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拜耳公司的阿司匹林故事
阿司匹林,這種從3500年前「柳樹皮可以止痛」發展而來的葯物與青黴素、安定並稱醫葯史上三大經典葯物,幾乎每一次人類出現新的重大疾病,阿司匹林的新作用就會被發現,並被迅速大規模推廣。因發現阿司匹林作用機理而獲得1982年諾貝爾醫學獎的約翰?瓦內爵士說:「盡管阿司匹林是一種古老的葯物,但我們每天都可能在它身上發現新的東西」。
《阿司匹林的妙用》的作者Eric Metcalf聲稱:「每天一片阿司匹林,讓你遠離醫生。」他在書中探討了阿司匹林在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帕金森、骨質疏鬆症等病症的預防和治療中的最新醫學進展。到2007年,應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臟病已經和兒童時期免疫、戒煙預防措施一起,成為2007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 Preventive Service Task Force)推薦的首要醫學預防措施。難怪拜耳公司前主席巴克馬得意地說,每天服食兩粒阿司匹林差不多已經成為美國的傳統。
110年的歷史足以讓人看清楚,至少有兩個原因促進了作為商品的阿司匹林的暢銷:售價低廉以及拜耳公司的有力推動。阿司匹林的新用處總是不斷被發現,但要證實這些額外效用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要變成商品銷售則更加復雜。110年來,拜耳公司要做的就是,通過一次次的市場營銷把這款葯品的潛力發揮到極致,再通過專利與商標把這款商品的利益牢牢抓在自己手裡。
1899年3月6日,阿司匹林的發明專利申請被通過,商品專利號為36433。阿司匹林開始在位於德國伍珀塔爾的埃爾伯福特工廠生產。它的發明者、29歲的德國化學家菲利克斯?霍夫曼接到導師的通知,讓他停止手頭對煤焦油的研究,開始專攻一種葯物—改進水楊酸,製造一種穩定的副作用更小的解熱鎮痛葯。
霍夫曼這個葯物並不陌生,這東西也不是什麼新發明。但他需要改造這種歷史悠久的解熱鎮痛葯物,使它從一個土方子變成一種商業化的葯物。很早的時候,霍夫曼飽受風濕之痛的父親就服用水楊酸解熱鎮痛,只是它引起的嘔吐和胃部不適讓人難以忍受。他父親早就在問他能否找到一種辦法,讓水楊酸既能達成葯效,又不要這么大的副作用。
霍夫曼梳理了一系列論文,終於找到了一種方法,生產出穩定又副作用較小的乙醯水楊酸(ASA,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比其他產品研發人員幸運的是,他背後有一家強大的公司。
拜耳做了其它制葯公司不屑於做的兩件事情,一是為化學品乙醯水楊酸取了個商標名「阿司匹林」,二是為其生產過程在很多國家注冊了專利權。
在那個年代,醫生的要求也並不高,只要葯品穩定副作用又較小,便足以得到醫生認可:20世紀初衛生條件太差了,健康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個出生於1900的美國人一般只能活到49歲左右。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包括肺炎、肺結核、腸炎和傷寒等,這些疾病多數是由受污染的水和食物導致的。因此和在歐洲一樣,阿司匹林很快便作為解熱鎮痛的首選葯物。從西伯利亞到舊金山的葯房裡,到處能買到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很快就擁有了一幫醫生粉絲。美國成為拜耳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而阿司匹林也成了拜耳在美國最重要的產品。到1907年,拜耳產品在美國的總銷量中,阿司匹林佔21%,到1909年達到31%。
最初阿司匹林的供應形式是250g的瓶裝粉末,粉末每1g裝入紙袋,分發給患者。後來阿司匹林以500mg片劑與世人見面,之後1904年管狀試劑上市。1915年阿司匹林是片劑,而且不再需要醫生開處方。
不過,拜耳對學術界和醫學界的影響力依然強大,這為阿司匹林迎來商業需求上的第二個高峰打下了基礎。
阿司匹林市場前景最大的應用領域—心臟病預防,其研發過程並不是由拜耳公司主導的。拜耳的能力體現在,當阿司匹林對心臟病的預防在學術上被證明,昂貴的臨床試驗也由政府機構完成之後,拜耳很快開始介入,並用自己最擅長的營銷和專利權的籌碼,將這種葯品的影響力極盡可能地擴大。
