩一下菜單上的數字游戲。
如,鄰近檔次相近的餐館某款常點的菜式定價是20元,你可以定18 元;一些稍高檔的菜式,如果人家是30元,你就定28元。
盡管表面看來,你的單項菜式的毛利率低了,但你吸引的客人也多了,從而帶動了其他菜式的消費,增加了營業額,綜合毛利的總額可能就低不了多少,當營業額達到了一定高度時,總毛利甚至會增加。又或者你在其他方面盡量節約開支,降低成本,力保菜單上的數字游戲有玩轉的空間。
20元較之18元,或者30元較之28元只差2元錢,但其心理影響卻截然不同,18元在人們的心理中是十來塊錢,而20元已經是上了二十字頭的一個數字區間了;同理,三十較之二十八造成的心理影響也相同。價格越高的,其心理影響的效應也就越大。
如果有些菜在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下,不得不同步跟進時,也應該考慮數字在人們心理上的影響,最好都在同一區間內做調整。
比如,你原來的售價是26元,那麼盡量不要調到30元的區間。按照售價=食品成本÷預期成本率的公式,比如,清蒸鱸魚的成本是7元,你理想中的計劃成本率是40%,按公式計算你的銷售價格應該是17.5元。但是由於食品成本增加到8元,按照公式計算,你的售價就應該增加到20元。這時,你就應該考慮把你對原來的預期成本率略微提高一點,也就是說把毛利率降低一點,把售價定位於19.8元。如此,數字還在原來的區域,數字9或8,一般都被認為是吉利數字,順應大多數人趨吉的心理,消費者的反應就不會很激烈。
不過,要注意的是,玩數字游戲一定要在不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前提下,它的基本精神應該是薄利多銷、吃小虧賺大便宜。
善用特價巧促銷
即讓利促銷,以局部讓利吸引盡量多的客人,以增加總營業額,從而增加總利潤的策略。
如,廣州某中餐館的「紅燒乳鴿」和「好味豬手」是這家餐館的招牌產品,很受市場歡迎。原來的價格分別是12.8元和11.8元,為了提高競爭力,吸引更多的熟客來消費,他們大膽地實行了這兩項產品以及其他一些較為暢銷的菜品在生意較淡的晚餐輪流推出特價。乳鴿特價9.8元,好味豬手特價9.3元。前者定額為每市供應150隻,後者為200盤。售完為止,想吃的話,明天再來,結果每天都銷售一空。以乳鴿為例,雖然每隻損失了3元毛利,每市少收了450元,但晚市的營業額由於特價活動在熟客中引起了轟動效應,使來就餐的人數增加而平均每市增加了近兩千元。剔除預期成本800元,毛利是1200元。由於實行了特價,乳鴿的銷售量增加,他們又與供貨商討價還價,爭取到進貨價降低了3%的優惠。可見,實行了特價也還是比原來增加了毛利。
特價商品必須控制數量,因為是讓利消費,數量太大的話,毛利減少數就會增大,因此必須控制在總體毛利的增加數大於特價產品毛利減少數的兩倍以上的幅度。
此外,定價技術也可以用菜品的份量作配合。
廣州有一間星級賓館的餐廳,經營狀況不太理想,於是重新聘請了一位總經理。這位總經理經過一番調查,發現該餐館附近中低檔餐館都很火爆,因而斷定這里是有消費市場的,關鍵在於賓館菜餚的定價比較高。如果把價格也定在跟附近的中低檔餐館相近的位置上,那麼,賓館的環境優勢也凸現出來,一定會比其他餐館更吸引客人。但是價格一降低,成本不能降下來的話,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於是他除了在菜品的重新定位和提高烹調質量兩方面下功夫外,還把菜品的量進行了適當削減。他洞察消費者的心理,只要消減的幅度控制好了,是不會引起客人反感的,因為一般人只看菜牌的價格。如果品嘗後覺得味道不錯,那麼稍微減量在客人心中引起的反應就會被掩蓋,有時,還會被稱為「精緻」。
菜品盛器巧選擇
「人靠衣裝,佛要金裝」。好的菜品一定也要有好的包裝,這包裝,就是菜品的盛器。
中小餐館雖然不需像高檔次大酒店那樣講究盛器的精緻,但是也絕不能馬虎隨便。眼下,正因為相當數量的小餐館不太注意盛器的選擇和維護,所以,如果有哪間小餐館能夠在盛器上講究一點,它就會顯得突出。因為盛器的選擇代表了一種品味和品位,在一定程度上也標識著餐館的可信度。
