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主題班會活動簡報
多看世界名著
那種少兒推薦的太深奧了,你現在看不懂?
B. 求一篇讀書簡報!!
9.《長襪子皮皮》<?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作 者:[瑞典]林格倫
譯 者:李之義
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教師推介語:
有一位小姑娘,她富得像一位財神,壯得像一匹馬。她一個人住在一棟小房子里,生活完全自理,。她所做的一切幾乎都違背成年人的意志,不去學校上學,滿嘴的瞎話,與警察開玩笑,戲弄流浪漢。她花錢買一大堆糖果,分發給所有的孩子,她的爸爸有點兒不可思議,是南海一個島上的國王。這位小姑娘就是瑞典著名作家阿斯特麗德•林格倫的作品《長襪子皮皮》中的主人公皮皮。這部作品由著名翻譯家李之義翻譯介紹給中國的小朋友的。
對全世界的兒童來說,皮皮是一個令人喜愛、近乎神秘主義的形象,可與福爾摩斯、唐老鴨、米老鼠、小紅帽和白雪公主相媲美。皮皮說,自己的媽媽是天使,而爸爸是黑人國王。可是,當然沒人相信她的話。在大人們看來,她應該去上學,去「兒童之家」,可皮皮堅持一個人獨立地生活,並且,還過得很快活。她有兩個好朋友,有一隻猴子和一匹馬,還有一大箱的金幣,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她有無人可敵的力氣。這些東西就足夠這個小女孩自由自在的,繼續做她那個「永遠也不長大」的夢了。其實皮皮的夢,也就是林格倫本人的夢想。她雖然沒有找到那可以留住歲月的「魔法豌豆」,卻成功地用自己的作品,為全世界的孩子,留下了一個又一個永遠不會長大的童年夥伴。在兒童文學領域里,林格倫的作品還有:《我們都是吵架村的孩子》、《吵架人大街》、《馬迪根》、《尼爾斯·卡爾松——皮斯林》、《南草地》、《米歐,我的米歐》、《獅心兄弟》、《綠林女兒》。
建湖縣育紅實驗小學 周海珍
學生讀後感: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古靈精怪的小姑娘——皮皮。
在皮皮的世界裡,幾乎沒有她不能做的事情。她會做各式各樣的飯菜、餅干,還會自已縫衣服、擦地板……這些都是她平時很留心大人做事的方法,所以她生活得自由瀟灑。皮皮是個善良的女孩。有一次,皮皮家裡來了兩個小偷,皮皮沒有報警,而是把小偷當成了客人,和他們跳舞,給他們喝牛奶,吃麵包,最後還給他們一人一枚金幣,她用愛來感化小偷的心。在她身上我學到了真、善、美。她愛好冒險旅行和新奇事物。
她是一個享受美的女孩,當每個人為雀斑而苦惱時,她卻說:「我的雀斑簡直是太美了。」她很會交朋友,買了十八斤糖分給了二十三個孩子,還給他們買了玩具等。皮雖然沒有上學,但她很喜歡講「故事」,讓每個人都著迷。皮皮有趣的事可多了……她還不願意自已長大,因為大人要操心家務、工作、水電費、還要養小孩……
皮皮真是一個可愛、特別、有趣的小姑娘,我要和皮皮一樣,好好享受美好的童年。
建湖縣育紅實驗小學五(4)班 張娟
10.《柳林風聲》
作 者:[英國]肯尼斯·格雷厄姆
譯 者:李欣人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教師推介語:
他是一位父親,一個愛講童話的父親。小時侯,兒子每天沉浸在父親的童話里,一直到大學。兒子要去外地學習、工作。但兒子不想離開父親,不想離開家,因為他去了外地,就不會聽到父親的童話了。為了能讓兒子安安靜靜地去讀書,於是便答應他,每天把童話寫在信紙上,寄給兒子看。就這樣,日積月累,這些童話裝訂在了一起,變成一本書。
這本書一出版,便轟動了英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壇。在英國幾乎每個孩子的床頭前,都能找到這本書,真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這本書的內容豐富多彩,構思精巧,刻畫人物細致,語言有趣靈動。初讀,讓人感覺生動有趣;再讀,讓人贊不絕口;重讀,讓你回味無窮。當小朋友讀時,好像這書里的人物就他的夥伴;當成年人讀時,彷彿身臨其境,勾起思戀家鄉的情結;當老年人讀時,猶如回到幸福的童年。這是一本怎樣神奇的書啊?
且聽我說:
明白事理的鼴鼠、聰明機靈的老鼠、
睿智持重的獾,還有一個放浪不羈的蟾蜍,
格雷厄姆的《柳林風聲》,一群快樂的小動物。
季節的流轉、大自然的變化,
動物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縈繞在柳林中深刻的友誼與溫情。
語言優雅動人, 一部散文詩似的小說。
風靡全球,扣人心弦,歷久不衰。
想見證友情的奇跡嗎?請翻開《柳林風聲》吧!
想觸摸家的溫度嗎?請走進《柳林風聲》吧!
想感受美國總統一口氣連讀三遍的書有何獨特的魅力嗎?請閱讀《柳林風聲》吧!
建湖縣育紅實驗小學 袁東蘭
學生讀後感:
春天即將過去,夏天的風兒吹喚著我們,那麼,在愜意的風兒中,我們能不能靜下來,捧上一本書呢?如果你想,就請隨我而來!
