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葯品營銷的4P營銷模式的含義
不論是葯材,還是其他的所有的P基本都圍繞一下幾個中心,
Price定價,
Proct產品,
People客戶群體,
Promotion促銷方案
我再加一個Pain,痛苦或「坑」,只有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
B. 葯品市場的銷售模式
葯品銷售大部分分:OTC
臨床兩種
臨床上。一般採用
學術推廣和(普通)推廣
目前沒見到專新的模式
如您想了解屬一些銷售辦法,可以到
一些
葯品銷售論壇上,那裡面一般很多銷售精英在裡面,我的網路空間里有幾個葯品論壇鏈接網址,您可以去鏈接看看。
C. 怎麼銷售葯品
醫葯渠道的各種銷售模式 *醫院統方的方式*大包、小包*過票 *扣率 *配送 *第三終端 *串貨 *醫院的分類 *醫葯圈裡的行話「過票」完全解密:*兩票制*新手必讀之------醫院銷售流程 醫院統方的方式:1.葯房統計:一般常用的,數字准確2.室電腦調單:詳細,但是麻煩3.科室護士統方:一般找負責領葯的護士,准確。我一個同事找到護士統方,每晚給他發電子郵件,准確掌握每天的用量。4.科室醫囑:一般這個肯定是可以得到的,找個醫生就可以,晚上或周末人少的時候去,數字不十分准,可能會有些退葯查不到,但也差不多,優點是不用打單費用。5.醫院總電腦房————那裡是醫院信息的總匯處,信息精確。 大包:顧名思義就是廠家底價供貨,產品出廠後的招投標、開發、促銷工作全部由經銷商來完成。 小包:就是廠家(大區域經銷商)負責產品的招投標、開發甚至回款(費用),經銷商(自然人)負責產品的促銷上量工作。 扣率:80扣:如果國家給你的最高零售限價是100,100÷1.15=86.96(批發價),你給醫葯公司「80扣供貨」的意思就是:批發價86.96×0.80=69.57,69.57就是所謂的「80扣」。詳解:一般是葯品所謂葯品的扣率:零售價格÷1.15=批發價供貨價÷批發價=葯品的供貨扣率在葯品招標報價過程中的扣率:有兩種情況,一是按葯品零售價、另一種自然是批發價。舉個例子: 一個葯品的售價是100元,那麼它的批價應該是100÷1.15=86.95元 如果供貨價是10元,那它的扣率就是10÷86.95=12扣了。 配送:就是送貨,復雜點想就是根據需求量或是達成的協議的數量由生產廠家或是經銷商來送貨.配送某種意義上來說理解為渠道。 第三終端:第一終端:大型醫院第二終端:葯店第三終端:鄉鎮醫院及診所第三終端的定義為「除醫院葯房、葯店(包括商超中的葯品專櫃)之外的,直接面向消費者開展醫葯保健品銷售的所有零售終端。第三終端的主要陣地是廣大農村和一些城鎮的居民小區,如社區和農村的個體診所、企業和學校的醫療保健室、鄉村醫生的小葯箱、農村供銷合作社及個體商店中的常用葯品銷售小櫃等等」。隨著市場的拓展,我們又對第三終端的概念進一步延伸,認為第三終端應該隨著醫葯渠道和終端市場變化而在不斷延伸和概念范疇的轉變。提出第三終端的概念的根本目的是想把我們營銷工作進行更大范圍的延伸,以擴大我們能夠工作到的零售終端和以零售終端模式營銷的鄉鎮衛生院、小型廠礦醫院和醫務室等醫院終端的工作。准確地說是處方營銷隊伍和OTC營銷隊伍目前還未能工作到的終端(非目標終端)。這時我們將目前營銷團隊無法觸及到的非目標終端包括農村周邊市場中的小葯店也納入我們第三終端開發的范疇。第三終端要什麼票?怎麼做到? 主要面向農村的第三終端市場通常情況下不需要普票或者是稅票,他們需要的是正規醫葯公司的微機票據,這通常也是上一級葯品監管部門所檢查需要的。但是隨著國家葯品監管力度的加大,葯品銷售帶全票也是大事所趨。 串貨:簡單的說是不屬於你的渠道的貨物進入了你的市場,你的貨沒有人要了。串貨的種類有以下3種:1.良性串貨2.自然性串貨3.惡性串貨良性串貨的定義為:廠商在市場開發的初期,有意或者無意地選中了市場中流通性強的經銷商,使其產品迅速流向市場空白區域和非重要區域。自然性串貨的定義為:經銷商獲得自身正常的利潤後,無意中向自己轄區外傾銷產品。當市場的空白點逐漸被填補,各經銷商逐漸壯大的情況下,自然性串貨在所難免。惡性串貨的定義為:經銷商為了獲得非正常利潤,蓄意向自己轄區外的市場傾銷商品。惡意串貨形成的5個大的原因:1.市場飽和;2.廠商給予的優惠政策不同;3.通路發展的不平衡; 4.品牌拉力過大而通路建設沒跟上; 5.運輸成本不同導致經銷商投機取巧。 兩票制:是指葯品生產企業產品通過一級經銷商直接配送給醫院並開具@@,一級經銷商必須直接從生產商購貨、結算,由生產商直接對經銷商開具發票。