小餐館不一定要選擇高檔的茶具和食具,只要顏色、款式、造型和餐廳的經營風格一致就好。
如果你的酒店經營風格是帶有鄉土氣息的,就不宜選擇細瓷餐具,不妨試試粗瓷大碗。如果你的經營風格是帶有強烈民族色彩的,你最好是尋找與這種民族色彩相搭配的盛器。
原料采購有竅門
采購原料要講究購買方式和時機。
現在除了傳統采購渠道,「互聯網+」在餐飲業也悄然興起,已陸續有很多餐館老闆開始採用在網上訂購食材,既能享受力度頗大的促銷優惠,又能省去奔波的辛苦。
其中,美菜是較受歡迎的購買平台。菜品新鮮低價,送貨准時,能為采購節省36%的成本,每單節省金額高達15%。使進貨成本直接下降,從而提高餐館的盈利。
有一家餐館離農貿批發市場路程比較遠,為了采購,每天早上,老闆都要四點起床,到農貿市場采購食材,一天下來累得不行,後來閑聊時得知,原來同一條街上的餐館好多人都用美菜APP買菜,只要第一天晚上十一點前把第二天要用的菜品下單,第二天早上就有人送食材上門了!既新鮮低價,又省錢省力,這樣的福利,不用白不用。
采購也要根據季節對市場的影響而帶來的變化做出靈活的變通。例如,很多餐館常用西生菜做鮑片的菜底。但是這種菜價格較高,如果在它最貴的時候改用本地生菜或大白菜,成本就會降低一半多。所以,有時可以考慮多用替代品。
菜品銷售常統計
餐館應對客人點菜的記錄做好統計,可以以表格形式記錄。
哪些菜式是最受歡迎的,哪些菜式是無人問津的,哪些菜品是經常被吃剩的。受歡迎的菜品當然要保留,受冷落的菜品當然要舍棄。還可以徵求客人的意見,開發新的品種。
還可以記錄一些特殊的情況,如被吃剩以及吃剩的原因等。一周做一次小結,那麼哪一種菜式在一周內被點多少次,哪些菜品是被消費者所冷落的,一目瞭然。這項工作看起來比較繁瑣、費神,工作量大,但卻是必不可少的。
當新的菜式組合要出台的時候,也可以另外編制一些徵求客人意見的表格。如你希望在本餐廳吃到的菜式的調查表分類——海鮮類、炒菜類、點心類、小吃類等。
『貳』 推銷產品的技巧
1、熟悉自己推銷的產品的特點。
優點、缺點、價格策略、技術、品種、規格、宣傳促銷、競爭產品、替代產品。尤其在客戶面前要注意顯示對產品非常熟悉。
2、熟悉自己推銷產品的目標客戶。
這些目標客戶要進行分類,哪些是核心客戶,那些的非核心客戶,哪些是重點客戶,哪些是非重點客戶,客戶可以分成幾類,按照什麼方式分類,爭對不同的客戶類別應該分別採用什麼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3、熟悉產品的市場。
市場怎樣細分,競爭對手有哪些,市場的容量如何,客戶的地理分布和產品的時間分布如何,產品市場的短期發展趨勢(未來2-3年的發展趨勢)。
4、合理安排時間。
推銷產品時,要合理安排時間,要根據客戶的購買習慣和地理位置進行合理的空間分配。要講究方法和策略。推銷不是一味的蠻干,要隨時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而且銷售還具有這樣的特點,就是一開始著手的時候非常難,無從下手,隨著時間的增長,會漸入佳境。
5、銷售人員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銷售時最經常碰到的現象是被冷漠的拒絕,所以要承受被拒絕、被冷落、被挖苦等等現象。銷售時還有一種現象是不得其門而入,這是就要動腦筋達到目標。尤其是要注意克服惰性和克服畏難情緒。
(2)網上買菜營銷策略擴展閱讀:
推銷員如何挖掘和推銷賣點:
1、品牌賣點
產品的品牌地位處於有利地位時,能讓顧客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能給顧客帶來很多附加值。從顧客的角度出發,品牌是顧客下定決心購買的重要因素,因此當你進行銷售時,假如你的產品很有品牌優勢,就一定要抓住品牌效應作為賣點向顧客推銷。
2、人文賣點
現在是個創意的時代,我們只有給產品賦予某種新的文化概念,其附加值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例如,買菜講究無公害、買奶粉講究不添加等等。
