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董明珠對營銷策略的理論解釋

董明珠對營銷策略的理論解釋

發布時間:2021-03-19 08:23:25

A. 常見的營銷手段和理論依據有哪些

答復:在銷售過程中其營銷手段有哪些?
首先,在市場營銷的客體上分為:「①連接,②描述,③診斷,④分析」。在市場營銷的載體上分為:「①市場,②產品渠道,③客戶」。因為有市場營銷的理論研究的實踐經驗,所以盡可能的分析判斷營銷對市場的物質需求利益,和市場經濟的供不應求與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關系,這是市場的供給原理。
其次,在市場營銷過程中,以市場營銷管理人員決策層探討和研究適合產品市場調研的發展路徑,以新產品市場推廣為目的,相對於產品的層級、類型、款式、規格為新產品上市的時尚主流市場趨勢,以結合產品的差異化對於產品的工藝流程、技術水平和新包裝進行改進市場產品的方案,以產品品牌延伸新產品市場策略,以產品品牌提升佔有率和市場產品份額。
再次,在市場營銷過程中,以產品的需求族和市場流行趨勢結合客戶的各種類型和需要,為客戶定製個性化的產品服務,以市場產品的多樣化銷售渠道,為客戶傾力打造首選可信賴的合作品牌,達成戰略合作的夥伴關系,以優良產品的市場信譽度贏得市場口碑和認可度群體效應。
最後,在市場營銷過程中,以產品的市場化定位,以全力為產品的需求差異化進行優化、運行與配置,以進行對市場產品的功能價值以及售後服務的承諾,作出市場訂單轉化成果的效益,以全心全意為客戶提供讓渡附加價值和增值服務,以優先轉變追求客戶的零流失率。
謝謝!
答復:「閾限理論」依據是什麼?
(1)、所謂「閾限理論」解釋為市場營銷策劃中的長度與深度,與知相關的話題是長度與深度進行關切度融合,與知相關的長度與深度進行統籌規劃管理,以及合理優化配置的經營運作為前提條件。
(2)、在市場營銷活動的閾限理論中以做到對客戶服務百分之百滿意度,以做到讓客戶認同其產品的價值觀念,以做到讓客戶認知產品的品牌和聲譽,以傾力打造顧客首選可信賴的合作品牌,以全心全意為顧客著想,以及時為客戶排憂解難,以做到以「顧客就是上帝」為服務理念,以實現顧客的價值和承諾,為顧客及客戶提供個性化產品服務和增值服務。
謝謝!

