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陝西理工學院咋么樣
陝西理工學院是一所歷史悠久、辦學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大學。2001年經教育部批准由原陝西工學院和漢中師范學院合並組建而成。學院校園佔地約1741.2畝,建築總面積491301
陝西理工學院校徽
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37479萬元。學校坐落在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譽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漢中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優美的自然環境,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陝西理工學院是一所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和管理學
陝西理工學院
的多科性大學。學校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堅持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地方經濟建設協調發展,以提高學科建設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2006年1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新增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現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職教育、繼續教育的多層次辦學格局。學校現有8個二級學院、11個系、1個教學部和2個中心,設有漢語言文學、數學、英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等52個本科專業。學校建有3個省級重點學科、18個校級重點學科和1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有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2個實驗(實訓)教學中心下設71個實驗(實訓)室。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385萬元。學校館藏圖書150.80萬冊,中外文期刊3450種。學校教學科研設施齊全,條件完備。
學校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良好、富有敬業精神的教職工隊伍。現共有教職工名,教師總數1131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者354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及省級優秀教師、曾
與美國南加州先鋒大學建立友好合作關系
憲梓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獲得者27人。各類在校學生2.12萬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82萬人。
陝西理工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圍繞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培養合格的專業技術人才為己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法辦學,堅持深化改革、從嚴治教,積極適應社會需求,調整專業布局,優化課程設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學科、課程建設,形成了較為合理的學科、專業、課程結構,建立了完備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王立新同志已編著出版《大學素質教育》、《共產黨員道德建設簡論》、《現代企業管理》等專著和教材六部,發表論文20餘篇,主持陝西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兩項,漢中市西部大開發科研項目一項,陝西理工學院科研項目一項。
發展密切相關、特色鮮明的學科體系。 1.以秦巴山區自然資源研究與開發利用為特色的理學學科
依託生物學、化學、環境科學等學科研究力量,以秦巴山地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為研究領域,重點培育了植物學、動物學和分析化學等重點學科。
2.以工業應用技術研究為特色的工學學科
依託機械工程、材料科學工程等學科研究力量,重點培育了機械設計及理論、材料加工工程、機械電子工程等重點學科。
3.以漢水文化研究為特色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
依託歷史學、文學等人文社科學科的研究力量,承擔了一批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在內的各級各類研究課題。「漢水文化研究中心」為陝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編輯本段
辦學理念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法治校。
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紮根秦巴,服務基層。堅持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把陝西理工學院
建成綜合實力強、學科專業結構合理、質量效益好、特色鮮明、省內外知名的多科性大學。
編輯本段
院系設置
文學院
文學院前身為1958年成立的漢中大學中文系,由於種種原因1966年學校停辦,中文系也因此停止招生。1975年陝西師范大學在漢中設立分校,中文系恢復招生。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
陝西理工學院
,恢復漢中大學並改名為漢中師范學院,歸屬陝西省領導,批准設立中文、數學等5個系,從此中文系進入一個穩定的發展階段。2001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原陝西工學院和漢中師范學院合並組建為陝西理工學院,中文系師資和學科建設進一步加強,經過多年努力,陝西理工學院於2006年1月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中文系的中國古代文學專業成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隨後經過學科整合,中文系成為陝西理工學院的二級學院——文學院。
