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網路整合營銷服務的網路危機公關
這是一個重視品牌的時代,企業在競爭中各行各業的領跑者和黑馬為建立和維護自己的品牌,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品牌就是生命,品牌就是效益!為了自己品牌的良性發展,應對可能出現的影響品牌形象的突發事件,在網路危機發生後3天內,是企業披露危機事實,並制定解決方案的最好時機。由於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們致力於建立一個對應網路危機公關的機制。
㈡ 危機公關經典案例及解析
蘇泊爾不粘鍋危機公關案例 2004年7月11日,國內媒體公布了一條消息:美國杜邦公司由於在生產「特富龍」過程中使用了一種叫「全氟辛酸銨」(PFOA,又稱C8)的催化劑可能存在對環境的污染,這就是眾所周知的「特富龍」危機事件。「特富龍」事件發生後,蘇泊爾佔有主導地位的國內不粘鍋市場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銷量下降到不足原來的10%;而就在此時,有消費者對蘇泊爾生產的不粘鍋提起訴訟,引發了「北京消費者起訴杜邦鍋」事件;在事件餘波未息的時候,11月2日國內又有媒體報道:「不粘鍋不能用於酸性食物」,再次掀起了對不粘鍋的質疑浪潮……一時間蘇泊爾企業乃至整個不粘鍋行業都籠罩在這一系列「連環危機」的強大壓力之下。 面對嚴峻的考驗,迅速成立的危機應對項目小組在分析了事實和傳播規律之後,決定採取以「開放媒體通道」和「行業共度難關」為核心思路的兩大策略來解決這一困難局面。首先,蘇泊爾與媒體並通過媒體與消費者進行坦誠的、基於事實的積極溝通,並通過媒體展示自身的嚴格、標準的生產工藝和流程,以客觀、冷靜的態度穩定公眾及用戶的情緒;另一方面,蘇泊爾與相關行業機構及政府部門積極溝通,使得整個行業和市場都了解到這一危機不僅僅是蘇泊爾一個企業面臨的危機,更是整個不粘鍋行業必須共同面對的空前困難,需要各方力量團結解決,並與政府相關技術標准及質量鑒定部門溝通並積極配合調查,盡早得出和公示權威結論合事實真相,從而真正化解危機、重振行業。 策略的執行過程中,項目小組表現出了良好的執行力和對局勢的判斷力,以及良好的靈活反應能力。經過溝通和努力,10月13日國家質檢總局的檢測結果表明國內不粘鍋產品均未檢出PFOA殘留物,這一結果經過廣泛公示與傳播,為不粘鍋初步「平反昭雪」;然而就在市場逐步回復正常的關鍵時刻,「不粘鍋不能用於酸性食物」報道再次引發了公眾認識的混亂及疑慮。針對此報道,蘇泊爾積極溝通和咨詢相關專業人士,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副所長、有機氟化學專家呂龍等專業人士對其進行了強烈的駁斥,從技術角度給予消費者真實准確信息,「用不粘鍋製作酸性食物對人體無毒害。」很好地化解了這一風波。 11月18日,在蘇泊爾的推動下,「中國五金製品行業協會」在京召開「不粘鍋行業質量誠信」發布會,對外宣布了「特富龍」無毒的檢測結果,倡導消費者放心使用含有「特富龍」塗層的不粘鍋產品。蘇泊爾在會議上代錶行業發表《質量宣言書》,向廣大消費者鄭重承諾三項措施,全心維護消費者權益,營造行業服務新風。隨後「北京消費者起訴杜邦鍋」的訴訟亦由蘇泊爾勝訴。至此,「特富龍」事件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蘇泊爾也圓滿化解了重重危機,帶領不粘鍋行業走出困境。 