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產品包裝上做好營銷
包裝顯露品質,注意細節,注意美觀,注意感受。包裝傳遞信息,合理的印上企業理念,產品介紹,服務宗旨。
㈡ 如何挖掘老產品的銷售潛力(一)
什麼是老產品?相信每個營銷人都能給出不同的定義。大部分人會認為產品上市時間久遠即為老產品,而對於多長時間才叫老卻沒有統一的界定。是上市3-5年?上市10年?還是上市30年?也有人定義老產品是相對新產品而言,相對於即將上市或新近上市的產品,現有的所有產品都可以稱之為老產品。但這個定義似乎太糢糊,缺乏一個可量化的衡量標准。 何為老產品?指的是產品所處的生命周期,即產品處在成熟期或衰退期。產品生命周期(proct life cycle),簡稱PLC,是指葯品投放市場上後的市場壽命。一種葯品進入市場後,它的銷售量和利潤都會隨時間推移而改變,呈現一個由少到多由多到少的過程,就如同人的生命一樣,由誕生、成長到成熟,最終走向衰亡,這就是產品的生命周期現象。 所謂葯品生命周期,是指葯品從進入市場開始,直到最終退出市場為止所經歷的市場生命循環過程。它跟時間沒有直接關聯,有的產品歷時十年、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依然保持良好的產品活力,保持可持續的年均增長、展示良好的成長性。比喻說拜阿斯匹林、同仁堂系列中成葯產品;有的產品剛入市1-2年,但產品底價賣穿、價格體系混亂、渠道竄貨不斷、銷售拓展乏力、業績停滯不前甚至是業績快速下滑。這類產品已經老化,雖然在我們看來只是「未老先衰」但這類產品卻很快壽終正寢,比喻很多的招商類產品。 產品老化的原因: 1、 過分追求短期利益:有的企業產品生產批件少則20、30個,多則幾百個。實現銷售也就區區十幾個,實現利潤也就五六個,真正成為支柱產品也就一兩個。由於受限現有的銷售資源和銷售模式,為追求產品的利益最大化,許多企業將自己有競爭力的產品外包代理商,簽訂幾年的銷售外包合同。代理商的盈利模式就決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攫取產品利潤,無形中人為縮短的產品生命周期。為最短時間獲取最大的利潤,代理商往往將產品廣覆蓋、快銷售。只單一要求現金快速回籠,對下級分銷商的價格體系、銷售手段、銷售模式沒有任何的監督和監控。結果好端端的產品風風光光的上市,1-2年就悄無生息的下市。代理商賺得是盆滿缽滿,而產品卻成為企業的雞肋、毫無競爭力可言。提醒那些在專業媒體大量刊登招商廣告,將自己的好產品當做蘿卜白菜式販賣的企業:代理有風險,選擇須謹慎! 2、 缺乏創新:產品入市十多年,從產品的外包裝、產品的宣傳品設計(DA、POP、品牌提示物)、產品學術的定位、學術推廣等都乏善可陳。不管是外包裝、宣傳用品還是品牌提示物,兩三年有的是十幾年就沒有一點變化毫無新意可言。所有的一線代表都出現了審美疲勞何況是每天要面對諸多廠家代表的處方醫生、零售店員。而學術推廣更是如此,企業在產品入市初期曾經請一些KOL做大量的學術推廣和臨床研究,但近兩三年只是象徵性參加一個專業領域的年會,做做現場展示和贊助宴會,一線代表出示的數據和專家學說太陳舊、太初淺;促銷禮品和品牌提示物除了杯子、筆、毛巾、餐巾紙就沒有別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是代表能力不行,實在是我們的武器太一般! 3、 模式單一:企業是以什麼的方式成功也就會以什麼的方式失敗,雖然這句話有點偏激,但究其原因也不無道理。企業的成功首先是產品營銷模式的成功。現在的銷售模式中有以楊森、諾華、以嶺為代表的專業學術推廣式、以哈葯、海外製葯為代表OTC廣告營銷模式、以修正葯業、葵花葯業為代表的深度分銷式、以譽衡、步長為代表的招商代理式。營銷模式就決定了營銷人員的思維模式和銷售手段,一個人很難在同一時間做好兩件事情,思維的定式局限了營銷方法的創新。許多企業在遭遇企業發展瓶頸時,尋求突破方法,就是引進新的營銷模式,實現多元化擴張,如多事業部發展。專業事情一定要專業的人去做,千萬不可為節省成本讓張冠李戴,否則就是最大的浪費。 4、 銷售瓶頸尚未解決:營銷始終是一個動態管理過程,一個時刻要解決問題的過程。