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應對新媒體環境下的網路輿情應對處置
1.做好輿情監測,建立完善的應急制度
受互聯網特性的影響,企業輿情危機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為避免危機爆發時企業處於被動地位,所以輿情管控工作的第一要務是做好輿情監測,建立完善的應急管理制度。通過藉助一些第三方輿情監測軟體,可為企業輿情提供全天候不間斷的全網監測服務,及時發現負面苗頭及時通知相關人員處置,有效避免危機來臨時的自亂陣腳,錯失危機處置良機。
2.利用新媒體,發揮媒介宣傳作用
面對輿情危機,一些企業仍不能主動、及時、權威地發布新聞,引導媒體傳播有利於企業的信息,而是用對付傳統媒體的方式來進行新媒體時代的輿情事件處理其實並不能夠發揮企業媒體資源的作用。在這里建議企業方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媒介,發揮其強大的輿論宣傳力,及時發布真實權威信息,引導輿論的正確走向。
3.建立快速反應的輿情應對機制
企業在輿情危機發生後,如果過了黃金24小時後才回復,時效性太差,這個時效在輿情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旦負面輿情產生,就很容易擴散到全網全國,引起廣泛關注。因此,建議企業可以利用專業的輿情監測軟體,通過設置一些與行業、領域、產品、領導人等標簽相關的關鍵詞,進行實時全網監測,但凡出現了一絲絲的危機苗頭快速發布處理進展,及時回復大眾的問題,做好問題的解釋工作。
4.加強自身管理和監督,完善善後工作
很多企業錯誤地認為輿情事件結束後,輿情應對工作就完成了,其實不然。例如,此前發生的順豐快遞員私拆包裹事件,順豐雖在前期的應對處理中通過「絕不姑息、縱容任何違反法律法規和企業行為准則的不當行為」的表態巧妙地化解了一場輿論危機,但是事後僅對快遞員作出調離崗位處理,不符合部分網友的預想,使得回落的輿情再次升溫,掀起新一輪輿論風向。
因此,企業一定要多在自身管理和監督,以及事後形象恢復上多花時間,完善善後工作。比如危機處理過程中的舉措是否有嚴格執行、有沒有對相關部門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健全相關機制建設、是否有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或者贊助活動恢復企業形象等等,來自識微科技商情知識欄目。
② 如何正確應對輿論媒體,媒體如何引導輿論,新媒體時代
時下,在新媒體時代,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媒體正日益影響著檢察院的形象、聲譽和社會公眾對檢察院的信任。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想不想、會不會利用媒體與社會公眾進行溝通,已經成為新形勢下衡量檢察官執法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只有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迎接新媒體的挑戰,切實加強對新媒體傳播規律的把握,深入研究輿論引導規律,善待媒體,善用媒體,不斷提升新媒體時代網路溝通和輿論引導能力,才能為檢察工作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一、提升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善待媒體,強化媒體意識。
在今天的開放環境與信息全球流動的條件下,要想有效應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多元化帶來的挑戰,要想努力保持並增強檢察工作的輿論引導權,就必須充分認識新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全面、客觀地認識新媒體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習慣,不斷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
一是要更新觀念,善待媒體。要走出過去媒體宣傳容易泄露案情、對媒體敬而遠之的誤區,主動加強與媒體的溝通和聯系,善於研究媒體、合作媒體、關注媒體、藉助媒體,把編輯記者當朋友,做到感情上尊重、工作上支持,形成與媒體上下聯動、左右互動、協調高效、優勢互補的工作體系,做到檢媒聯動,實現互助雙贏,增強宣傳工作效果。二是了解媒體,提高運用新媒體的能力。要通過有針對性地舉辦情景模擬訓練、網路培訓班、輿情報告會、網路論壇等活動,讓領導幹部學會運用在線訪談、網路評論、即時通訊等方式,主動加強對新媒體運用知識的學習,熟練掌握新媒體的傳播規律,做新媒體時代的弄潮兒,不要做落伍者,不斷提高領導幹部特別是檢察宣傳人員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和素質。同時,還要把新媒體的建設和管理納入黨組的議事日程,健全組織機構,健全相關制度,規范新媒體的管理和運行,為做好新媒體的應用應對工作打下堅實的組織基礎。三是要正確看待媒體,自覺接受輿論監督。要充分意識到,面對媒體,積極的公開、主動的溝通,更能消除誤解,贏得民心,越著捂著、蓋著,越容易被動,滋生謠言。要不斷深化媒體意識就是監督意識的觀念,以更加坦誠的姿態面對公眾與媒體,進一步強化接受輿論監督意識,時刻做好接受監督准備,把接受監督作為改進工作的動力,時刻想到每一次執法辦案都在媒體監督之下,時刻注意維護好檢察院檢察官形象。
