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媒體營銷與傳統營銷有什麼區別
新媒體營銷指微信、微博、論壇、搜索引擎等傳播方式。其中新媒體營銷是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應運而生的,新媒體營銷是指利用新媒體平台進行營銷的模式。新媒體營銷改變了人們的營銷思維,是在以自媒體平台、微博平台、問答平台、視頻平台等傳播渠道基礎上建立的營銷模式。
新媒體營銷的渠道,或稱新媒體營銷的平台,主要包括但不限於:門戶、搜索引擎、微博、微信、SNS、博客、播客、BBS、RSS、WIKI、手機、移動設備、APP等。新媒體營銷並不是單一地通過上面的渠道中的一種進行營銷,而是需要多種渠道整合營銷,甚至在營銷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可以與傳統媒介營銷相結合,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營銷。
傳統營銷和新媒體營銷的區別,可以簡單地用以下五組詞語概括:
傳統營銷:單向輸出、漏斗式獲取、多層級銷售、長反饋周期、低用戶維系
新媒體:雙向互動、擴散式獲取、直接銷售、短反饋周期、高用戶維系
其實說白了就是兩種營銷思維模式的不同:
(1)傳統營銷是講求單方向、並且強制性向消費者進行產品的營銷,在消費者里留下強烈的印象,從而影響影響者的購買行為。最經典的就是史玉柱的腦白金,通過央視廣告的不斷轟炸,給年輕一代在腦海中留下一個印象:送禮就送腦白金!
(2)在傳統營銷中,獲取客戶的方式只能通過傳統媒體,而沒有直接面對客戶。傳統媒體本身就是收錢幹活的媒介,當你需要他的時候,他幫你迅速去推廣,然後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如果 你想繼續曝光,只能繼續投錢給傳統媒體,就像一個人得了吸了毒。你想繼續興奮,那就繼續買毒品!當葯一停,你就馬上出問題。
(3)傳統營銷對於銷售是採用多層級模式,從消費者到生產者中間隔著好幾個代理商。這不僅僅影響了信息傳遞的(漏斗型傳統)完整性和,還影響商品的價格定位。一個產品成本是10元,到消費者手裡,可能就達到了30-40元,中間很大一部分利潤就是中間商所獲取的。
新媒體營銷的出現,也正是把這單一的銷售模式打破,出現了生產者或者銷售企業直接對接消費者,從而減少商品的流通環節,進一步壓縮商品價格。從而從價格上也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進一步增加消費者對新媒體的信任。
新媒體的形式隨著生活科技以及人們對於信息的需求,瞬息萬變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比如時下非常風靡的移動電視流媒體,數字電影,數字電視,多點觸摸媒體技術,重力感應技術,數字雜志等諸多形式。
⑵ 新媒體營銷和傳統的營銷模式有什麼不一樣
傳統的營銷模式更多的是品牌方通過媒體向消費者進行單向的品牌信息傳播。隨著媒體環境的變化,新媒體的出現讓消費者可以通過豐富的手段進行互動,在媒體平台的選擇上也越來越多,因此新媒體營銷呈現了明顯的互動性、體驗性等特點。
⑶ 新媒體營銷和傳統營銷有什麼區別
傳統媒體營銷泛指電視媒體、平面媒體、電台廣播等廣告傳播方式等,新媒體營銷指微信、微博、論壇、搜索引擎等傳播方式。其中新媒體營銷是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應運而生的,新媒體營銷是指利用新媒體平台進行營銷的模式。新媒體營銷改變了人們的營銷思維,是在以自媒體平台、微博平台、問答平台、視頻平台等傳播渠道基礎上建立的營銷模式。
文章我們首先需要調理清晰,同時層次分明,在排版方面一般每個段落長度盡量不要超過四行,否則會造成讀者的閱讀壓力。同時要有圖片做搭配,形成良好的閱讀體驗。
總之新媒體營銷下我們更加有重點的圍繞我們的目標客戶展開有針對性的推廣,這就讓我們有更靈活的方式,營銷的思路也會更加的開闊,與用戶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與互動,讓你的營銷形式更加生動。
⑷ 求推薦新媒體營銷成功案例
要擅用網路啊樓主!建議去各個做新媒體營銷的公司網站主頁去看看,各種案例啊文章啊應有盡有。一時想不起來太多了,只記得陽眾互動了,因為剛看過,他們網站有很多案例的。
⑸ 企業傳統營銷怎樣轉型網路營銷
結合企業的產品尋來找到合適的源網路銷售模式,確定方向之後,組建網路營銷團隊,然後制定計劃進行分工,按照計劃來執行,搭建網路平台,策劃,執行、設計、推廣、編輯等方式去擴大網路宣傳,提升品牌知名度,利用人性的弱點,去提升關注度,給用戶提升價值,使之成為品牌的忠實粉絲,從而促進銷售。
⑹ 如何才能成功的從傳統營銷模式轉為互聯網營銷模式
傳統渠道模式網路化創新必須能幫助企業實現客戶價值的倍增,或有利於產品和服務價值的有效差異化。如何達到這些目的,我們的建議如下:
1.利用網路的互動性和個性化,使目標客戶可以進行產品和服務定製化的設計與組合,增加其價值差異。如海爾電器多年前就開始在網路上請消費者提出自己特殊的功能和結構要求,甚至自己參與設計冰箱等產品,這樣在高度同質化的國內家電市場創造了差異化的客戶價值。同時,還可以通過網路優化消費者購買和消費體驗,如國內的許多建材陶瓷企業,都在其電子商務平台上設計了客戶體驗區,即只要客戶將戶型和面積等參數輸入電腦,就可以像換衣服一樣,給自己心愛的家更換不同風格的瓷磚瓷片,直到找到自己心動的感覺為止,這無疑為有著「感性認知、理性購買」消費偏好的80後顧客們增添了許多過癮的價值體驗。
2.利用網路的便利性和高效性,提供個性化服務內容和形式,從而增加產品的服務價值。如不管是電信公司,還是大部分航空公司,都在其各類渠道的構建中專設了網路渠道,甚至在傳統門店中都擺上了網路終端,方便客戶辦理買機票、選擇座位、查詢賬單和積分等豐富的服務項目。
3.利用網路的海量信息和低價便捷的特點,可以為更多的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和溝通聯系,進一步深化客戶關系,鼓勵其重復、相關和推薦購買,以獲取其終身價值。如許多企業都在利用電子商務網路平台為消費者建立基本檔案,並不斷記錄消費者消費偏好和積累其消費積分,在不斷改善服務的同時,還不斷鼓勵消費者增加消費量。
謝謝,請採納!!!
