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理解新零售對市場營銷的影響
品牌廠家的價值是什麼?是准確洞察消費者需求,始終圍繞消費者需求,創新新的產品、新的營銷,去滿足、引領消費者的需求。只有他所做的一切產品、營銷的動作為消費者所接受了、消費了,他才是創造了價值。否則他所做的一些都是毫無價值的。生產的再多、經銷商壓貨壓得再多都不是再創造真正的價值。
現在是消費者主權時代,如果再提產品視角、品牌視角是錯誤的,是嚴重錯誤的。
現在的視角只有一個:就是消費者視角。消費者視角就是品牌始終圍繞洞察消費需求、滿足消費需求,做好一切產品與營銷的動作。如果不轉換這一視角就是死路一條。
消費者主權時代,品牌轉換消費者視角,絕對不能還是基於以往的思維,還是在「明確劃分」廠家、渠道、零售邊界來思考變革,必須要打破邊界,真正徹底轉換消費者視角上。
核心就是要由以往定位自己是一個生產商、產品生產者,轉換到消費者的服務商。如何更准確、更好、更有效率的服務好消費者是衡量品牌是否轉換消費視角的唯一尺度。
這個更准確、更好、更有效率不能是只站在生產商的角度,需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重構新的交易模式、交付模式、營銷模式,如何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提升購買效率、體驗效率、交付效率。因此,必須要考慮全鏈路,包括產品、分銷、終端系統的完整變革。
Ⅱ 為什麼說新零售是農村電商的契機
農村電商已經提了很多年了,但一直沒有飛躍性的進展,一是因為農產品難走出去,二是因為農產品本身(產品包裝、品牌等問題)
新零售的提出,促進了線上線下的結合,也就是說,能讓農產品接近消費者,解決了第一個問題,而通過兩者的接觸,又能反過來影響農產品本身,使之能通過消費者的需求來改善包裝等問題。
在促進中改善自我,是對農產品本身品質的提高,又改善了農產品走出去的問題
——優必上
Ⅲ 如何將農產品與新零售相結合
從產地開始,賦能農業價值
以從事高品質食材新零售的朴道良品為例,它將大米的種植地選在優質大米產地——黑龍江五常市,並從品種、生物制劑、種植模式、收購、加工,乃至銷售上,做到統一標准和規格。此外,收割到加工直到能夠食用,大米仍需要脫殼、保鮮,因此朴道良品認為新米的標准,必須是1年內新谷、1周內脫殼、1月內使用,而且新谷必須恆溫倉儲、新米必須冷藏保鮮。
義大利的新零售企業Fico也是如此,把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食品零售、餐飲和涉農教育統統結合在一起,融匯到佔地150畝的「農業食品公園」,把「農場」搬進超市的新零售。這里你可以看到,他是如何把一隻豬的價值做成傳統模式的5倍。
通常情況下,一隻豬的價值就是那200多斤肉的售價。但是在Fico就不同了,在這里你能買到新鮮的豬肉,這沒錯,但這只是其中第一層價值;消費者在Fico可是能現場觀摩養豬場的,因為他們把養豬場搬進超市,現場導覽的門票就是第二層收入;Fico還能看到火腿和香腸的加工過程,有傳統手藝也有現代工藝,還有大師現場講解,這是第三層價值;你只看或許還不過癮,參加美食課程,可以親手製作火腿或香腸,這是第四層價值;你看到了從養殖、到加工、再到烹飪的全過程,你肯定迫不及待的要每餐一頓,這是第五層價值。當然在Fico還有多媒體展示,其中之一就是人與動物這樣的主題,這都是農業賦予我們的教育價值。
因此,從產地著手,高品質的規格推動生產出更具價值的農副商品,這是農業發展的契機,對於農業新零售而言,則是必要的開始。
線上+線下無人零售,便捷體驗
縮減新米生產運輸周期是遠遠不夠的,農業新零售也面臨著商業升級。農業新零售必須以技術手段為消費者提供極致消費體驗,比如線下線上數據的打通、無人零售提供便捷體驗,甚至以大數據、AI技術提高供應鏈及配送的效率,形成更加簡單有效的商業邏輯。
盒馬鮮生通過線上線下全部SKU同款同價銷售,讓消費者可以線下體驗消費後,在線上持續消費。注入帝王蟹等海鮮能夠盡可能的維持其新鮮程度,在這種情況下,有效的推動了農產品的商業化程度,據盒馬鮮生對外公布的數據,其線上訂單和線下訂單是7:3,極大地提升了農產品的利潤。
正如馬雲所說,未來十年是新零售的時代,線上+線下必須結合起來。這是對新零售的描述,對農業新零售亦是如此。而農業新零售對消費者的影響絕不僅僅是快捷,更多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未來十年、二十年,一定是新零售的天下。
Ⅳ 什麼是新消費,新零售,新營銷
新零售: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起來。
|e商樂
Ⅳ 新零售下,農產品電商出路在哪兒
新零售就是在互聯網等技術的升級與消費者需求等升級大環境下產業的線上與線下融合發展的新業態。
通俗一點就是,傳統的線下零售商整合資源,往線上走;傳統的電商帶著雲平台往線下走,最後線上線下與物流結合,再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的科技手段來實現銷售閉環的發展。作為一個農村電商從業者,我們的農產品如何做新零售呢?
