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沉沒成本的營銷案例

沉沒成本的營銷案例

發布時間:2021-07-16 14:51:27

A. 你們是如何看待「沉沒成本」的

個人認為所謂的"沉沒成本",簡而言之就是由於過去的一個決策造成的、已經發生的、無法再對其進行改變的成本。

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會因為這些沉沒成本而耿耿於懷,進行下一個決策時畏手畏腳,對以往的沉沒成本過分執著,從而錯失下一個盈利的好機會,或者及時止損的挽救機會。

比起生活中的每個抉擇,投資者在金融實操方面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會更加小心謹慎。投資有一個原則就是,一旦發現一個風險極大的隱患,就要謹慎思考。聰明的投資者都會當機立斷、及時止損,不會因為之前投入的時間與精力遲遲不願意放手。

"沉沒成本"啟發

人生的每個選擇都伴隨著沉沒成本的出現,不只是在金融投資上會栽跟頭,只是人們把金錢看得更加重要,金錢也方便人們衡量得失與利弊。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些得失是不可逆轉的,後悔是無意義的。畢竟錢是身外之物,可以失而復得。

所以,在人生中,每個選擇都很重要,或許下一個選擇就是在人生中的岔路口,它可以改變人生軌跡的一個寶貴機會。

B. 請舉一個典型的沉沒成本的例子

「假設現在你已經花7美元買了電影票,你對這場電影是否值7美元表示懷疑。看了半小時後,你的最壞的懷疑應驗了:這電影簡直是場災難。你應該離開電影院嗎?在做這一決策時,你應該忽視這7美元。這7美元是沉沒成本,不管是去是留,這錢你都已經花了。」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說,普通人常常不計算「機會成本」,而經濟學家則往往忽略「沉沒成本」——這是一種睿智。他在《經濟學》一書中說:「如果一項開支已經付出並且不管作出何種選擇都不能收回,一個理性的人就會忽略它。這類支出稱為沉沒成本。」

(2)沉沒成本的營銷案例擴展閱讀

很多人對「浪費」資源很擔憂害怕,被稱為「損失憎惡」。比如說很多人會強迫自己看一場根本不想看的電影,因為他們怕浪費了買票的錢。這有時被叫做「沉沒成本謬誤」。經濟學家們會稱這些人的行為「不理智」,因為類似行為低效,基於毫不相關的信息作出決定錯誤的分配了資源。

沉沒成本的概念在分析商業決策時候會被用到。一個常見的沉沒成本例子就是宣傳品牌的促銷。這種情況經常引致不能被正常消化的成本,它不是典型的可能降低品牌含金量換來銷量的方式。在做將來投資、銷售或廣告決策時,僅應考慮未來的可能性,不能因為大筆廣告投資而便宜。

C. 市場是否可競爭,取決於沉沒成本 請問為什麼

市場是否和競爭取決於沉澱成本,那是因為成本投入了多少關繫到你在市場投入了多少獲得的回報。

D. 沉沒成本效應對投資會有哪些不利影響

在新古典經濟學中,沉沒成本是與決策不相關的。但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沉沒成本的發生有其不可避免性,大多數企業將其視為投資的一部分。數額龐大的沉沒成本會導致企業進行投資決策時發生嚴重偏差。 本文首先闡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等。其次,對沉沒成本、沉沒成本產生的原因、沉沒成本謬誤、沉沒成本效應、沉沒成本逆效應、動態沉沒成本模型、技術進步等理論及模型進行詳盡的闡述。再次,論述了沉沒成本效應對於企業進入市場的影響。通過理論證明和數值計算驗證了沉沒成本是阻礙企業市場進入的因素之一。並提出了預防沉沒成本效應影響企業市場進入的方法。接著,論述了沉沒成本效應對企業改擴建項目的影響。通過分析影響決策的因素以及設備更新的案例,證明了沉沒成本效應對企業改擴建項目具有消極的影響。並提出了降低沉沒成本對企業投資決策影響的方法。最後,通過分析沉沒成本效應對技術進步的影響,以及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得出結論:由於沉沒成本的存在,無論企業放棄良好的投資機會還是市場進入失敗,都將會放慢企業技術進步的腳步,並對經濟增長起到消極的作用。