國家新的醫改方案對基本葯物實現定點生產、專門配送實際上就是實現「兩票制」。 我國目前醫院分級情況:依據醫院的綜合水平,醫院分為三級十等.一,二級醫院分別分為甲,乙,丙三等.三級醫院分為特,甲,乙,丙四等。醫院分等的標准和指標主要有5個方面內容:一、醫院的規模,包括床位、建築、人員配置、科室配置等四方便的要求和指標。二、醫院的技術水平。三、醫療設備。四、醫院的管理水平,包括院長的素質、從事管理、信息管理、現代管理技術、醫院感染控制、資源利用、經濟效益等七個方面的要求和指標。五、醫院的質量,包括診斷質量、治療質量、護理質量、工作質量、綜合質量等幾個方面的要求和指標。分級的基本標准:凡以「醫院」命名的醫療機構,住院床位總數應在20張以上。一級綜合醫院:1、床位:住院床位總數20張至99張。2、科室設置:臨床科室至少設有急診室、內科、外科、婦(產)科、預防保健科。醫技科室至少設有葯房、化驗室、X光室、消毒供應室。3、人員:每床至少配備0.7名衛生技術人員,至少有3名醫師、5名護士和相應的葯劑、檢驗、放射等衛生技術人員,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師。二級綜合醫院:1、床位:住院床位總數100張至499張。2、科室設置:臨床科室至少設有急診室、內科、外科、婦(產)科、預防保健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膚科、傳染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並建科,皮膚科可並如內科或外科。醫技科室至少設有葯劑科、檢驗科、放射科、理療科、消毒供應室、手術室、病理室、血庫(可並入檢驗科和設)、理療室、病案室。3、人員:每床至少配備0.88名衛生技術人員,每床至少設配備0.4名護士,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師,各專業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師。三級綜合醫院:1、床位:住院床位總數500張以上。2、科室設置:臨床科室至少設有急診室、內科、外科、婦(產)科、預防保健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膚科、傳染科、中醫科、康復科、醫技科室至少設有設有葯房、檢驗科、放射科、手術室、病理科、核醫學科、輸血科、理療科(可與康復科和設)、消毒供應室、病案室、營養部和相應的臨床功能檢查室。3、人員:每床至少配備1.03名衛生技術人員,每床至少設配備0.4名護士,專業科室應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臨床營養師不少於2名,工程技術人員(技師、助理工程師以上人員)占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比例不低於1%。 醫葯圈裡的行話「過票」完全解密:實際上是這樣的,因為國家不允許葯品從廠家直接銷售到醫院,中間必須通過醫葯公司,所以,掛靠一家醫葯公司的一個主要目地就是過票。過票就是把從廠家開出的增值稅票換成醫葯公司開出的稅票。一般是商業單位過票多些。比如A代表廠家,B代表現在合同商業經銷單位C新的過票單位,以前都是A----B,也就是簽合同,發貨到B,然後由B配送給醫院終端。你去找B收款然後再發貨如此循環即可;過票的目的就是要甩開A,而且能以更低的稅費和快捷的資金回籠為保證,所以你找到C,把A的相關手續資料拿給C,並以底價發貨合同簽到C,再把C的手續資料拿並簽合同給B,這樣C就是過票單位了,先由A開底價票到C,再由C開合同價的票到B,最後收款就是B直接匯到C帳,再由C轉給你,發貨上可以直接叫A發到B就可以了,以上情況比較簡單,主要是A完全同意你底價購買且同意開給你底價稅票。下面我舉個例子:比如你以2塊代理某產品,以20元的價格賣到醫院,醫院所需要的20元的票就必須由上面說的C醫葯公司開了。中間的差額稅一般由你來承擔:(20—2)×17%,或者你交納一定的點(一般是票面額的5-7個點)給C公司,由C開票處理。下面我想再說下如何計算增值稅:我國醫葯行業的增值稅稅率為17%增值稅稅額=無稅價格×17%不含稅價格+增值稅稅額=含稅價格如:某葯品含稅批發價:10元/盒。那相應的不含稅批發價格為:10/(1+0.17)=8.547元/盒增值稅稅額為:10-8.547=1.453元,或者,8.547×0.17=1.453元含稅批發價×1.15=含稅零售價例:某葯含稅批發價為10元/盒,則含稅零售價為:10+10×0.15=11.5元/盒其中增值稅稅額為:不含稅零售價×0.17,或者,含稅零售價×0.17/1.17所以,增值稅稅額=11.5×0.17/1.17=1.67元如果想做大包品種那就更要會算增值稅了。看大家理解得如何。