二、提升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善用媒體,打造網路宣傳新格局。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傳播途徑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要增強檢察宣傳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特別是提升新媒體應用應對能力,就要全力打造檢察門戶網站、檢察博客、檢察微博、檢察微信「四位一體」的宣傳格局。
一是加強檢察門戶網站建設,及時發布權威信息。要高度重視網路宣傳和檢務公開工作,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檢察門戶網站,把門戶網站打造成弘揚法治精神、宣傳檢察工作、普及法律知識、豐富檢務公開的有效載體。要針對隊伍建設、業務工作、檢務公開、檢察動態等板塊,專門設立與公眾互動空間,讓網民發表對檢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讓檢察人員為網民解疑釋惑,做好正面引導工作。二是開通檢察博客,傳播檢察好聲音。要依託重要網站開設檢察院官方博客,及時向群眾宣傳檢察機關的重大活動、檢察隊伍和業務工作的重要成果,加強正面輿論的引導,傳遞檢察工作正能量,提升檢察機關的社會形象。三是開通檢察微博,加強與網民的互動交流。針對微博特有的簡短、閱讀方便的特點,根據受眾的需求和群眾的訴求,開展好發布檢察動態、解疑釋惑、接受法律咨詢和控告舉報工作。要用鮮活生動,群眾容易接受的語言,減少書面化、模式化的言論,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實現面對面的交流,鍵對鍵的溝通,使微博真正成為檢察機關與網民的交流平台。四是開通檢察微信,密切與社會各界的聯系和溝通。要通過微信平台,在「朋友圈」群發文字、圖片和視頻,展示檢察動態,接受法律咨詢,強化微信與微友的互動;建立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和副科級以上幹部的手機信息交流平台,定期通報檢察工作情況,以便更有效地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監督,切實履行好法律監督職責。
三、提升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強化引導,及時掌控網路輿論發展方向。
提升檢察機關輿論引導能力,要完善好涉檢輿情巡查、輿情報告、輿情研判、輿情引導四項機制,做到早發現、早研判、早引導、早控制,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
一是建立監控巡查機制,第一時間發現輿情。在技術科、政治處應明確網路「巡視員」和「評論員」,在工作日的8點至10點、下午2點至5點、晚上8點至10點以及法定休假日,對各大網站、論壇進行「關鍵詞搜索」,全方位查找涉及本院的新聞報道,確保監測不留死角,適時進行實時監控。
二是可以藉助類似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輿情系統建立輿情即時匯報反饋機制,第一時間向黨組匯報。網路「巡視員」一旦發現網路輿情,要詳細、准確記錄輿情上網時間、主要內容、瀏覽和跟帖人數、群眾反應、點擊率等各項內容,在30分鍾內向黨組匯報。
三是建立分類研判機制,准確鑒定輿情性質。根據輿情反映問題的性質、內容以及影響力等,對輿情進行深入分析,做到把握關鍵,准確定位。對涉及本院的重大輿情,要迅速查找源頭媒體,在分析研判輿論熱點和輿情發展走向後,迅速向網路輿情處置領導小組報告情況並提出初步處置意見;要分析涉檢輿情的成因,與控申部門及輿情涉及的相關部門一道查明真實情況,並及時聯系有關人員,爭取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正確反應,避免陷入被動。
四是建立及時應對機制,積極消除負面影響。要堅持積極回應,及時消除負面影響,防止事態擴大。及時與涉檢涉法網路輿情發生的源頭媒體進行溝通,做好解釋說明工作,力爭在源頭上控制輿情進一步擴散。最大程度爭取傳統媒體的支持,利用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發布最及時權威的信息,影響網路輿情的走向。必要時,協調宣傳主管部門,積極尋求互聯網管理部門、新聞單位、網路媒體的支持,採取適時召開新聞發布會等方式,公布事實真相,使不明真相的公眾了解事實,引導視聽,把握輿論導向主動權,共同化解涉檢網路輿情的不利影響。網路評論員要以普通網民身份按照統一口徑和指令,參與涉檢網路輿情討論,消除網民誤解,引領網上輿論導向。
③ 公司該如何應對網路輿情
不知道如何應對網路輿情,可以參考以下應對網路輿情的原則。
原則一:正視危機