E. 你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過哪些沉沒成本的事件你的決策及決策依據案例

在工作或者生活當中遇到過沉沒成本的事件比較多,就比如自己投資了一項生意,但是要二次投資,最後不得不面對現實

F. 屬於企業沉沒成本的有哪些

沉沒成本又稱沉落成本、沉入成本、旁置成本,是管理會計中的一個術語,主要用於項目的投資決策,與其對應的成本概念是新增成本。 沉沒成本是決策非相關成本,在項目決策時無需考慮。相對的,新增成本是決策相關成本,在項目決策時必須考慮。

沉沒成本是指已發生或承諾、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誤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資。沉沒成本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會影響當前行為或未來決策。從這個意義上說,在投資決策時理性的決策者應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

從成本的可追溯性來說,沉沒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間接成本。如果沉沒成本可追溯到個別產品或部門則屬於直接成本;如果由幾個產品或部門共同引起則屬於間接成本。

從成本的形態看,沉沒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變動成本。企業在撤消某個部門或是停止某種產品生產時,沉沒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機器設備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變動成本。通常情況下,固定成本比變動成本更容易沉沒。

從數量角度看,沉沒成本可以是整體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例如中途棄用的機器設備,如果能變賣出售獲得部分價值,那麼其賬面價值不會全部沉沒,只有變現價值低於賬面價值的部分才是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效應:

沉沒成本效應的原始定義為「如果人們已為某種商品或勞務支付過成本,那麼便會增加該商品或勞務的使用頻率」,這一定義強調的是金錢及物質成本對後續決策行為的影響。此後又有很多研究者對「沉沒成本效應」進行了各種解釋,Brockner認為由於人們存在自我申辯(self-justification)的傾向,不願承認自己以往的決策失誤,因而總是希望與先前的選擇保持一致;另外一種解釋是,由於過去產生了損失,人們會產生盡快彌補損失的強烈動機,這種動機會導致風險尋求;Arkes和Blumer對沉沒成本效應的解釋為「先前投入的時間、金錢或其他資源會影響個體其後的決策」,提出了時間性沉沒成本效應的存在;同時他們認為個人在做決策時之所以考慮沉沒成本,是由於個人通常不願意去接受先前投入的資金被浪費掉的事實。當投資人發生了帳面損失,如果不繼續對這項不成功投資投入資金的話,就等於接受該損失已經發生。因此沉沒成本效應反映出的是一種「避免浪費的願望」。盡管這些解釋背後由不同的動機和心理過程所驅使,卻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顧及過去的成本和收益。進一步講,這些解釋認為決策者會追究成本投入的有害性並對其進行評估,進而將它與收益聯系在一起。

盡管早期的研究者提到過先前投入的成本應該包括時間成本,但大多數沉沒成本研究只把焦點放在先前的財務投資影響後續決策這一點上。實際上,沉沒成本的種類並不僅僅限於財務方面,日常生活中很多投資還包括付出的努力和時間。

沉沒成本案例: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之一的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還用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是沉沒成本。他說,「假如你花7美元買了一張電影票,你懷疑這個電影是否值7美元。看了半個小時後,你最擔心的事被證實了:影片糟透了。你應該離開影院嗎?在做這個決定時,你應當忽視那7美元。它是沉沒成本,無論你離開影院與否,錢都不會再收回。」斯蒂格利茨在這里不但生動地說明了什麼是沉沒成本,而且還指明了我們對待沉沒成本應持怎樣的態度。

閱讀全文

與沉沒成本的營銷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544
公司商務禮儀培訓方案 瀏覽:552
創收節支方案策劃 瀏覽:705
員工講堂培訓方案 瀏覽:660
就業介紹會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38
親子戶外環保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71
培訓方案更加實效可行 瀏覽:463
市場營銷概論名詞解釋 瀏覽:138
美國嘉吉公司市場營銷策略 瀏覽:351
對吧騰訊網路營銷方式有哪些認識 瀏覽:167
實驗小學教師象棋培訓計劃及方案 瀏覽:937
醫院水果店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696
華師市場營銷管理復習提綱 瀏覽:657
收費站形體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496
校園營銷推廣方案 瀏覽:723
魅族網路營銷方案ppt 瀏覽:963
旅遊網路營銷有哪幾種基本形式 瀏覽:500
宜家促銷活動心得 瀏覽:169
黨委骨幹培訓方案 瀏覽:802
農民營銷培訓方案 瀏覽: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