3、心理賣點
每個顧客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社會背景都不一樣,所以,不同的人對產品的需求就會有不同。例如,青少年和兒童傢具,環保和款式最能打動顧客;價格、高雅等最能打動中產階級。
銷售技巧-網路
『叄』 賣菜有什麼技巧
賣菜也是有技巧的,因為做什麼事情都有技巧,把技巧掌握到位了,你才能夠更好的去。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就簡單的賣菜這件事情來說,賣菜真的簡單嗎?它不簡單地同樣是這些菜,怎麼能夠把它賣出更多的錢,怎麼能夠賣的更快?這就是你要思考的問題。
價格優惠宣傳策略,市場定位,這都是很常見的銷售方法,用一句比較哲學的話來說,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的採取適當的銷售策略,你才能夠賺到更多的錢,無論是通過提高銷量的方式還是提高利潤空間的方式,最終你的目的就是賣出更多的菜,賺到更多的錢。
『肆』 網路營銷究竟是該多撒網,還是集中精力於一種渠道更容易找到客戶
朋友你好。
網路推廣應注重其寬度還是深度,最主要取決於以下幾點,希望有助於更好地決策。
第一,創新擴散(Diffusion of inbovation):不同的人在不同時期購買產品的發展趨勢。
新產品推出,產品購買對象經歷以下幾個過程:創新者(Innorators),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早期大眾(Early Majority)、晚期大眾(Late MAajority)、落後者(Laggards)。
1、產品剛推出時,大概只有2.5%的顧客會購買,他們就是創新者,這類人大多數貪新鮮,好奇心較強,且十分專業,對產品或從屬類型十分清楚,也是最難獲得的顧客,最主要原因是因為產品還沒被認可和信賴。但創新者是早期採用者的線索,早期採用者大多數根據創新者的提供的線索(產品性能、產品特點是否好等)。此階段沒必要做廣度推廣,最要主要是投放專業性的廣告,在網路營銷這塊來說的話就是在細分對象用戶較高的網站、論壇等做宣傳。
2、早期採用者根據創新者的線索加入,大約占所有顧客的13.5%,他們是最為重點的營銷對象,因為他們更多地承擔了後面顧客的主要推動力量,相對較為專業,但並非有創新者那麼專業,多屬於社交型的顧客,經常向朋友推薦分享,發朋友圈寫評論等,如果產品好,他們就能推廣出去,產品差,幾乎到這里就止步了。到這里時,網路推廣,可以往廣度方向靠攏一點,增加一定的推廣方式和場合。同時,他們也是市場調查的重點對象。
3、早期大眾,占顧客的34%,多為大眾中的現行者,擁有一定的收入是他們嘗試你產品的前提。到這階段,必須進行大眾廣告,產品普及廣告。對於此類購買對象,多屬於非專業的,對產品特性要求和了解都不高,純粹能用、好用就好。所以大眾廣告更為適合,往深度發展的話他們也懶得去了解,知名度更為重要。
4、晚期大眾,約佔34%,這類人多為經濟不富裕,或對產品屬性要求不大的人群,多數是等待產品降價到他們可以接受的范圍才會選擇購買,他們完全不會在乎你的產品是否專業,產品性能怎樣,完全屬於空白類的顧客,對於他們,品牌知名度幾乎就是唯一考察對象。到這階段,多為宣傳品牌還有進行促銷。
5、落後者,佔16%,對於這類人普遍不接受新產品,思想陳舊,非到不得以時,都不會購買你的產品,即使購買也不會在意你的產品有多少功能,要求能用就好。例如現在的老人手機。
綜上所述,在創新擴散這方面來說,網路廣告的深度不斷向寬度靠攏。
二、你還可以根據產品的生命周期(Proct Lifetime)來決定網路營銷要深還是要寬的決策。
1、引入期(Introctory Stage),先確定要使用市場撇脂策略還是市場滲透策略,撇脂策略向深度靠攏,滲透策略向廣度靠攏。但無論你怎麼賣廣告,也只有創新者和早期採用者會購買,所以必須注重廣告成本分配。
2、成長期(Growth Stage),競爭者進來,銷售增長快,此時需要針對價格、產品特性等方面做廣告,若是價格,可向廣度靠攏(讓更多人知道你比競爭者便宜),若是特性,可向深度靠攏(讓更多人知道你比競爭者好用),也可互相使用,相輔相成。
