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當前我國遙感發展計劃
1 信息獲取技術的發展
信息獲取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各種類型遙感平台和感測器的出現
現已發展起來的遙感平台有地球同步軌道衛星(3500km)和太陽同步衛星(600~1000km)。感測器有框幅式光學儀器,縫隙,全景相機,光機掃描儀,光電掃描儀,CCD線陣,面陣掃描儀,微波散射計,雷達測高儀,激光掃描儀和合成孔徑雷達等。它們幾乎覆蓋了可透過大氣窗口的所有電磁波段,而且有些遙感平台還可以多角度成像,如三行CCD陣列可以同時得到3個角度的掃描成像;EOS Terra衛星上的MISR可同時從9個角度對地成像。
(2)空間解析度、光譜解析度、時間解析度不斷提高
僅從陸地衛星系列來看,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發射的陸地衛星有4個波段(MSS),其平均光譜解析度為150nm,空間解析度為80米,重復覆蓋周期為16-18天;80年代的TM增加到7個波段,在可見光到近紅外范圍的平均光譜解析度為137nm,空間解析度增加到30米;2000年後,出現增強型TM(ETM),其全色波段空間解析度可達15米。法國SPOT4衛星多光譜波段的平均光譜解析度為87nm,空間解析度為20米,重復周期為26天;SPOT5空間解析度最高可達2.5米,重復覆蓋周期提高到1-5天。1999年發射的中巴資源衛星(CBERS)是我國第一顆資源衛星,最高空間解析度達19.5米,重復覆蓋周期為26天。1999年發射的美國IKONOS-2衛星可獲得4個波段4米空間解析度的多光譜數據和1個波段1米空間解析度的全色數據。IKONOS發射稍後,又出現了空間解析度更高的OrbView-3(軌道觀察3號)和Quickbird(快鳥),其最高空間解析度分別達1米和0.62米。
(3)高光譜遙感技術的興起
20世紀80年代遙感技術的最大成就之一是高光譜遙感技術的興起[1]。第一代航空成像光譜儀以AIS—1和AIS—2為代表,光譜解析度分別為9.3nm和10.6nm;1987年,第二代高光譜成像儀問世,即美國宇航局(NASA)研製的航空可見光/紅外成像光譜儀(AVIRIS),其光譜解析度為10nm;EOSAM—1(Terra)衛星上的MODIS具有36個波段。如今的衛星高光譜解析度可達到10nm,波段幾百個,如在軌的美國EO-1高光譜遙感衛星上的Hyperion感測器,具有220個波段,光譜解析度為10nm。我國「九五」研製的航空成像光譜儀為128個波段。
1.2 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
遙感信息處理技術最早為光學圖像處理,後來發展成為遙感數字圖像處理。1963年,加拿大測量學家R.F.Tomlinson博士提出把常規地圖變成數學形式的設想,可以看成是數字圖像的啟蒙;到1972年隨美國陸地衛星的發射,遙感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才真正地發展起來。隨著遙感信息獲取技術、計算機技術、數學基礎科學等的發展,遙感圖像處理技術也獲得了長足的進展。主要表現在圖像的校正與恢復,圖像增強,圖像分類,數據的復合與GIS的綜合,高光譜圖像分析,生物物理建模,圖像傳輸與壓縮等方面。其中圖像的校正與恢復的方法已經比較成熟。圖像增強方面目前已發展了一些軟體化的實用處理方法,包括輻射增強,空間域增強,頻率域增強,彩色增強,多光譜增強等。圖像分類,是遙感圖像處理定量化和智能化發展的主要方面,目前比較成熟的是基於光譜統計分析的分類方法,如監督分類和非監督分類。為了提高基於光譜統計分析的分類精度和准確性,出現了一些光譜特徵分類的輔助處理技術,如上下文分析方法,基於地形信息的計算機分類處理,輔以紋理特徵的光譜特徵分類法等。近幾年出現了一些遙感圖像計算機分類的新方法,如神經網路分類器,基於小波分析的遙感圖像分類法,基於分形技術的遙感圖像分類,模糊聚類法,樹分類器,專家系統方法等[2]。在高光譜遙感信息處理方面,也發展了許多處理方法,如光譜微分技術,光譜匹配技術,混合光譜分解技術,光譜分類技術,光譜維特徵提取方法等。這些方法均已在高光譜圖像處理中得到應用。
