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程營銷,解釋下。茅台的營銷方法!謝謝
茅台的營銷方式是著名的八個營銷---工程營銷、文化營銷、感情營銷、誠信營銷、網路營銷、服務營銷、個性營銷、事件營銷
㈡ 茅台酒的銷售屬於哪種營銷觀念
具體如下:
1.價格策略:
不能把結構調整和提高經濟的落足點單純的放在提高酒價內上,質量才是茅台的立足根本。容針對中低檔酒應該低價,這樣憑借很好的品牌效應擴大市場佔有率,這樣會為獲得豐厚的利潤奠定基礎。
2.渠道策略:
用專賣店,加盟店,還有電子商務在網路上同步進行渠道銷售。
3.產品策略:
在保證原有的酒品的高端基礎上,加強開發新的酒的品種,完善自己的酒品分類,全面覆蓋高,中,低三檔次的酒類,滿足各種消費者的需求。
4.促銷策略:
所謂「促銷」,不是真正的便宜的賣酒,而是給訂購量大的消費者多的優惠。這樣不但可以讓消費者更容易多的購買產品,又讓消費者在保證酒的質量的同時得到更多的優惠。這樣更易於讓消費者接受。
以上這些營銷的方式均適合在國內和國外做茅台酒的銷售,不過在國外,茅台酒的銷售其實應該更容易。具體是為什麼?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在國外茅台酒的低價!
㈢ 茅台酒的銷售模式、架構是怎麼樣的
貴州茅台酒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銷售公司」)由中國貴州茅台酒廠有限責專任公司和貴州茅台酒屬股份有限公司於2000年5月共同出資
成立。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公司。
銷售公司總部位於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現有員工近300人,下設辦公室、財務部、市場部、業務部、專賣店管理部、物流配送中心、
客戶服務中心、督察部8個部門,仁懷專賣店,28個片區和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廈門、海南、深圳、珠海8個駐外公司。
銷售公司主要負責貴州茅台酒、茅台王子酒、茅台迎賓酒等醬香系列產品的市場營銷工作。
為方便顧客,服務市場,銷售公司已在全國發展特約經銷商200多家,同時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及經濟強縣(市)建立國酒茅台專賣店近
800個。並在北京、上海、貴陽、西安建立了貨物中轉庫。
㈣ 分析茅台酒廠是如何釆取產品組合策略的
飛行茅台酒廠是如何採取產品組合策略的?茅台酒廠是很早很早以前多少年的一個老廠,王凱九確實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平民品牌
㈤ 茅台酒為什麼選擇現在的營銷方式而不選擇直營方式
管銷可以減少營業費用(店租/人/管銷的費用),只要將物品送到對方手上,就可以進行銷售,而且對於店面的要求,只要少數人員進行選擇銷售商,稽核,輔導,是對於快速發展,有一定幫助,尤其廣大市場
才可以加速成長,
而直銷需要龐大的資金,一家店面最少500萬需求,如果開100或1000家,對資金的周轉是很龐大的,不易快速成長
這是淺見
㈥ 茅台酒的網路營銷
1、網抄上促銷的方案對名酒基本沒有大的幫助;
2、茅台系列酒主要通過專賣店系統推展;
3、茅台專賣店裡面有部分經銷商本身就是其他系列酒的區域經銷商;
4、茅台系列酒主要通過口碑營銷、要客營銷、商朝零售;
5、可以參考原來的「金方」營銷方案來制定自己的方案。
6、網上銷售在2年內估計收效甚微。
慎之慎之!
㈦ 茅台酒的銷售策略
茅台酒進入完全市場抄化後,有著名的6大營銷法則。
可以到:茅台客網,藏家言論版塊里去看一下。
但其實茅台酒的地位並不是因為這些營銷手段起到的作用,茅台的國酒地位並不是營銷出來的,只能說是中國歷史與茅台酒酒質的完美結合。
㈧ 關於茅台酒的市場調研報告
對貴州茅台的市場調研是我一直想做的工作,特別是當對一些問題產生疑問的時候。這個回春節前後,茅答台經歷了很多事,市場價格先是暴漲,春節後又傳來下跌的聲音。網上看到的必定是第二手資料,水份其實很大。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大眾不僅綁架了真相,也綁架了媒體,媒體為了生存不得不討好大眾,其結果是大眾扭曲了媒體,而媒體扭曲了信息。我們做判斷,依據的其實是各種各樣的信息,當被扭曲後的信息過多的時候,我們的判斷就會出錯。
㈨ 茅台,五糧液,洋河的營銷戰略
2月以來,洋河股份(169.59,-0.41,-0.24%)市值步步緊逼五糧液(37.08,0.02,0.05%),步步驚心。
1日,五糧液市值領先洋河45億。
2日,洋河落後五糧液36億。
3日,五糧液的市值僅高出洋河33億。
6日,洋河市值與五糧液僅相差22億。
7日,洋河的市值距離五糧液僅7.5億。
8日,洋河終於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市值破天荒地超過五糧液,雖僅相距2.8億。這是洋河自2009年上市來首次在市值上超過五糧液,躍居業內市值第二。
截至上周五收盤,洋河市值超過五糧液12億元。
這兩年來,洋河究竟是如何步步逼近五糧液的?