在營銷的每一個時期產品都會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瓶頸。1、品牌包裝陳舊、形象推廣老套,營銷手段單一2、價格體系混亂、竄貨嚴重、商業合作度差3、終端推廣力度小、終端商積極性不高4、人員銷售技能停滯不前、經驗成為最大的負累5、宣傳推廣預算逐漸下調、品牌影響力下降 6、企業多元化經營、跨行業經營、現金流不足7、公司迅速成長,管理人才匱乏8、組織架構冗雜、部門職能交疊嚴重、考核松泄、管理內耗;[NextPage] 老產品潛力分析與產品升級途徑: 1、 老產品潛力分析:老產品一個重要的特質就是通過長久以來的市場開拓和營銷,擁有一批忠實的患者/消費者。留住一個老患者/消費者投入成本是爭取一個新患者/消費者投入成本的1/7。要分析:老產品在哪些方面獨特的優勢吸引了患者/消費者,是療效迅速?推廣手段?對哪些病症最有效?專業人士(處方醫生店員)主推?還是安全性?價格?口味?廣告?促銷?口碑?特別是與主要的競爭對手相比較,最為核心和獨特的優勢在哪裡?通過對老產品分析之後將老產品優勢繼續保留,改善產品的劣勢。從而對老產品進行升級。 2、 產品升級的途徑: 1) 升級產品外包裝及規格:前提條件是原有的老包裝在市場在時間太長更為重要的是目前價格體系混亂、各地竄貨嚴重、經銷商配合度較差、產品利潤度逐年下滑。通過改變外包裝或規格來替換現有的產品。上市一個全新的產品,通過提升價格空間、重新設置此產品的價值鏈各層級合理的利益分配、篩選優質的經銷商/代理商、提升現有的營銷人員的績效考核方式。 2) 升級原有產品的配方:前提條件是該類產品屬於OTC類產品(外用制劑、婦科栓劑、營養補充劑、感冒止咳類、消化系統類),原有的產品功能單一或未能滿足患者多項治療需求,新產品的配方進行升級和改良。 3) 升級產品的功能:產品的治療領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市場自然淘汰、產品本身的升級換代滿足了市場需求。如:頭孢類抗生素如一代頭孢氨苄、頭孢拉定,二代:頭孢孟多、頭孢西汀,三代頭孢哌酮、頭孢三嗪,四代頭孢匹羅;降血脂類產品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等品種紛紛依次升級進入臨床治療。 4)升級產品的細分市場:在OTC市場中的老產品定位在某一治療領域相對會穩定對產品進行功能訴求,當眾多的競爭品牌相繼進行同一治療領域,市場出現了飽和。單純從產品的功能上升級會很難突破。可以通過產品市場進行細分:細分人群(成人型、兒童型、老年型)、細分市場(醫院型、零售型、鄉鎮醫院型)、細分口味(香橙型、檸檬型)等等。 5) 升級延展目標適應症:將產品功能適應證從原有某一大項延展到某一具體病症或者將產品適應症進行相關延伸。此種方式多適用於中葯類產品。如治療心腦血管類的中成葯,大多數的功能適應症為:益氣活血,通絡止痛。原有目標適應症:用於冠心病、心絞痛,因產品成份中可以降脂抗凝,稀釋粘稠血液、維護血管通暢,解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作用,目標適應證可從主推冠心病延伸到腦血栓及其後遺症。
㈢ 結合包裝的知識,說說如何運用包裝來進行市場營銷
包裝是產品的一部分
是營銷的重要元素之一
包裝的設計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滿足用回戶需要
我們根據用戶畫像答進行包裝設計
可以有效辨別各個細分市場
從而辨識我們目標的終端用戶
是營銷的重要環節
例如我們賣茶葉
我們如果要賣給低消費水平人群,走大眾化
那我們用普通的塑料袋或小鐵盒包裝即可
但是如果我們的目標終端用戶是高消費人群,細分市場選擇禮品市場,除了茶葉品質要更好以外,包裝自然要精心設計。如此低消費者看到包裝就自然知道不是自己需求的價格。
同理,
我們做「聖誕」這個禮品細分市場,那麼我們必然要設計聖誕的包裝,想買聖誕禮品的用戶就會被吸引,而想買諸如「元旦」禮品的用戶就會主動被篩走。
如此便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產品在細分市場的投放,及終端用戶的篩選。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㈣ 我有個新產品怎麼做市場營銷