D. 醫葯企業銷售策略有哪些
醫葯企業銷售策略一、企業的差異化經營定位
這里首先要講的還是定位的問題。藍海處處都有,就看誰可以很好的細分出來。一旦有效的細分出這一塊,那麼企業通過先入為主的市場競爭形態,就可以很好的間隔後來企業,較好的享受藍海的高收益。
其實這里說的企業差異化定位,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既有企業本身經營產品方面的特色化定位,也有企業操作渠道的特色化定位,還包括企業在服務、營銷等各個方面的特色化定位。
既然這里的差異化定位談到「特色」二字,企業就一定要用心的整合自身的優勢資源。企業一定要清楚自己長久以來在招商經營過程中優勢的地方在哪裡。是產品特色,擁有一批獨家品種、新特葯品種和醫保品種呢?還是渠道操作特色,在臨床、專科、炒作或者OTC葯店等某一方面有自己拿的出手的渠道規模或把握,這些都可以作為企業實施差異化定位的首選,來指導企業經營。
醫葯企業銷售策略二、產品特色化選擇
對於無法自身實現產品生產,不具備市場主控的招商企業來講,對於產品的依賴程度是顯而易見的。因而企業采購人員在產品的選擇上,都會下很大的功夫,希望可以找到那些諸如:獨家、新特葯、醫保、競品少的產品。可現實情況卻是,這些品種作為醫葯行業任何一家企業都希望掌握的資源,本身相當稀缺。同時,現在廠家又在不斷跳過傳統商業,進行自建隊伍開發終端,也大大降低了招商企業找到這類品種的幾率。
那是不是找不到這類品種,招商企業就只能坐以待斃面臨死亡啊?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思路來進行產品選擇,就是選擇那些特色產品銷售渠道,然後根據渠道需求選擇產品。例如,近兩年發展迅速的專科醫院。我們仔細觀察一下,這些以男科、婦科、泌尿、肝病、五官、肛腸等為主要定位的細分化醫院,在相關葯品的用量上是相當大的,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些專科醫院的用葯情況來選擇葯品,實現葯品的定向銷售。
同時,在葯品的選擇上,一定不能落入同質化洪流,一定要講求品種有特色。這個「特色」首先要體現在產品本身,可以不是獨家、新特葯,但是一定是競品不多的品種,可以選擇那些小廠家的品種,或者品種本身不錯,但是廠家的主業不在這個產品銷售身上的這種情況。同時,還必須要滿足醫葯自然人對於盈利的要求,有利潤空間。否則,產品療效等因素再好,如果沒有利潤空間操作,照樣不能引起這些以利潤為第一追求的醫葯自然人的興趣。
醫葯企業銷售策略三、特色渠道挖掘
招商市場的渠道,排除我們常規了解的臨床、炒作和葯店外,目前在日益細分市場情況下出現的一些新渠道,也是我們可以很好挖掘和利用的。
1、 單體葯店
指的是那些通過GSP認證的葯店,這些葯店在全國各地數量巨大。雖然單一葯店的銷量有限,但是如果操作得體,通過群體效應產生的銷量將會相關可觀。
2、 專科醫院
就是以治療某一種或一類疾病為主的醫葯,這兩年在全國各地發展的速度十分迅速,而且用葯量比較大,可以作為渠道發展的重要戰場。
3、 大門診
性質和專科醫院差不多,主要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大型城市出現,作為當地醫療體系中基礎的重要一環存在。本身也具有鮮明的定位,主要以某一疾病為主要治療方向,用葯量也十分可觀。
此外招商企業在自己挖掘以上三類渠道的同時,還應該不斷擴大自己的醫葯自然人的規模。這種尋找不是簡單的做廣告宣傳讓這些代理人找上門來,而是通過有目的和針對性的尋找,由招商企業利用多方面資源來主動尋找。例如我們可以在各地的招標辦尋找到大量的以臨床渠道為主的醫葯自然人的信息。還可以在月初或者月末的時候在各地的掛靠型商業公司也可以找到一大批醫葯自然人,這些都需要我們來用心發現。
醫葯企業銷售策略四、招商模式的特色整合
此外,對於現行的企業招商模式,也需要根據新形勢下的競爭情況,進行一定的特色化整合。從而來滿足目前形勢下的市場要求,提升招商企業的市場盈利能力。
1、 行業品牌打造