從半個五糧液到超越
2月8日,洋河股份、五糧液的總市值分別為1237.6億、1234.8億。洋河以2.8億之差險勝。
當日下午,記者致電五糧液董秘肖祥發。肖似乎並不知情,表示「沒看市值,更重視公司的生產經營和長遠發展」。
歷史上五糧液的市值巔峰在2007年10月15日。當日五糧液的收盤價為51元/股,上漲4.63%。市值創下了歷史新高1937.5億,高出茅台157.7億。
2007年,是五糧液風光無限的一年。
首先是資產規模在12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居首。2007年末,五糧液總資產115.7億,甚至超過貴州茅台(235.50,1.50,0.64%)(104.8億)。當年,五糧液還是銷售冠軍,實現營業收入73.3億,略高於茅台的72.4億。
相比之下,2007年的洋河還幼小。當年末洋河的總資產僅14.7億,營業收入17.6億。
換言之,2007年的五糧液擁有8個洋河的資產和4個洋河的業績。
然而,之後4年內白酒行業的格局幾度被改寫,幾乎都是因為這家叫做洋河股份的公司。
2008年,洋河已超過了山西汾酒(78.23,-0.76,-0.96%)躋身業內第4。
2009年11月6日是洋河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洋河股份正式登陸中小板。當日收盤價為87.9元,較發行價(60元)上漲了46.5%。首日市值為396億,只有五糧液市值(889億)的1/2,貴州茅台市值(1520億)的1/4。
兩年後的洋河更叫人刮目相看。2009年年末資產規模已擴大到65億,增長了3倍有餘;營業收入翻了一番,已至40億規模,約為五糧液的1/3;凈利潤也從2007年的3.75億到2011年的40億左右,兩年等於10倍。
這時的五糧液無論資產、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只能相當於2-3個洋河的規模。
上市後的洋河給資本市場帶來了新的故事。
2010年是洋河瘋狂擴張的一年,洋河業績首次超過瀘州老窖(46.29,0.49,1.07%),躍居業內第三。「瀘五茅」時代不再,成了「茅五洋」的天下。
洋河股價一路飆漲,迅速取代蘇寧電器(10.23,0.31,3.13%)(微博)穩坐中小板市值頭把交椅。2010年11月22日,洋河股價一度攀上了279.5元的高峰,日漲幅達到10%。當日市值為1258億。
2011年,五糧液實現了202億的營收。而洋河的營收預計將達到130億,約為五糧液的2/3。上市兩年,洋河相當於再造了1/3個五糧液。
洋河還能增長多少、增長多快,頗具爭議。
事實上,近日洋河市值緊逼五糧液,早就引起了白酒行業分析師、基金公司研究員的關注。「洋河市值超過了五糧液就是歷史性的標志,大家相互間都有議論。」上海某券商人士透露。
兩年戰略直追
2月9日晚,洋河股份董秘叢學年的手機終於撥通。叢表示,「市值和股價是資本市場對公司總括情況的評估,真正的話語權在市場,公司會把生產經營做好。」
相比叢的輕描淡寫,洋河上市後的兩年,該用風起雲涌、硝煙彌漫來形容。
華東市場是最集中的窗口。它既是洋河的大本營,也是五糧液的主要市場,兩者遭遇戰在所難免。這兩年,華東四處滲透著洋河的「營銷策略」、「產品升級戰略」、「全國性戰略」。
理財周報記者統計發現,近兩年中高檔白酒(藍色經典系列、洋河大麴系列)在洋河整體營收中的貢獻越來越大。
2007年洋河中高檔酒的營收佔比還只有75%,到2009年、2010年,這一比率躍升為86%、84%。2010年洋河中高檔白酒的營業收入是63.8億,是2007年(13.2億)的5倍。
五糧液的中檔價位酒銷售則相對遜色。4年內銷售額只是從22.8億提升到了31.8億。2007年、2008年中檔價位酒業績甚至分別下滑了23%、18%。2009年中檔酒銷售起死回生,大幅增長48%,2010年再度增長14%。
2009年,剛好洋河上市,「藍色經典」海之藍風生水起,啟動向「天之藍」、「夢之藍」升級。這一年,五糧液隆重推出五糧醇收復華東失地,市場反應良好。
除了力推中檔產品,五糧液2010年底高調宣布成立華東營銷中心。「洋河在華東的表現讓五糧液有壓力。」前述上海券商人士表示。
營銷是五糧液的短板。而洋河已將它的觸角伸向了全國各地。財務報表顯示,洋河的省外營業收入已從2007年的4.7億擴張到2010年的20.5億,3年增大5倍。
「洋河的深度分銷做得好,銷量很大,品質也不錯,成長性較好;五糧液也以走量為主,但它量的擴張已經到了一個極致,而高端酒的形象漸受多品牌損害,所以市值、股價都起不來。」深圳某基金研究員分析。
8年前籌謀股改
市值管理時代已經來臨。如今洋河的市值已是剛上市時的3倍。
「洋河和五糧液盈利差距在縮小,全國化戰略仍有空間、收購雙溝、啟動多個擴產項目、新領導班子上台等,都是洋河高市值的理由,深層次原因在於洋河的股權激勵把高管和股東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而五糧液是國企,這方面的動力相對不大。」上海某白酒行業研究員告訴記者。
早在2002年,洋河就著手進行股權改制,高管持有公司近30%的股權,是唯一一家完成了股權激勵機制的白酒上市公司。自此,一度跌入低谷的洋河又殺回中國白酒第一梯隊,在資本市場掀起了軒然大波。
2010年3月11日起,洋河歷時一年有多,斥資10.69億先後收購了雙溝67.52%的股權。2011年,雙溝開始貢獻幾百萬的業績。
除了收購,洋河也通過自建項目來擴產。近兩年洋河先後斥資約56.9億元投入7個募投項目和新增項目,資產市場也因此升溫。而五糧液2010-2011年只有4個項目,僅投入自有資金2億元。
而五糧液的股權激勵方案卻屢次擱淺。2011年唐橋提出市值這一指標也被納入五糧液的業績考核中,權重佔10%。「在市值管理上,五糧液應該有來自洋河的壓力。在保證品質第二的情況下,五糧液當然也穩保市值第二。」前述深圳基金研究員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