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裡,柳樹、花兒婀娜多姿,小鳥翩翩起舞,在這里,不管春、夏、秋、冬季,都展現的是婀娜,是動人。咦?那是誰?噢,是一隻小鼴鼠,大概對春季大掃除厭煩,沖出地下,咦?又跑來一隻小動物,是河鼠!他們交上了朋友,在那條大河上調皮地玩耍,盡享天倫之樂。當鼴鼠好奇想開船,不小心把船弄翻時,河鼠用寬容締結了他們的友誼;老獾也不例外,不過他好像討厭交際,馬上就走了,倒是水獺大大方方地,講述著一隻愛冒險的蟾蜍……
在大森林的時間是很快的,轉眼間就到了冬季,噓!請屏住呼吸,原來鼴鼠不顧河鼠的阻攔獨自走進野林,去找獾先生,找到了回家的路卻無法去時,心地善良的河鼠不顧自己,與他度過了難忘的夜晚……在那片雪地里,河鼠和鼴鼠上演了一場讓你們永遠想像不到的真情,他們用友情溫暖著對方;一剎那,陽春三月,萬物復甦,獾、鼴鼠與河鼠結伴去幫助蟾蜍先生改正錯誤,沒想到自大的蟾蜍自以為是,被送進了監獄,經過重重歷險,經過朋友們的幫忙,也許打動了他,也許激勵了他,終於改掉了自高自大的壞習慣,成為一個真正的紳士……
森林的風兒把他們吹拂,陽光也被他們照得更亮,在那一片森林裡,這四位勇士昂首挺胸,有了他們,整個森林都管得服服帖帖的。
這一本書便是《柳林風聲》,在這里,你會感到朋友的情誼、家的溫馨與寬容的力量,那四個小動物正等著你們的到來,在那裡,柳林的一陣陣微風會為你吹拂!
建湖縣育紅實驗小學六(2)班 凌琳
11.《親愛的漢修先生》
作 者:[美國]克萊瑞
譯 者:柯倩華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教師推介語:
《親愛的漢修先生》曾榮獲1984年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紐約時報》對這本書做出這樣的評價:「極佳的故事,非常深刻;很有立體感,技巧出色,確實是一部佳作。」
看到書名《親愛的漢修先生》,你也許會以為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漢修先生的故事。其實,漢修先生在整本書中從未現身,本書真正的主角是一個叫鮑雷伊的小學生。他爸爸是成年累月在外奔波的大卡車司機,媽媽在一家餐飲服務中心打工。
雷伊二年級時,聽老師讀作<?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家漢修先生寫的《狗兒快樂秘訣》,忍不住給漢修先生寫了一封短到只有兩句話的信,還有一個錯別字。他六年級時,老師布置學生做作家專題報告。雷伊為了完成報告,在給漢修先生的信中一股腦兒提了10個訪談性的問題。結果漢修先生在回信中也向雷伊拋出了10個問題。雷伊不愛動筆,懶得回信,但在媽媽的教育和督促下,他終於用7封信答完了所有問題。
雷伊在回答完漢修先生的問題後,竟有點懷念給漢修先生寫信的時光。於是,他又提筆給漢修先生寫信,盡情地向他傾訴煩惱和苦悶。
漢修先生不僅給予雷伊寫作方面的指點,更重要的是耐心地引導著雷伊邁過了人生的一個個坎兒,健康成長。除了漢修先生,雷伊的媽媽和爸爸、校工法蘭德林先生、女作家貝喬女士、學校圖書館員等人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呵護著雷伊。沐浴著來自他們的愛的陽光和雨露,雷伊變得樂觀堅強、富有愛心、積極向上。
有一次在海邊,雷伊的媽媽意味深長地對他說:「我每次望著海浪,就會覺得不管事情看起來多糟,人生還是可以走下去的。」對此,經歷過許多事情的雷伊,深有同感。那麼,雷伊到底經歷過哪些糟糕的事?他又是如何走下去的呢?相信你讀了這本書,在找到答案的同時,也會對雷伊媽媽的話感同身受。
建湖縣育紅實驗小學 周飛
學生讀後感:
讀《親愛的漢修先生》,我笑過。雷伊為了自己可口的午餐不被偷,絞盡了腦汁。他在午餐盒上裝了防盜警報器,結果吃午飯時硬著頭皮打開盒蓋,鈴聲大作,好尷尬。這樣的幽默在書中為數不少,難怪《學校圖書館雜志》說:「幽默的風格使這部作品更加出神入化了。」
讀《親愛的漢修先生》,我哭過。我深切地感受到父母離異帶給雷伊的巨大傷害。他是多麼渴望爸爸、媽媽能夠破鏡重圓,但最終也未能如願。復雜的經歷,讓雷伊跟同齡孩子相比,更懂事,更成熟,更堅強,我很敬佩他!同時,我會更加珍惜自己幸福的家庭。
讀《親愛的漢修先生》,我收獲過。漢修先生巧妙地建議雷伊:寫作文要有個性;寫作文寫日記,假裝自己是在給某個人寫信;平時應該多看書、多觀察、多聽、多想和多寫……一本《親愛的漢修先生》勝過所有的作文書!