文學院現有教師幹部51人,其中正高級職稱8人,副高級職稱17人,中級職稱24人,初級職稱5人,專任教師50人。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29人,其中博士5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24人,在讀碩士4人,另有外聘教師11人,全日制在校學生1500人。
文學院現有三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文秘教育和廣播電視新聞學,兩個高職(專科)專業:語文教育、新聞采訪與製作。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為校級名牌專業,文藝學和中國古代文學為就、校級重點學科,一門省級精品課程——中國古代文學,一門校級精品課程——外國文學。
文學院堅持以質量求生存,畢業生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和認可,近幾年應屆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左右。在新的世紀,文學院將乘著申碩成功和學科調整之東風,以本科教育為主,努力辦好碩士研究生教育,求實創新,開拓進取,為陝西理工學院大發展以及科教興國、科教興陝作出積極貢獻。
經濟與法學院
經濟與法學學院是在原政法系、社會科學部、思想品德教研室的基礎上,於2006年元月整合組建的教學部門。整合前的三個教學部門在48年的辦學歷史中,有著深厚的精神和成果積淀,這使得
陝西理工學院
經濟與法學學院有著較高的發展平台。至2007年8月,學院有專任教師12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5人,講師64人。學院資料室擁有中外文藏書2.8萬余冊,中外期刊雜志200餘種。有模擬法庭、人力資源管理實訓、多功能多媒體教室等為教學科研提供基礎設施。教學手段、學術研究、資料搜集、數據分析、對外交流等手段和方法有較大的改善和提高
目前學院設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法學等四個專業,承擔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品德課公共課教學。2007年6月底,全院在校學生1182人。學院建有校級重點學科4個,校級名牌專業1個,校級精品課程門,校級優秀課程4門,校級重點課程4門。目前有近20門課程採用多媒體教學,5門課程採用雙語教學,已開發和正在開發中的6門教學課件正在試運行中。目前,學院正總結經驗、查找差距,認真做好各項 教學工作,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著力建設本科教學質量的各項標志工程。
目前,由經濟與法學學院教師主持的國家級立項課題3項,省部級立項課題12項,省教育廳及漢中市立項課題9項。相關科研工作和成果獲省、市多項政府科研成果獎,並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學院有關教師率先提出了陝南經濟發展的綠色產業道路的構想,在省、市政府立項資助下,其研究成果對漢中市形成綠色產業戰略起到了理論先導和積極推動作用,對陝南經濟發展的綠色取向也產生了很大影響。目前,學院積極整合科研力量,明確科研方向,以省部級以上立項、重大科研成果為標志性工作,著力建設優勢學科。
學院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努力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大學教
陝西理工學院
育。學生的考研、四、六級外語考試以及「口才協會」等社團活動、科研立項、體育比賽和文藝演出等,都有突出的表現和成績。
經濟與法學學院將認真貫徹學校辦學指導思想,以教師為本,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本科教育為主,注重科學研究,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為我院培養合格的本科畢業生提供良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積極准備申報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品德教育、區域經濟學三個學科碩士點,並為其它學科申碩創造條件。經過十年左右努力,使學院具有申報博士點的基本條件。
藝術學院
1997年3月成立漢中師范學院藝術系,學校根據漢中市政協委員的提案,認為為地方基礎教育服務是學校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決定成立藝術系,設置藝術類專業。遂安排專人起草增設專業論證報告,招聘專業教師,購置教學設備,調整教學用房。當年招收美術學(師范類)專業新生 32人。2002 年因院
陝西理工學院
校合並更名為陝西理工學院藝術系,2006 年因學科整合,成立藝術學院。
辦學條件:擁有專業教學樓,面積7557.87平方米。
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42.27萬元。
專業圖書資料10947冊。
專業教學用計算機72台,鋼琴82架,石膏教具一批,演出服裝300多套,名族樂器一批,名族樂器一批,多媒體教室1個,專業照相機3部,攝象機2部,投影儀3台等教學硬體,有力地保證了專業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在校學生936(音樂學專業289人;美術學專業284人;藝術設計專業363人)。
辦學條件:
l 學校投巨資( 600 余萬元)在 2001 年建成藝術教學樓; l 院成立之初有鋼琴 6 架, 2000 年購鋼琴 30 架, 2001-2002 購 15 架, 2003 年購 20 架, 2004-2005 年又增購 10 架。 2006 年購三角鋼琴 1 台,目前共有鋼琴 82 架; l 2007 裝修了音樂廳和美術作品展廳; l 藝術專業的教學對設備特殊的要求,近年來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先後購置了演 出服裝 300 多套、攝像照相器材、計算機、圖書、電子出版物等等,從根本 上保證了藝術學院專業教學過程的規范。 l 購置教學用石膏教具、展覽用畫框、版畫印刷機、攝像機、照相機、建設多 媒體教室,有力地保證了專業教學活動規范有序的開展。
體育學院