蘇泊爾面臨的危機公關於2004年7月爆發,2005年1月圓滿解決,歷經半年之久,涉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整個危機演變,從杜邦「特富龍」危機到蘇泊爾不粘鍋危機,更進一步到消費者狀告蘇泊爾不粘鍋危機,中間又有不粘鍋不能烹調酸性食物的傳言及蘇泊爾上市面臨股價下跌……等等諸多插曲。可以說,國內至今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曾經面臨這樣一連串「危機+危機」「企業+產品」「國內+國外」交織且長達數月的嚴重危機。在這種罕見的情況下,項目組與行業、企業、市場、媒體等方面的力量緊密結合、坦誠溝通、靈活反應,在拯救自己的同時甚至拯救了整個行業。這為今後國內相關企業和產品的危機公關提供了一個經典案例模型和可資參考的思路。
㈢ 危機公關案例有哪些
我這里有一個案例。
2010年4月,有人在天涯社區成都版發了一個反映成都市溫江區城市用內水問題的帖子容,該帖反映自來水燒開後水垢太多,擔心人喝了會不安全。此帖發出幾小時後,有數名網友跟帖回復,大家開始討論自來水的水質問題,最後甚至有網友由於情緒激動,認為這其中一定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後來有關人員打來電話,認為帖子里的言論有些極端,想讓天涯刪帖。天涯的工作人員告訴對方,刪帖不是最合適的應對方法。然後,天涯建議他們正面應對網友提出的疑問。
幾天之後,一份關於水質問題的回復帖子發了上來,其中既介紹了該區供水系統的現狀,也坦言該區水硬度比地表水略大的事實,還宣傳該區將投入近億元用於提升飲水質量,這個帖子澄清了網友們對於水質量影響健康的擔心。最重要的是,它向大家公布了該區投入9000萬元用於治理自來水飲水質量的計劃以及近期和遠期目標。
當關於水質量問題的回復帖發出去之後,網友們對此表示了充分的肯定、歡迎和支持。
㈣ 危機公關成功案例
我這里有一個案例。
2010年4月,有人在天涯社區成都版發了一個反映成都市溫江區城市用回水答問題的帖子,該帖反映自來水燒開後水垢太多,擔心人喝了會不安全。此帖發出幾小時後,有數名網友跟帖回復,大家開始討論自來水的水質問題,最後甚至有網友由於情緒激動,認為這其中一定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後來有關人員打來電話,認為帖子里的言論有些極端,想讓天涯刪帖。天涯的工作人員告訴對方,刪帖不是最合適的應對方法。然後,天涯建議他們正面應對網友提出的疑問。
幾天之後,一份關於水質問題的回復帖子發了上來,其中既介紹了該區供水系統的現狀,也坦言該區水硬度比地表水略大的事實,還宣傳該區將投入近億元用於提升飲水質量,這個帖子澄清了網友們對於水質量影響健康的擔心。最重要的是,它向大家公布了該區投入9000萬元用於治理自來水飲水質量的計劃以及近期和遠期目標。
當關於水質量問題的回復帖發出去之後,網友們對此表示了充分的肯定、歡迎和支持。
㈤ 你經歷過哪些公司危機公關做的很成功的案例
公司出現危機公關,不管是對還是錯,不管是人為還是公司為,都應該在第一時間出來承擔責任。公眾不是傻子,而且公眾很在意企業是否在意自己的感受,因此企業應該站在受害者的立場上表示同情和安慰,否則會各執已見,加深矛盾,引起公眾更強烈的反感,此時你要拋開自己是公司員工的身份,此時你把自己當成受害者,站在他們的角度上去想問題,處理問題,然後再站在你是公司員工的角度上去,並通過一些渠道向攻佔展開道歉,在情感上佔取先機。
㈥ 危機公關成功案例要近三年的
孩子,你是寧波大學法政文史大類的吧~~~
㈦ 請自由舉出一個你認為成功的危機公關案例, 並運用公共關系學理論對其進行分析
成功的危機公關一定要提前和及時進入。
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的降低危機風險。
減少危機所造成的不良後果。
㈧ 危機公關事件營銷是什麼,可以找些案例么,謝謝!