B. 如何從營銷學的角度看董明珠與雷軍打賭

陳偉鴻:讓我們掌聲歡迎小米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有請。熱烈的掌聲來祝賀我們這兩位獲獎人。當然,我們也要特別請王健林先生跟馬雲先生稍稍留步一下。剛才雷軍先生跟董明珠女士走出來的時候,我覺得突然間舞台上出現了型男和美女的組合,這個是比較少有的。所以,我們要請你們兩位(馬雲和王健林)跟型男美女多待一會兒。但是需要把你們分開,讓他們在舞台上更光芒一點。來,咱們往旁邊站。大家再掌聲祝賀一下董明珠女士跟雷軍先生。我聽說雷軍先生最近有點煩,因為粉絲太多,因為小米賣的太火。煩嗎?
雷軍:還好吧。
陳偉鴻:還好吧,董明珠女士,你剛才也看到,在雙「十一」的時候,他們在那馬雲那兒賣的速度極快,幾分鍾,三分鍾。
雷軍:三分鍾突破了一億。
陳偉鴻:三分鍾突破了一億,你煩嗎看到這個數字?
董明珠:不煩,為什麼要煩?
陳偉鴻:為什麼不煩呢?
董明珠:我覺得很正常,因為我覺得現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我們的電商模式也是新型的商業模式,所以它和實體經濟的實體店的同步發展,是很正常的。
陳偉鴻:所以其實你們兩個身上代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發展模式,兩位,我們請你們留在台上,也希望你們加入一下討論,你們覺得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描述一下董明珠女士她的模式,你們更願意用什麼詞?
王健林:實體和實業。
陳偉鴻:您描述一下雷軍先生。
馬雲:營銷。
陳偉鴻:他的營銷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我們在兩位身上發現了很多不同,我們把這些不同也呈現在屏幕之上,大家來看看小米和格力電氣到底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如果從工廠的數量來說,小米是0,格力是9。員工數量小米是0,格力是七萬以上。專賣店小米是0,格力是三萬以上。營業總收入小米是300億,格力是1007億。這個非常明顯,我非常認同王健林先生剛才說的實業,其實還可以加上一個實體。馬雲先生,您看到雷軍從0、0、0,一直創下了300億的營收,我覺得他好像是虛擬加虛擬的創新。不認同?
馬雲:格力有多少年了?
董明珠:23年。
馬雲:如果小米23年以後,還能夠拿這張圖那才叫本事。
陳偉鴻:所以雷軍你有沒有信心,你23年之後,前面所有的都是0,而後面的總是會翻番。
雷軍:我覺得差不多。
陳偉鴻:你的信心來自於哪裡?
雷軍:小米的盈利模式最最重要的就是輕資產,第一,它沒有工廠,所以它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廠。第二,它沒有渠道,沒有零售店,所以它可以採用互聯網的電商直銷模式。這樣的話沒有渠道成本,沒有店面成本,沒有銷售成本,效率更高。第三點更重要的是,因為沒有工廠,因為沒有零售店,它可以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產品研發,放在和用戶的交流之上。所以,小米4000名員工,2500人在做跟用戶溝通的事情,1400人在做研發。所以,它把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在產品研發和用戶服務上。
陳偉鴻:我突然發現其實你們兩人之間也許在今天的現場,也會有一個世紀之爭,也就是你們兩人所代表的生產模式,對中國的企業,對我們的轉型升級來說,到底誰的後勁更足。不過你們的競爭跟去年兩位的競爭不一樣,他們是在終端上的競爭,在互聯網時代,傳統和虛擬之間的一次競爭,這次你們的競爭應該是在生產環節上的競爭。剛才雷軍先生已經迫不及待的說,他有多麼大的信心,他的模式有多好,那我想董總。
董明珠:我想問雷軍,當然我們倆都是來自珠海,我們倆是朋友,但今天不能不在這兒掐一下。
雷軍:我絕對掐不過董總。
董明珠:第一個問今天在座的有多少人用小米。兩個,三個,有了。
雷軍:這說明我們的市場空間很大。
董明珠:好。
雷軍:還有99%的人都沒用手機。
董明珠:我還沒說完。在手機裡面誰是真正的老大?
陳偉鴻:你的潛台詞是小米肯定不是老大。
董明珠:目前最起碼不是老大,這是第二個問題。第三個,我想問雷軍,如果全世界的工廠都關掉了,你還有銷售嗎?
陳偉鴻:雷軍剛才很多人也覺得你其實是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別人的籃子里。
董明珠:他做營銷確實很出色,但是他要感謝那麼多工廠在為他服務,一個群體為他服務。所以我覺得我們取得成績的時候,不要忘了別人。
陳偉鴻:雷軍,我覺得你好像需要給董總鞠一躬。
雷軍:我覺得董總是挑撥離間,因為我剛才講了,小米可以找最好的工廠和最好的供應鏈系統。
董明珠:我不給你做了。
雷軍:小米用的是富士康和英華達。
董明珠:不給你做怎麼辦?
雷軍:發展到今天,強調專業化分工,做工廠的人專心把工廠做好,做產品的人專心做產品。
董明珠:那我空調給你賣算了。
雷軍:可以考慮。
陳偉鴻:其實你要說賣產品,我覺得雷軍賣產品,他真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跟董總不一樣,你看他基本上不怎麼打廣告,就在QQ、微信上面發一個消息,然後無數人就沸騰了,就激動了。董總,您是要親自上陣去拍廣告,然後播廣告,才能夠賣空調,所以這方面好像覺得他比較狡猾一點。
董明珠:我是講時代是在發展的,IT行業大數據的時代,應該隨著時間在變化,我們格力在23年前,我覺得那時候拿一個大哥大,很大像獎杯一樣大的手機,大家都引以為豪,但今天的手機變得很小,證明我們在變。格力在成立那個時候到今天,如果那時沒有現在這么現代,就想到這樣,那我們就叫騰雲駕霧,空想。所以我們要腳踏實地做。到了今天大數據到來的時候,格力,像我們這樣製造業的企業堅守什麼、發展什麼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覺得雷軍做的雖然不錯,雷軍剛才台後就跟我杠起來了,他說我相信五年以後我超過你,我就沒回應他,我現在在台上說不可能。
陳偉鴻:那你跟他打個賭。
董明珠:不可能的理由是什麼?你雖然在網上銷售,但是你消費的群體,你說我要給那些用價格競爭,而格力電器不靠價格,靠技術。同時我有優秀的服務,是因為我有幾萬家專賣店的同時,假如和馬雲合作的話,那不是天下都是格力的嗎?怎麼可能是你的呢?因為你沒有支撐他的東西,沒有很好的工廠打造出更好的產品做好服務,我的產品不要售後服務,誰不買我的呢?
20:59:58
陳偉鴻:馬雲先生你不能成為局外人,你在不知不覺當中已經被捲入了他們的世紀之爭。
雷軍:小心被董總給策反。
陳偉鴻:其實你們兩個人的模式我們真的很關心,待會兒我們請兩位做一個評判。不過在評判之前,你們兩個人有一個總結陳詞的機會。大家各自說一說,為什麼是你的好,你對中國的企業而言,將會是一個很有後勁的發展模式,我們有一定的時間限制,這回誰先來。
董事名:我不在你限制范圍內。
陳偉鴻:你的意思是我現在先回家,然後你先說。
董明珠:這兩個老總更是大家敬佩的老總,他們去年在舞台上賭了一場,其實都沒輸。其中有50%、50%,格力把這兩個50%加在一起,你說輸沒輸。
陳偉鴻:百分之百都屬於您。他在傳統的零售渠道當中也拿50%,在電商當中也拿50%。
董明珠:對,全是我的。
陳偉鴻:聽到沒有,雷軍,未來的市場全是一直堅守實業的董明珠女士的。
雷軍:董總你講完了嗎?
董明珠:你講完我再說。
雷軍:其實女士優先,董大姐你還是先講。
董明珠:我是老大姐。我覺得真的贊揚他是多數,確實他有一種精神。但是我覺得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我們要兼顧的不是簡單的個體的發展,或者三五年之內我追求的是利潤,或者追求一個數據的變化。但是我覺得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確實要考慮到現在是枝繁葉茂,快速成長,去年一百多億,今年三百多億,這種增長速度確實令人震撼。但是我覺得枝繁葉茂的底下根在哪裡,可能綠葉長生三年以後,能不能永久,我覺得還是引起思考。
陳偉鴻:董總,您的話會讓很多米粉很傷心,他是他們心中的「雷布斯」,您現在這么跟他說,他只能一直點頭,他們會非常傷心。所以你可以稍微溫柔一點跟他說。
雷軍:所以我覺得跟董總PK,我壓力很大。
陳偉鴻:你怕你的米粉。
董明珠:我覺得你不是怕我,因為我剛才在底下看的時候,當時有一個微笑曲線,談抓技術,抓營銷,抓兩頭,底下製造不要。但是我能不能把微笑變成大笑呢?
陳偉鴻:如果是大笑,就是我們的模式。
董明珠:從創造到營銷,到製造,如果能反過來變成大笑,不是更好嗎?
陳偉鴻:我們讓現場兩位做一個選擇,其實他們兩人我覺得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們二位如果要選擇支持某一種模式的話,你們會支持誰?這一刻他們倆都很緊張。都盯著你們即將做出的選擇。
雷軍:要不我還是說半分鍾,剛才我的時間全被董總搶去了,所以董總絕對營銷比我好。我簡單總結一下,我覺得第一個,格力是我非常尊重的企業,董明珠也是我非常尊重的企業家。她在傳統製造和傳統的消費電子領域做的非常好。但是今天在互聯網時代,用互聯網的基因重新做消費電子的時代已經開始了,小米就是這個方向的典型代表。那麼它的優勢在什麼地方呢?第一,它跟用戶群最貼近,極其強調用戶體驗和口碑。我們為什麼不做廣告?最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在這樣的情況下,測試我們產品的品質和口碑。我覺得第二,因為它是輕模式,所以它的成長速度快。第三個,並不因為是輕模式,實際上我們有2500人的服務團隊,1300人的7乘24小時的呼叫服務,這樣的服務我們下的功夫是蠻大的。我最後總結一句,小米模式能不能戰勝格力模式,我覺得看未來五年。請全國人民作證,五年之內,如果我們的營業額擊敗格力的話,董明珠董總輸我一塊錢就行了。
董明珠:我告訴你說,一塊錢不要再這說,第一,我告訴你不可能,第二,要賭不是一億,我跟你賭10個億。為什麼?因為我們有23年的基礎,我們有科技創新研發的能力,而且我們保守了過去傳統的模式,把馬總請進來,世界就屬於格力,你只有一半,不行的。馬總你說呢?
陳偉鴻:現在我們看到了……
雷軍:剛才董總跟我挑戰10億人民幣,你們覺得打不打賭。好,我們請馬雲擔保。請支付寶擔保。
陳偉鴻:馬雲說我今天根本就是躺著中槍,沒事就把我拽進來。
董明珠:我覺得手機確實消費品和我們這種家電產品有很多的不同,比如手機抓在手上,我用半年就壞了,那是你的問題,你拿到手上,可能扔了、摔了,所以自己負責,而廠家不負責任。
雷軍:董總,提醒一下,電視是家電嗎?我們做小米電視。
董明珠:一樣,小米電視壞了,拿來修,我賺你維修費,格力是六年免費服務,你敢做六年免費服務嗎?
雷軍:如果我做小米空調,我保證七年免費服務。
董明珠:你,如果小米像你這種只抓營銷,沒人買你的空調。
雷軍:沒有,我們用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工廠和最好的管理。
董明珠:最好的工廠也是別人的,不是你的。我們是中國製造,中國創造。
雷軍:我們是中國創造,你是中國製造。所以10億人民幣,我們必勝。
陳偉鴻:這個時候我要不站在中間,他們倆就會打起來。10億元的賭局,跟去年相比。
雷軍:關鍵是支付寶不敢擔保。
陳偉鴻:你不要把他逼上絕路。
董明珠:不要說馬總不敢擔保,我相信兩位老總都敢擔保。
陳偉鴻:兩位老總,現在輪到你們說話。他們內心說終於輪到我們說話。陳偉鴻把我們留下來,難道就是看打一場賭嗎?非也,其實我們真的想知道,在你們心目當中,你們究竟覺得他們的模式誰更有發展後進,他們倆人很神奇,一個做營銷出身的人,最後堅定的走上了技術創新之路,而且技術越發展,越讓人嘖嘖稱贊,現在他們的空調已經有不用電費的空調。這位技術出身的帥哥一心一意走上了營銷的道路,認為營銷就是競爭力和生產力。本身我覺得我就不站在這兒,你們倆人的方向太不一樣。
雷軍:今天形成一個巨大的誤解,小米沒有營銷團隊,我們提倡最好的團隊就是最好的營銷,我們建議不要把心思花在營銷。第二,我們建議最好的服務就是最好的營銷,不要把精力放在所謂的營銷上。
陳偉鴻:到現在也許你們兩人的模式都已經解釋得更加清晰。
董明珠:我覺得雷總在向我靠攏。
陳偉鴻:你說我是多餘的,退一下。
雷軍:所以技術創新還是最重要的。

