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寧的經營理念
「一切皆有可能」是李寧的廣告語,是一種李寧產品所傳播的文化精神和產品信念,並不可以簡單地將其等同於經營理念。
其實李寧的廣告語已經好多代了,從剛開始的「中國新一代的希望」到「把精彩留給自己」再到「我運動我存在」,到現在的「一切皆有可能」再到「讓改變發生」。這只是企業經營過程中一種自我的調整和改變,是對市場,對消費者的一種宣傳變化,目的是為了適應市場,迎合消費者。比如李寧最開始的廣告語「中國新一代的希望」非常符合當時消費者的心理和市場環境,但已經沒有辦法迎合現在年輕一群的消費者心理和適應更具競爭壓力的市場環境了。
李寧公司的轉變,不是每個消費者都喜歡的,但這是出於企業決策者自身的判斷,是決策者們眼中的市場,他們的改變遵循著一個原則,這個原則就是企業的經營理念。
經營理念指的是以追求企業績效為目的,而採取的系統的、根本的管理思想。是融合企業利益,顧客,競爭者,企業優勢,自身發展,企業信念,和企業長久的經營目標的一種經營理念。
李寧的經營理念可以簡單歸納為:1.始終保持李寧在中國體育運動品牌的領先地位,進一步進入國際市場,進行全球布局與競爭。從名人效應到特許經營和專賣體系,到產品設計開發,領先於同行的營銷網路和優秀的管理團隊,不斷完善李寧的發展。2.積累和完善品牌的社會價值,使李寧的廣告語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李寧品牌運動時尚的發展方向,通過廣告語傳達出李寧品牌對運動的理解,和李寧對體育精神的發布推廣,帶動李寧公司的轉變,由單純宣傳體育用品生產的公司轉向一個傳遞積極的人生信念,優秀的生活品質和更高的市場境界。3.更加專業化的的定位,從技術,文化的各個方面細分產品(包括足球,籃球,網球,女子運動,文化休閑等等的細化分類和更專注的產品設計),融合東方元素,李寧特色,但又樂於改變,追求完美的李寧品牌專業化的營銷理念。4.始終保持李寧品牌文化的傳播,堅定國際化步伐,通過贊助國際賽事,優秀運動員,優秀的體育節目,把李寧品牌傳播到每一位體育愛好者。5.建設品牌定位,打造「年輕的,時尚的,親和的,民族的,體育的,魅力的,榮譽的」品牌內涵,通過品牌營銷實現准確市場定位,進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場佔有率。6.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戰略決策,生產創造,市場營銷,組織管理等等的整合使企業獲得持續競爭的強大能力,使李寧真正成為全球知名的體育用品品牌。7.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引領市場潮流。一方面加大研發隊伍建設,不斷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以創新發展有特色的產品,迎合國際潮流的同時,要擺脫國外品牌影響,多在中國元素下功夫,持續開發有東方特色的產品,繼續豐富李寧產品特有的品牌內涵。8.建立科學代言體制,更加關注消費者,既可以通過一些年輕體育運動員的奮斗歷程來詮釋品牌內涵,也可以通過知名運動員擴大產品的傳播影響力。9.營造企業文化,提升企業形象,促進企業發展,為李寧文化走向世界,影響世界鋪平道路。
B. 李寧公司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李寧公司從『輕公司』變成『快公司』的核心一環是在品牌拉力之下,將內品牌設計中心、原料容供應商、製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組織在一起,以實現成本最小、效率最高。通過上下游各類資源的有效整合,李寧公司可以敏銳地捕捉市場需求的變化並快速響應,獲得市場寶貴的時間先機。供應鏈的集中化,將縮短李寧公司的平均庫存天數,資金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C. 李寧的營銷目標
銷售產品,灌輸理念,弘揚文化。
D. 李寧 銷售模式
1、李寧公司銷售採用期貨加訂貨會制度:
每年開四次訂貨會,每次版訂貨會提前半年權左右;
各大區一級經銷商會於訂貨會上預訂半年以後的SKU產品,再對李寧公司下訂單。
2、李寧公司進貨:
根據各經銷商訂貨量,李寧公司再於訂貨會後對外包工廠下生產訂單。
生產廠接到訂單後,通常於上市前兩個月將產品生產出來,並送至李寧公司全國四大倉庫中。
3、現貨補充:
期貨通常占李寧公司銷售總額的80-90%;另有10-20%需要現貨補充。
通過部分現貨的補充,可滿足經銷商對特定商品的額外需求。
4、回款制度:
李寧公司會於每年年底對全國各大經銷商評級,根據不同級別,制訂不同的回款政策。
李寧公司進銷存制度的優點:
通過期貨制度,即接單才生產,可有效降低庫存,減少庫存跌價風險;
通過回款管理,減少信用風險,降低應收款的佔用。
請參考,謝謝!
E. 「李寧」新媒體營銷方法分析
當然可以,畢竟李寧的品牌價值仍然很大的,關鍵是資金、操盤手、模式和版產品。權
但從市場營銷的角度,會有所偏,畢竟一個品牌走下坡路,要分析和了解根源,正常情況下,根源問題都在企業內部,當然,市場是第一入手點:
第一步,看市場:
1、通過同行、客戶了解優劣勢;
2、通過國內外同行的產品、人才結構、商業模式、營銷策略,分析優缺點;
第二步,看自己:
1、分析曾經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經驗;
2、分析現有產品、品牌、人才結構、模式、營銷策略的優缺點;
3、從供應商開始一直到零售終端,一條線的所有問題;
第三步,找突破;
1、尋找對比同行,市場,自己,總結走下坡路的原因;
2、每個環節去對比和分析(從材料到零售),尋找每個環節的突破口,不能是一個,一定是多個;
3、分析可行性
第四步:怎麼做
找到了問題,怎麼做,就比較容易了;
第五步:誰可以做
這個,是核心關鍵,不一定是同行做的好的就可以的,要分析深層次的原因,最好多方對比。
第六步:.....
個人觀點:無論做何種改變,一定要有高度、有深度、挖到根,看到天下,然後著眼腳下,一般都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