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使用網路語言寫作文好不好,我是反方,給一些辯論用的問題吧,我是三辯,馬上就要開始了,快快快快快!!!!
各位評委老師,同學們、大家好!剛才對方辯友津津樂道地談網上教育,但網上教育不過是商家的誇大其詞的炒作罷了。剛才對方辯友滔滔不絕,無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網路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和方便性。但我奉勸您對中學生上網可不要霧里看花,我願借對方一雙慧眼,把網路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從量上說,目前網路有三個難以解決的問題:第一類是網上安全問題,第二類是指傳播色情暴力和仇恨的不良信息;第三類是形形色色的信息污染和垃圾,……現實中,中學生上網已帶來了諸多危害:
其一,據一項調查顯示,不少的中學生成了小"網蟲",沉湎於網上,將90%的時間用到網路游戲上,不僅耽誤了學習,甚至犯罪,以達到佔有她電腦的目的。
其二,中學生極易沉浸到網路的虛擬化生活空間中,一旦回到現實社會就產生一種孤獨感,但是他們一上網就是四、五個小時,不僅眼睛超負荷運轉,危害視力;也使得脊椎變形.所以網路的這么多弊與網路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方便性這一利相比,難道不是弊大於利嗎?
其次,從質上說,我們今天討論特定主體是中學生,他們是特殊的群體,他們易於接受新鮮事物,求知慾望極其強烈,但他們生理、心理還未成熟,對待新事物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自製力差。這些固有的特徵,與網路固有的問題,在本質上就構成了中學生與上網之間固有的不可調和的矛盾。
各位評委、各位同學,大家好!剛才對方辯友說上網可以查資料,但是中學生上網就是查資料嗎?同時對方把"上網"等同於"網上教育"這不明擺著偷換命題嗎?那麼你對許多中學生網上聊天、搜尋se情信息,作如何解釋呢?這就是所謂的"教育"嗎?
下面我將系統地陳述中學生上網所造成的種種弊端:
第一、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經常上網獲取那些零散和不系統的知識,不但不會提高中學生的能力,反而會比以往退化,而且還有不少中學生,因為無法處理過量的信息而患上"信息焦慮"等精神病。
第二、由於網路對中學生具有無限吸引力,所以導致很大一部分中學生沉溺於網路,從而患上"網路上癮症"、"網路疏離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這些網蟲們不要家人不要同學,脫離現實生活,完全是一群有著程序化思維的類機器人。
第三、網路傳播誘發中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沖突,由於網上傳播的大多是以西方發達國家的信息為主,這往往與接觸這些信息的中學生腦中積淀的中國文化產生沖擊,嚴重的會形成另一種殖民主義。
第四、網路語言的大量使用弱化中學生的民族文化素質。網路上以英語的使用率和內容為最多,分別為84%和90%,網上的錯別字、病句隨處可見,中學生長期與這種語言環境接觸,不能不令人擔憂。
最後,我提醒對方辯友不要對大量事實聽而不聞。
剛才對方辯友舉了我校網站的例子,可是附中網校里有許多信息垃圾,這也是前不久兩代會中校領導指出的。現在我請問對方辯友,如何解決中學生自製性差的天性與網路的三大問題呢?
我想首先指出,目前國家並沒有把上網課程安排到計算機課程中,還有如果真像對方辯友所說的話,那麼國家為什麼要制定法律禁止中學生進入地下網吧呢?再請教對方辯友,在中學生上網利和弊兼有的情況下,你是如何判斷利大於弊呢?