C. 今天我們格力空調董明珠在會上講了大家要多學銷售88定律,這是個什麼東西

蘭曉華,品牌營銷專家,主要研究區域經濟、城市營銷、電子商務網路營銷、旅遊景區策劃等領域,出版有《城市營銷》、《給市長上課》、《策劃人手記》、《山城煙雨》(詩集)、《銷售88定律》《網點擊為王:怎樣讓你的網路營銷更有效》等,曾任藍色創意(本土4A)創意總監、大連市城市營銷顧問小組成員、《福布斯》廣州首席代表、現任香港商報傳媒首席品牌官,香港中文大學特邀研究員、夢芭莎品牌顧問、中國國土經濟學會高級理事、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顧問、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戰略顧問、中國策劃研究院顧問、品牌中國聯盟顧問。
第一章和客戶搞關系——先進好客戶的門
01鑰匙理論:用嘴還要用心,四兩可撥千斤/002
02換位思考:成大事必會的心理詭計/005
03心理共鳴:令你迅速贏得他人的親近感/008
04非理性定律:從感情入手智取他人內心堡壘/011
05焦點效應:讓人當主角,自己更得勝算/014
06示弱效應:利用他人的「吃軟」心理獲得所需/017
07巴納姆效應:正確認識你自己/020
08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與贊許創造奇跡/023
09韋奇定理:為對手放點心理暗示的煙幕彈/026
10堅信定律:讓夢想變成現實/029
11心理暗示效應:利用暗示之道,讓自己占據主動/032
12多疑效應:故布疑陣,令對手自亂陣腳/035
13自己人效應:對「自己人」會更信賴、寬容/038
14呵護效應:點滴關切,多一點關切就多一份情誼/041
15感恩定律:雪中送炭,令對方永生難以忘懷/044
16貴人定律:成人之美,對方對你感激不盡/047
17牢騷效應:讓對方說出他的不滿/050
18自我暴露定律:脫掉面具展示「真我」,取得對方的真心/053
19互補定律:性格互補的人最容易相處/056
20登門檻效應:點滴入人心,由小漸大/059
21權威效應:讓對方深信不疑/062
22布朗定律:找到心鎖是溝通的良好開端/065
23將心比心,更容易融入影響對方/068
24鄰里效應:好的感染好的/071
第二章不給客戶壓力——客戶感覺不到你的存在並接納喜歡你
25互惠關系定律:不要吝嗇付出/076
26特里法則:願意承擔責任,才能擔負大任/079
27路徑依賴原理:讓人們一直選擇你/082
28約拿定律:克服約拿情結,才可輕易成功/085
29互惠互利原則:一定讓對方看到你的「利用價值」/088
30高帽效應:送對方「一頂高帽」,為「面子」會幫你/091
31求人要明確,避免責任分散效應/094
32異性效應:求異性比同性更容易/097
33留面子效應:欲得寸先進尺/100
34相悅定律:讓你喜歡的人也喜歡自己/103
35首因效應:讓人對你初見即傾心/106
36近因效應:扭轉他人對你的不良印象/109
37費斯諾定理:傾聽建立信任/112
38名片效應:迅速拉近距離,獲得好感/115
39多看效應:見面時間長,不如見面次數多/118
第三章做局給遲遲不下單的客戶——有手腕才能簽單
40手錶定律:明確的目標是制勝的第一步/122
41奧卡姆剃刀定律:簡單一些反而贏得輕松/125
42霍布森選擇效應:從固定的選擇中跳出來/128
43人際吸引增減原則:遞增更受歡迎/131
44反木桶原理:用優勢去成功/134
45草船借箭:將他人的攻勢化為自己的力量/137
46冷熱水效應:讓對方心理上甜絲絲/140
47配套效應:給對方的利益要用點心思/143
48古德曼定理:沉默反而能占據主動/146
49華盛頓合作規律:減少過多的參與建議/149
50蹺蹺板定律:讓對方感到利益是均衡的/152
51非零和博弈:合作實現雙贏/155
52投射效應:用投射效應洞悉他人內心/158
53反彈琵琶效應:對逆反心強的人善用反彈琵琶之術/161
54虛榮心定律:愛慕虛榮者,不妨把面子留給他/164
55布里丹毛驢效應:猶豫不決的人需要推一把/167
56小便宜法則:應付貪得無厭的人,給他點小便宜即可/170
57安全定律:面對疑心重重的人,多給予其安全感/173
58托利得定理:學會寬容不同的思想/176
59南風效應:溫和更有效/179
60狄倫多定律:給人面子消除矛盾/182
61阿倫森效應:迂迴有道,不直來直去更能得勢/185
62改宗效應:不做「老好人」,露出硬氣/188
第四章銷售要逆襲——攻心計謀令客戶追隨你
63橋梁效應:巧妙運用過渡理由效應達成願望/192
64踢貓效應:保持清醒,留出天地/195
65以退為進,對方心理放鬆時反能占上風/198
66藍斯登原則:進退有度,才不會進退維谷/201
67交往適度定律:不要過度投資自己的恩情/204
68蔡戈尼效應:有開始,才會有結果/207
69釣魚效應:好奇心使你陷進羅網/210
70堅持效應:不盲從,走出從眾心理/213
71暈輪效應:不要被片面優點所迷惑/216
72禪心法則:嫉妒心是利器,不要被他人的吹噓所擊倒/219
73流言定理:不要讓流言蜚語破壞健康的內心/222
74威嚴效應:保持威儀,樹立高大形象/225
75貝勃定律:小事兒也能在對方心中變得很有分量/228
76講道理法則:講出道理更容易被人追隨/231
77激將效應:輕易令對方按你的意願行事/234
78白璧微瑕效應:犯個小錯更有吸引力/237
79潛伏效應:不動聲色方能成大器/240
80「飛去來器」效應,不輕易透露自己的目標/243
81禁果逆反心理:適當的「吊胃口」會事半功倍/246
82動機適度定律:掩藏動機才能真正滿足自己的野心/249
83遮蔽效應:學會韜光養晦方能有所成就/253
84蘑菇定律:學會自我成長/256
85被剝奪超級反應:不爭奪別人到手的東西/259
86盧維斯定理:謙虛謹慎才能有大成/262
87馬蠅效應:為自己尋找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265
88沸騰效應:找到質變的關鍵/268

D. 營銷策略相關理論基礎

1,市場營銷來調研與預測源
2,市場營銷環境分析
3,市場購買行為分析
4,市場競爭策略分析
5,目標市場策略
6,產品策略
7,定價策略
8,分銷策略
9,促銷策略

這些都是理論 實用性不強,營銷策略由目標市場和營銷組合構成,就是要先通過調研和分析確定你未來進攻的市場,然後再根據你的實際情況確定你的營銷組合,營銷組合就是指4P,即產品,價格,地點和促銷這幾個變數的相關控制.他們是與時具近的,他們的控制體現了你的營銷策略.

