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消防宣傳教育培訓的目的是什麼
(一)是落實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實現消防工作社會化的需要。消防工作是一個復雜系統工程,僅僅靠公安消防部門唱「獨角戲」是難以實現工作目標和任務的,必須按照消防法要求,建構「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群眾積極參與」 消防工作格局,通過單位內部開展消防宣傳教育與培訓,讓每名領導職工群眾了解掌握消防法律法規,推動每一個成員依法履行自己的消防安全責任和義務
(二)是確保單位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實現經濟效益和各項工作完成的基礎。沒有好的消防安全環境,就沒有經濟的發展。一個單位發展得再快,經濟再好,如果只顧效益,不重安全,一把火就可能燒得傾家盪產,這在火災史上已是屢見不鮮。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單位要想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保證兩點:一是效益上有創收;二是安全要有保障。為此,單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訓作為是單位消防安全工作一項重要工作尤為重要。
(三)是領導職工的消防安全素質離不開消防宣傳教育培訓。據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有近三分之一的單位職工、近一半的學生缺乏消防常識和自救逃生知識,有80%的居民和學生不經常關注超市等公眾聚集場所的消防安全出口和消防設施情況,還有不少人認為消防隊滅火要收錢。盡管調查抽取的樣本較少,但整體反映出國民消防安全素質較差,導致火災隱患突出,火災事故頻發。近幾年來,全國火災起數歷創新高,從起火原因看,絕大多數火災是人為因素引起,其中用火不慎、違反電氣安裝使用規定、違章操作、吸煙、玩火和放火造成的火災佔90%以上。因此,要通過單位內部的消防宣傳工作,把消防法律法規和消防科學知識送到每個人的手裡,切實提高國民消防安全素質,使每一個人都能既做好本職崗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又自覺維護好社會公共消防安全秩序。
(四)開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訓是適應新形勢下單位消防安全管理的需要。近幾來,我國、我省為加強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對一些重點工程、重點崗位的人員必須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尤其是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管理人及值班室操作人員等崗位和工種必須經過消防執業資格培訓,獲得相應的執業資格後才能上崗。這是單位內部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工作新形勢下的必由之路
㈡ 消防宣傳培訓講師工資怎麼樣
2018年消防抄培訓講師平均工資:7125.25元
消防培訓師/講師工資分布
1000 - 2000元:0%
2000 - 4000元:25%
4000 - 6000元:25%
6000 - 8000元:35%
8000元以上:15%
消防宣傳培訓講師應取得國家一級消防是資格證。
㈢ 單位里今天開展了消防講座,最後開始推銷滅火器是不是騙局
消防講座,最後開始推銷滅火器屬於騙局。消防部門監督執法時會穿制式服裝,隨身攜帶相關證件,消防工作人員不允許為社會單位指定或變相指定購買消防產品,不會收取任何費用,也不會在檢查或培訓的時候推銷消防器材、書籍等,更不會在現場檢查時收取罰款。
(3)消防宣傳培訓擴展閱讀:
利用消防培訓詐騙的的騙術:
騙術一:「緊急通知」征訂消防資料,組織消防培訓進而收取資料費、培訓費,進行詐騙。不法分子在「緊急通知」上強調如不參加或購買將被處以停業整頓並罰款,不明真相的企業單位則被蒙騙。
騙術二:假冒消防人員,兜售書籍。一些不法分子出版、盜版了各類消防書籍、圖冊和音像製品等,謊稱其是消防支隊的,將劣質產品高價賣給受害單位。
騙術三:山寨消防網站網上辦事廳實施詐騙,利用病毒竊取企業及個人資料。
騙術四:打著「消防安全」旗號收取押金,並聲稱只要在一定時段內不發生任何消防安全事故就能全額退還。
騙術五:假冒消防宣講師,打著免費進行消防培訓的名義,在培訓過程中兜售其經銷的滅火器、防煙面具、救生繩等消防器材。這些消防器材中有些器材屬於假冒偽劣產品。有時他們推銷的滅火器也是正規產品,但價格就是非同尋常了。
騙術六:不法分子假冒消防監督執法人員,來到社會單位假模假樣進行監督檢查後,指出單位存在的火災隱患,當場收取罰款,並草草地開出一張收據後逃之夭夭。
騙術七:消防「黃牛」利用辦事的群眾對消防法律及審批程序的不了解以及急於通過審批的心理,打著「包辦」的旗號四處招搖撞騙。
騙術八:冒充消防部門工作人員,採取電話或簡訊的形式,自稱消防有一批物品需要代購或有基建工程可以承包,以此要求承接單位先行墊付貨款或工程款、質保金,收款後便逃之夭夭。