這都是網路營銷的一部分吧。
㈨ 有哪些很成功的危機公關案例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
最近大家耳熟能詳的幾個成功的危機公關案例,我們可以列舉幾個:
2017年「315」期間,無印良品被央視曝光「部分進口食品產自日本核污染區」。無印良品在第二天上午就發布了官方聲明,澄清事實,有理有據有真相,一場莫須有的危機原地化解。
2017年4月,周傑倫在西安個人演唱會上怒斥安保人員「滾出去」。周傑倫通過文字和視頻發布了誠懇的道歉,得到了安保人員的原諒,也挽回了網友的心。
1.危機發生後迅速回應。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如果不能在危機發生後第一時間就作出回應,坐等事態呈幾何級數惡化,就來不及了。比如海底撈的案例,對餐飲行業來說,被曝光後廚衛生問題,基本上是迎頭一棒的致命打擊。如果海底撈沒能在被曝光的當天下午就發聲,很可能就被擊垮了。
2.回應的態度要誠懇。
在被曝光後,如果事實屬實,那就不要有任何僥幸心理和逃避的態度。該認錯認錯,該整改整改,請承擔責任就承擔責任。在公眾面前,態度上的任何一點不誠懇,都會在公眾面前被無限放大,導致整個危機的失控。周傑倫的處理就很聰明,人無完人,可以諒解。反之如果強詞奪理的迴避,就顯得小氣了,容易失去人心。
3.回應要有禮有節,有氣度,也有尺度。
在危機發生時,當事人會容易一股熱血沖到頭頂,失去了該有的氣度。比如無印良品被315曝光,最後被證明是一場「誤傷」。如果無印良品氣呼呼地擺出這個鍋不背的態度,怒懟回去的話,結果會怎樣?我們可以想像一下。
有了氣度,還要有尺度。任何危機的背後,都有公眾不了解的原因。在保證態度誠懇的前提下,有選擇地公開事實,是危機公關的智慧所在。對一些惡意的攻擊,危機公關要特別把握好尺度,不能因為覺得自己無辜,而太具攻擊性。舉例,我認為「毛巾哥聲稱網易嚴選抄襲」事件中,網易的態度就有失尺度。網易嚴選在回應中稱對方為「說謊者朱姓青年」,指責朱姓青年純屬碰瓷兒。雖然局面上感覺是網易嚴選贏了,但讓人很不舒服,贏得不漂亮。
危機無處不在,特別是進入了眾媒時代,危機的發生更是防不勝防。迅速,誠懇,有禮有節,只是面對危機應有的態度。但是更重要的是,企業或個人應該在平時就注意對危機的規避,建立盡可能完備的危機預防體系。
最好的危機公關當然是沒有危機。
答主:文叨叨。圖書公司總編輯,前網路高級產品經理,寫作培訓師。
公號:文叨叨的斜杠生活(wen666)
㈩ 急需危機公關的案例
可口可樂危機公關典型性分析:
可口可樂在滅頂之災中的危機公關
1999年6月初,比利時和法國的一些中小學生飲用美國飲料可口可樂,發生了中毒。一周後,比利時政府頒布禁令,禁止本國銷售可口可樂公司生產的各種品牌的飲料。
已經擁有113年歷史的可口可樂公司,遭受了歷史上鮮見的重大危機。
在現代傳媒十分發達的今天,企業發生的危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而廣泛地傳播,其負面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短時間內在全國甚至全球范圍的影響,必將引起社會和公眾的極大關注。稍有不慎,即對企業形象和品牌信譽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其無形資產在傾刻之間貶值。這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是致命的傷害。
一、可口可樂的危機公關從一般市場角度看不具備典型性,原因是時機把握的不好,對於危機公關時間是第一因素,必須充分把握時間,讓危機成本降到最底,同時將公關效果達到最好,負面影響降到最底。
二、危機公關是雙刃劍,危機公關處理好了,品牌度反而會提升,處理不好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甚至導致企業喪命,中國的危機公關一般來說方法上還不夠高明,如秦池酒標王、三株口服液等等,都是危機公關處理不好導致企業喪命,還有就是南京的冠生園,危機公關方法不夠導致了企業喪命,品牌崩潰。所以危機公關應該防患於未然,前期應該做好危機公關的准備,甚至是相關模擬場景的假設,不少企業面臨危機公關縮手無策,甚至成為了媒介的仇人,方法是絕對不科學的,如果採取人性化處理和科學策略應對,消除影響就是時間問題,相反品牌反而更加深入人心。如楊森是典型的表現,這種做法不僅體現了企業的態度,同時表現了企業實力,更直接的表達了企業文化的理性和人性道德,當然獲得消費者的認同是肯定的,事情查清後,因為外部原因造成的,反而會獲得消費者的理解和支持,同時品牌認同度會升級。當然由於企業內部原因如產品不過關,是屬於違法行為,不屬於危機公關是危難公關。可口可樂的危機公關方法是按一般程序走的,但在時間上滯後是第一失誤、按一般程序走是第二失誤、在公關推進的策略上沒有創新突破性,僅僅是資本投入性運行是第三失誤,從危機公關本質上講,是資本營救了企業,方法不夠高明。