E. 談談對"4p營銷理論的理解

先解釋定義,然後每個點做個簡單的分述就可以了。以供參考,不能完全照抄!
4P營銷理論被歸結為四個基本策略的組合,即產品(Proct)、價格(Price)、渠道(Place)、促銷(Promotion),由於這四個詞的英文字頭都是P,再加上策略(Strategy),所以簡稱為「4P』
產品(Proct)
注重開發的功能,要求產品有獨特的賣點,把產品的功能訴求放在第一位。
價格 (Price)
根據不同的市場定位,制定不同的價格策略,產品的定價依據是企業的品牌戰略,注重品牌的含金量。
渠道 (Place)
企業並不直接面對消費者,而是注重經銷商的培育和銷售網路的建立,企業與消費者的聯系是通過分銷商來進行的。
宣傳(Promotion)
很多人將Promotion狹義地理解為「促銷」,其實是很片面的。Promotion應當是包括品牌宣傳(廣告)、公關、促銷等一系列的營銷行為。
4Ps營銷理論實際上是從管理決策的角度來研究市場營銷問題。
從管理決策的角度看,影響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各種因素(變數)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是企業不可控因素,即營銷者本身不可控制的市場;營銷環境,包括微觀環境和宏觀環境;
二是可控因素,即營銷者自己可以控制的產品、商標、品牌、價格、廣告、渠道等等,而4Ps就是對各種可控因素的歸納:
產品策略(Proct Strategy),主要是指企業以向目標市場提供各種適合消費者需求的有形和無形產品的方式來實現其營銷目標。其中包括對同產品有關的品種、規格、式樣、質量、包裝、特色、商標、品牌以及各種服務措施等可控因素的組合和運用。
定價策略(Pricing Strategy),主要是指企業以按照市場規律制定價格和變動價格等方式來實現其營銷目標,其中包括對同定價有關的基本價格、折扣價格、津貼、付款期限、商業信用以及各種定價方法和定價技巧等可控因素的組合和運用。
分銷策略(Placing Strategy),主要是指企業以合理地選擇分銷渠道和組織商品實體流通的方式來實現其營銷目標,其中包括對同分銷有關的渠道覆蓋面、商品流轉環節、中間商、網點設置以及儲存運輸等可控因素的組合和運用。
促銷策略(Promoting Strategy),主要是指企業以利用各種信息傳播手段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望,促進產品銷售的方式來實現其營銷目標,其中包括對同促銷有關的廣告、人員推銷、營業推廣,公共關系等可控因素的組合和運用。
這四種營銷策略的組合,因其英語的第一個字母都為「P」,所以通常也稱之為「4P「

F. 營銷學中的「4P」理論的解釋

營銷工具(4P理論)

•著名的4P理論是誰提出的?

傑瑞•麥卡錫(Jerry McCarthy)教授在其《營銷學》(Marketing,第一版,出版於1960年左右)最早提出了這個理論。不過早在他取得西北大學的博士學位時,他的導師理查德•克魯維(Richard Clewett)就已使用了以「產品(Proct)、定價(Price)、分銷(Distribution)、促銷(Promotion)」為核心的理論框架。傑瑞把「分銷」換成「地點」(Place),使這個理論成為所謂的「4P」理論。大家認為我對4P理論的普及起到了推動作用,不過我認為自己對這個理論的主要貢獻應該是闡述了4P是戰術上的,必須在對於STP的戰略決策後進行,STP即市場細分(Segmentation)、目標市場選擇(Targeting)、定位(Positioning)。

•4P理論對於營銷決策是否仍具有指導價值?

4P仍然為企業的營銷策劃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框架。不過,4P是站在企業立場上的,而不是客戶的立場。由此,4P應該轉換為4C:

產品(Proct)——客戶價值(Customer Value);

價格(Price)——客戶成本(Customer Cost);

地點(Place)——客戶便利(Customer Convenience);

促銷(Promotion)——客戶溝通(Customer Communication);

4C的理論框架說明了客戶需要的是價值、低成本、便利和溝通,而不是促銷。

還有其他營銷工具被提出來豐富了4P理論,包括包裝、個人銷售和熱情。不過包裝實際上可以歸於產品或是促銷,個人銷售和熱情可以歸為促銷。

對於服務營銷,有三個因素是營銷人員要考慮的。執行訂單是服務營銷中,直接給客戶留下印象的因素;流程是營銷人員提供服務的方式,比如餐廳可以通過餐桌點菜、自助餐和送外賣的方式提供其產品與服務;服務有形化是營銷人員通過代金券、票券、徽標等方法使其服務有形化的要求。

我還要提出一個對於營銷決策會產生影響的因素——政府和公眾的評價(我稱之為「大營銷工具」)。營銷很大一部分依賴於政府和公眾能否接受企業及其產品/服務,如果政府對一個跨國企業有歧視性政策,該企業在該國的運營效率將受到影響。因此,跨國公司必須說服目標國家認識到其經營活動對該國經濟的貢獻。

•有人說企業需要一套新的營銷工具,您怎麼認為?

最早的營銷工具不是4P,而是I4。尼爾•博登(Neil Borden)許多年前就列出了很多營銷工具。到如今,我們還在不斷地發現新的工具。問題不在於「現在有什麼樣的營銷工具」,而在於「營銷工具里哪些更重要」。例如,我認為廣告的重要性被誇大了,而企業公共關系則被冷落。阿爾•里斯在他的新書《廣告的沒落和公共關系的崛起》(The Decline of Advertising and the Rise of PR)中也提出了這樣的看法。直復營銷作為一種營銷工具也越來越重要。

•營銷有哪些新的工具?

如今,營銷人員非常依賴於信息。現在已經有新的軟體工具來更有效地管理信息,許多銷售人員使用銷售自動化軟體來回答客戶的問題和完成銷售。

新的軟體能夠幫助進行營銷的決策,例如航空公司在使用一種定價軟體,根據每天航班起飛前的上座率來調整票價。

一些企業將主要的營銷流程植入電腦。營銷人員只要打開計算機,按照屏幕上的提示步驟進行營銷活動,比方說測試一個營銷概念、測試產品的市場前景或是選擇一個新的廣告代理商。這好像在電腦里設立了一個營銷顧問。

有許多企業開發了這種管理營銷流程的軟體,像Emmperative,E.piphany,Unica等。

•企業和消費者哪一方從互聯網受益更多?

客戶會受益更多。互聯網時代,產品價格將更加透明,超競爭使價格下跌,客戶可以定製自己需要的產品,就像戴爾公司的產品購買者那樣。客戶將會遠離擾人的彩頁廣告。

對於企業,那些跟上技術發展潮流的企業(雅虎公司Yahoo.com、亞馬遜圖書網站Amazon.com等)將會極大地受益,而別的企業將會受到電子商務帶來的經營模式過時的威脅。

•你怎麼看營銷模型的未來?

大企業將從營銷模型的使用中獲利。聯合分析可以使他們為產品找到最好的產品特性組合,銷售團隊的模型可以幫助他們確定最優的銷售團隊規模和產品覆蓋地區。企業使用復雜的數據挖掘技術找到消費者資料庫中隱藏的模式。我參與合著的《營銷模型》(Marketing Models)就描述了許多這樣的模型。

•新技術對於營銷有什麼樣的影響?新技術擴大還是減小了市場競爭各方的差距?

電腦、傳真、電子郵件、互聯網和無線技術給營銷的方式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使用銷售自動化系統的銷售團隊比只有公文包的同事要高效的多。

由於會計成本、通訊和獲取市場信息的成本極大降低,出現了很多創業企業。我希望能看到那些只擁有電話、傳真、復印機和電腦的家庭辦公企業數量的增加。

•互聯網給營銷帶來了什麼樣的變化?