新產品營銷受前期市場調研、營銷組織設計、價格策略、廣告策略、渠道策略以及公司的企業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津薦廣告傳媒
1.重視前期調研,准確定位新品
哈佛商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一個新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其損失是100美元的話,那麼,在生產前發現問題的損失是1美元,上市前發現是1000美元,上市後發現是10000美元。因此,新產品營銷應該是從生產前開始的。
開發新產品的第一步就是進行與新產品有關的調查,包括技術調查和市場調查。技術調查是調查有關產品的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新技術,為研製新產品提供技術依據;市場調查是要了解國內外市場有關產品的品種、規格、數量、質量、銷售環節、價格、消費者反映、成套供應等需要。另外,競爭調查要了解與新產品相關的競爭者的規模、產品、營銷策略、未來計劃及市場競爭特點、優劣勢分析等,這都是為新產品的成功營銷提供市場依據。這樣,通過周密的前期和即時的市場調研,就可以形成技術上可行的產品概念構思,進而研製出市場上適銷的新產品。
2.科學設計新品的營銷組織
在營銷組織設計時,有三個基本原則,首先就是根據需求設定崗位,明確人員之間責任與分工,崗位職責上要充實,人員能力上要到位。在一個缺乏崗位設計的營銷組織中,銷售人員很難找到自己的定位,不知干什麼和怎麼干,積極性很難發揮出來,勢必影響到整個組織的效率。其次組織內部要互相協作和配合,實現高效率,一致面向市場。在很多情況下,銷售人員都首先要眼睛向內,但花費很大精力用在內部協調上,則勢必會直接影響到客戶及合作夥伴對公司的看法。第三,人員要精簡,從銷售成本的角度考慮當然要如此,另一方面組織內部常常會因為人員冗餘,人浮於事,不僅不會帶來高的效率,而且容易造成彼此之間的扯皮現象和散漫的工作作風,比人手缺乏更危險。基於這三個原則,企業可依據產品不同和市場需求大小,新產品營銷組織可以設負責人一名,後勤(包括統計、開票、發貨等)一名,市場策劃一名(可以與公司的宣傳部門或外部的廣告公司合作),應將有限的人員盡可能多地安排在銷售一線,按照地區或行業客戶界定任務指標,制定並監督銷售人員的計劃執行
情況。
3.充分發揮新老產品的合力作用
一些企業在老的拳頭產品一炮走紅後,由於顧客需求呈多樣化和多變性趨勢,企業認識到需要及時向市場推出新品,通常的策略是是借優勢品牌力量將其他產品順利推出。但必須做到對新老產品之間進行協同組合,發揮出各自優勢,形成優劣勢互補。
以一種典型的組合方式為例說明,如原有產品不適應市場或處於急劇的市場衰退時,企業就應對原有產品進行了快速低調處理,維持舊產品的銷售政策不變,保證分銷商盡快回收資金投入新產品流通過程。通常的做法是為滿足剩餘的市場需求,仍然使老產品保持在少量分銷渠道中,同時為了爭奪市場,並盡可能多地獲取利潤,加強對新產品的宣傳和促銷,將大部分分銷商轉入新產品的銷售,使新舊產品在市場上形成組合搭配,以便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對於新產品,尤其是更新換代的產品,利用現有渠道進行銷售,這樣不僅減少了新產品的市場開發費用。同時,根據新舊產品在市場上同期銷售的比率及時制定相應的返點比例,就可以達到延長舊產品的銷售期、加速新產品更換等不同的目的。
4.准確把握新品入市策略
在不同的市場進入策略下,新產品的境遇可能會截然不同。概括起來,新產品進入市場的策略主要應把握兩點:
一是選准進入市場的切入點,
二是選准進入市場的時機。
一般而言,對於市場發展較成熟的地區,主要側重於市場進入的切入點和方式的把握;否則,更要注重於選擇進入的時機。
對於市場經濟制度遠不健全、市場游戲規則遠不規范的我國來說,選擇新產品進入市場的時機異常的關鍵。一般而言早期進入市場能形成一種競爭優勢,即能建立並提高該行業的進入壁壘,防止潛在的競爭者進入,從而在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中國第一個研製出VCD的萬燕的失敗就在於剛進入市場時把大量的精力專注於新技術開發,而沒有能力去滿足市場不斷膨脹的需求,以至於被眾多後來居上的企業所淹沒。