1940年代,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耳鼻喉科醫生Lawrence Craven注意到一個奇怪的事情,他給那些扁桃體發炎的病人使用相對大劑量阿司匹林,會導致他們流血過多。這讓他聯想起,阿司匹林也許能夠增加血液供應,而增加血流供應是保護心臟的一個途徑。於是他從1948年開始,利用阿司匹林治療他的年邁的男性病人,幫助他們減少心臟病發病幾率。到了1950年代中期,他發表了幾篇論文,聲稱他的8000多個病人無一遭受心臟病突發事件,而且阿司匹林還能幫助他們預防中風。
對於阿司匹林對心臟的作用,他的認識和當時整個世界都相反,但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不幸的是他的數據非常粗略,他發布論文的期刊也不夠有名,受眾十分有限,他的結果因此沒引起太大關注。他的發現甚至沒能幫助自己,他於1957年死於心臟病突發。
在那個年代,阿司匹林能夠保護心臟被認為是一種荒謬的說法。因為人們服用水楊酸用於解熱鎮痛的時候,很多人會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最早阿司匹林在拜耳的實驗室里被合成時,在實驗室里停留了很久,也正是因為當時拜耳的醫學總監拿不準其對心臟的作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位拜耳的科學家仔細地考察了歷史上服用水楊酸的劑量,發現當使用較小劑量的阿司匹林時,其對心臟副作用會較小。後來拜耳又委託幾個德國醫生悄悄作了臨床試驗,在證明對心臟足夠安全之後,才敢正式開發這個葯物。
一直到1950年代,拜耳對阿司匹林對心臟的作用都仍然高度警惕。哈佛教授、阿司匹林專家Charles Hennekens手裡保存著一張1950年代登載在美國醫學會雜志的阿司匹林廣告,上面有一系列文字特意保證阿司匹林不會影響心臟。
直到1971年,科學家發現阿司匹林能夠保證血液中的血小板凝結,這樣便能夠保持心臟的血液供應,以保護心臟。然而在整個1970年代,針對阿司匹林用於心臟病預防的臨床研究規模太小,還不足以說服公眾。
這時候,拜耳公司數十年堅持的學術營銷開始發揮作用了。這種葯品的影響力,加上它異常便宜的價格,讓更多的學術界人員致力於此葯物的臨床研究。很快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學術證明不斷出現。1977年發表於美國《Strok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首次證明阿司匹林可以預防腦卒中之後,越來越多的證實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事件作用的研究發表於世界權威醫學雜志。
在阿司匹林從一個葯物變成一種商品的過程中,不能把所有功勞歸在拜耳身上。阿司匹林確切地能被適用於哪些病症,還是需要大規模地被FDA認可的臨床研究來證明。這種研究需要耗費巨大的財力和資源,不過掏這筆錢的不是拜耳,而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NIH)。
內科醫師研究是阿司匹林拿下心肌梗死一級預防資格的關鍵點。這次研究由NIH於1983年開始組織、22071名美國健康男性醫師參與。這項大規模的臨床研究的目的是,評價小劑量阿司匹林是否可以預防健康人首次心肌梗死的發生。參加研究的醫生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隨身攜帶並服用研究葯物,平均隨訪時間達5年之久。
這項原本耗時8年的研究,在第5年被倫理委員會提前終止。原因是阿司匹林實在太有效了。研究中期結果便足夠證明,阿司匹林能使心肌梗死風險降低44%,首次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率下降66%,糖尿病人群首次心肌梗死發生率下降61%。倫理委員會認為對照組的醫師有權利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冠心病,以便從中受益。1988年,該研究的結果發表在美國《新聞周刊》上,引起了巨大轟動。
類似的,阿司匹林的女性健康研究納入了近4萬名美國女性醫務工作者,歷時十年;護士健康研究納入了12萬名美國女護士,歷時達24年。這些由醫務工作者親自參加的研究大大推動了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的發展,也標志著阿司匹林已經通過了研發階段最嚴格的考驗。