1.3 遙感技術應用現狀
總體上說,遙感技術的應用已經相當廣泛,應用深度也不斷加強。目前,在地學科學、農業、林業、城市規劃、土地利用、環境監測、考古、野生動物保護、環境評價、牧場管理等各個領域均有不同程度的應用,遙感技術也已成為實現數字地球戰略思想的關鍵技術之一。地球科學中的礦產勘查,地質填圖等是較早應用遙感技術的領域,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其應用潛力還可以不斷地挖掘;在精細農業、環境評價、數字城市等新領域,遙感技術的應用潛力巨大。此外,GIS技術,虛擬現實技術、GPS技術、資料庫技術等的快速發展也無疑為遙感技術的更廣、更深的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持。
總之,衛星遙感技術的迅速發展,把人類帶入了立體化、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地對地觀測的新時代。
⑵ 中國遙感衛星數據哪家公司代理銷售
北京一號是二十一世紀的下屬公司宇視藍圖代理;中巴資源衛星在中科院對地觀測中心可以申請到。另外幾顆常用的衛星都是軍方發射的,沒有設立代理公司。如果您是個人使用的話,應該是買不著的;如果是您單位使用的話,還需要看企業的性質,走官方途徑找軍隊購買還是有可能的。如果市面上有個人或者私企直接銷售軍隊衛星的,最好小心點,問清楚途徑,不要貪圖便宜,以免上當受騙。
⑶ 今後10年內有哪些高解析度的遙感衛星計劃
1. GeoEye公司GeoEye-2衛星計劃,計劃於2012年發射這顆衛星。據說,GeoEye-2的成像精度可達25厘米
2. 印度的Cartosat-3系列,Cartosat-3A將在450千米高度軌道上實現小於0.5米的全色解析度和大約1米的多光譜解析度,這個性能在現有民用遙感衛星中是數一數二的。根據ISRO在2010年公開的文件,Cartosat-3A將在2014年發射。
3. 中國第一顆自主的民用高解析度立體測繪衛星資源三號衛星(2.5米解析度)計劃於2011年發射,但是好像還沒有發射。
4. 俄羅斯計劃使用「資源-P」衛星替換目前在軌超期服役的遙感衛星「資源-DK1」。新衛星的在軌工作壽命為5年,比「資源-DK1」衛星至少多2年。其工作性能也有明顯提升,其拍攝的衛星圖片的解析度可達0.4米至0.6米,衛星所攜掃描設備和3套攝影系統可為地面提供全色域地球圖片和地表紅外信息,預計於2012年上半年發射升空。
5. 巴基斯坦將於2014年再發射一枚高解析度遠程遙感衛星(RSSS)
⑷ 衛星遙感方面需要做些什麼東西需要的基本能力以及用到些什麼方法和工具
衛星遙感現在屬於一個比較新的研究方向,不知道你的學啥專業的,我現在做的是大氣方面的,主要用的氣象衛星,來反演大氣的一些基本特徵,對於一些天氣現象進行監測預報;能力這方面看你怎麼想了,如果是本科的話一般就行,畢竟接觸的信息有限,只要肯下點功夫做一定沒問題;方法和工具一般都是一下軟體,如果不想用可以自己編程,這個用起來比較舒服,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實現自己的想法,比較推薦
⑸ 有遙感衛星影像銷售資質的單位是哪些
國內大部分的衛星影像數據基本上是用國外衛星的影像數據。目前國內用戶一般是通過國內北京攬宇方圓來完成衛星影像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