而選擇同期進入市場的競爭對手之間是處於相互均衡的地位上,相互之間信息比較開放,壁壘很難建立起來,在這個時期進入市場需要重視市場的細分和定位,因為一旦細分市場把握不準,就可能失掉時機。旭日升冰茶、「康師傅」、娃哈哈三者之間的市場決斗就可以充分的說明採取不同市場進入策略的重要性。可以說搖搖欲墜的旭日升冰茶上演了一出商業悲劇,做為中國茶飲料市場的倡導者,旭日升很值得欽佩,「康師傅」們應該心存感激,因為「康師傅」們已經佔領了大半個茶飲料市場,是旭日升當了鋪路的石子。同樣是飲料行業的娃哈哈則聰明的多,他沒有去做培育市場的「導師」,而是在修煉內功、整合核心優勢,時機成熟之後打響了「天堂水加龍井茶」的概念營銷戰,而中國只有一個杭州,亞洲只有一個杭州,世界只有一個杭州,走向世界的戰略意圖不言自明。
5.根據新品特點選擇品牌策略
產品採用一品多牌還是一牌多品或是一品一牌,應主要考慮產品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不同定位的客戶群的消費喜好。如果只是一味地按企業自己的思路來研發產品,那麼最終只能是閉門造車。在實施多元化產品開發策略時,需看清市場消費的潛在前景,能否藉助新產品上市,帶動企業整體形象以及原有的產品的提升。巨人集團垮塌不少人歸罪於資金周轉因素,
但從另一個側面來看,腦黃金、巨不肥等等眾多現在都無法記憶的產品組合使消費者產生了麻木的心態。消費者面對如此雜亂的產品群,如何相信每個產品都有其神奇的療效?在產品和品牌策略方面的典範當寶潔公司莫屬,其「佳潔士」牙膏、「玉蘭」油、「護舒寶」衛生巾、「幫寶適」嬰兒紙尿褲均為「一品一牌」;「舒服佳」香皂和浴液是「多品一牌」;洗發水、洗衣粉則是「一品多牌」。
對於上述三種策略而言,「多品一牌」策略較適合於電器、工具及原材料等生產企業,人們對這一類商品的購買和消費往往是偏理性的,關注點是技術、質量、性能、價格和服務。單一品牌策略的使用條件是將一個品牌名稱盡量用在相同類型、相同檔次、相同消費者群體的系列產品上,以保證品牌定位準確性。「一品多牌」策略適合於日用品、化妝品、服飾、食品及飲料等生產企業。對於這一類商品,消費者除了考慮品質、功能、利益而外,往往還注重潮流、感覺、體面等抽象的內涵。「一品一牌」策略似乎是前兩種策略的折中,如果企業經營的產品類別相差甚遠,而每一種產品又沒有進一步細分市場,最好選擇是一品一牌。
6.新品渠道策略
對於新產品的渠道選擇,不少企業直接採用的原有老產品的渠道方式。但是對於不同類型的新產品,所適用的渠道方式應有所選擇,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策略。
第一,全新產品和開拓新市場的新產品渠道決策。進入新市場的新產品可供選擇的渠道策略有兩種:直接銷售和間接渠道。直銷的最大優點就是節約流通成本,提高利潤率,並且不受中介渠道的各項限制。但若要佔領較大市場則啟動成本巨大、風險增大。通常較適合採用直接渠道的新產品應具有以下四個特徵:技術的復雜性導致對信息的要求很高;產品的客戶化程度很重要;質量的擔保很重要;運輸和儲運復雜。
如果新產品的可得到性或售後服務很重要,或者消費者往往將此新產品與其他產品共同購買,則採取間接渠道銷售比較科學。
第二,改進型和模仿型新產品的銷售渠道。這類新產品的出現意味著產品步入成長期,競爭將會愈演愈烈。如果要突出差異化,則可以在渠道的建設中採用一些新元素。比如商務通在1999年PDA市場上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廣告運作,其採取的二級渠道銷售方式同樣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恆基偉業將獲得的第一桶金重投市場,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建立起了自己獨特的分銷渠道:小區域獨家代理制,實現了渠道創新,效果非常好。