1971年,拜耳阿司匹林加維生素C的泡騰片問世;1993年,拜耳阿司匹林腸溶片上市。腸溶片在阿司匹林外面加了一層包衣,這種葯片在胃部不溶解,直到腸道才發生作用,這樣就幾乎完全解決了胃部不適的副作用問題。2003年拜耳阿司匹林粒狀產品(無需飲水)面世。2007年,發表在《柳葉刀》雜志的研究顯示,5年間每天使用300毫克或高劑量的阿司匹林可使治療後10至15年的結腸癌發生率降低74%。這印證了澳大利亞G.Kune教授1988年的研究,被拜耳視為阿司匹林繼解熱鎮痛、心臟病預防之後的第三個飛躍。
阿司匹林的發展中一直都有商業與科學兩種推動力。商業與科學究竟誰該領先半步,這問題拜耳已經考慮了110年,恐怕還要繼續考慮下去。
⑵ 拜耳集團的發展策略
創新驅動成長
1863 年8月,德國商人拜耳和染料專家威斯考特在德國巴門創建了一家染料生產企業。140多年後,拜耳集團成長為一家在醫葯保健、營養品和高科技材料領域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全球性企業。9.3萬名員工遍布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1882年,拜耳開始了與中國的業務往來。如今,中國已經成為拜耳重要的生產基地和市場。
瞄準亞太市場 在滬建立基地
沃納·溫寧近日再度來到中國。這位拜耳集團董事長率領董事會成員在上海參加了「拜耳中國周」系列活動,以便讓這些高層人士親眼看一看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以及對化工產品巨大的市場需求,堅定投資中國的決心。
「位於上海的拜耳一體化基地將成為我們在亞太地區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生產基地」,溫寧在拜耳材料科技部新工廠投產儀式上強調說,「亞太地區是拜耳集團未來最為重要的市場之一,中國是拜耳在亞太地區的重中之重,既是生產基地,又是商業戰略中心。」在亞太地區,拜耳去年的銷售額上升了15.5%,達到46 億歐元,占集團業務的17%。其中大中華區的銷售額上升了24%,達到12.6億歐元。2006年上半年,拜耳在亞太地區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銷售額增長了22%,達到7.14億歐元。
拜耳近年來所獲佳績的原因歸結為「竭盡全力做到最好」,而其核心則是以創新為驅動力,以成長為本。為了保持創新能力,拜耳每年都將大筆資金用於研發,2005年總額達到18.86億歐元。為了實現更快成長的目標,未來拜耳將重點經營好上海一體化基地。拜耳將在這一基地建設三個新項目:初期年生產能力10萬噸的聚碳酸酯工廠;第一個聚氨酯生產設備—MDI分離器,年生產能力8萬噸;生產HDI塗層材料的工廠,初期產能為每年3萬噸。
研究客戶需求 確定主攻方向
1937年,拜耳發明了聚氨酯,並通過近70年的研發創新,使其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從發動機外罩、汽車儀表盤、醫用CT機、鐵路枕木到滑雪板、仿木傢具部件、冰箱、鞋底,人們都可見到聚氨酯材料的蹤影。拜耳也因此成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原料生產商。2005年,拜耳高科技材料部的銷售額達107億歐元,占集團銷售總額的 39%。
在上海舉辦的2006中國國際聚氨酯展上,拜耳全面展示了在這一領域的最新成果。「中國正成為全球新興的一個聚氨酯強國。」拜耳材料科技部亞太區聚氨酯業務市場總監古方向記者強調。據了解,2005年全球聚氨酯市場需求量為1046.5萬噸,201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 1335.5萬噸。根據拜耳的預測,未來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聚氨酯市場。據此,拜耳制定了新的發展戰略,其中包括建立新廠以應對需求增長,以及將中國市場作為拓展重點等。
拜耳的目標是,到2010年使中國和亞洲地區聚氨酯業務年增長率分別達到8%和 6%,其保障措施有三:實現世界級規模的本地生產、優化營銷網路和提升技術服務能力。為此,設在上海的拜耳聚合物研究開發中心今年9月初將完成擴建工程。 「在這里,經驗豐富的聚氨酯開發與技術服務專家將與拜耳材料科技在日本、美國和德國的技術中心密切合作,從而為客戶度身定製解決方案,提供更好的服務。」
⑶ 請問你是拜耳的員工嗎本人想在拜耳做醫葯營銷,可以給點建議嗎
能不能說的具體點,什麼建議呢?還是你需要了解什麼?