隨著物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升級與完善,農產品供應鏈將實現重組,農產品消費的大數據將有助於改變當下農產品生產的隨機性和盲目性,為消費都提供個性化的綠色優質的農產品將成為普遍現象,這種模式將促進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變化,為農產品流通對接互聯網經濟,為農產品流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新動能,讓分散的農民更多的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紅利。
我們每個農村電商參與者都可以從這個大生態中找到自己的一個點。農村電商從業人員又如何在這樣的一個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下做好農產品電商?這也是村頭現在所思考的問題,當然村頭會在整個過程中讓線上線下更加融合並且適應最新的模式,爭取做到農村電商的帶領人!
Ⅵ 水果新零售零售模式有什麼好處
一切以人為本,真產品、實價格、零距離!是所有人都理想的,廠家到我家,也都是人們追求的。恰逢此時,全息產業空間給出了全新的解決方案,既集365行產業源頭優質廠家,直接面對全球5000萬家庭,實現消費定製,同時讓廠家用產量供給獲股、用戶用消費獲股、平台用用服務獲股,直接實現我有、我需的智能交互,水果產業空間也應運而生。線上線下一起飛,事實證明,水果店好的經營模式就是線上線下的聯動。
用戶在線下進行體驗後,直接在線上購買,可以擴大用戶的半徑,突破三公里生意,而且消費的場景也發生了變化。之前很多都是家庭消費,現在辦公室白領消費越來越多,通過手機隨時隨地下單,還可以作為禮品贈送,這就是對比傳統實體店的優勢。因為有周邊的實體店,所以配送的時間短,可能三十分鍾就能送貨上門,還不需要花費大量價錢做冷鏈,這就是對比傳統電商大的優勢。
Ⅶ 以農產品為對象進行新零售應該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基礎上,企業應當進一步將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零售、餐飲,以及涉農教育等方面進行集合,進而縮短農副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時間與空間距離,增加農產品的價值。並且在互聯網以及大數據的作用下,還將優化從農產品生產到加工、儲備、物流、消費的整個流程,減少成本,提升效率,完善生鮮產品的價值鏈。
Ⅷ 農產品新零售中銷售困難的核心痛點是什麼
農產品新零售來中銷售最自核心的困難,主要就是針對的銷售目標群體不夠聚焦。在銷售過程中,購買群體對產品的訴求點是什麼?這個在銷售農產品過程中剛開始往往是很難抓住。那麼應該如何銷售農產品呢?往往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式來進行銷售。
1.農產品的包裝往往顯得比較隨性。任何一個農產品也應該進行品牌化或者地域化的標識,讓消費者一眼就可以識別出來。
2.農產品銷售的過程中,其運輸途徑或者售後服務也是一個大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的消費者不能夠進行重復性的購買某一領域的農產品。
3.銷售渠道的建立也是很關鍵,農產品的渠道建立往往是比較散。很難形成規范的銷售分銷。這也給農產品的銷售價格統一帶來很大的困難。
每一次回答都是經過系統性思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