第三,系列型或降低成本型新產品的渠道決策。如果推出新產品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利用企業原有品牌、銷售渠道而以較小的邊際成本取得最大利潤,則宜採用原有的營銷網路與渠道資源。海爾在1997年和1998年花費大量的資金和精力來構建自己獨特的銷售網路,之後推出的每款新產品都在這些網路中銷售,使產品從研究開發出來到最終消費者手中的時間大大縮短,降低了成本和風險。
7.明確的價格策略
無論是生產廠商、代理商還是消費者,價格都是一個敏感性的問題。對於一般性新產品而言,如果生產企業對於代理商缺乏足夠強的控制力,將很難控制產品的最終零售價。多數情況下,代理商會根據自己的代理價(進貨價)確定零售價(出貨價),不同地區的代理和同一地區不同的代理的做法會有很大的差異,有些代理會定較高的價格,追求單個產品的高利潤,而有些代理會堅持薄利多銷的原則。由此甚至導致區域市場混亂,勢必發生串貨。那麼,生產企業應該在這一價格游戲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我們認為,對於一般企業而言,雖然難以決定最終零售價,但至少應在媒體宣傳價、區域最低零售價方面發揮作用。對於價格不十分透明的產品而言,媒體宣傳價可以高一些,全國各地代理在區域性的廣告中的報價做到基本一致,區域最低零售價可以規定最低應保證代理商百分之幾的利潤。但是對於價格透明的產品而言,由於市場競爭的原因,媒體宣傳價應略高於甚至等於區域最低零售價。促銷宣傳是新品成功的根本保障。
8.促銷宣傳是新品成功的根本保障
不管什麼原因,任何新產品都是需要宣傳的。但是究竟怎樣進行宣傳,預算投入多少,卻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我們認為,新產品的促銷預算,首先要符合銷售目標。有了這一基本前提,在促銷投入方面就會確定一個基本額度,再將這一額度分解,計算在每一個基本單位投入上,可能會增加的銷售成本及預期可達的銷售量,以此為依據調整促銷預算投入策略。在宣傳投入的方法上,要注意尋找捷徑,為此,首先要研究同類產品的廣告投入情況,特別是他們都選定哪些媒體,是以軟廣告的方式還是以硬廣告的方式投;其次要與各地的合作夥伴或渠道商充分溝通,考慮如何作全國范圍或某一個地區內的廣告,是否進行區域性廣告投放以及如何投放;再次,新產品的促銷宣傳要有一個整體的思路和框架,這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在具體的實施中,我們或許會根據市場的反饋來調整部分廣告預算和投放方式,但絕不能象撞牆般試來試去,在一些原則問題上搖擺不定,必須做好前期的策劃工作,只有這樣,才會累計和倍增廣告投入的效果,而不是使之重復或衰減。
9.合理確定新品營銷目標
銷售目標的制定應符合市場情況,要便於落實、考核和激勵,目標定得太高或太低都將失去意義。一般應由公司高層與一線銷售人員成分溝通,從公司發展戰略高度到具體市場執行層面,最終確定一個各方都能夠基本接受的目標。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新產品銷售目標要改變單純的銷售提成方式,加入更多的考核指標,如與新產品推廣相關的客戶培養、市場信息收集與反饋、業務紀律的目標體系和考核指標等,以此引導銷售人員的努力方向,有利於整合客戶資源,迅速將業務人員手中的資源變成企業資源;同時,科學的處理這些指標的比重和關系,保證業務員的努力得到公正合理的回報。將銷售人員的營銷目標作出科學的規劃,可以根據不同的推廣階段設立不同的目標體系和相應的考核指標體系,將銷售人員的目標與公司的目標統一起來,在此基礎上,可同時設立團隊業績獎金,使員工意識到在公司里團隊協作是被鼓勵的,而且團隊工作並沒有抹煞個人的成績。
總之,對任何一個公司而言,推出新產品的過程都是令人興奮而又極具挑戰性的。一方面,如果產品銷售成功,會給公司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新的利潤增長點,為公司後續產品的開發樹立強烈的信心;另一方面,如果產品銷售不暢,不僅公司前期的研發和生產投入無法迅速收回,而且會對公司其他新產品開發甚至未來發展的信心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只要正確地把握新產品營銷「贏」的策略並加以靈活運用,企業將無往不勝!