拜耳有拜耳仙靈醫葯(人用)和拜耳動物保健(獸葯)之分,看你以前的業務是哪方面了;
舉例子,如果你是做醫葯代表跑醫院的,要說能給你建議就是——結果導向的思維+快速反應+良好的自我管理,具體的我不多說了,因為我也不知道你要什麼樣的建議。
⑷ 拜耳pc陽光板企業如何做網路營銷
產品。
2.對市場的把控性。
3.了解自身產品優勢。
4.跟消費者產生共鳴。
5.企業創新能力。
6.做品牌產品。
⑸ 拜耳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營銷策略
拜耳公司網站營銷之道
--------------------------------------------------------------------------------
盡管沒有輝瑞制葯那樣因「藍色小葯片」回火爆全球的答經營盛績,拜耳也有驕人的業績與輝煌歷史。1999年3月6日,互聯網上播發了該公司慶祝其最著名的產品——阿斯匹林誕生一百周年盛況:該公司用了120×65×19米的外景布,在45000名觀眾的助威下,由30名職業登山運動員將公司總部大廈包裝成世上最大的阿斯匹林葯盒(圖一,此處略),聳立在列維庫森城中,創造了一項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公司慶典主頁用多幅圖片反映了這一過程。
拜耳,全球化工巨頭,500強中的長青樹,《財富》去年評選各行業「全球最受贊賞的公司」中,在化學品公司世界15強中位居第4。公司擁有1萬種產品,14
⑹ 華順拜爾的品牌有怎樣的營銷理念
營銷理念是指企業在組織和謀劃企業的經營管理實踐活動中所依據的指導思想和行為准則,是企業經營哲學和思維方法的體現。
營銷觀念貫穿於營銷活動的全過程,並制約著企業的營銷目標和原則,是實現營銷目標的基本策略和手段。市場營銷理念正確與否,直接關繫到企業營銷活動的質量,技巧及其成效。
品牌營銷(Brandmarketing),是通過市場營銷使客戶形成對企業品牌和產品的認知過程,是企業要想不斷獲得和保持競爭優勢,必須構建高品位的營銷理念。最高級的營銷不是建立龐大的營銷網路,而是利用品牌符號,把無形的營銷網路鋪建到社會公眾心裡,把產品輸送到消費者心裡。使消費者選擇消費時認這個產品,投資商選擇合作時認這個企業。這就是品牌營銷。
品牌是符號,是濃縮著企業各種重要信息的符號。把企業的信譽、文化、產品、質量、科技、潛力等重要信息凝煉成一個品牌符號,著力塑造其廣泛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烙印到公眾心裡,使產品隨品牌符號走進到消費者心裡。這個過程就是打造品牌。
品牌符加值不是按照其投資額推算的。強勢品牌低投入,高收入。所帶來的高額利潤,多倍超出市場平均水平。品牌是形象,是信譽,是資產。品牌是衡量企業及其產品社會公信度的尺度。品牌競爭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⑺ 拜耳高巧怎麼銷售
高巧價格
⑻ 求拜耳銷售的待遇,底薪要求的學歷達人請進
社會經驗,剛去一個地方,公司要培養新人需要時間,待遇不會很高,銷售不需要很高學歷,還是要工作經驗足夠的人,要對自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