第三、危機公關應該是主動性公關。主動面隊,並積極應對。如可口可樂設立了專線面向社會溝通,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危機公關任何非主動行為都是逃避責任的行為,所以危機公關主動面對,盡快處理是企業社會責任的表現,積極爭取消費者的支持這種公關本身是需要策劃的,需要有方法,就象如何消除消費者誤解和獲得其原諒一樣,需要方法,這種方法是需要大企業,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企業都需要探討的,如肯德基的蘇丹紅危機公關,雖然事情過去了,但當時並沒有主動公關策略,造成了其品牌一定的損失,這中負面影響將成為一個長時期的話題,當然如果是企業內部原因,應該是危難公關事件,非危機公關事件了,消除其影響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大的投入,再有類似情況出現,其後果不堪設想了。
第四、危機公關可以是廣告策略,不少公司特意設立危機公關並廣告到市場上,其目的是更體現自己品牌道德,產品優勢,當然要把握好度,不能玩火自焚或受到同行業的攻擊。我不提倡,並給予好的稱呼說是反營銷,反什麼,反市場是不理性的,反消費者更是行不通的,反同行業更是不明智的。反向策略方法倒是可以用,但要控制好分寸,否則自己也成為反營銷中的犧牲品了。
二、代價與信任
1999年6月17日,可口可樂公司首席執行官依維斯特專程從美國趕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在這里舉 行記者招待會。當日,會場上的每個座位上都擺放著一瓶可口可樂。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依維斯特這位兩年前上任的首席執行官反復強調,可口可樂公司盡管出現了眼下的事件,但仍然是世界上一流的公司,它還要繼續為消費者生產一流的飲料。有趣的是,絕大多數記者沒有飲用那瓶贈送與會人員的可樂。
後來的可口可樂公司的宣傳攻勢說明,記者招待會只是他們危機公關工作的一個序幕。
記者招待會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18日,依維斯特便在比利時的各家報紙上出現——由他簽名的致消費者的公開信中,仔細解釋了事故的原因,信中還作出種種保證,並提出要向比利時每戶家庭贈送一瓶可樂,以表示可口可樂公司的歉意。
與此同時,可口可樂公司宣布,將比利時國內同期上市的可樂全部收回,盡快宣布調查化驗結果,說明事故的影響范圍,並向消費者退賠。可口可樂公司還表示要為所有中毒的顧客報銷醫療費用。可口可樂其他地區的主管,如中國公司也宣布其產品與比利時事件無關,市場銷售正常,從而穩定了事故地區外的人心,控制了危機的蔓延。
此外,可口可樂公司還設立了專線電話,並在網際網路上為比利時的消費者開設了專門網頁,回答消費者提出的各種問題。比如,事故影響的范圍有多大,如何鑒別新出廠的可樂和受污染的可樂,如何獲得退賠等。整個事件的過程中,可口可樂公司都牢牢地把握住信息的發布源,防止危機信息的錯誤擴散,將企業品牌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隨著這一公關宣傳的深入和擴展,可口可樂的形象開始逐步地恢復。不久,比利時的一些居民陸續收到了可口可樂公司的贈券,上面寫著:「我們非常高興地通知您,可口可樂又回到了市場。」孩子們拿著可口可樂公司發給每個家庭的贈券,高興地從商場里領回免費的可樂:「我又可以喝可樂了。」商場里,也可以見到人們在一箱箱地購買可樂。
中毒事件平息下來,可口可樂重新出現在比利時和法國商店的貨架上。
從第一例事故發生到禁令的發布,僅10天時間,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價格下跌了6%。據初步估計,可口可樂公司共收回了14億瓶可樂,中毒事件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6000多萬美元。
比利時的一家報紙評價說,可口可樂雖然為此付出了代價,卻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
可口可樂公司渡過了艱難的危機時刻,但是這次事件卻遠未從可口可樂這樣的歐美大公司中消除影響。
前不久,可口可樂的主要競爭對手百事可樂歐洲總公司的總裁邁洛克斯,給所有的職工發出一封電子信函。信中說:「我想強調的是,我們不應將此次可口可樂事件視為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我們必須引以為鑒,珍視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紐帶。」