《親愛的漢修先生》讓我受益匪淺。
建湖縣育紅實驗小學五(1)班 夏筱晗
12.《秘密花園》
作 者:[美國]弗·霍·伯內特
譯 者:張建平
出版社:少年兒童出版社
教師推介語:
《流星花園》火了,捧紅了F4,可以迅速被人遺忘,電視劇是快餐,需要不斷推出新品種,才能滿足人們那已被養刁了的胃口。《秘密花園》是不是能火呢?這可真是個毋庸置疑的問句,一定能火。如玫瑰濃郁的花香引領著我們共同踏上一段因追縈書中潛藏的靈魂而展開的秘密旅程,有這么一本精彩的《秘密花園》,誰還需要《流星花園》,有這本一部精彩的書籍,誰還需要看電視?我是肯定不需要的了,因為好奇害死貓,我總得知道秘密花園的秘密是什麼吧!
《秘密花園》這本書如果是孩子看,可以是白天看,也可以是夜晚睡前故事般看,而對我這樣一個30幾歲70後的老女生來說最好是冬天的夜晚窗外寒風呼嘯,如果再生個火爐(小資情調就出來了),看這本書才夠味,不只是因為這本書淡淡的哀愁和冷冷的神色,更關鍵是讀書的感覺。
不知道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含蓄可寫出來的書卻特別動情,尤其是兒童文學作品,不打動人心不扣人心弦誓不罷休,外國人那麼熱情可寫出來的書那麼淡,那麼清,文字是那麼精彩可寫出來的感情卻不動聲色,就好像沒有澆滅的草堆在那邊無人所知的地方慢慢燒著,燒著,到最後才是爆發,如《簡愛》《飄》,如這本《秘密花園》作者慢慢道來,不急,不偏,也不故意神秘,更不算晦澀,整本書的節奏和春天的風節奏很吻合,「吹面不寒楊柳風」吧!
還有,整本書都詳細展示了英國老莊園的自然風貌,人文景觀,一頁一頁,彷彿就是車窗外的風景一般一格一格,夾雜在文字之間推進。看這樣的一本書,如看自然網路的彩色圖片,是賞心悅目的一件事呢!
不是所有的兒童文學作品一定要當做思想品德書來讀,比如你讀《小馬過河》懂得了做任何事要親身實踐,讀《小樹的故事》懂得了要謙虛,難道兒童必須要讀寓言式的童話嗎?借一個故事講明一個道理,至少這本書不是,孩子優哉游哉地讀,大人走馬觀花地看,能看到花園,能聽懂知更烏的話就夠了,再看個長一些知道了大自然和愛改變了瑪麗和柯林,那也未嘗不是一件美事,讀一本兒童文學作品,若是想是受教育而不是去旅行去享受去做夢,去過童話般生活,那也未免可惜了。讀書有無數個理由,讀《秘密花園》只有一個理由——好書!
建湖縣育紅實驗小學 周歐亞
學生讀後感:
剛看到這本書的題目的時候,我的心中湧出了無數的問題,這個花園的主人是誰?為什麼叫私密花園?花園中到底有著怎樣神奇的秘密……
我十分喜歡書中的小主人公瑪麗·倫諾克斯,雖然先開始她在自己的家裡十分刁蠻,十分乖戾,後來她來到姑父家,漸漸改變,瑪麗幫助了她叔叔的體弱多病的兒子柯林,使他身體變得強壯,並且讓他和自己的父親得以團圓。
其實我最喜歡書中的後半部分,主要寫的是柯林通過瑪麗、迪肯和花匠季元本的幫助身體從虛弱變為強壯,從不自信變為信心滿滿。這部分讓我覺得朋友十分重要,也讓我知道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自信、有耐心。瑪麗和柯林爭吵的那一段我看了好多遍,這讓我看到了兩個孩子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吵鬧,可很快又和好,我覺得十分好笑。我認為我的性格比較像迪肯,比較活潑。在書中,還有幾個讓我十分感的形象:迪肯的媽媽蘇珊,迪肯的媽媽瑪莎,花匠季元本。他們都是善良的人。
對於這本書,我認為不能單純的用好來評價,而應該說它是一本讓孩子長大,一本讓孩子學會自信的書。
建湖縣育紅實驗小學五(3)班 顏馨雅
一個孩子的暑期閱讀故事
天行健
十三四歲是一個人的生理發育期,更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關鍵期。人們知道孩子長高了,對精神發育可能就不太清楚了。精神成長靠經歷,更靠閱讀的濡染和滋養。這點恐怕不知道的人就更多了。爸爸知道,孩子要進入閱讀的加速期了,而且要閱讀名人傳記,讀些經典名著。暑假正是閱讀時。像變魔術似的,隔幾天,爸爸就把一本散發著紙香味道的新書輕輕地放到書架上去了。《富蘭克林自傳》《林肯傳》《居里夫人傳》《梵高傳》《蘇菲的世界》《莎士比亞悲劇》《傅雷家書》。暑氣逼人,但是書香世界確清靜涼爽。有了書,孩子自然會去讀的。《蘇菲的世界》,鮮翠欲滴的封面,十分誘人。孩子靜悄悄地進入了一個哲學天地。「真有趣!」「哦,我終於懂了,牛頓說:『我是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的。』的確,牛頓的萬有引力是在伽利略的力學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梵高傳》封皮畫著熱烈的向日葵,硬質封面封底是火紅的顏色。梵高熱愛生活,但他的內心是孤獨的。正是痛苦鑄就了一位具有時代意義的畫家。從梵高起,人們站在一個新的角度和高度看待繪畫。