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塑造農產品縣域公用品牌推廣手段有哪些
根據北抄京方圓營銷機構提示,公用品牌整個推廣傳播過程中,政府要起到率先、打頭的作用,不但要對公用品牌進行傳播、推廣,更要搭檯子,讓當地眾多的企業一起來「唱戲」,在營銷上,企業之間不再為了一時之利、一己之利而相互拆台,相互大打價格戰,從政府到協會、從協會到企業,甚至從企業到個人,大家要統一口徑,同發一種聲音,要發揚「長征精神」——人人都是宣傳員,人人都是推銷員。
廣告傳播:各種大眾傳播媒介廣告、終端消費廣告、網路廣告......
營銷傳播活動:事件營銷、節日營銷、文脈營銷、促銷活動......
會展:農業展覽會、農產品展覽會.....
渠道終端:超市、專賣店、電商
⑵ 遼寧農機補貼是多少啊
遼寧省2009年農機購置補貼有關政策
近年來,在遼寧省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遼寧省財政廳等綜合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遼寧省的農業機械化呈現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2008年遼寧全省農機總動力已達2042萬千瓦,比上年提高5.2%,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2.5%,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平均水平8.5個百分點。農業機械化增強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加快了現代農業進程。
自2004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以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省以上財政共投入補貼資金3.94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3.24億元,省級財政累計安排配套資金7020萬元,拉動農民及農機服務組織投入購機資金達10.14億元,補貼購置各類農機具約5.2萬台套,直接購機農戶4萬多戶,間接受益農戶近400萬戶。到2008年我省農機總值達到104億元,比政策實施前的2003年增長48.23%,農機總動力達到2042萬千瓦,增長41%。其中,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達到4.8萬台,增長39%;大中拖配套農具7.5萬台,增長59%;聯合收割機2374台,增長158%,水稻插秧機7296台,增長368%。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比2003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達到81%、52%和15%。
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全國購機補貼資金100億元,其中下達給遼寧省的控制指標為4.8億元(不含大連),是上年的2.4倍,省財政也繼續安排一部分資金與中央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對我省重點推廣的農業機械,省將根據各地2009年實際需求數量,在中央補貼資金的基礎上,結合省本級預算安排的補貼資金,研究確定省級財政的累加補貼比例和累加補貼額度,報省政府審定後實施。
(一)2009年遼寧省農機購置補貼的總體思路
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1號文件及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目標,以改善農業裝備結構、提高農機化水平、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為主要任務,最大限度發揮財政補貼政策的引導效應,進一步調動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機具的積極性,擴大農村消費,拉動內需,發展機械化,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二)農機購置補貼的目標
1、改善農業裝備結構,提高全省農機裝備水平,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農業。
2、加大農機化技術推廣應用力度。提高主要農作物和養殖關鍵環節機械化水平,促進丘陵山區機械化和旱作節水農業發展。
3、增強農民購買農業機械能力。進一步擴大補貼范圍、補貼品種,擴大農戶直接受益范圍,促進農民增收。
4、圍繞省政府重點工作,提高設施農業、畜牧、漁業、林果業等機械裝備份額和水平。
(三)農機購置補貼的基本原則
1、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分結合、務求實效。
2、突出重點,兼顧區域特色。向我省產糧大縣、保護性耕作項目縣以及農機作業組織化程度較高的區域予以傾斜。向重點作物、養殖關鍵環節傾斜、向農民專業合作服務組織傾斜。