企業管理專家湯姆金認為,一般企業處理此類危機正確的做法大體有三步:一是收回有問題的產品;二是向消費者及時講明事態發展情況;三是盡快地進行道歉。以此對照,可以看出可口可樂公司都做了,但卻遲了一個星期,而且是在比利時政府做出停售可口可樂的決定之後。連比利時的衛生部長范登波什也抱怨說,可口可樂這樣全球享有盛譽的大公司,面對危機的反應如此之慢,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專家還引用了其他著名企業面對危機時的反應,說明及時處理危機的重要性。17年前,有人想訛詐楊森制葯公司,故意將楊森止痛片的標簽貼在氰化物上,致使7人死亡。得此消息後,楊森公司當即決定,不惜損失1億美元的代價,全部收回市場上所有的此種止痛片,使市場平息下來。另一個例子是煙草公司菲利浦•莫里斯。數年前,因為少量香煙的過濾嘴在加工過程中受到污染,引起了吸煙者輕微的咳嗽,該公司立即決定全部收回美國市場上的同樣牌號的香煙。這兩家公司雖然損失不少,但因為處理及時,很快就獲得了消費者的理解,利用危機處理,重新樹立了公司的企業形象。專家認為,相比這兩個例子,可口可樂公司雖然此次處理危機的力度並不弱;但決策節奏顯然慢了半拍。
2、危機公關:企業必須面對
經營管理不善、市場信息不足、同行競爭、甚至遭遇惡意破壞等,加之其他自然災害、事故,都使得現在大大小小的企業危機四伏。所有這些危機、事故和災難作為一種公共事件,任何組織在危機中採取的行動,都會受到公眾的審視。一個組織如果在危機處理方面採取的措施失當,將使企業的品牌形象和企業信譽受到致命打擊,甚至危及生存。
如果按照管理專家們的劃分,危機管理大體可分為危機預防和危機處理兩類,前者是在危機發生前的未雨綢繆,一般企業都比較重視。而對於後者,即危機發生後如何處理應付,企業往往心理准備和措施准備都遠遠不足。
於是有專家警告,危機處理是現代企業的一個薄弱環節。
盡管可口可樂公司的危機公關處理遭到了專家們的並非贊揚的評價,但作為一個危機公關的案例,對於相當多的中國企業來說,仍不乏警示和借鑒意義。
可口可樂公司在中毒事件中表現出來的處理危機的方法,仍有不少可以借鑒的成功之處。比如它並沒有因為自己是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就凌駕於消費者之上,置之不理,而是一直以一種富有人情味的態度來對待消費者,以積極主動的道歉而不是推脫責任的辯解和說明,體現了企業勇於承擔責任,對消費者負責的企業文化精神,獲得了消費者的同情。
聯想到國內一些企業危機時刻,往往是一張鐵門把關,或者是用兩個保安人手封堵記者鏡頭,或者萬般無奈之中雖然出面一個兩個說明情況的,卻都是一律的「無可奉告」之類的不合作言辭。其公關意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令人不敢恭維。
顯然,企業首先必須要樹立有關危機管理和危機公關的意識,並將其作為現代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來對待和借鑒。
其次,為了應對各種突發的危機事件,西方現代企業一般都將其納人管理的內容,形成了獨特的危機管理機制。譬如,倫敦證券交易所為避免企業危機對股市的沖擊,就提出了新規定,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建立危機管理體制,並要對此定期提交報告。
近年來,西方的一些企業開始將危機公關納入企業公關系統,把危機管理列入了管理體制之中。
一般而言,企業的危機處理機制由公司外部和內部兩大部分組成:公司內部,在高層設立新聞發言人或危機管理經理,專門研究和處理危機事件發生的策略和措施。公司的中級管理層尤其是各地區的分部經理,要有危機管理的素質,在遇到突發性事件時,一方面及時向企業高層報告,同時也要能夠充分駕馭所在地的局面,譬如積極地與媒體打交道,有效地引導輿論等。在企業的外部,企業一般要委託一些類似咨詢公司公關部門的中介機構,與傳媒維持一個良好的合作關系,一旦企業發生危機,可以迅速及時地組織和調動媒體,開展企業的宣傳攻勢,將可能蔓延開的損失減至最小。
評點:
危機公關是現在討論的比較多的問題。可口可樂公司對這次事件的處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反應速度應更快一些。商譽卓著的名牌企業,面對這種問題一定要慎重,有時候,做出有利於消費者的決定,會使公司自身的損失很大,但這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如果處理失當,很有可能危及生存,這決非危言聳聽。須知「千里之堤,潰於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