繪畫不再是呈現事物的手法,而是抒發內心感情的方法了。這是我從孩子的讀書筆記《孤獨的畫家》中看到的。無疑,孩子的理解和感覺是對的。他的媽媽在閱讀《萬曆十五年》,孩子也想讀讀。初一的孩子讀得下去嗎?能讀懂嗎?當然。媽媽問,為什麼像戚繼光這些戰場上叱吒風雲的武將結局都十分悲慘呢?孩子說,我們歷朝歷代都是文官統治,文官們知道,武官的權力不能太大啊。爸爸發現,孩子胃口很大,吞咽得太快,能不能讀得再慢點再仔細點,就像我們大人手裡拿著鉛筆邊讀邊杠杠畫畫呢?孩子睜大了眼睛,為什麼要那樣?讀得快些我快樂。有道理嗎?《傅雷家書》翻了十幾頁就擱在書架上了。好書啊,為什麼不讀呢?孩子的理由是,讀不下去。我們好像也是做了大人才讀懂的。讀不下去的書,就擱一擱,好書所散發出的光芒一定會吸引你的。我借閱了孩子的讀書筆記。筆記寫得潦草了,歪歪扭扭的字,錯字別字漏字添字。有些還是媽媽催著補寫的,有些是要應付老師布置的作業的。看來,孩子讀書決不是為了寫讀書筆記。不過,裡面還是有不少「金子」一樣的語言的。「當麥克白斯凱旋的時候,對於我們來說,也有著內心的歡悅;而當他准備殺害鄧更國王時,我發現自己的心跳也加速了,不覺默默禱告神的力量,以挽救麥克白斯『邪惡』的心靈。」你能說這些歪歪扭扭的字沒有價值嗎?你難道感覺不到孩子閱讀時產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心靈力量嗎?對於讀書筆記,我想說,每次閱讀總該留下一些痕跡,至於什麼時候寫,怎樣寫,倒是可以隨著自己的喜好的。開學了,又要聽課做題目了,整天忙得昏天黑地的,閱讀就被擠到一個逼仄的角落。可是,精神發育是不能停滯的,一定要給閱讀留下一個充裕的空間。不閱讀,我們如何能過豐盈充實的心靈生活呢?
C. 閱讀筆記 每篇150到200字 可以是好的段落(不要名著的)也可以是最近網上的報道
不知道你的閱讀筆記是哪種形式的
我復制八篇最近閱讀過的文章給你 每個人的感受不同 你自己做筆記吧
第一篇 《簡單與復雜》 馬德
這個世界其實很簡單,只是人心很復雜。
其實人心也很簡單,只是利益分配很復雜。
桌上有一堆蘋果,人們並不在意蘋果有多少,而是在意分到自己手裡的有多少;單位有一攤子的事,人們並不在意這攤子事有多少,而是在意自己多幹了多少。人類有大智慧,卻因為對得失斤斤計較,最後都變成了小聰明。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其實很簡單,由於利益分配很復雜,才有了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人生之簡單,就像生命巨畫中簡單的幾筆線條,有著疏疏朗朗的淡泊;是生命意境中的一輪薄月,有著清清涼涼的寧靜。
人生之復雜,是潑灑在生命宣紙上的墨跡,宣染著城府與世故;是拉響在生命深處的咿咿呀呀的胡琴,揮不去嘈雜與迷惘。
天地有大美,於簡單處得;人生有大疲憊,在復雜處藏。
人,一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寥寥無幾;一復雜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卻熙熙攘攘。這反映出的現實問題是:更多的人,要活出簡單來不容易,要活出復雜來卻很簡單。
人,小時候簡單,長大了復雜;窮的時候簡單,變闊了復雜;落魄的時候簡單,得勢了復雜;君子簡單,小人復雜;看自己簡單,看別人復雜。這不由得讓我想起顧城的那首詩: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簡單與復雜之間,也有這么一層迷濛的關系。
一眼能忘到底的事物,似乎很簡單。一口百年古井,幽深、澄澈,也可以一眼望到底,但這口古井,本身卻並不簡單。人也一樣,有時候,一個人可以一眼望到底,並不是因為他太過簡單、不夠深刻,而是因為他太過純凈。一個人,有至純的靈魂,原本就是一種撼人心魄的深刻。這樣的簡單,讓人敬仰。有的人雲山霧罩,看起來很復雜、很有深度,其實,這種復雜,是險惡人性的交錯,而不是曼妙智慧的疊加。
人生,說到底,簡單的只有生死兩個字,但由於有了命運的浮沉,有了人世的冷暖,簡單的過程才變得跌宕起伏、紛繁復雜。
簡單,是人生留給這個世界的美麗的形式;而復雜,是生命永遠無法打撈的蒼涼的夢境。
(葫蘆孫 摘自《新青年》2008年第3期)
第二篇 賣辣椒的智慧
賣辣椒的人,恐怕都會經常碰到這樣一個眾所周知又非常經典的問題,那就是不斷會有買主問:你這辣椒辣嗎?不好回答。答辣吧,也許買辣椒的人是個不怕辣的立 馬走人;答不辣吧,也許買辣椒的人是個喜歡吃辣的,生意還是不成。當然解決的辦法也眾所周知並且非常經典的,那就是把辣椒分成兩堆,吃辣的各選所需,這是 書上說的。
這一天沒事,就站在這個賣辣椒婦女的三輪車旁,看她是怎樣解決這個二律背反難題的。趁著眼前沒有買主,我自作聰明地對她說;你把辣椒分成兩堆吧,有人要辣的你就給他說這堆是;有人要不辣的你就給他說那堆是。
沒想到賣辣椒的婦女卻只是對我笑了笑,輕聲說;用不著!