㈣ 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內容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
1.消除火災隱患能力
2.撲救初期火版災能力
3.組織引導疏散逃生能權力
4.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教育能力
六、初期火災現場處置程序:
1.撥打:「119」
2.組織人員疏散。
3.火場警惕。
4.初期火災撲救
5.協助消防滅火
七、消防安全:「五懂」:
1「懂」消防安全法律法規,
2「懂」本單位,本崗位火災危險性,
3「懂」消防安全職責,制度,操作規程,預防火災措施,
4「懂滅火和應急疏散及火災撲救,
5「懂」火場逃生方法
㈤ 員工消防安全培訓內容
一、培訓內容:法律法規、管理制度學習
培訓目的及要求:學習《消防法》、熟知消防工作的方針、原則、任務 、明確單位消防工作規定。消防安全是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單位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消防安全管理的核心主體。
二、培訓內容:消防工作的性質
消防工作實踐證明,建立多種形式消防力量,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是發展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義務消防隊由企業單位行政、保衛、安全組織領導。義務消防隊是單位治安消防工作、預防火災、自防自救的重要力量。
三、培訓內容:消防基本知識
燃燒是可燃物與氧化劑作用發生的放熱反應,通常伴有火焰、發光和發煙的現象。
燃燒的三要素:即燃燒必須同時具備的三個條件:可燃物 ;助然物 ;著火源。
常見的著火源: 明火 ;電火花 ;撞擊或摩擦產生的火花;高熱物質和高溫表面 ;雷擊 ;自燃。
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五氧化磷、二氧化硫、氯化氫等有害氣體和粉塵。
四、培訓內容:消防設施、器材的使用
滅火器是一種常用的消防器材,具有輕便靈活滅火速度快等特點,主要撲救各類物質的初起火災。由於初起火災范圍小、火勢弱是火災撲救的最有利時機,所以正確使用滅火器撲救及時可將火災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和可能的人員傷亡。
五、培訓內容:火警處置程序
消防值班室接到報警信號後,指派消防巡查人員攜帶對講機、插孔電話機到現場確認火情;根據火場反饋的情況,應用對講機或手動控制按鈕向中控室反饋火警信息,並調配消防器材、組織人員立即到現場及時撲救;
同時中控室值班人員接警後立即啟動消防系統設備,啟用消防廣播組織疏散;啟動部門消防應急預案,撥打119報警;火警處理完畢後,做好火警信息記錄,恢復消防設備的備警運行狀態,以預防下一次火災出現;如果發現火警誤報,查以報警原因,採取相應措施並做好記錄。
六、培訓內容:火災撲救方法
隔離法:就是將火源處或其周圍的可燃物隔離或移走,燃燒就會因失去可燃物而停止。
窒息法:就是阻止空氣進燃燒區或用不燃氣體沖淡空氣,使燃燒物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熄滅。
冷卻法:就是將滅火劑直接噴灑在燃燒物上,以降低燃燒物的溫度於其燃點之下使燃燒停止;或將滅火劑噴灑在火源附近可燃物上以避免蔓延。
抑製法:就是使滅火劑叄與到燃燒反應歷程中去,使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游離基消失,使燃燒停止。
七、培訓內容:撲救火災的處置程序和措施
初起火警處置程序:一旦發現起火應冷靜,在查看火情的同時及時報警;根據了解的情況和起火原因,採取切斷電源、疏散人員等措施;人員密集場所先呼救、疏散人員;利用現場消防器材積極及時撲救。
撲救火災採取的措施:堵截火勢防止蔓延;快攻施救控制火勢;通氣排煙減少損失;隔離分隔將火撲滅。
八、培訓內容:緊急疏散與逃生
值班人員接警後立即啟動消防廣播組織疏散, 正確通報,組織人員疏導,防止人群混亂;按照火災應急預案中制定的疏散方案組織疏散,注意自我保護,通過煙霧區應採取低頭彎腰姿勢;嚴格服從組織指揮,控制人員情緒,阻止人員返回火場,做好眼睛和呼吸道的防護;
九、培訓內容:滅火技能培訓
現場操作使用各種消防器材,掌握撲救火災的原則要領,熟知撲火災的程序和應採取的措施;熟知本辦公場所、本單位各類消防設施、器材包括滅火器、室內消火栓、水帶的放置位置;根據辦公場所的特點,防火重點區域模擬災情,熟知火災報警和接警處置程序;組織應急疏散演練,熟悉本單位疏散與逃生路線。
(5)消防宣傳培訓擴展閱讀
消防的三懂四會、四個能力:
三懂:懂得崗位火災的危險性;懂得預防火災的措施;懂得撲救火災的方法;懂得逃生疏散的方法。四會:會報警;會使用消防器材;會撲救初起火災;會組織人員疏散逃生。四個能力:檢查消除火災隱患的能力;組織撲救初起火災的能力;組織人員疏散逃生的能力;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教育、培訓的能力。
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及逃生:
滅火器的使用:拔下保險銷,一手提把手,另外一手握著噴嘴,站在上風處對著火焰根部,按壓滅火器壓把,將火撲滅。火場中逃生自救,將毛巾折三、四折,用水浸濕,捂住口鼻,彎下腰順著地在商場注意身邊的標、指示燈牌,找到出口逃出。
消防安全隱患消防通道保持暢通,嚴謹堵占疏散通道。嚴謹圈佔消防栓、滅火器等器材,更不準挪為他用;消防卷簾下,禁止堆放商品、購物車等一切物品;配電箱周圍禁止堆放易燃物品,所有物品要與配電箱保持距離。
參考資料網路--消防安全培訓教程
㈥ 員工消防安全培訓要做什麼
一、培訓內容:法律法規、管理制度學習
培訓目的及要求:學習《消防法》、熟知消防工作的方針、原則、任務 、明確單位消防工作規定。消防安全是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單位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消防安全管理的核心主體。
二、培訓內容:消防工作的性質
消防工作實踐證明,建立多種形式消防力量,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是發展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義務消防隊由企業單位行政、保衛、安全組織領導。義務消防隊是單位治安消防工作、預防火災、自防自救的重要力量。
三、培訓內容:消防基本知識
燃燒是可燃物與氧化劑作用發生的放熱反應,通常伴有火焰、發光和發煙的現象。
燃燒的三要素:即燃燒必須同時具備的三個條件:可燃物 ;助然物 ;著火源。
常見的著火源: 明火 ;電火花 ;撞擊或摩擦產生的火花;高熱物質和高溫表面 ;雷擊 ;自燃。
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五氧化磷、二氧化硫、氯化氫等有害氣體和粉塵。
四、培訓內容:消防設施、器材的使用
滅火器是一種常用的消防器材,具有輕便靈活滅火速度快等特點,主要撲救各類物質的初起火災。由於初起火災范圍小、火勢弱是火災撲救的最有利時機,所以正確使用滅火器撲救及時可將火災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和可能的人員傷亡。
五、培訓內容:火警處置程序
消防值班室接到報警信號後,指派消防巡查人員攜帶對講機、插孔電話機到現場確認火情;根據火場反饋的情況,應用對講機或手動控制按鈕向中控室反饋火警信息,並調配消防器材、組織人員立即到現場及時撲救;
同時中控室值班人員接警後立即啟動消防系統設備,啟用消防廣播組織疏散;啟動部門消防應急預案,撥打119報警;火警處理完畢後,做好火警信息記錄,恢復消防設備的備警運行狀態,以預防下一次火災出現;如果發現火警誤報,查以報警原因,採取相應措施並做好記錄。
六、培訓內容:火災撲救方法
隔離法:就是將火源處或其周圍的可燃物隔離或移走,燃燒就會因失去可燃物而停止。
窒息法:就是阻止空氣進燃燒區或用不燃氣體沖淡空氣,使燃燒物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熄滅。
冷卻法:就是將滅火劑直接噴灑在燃燒物上,以降低燃燒物的溫度於其燃點之下使燃燒停止;或將滅火劑噴灑在火源附近可燃物上以避免蔓延。
抑製法:就是使滅火劑叄與到燃燒反應歷程中去,使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游離基消失,使燃燒停止。
七、培訓內容:撲救火災的處置程序和措施
初起火警處置程序:一旦發現起火應冷靜,在查看火情的同時及時報警;根據了解的情況和起火原因,採取切斷電源、疏散人員等措施;人員密集場所先呼救、疏散人員;利用現場消防器材積極及時撲救。
撲救火災採取的措施:堵截火勢防止蔓延;快攻施救控制火勢;通氣排煙減少損失;隔離分隔將火撲滅。
八、培訓內容:緊急疏散與逃生
值班人員接警後立即啟動消防廣播組織疏散, 正確通報,組織人員疏導,防止人群混亂;按照火災應急預案中制定的疏散方案組織疏散,注意自我保護,通過煙霧區應採取低頭彎腰姿勢;嚴格服從組織指揮,控制人員情緒,阻止人員返回火場,做好眼睛和呼吸道的防護;
九、培訓內容:滅火技能培訓
現場操作使用各種消防器材,掌握撲救火災的原則要領,熟知撲火災的程序和應採取的措施;熟知本辦公場所、本單位各類消防設施、器材包括滅火器、室內消火栓、水帶的放置位置;根據辦公場所的特點,防火重點區域模擬災情,熟知火災報警和接警處置程序;組織應急疏散演練,熟悉本單位疏散與逃生路線。
㈦ 消防宣傳教育培訓的目的和作用是什麼
消防宣傳教育培訓的目的和作用:
(一)是落實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實現消防工作社會化的需要。消防工作是一個復雜系統工程,僅僅靠公安消防部門唱「獨角戲」是難以實現工作目標和任務的,必須按照消防法要求,建構「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群眾積極參與」 消防工作格局,通過單位內部開展消防宣傳教育與培訓,讓每名領導職工群眾了解掌握消防法律法規,推動每一個成員依法履行自己的消防安全責任和義務。