危機來臨,我們要積極應對,敢於正視問題所在,通過履行社會責任來處理網路輿情危機,獲得公眾認可,通過成功預防危機的產生才是贏家。
原則二:快速反應
危機事件一旦爆發,在最初的24小時為黃金時間,消息如同病毒,會以裂變的方式高速傳播,同時充斥著各種謠言和無端猜測,如果企業不第一時間處理網路輿情,隨著時間的延長,事態將更加難以控制。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受眾度陡然減弱情況下採取應急措施,作用大打折扣。當然,一切的應急均應當取決於事前危機制度的建立。
原則三:善於溝通
在應對網路輿情的過程中,要善於與媒體溝通,因為媒體即便不是朋友也斷然不是敵人,友好溝通後請求處理不實報道,作為正規的媒體平台也應當求真務實,在客觀真實情況下處理不實信息也是他們分內之事。另外,在平常的經營過程中要有意識的與媒體建立溝通合作,在遇到危機時可以作為自己出聲的窗口,否則即便有再好的公關文案也沒有窗口發布。
原則四:敢於擔當
在網路輿情面前,面對已經客觀存在的事實予以承認而不是直接否定,一味單純的否認實際上對事件的澄清沒有任何意義,只會讓大眾產生更多的懷疑。處理網路輿情正確的做法應當是讓第三方權威機構介入,或者第三方作出回應。
原則五:時時關注,系統運作
如何應對網路輿情?建立網路媒體預警機制與第三方權威機構合作,如果遇到輿情第一時間通知企業管理層,避免應對網路輿情遲延。
④ 在網路背景新媒體時代下沉默的螺旋發生了哪些變化,在這種新背景下如何進行網路的輿情引導
一、完善管理分配體制。
成立專業的檢測小組或者尋找專業的相關團隊,明各成員嚴格分工,各部門協調配合,積極面對每一天的檢測任務,防患於未然。明確對於虛假信息的懲處方案,利用法律等正義的手段對互聯網惡意行為進行打擊。
二、建立信息引導機制。
在加強使用便捷的網路傳播同時也要適當利用傳統的廣告宣傳,運用多種信息公開渠道,加速信息傳播進程;並設置相關新聞品論人,及時發布相關發布會,公開主動的闡明事實,為公眾提供信息交互活動。
三、正確引導輿論走向。
利用自身的公共權利以及掌握全面信息的優勢,客觀引導輿論的發展,只有真誠才能贏得民心;在各大平台、博客中求同存異,廣泛吸引支持者與理性的一方,使輿論向好的方向發展;加強自身網站的建設,提高知名度,一旦具有了權威性,會在輿論爆發時作為穩定的陣地;加強與用戶的實時溝通,意見反饋,設立各種可以匯聚民意的形式,真誠交流。
⑤ 怎樣有效應對處置新媒體環境下的網路輿情
對於新媒體環境下的網路輿情要注意有效的遏制和有力的引導。要積極倡導正能量。
⑥ 怎麼應對網路輿情
正面輿情需要積極引導,負面輿情需要高度警惕。所謂應對輿情,主要是針對負面輿情來說的。首先要建立應對工作機制,確保有人干;其次有具備一定技術手段,及時發現並過濾涉黃、涉恐等嚴重負面信息;第三要快速處置,對於群眾的正當訴求,要及時轉辦,並跟蹤到底,徹底消除老百姓的不良情緒。
⑦ 怎樣加強對網路輿情管控
一、輿情管控
1.建立健全輿情監測體系:旨在對全網輿情進行實時監測,以便於及時發現負面苗頭,從而及時通知相關人員進行處置,有效避免危機來臨時的自亂陣腳,錯失危機處置良機。
2.建立快速反應的輿情應對體系:即當輿情事件發生後,應當在黃金24小時及時回應,防止輿情的迅速擴散,避免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
3.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媒介宣傳作用:一方面既要藉助自身的官方微博、微信等新興媒介及時發布真實權威信息,另一方面還應當學會與第三方媒體合作,增加發布信息的信服力,引導輿論的正確走向。
4.加強自身管理和監督,完善善後工作:如危機處理過程中的應對方案是否有嚴格執行、有沒有對相關部門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健全相關機制建設、盡可能多地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或者贊助活動塑造自身形象等。
二、識微全網輿情監測系統辦法
由上可知,在輿情管控工作中,輿情監測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不論是為了及時發現輿情,還是進行輿情跟蹤或輿情分析,都需要輿情監測的輔助。為此,像識微商情這樣的全網輿情監測系統應運而生,可支持對全網輿情的實時監測分析,並實行在線化服務,提前預警,把握輿情態勢,讓你快速了解網路上談論的與己相關的各種聲音,助力突發輿情的順利應對,為輿情引導提供方向指引等。
⑧ 如何提升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
個人認為除了一些常用的輿論引導方法如:靈活運用各類傳統媒體資源,建立立內體化的宣傳網路,做好負面輿情容的引導、成立相關的輿情管理組織、明確內部組織機構的專業分工、重視和培養第三方力量爭取掌握輿論引導主動權等等外,其實關鍵還在於創新輿情管理工作方式,藉助專業的新媒體輿情監控平台,建立輿情預警、監控工作機制,早發現輿情,對輿情動態進行全面監控。
一些主要的新媒體輿情監控平台專為企業新媒體輿情監測輿論引導而准備,通過對互聯網信息的話題聚合,幫助企業快速了解網路上談論企業的各種聲音,以准確、全面、實時自動三大核心優勢為企業新媒體輿情監測和輿論引導工作服務,來自識微科技商情知識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