是要付諸實踐,但我們所說的上網並不是指所有的人。我們的前提是中學生,中學生的天性是判斷力和自製力比較差,對網上的信息垃圾它們能夠正確處理嗎?剛才對方辯友無法回答判斷利弊大小標准,我現在告訴大家,首先我們從數量上判斷,網路三大問題與其方便性和快捷性相比是三弊一利,難道對方辯友還要說利大於弊嗎?其次,從質上說,中學生自製力、判斷力差的天性弱點與網路三大問題是不可調和的固有矛盾。所以我方再次強調,中學生上網弊大於利。
希望能幫助你
⑵ 網路語言對語言發展的影響 我正方 利大於弊 要二、三辯的問題
請問對方辯友,現如今網路語言普遍…也給我們帶來很多溢出…如果一昧提出弊大於利!試問您從哪些方面觀察到的?就一個問題吧…沒時間了…
⑶ 關於使用網路語言利弊問題辯論會
利大於弊。我將從4個方面來闡述我方觀點:
1.必要性。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脹和爆炸,未來的世界是網路的世界,要讓我國在這個信息世界中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21世紀主力軍的我們,必然要能更快地適應這個高科技的社會,要具有從外界迅速、及時獲取有效科學信息的能力,具有傳播科學信息的能力,這就是科學素質。而網際網路恰恰適應了這個要求。鄧小平同志不是說:"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
2.實用性。網路世界資源共享,它就像一個聚寶盆,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誰勤於在這座金山上耕耘勞動,誰就會有所得。你可以從中最快地查找學習資料,可以學會更多課堂外的知識,並靈活地運用課內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中學生的創造力。上網還可以超越時空和經濟的制約,在網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麼問題,你也盡可以隨時通過E-mail請求老師的指導。而且互聯網上的互動式學習、豐富的三維圖形展示、語言解說等多媒體內容,使得學習變得輕松、有趣,這是任何教科書都不可能具備的。
3.現實性。我省的曙光工程就是為了快速推進教育信息化,在我省每所中小學建立網際網路教室,普及計算機網際網路知識,推動中學生家庭上網,實現遠程教育與知識共享為全省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的網上課內外輔導培養中小學生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興趣與意識,培養學生獲取、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再看看我們身邊,學校的網站不正搞的紅紅火火,林壽樺書記、陳欣老師不也建議大家去學校的網站看一看嗎?年段、班級的網頁不也都在緊鑼密鼓的製作嗎?
的確,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網路存在著一些弊端,但中學生處在學校的教育之下,學校要加強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對是非、美醜、善惡的判斷能力,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和行為規范。在老師的正確引導和家長的指點下,必能使我們以一個正確的心態來應用網路這種工具。
21世紀將是計算機網路時代,今日的莘莘學子將擔任未來社會的棟梁。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路知識,就是闖盪未來信息時代的最強有力的武器。讓我們相信,我們今天所付出的一點一滴的努力,終將會聚沙匯塔,終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上網利大於弊。
網路,給信息帶來了強大而有力的傳播途徑,並且大大縮短了信息發布和接收的時間,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類似的遠程教育在許多其他教學中也有應用。像我們現在大四的學習中,因為有部分同學已經出去參加工作,不能回校參加剩餘課程的學習。但是無論在校上課還是在外工作,都必須進行畢業考試。老師為了方便缺課的同學,就把筆記放在網上,讓同學們易於自學。
⑷ 網路流行語言好的理由有哪些辯論賽要用的
正方:
存在就有其合理性
家長:這趕潮流沒什麼不對
家住天河區的阮先生和他正在讀高一的女兒小阮都是網路語言忠實的擁泵,兩人經常在網路上收集最新的有關網路語言的資訊和詞彙,唯恐趕不上趟。小阮說:「這些網路語言時尚、有趣,常能達到一般詞彙達不到的效果。有時我做作業做累的時候,就和同學在網路上聊一會,看到這些好玩的詞就很開心。而且如果你不懂這些詞的意思,就沒法看懂網上的帖子和網路圖書,那是很要命的,因為你會因此被同學疏遠。因此,平常老爸挺支持我的,還常常問我一些他不懂的網路語言,我真為有這樣時髦的老爸驕傲。」
家住越秀區的曾女士表示,「我覺得網路語言如此流行,就一定有他存在的道理,對正在上學的孩子一味的指責,只會使他們反感,而且還會不好好學習,因此,我並不反對我的小孩懂這些,而且還會告訴他,要把傳統語匯和網路語言區分開來,除了要懂得現在流行的網路語言,還要學好傳統的語文知識。」
專家:這是一種網路文化
華南理工大學講師謝老師認為,網路用語簡潔,生動形象,是在特定環境下使用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漢語的發展和豐富,學生藉此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如果對於增強他們的人際交往有利的話,是可以使用的。老師和家長應該用寬容和理解的心態看待這種現象,正確地引導和規范,讓孩子明白網路語言和傳統語言適用的不同環境,並文明用語,這樣不但不會讓孩子走錯路,還會讓孩子們學習到語言發展的規律。
某網路專家認為,網路文化的盛行當然離不開「語言」,包括網路文章、網路聊天……而網路文化追求的正是簡單、快樂,至於傳統,在網路文化之前很難有立足之地。兩人聊天,無論打的是什麼字什麼意思,你看懂就好;兩人聊天,我說話是不是顛三倒四或胡言亂語,你聽得懂就好,這都是網路文化所能理解的。因此,他也認為,網路語言存在有其合理之處,只要有網路存在,任何人都必須學會接受。
⑸ 關於網路語言該不該使用的辯論會!!!!我是正方!!該使用!!!
1.請問對方辯友網路語言是不是網路產生的?那麼網路該使用嗎?我們接觸了網路,產生了新型詞彙,稱為網路語言,那是時代潮流帶來的,你們覺得我們應該摒棄時代潮流產生的東西嗎?