陝西理工學院體育學院是在陝西理工學院體育系和陝西理工學院基礎課一部公體教研室、基礎課二部公體教研室的基礎上成立的。原陝西理工學院體育系的前身是漢中師范學院體育系,至今已有32年的辦學歷史,先後為國家培養中學以上體育師資、各級教練員、體育管理人才2000餘人,其中40餘人考上碩士研究生,歷屆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肯定和好評,許多畢業生已成為體育教育、訓練和管理等行業的骨幹力量。
體育學院現有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兩個專業,同時承擔著陝西理工學院公共體育課
陝西理工學院
程的教學工作。體育學院現有學生512人,教職工80人,專任教師7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0人,講師27人;國家級裁判員2人,國家一級裁判員15人。現擁有國際標准田徑場、游泳池、綜合體育訓練館等現代化的體育場館,體育設施較為完善。
體育學院歷來注重將教學、科研、訓練融為一體,始終不渝地貫徹「嚴謹、求實」的治學方針,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有一支專業能力強、科研水平高、愛崗敬業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幾年來累計出版專著31餘部、在國家級、省級、各大體育院校學報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0餘篇,還承擔有國家級、省級、院級科研項目。現有院級精品課程、重點若干門
體育學院更新教育觀念,開拓創新,以辦學定位為立足點,以培養目標為依據,完善和修訂教學計劃,推進教學改革,不斷探索辦學新路子。幾年來,體育學院在學校率先推行了掛牌教學,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都有了明顯的轉變,增強了教師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
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
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其前身為陝西理工學院化學系,始建於1958年,先後經歷了漢中大學農化科,漢中師范學院化學系,陝西理工學院化學系等階段,2006年經學校學科整合,組建了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
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現有化學(師范類)專業、應用化學專業、環境科學專業、環境工程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等五個專業。擁有一個校級優秀名牌專業(化學專業)、兩個校級重點學科(分析化學、物理化學)、一門校級精品課程(無機化學)、三門校級優秀課程(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和一門校級重點課程(化工原理)。
學院現有教職工60人,專任教師50人,教師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7人,高級實驗師
陝西理工學院
4人,具有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36人,師資隊伍年齡、職稱、學歷、學緣結構合理。在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學科建設工作、科研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近年來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30餘篇,多篇論文被SCI和EI收錄,11項科研成果分別獲得陝西省高等學校科技成果獎和學校科研成果特別獎,34項研究課題獲省市、學校等部門立項資助,學院建立應用化學研究所,為地方的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服務。
學院一貫重視教學研究,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出版各類教材、科研專著二十餘部,獲得省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學校優秀教學成果獎10餘項;教師教風嚴謹,教學效果好。學院從1958年至2007年累計輸出畢業生2378人,畢業生遍及國內外各個行業,大部分已成長為單位的骨幹力量,為國家和地方的科技、教育與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
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實驗中心近年來有了大的發展,2007年被學校評為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現有基礎化學實驗室、現代化學實驗室、化工與應化實驗室、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室等4個實驗室,16個實驗分室,實驗設備總值553.94萬元,能滿足師生的教學科研需要。實驗室向學生開放,近年來,在完成教學和科研任務的同時,實驗中心利用現有設備積極為地方經濟服務,影響力不斷擴大。
在學生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中,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重視教育實習基地和生產實習基地的建設,現建有南鄭中學、九冶中學等規范的教育實習基地、四川川化集團、南鄭化工總廠、漢中理想化工、漢中環境監測站、略陽鋼鐵公司、略陽電廠、漢中污水處理廠等生產實習實訓基地,學生實習扎實、規范,效果明顯。
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工作。以專業為基礎,學院學生社團綠色衛隊,多次對漢江流域進行科學考察,開展環保科普活動,受到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的好評和關注,綠色衛隊獲得國際福特基金立項資助。
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
陝西理工學院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創建於1958年5月,為漢中大學生物農業科,同年11月改為生物科。1978年4月,國務院批准恢復漢中大學並改名為漢中師范學院,1979年增設生物系,設生物教育專業,學制四年。2000年6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漢中師范學院和陝西工學院合並組建陝