品牌就是影響力,品牌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雖然顯得有些過激,但是卻很好的說明了品牌在行業營銷中的重要作用。對於招商企業來講,從最初的「一間屋子,幾個人,幾部電話打天下」的階段,進入到現在品牌化時代。畢竟生產廠家和商業企業市場博弈的微妙關系存在,要求我們必須形成行業的品牌認可,才能真正的實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但是這種品牌的塑造,要區別於一般生產企業的產品品牌,主要應該定位於以企業形象品牌和特色渠道品牌塑造。
2、 特色渠道打造
正由於大多數招商企業都是以生產廠家的產品代理為主,本身沒有獨有產品可以深度的挖掘和打造,所以更要將自身在特色細分渠道方面的優勢展現出現。這種特色渠道可以在臨床、可以在專科、也可以在炒作市場或者OTC葯店。關鍵的是一定要將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優勢最大化展現,傾斜重點資源實現突破。
3、 宣傳模式創新
對於產品的信息傳遞和企業形象傳遞來講,宣傳永遠是招商企業不可避免的一個方面。而傳統的展會、平面報媒、互聯網等,效果越來越差。要提升宣傳效果,除了深度挖掘這些常用媒體的效用外,還必須創新型的發現其他有用的宣傳模式或載體。例如,目前出現的直接針對醫葯自然人的創新媒體,通過直接針對這類特殊群體的郵寄發送,實現企業產品和品牌的提升,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嘗試。當然,在這些醫葯自然人聚集較多的地方(展會除外),無論是掛靠型商業公司、招標辦或者葯店,一些好的方式都是我們可以加以利用的,關鍵是我們如何發現這些潛在的創新模式的問題了。
E. 一種葯品的銷售方式
otc營銷模式
這種銷售模式很多年了
中間銷售時有一定的差價比率 大約10-30%
需要的條件:生產企業的三證(生產許可證 營業執照 GMP證)及其它證件和產品許可證等,企業會提供你全套的手續
F. 葯品的銷售渠道與模式有哪些
1。企業對生產性用戶的銷售渠道模式 生產者--用戶 生產者--零售商--用戶 生產者--批發商版權--用戶 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用戶 生產者--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用戶 2。企業對個人消費者銷售渠道模式 生產者--消費者 生產者--零售商--消費者 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 生產者--代理商--零售商--消費者生產者--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
G. 葯品營銷策略有哪些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給醫葯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廣告營銷進入了傳統醫葯企業。
一些醫葯企業看到廣告帶來的巨大商機,為了謀取利益誤導消費者,誇大產品價值,過度營銷。在新媒體時代以前,人們只能通過廣告、刊物獲取信息。
傳統廣告具有單向性,以往企業通過狂轟濫炸式的廣告,單方面的向觀眾「洗腦」式地傳播產品,通過各種模糊、誇大產品價值,讓觀眾迷信「神葯」,從而獲取巨大的利益。
但近年,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沖擊著各行各業,還沉浸在廣告營銷帶來的高額利潤中的傳統醫葯行業或有意無意忽視了將會面臨的危機。
新媒體時代,醫葯行業迎來了新的挑戰,如果企業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改變傳統的模式,終將被時代所淘汰。
過度營銷策略在廣告時代的無所不能,但並不完全適用於新媒體,在雙向信息傳播中,話題可以具有爭議性,但一定不能出現觸及人們底線的漏洞,且隨著廣告法的完善,過度營銷將納入違法范圍。
醫葯行業不同於其它行業,它關乎每個人的健康甚至生命。莎普愛思事件的發酵暴露出了部分醫葯企業在巨額的利潤下,已經失去了社會責任感。過度營銷,誤導甚至欺騙消費者。
醫葯關乎民生,首先企業應先具備高品質的產品,才能站穩腳跟。
醫葯企業的營銷可以與較大營銷力的事件或人物結合,通過樹立「你關心健康,我們更關心你」的企業價值觀,而不是口號式的「一切為了人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