2.請問對方辯友,你們會不會平時聊天的時候說我也是醉了,嚇死寶寶了,萌萌噠。就算你們沒說,但我相信在場大部分人都說了,請問說別人對你說這些詞,你們感到有惡意還是聽不懂嗎。別人說句臟話惡意滿滿,說個方言那聽的雲里霧里。你覺得那些詞是不是不應該出現在生活中,方言最好別說了,更別說國家要保護了。你們是這樣認為的嗎?
3.請問對方辯友平時翻新華詞典嗎?新華詞典早就收納了一些網路詞彙 ,以後你的孩子讀書都還得用新版本的詞典,既然這么權威的詞典都接納了網路語言,對方辯友為什麼不能接納呢?
⑹ 關於 網路語言有存在的必要性 辯論賽
語言是人際交往的平台,語言是人際交往的憑借,沒有語言就沒有交流,任何語言都具有著特性,網路語言使用范圍更寬廣,更有存在的必要,只是要凈化網路語言。
⑺ 馬上有辯論賽 我的辯題是 網路語言不應該被社會認同,請問你有什麼好點子嗎
我覺得可以從語言的形成上升到一種文化水平,然後對比網路的文化深度說明不應該被社會認同,網路語言可以說明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言,它其實更偏向於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
⑻ 你好啊、我們馬上要舉行一個關於網路語言豐富了傳統語言文化的辯論賽...
網路語言的產生,既有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帶來的新觀念的社會背景,也源於網民們追求標新立異,以及網路交流所需要的迅速、簡單傳播的特徵。網路世界是一個推崇個性、追求創新的世界,有人創造,就會有人欣賞。網言網語輕松幽默的風格,更是迎合了緊張忙碌的現代人放鬆身心的需要。
漢字到底有多少,沒人能說清楚。比如,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收錄了9353個字。著名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據說現在收錄漢字最多的字典是《中華字海》,裡面有85000個漢字。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只有4000個左右,其他絕大多數漢字都成了古董。其實,文字的特徵就是,你不用它,它就消亡。對待「網語」這樣的新生事物,應該多些理解與寬容,少些大驚小怪。
商務印書館漢語編輯室主任周洪波的看法是,漢語在自身的發展中,很早就有吸收外民族詞語的傳統,如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傳入、戊戌變法時期的西學東漸、五四新文化運動,都曾出現過吸收外來詞語的高潮。現在,我們面臨著全世界多民族之間的更多交流,善於吸收外來新事物、新詞語,是我們漢語富有生機的表現,也是我們民族興旺發達的標志。
語言不可以被看成是一個簡單、封閉的靜態系統。事實上,任何新詞語都是新事物、新概念的反映,只要時代在前進,新語匯的出現就是必然的,而新語匯的出現,又是對傳統語言的豐富和發展。前幾年出現的「理念」、「互動」、「透明度」、「脫口秀」等詞語,已被一些漢語詞典所收錄。所以如今的一些網路新詞語,如網蟲、黑客、伊妹兒、灌水等,也會逐漸為人們所熟悉和接受。
季羨林先生在談到對漢語詞典編纂的看法時,曾經語重心長地說:「一部想跟上時代要求的詞典,必須隨時把約定俗成、為人民普遍接受的新詞補充到詞典里去,每一次再版,必須有所改變,決不能以不變應萬變。」可以說,語言是一種文化現象,一個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創新。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詞語用多了些並不可怕,如果語言僵化、詞彙貧乏,也許那才是真正的可怕和可悲。
⑼ 網路語言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性 辯論賽
1.請教您,我方在今天的辯論賽中有沒有用網路語言?
2.辯論賽要求必須用規范表達,我方沒有使用任何一句網路用語,但絲毫不影響今天的比賽,您承認嗎?
3.我方並不否認網路用語的作用,但沒有他絲毫不影響我們日常的表達,這種可有可無的用語,您還敢說必須存在嗎?
他們可能會說網路語言豐富我們的生活神馬神馬的,針對這個可以這么問。
1我回到家和爸爸媽媽用網路用語交談,他們不到不明白反而還臭罵我不好好說話,請教您了,我的生活怎麼被豐富了?
2.我於是再也不說那些奇怪的網路用語了,可是網路世界自然精彩,生活也很開心,拋棄了網路用語絲毫沒影響我的生活,您怎麼解釋?
3.網路用語所謂的豐富多彩,其實作用並不明顯,而且難以被人接受,請問,這種語言憑什麼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須?
大概是這種思路,抓住必要性即可,必要性要有兩個條件,第一是這個東西得是有利的,第二是,這個東西難以被代替,缺了他不行,否定了這兩點就打倒了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