⑺ 有哪些有名的新媒體營銷案例並運用了哪些傳播學理論
幾乎所有的新媒體營銷案例都會運用傳播學理論,特別是宣傳與勸服理論
⑻ 如何應對傳統營銷轉型五大挑戰
1. 媒體越發數字化、碎片化與互動化,尤其是媒體與應用逐漸融合。傳統媒體時代,媒體數量有限,媒體往往具有強勢影響力;到了互聯網時代,媒體數字化趨勢明顯,單個媒體影響力開始下降,用戶行為能夠被跟蹤與衡量;如今,伴隨著移動應用的爆發,媒體與應用開始逐步融合,用戶需求呈現碎片化、互動化特徵。
2.營銷技術創新,傳統營銷進入到數字化營銷階段。表現在4個方面:消費洞察藉助於數據挖掘等手段,從模糊走向精準;工程技術、網路技術、數據採集等技術讓大規模數據處理變為可能;交易行為呈現出智能化趨勢;CTR預估模式優化、動態競價促進營銷反饋更加實時。
3. 消費者特徵發生變化,消費者越來越個性化,價值觀更趨多元化。隨著經濟基礎發展,消費者代際文化屬性不斷演替,70後追求物質效用,80後則追求形式表達,90後追求內涵表達,與70、80後比較90後則更加灑脫,在網路文化上表現為游戲在線直播、彈幕網站、短視頻社區等新媒體的崛起。
4. 消費者決策模型不斷進化。從早期美國廣告學家E.S.劉易斯提出的AIDMA模式,到2008年電通公司基於搜索與社交提出的AISAS模式,再到 2012年唐·E·舒爾茨提出的SIVA理念,消費者決策模型正在重組:搜索技術的發展讓消費者更加主動地獲取信息,社交媒體的興起,改變了消費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品牌的關系,激發更多分享、推介等行為,而且品牌廣告與效果廣告的區分開始模糊。
5. 當媒體形態改變,消費者決策習慣改變,營銷技術改變甚至顛覆了以往的營銷手段和表現形式,營銷的理論、方法論隨之不斷演變,從4P理論到4C理論,再到 4R理論;從搜索營銷到病毒式營銷,到粉絲營銷,再到社交營銷;營銷過程逐步走向智能化、程序化,營銷變得更精準與可衡量。
面對互聯網技術的變革和社會的變化,與時俱進運用數字技術來進行高效的營銷實踐,是未來營銷的前行方向。針對不同消費者開展個性營銷,利用技術的「加持」,增強傳播的線上互動性,營銷效果可以更加實時、量化衡量,這些都是傳統營銷在互聯網+時代的紅利。
⑼ 為什麼說傳統企業必須完成新媒體營銷的轉型
面對互聯網、電商、新媒體帶來的沖擊,中外企業、新興企業與傳統企業之所以有不同的境遇就在於自身運作路徑的不同而導致的。國內傳統企業長於加工製造、渠道運作而短於品牌營銷、傳播溝通。傳統品牌的銷售人員可以和渠道商,無論是代理商加盟商的老闆,還是超市百貨的招商采購人員都可以打得火熱,甚至可以突破電商平台這樣的反腐措施而搞定小二,但是,這一切並沒有拯救傳統企業在新媒體時代的沉淪。
⑽ 如何有效讓傳統營銷推廣和新媒體推廣相結合
單獨的傳統營銷推廣已經不能滿足市場和受眾了。個人覺得新媒體的能力絕對不容忽視。所以傳統+新媒體組合推廣,互相配合,能將效果發揮到最好。建議你先找一些公司做的品牌案例看一下,比如四方的白雲山板藍根「預防流感 快樂奔跑」這個案例就做得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