如今,市場變化的速度要超過營銷。生產廠商的品牌面臨聲譽良好的零售商建立的商業品牌的挑戰。從目錄廣告、家庭推銷到在線購物,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接受直復營銷。新技術為直復營銷帶來了發展的契機,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如果消費者想要從零售商那裡購買一台電腦,這意味著他將接受廠家和分銷商對電腦的設計、價格等諸多特徵的設定,如果他從戴爾或是Gateway那裡購買,還可以對以上這些特徵及電腦附屬品、軟體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組合,即使是深夜,他也可以得到廠家的技術支持。有鑒於此,企業應該使自己的網站具有更強的互動能力。

G. 營銷策略的理論意義是什麼

理論意義在於,當一個產品面臨一個市場的時候,不可能不做推廣就能讓客專戶很好的知曉並產生購屬買,所以是要做營銷的,但是,單指營銷來講的話,方式方法有很多種,那些是適合的,那些是不適合的,必須甄別。策略,其實也是定位,客戶定位,市場定位,產品定位,品牌定位,如果一個營銷活動驢唇不對馬嘴的話,浪費人力物力,得不到結果。而營銷策略的制定,能使企業在其產品推行的過程中,少走彎路,甚至能達到一鳴驚人的效應,用合適的營銷成本,達到很好的效益回報。

