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根據歷史學科和歷史教學的特點,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尊重歷史,追求真實,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通過歷史學習,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在體系的構建上,既注意與初中課程的銜接,又避免簡單的重復,遵循高中歷史教學規律;在內容的選擇上,應堅持基礎性、時代性,應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置,體現多樣性,多視角、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地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有助於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有利於教學方式的轉變,倡導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歷史教學評價的改進,形成以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的評價體系,全面實現歷史教學評價的功能。
2. 請問人教版高中歷史舊教材在網上哪裡可以找到並且下載
下載多麻煩,估計也沒人會把這個傳到網上。LZ不如去向親朋好友借,實在不行就去舊書店看看有沒有,乾脆買本好了。湖北這邊好多地方08、09年才用新教材,高二高三的學生都用的舊教材。你聯系朋友幫你弄幾本應該很容易。
3. 誰有高中歷史教師資格證學科專業知識所有章節完整內容網課
網課不建議報名,可能沒有在一個地方,所以沒有聽過,報名教師資格證,還是面授比較好,畢竟生動,而且可以隨時向老師提問,還能認識新同學,一起交流,主要是可以剋制自己,有些學生自製力比較差,可能看著就做別的了,還有就是比較老,跟不上新的考試大綱。
4.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經歷了幾個版本
2013年,我國全面啟動了對2003年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實驗)》的修訂工作。本次修訂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指針,深入總結21世紀以來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寶貴經驗,充分借鑒國際課程改革的優秀成果,努力將我國高中歷史課程標准修訂成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又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綱領性教學文件,構
5. 什麼是教育部統編教材
教育部統編教材亦稱「通用教材」、「部編教材」,是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編輯,通用於全國各地學校的教材。
從2017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數百萬就讀於起始年級的小學生和初中生,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3個科目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現行的人教版、粵教版、蘇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將逐步被取代。
根據中央對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教育部歷時五年,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2017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5)普通高中歷史統編教材網路培訓擴展閱讀
1902年中國政府頒布《京師大學堂編書處章程》,始正式籌劃統一編輯教科書。三十二年學部設編譯圖書局,有部編教材面世。以後數十年間,教材兼采國定製和審定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到 80年代初,教育部先後委託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 7 套中小學各學科的通用教材。1987年 10月,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工作章程》,規定在統一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領導、有計劃地實現教材的多樣化;教材實行審定製。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教材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教材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要健全國家教材制度,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要重點編好中小學三科教材,實行國家統編、統審、統用。
6. 高中歷史骨幹教師培訓:是教教材,還是用教材教
從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師)教教材(上的內容)給(學生);「用教材教」,即(教師)用教材(上的內容)教(給學生)。除了語法上稍有變化外,表達的意思上並無太大區別。
從現在流行的「理念」層次看,什麼是「教教材」,也許就是「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的那種;什麼又是「用教材教」,也許就是把教材當作素材,根據實際靈活處理、調整、重組教材的那種。
在我看來,這樣的理念純粹是文字游戲,關鍵看你怎麼理解。
在我眼裡,「教教材」有三種境界,教教材的思想、精神、靈魂,其為最高境界;根據教材設計意圖教教材,其為較高境界,教教材上的知識、方法、技能,其為一般境界。很明顯,「用教材教」要體現的理念早已包含在「教教材」的最高境界之中了。
「用教材教」理念的提出、倡導,無非是提醒老師不要信奉教材,不要把教材當聖旨,不要過於崇拜教材,要根據「教」和「學」的實際調整教材,要……,簡言之就是「活用教材」。
一個「新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實這個理念就是「活用教材」,把教材用活,通過「活用教材」使學生「學活」。這樣的理念更簡明,更實在,更容易使老師們理解、把握。也許,這樣的說法有點「過時」,有點「老套」!
教教材也好,用教材教也罷,首先要把握教材,這是「活用教材」的前提。所以,教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然而當前用教材教的問題:隨意刪減教材、隨意改編教材,那是不可取的。所以,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設計意圖,了解它在小學階段所處的地位,前後的聯系,所要達到的目標……這是每個教師教學前的必修課。
其次,提高教師自身素質,這是「活用教材」的保障。
處理教材,並不是那麼簡單地事情,教師也要有這樣的能力,不要趕時髦,學新潮,「活用教材」不僅僅是跟著感覺走。
再次,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在需求,這是「活用教材」的落腳點,也是根本目標,即為了提高學生的全面素養。不管如何「活用教材」,關鍵是要促進學生的發展,脫離了這個前提,「活用教材」只能停留在「形」上,永遠也抓不住「活用教材」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