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IPD是什麼
集成產品開發(Integrated Proct Development, 簡稱IPD)是一套產品開發的模式、理念與方法。
IPD的關鍵要素編輯
1、跨部門團隊,包括進行管理的產品評審委員會及具體執行開發過程的產品開發團隊(PDT)。
2、結構化的流程。IPD流程分為6個階段及4個主要決策評審點(DCP),這些階段和決策評審點由跨部門團隊進行計劃和管理。6個階段包括概念、計劃、開發、驗證、發布 及生命周期,每個階段有其階段性的目標、關注點及需交付的成果。
3、一流的子流程,包括計劃與控制、階段決策、技術評審、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CBB-重用、文檔管理、質量控制、物料管理、軟硬體設計、技術管理及管道管理等。
4、IPD工具:包括業務及技術上的共工具。
5、考評:包括團隊和個人績效考核兩個方面:首先是基於產品開發團隊(PDT)的指標,如上市時間(TTM)、盈利時間和公用構建模塊(CBB)等;其次是基於個人的指標,包括進度或計劃完成率、質量、公用構建模塊、關鍵行為指標等。
『貳』 華為研發ipd供應鏈isl營銷什麼流程
『叄』 pdcp發生在ipd流程的哪個階段
集成產品開發(Integrated Proct Development, 簡稱IPD)是一套產品開發的模式、理念與方法。
IPD著眼於產品開發獲得市場成功,是在PACE(產品及周期優化法)等產品開發模式的基礎上,經過一些領先企業的實踐發展起來的。 IPD關注的是將影響產
『肆』 華為 ipd 三大流程
華為在整個企業內部改革中最重要的兩個項目一個是ISC(集成供應鏈),另外一個就是IPD。用任正非的話講,這兩項改革關繫到華為的生死存亡。其中IPD的項目是先行項目也是重點。我在華為工作的兩年間是華為推行IPD(集成產品研發)從初始試點到全面推廣的階段,並且先後擔任過四個PDT的核心代表,因此對IPD的研發模式有些了解。在此,我從下面幾個方面談談我對華為IPD的粗淺認識,歡迎指正。
1.IPD的來源
眾所周知,IBM在91-93年間發生企業危機,"扭虧大師"郭士納入主IBM,他對IBM作大改造,其中在研發方面的改造措施就是今天高科技企業中流行的研發管理模式--IPD的前身。
2.IPD的特點
我認為IPD的模式本質特點是縱橫管理,跨團隊產品研發。IPD是將產品研發(這里的研發是指從立項一直到產品試驗局驗證之後,生產人員可以大批量復制為止)的相關環節統一到一個團隊中--PDT(產品研發團隊), 團隊由核心組以及擴展組構成。一般而言,核心組包括開發、測試、中試(產品的小規模批量生產)、用服、市場、財務。各位核心代表雖然來自不同部門,但是在產品經理的領導下共同對一件或者多個產品負責,包括產品立項、設計、開發計劃、產品發布情況等所有重大問題。任何一個環節的審核、評估都是所有核心代表一起商議決策,任何一個代表否決都不能通過。每個核心代表還負責領導一個擴展組,比如開發擴展組包括有資料開發,軟硬體開發等項目經理。中試擴展組包括有產品數據,工藝,結構等項目經理。這里說的領導是產品研發組織活動上的領導不是資源關繫上的領導。
IPD是對產品的最終市場效益負責而不是只對產品研發或者其他某個環節負責。也就是說,如果某個產品的最終的效益不好,整個產品線都要負責任(獎金自然低了很多)。一個IPD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型的獨立運作的公司,不僅有財務指標,也有成本核算(華為用了相當長的時間和精力,建立起一套模型,將整個公司的成本幾乎都折算到了各個產品線上了),華為公司總共有大大小小約一百多個產品線,我們比較熟知的IOD實際上只是華為很小規模的一個產品線。類似的產品線在一起組成一個大的產品線,如無線產品,智能產品,交換產品等。每個大的研發產品線都有一個IPMT(集成產品研發管理委員會),他們是由總監級(現在改為產品線總裁)或者資深的產品專家組成,負責對旗下各個產品線的研發活動作關鍵環節(立項評估,計劃決策,實驗局評估等)的監控和評估,以決定是繼續還是終止某個產品的研發活動。監控和評估的主要依據就是看這個產品研發成本投入和未來市場效益的比較,以及技術,資金,人力等方面的可行性。
『伍』 Ipd的各階段有什麼用
下面是某產品的技術評審點,供參考:
TR1——概念階段技術評審點:產品需求和概念技術評審(業務需求評審)
TR2——計劃階段技術評審點1:需求分解和需求規格評審(功能需求評審,產品級規格)
TR3——計劃階段技術評審點2:總體方案評審(系統設計,架構設計,概要設計)
TR4——開發階段技術評審點1:模塊/系統評審(詳細設計,BBFV測試結果)
TR4A——開發階段技術評審點2:原形機的質量SDV結果和初始產品的准備情況
TR5——開發階段技術評審點3:初始產品的質量(SIT結果)(SIT Alpha測試技術評審)
TR6——驗證階段技術評審點:發布評審(SVT Beta測試、製造系統驗證等)
SDV就是system design verification,即系統設計驗證
BBFV就是building block fuction verification,即編譯模塊功能驗證
SIT就是system integration testing,即系統集成測試
SVT就是system verification testing,系統驗證測試
『陸』 請問什麼是IPD流程
集成產品開發(Integrated Proct Development, 簡稱IPD)是一套產品開發的模式、理念與方法
『柒』 IPD流程與ISO9000的規定,有哪些不同
集成產品開發(Integrated Proct Development, 簡稱IPD)是一套產品開發的模式、理念與方法。
IPD著眼於產品開發獲得市場成功,是在PACE(產品及周期優化法)等產品開發模式的基礎上,經過一些領先企業的實踐發展起來的。 IPD關注的是將影響產品成功的關鍵要素(如結構化流程、產品決策評審、產品開發團隊等)有機地整合起來,形成集成的產品開發模式,推動產品的成功。
而ISO9000關注的則是企業的持續改進,以及不斷滿足顧客需求的能力。並且ISO9000隻是指出了企業要想建立其「能夠持續改進,並不斷滿足市場和顧客需求的質量管理體系」所需達到的「要求」。並沒有提供具體方法。每個企業都可以根據其企業和產品特點,建立其特有的「質量管理體系」,沒有固定模式。
ISO9000強調的是過程方法,大家應該對其加以正確理解。「過程」絕不是說僅限於某一個部門的活動,而是在產品實現流程當中的「一個工序」。過程方法並沒有限制部門間的合作,具體的操作模式還是應該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靈活制定策略。因此,ISO9000中的過程方法與IPD中要求的跨部門團隊合作並沒有本質上的沖突。
ISO9000與IPD之間的區別,簡單來說就是:ISO9000是為企業的管理體系提供了「要求」,即:最低標准。IPD則是為企業的一系列管理活動提供了具體的方法。
註:IPD的關鍵要素包括:1、跨部門團隊;2、結構化的流程(分為6個階段及4個主要決策評審點),6個階段包括概念、計劃、開發、驗證、發布及生命周期,每個階段有其階段性的目標、關注點及需交付的成果;3、一流的子流程,包括計劃與控制、階段決策、技術評審、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CBB-重用、文檔管理、質量控制、物料管理、軟硬體設計、技術管理及管道管理等;4、IPD工具;5、考評:包括團隊和個人績效考核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