陝西理工學院
西理工學院。
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已有近50年的辦學歷史,現設有生物科學(師范類)、生物工程和食品質量與安全3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542名,生物科學專業被評為陝西普通高等學校名牌專業,植物學(資源生物)被評為省級重點學科,動物學被評為省精品課程,院級優秀課程植物學和重點課程生物化學.同時建有陝西省生物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陝西省資源生物重點實驗室、陝西省漢中市GAP工程中心;2005年12月植物學獲我校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
近年來,學院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迅速發展,現有教職工43人,正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4人,碩士學位15人,形成了一支職稱、學歷和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學院堅持教學科研並重,正副教授承擔主幹課程教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積極開展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更新,出版教材或專著10餘部,專業質量穩步上升。同時,以秦巴山區生物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為主要科研方向,承擔省、市科研項目60餘項,發表論著836篇(部),取得技術成果30餘項,生物科技已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隨著生物學世紀的到來,伴著西部開發的春風,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將踏入新的征程,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金屬
陝西理工學院
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四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1400餘人。
「材料加工工程」是我校首批具有碩士授權的學科專業點之一,「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為省級名牌專業和省級特色專業,「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為校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獲批2008陝西省人才培養模式試驗區。「材料成型技術基礎」2009年被評為陝西省精品課程。
學院現有教職工43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3名;其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23名,歸國訪問學者2名。
材料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從嚴治學,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被陝西省教育廳多次評為「創佳評差最佳單位」。已為國家培養了2000餘名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材料學院擁有鑄造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功能材料、復合材料、金屬強韌化等五個研究所,一個中心實驗室。其中「材料檢測實驗室」為校級實驗示範中心。實驗室建築面積2610m2,現有教學實驗設備880台套,價值692萬元。實驗中心擁有掃描電鏡、X射線衍射儀、差熱分析儀、紅外光譜儀、顯微硬度計、熱壓燒結爐、冷等靜壓機、真空燒結爐等大型儀器設備35台(套)。
材料學院重視科學研究,先後完成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1項,省教育廳專項科研基金項目4項,院級科研項目20多項,橫向科研項目12項,轉讓科研成果8項;獲廳(局)級科研成果獎6項;編寫教材12部;在核心期刊發表教學 、科研論文300餘篇,被SCI、EI收錄60餘篇。目前,承擔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承擔國家「十一五」教學研究課題子課題1項,陝西省教學改革課題1項,其它各類項目30項。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由原機電工程系、儀器科學與技術系和基礎課一部的制圖教研室於2
陝西理工學院
006年合並組建而成。其前身機械繫成立於1978年。學院現設有工程圖學、工程力學、機械設計、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測控技術與儀器、能源與動力工程等7個教研室及機電研究所、圖書資料室和實驗中心。學院依託「數控加工技術」陝西省重點實驗室,實驗室面積7200多平方米,大型儀器設備40餘台套,800元以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978.12萬元。經過長期努力建設,學院實驗中心於2007年7月被評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院現開辦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測控技術與儀器」、「熱能與動力工程(汽車工程)」4個本科專業和「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檢測技術及應用」3個高職專業。其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陝西省名牌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2007年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測控技術與儀器」為校級名牌專業。學院擁有「機械設計及理論」陝西省重點學科,「機械電子工程」、「精密儀器與機械」2個校級重點學科,其中「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2006年成為學校首批碩士學位授予點。現有教職工8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級實驗師等高級技術職稱25人,講師等中級技術職稱4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6人。為社會培養了本、專科(高職)畢業生26屆、6000多名畢業生。目前在校學生2460人。