H. 請問下營銷策略的理論有哪些!!!!

營銷策略綜合市場活動的四個要素—產品、價格、推廣和分銷系統,以對所選擇的目標市場增強吸引力。上述四個要素是相互聯系的,不可孤立對待。四要素的結合需要營銷技術和判斷,需不斷檢查這種結合是否成功,並進行適當調整。其中最重要的是產品特徵和優點,這會對價格、推廣和分銷戰略產生影響。銀行在制定營銷策略時,需考慮以下幾方面影響因素:
(1)變化速度。銀行需要研究市場狀況,以決定現有產品的目標市場和推廣方式是否應該變化。銀行產品市場一般變化較慢,新產品需要時間隨著變化的市場自然發展,但仍需不斷改變現有產品和發展新產品,制定統一的產品戰略,分析影響提供產品的各種決定因素。
(2)外部因素。影響銀行營銷策略的外部因素包括競爭者的活動與強勢,經濟展望和一般經營環境,政府法規和其他控制也限制營銷活動的性質和方向,以及影響金融產品的推廣。
(3)內部因素。這包括銀行發展新產品或改變現有產品的能力,管理技巧,雇員質量和分行業務。如果銀行銷售新產品的方式不對,推廣新產品也是浪費精力;士氣、薪酬水平、教育設施、溝通效率等也需要與營銷策略共同考慮。此外銀行的研究能力與監督能力同樣重要,不了解競爭者的能力,銀行目前的表現,客戶目前和未來的需求,營銷策略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4)營銷策略與理想的銀行形象相結合。樹立銀行形象需考慮下列問題:目前的客戶,想要的客戶,目標客戶的需要,目前尚未滿足的需要,提供哪些服務可以滿足需要並盈利,目標客戶未來的需要,這些基本考慮是所有營銷策略的核心。例如萊斯 (Lloyds)銀行在英國消費者中樹立高質量的銀行形象,並保證其服務范圍和為客戶考慮的標准與這一質量目標相一致,用一系列產品和服務系統設計交叉銷售,滿足教育程度高,收入高或大公司客戶的需求。
產品策略
隨著技術進步、市場需求變化、管理條例變化和競爭加劇,銀行提供的金融產品需要推陳出新,這需要研究和預測目前和未來市場的變化,走在競爭者的前邊,而非簡單地仿效競爭者的產品。但是創新產品的發展成本往往很高,失敗率也很高,為了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需要分析金融產品的生命周期,並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營銷策略。
一、金融產品的生命周期與營銷策略
金融產品的生命周期與實物產品的生命周期相同,分為推介階段、增長階段、飽和階段和下降階段。由於金融產品的生命周期長短不一,難以定量分析,而且某些產品容易適應新變化,延續的時間較長,但生命周期的概念有助於估評市場需求和決定營銷策略。
1 產品的推介階段。其特徵是產品的銷售量增長緩慢,推介支出成本較高,包括市場研究成本、建立分銷系統支出、試銷等,一般有負利潤。此階段應盡可能採取有限的行動以控製成本,優先在經過選擇的市場用統一的推廣信息和風格,促使市場了解新產品的特徵和優點。
2 增長階段。其特徵是銷售量增加,成本穩定,隨著規模經濟效益產生,利潤也增加,這時可採取下列方法改善市場接受程度;(1)改進產品的質量和特徵;(2)擴大信用市場;(3)通過多種銷售渠道銷售;(4)廣告宣傳的重點從獲得較高程度的了解轉向使產品令人信服;(5)當需要吸引以價格考慮為主的客戶時,可適當減價。
3 飽和階段。其特徵是,由於增長階段的盈利性促使更多的競爭者加入,供應能力開始過剩,因此,銷量減少,廣告增加,成本提高,利潤減少。短期內可用一些方法減緩收入下降,長期內則必須採用新產品。在產品飽和階段的營銷策略主要有:(1)改變產品包裝,使之適合於現有市場;(2)減價以保持和增加市場佔有率;(3)改變銷售戰略,與其他相關產品共同銷售。
4 下降階段。其特徵是成本穩定,但收入減少,如果減價會使收入進一步減少。銀行的對策是:(1)在最盈利的市場推出經過改造的或重新包裝的產品或新產品;(2)開發現有產品新市場;(3)通過推廣技巧,使推出的產品與競爭者有所差別,以吸引目標市場的注意力。由於銀行的眾多產品處於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因此可以互相抵銷收入流量的減少問題。
二、推介新產品的決定因素
既使在新產品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均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新產品仍有較高的經營風險。新產品的推出需經過周密的計劃,使之符合銀行的發展目標。推出完全新產品的機會可以產生於法律、社會和技術的變化,但實際上提供完全新產品的機會很少,許多新產品往往是仿效競爭者,改善現有產品,或提供一攬子相互關聯的產品。
1 影響銀行決定提供新產品的因素
銀行在決定推出全新金融產品時,主要受下列因素影響:(1)現有產品的銷售量下降,利潤下降,需適應變化的環境推出新產品。(2)外部競爭會減少本銀行的市場佔有率和未來盈利性。(3)銀行戰略的進取程度。(4)研究發現新的盈利市場,並需要新產品。此外新產品對現金流量和其他資源的影響,以及對現有產品的銷售和利潤的影響,發展新產品的成本,新產品潛在的市場及其推廣的難易程度,新產品的生命周期,均會影響是否推出新產品的決定。
2 仿效競爭者的優劣分析
銀行仿效競爭者的原因有:(1)節省較高的發展成本和稀缺資源;(2)如果競爭者的產品成功,則仿效後商業價值可靠;(3)如果競爭者的廣告已使該項產品家喻戶曉,本身的推廣活動也可能有錦上添花之效;(4)仿效特別是在仿效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可部分抵銷競爭者領先的影響。
但是在有些情況下則不宜盲目仿效競爭者。(1)銀行的目標是創造領先性,並且經過仔細的研究和周密的計劃,有足夠的資源發展新產品,可對市場產生先聲奪人的效果;(2)職員的專業知識和提供該產品的能力與競爭者有較大的區別;(3)分行網路的規模地理分散性也影響是否仿效競爭者的決定,特別是在盈利主要取決於現有產品銷售量增長的地區。(4)銀行提供一攬子金融產品可以比競爭者的新產品更有吸引力,也無必要孤立地仿效競爭者。
3 改善現有產品和服務
如前所述,在生命周期的飽和階段往往改善現有產品和服務,主要是質量、特徵和服務風格加以改善。
(1)質量改善。目標是提高產品的可靠性、質量和持久性,以在市場增加吸引力,提供較高的盈利機會。例如中銀信用卡在推出簽賬積分優惠、旅遊意外保險優惠後,又增加全球緊急支援服務。質素改善後也可以提高收費,獲得更高的利潤,改善銀行形象。質量提高後,其他推銷手段如廣告推廣也應跟著改變。
(2)特徵改變。在現有服務中增加新的優勢是最快捷、最便宜的競爭方式。這可採取提升現有好處的方式,例如中銀與渣打及威仕信用卡組織聯合在香港推出現金儲值卡。在現有基礎上改進推出新產品的商業好處是相對便宜,容易適應市場或替代舊產品。以及樹立積極進取的新形象,但缺點是容易被競爭者模仿。
三、發展新產品的步驟
在新產品發展過程的所有階段,應重視對市場信息的研究。市場研究包括以下內容:(1)評估新產品的概念和可能的接受程度;(2)評估發展新產品的原因;(3)評估發展新產品所需要的資源和管理能力;(4)成本和盈利預測;(5)推廣策略;(6)在全面推出新產品之前需進行試點營銷;(7)一旦全面推出新產品,需監測銷量、盈利性、客戶態度和競爭者反應。而發展新產品一般需要以下幾個步驟:
1 創造性構思。新產品的構思可來自內部或外部。內部主要來源之一是銀行本身正式的研究和發展職能。由專家設計新產品,滿足銀行目標和市場環境變化的需要。另一內部來源是營銷活動將客戶需求和競爭需要轉變為新產品構思。最後,銀行也需要依賴其所有的雇員提出新建議。新產品構思的外部來源是客戶、附屬機構和政府,銀行通過產品調整來適應法律變化和政府預算的變化。其他外部來源也產生於競爭需要,以及外部學術性和技術性組織的研究成果。
2 篩選分析。銀行集中了創造新產品的構思和建議之後還需經過篩選,使新產品構思與銀行的整體經營目標、政策和銀行資源相一致。新產品構思經過篩選後,銀行還需要進行營銷分析,這包括三部分內容:(1)目標市場的可能規模和結構,市場行為、銷量、市場佔有率、盈利目標;(2)新產品的成本、價格、推廣策略、分銷渠道,第一年的營銷預算;(3)長期的成本效益分析,長期銷量和盈利目標以及營銷策略,經過上述分析之後,銀行再做出最後決定。
3 商業化階段。新產品發展後需要集中資源全面推介。在推介之前往往需要局部營銷試驗,這可以提供有關產品特徵的重要信息,並提供有關經營要求、雇員培訓及推廣策略的選擇,以決定最終營銷策略。在此需考慮四方面問題:(1)時間選擇,不僅要識別全面推介新產品的最佳營銷和競爭時間,而且需要考慮後備支援、職員培訓、電腦支持所需要的時間。(2)地理戰略,根據新產品的性質,決定在哪些分行進行推廣。(3)選擇目標市場。(4)選擇推廣策略,包括考慮預算分配,推廣成本和推廣手段例如廣告計劃和時間。
4 全面推廣。在新產品的發展和商業化階段,已制定新產品的銷售或收入目標。在全面推廣階段,需要加強溝通,使有關人員了解這些目標,落實業務和責任,並設置反饋渠道,以了解新產品對所選擇市場的影響和銀行競爭者的反應。
5 監測結果。一旦全面推廣新產品,需要加強監測,注意是否需要採取調整和補救措施。在審查新產品表現時,需注意:(1)與競爭者提供的產品相比,其滿足客戶需要的程度和范圍。(2)產品適應市場變化的范圍和速度。(3)盈利性、銷量和成本水平,包括供應成本與客戶感覺到的效益的關系。(4)產品處於其生命周期的哪個階段。(5)對其他同類產品的影響。(6)與其他產品的銷售表現相比分配適當的資源。
定價策略
定價是業務競爭中重要的營銷策略之一。金融產品定價是影響利潤和銷售量目標的主要因素,市場力量、成本結構及推廣均影響最終價格水平。定價的最終任務是彌補成本支出,吸引足夠的銷售量,取得預定的利潤與銷量目標。
一、需求彈性理論
「需求彈性」理論說明市場對價格變化的反應,銀行可以參考這一理論選擇適當的定價策略。一般來說,對金融產品的需求直接與其價格有關,如果價格上升,需求下降,價格下降,則需求上升。根據需求彈性理論,價格變化有三種可能的結果:(1)價格升降引起需求同比例降升;(2)價格升降引起較大的需求降升幅度(即有彈性);(3)價格升降引起較小幅度的需求降升(即無彈性)。換句話說,當需求無彈性時,價格上升,即使金融產品的銷量下降,總收入也會增加,價格彈性大時,價格上升,銷量會急劇減少,總收入也會減少。金融產品對價格較為敏感,這是因為:(1)存在類似的或可替代的產品,消費者一般也了解可替代產品的價格;(2)新價格實施時間的長短,該項產品所提供的其他好處,對消費者的重要程度及使用頻率等均影響價格的制定。隨著銀行競爭日益激烈,銀行廣告宣傳增加,許多客戶也開始注意比較各家銀行的價格,銀行產品的需求彈性也相應增大。例如一家銀行提高存款利率,則會吸引較多的客戶存款,直至競爭者也同樣提高存款利率。
此外,在新產品定價中還需考慮下列因素:(1)與其他營銷策略共同使用,以達到互補作用;(2)所提供服務自動化的程度,以及提供服務的成本和維修費用;(3)銀行希望達到的形象和專營程度的目標;(4)產品的生命周期,特別是在飽和階段,擴大銷量比價格更為重要;(5)外部因素,例如政府政策和競爭水平。
二、價格變化的原因
金融產品的定價變化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1 銀行的戰略目標。如果銀行已仔細識別其目標市場,則需要明確營銷策略,包括價格。最大化利潤目標一般對中長期定價政策有主要影響,但在危機時期,生存目標比盈利目標更重要。銀行也經常需要考慮短期目標,例如以某一市場或某種產品作為主導。要實現這些目標均可以通過價格調整和其他營銷策略加以配合。價格也可用來改變銀行形象,如果銀行想走高檔路線,可使某些大眾化的產品高於競爭對手,但服務素質也要相應跟上。