(二)是確保單位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實現經濟效益和各項工作完成的基礎。沒有好的消防安全環境,就沒有經濟的發展。一個單位發展得再快,經濟再好,如果只顧效益,不重安全,一把火就可能燒得傾家盪產,這在火災史上已是屢見不鮮。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單位要想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保證兩點:一是效益上有創收;二是安全要有保障。為此,單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訓作為是單位消防安全工作一項重要工作尤為重要。
(三)是領導職工的消防安全素質離不開消防宣傳教育培訓。據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有近三分之一的單位職工、近一半的學生缺乏消防常識和自救逃生知識,有80%的居民和學生不經常關注超市等公眾聚集場所的消防安全出口和消防設施情況,還有不少人認為消防隊滅火要收錢。盡管調查抽取的樣本較少,但整體反映出國民消防安全素質較差,導致火災隱患突出,火災事故頻發。近幾年來,全國火災起數歷創新高,從起火原因看,絕大多數火災是人為因素引起,其中用火不慎、違反電氣安裝使用規定、違章操作、吸煙、玩火和放火造成的火災佔90%以上。因此,要通過單位內部的消防宣傳工作,把消防法律法規和消防科學知識送到每個人的手裡,切實提高國民消防安全素質,使每一個人都能既做好本職崗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又自覺維護好社會公共消防安全秩序。
(四)開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訓是適應新形勢下單位消防安全管理的需要。近幾來,我國、我省為加強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對一些重點工程、重點崗位的人員必須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尤其是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管理人及值班室操作人員等崗位和工種必須經過消防執業資格培訓,獲得相應的執業資格後才能上崗。這是單位內部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工作新形勢下的必由之路。
㈧ 消防技能培訓的目的
員工消防安全培訓包含火災基本知識、滅火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火警電話及報版警方法、火場權逃生與自救、消防設施與設備、初起火災的特點及撲救方法和消防安全標志等方面。
需要針對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消防安全問題進行分析講解,針對操作不當的地方,適時給予講解、糾正。以增強參訓人員處理和控制初起火災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消防安全意識。
還應對政府職能部門的消防職責進行詳細說明,強調法律賦予公務人員的消防工作職責和任務,結合行業部門落實行業主管機構消防安全職責,落實各級政府領導責任,行業監管責任,社會單位主體責任的基本要求。
㈨ 消防四個能力培訓內容
一、檢查和整改火災隱患能力
1、社會單位應實行逐級防火檢查制度和火災隱患整改責任制。
2、社會單位應定期組織開展防火檢查、防火巡查,及時發現並消除火災隱患。
3、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應對本單位落實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執行消防安全操作規程等情況,每月至少組織一次防火檢查;社會單位內設部門負責人應對本部門落實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執行消防安全操作規程等情況每周至少開展一次防火檢查;員工每天班前、班後進行本崗位防火檢查,及時發現火災隱患。
二、撲救初期火災能力
1、社會單位員工應當熟悉或掌握下列內容:
a) 本單位的消防設施、器材;
b) 滅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設施的使用方法;
c) 初期火災的處置程序和撲救初期火災基本方法;
d) 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
三、組織引導人員疏散逃生能力
1、社會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員工應當熟悉本單位疏散逃生路線以及引導人員疏散程序,掌握避難逃生設施使用方法,具備火場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
2、火災發生後,員工應當迅速判明危險地點和安全地點,立即按照疏散逃生的基本要領和方法組織引導疏散逃生。
四、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教育培訓能力
1、社會單位應當確定專兼職消防宣傳教育培訓人員。消防宣傳教育培訓人員應當經過專業培訓,具備宣傳教育培訓能力。
2、單位應當購置或製作書籍、報刊、雜志等消防宣傳教育培訓資料,懸掛或張貼消防宣傳標語,利用展板、專欄、廣播、電視、網路等形式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