機械工程學院師資力量雄厚,作風嚴謹,教學、科研成績突出,多次受到教育部專家、省上領導和有關部門的肯定和好評。多年來,學院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狠抓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以創建名牌專業、精品課程、優秀課程、重點課程為突破口,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使教學、科研和管理等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風和優良傳統。已建成省級精品課程2門,校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優秀課程3門、校級重點課程6門。先後有30餘人次受到省部級及以上表彰,2人享受國務院有特殊貢獻的專家津貼。近三年來,有3位教師獲得校級教學名師稱號,6位教師獲校級「十佳教學能手」稱號。學院連續多年被評為陝西省教育系統創佳評差最佳單位,2004年被評為陝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近年來,機械工程學院完成並通過省部級技術鑒定的科研成果10餘項,制定國家標准1部,獲國家專利13項,科研成果30餘項。發表論文500餘篇,多篇被SCI、EI等收錄,出版專著3部,編寫教材30餘部,其中4部教材被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機械工程學院長期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促發展」的辦學理念, 更新觀念,強化管理,形成了「守正出新、精工博藝」的院風,教學、科研成績突出。畢業生具有較強的社會競爭力,供需比一直在1:5以上,長期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許多畢業生已成為大中型企業、科研院所的主要領導、技術骨幹或研究生導師。2007屆本、專科畢業生577人,就業率98%。
電信工程系
電信工程系前身可以追溯到北大漢中分校時期的無線電專業。2006年經過學科整合(取消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並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現有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2個本科專業
陝西理工學院
,其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學校名牌專業。所有專業面向全國招生,2009年在校本科生1006人。 現有教職工39人,其中專任教師29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人數佔38.46%;高級技術職務人數佔23.08%;在讀碩士3人(其中1人在國外讀碩士研究生)。
電信工程系設有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技術等3個教研室和1個實驗中心。實驗中心現有10個實驗(分)室;與中國聯通漢中分公司聯合建立了「移動通信基站」,與中興通訊有限公司聯合建立了計算機信息處理實驗室。在陝西寶雞、漢中,四川棉陽、江蘇南京、河南洛陽等地建立有8個穩定的專業實習基地。
我系教師具有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光榮傳統,先後有2人被授予「全國優秀教師」、」和「陝西省師德標兵」。 我系高度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培養。我系學生在參加的全國各類大賽中頻頻獲獎。在2005年全國電子設計大賽中獲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在2006年全國機器人大賽中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2007年通信052班楊環同學獲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陝西賽區一等獎。
畢業生具有較強的社會競爭力,長期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連續三年就業率均超過95%。 電信工程系依據陝西理工學院辦學指導思想,結合本系專業特點,以電子、通信行業的人才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校內和校外兩方面的資源,調動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教學和科研條件,促進學科建設和發展。使學生掌握現代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研究開發、安裝調試和維護電子設備、通信網路系統的能力,使之成為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電氣工程系
電氣工程系是由原陝西工學院電子工程系根據學科特點於2000年調整組建而成,是學院規模較大、辦學歷史長、整體實力雄厚的骨幹係之一。電氣工程系目前設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兩個本科專業和計算機控制技術一個高職專業,分別於1979和1980年經陝西省教育委員會批准開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經過20餘年的發展,各專業辦學質量和水平逐年提高,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校級重點學科,自動化專業是陝西省自動化學會理事單位。學生綜合素質高,就業情況良好。近年來,先後有數十名畢業生考取了清華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就業范圍涉及電力系統、廠礦、企業、科研院所及教學等單位。現已有20餘屆本、專科合格畢業生5200餘人。目前在校學生1250餘名。