3、成熟期(Maturity Stage),市場飽和,此時品牌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伴隨早期大眾和晚期大眾的進入,廣告向品牌知名度靠攏,也就是寬度。
4、衰退期(Decline Stage),新技術或新類型代替品出現,此時大眾減少只有落後者增多,大型公司撤離,無人改進產品,精明的企業會利用這個階段最後撈一筆,往往利潤十分可觀,生產成本低的同時競爭少,且不需要開發,產品特性沒作要求。只要減少廣告支出,直接向落後者類型的顧客作出針對性廣告即可,完全取消深度的廣告拓展。
三、根據企業的產品類型和市場細分目標決定網路營銷深度和寬度決策。
產品類型消費介入程度(Involvement):也就是消費者購買你的產品時的介入程度,取決於產品的重要性和價格水平。高介入就是像買樓買車單反相機等價格較高的產品,需要做很多的對比,很多的資料查詢,很多的方面的了解,朋友推薦等等;低介入就是那麼零食、衣服等的相對價格較低,不需要查數據,不需要多少朋友推薦,幾乎不需要對比的產品類型。
高介入類型產品(High Involvement):網路推廣在深度方面十分重要,讓人相信你產品的專業,同時可以根據其特性作出廣告決策。
低介入類型產品(Low Involvement):網路推廣在寬度十分重要,說句實話你寫多煩雜,幾十頁的說明書,誰會去為買包方便麵去看呢?此時品牌效用和知名度十分有作用的,因為很多人購買這類型的產品都是根據潛意識作用的(就是連他可能自己也不知道有看過你的廣告,去商店時,看到會首要對你的產品有好感)。
但這不是一定的哦,例如對於土豪來說,買個樓跟買菜一樣你也沒辦法說什麼是吧?
市場細分目標(Segmentation Target):首先你要確定你產品銷售方向的細分有多細,有地理細分(Geographic Segmentation)、人口細分(Demographic Segmentation)、心理細分(Psychographic Segmentation)等。
一般來說,細分地越細你的產品就需要往越深的方向發展,因為你是針對某一人群而設計的產品,為了節約成本,你不可能去做那些根本沒多少個人購買你的產品的地方花大成本來做網路推廣吧,幾乎無作用,反而去相應的市場目標對象多為集合的地方做廣告更有效果。
最後,大概為你提供這么多吧,全部是手寫的,不信你可以去查下,因為本屌要出國考研,所以順便默寫了下英語的術語名詞,看懂就好,看不懂當沒看過就好啦。希望對你的決策有幫助哦~~~~~
補充下:對於你所提及的問題,最主要是出在 市場細分 上面,也就是對應的最後一點,我說得不夠詳細,你可以查閱相關的資料,也歡迎你提供更多的信息作進一步交流哦~~~
『伍』 凡有買菜經歷,並對商業經營感興趣的朋友請進,歡迎對一個有關蔬菜專營店的創意挑刺
感覺想得比較周到,很早就有這種想法了,只是還沒有機會去實現。
根據你的創意,我提一些個人建議:
1.菜源。要有比超市和菜市場有更好的貨源,一個方面可以提高產品知名度,擴大宣傳面,另一方面可以保證產品固定的風格、質量。所以最好是和大一點而且就近的蔬菜基地達成共識,保證蔬菜品質,每天配送新鮮蔬菜。這是早期沒有辦法的事情,後期做大了可以自己興建專門的蔬菜基地,既可以降低成本,也能完全按照自己品牌需求生產。
2.品牌。取一個好的店名和品牌名,提供的服務圍繞方便、實惠、保證品質來展開。如果有足夠的資金,當然市中心居民區開店好,人口密集,宣傳起來更加節省人力物力。店面做活動來吸引客源,比如說某幾種蔬菜不定期的低價打折。
3.宣傳。包括蔬菜產地環境、生產流程、店面制度、蔬菜品類等介紹,分發傳單,製作廣告牌手段。
另外,可以給會員提供送貨上門或是打折服務,我認為為會員提供送貨是穩定客源的一個好的方式。品種可以多一些,只有外地才有的一些易儲運的蔬菜可以兼營。我認為只有量大、規模大了,從生產源頭和運輸上才更容易控製成本。
個人意見,權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