說著就來了一個買東主,問的果然是那句老話:辣椒辣嗎?賣辣椒的婦女很肯定地告訴他:顏色深的辣,顏色淺的不辣!買主信以為真,挑好辣椒付過錢,滿意地走 了。也不知今天是怎麼回事,大部分人都是買不辣的,不一會兒,顏色淺的辣椒就所剩無幾了。我於是又說:把剩下的辣椒分成兩堆吧?不然就不好賣了!
然而,賣辣椒的婦女仍是笑著搖搖頭,說:用不著!
又有個買主來了,問的還是那句話:辣椒辣嗎?賣辣椒的婦女看了一自己的辣椒,信口答道:長的辣,短的不辣!果然,買主就按照她的分類標准開始挑起來。這輪結果是,長辣椒很快告罄。
看著剩下的都是深顏色的短辣椒,我沒有再說話,心裡想:這回看你還有什麼說法?
沒想到,當又一個買主問「辣椒辣嗎」的時候,賣辣椒的婦女信心十足地回答:「硬皮的辣,軟皮的不辣!」我暗暗佩服,可不是嘛,被太陽曬了半天,確實有很多辣椒因失水變得軟綿綿了。
賣辣椒的婦女賣完辣椒,臨走時對我說:你說的那個辦法賣辣椒的人都不能知道,而我的辦法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忽然有所頓悟:生活中的智慧可以被寫成書,但你卻不能簡單地照著書上寫的智慧去生活,因為生活只是鮮活的。
第三篇 那些老師們 文/荷葉
有一天,想起我的那些老師們,才發現,這些年就這么過去了。
不後悔
初一初二的時候,班主任李老師教地理。和其他的教語數英的班主任不一樣的是,我們一周只有兩次地理課,加上星期一的班會。我們和他的接觸並不多。盡管如此,他成了我記憶中最深刻的第一個班主任,那個時候,他在班會課上,不止一次對我們這群十三四歲的孩子們說:做事情之前先想想,做了我將來會不會後悔,不做我將來會不會後悔。其實那個時候不一定每個人都理解,但是那句話因為他的不斷重復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許多年後,遇到事情,我想起了這句話,才發現這是多麼深刻的哲理。
堅持
初中三年的語文老師姓張,算不上勤快的一個老師,喜歡抽煙,聽說還賭博(常常被妻子責怪)。前面有一小撮頭發白了。每天都精神很好。很快樂地給我們上課。每次語文課之前,老師都會給我們講講最近社會上的新聞,他看到的以及身邊發生的故事。整整三年,除了考試之類的,老師的這個活動重來沒有中斷過。後來,我也當了老師,也試著將一個計劃實施,卻很少能堅持三個月以上的。回想起張老師,自慚形穢之餘,更多的是敬佩。這么多年過去了,我或許忘記了當初所學的那些課文,但是始終記得老師曾在課前講的那些小故事。這些故事,幫助我了解這個社會,了解自己的內心。
反思、不貳過
初三的數學老師姓阮,脾氣可一點也不「軟」,作為政教處的主任,很有威嚴。考得不好的時候,常常被叫到辦公室一頓猛訓,真的是猛訓。現在卻異常懷念。那個時候,每次試卷發下來,阮老師說,不要管自己卷面上的分數是多少,把自己會做卻做錯了失去的分數加上去,寫在得分的旁邊,比較一下。老師教我們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為什麼考這個分數,有多少是自己真正不會的,又有多少是自己會的,卻做錯了的。阮老師還教我們整理錯題庫,和我們說,做錯一次的題目要牢牢記住,整理出來,不斷復習,不可以錯第二次。當時我並沒有嚴格照著老師的要求,年少輕狂吧,總覺得自己已經夠厲害了,井底之蛙說的大約就是我。直到了高中,這個習慣我仍然沒有養成,最後,在高考,在我最得意的數學這科上,吃了虧。後來讀《論語》,孔子對顏回的評價「不遷怒、不貳過」。猛然想起阮老師訓我的那些話,才發現,那個時候他就已經教我們這樣的道理,只是我們一直都沒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
激情
高一的語文老師姓周,每年都教高三的重點班。據老師的說法,當時覺得學生的語文基礎普遍不好,打算親手帶一屆學生上去。事實上,老師也只教了我們一年,最後又回到了重點班。周老師延續了初中語文老師的那個習慣,每天課前都會給我們講講和課本看似無關的東西。周老師的學識非常淵博,常常給我們講對聯,講古文中的道理,寫得一手很漂亮的粉筆字。老師常常把課前的這部分內容,重點寫在黑板的最右邊。那個地方曾經留下這樣一些句子「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耐心
高中所在的是全縣最好的學校,集中了很多優秀的教師。高二開始,我進入了文科班,班主任是一個教英語的女老師,姓湯。高一的時候,我的英語第一次考試考了45,高一一年的大考幾乎沒有及格過。湯老師是我見過的,最負責任的老師之一,在我們看來,教了那麼多年,就算沒出現職業倦怠,大部分也不如初出茅廬的年輕教師那麼有激情了,然而,湯老師卻憑著一個都不能少的念頭,對我們這群害怕英語的孩子十分耐心,以至於進入了高三之後,我們大部分自己沒有放棄的學生都能及格了,我呢,大約是進步比較大的一個,無論是簡單的或者是偏難的試卷都沒考過低於110分。有一次試卷發下來,老師第一個點名批評我,問我這次為什麼只考了92分。我當時很肯定地說,不可能,最後重新算了分數,才發現是老師算錯了,少算了20分。當時的這份自信,毫無疑問是來自於這一年多在老師教導下的用心學習。文科班的男生,英語普遍不好,後來差不多也都及格了。
上了大學後,偶爾回家,拜訪老師時,還能看到她在免費為班裡的後進生輔導。現在的她對學生們的耐心仍然有增無減。