電氣工程系下設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工三個教研室,一個中心實驗室、一個校級重點學科及一個自動化技術研究所。電工實驗室和自動化實驗室先後被國家教委評為「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高校實驗系統先進集體」。現有實驗室使用面積3057.42平方米,實驗設備總值530餘萬元,能夠滿足基本的教學、科研需要。
電氣工程系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擁有一批學術造詣深厚,在工業控制、調速、電力系統自動化等領域內有一定影響的學術骨幹。全系教職工45人,高級職稱15人,中級職稱22人,13人碩士研究生畢業, 13人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結業。近5年承擔省部級項目20餘項,橫向課題10餘項,院級項目30餘項,科研經費累計200餘萬元。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50餘篇,出版教材16部。與國內外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並聘請多名專家、教授為本系的兼職、客座教授。
經過新的專業整合,電氣工程系的規模進一步擴大,教學科研條件進一步改善。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將遵循教育規律,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人才培養為核心,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提升知識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培養出能夠從事設計、研發和現代化管理與計算機應用的寬口徑「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另有經貿系、外語系、教育科學系、歷史文化系、數學系、物理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土木工程與建築系和管理系。
編輯本段
科學研究
『貳』 西安小寨附近的交大醫學院這個學校怎麼樣好不好以後是不是直接進入
屬於交大的一個學院,挺好的。
至於直接進醫院工作基本是不可能的,本人交大學生,從沒聽過類似的說法。
『叄』 酒鋼集團公司的董事長、經理是誰呢
馬鴻烈:
酒鋼公司董事長,黨委常委,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委第十屆候補委員。
在1965年8月到1966年8月期間,在三九公司職工中等專業學校學習;在1966年9月到1970年12月期間,冶金部九冶機械化公司實習、三九公司運輸處汽車司機、宣傳幹事;在1971年1月到1974年3月期間,擔任酒鋼西溝礦汽車隊副隊長;在1974年4月到1976年5月期間,擔任酒鋼內燃機廠機動科副科長;在1976年6月到1980年10月期間,擔任酒鋼內燃機廠革委會副主任、副廠長、代理廠長、黨委副書記;
在1980年11月到1983年2月期間,在東北工學院管理工程系學習;在1983年2月到1983年8月期間,擔任酒鋼內燃機廠廠長、黨委委員;在1983年8到1991年4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副經理、黨委常委;在1989年9月到1990年7月期間,在中央黨校培訓部學習;在1991年4月到1995年5月期間,擔任甘肅省冶金工業廳副廳長、黨組成員;在1995年5月到1998年3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經理、黨委常委;在1998年3月到1999年4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黨委常委、董事長兼總經理;在1999年4月到2002年4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黨委常委、董事長兼總經理、宏興股份公司董事長;在2002年4月到2002年12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黨委常委、董事長、總經理;2002年12月份起,擔任酒鋼公司董事長,黨委常委,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委第十屆候補委員。
梁傳密:
酒鋼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在1969年3月到1972年5月期間,酒鋼西溝礦機修車間工人;在1972年5月到1975年8月期間,在西安冶金建築學院機電系礦山機械專業學習;在1975年9月到1982年7月期間,酒鋼西溝礦采礦車間技術員、機修車間技術員、黨支部書記;在1982年7月到1983年10月期間,擔任甘肅省嘉峪關團市委副書記;在1983年10月到1987年2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團委副書記、書記;在1987年2月到1989年10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工會副主席;在1989年10月到1992年6月期間,擔任酒鋼設備備件公司書記;在1992年6月到1994年8月期間,擔任酒鋼廢鋼鐵加工廠廠長、書記;在1994年8月到1996年2月期間,擔任酒鋼河西堡鐵廠廠長;在1996年2月到1998年2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黨委副書記;在1998年2月到2000年2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黨委副書記、監事會副主席、蘭鋼公司黨委書記;在2000年2月到2002年11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黨委副書記、監事會副主席。
從2002年11月起,擔任酒鋼公司黨委書記、董事。
臧秋華:
酒鋼公司黨委常委、總經理、總經濟師。在1982年8月到1983年10月期間,酒鋼職工中專教師;在1983年11月到1989年8月期間,酒鋼生產處調度員、調度值班長、工藝科科長;在1989年9月到1991年3月期間,擔任酒鋼燒結廠副主任、科長、廠長助理;在1991年3月到1995年9月期間,擔任酒鋼燒結廠副廠長;在1995年9月到1996年7月期間,擔任酒鋼河西堡鐵廠副廠長、廠長;在1996年7月到1997年10 月期間,擔任酒鋼煉鐵廠副廠長;在1997年10月到1998年12月期間,在甘肅省冶金局掛職;在1998年12月到2000年3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副總工程師兼發展規劃處處長;在2000年3月到2005年3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總經濟師;從2005年3月起,擔任酒鋼公司黨委常委、總經理、總經濟師。