2.營銷目標。價格的變化可以產生不同的營銷結果: (1)改善銷量下降的狀況;(2)在競爭中作為攻擊性或防守性的手法;(3)如果成本上升,需求上升或價格敏感程度不高可以提高盈利;(4)某種產品的價格對其他產品的銷售有破壞性影響,而使價格大體一致有一定益處;(5)當前的價格不適應預定的目標市場;(6)改變不利於銀行未來業務發展的形象。但在改變價格政策和某種產品的價格之前需要加強市場研究,以免使客戶造成思想混亂。
三、研究價格變化的反應
市場研究可以了解市場力量在一定環境中對定價的影響以及定價政策的適用性,從而提高管理決策的質量。隨著客戶金融意識提高,需要在定價前後研究市場對價格的反應,特別是新產品和經過改進後的產品更應如此,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1)定量分析。選擇一些潛在的或現有的客戶作為代表樣本,仔細准備一份問題答卷請其回答,從而發現價格對於客戶的普遍影響及其客戶的購買傾向。
(2)統計分析。這可以採取兩種方式,一是歷史分析,可反映價格變化後的需求波動,也可分析需求變化受市場同類服務價格選擇的影響程度。二是一些研究機構經過調查後發表的有關使用某項產品信息的統計報告。
(3)檢驗分析。在全面推廣新產品前後的試驗和檢驗中,分析各種價格選擇對需求的影響及其達到盈利和銷量目標的最佳選擇。由於價格受地理區域影響,因此這種研究有助於選擇分銷和推廣計劃。推廣前可以通過在可能提供最好銷售機會的區域隨機選擇目標客戶樣本進行試驗,衡量推廣後的反映和估評銷售潛力。例如匯豐在推出Mondex電子錢包時曾在英國的一個郡進行試驗一年多後才在香港推廣。
四、定價政策和策略
銀行的定價政策既要考慮盈利與銷量目標,又要考慮市場需求與同業競爭因素,而定價政策又會對市場滲透率、客戶對產品看法以及競爭者對其吸引力的評估產生影響。在推廣新產品時,需要評估所選擇目標市場的狀況、特徵,當存在類似的產品時,需考慮新產品價格對現有產品銷售的影響,客戶轉向新產品的程度,以及滿足需求的營銷能力和組織能力。
價格的確定可以有以下幾種策略:
(1)高價策略。主要在新產品推出初期使用,這對競爭的影響不大,而服務質量更為重要,客戶對象是有特別需要而又願出高價格者。例如美國萬國寶通銀行在1986年通過個人電腦提供的 「家居銀行」服務時,盡管成本低廉,但收費卻比傳統銀行服務昂貴,仍然有市場,而近年則通過降價來擴大推廣范圍。
(2)滲透性定價。定出較低的價格以爭取初始市場佔有率。主要用於價格敏感和可薄利多銷的市場,以及防止競爭者爭取較大的市場佔有率。例如香港信用卡市場目前已處於接近飽和階段,一些銀行以降低年費和利率競爭。
(3)競爭性價格。為參與競爭而確定的價格,但也需彌補成本和保證一定的盈利。當銀行打算在某種服務或某一市場獲得一定經營經驗時這一政策較為有用。
(4)市場價格。跟隨市場競爭者的定價,而不考慮本身的成本和收入目標,以保護現有的市場佔有率。例如香港1996年的按揭貸款減息戰中,一些銀行被迫減息參戰。
(5)虧損價格。用低價吸引客戶的同時,可向客戶推銷其他更盈利的服務。例如英國的大銀行以較低的貸款利率作為引子和杠桿,向大公司客戶推銷現金管理、支票清算和衍生工具合約等服務,而對於只想要求低貸款利率,不要求其他服務的客戶則結束往來。
(6)差別價格。對特定市場制定特殊價格。例如香港匯豐、恆生銀行的樓宇按揭貸款利率,對於專業人士和高級公務員往往較一般客戶優惠0.25-0.5%,以吸引這些收入高而穩定的客戶。
(7)價值定價。一種服務附加的好處越高,客戶感到價值越高,定價也相應高。例如匯豐20萬港元開戶的「卓越理財戶口」年費為380港元,高於其2萬元開戶的 「運籌理財戶口」年費300港元。
(8)關系定價。取決於客戶對銀行的全面關系而非某種單一業務關系。
(9)戰略定價。旨在刺激需求和增加業務量,主要用於短期業務推廣期間,例如一些銀行宣布在一定時間內提供較低的優惠利率以吸引按揭貸款業務。
(10)成本定價。上述定價政策一般以市場為導向,還有一些是以成本為導向的定價方法。但以成本定價的方法不一定能刺激銷售,因此銀行往往採取成本減少定價政策,即根據對可吸引最低業務量的估計確定一個價格,使銀行可以取得規模經濟效益,減少每筆業務的實際成本。
上述定價政策需根據產品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的市場條件使用。雖然銀行需要保持價格政策基本穩定,但是也需要隨著市場條件變化和產品生命周期的發展而定期審查定價政策。
分行策略
近幾年,西方銀行業的分行策略迅速變化,以適應變化著的客戶需求。由於新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金融產品傳遞的新渠道和開辟了新市場,許多銀行已減少其傳統的分行網路,不僅是為了削減成本,更重要的是銀行認識到,隨著金融服務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和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分行策略也需要相應改變。雖然重新調整分行網路是必要的,但是一些業務發展潛力仍主要來自與客戶的個人聯系,因此仍需要考慮分行網路的適度規模。同時分行的形式也在變化,例如銀行在商店裡開營業點,設立全自動化的分行等,因此也必須根據未來市場的需要設計新的分行模式。
一、金融產品特性對分行策略的影響
1.金融產品具有無形特性,這決定了傳統銀行銷售和推廣金融產品的重點在於向客戶說明使用銀行產品的好處,這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的職員與客戶進行聯系,因而促使分行網路的發展。隨著產品標准化的概念應用於銀行產品,業務推廣技術發展,以及銀行產品在消費市場的滲透力增加,銀行的營銷策略集中於銀行產品的有形特徵,例如支票本、信用卡和月結單的設計方面。雖然這些有形方面的設計有助於消費者了解銀行的某項產品,但某些更復雜的銀行服務例如個人投資理財仍具有無形的特徵,仍需要銀行專家提供顧問意見,並繼續影響分行網路的規模和形式。
2.銀行服務與銀行的不可分割性。傳統上,客戶開賬戶和申請貸款均需要銀行與客戶進行面對面聯系。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銀行提供某些服務與銀行本身可以分割,例如用直接郵寄方法吸引客戶,用自動櫃員機滿足客戶的日常現金或轉賬需要。
3.各種銀行服務的特徵日益相同,但服務質量仍有區別。例如分行排隊時間的長短,分行設計和位置所提供的方便程度不同。由於客戶判斷銀行服務質量的客觀標准基本相同,因此銀行日益注重職員的業務知識和銷售技巧的培訓,以提高服務質量。
4.銀行服務有繁忙時間和非繁忙時間之分,因此在客戶接受的時間內提供服務,滿足服務需求的高峰和低谷期,同時節約成本也是銀行分行網路設計和計劃要考慮的問題。這導致銀行延長分行服務時間;提供24小時服務的ATM設施;以及電話銀行服務和以電腦終端為基礎的家居銀行服務。
5.銀行服務與客戶關系的持續性。在消費者購買商品時,商店與消費者關系往往是一次性的,而銀行服務與客戶關系往往具有持續性,銀行與客戶關系的保持取決於相互信任,以及銀行可提供可靠的財務顧問服務。傳統上,對客戶提供咨詢服務一般由分行職員提供,目前銀行服務自動化增強雖使銀行與客戶面對面聯系的機會減少,但一些銀行仍重視在分行設置業務知識全面的人員專責提供咨詢服務。
6.在公司業務方面,由於公司的金融服務需求較個人的需求復雜,需要定身度制。傳統上是各分行提供公司的日常貨幣轉賬及貸款等服務,目前則由公司賬戶主管(Ac countingExecutive)在地區中心與幾個專業財務顧問直接聯系,提供全面性服務,公司賬戶主管也需要經常造訪公司而非等公司上門。
二、新技術對分行戰略的影響
新技術對分行戰略的影響日益增大,不僅改變銀行與客戶的關系,而且也提供了新的業務機會和客戶。銀行採用新技術的動力不完全是來自客戶需求,而是競爭壓力。保持銀行業務的發展和保持競爭優勢需要採用新技術,但是新技術也會影響銀行的一些營銷活動。
(1)對營銷方式的影響。新技術可以擴大銀行服務的范圍,可以通過新的銷售渠道改善客戶獲得服務的方便程度和降低服務收費。
(2)對市場劃分的影響。當新技術使銀行服務容易獲得或引起新需求時,會產生新的業務機會。
(3)對銀行基本職能的影響。新技術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或通過人力資源的調整將原來不盈利的業務變為盈利的業務。而且更有效的客戶信息可以改善銀行營銷的質量和結果。
(4)對消費者行為和金融成熟的程度產生影響。
總之,新技術可以提高銀行的經營效率和盈利性,促進業務量增長。例如ATM的廣泛使用增強了獲得銀行服務的方便程度,減少了支票的數量。未來ATM的功能將不僅僅局限於提取現金、存款和轉賬,而且有可能通過「信用評分」系統自動批核貸款申請。通過個人電腦和有線電視進行家居銀行服務也將日益普遍。目前公司電腦與銀行電腦直接聯網進行資金轉賬已經較為盛行。
但是新技術的使用也有一定的缺點。例如客戶利用扣款卡,減少了攜帶現金的風險,但失去了在支票清算期間可保持的存款余額及其隨時中止支票付款的能力,公司更快地轉賬也會減少在銀行保持存款余額的利息收益。以技術為基礎的競爭會使銀行不易營銷,以及不易無償佔用客戶資金。個人和公司客戶的價格敏感性增加,反過來又會影響銀行對所提供服務的選擇,銀行必須通過業務量增長彌補縮小的利潤率,甚至需要調整對某些服務的營銷策略和銷售方式。新技術也減少了銀行與客戶面對面銷售產品的機會,使銀行擔心會失去一些年長富有客戶的業務機會。
三、影響分行網路規模的因素
在發達國家,傳統的分行網路正在收縮,其作用和功能也在改變。一些銀行的主要分行設有專門服務公司客戶的辦公室,另一些銀行則實行衛星化經營,即在中心分行集中專家,隨時向附近分行的客戶提供較高層次的咨詢服務。分行規模及其功能的轉變主要考慮了以下幾方面因素:
(1)銀行未來的市場佔有率和個人銀行業務量預期。
這一問題直接影響銀行分行網路的使用,銀行可以改變現有分行的形式,提高現有網路的盈利性,或採用全新的業務傳遞渠道。
(2)銀行的目標市場。目標客戶的特徵決定銀行業務傳遞渠道的發展,例如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年輕客戶對新技術諸如電話銀行、家居銀行的接受能力強,而年長客戶仍習慣於傳統分支行。
(3)客戶獲得服務的方便性及其成本和利潤。例如分行需要考慮延長營業時間或提供自動化服務以方便客戶,但也要考慮相應的成本和利潤。
(4)選址。由於社會經濟因素的變化,某些地區分行的盈利性會下降,其他地區又存在新的業務發展機會。但出於建分行的成本考慮,銀行也可能選擇其他傳遞渠道。
(5)定價策略的配合。例如成功採用成本加利潤策略有助於減輕分行網路的管理成本,而短期內以虧本價或滲透價爭取市場份額的定價策略則不利於控制分行成本。
(6)個人銷售的作用。由於許多銀行服務仍具有無形和不可分割的特性,個人銷售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是分行功能需要轉變,應著重於提高生產力和附加價值。
此外,還需考慮其他競爭者的策略;技術的發展;其他傳遞渠道的潛在業務量和盈利性;分行網路功能轉變後人員的再培訓;內部管理、售後服務等問題。
業務推廣策略
銀行業務推廣一般通過兩個層次進行,一是通過總行的業務推廣部門,負責廣告預算,決定為達到銀行目標和營銷目標所需要的支出,銀行的公開宣傳和公共關系活動一般也由總行控制。二是通過分行進行,通過直接郵寄,分行展示和個人銷售等形式進行推廣。