㈤ 老品牌如何煥發新的生機運用一些營銷知識!謝謝大家了!馬上我們老師讓我們課堂作答了
既然是老品牌,那麼肯定有很多人知道或者是了解,如果還想達到更高專峰那麼就要找准老品屬牌的市場定位了。重新定位,找到合適的市場空檔。"北京國韻康達銳基構"為「稻香村」做的品牌營銷策劃就是倚老賣老,1)這么多年的老品牌,證明產品品質好。2)要找准消費群體,是老人還是小孩作為突破口。3)產品線優化,強化突現產品特色。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
㈥ 如何在產品包裝上做營銷
首先我想說時至今日,產品包裝本身就已經是一個營銷場合了,即使你什麼都不做(當然這不可能,笑)
然後我們來看下如何用好產品包裝來作營銷
我先例舉一下在這個營銷上我們可以作些什麼
產品事實;
理性價值;
情感價值;
品牌理念。
跟開頭說的一樣,時至今日我們要作的不僅是把產品」包裝「起來,更要把產品「包裝」起來,哈哈哈,是不是有點繞口。
包裝產品不是要吹牛,而是要把產品/品牌做好區分
這里我舉個栗子: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小餓小困要喝香飄飄;
是不是覺得有點意思了,這里的舉例的屬於上述的2.理性價值,即我能給消費者帶來什麼,可以滿足你哪些需求,這個就是我們要說的包裝/營銷。
一般來說,包裝顯眼處(正面)不需要表述產品事實,因為後面你都會寫清楚,半數的消費者都不會care,而我們營銷手段都用在包裝最顯眼處。
那麼怎麼做,這時候就要因人而異了,根據產品/品牌階段性不同或目的不同來制定營銷策略,我們這里就不做具體討論,只說如何做營銷表達。
1.2.我們都說明了,情感價值,可以表達購買了你的產品可以得到怎樣的feeling,比如愛他就給他吃xxx,將感受和產品掛鉤,附加情感價值,你可以看到很多大牌都是這么在做,這里就不做具體舉例了。
品牌價值一般來說需要有一定的積累,品牌/產品擁有粉絲,通過轉變用戶為粉絲來達到捆綁,這時一個logo一個slogen就可以做包裝(當然可以而不是只有這樣表達)
有了以上的認知,再做產品包裝來包裝產品的時候就會有相對比較清晰的概念,什麼時候需要用到哪個層次的表現。
不好意思,有一點忘記說了,產品包裝上面,最好只說清一件事(即只表達一個觀點),現在這個快消時代用戶喜歡看簡單直白的東西,一次表達一個觀點也比較容易讓人加深印象
以上如有幫助謝謝採納,也可以在留言中討論。
㈦ 企業用退回來的產品再包裝再次銷售怎麼辦
姐姐用退回來的產品在包裝再次銷售。
㈧ 哪些產品換過包裝 就是 舊包裝 和新包裝
我經常在義烏進貨,哪裡的產品換過包裝都是新包裝,你在哪裡進的貨呢?你的情況有些難理解,我現在跟義烏天賜商城在合作,過去經常到義烏進貨很麻煩,到處去找貨,太辛苦了,並且經常在外面行走還存在著安全問題,去年我有個親戚到義烏進貨把貨款都弄丟了,回來很傷心,我現在都是在網上直接批發,用物流直接把貨發過來,然後自己再去提貨,很安全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