唐方平:
酒鋼公司黨委常委、工會主席。在1968年3月到1971年12月期間,在三一七七部隊、一三三五部隊服役;在1971年12月到1976年12月期間,在酒鋼修建工程處擔任幹事;在1977年1月到1983年11月期間,擔任嘉峪關市委組織部任幹事;
在1983年12年1985年7月期間,擔任酒鋼組織部幹部科副科長、科長;在1985年7月到1987年7月期間,酒泉教育學院學習;在1987年7月到1988年6月期間,在酒鋼幹部處、勞人處擔任科長;在1988年6月到1990年3月期間,在酒鋼勞動人事處擔任副處長;在1990年3月到1991年3月,在酒鋼基建指揮部勞人處擔任副處長;
在1991年3月到1993年9月,在酒鋼勞人處擔任處長;在1993年9月到1996年12月,在酒鋼公司經理辦公室擔任主任;在1996年12月到1998年2月,擔任酒鋼公司工會副主席、主席;從1998年2月起,在酒鋼公司擔任黨委常委、工會主席,期間在2000年4月到2000年6月,在甘肅省委黨校地廳班學習。
魏志斌:
酒鋼(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在1979年9月到-1983年8月期間,在西安冶金建築學院學習;在1983年8月到1987年4月,在酒鋼軋鋼廠工作;在1987年4月到1994年9月期間,擔任酒鋼二軋廠副科長、科長;在1994年9月到1996年1月期間,擔任酒鋼二軋廠副廠長;在1996年1月到1997年10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生產處副處長;在1997年10月到2000年1月期間,擔任酒鋼銷售處副處長;在2000年1月到2001年12月期間,擔任酒鋼生產處處長;在2001年12月到2002年4月期間,擔任酒鋼(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在2002年4月到2002年7月期間,擔任酒鋼(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在2002年7月到2002年11月期間,擔任酒鋼(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宏興股份公司總經理;從2002年11月起,擔任酒鋼(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車洪:
酒鋼公司副總經理兼房地產公司經理、宏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書記。在1977年7月到1980年10月期間,在酒鋼花海農場下鄉;在1980年10月到1981年11月期間,為酒鋼選礦廠工人;在1981年11月到1985年9月期間,為酒鋼機修廠工人;在1985年9月到1988年9月期間,在西安房管學校學習;在1988年9月到1993年7月期間,在酒鋼生活服務公司、房地產公司擔任房產科副科長、科長;在1993年7月到1994年9月期間,酒鋼房地產公司經理助理;在1994年9月到1999年2月期間,擔任酒鋼房地產公司副經理;在1999年2月到2001年1月期間,擔任酒鋼服務總公司副經理;在2001年1月到2002年7月期間,擔任酒鋼房地產公司經理;在2002年7月到2002年11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總經理助理兼房地產公司經理、宏豐公司經理;在2002年11月到2004年8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總經理助理兼房地產公司經理、宏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書記;在2004年8月起。擔任酒鋼公司副總經理兼房地產公司經理、宏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書記。
鄭亞軍:
酒鋼公司黨委副書記。在1979年12月到1980年9月期間,為華亭礦務局楊家溝煤礦工人;在1980年9月到1982年7月期間,在甘肅教育學院中文系中文專業學習;在1982年7月到1984年3月期間,在甘肅礦燈廠教育科、政治處擔任幹事;在1984年3月到1988年11月期間,為省煤炭總公司黨委宣傳部、組織部科員,機關團支部書記;在 1988年11月到1995年12月期間,為省委組織部組織處、辦公室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在1992年8月到1994年12月期間,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學習;在1995年12月到1996年11月期間,為省委組織部辦公室副處級組織員;在1996年11月到1999年10月期間,擔任蘭州市委辦公廳副主任;
在1999年10月到2001年8月期間,擔任省委辦公廳秘書一處調研員;在1998年9月到2000年7月期間,在蘭州大學法律系經濟法學專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
在2001年8月到2002年11月期間,在省政府辦公廳擔任秘書處處長;在2002年11月到2005年4月,擔任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從2005年4月起,擔任酒鋼公司黨委副書記。
趙學:
酒鋼黨委副書記。在1967年1月到1967年11月期間,為內蒙古敖漢旗畜牧局工人;在1967年11月到1973年2月期間,在五一九九部隊服役;在1973年7月到1976年9月期間,在蘭州大學外語系學習;在1976年10月到1982年3月期間,在嘉峪關市委擔任組織部幹事、副科長;在1982年3月到1987年2月期間,擔任酒鋼黨委組織部科長、副部長;在1987年2月到1992年1月期間,擔任甘肅省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在1992年1月到1997年1月期間,擔任甘肅省人事局開發區辦事處主任;在1997年1月到1998年4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駐蘭州辦事處主任;在1998年4月到2000年2月期間,擔任酒鋼總經理助理、蘭鋼黨委副書記;在2000年2月到2003年2月期間,擔任酒鋼黨委副書記、蘭鋼黨委書記;在2003年2月到2004年2月期間,擔任酒鋼黨委副書記、甘肅蘭泰實業公司黨委書記;從2004年2月起,擔任酒鋼黨委副書記。
任建民:
酒鋼副總經理、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在1979年9月到1983年8月期間,在北京鋼鐵學院學習;在1983年8月到1987年2月期間,為酒鋼軋鋼廠技術員;在1987年2月到1993年7月期間,擔任酒鋼二軋廠車間主任;在1993年7月到1996年10月期間,擔任酒鋼四軋廠副廠長;在1996年10月到1997年10月期間,擔任酒鋼四軋廠廠長;在1997年10月到2002年11月期間,擔任酒鋼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兼人事部部長;在2002年11月到2003年1月期間,擔任酒鋼黨委組織部部長兼人事部部長;