3、促進農機產品質量提高,推廣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農業機械。
4、充分尊重農民購機的自主選擇權。
5、加強引導,合理布局。結合我省糧食、畜牧、水產、林果等農業倍增計劃,堅持發展大農機、服務大農業,優化農機結構,合理布局,機具配套以及提高農機組織化程度。
6、操作程序科學、簡便、高效。
(四)實施范圍及規模
為使補貼政策惠及更多農民,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覆蓋全省所有涉農業縣區。按照突出重點與兼顧特色相結合的原則,根據我省各地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潛力在綜合考慮耕地面積、糧食產量、養殖業發展情況、農機化發展條件等縣域差別的基礎上,結合往年項目的實施和農民需求摸底調查情況,來確定各市、縣資金控制規模。
(五)補貼對象及標准
1、補貼對象:為全省所有符合補貼條件的農牧漁民(含農場職工)、直接從事農機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合作組織,以及取得當地工商登記的奶農專業合作社、奶畜養殖場所辦生鮮乳收購站和乳品生產企業參股經營的生鮮乳收購站。
2、補貼對象的確定:在申請補貼人數超過計劃指標時,補貼對象的優選條件是:農機大戶、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包括農機專業化組織);列入農業部科技入戶工程中的科技示範戶;「平安農機」示範戶;奶農專業合作社、奶畜養殖場所辦生鮮乳收購站、乳品生產企業參股經營的生鮮乳收購站。申請人員的條件相同或不易認定時,在優先安排沒有享受過補貼的農民的基礎上,根據申請補貼的先後排序或農民接受的其它方式確定。
3、補貼標准:按照國家購置補貼政策有關規定,補貼率不超過機具價格的30%,單機補貼限額為5萬元。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高性能青飼料收獲機、大型免耕播種機、大型自走式玉米聯合收割機、擠奶機械補貼限額為12萬元。
4、一戶農民年度內享受補貼的購機數量原則上不超過一套(4台,即1台主機和與其匹配的3台作業機具);直接從事植保工作的植保作業服務隊年度內享受補貼購置植保機械的數量原則上不超過10台套。一個生鮮乳收購站年度內享受補貼的購機數量不超過1套(3台,即1台擠奶機、1個儲奶(冷藏)罐、1個運輸奶罐)。一戶農民(漁民)年度內補貼購置增氧機、投餌機、清淤機的數量分別不超過6台、6台和1台。
(六)補貼機具種類
今年的補貼機具的種類進一步擴大,由2008年的9大類18小類50個品目擴大到2009年的12大類38小類的128個品目,涉及耕整地機械、種植施肥機械、田間管理機械、收獲機械、收獲後處理機械、農產品初加工機械、排灌機械、畜牧水產養殖機械、動力機械、農田基本建設機械、設施農業設備和其它機械,此外我省在國家確定的補貼種類基礎上又新增了7種機具。(包括葯材挖掘機、高稈作物割曬機、稻麥脫粒機、清洗打臘機、小型輪式拖拉機、小型農用挖掘機、農用鏟運機。)
(七)農機購置補貼重點
根據目前我省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今年仍把水稻育秧設備、水稻插秧機、玉米收獲機等繼續作為補貼重點,並結合農機補貼供需狀況和工作實際需要給予必要的累加補貼。
(八)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主要程序
1、公布政策。各級農機部門會同財政部門通過媒體及鄉村公告等形式,及時向社會和農民公布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2、農民申請。農民根據當地縣農機部門公告的內容,自主選擇願意購買的機具,向鄉鎮農機管理站或直接向縣農機局提出書面申請,並填寫購機申請表。
3、張榜公示。縣農機局根據本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使用方案》和優先補貼條件,對購機農民進行審查,確定購機者名單、購機種類和數量等,在縣、鄉、村予以公示。
4、簽訂協議。待公示無異議後,縣農機局與購機農民簽訂購機補貼協議。
5、匯總上報。縣農機局將農民購機情況,按機具分類匯總,與供貨方協商確定供貨事宜,組織農民購機,並將購機情況上報省農機局備案。
6、交款提貨。農民提取機具時向供貨方提交「購機補貼協議」,並按扣除補貼金額後的機具差價款交款提貨。供貨方向購機農民出具購機全額合法發票。
7、補貼資金的撥付。農民購機後,供貨單位憑補貼協議和發票存根定期提出結算申請,省農機主管部門審核無誤後向省財政廳提出補貼資金結算申請,省財政在10個工作日內予以審核並通過國庫集中支付方式及時與供貨廠家結算補貼資金。
8、生鮮乳收購站購買補貼機具時,須通過鄉鎮畜牧管理機構向縣級畜牧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縣級畜牧主管部門根據優先補貼條件進行審查,確定購機者名單和數量,會同縣級農機主管部門張榜公示,與購機者簽訂購機補貼協議,並報省級農機主管部門和畜牧主管部門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