愛心
高中的時候,還是不懂事,全班同學寫了聯名信,數學老師最後換了。校長親自來教我們。校長看起來很瘦小,貌不驚人,但是很有精神。由於工作繁忙,事實上也只給我們講了三個月的數學課。校長對我們,就象是自己的孩子。有一次,他要離開幾天,去外地開會,臨走前的那天,對我們說了一句話,原話已經忘了,大概意思是,讓我們在他不在的這幾天好好配合其他老師,好好學習。那句話中用了兩個詞——孩子和家。校長講課的特點是,從最基本的概念出發,結合各種各樣的試題。雖然時間不長,我們都感受到了校長對我們濃濃的愛,即使後來他已經不再擔任我們的任課老師,那種感動卻始終留在心間。
高考報考的時候,我報了師范,四年畢業,作為對外漢語教師志願者來到菲律賓。真正走上這樣的崗位時,才能體會到那些老師當年對我們的那份心情。也正是因為他們,我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有動力努力把理想付諸實踐。那些老師教會我們的不僅僅是怎麼做題,怎麼考試,更教會了我們怎麼面對對世界,面對人生,而他們更是用自己的行動為我樹立了榜樣。
通達
主任是一個和藹的小老頭,很瘦,也很時尚。主任太太姓黃,我們都叫她黃老師,胖胖的,人很好。兩位老人都70歲了,第四代華裔,土生土長的菲律賓人。會說Tagalog、英語、普通話、也會說閩南話。在不同的華校工作,在華文教育崗位上已經奉獻了二三十年了。
第一次碰面是在機場,兩位老人來接機。黃老師說:歡迎來到亂七八糟的馬尼拉。一句話就把我們逗樂了。
和老人在一起,學到的東西不單單是關於教學的,更多的是一種看待生活的態度。主任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沒事,我來想辦法。這是經過歲月沉澱下來的那種通達的態度,幾乎任何問題都不是問題,總有解決的辦法。主任除了在學校任職,還在很多華社團體裡面工作,除此之外還有校友會等等,每月還負責報紙的一版。雖然忙,可是不亂。
在菲的日子裡,每次遇到麻煩,都是主任和太太出來安慰我們。數不清有多少次了,生病了,主任帶我去醫院,每次出行,送我們回到宿舍再回家,七十多歲的老人,精力比我們年輕人都好。羨慕得不行。
結語
我們一路上會遇到很多人,我不知道誰會離開,誰會留下。於是我試著用拙劣的筆,一點點記下生命中的你們。當我老了,坐在房子外頭曬太陽,戴著老花鏡看書的時候,我會低下頭,想起你們的面龐。那是我們最美好的青春啊。
僅以此文,紀念曾經的授業恩師。
第四篇 一個人的世界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文/崔衛平
「海倫最終以她不可思議的光輝,將所有這些人們帶給她的溫暖,又返給這個世界和其他人們,增添了這個世界的溫度。」
乍一看,這是一個奮斗與成功的故事:因為一場高燒,19個月大的海倫•凱勒從此失去了視力與聽力,生活在一個沒有色彩與響聲的世界裡。然而她卻學習和掌握了植物學、動物學、自然地理、數學、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等,24歲時從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拍過電影,寫過好幾本書,最終成為一名教育家、演說家和社會活動家。1968年去世,與我們當中許多人分享過頭頂上同一顆太陽。
但繞到成功的背後,卻會發現,這並不是一個酸楚的故事,而是一個喜悅與幸福的歷程。當她陷入黑暗的世界,與外界徹底無關時,她掙扎、易怒、暴躁;這之後出現在她眼前的每一縷光線,每一個微小的響動,她心靈道路的每一點進展,都給她帶來巨大驚喜。新的世界展現在她面前,就像初生的世界本身一樣新鮮美麗。
遠道而來的老師蘇立文與她一道探索。她分不清「水杯」和「水」之間的區別。老師帶她到戶外的井旁,把她的手放在出水口的下方,讓清冽流淌的水經過,然後老師在她的另一隻手上寫出「水」(water)這個詞。她終於感受到在自己用手觸摸的世界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世界,人類自身的語言世界。萬物皆有名字,這讓她感到新奇極了,富有生命的詞語開始喚醒她的靈魂。
抽象概念是這樣建立起來的:老師讓她串珠子,按大的兩粒,小的三粒的順序,她總是弄錯。在老師的提醒下,她開始反復去想,努力思考怎樣擺才對。老師蘇立文及時在她的腦門上寫下了「想」(think)這個詞。她接下來除了將珠子弄對,還要去想這個詞所代表的自身活動,它所指向的人自己的空間。
這本小書寫在海倫還在上大學期間,記載了她最初發現世界和發現自己的過程。她對於事物的感受能力,彷彿一束光線,將事物本身重新照亮。她與事物相遇時,她/它們同時發出驚喜的叫聲。難道不可以說,此時此刻,這片大海是為了海倫不存在的聽力而喊叫:「當波浪重重砸向海岸的時候,我感到卵石在咯咯作響,彷彿整個海灘承受著巨大的痛苦,空氣也因它們的震顫而悸動。海浪暫時退去,只為了蓄勢再來一波更猛烈的沖擊。」
而我們這些人哪,彷彿記不起來這樣一份饋贈——世界及生命本身的饋贈。我們以為世界原先就是這個樣子,她應該就是這個樣子,甚至抱怨她為什麼是這個樣子。我們不再去發現,去叩問。尤其是叩問我們自身——在我們自身內部,有著怎樣的空間和潛能?在來到這個世界上之前之後,我們被賦予了哪些密碼,需要我們終身努力而將它們翻譯出來,得以面世?