I. 格力品牌形象一落千丈:董明珠營銷策略究竟錯在哪

增長乏力的格力眼看著互聯網新貴侵入自己的領地有些急火攻心,打嘴炮、出手機昏招倍出。而董明珠則出口就以億為單位,一會兒與雷軍對賭十億,一會兒又放話賣一億部手機。可見這個傳統巨頭在互聯風的沖擊下,已經有些舉止失措,不知何往了。

誰都知道「互聯網+」,但如何與互聯網成+卻是一個問題。格力孤芳自賞的姿態以及對過去成功的留戀,將在這轉身時刻成為揮之不去的羈絆。

互聯網時代,誰也不要想貼上個人標記,因為這有違互聯網的共享精神。自戀,甚至可以說自負的格力,根本沒有搞懂互聯網經濟的共享本質。他們不去融入、打造共享發展的生態圈,不去嘗試成為整個互聯網生態中的一環,而是打算著做獨行江湖的網路大俠,仗著一副「智能遙控器」就想掃平天下,這實在不是互聯網時代應該有的想法。

圈內人在提到風口論的時候,總會沿用雷軍的話:風來了,豬都會飛。但日月無私照,大風也不會為哪一個人吹。當智能家居這股風吹來的時候,風口上早已經塞滿了各種動物。想要被這股風吹起來,僅靠格力自己的小身板,顯然不可能。

我們假設手機這樣一個入口真是智能家居這股風的風口,那麼格力做一部手機就能搞定一切了嗎?要想成為入口,這部手機需要能夠控制家庭里所有的家電,甚至還有汽車,這些產品大多是格力不能生產的,如何讓其他廠家的產品甘願被格力的手機一鍵搞定?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難不成格力要靠一己之力把所有的產品都打造一遍,真的搞個自己的所謂生態?

我們回過頭來談智能家居,就算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客廳,也不是哪一家巨頭可以壟斷的!如今在智能家居領域布局比較深入的小米,已經做了電視,空氣凈化器甚至於插排,但這幾樣都是靠投資靠合作。更不說還有廚房、衛生間、卧室、書房裡琳琳種種的電器了。

這幾年只聽到格力與小米干架,後來又與360的傳聞又不了了之,至於那些與格力在沙場上拚殺多年的家電廠商更是道不同不為謀。與人合作似乎不是格力的強項,如何化敵為友?如何實現多方共贏?如何打造共謀發展的生態體系?這是向來以獨行特立、睥睨天下的獨行俠姿態示人的格力最大的問題。也許特立獨行是格立以往成功的法寶,正是卓爾不群的風姿成就了今日格立在空調領域的霸主地位。但是風水輪流轉,在互聯網時代,特立獨行並不適宜。記得馬雲說過互聯網時代企業家應有的四大特性:開放的精神,分享的心態、全球化的眼光、責任感。再看看馬雲的淘寶、天貓哪個不是開放的體系?甚至於滴滴、攜程、美團哪個敢說獨行江湖?不開放,不分享,不與人合作,就很難在如今的時代立足。

今天,每個企業都有必要去仔細的審視這個時代,仔細掂量時代的精神是什麼?它不是去控制,更不是封閉,這世界上不會再出現第二家蘋果,任何人都不要想一家獨大。馬雲給阿里巴巴的定位是為互聯網+搭台,建設多贏共享的生態體系,而不是去控制這個體系。在如何看待互聯網上,我們可以看出兩家企業是多麼的不同,戰略定位上差距越大,效果上的差距也就越大。

閱讀全文

與董明珠對營銷策略的理論解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價值市場營銷題目 瀏覽:905
移動電子渠道推廣方案 瀏覽:965
老人粵曲晚會策劃方案 瀏覽:170
廣東本來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48
2020年營銷方案大綱 瀏覽:990
海虹醫葯電子商務 瀏覽:492
正月15商場促銷活動 瀏覽:269
互聯網市場營銷模式創新論文 瀏覽:260
培訓中心創建方案 瀏覽:31
市場營銷名詞意義 瀏覽:518
上海捷銀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65
思政部師資培訓方案 瀏覽:712
大班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03
護士節服裝促銷方案 瀏覽:130
2013房地產策劃方案 瀏覽:129
裝修公司小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01
電子商務的基本框架結構是 瀏覽:629
葯品終端營銷方案 瀏覽:244
市場營銷專業有資格證嗎 瀏覽:408
市場營銷策劃及其特點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