當我們傾聽海倫對於世界發出的熱切呼喚,我們也會聽到來自自己生命內部的熱切呼喚。盡一切可能將生命從內部打開,釋放生命的全部能量,展現其豐富瑰麗的光譜,這是來自海倫的氣流,海倫式的命令。這命令信號很弱,然而你一旦聽見,你就應該坐不住了。我們每個人甚至有這樣的義務,去完成自己。這才是生命的成功。
而一個理想的環境,就是努力去幫助人們去實現自己的意願,幫助人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這個人實現他自己的內在價值。社會是如此,其他人也是如此。海倫有幸遇到了蘇立文老師,這位女性視將海倫帶出黑暗為自己一輩子的事業,而她本人也在這個過程中享受了莫大的喜悅。
多麼值得記取所有這些人們:後來教海倫唇語的富勒老師;允許海倫觸摸萬國博覽會展品的希金博特姆主席;同意海倫進入劍橋女子學校的人們(這是一所正常人的學校),這個學校里德語老師格羅特夫人和校長吉爾曼先生,還專門學了手語字母表來為她上課。在拉德克利夫學院入學考試時,考官們允許海倫單獨擁有一間屋子,因為她必須使用打字機才能答卷,而打字機發出的噪音會對其他考生產生影響。還有她在這所學院讀書時,那些為她單獨准備凸印版書的人們,為她學習幾何提供設備的人們。這都是一些了不起的人們,支持他們義舉的機構也都是一些了不起的機構。
海倫最終以她不可思議的光輝,將所有這些人們帶給她的溫暖,又返給這個世界和其他人們,增添了這個世界的溫度。她始終不懈地為盲人爭取權益,將更多的盲人帶到人們面前,也讓這個世界更多人們互相之間得以照面。
一位80後的年輕人重新譯出了這本小書,他將這份禮物再次帶到了中國讀者面前,讓中文世界的人們感受海倫•凱勒留給這個世界的饋贈。同時也讓人們去想——我們的教育,應當怎樣為孩子建立一個人的世界,我們當中的每個人,將會留一份什麼東西,給這個世界呢?
第五篇 找到一股勁兒去堅持
2013年的第一天,我在日記本上寫下了對自己在新的一年裡的期許。我突然覺得心裡有深深的負罪感,沒有喜悅,沒有期待,彷彿是被下了咒,麻木地用筆寫下1、2、3……若干條能讓我看了就激動的條目。我不知道是為了什麼會覺得這樣的無力。把日記本翻得嘩嘩響我才知道,同樣的條目我已經在日記本里寫了至少5遍。每次寫完我都在後面添一句話:「從明天起堅持執行!」一字不差,連標點符號都是一樣令人振奮的感嘆號!
我繼續翻著,前三天詳細地記下了努力情況,包括當時的心情,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竟然連日記都不能堅持寫下去了,因為一翻開就是提醒了自己又能堅持。我選擇了逃避,把日記本丟得遠遠的,塞到找不到的書堆了,然後過了一陣已經完全忘了之前幾近燃燒的熱度時,或是偶爾翻到日記本時我才繼續。再過一陣,又開始列那些讓我像打了雞血一樣的1、2、3……
哆哆嗦嗦地關上日記本,回想之前的情況,借口總是能不停地擠進大腦深處。「今天作業很多,所以看不了書了。」「今天天氣不好,不用去跑步了」「外面很冷,舍友也沒起床,再睡一會兒」……這樣那樣的理由讓我覺得安心,但事實上連自己也不能信服,寫作業的時候也要惦記那本書,看著外面的雨也想著好多天沒跑了,躺在床上也要想著今天又很多任務,該起來了。一次兩次的借口讓我覺得內疚,但是借口堆得多了,就磨損了動力,覺得自己理所應當,「反正都好多天沒有按照計劃來了,不用堅持也沒關系」這樣的念頭蹭蹭蹭蹭地往外冒,至此,動力就完全消失不見了。
每個人都會說我要怎麼怎麼樣,我會怎麼這么樣,但一旦讓我們加上什麼時候就開始猶豫不決,要麼就是明天?恩,明天一定開始。的確是開始了,卻堅持不下去。
那天看到了10000小時夢想實現計劃,說任何一個人如果想要在一個領域成為最出色的人或者大師級的人物,必須至少投入10000個小時才行。簡直太對了!也許10000小時不太准確,也許你努力了20000小時也沒有成功,但不管是10000小時還是20000小時,只要付出時間和努力,你總是在進步,總是會離目標近很多。最可怕的是原地踏步,不進則退。
我深信這一點。高中的時候,文理分科前,學校很重視理科,我也是拚命地花大把時間做物理化學題,我的理科成績能夠維持在平均分85以上,我背公式簡單又迅速,不是因為我的腦子夠靈光,只是因為我夠努力,當你將時間花下去,必然會有一定的回報,同桌羨慕我,我卻是苦笑,和那些理科超強的男生相比,我簡直太可悲了,我知道自己在理科的路上走不遠,高二時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文科。那時,我的語文只能勉強在及格線徘徊,我的政史地也只是70分上下。
印象很深的一次,我的歷史老師在我的作業本上留下了一行字:中午到我辦公室一趟。我的心很忐忑,怕她要教訓我抄歷史作業的事。中午戰戰兢兢地去了辦公室,她在翻看一本很舊的史書,她偏過頭來,至今我都記得她的表情,眉頭是鎖著的,她說:「你真的確定要報文科,你的文科成績……」
我知道她的意思,她是為我擔心。但是當時我的內心升起一把火,憑什麼說我不能報文科!我咬了咬嘴唇,說:「是的,我要報文科。」之後,我在文科班的成績就能保持在年級前三名了。沒有訣竅,只有努力,不服輸的心,和堅持。
2 013年1月1日,我把那些1、2、3劃掉,列了一張表格,每一欄都是很小的事:每天看至少1小時的書,每天做無氧間歇運動,每天11點前睡,8點前起……諸如此類,每天劃勾,我發現當事情變得很小,又能滲透到生活中,不佔用很多時間,每日都有監督時,就很容易做到和堅持下去。最好是有一股勁,一股想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勁兒。我在日記本里寫說:你不是願意自甘墮落的人,你值得擁有幸福和美好。
我的10000小時在減少,即使每天用了10分鍾,也在靠近。發現自己很容易放棄的點是偶爾一天的懈怠。譬如今天沒有做運動,於是就認為已經破功了,之後的努力都沒有用了。其實不然,一天的休息不但不會讓之前的努力白費,反而會讓你放鬆,讓你再事後更加努力,讓你之後的努力更有效果。
我不是在勵志,鞭策,我只是想說:從現在開始,你有選擇變成更好自己的機會,立刻動起來,堅持下去。活著的意義大概也就是挑戰自己了。
第六篇 僅有好成績是不夠的
忽略表達的教育方式,好嗎?
記得小時候,「吃飯!寫作業!上床睡覺!」是家長最多的指令,卻很少問問我們:「今天心情如何?是否開心?」對於這些事,每次我跟老媽抱怨,我媽就會反駁:「那時候沒保姆,要帶兩個孩子,又要上班,還問你開不開心,不餓著你就算合格了!」老媽說得沒錯兒,我們是時代的產物,後遺症就是懂得死扛卻不懂得說我愛你,懂得剋制隱忍卻不擅長大膽表露心聲。但是這種忽略表達的教育方式,好嗎?
我一個親戚的女兒,從小學習優秀,酷愛讀書,在我看來很枯燥的事情她做得有滋有味,簡直就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她拿到全額獎學金到國外讀書。出國後,發現自己除了會讀書,完全不會跟人說話、相處,很苦惱,而對於曾經建立的驕傲,也盪然無存。孩子往往會認為把學習搞好了,不用在意其他,而家長也會暗示你,只要學習成績好,你就是最受歡迎的人!孩子更不會在意人跟人相處的秘籍與感悟。我這個親戚的女兒,發現最受歡迎的同學不是學習最好的,往往是樂觀開朗健談幽默有組織能力、感染力強的同學,而她自己嚴重缺乏這種能力,她甚至覺得自己是不受歡迎的人。
我跟她說:「放下你的書本,多跟人說話。以前你覺得浪費的時間和事情對於現在的你來講,卻是最有意義的!」
聽了我的忠告,她開始更多地跟同學相處,一起聊天、逛街、吃飯……慢慢地,她發現,自己也經常被大家誇贊具有冷幽默,知識淵博,有責任感靠得住,而且開始有男生約會她了。她開始打扮,也越來越漂亮了。
大三時,她在美國一家全球的投資公司實習,結束時收到一份合約:畢業就可以過來正式上班,年薪百萬美元!我聽了很為她高興。我想,表達能力如此重要,如果她只是一個會讀書的書獃子,是不可能被錄用的,因為她的臉上沒有掛著自信!
在職場中,我發現,我喜歡重用的人首先是個溝通能力很強的人!很多公司的業務是需要團隊合作的,溝通協調的能力甚至大於專業能力,不會像我們上學的時候,把作業寫好、成績好就可以了。
我的經紀人跟我說,她上學時成績一直很差,後來做了經紀人,才發現自己在溝通上有天賦。我問她:「那你學習不好自卑過嗎?」她說也許吧,但真正的自信卻是走上職場後發現的,職場更多展示的是情商和智慧。
我上學時成績平平,最怕老師提問,或叫我到講台前寫答案,簡直是我的噩夢!而多年後,我卻如此迷戀在台上侃侃而談,因為我找到了自信!
我很感謝我的家人,雖然在上學期間,我一直不是個成績好的孩子,可他們不斷鼓勵我,告訴我,我是個很受歡迎的孩子,因為我善良、大方、人緣好,懂感情!
媽媽常說一句話:好人緣才會換來好運氣!
我也聽過別的媽媽說:好成績才會換來好未來!
我不能說誰是誰非,但我知道:如果只換得了一份好工作,卻不懂得學會擁有一份好心情,其實不是成功的教育!
字數已達上限 建議你還是自己多看看書 做做筆記 是一份好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