在2003年1月到2004年1月期間,擔任酒鋼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人事部部長;
在2004年1月到2005年7月期間,擔任酒鋼總經理助理、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人事部部長;在2005年7月到2005年9月期間,擔任酒鋼副總經理、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人事部部長;從2005年9月起,擔任酒鋼副總經理、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夏添:
酒鋼董事、副總會計師、計劃財務部部長。在1988年9月到1992年7月期間,在華東冶金學院學習;在1992年7月到1995年2月期間,擔任酒鋼耐火材料公司財務科科員;在1995年2月到1999年2月,擔任酒鋼財務處成本科科員;在1999年2月到2000年1月,擔任酒鋼財務處副主任科員;在2000年2月到2000年7月期間,擔任酒鋼財務處副主任科員、煉鋼廠副廠長;在2000年7月到2002年2月期間,擔任酒鋼財務處副主任科員、鏡鐵山礦副礦長;在2002年2月到2003年3月期間,擔任酒鋼財務處副處長;在2003年3月到2004年2月期間,擔任酒鋼財務處副處長兼生產指揮中心成本控制部部長;在2004年2月到2004年11月期間,擔任酒鋼財務處副處長(正處級);在2004年11月到2005年9月期間,擔任酒鋼財務處處長;在2005年9月到2005年12月期間,酒鋼董事、財務處處長;從2005年12月起,擔任酒鋼董事、副總會計師、計劃財務部部長。
胡紹祥:
酒鋼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監事會主席。在1961年9月到1965年8月期間,在上海鐵道學院學習;在1965年8月到1973年10月期間,擔任酒鋼運輸部幹事;在1973年10月到1985年3月期間,擔任酒鋼內燃機廠辦公室秘書、副主任、主任、組織部長、紀委書記;在1985年3月到1990年4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紀委副書記;在1986年9月到1987年1月期間,在甘肅省委黨校紀檢班學習;在1990年4月到1993年9月期間,擔任酒鋼黨委辦公室主任;在1993年9月到1996年3月期間,擔任酒鋼內燃機廠書記、副廠長;在1996年3月到1998年2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黨委常委、組織部長;在1998年2月到2002年11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組織部長、監事會副主席、宏興股份公司黨委書記;在2000年9月到2000年10月期間,在甘肅省委黨校地廳班學習;從2002年11月起,擔任酒鋼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監事會主席。
馬國華:
酒鋼公司副總經理。在1969年3月到1973年3月期間,為酒鋼熱電廠工人;在1973年3月到1980年11月期間,擔任嘉峪關市團委副書記;在1980年11月到1983年2月期間,在東北工學院學習;在1983年2月到1985年3月,擔任酒鋼供銷處副處長、供應處副處長;在1985年3月到1989年4月,擔任酒鋼修建部工會主席、副主任;在1989年4月到1992年6月期間,擔任酒鋼一軋鋼廠書記;在1992年6月到1996年10月期間,擔任酒鋼四軋鋼廠廠長、書記;在1996年10月到1997年10月期間,在甘肅省冶金局掛職;在1997年10月到1998年4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經理助理;
在1998年4月到2000年1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副總經理兼服務總公司經理;從2000年1月起,擔任酒鋼公司副總經理;在2002年9月到2002年12月期間,在甘肅省委黨校地廳班學習。
王鐵成:
酒鋼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宏泰國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副經理。在1975年9月到1979年4月期間,為甘肅嘉峪關市輕工機械廠工人;在1979年4月到1979年9月期間,為四冶五公司機械科工人;在1979年9月到1984年9月期間,為酒鋼機修廠木型車間工人;在1984年9月到1987年3月期間,擔任酒鋼煉鋼廠設備員、設備主任;
在1987年3月到1989年2月期間,擔任酒鋼煉鋼廠生產調度長、廠長助理;在1989年2月到1992年6月期間,擔任酒鋼煉鋼廠副廠長;在1992年6月到1994年10月期間,擔任酒鋼企業公司曾任四軋鋼廠廠長、書記;在1994年10月到1996年10月期間,擔任酒鋼生產調度處工程師;在1996年10月到2000年1月期間,擔任酒鋼鋼材改制廠代廠長、廠長;在2000年1月到2001年12月期間,擔任酒鋼爐料公司經理;從2001年12月起,擔任酒鋼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宏泰國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副經理。
劉菲:
酒鋼公司副總經理。在1970年9月到1973年9月期間,為酒鋼修建部設備隊技術員;在1973年9月到1976年12月期間,在東北重型機械學院學習;在1976年12月到1987年2月期間,為酒鋼軋鋼廠技術員;在1987年2月到1990年1月,擔任酒鋼二軋廠科長;在1990年1月到1993年5月期間,擔任酒鋼二軋廠副廠長;在1993年5月到1996年11月期間,擔任酒鋼二軋廠代廠長、廠長;在1996年11月到1997年10月期間,擔任酒鋼機械動力處處長;在1997年10月到2002年12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總經理助理兼機動處處長;在1999年9月到1999年12月期間,在蘭州工業大學高級工商班學習;在2002年12月到2003年2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副總經理兼機動處處長;從2003年2月起,擔任酒鋼公司副總經理。
徐浩然:
酒鋼公司副總經理。在1969年10月到1970年7月期間,在甘肅武威下雙公社下鄉;在1970年7月到1978年9月期間,為甘肅光儀器廠工具車間工人;在1978年9月到1982年10月期間,在西安冶金建築學院學習;在1982年10月到1989年3月期間,擔任酒鋼生產處計劃員、科長、處長助理;在1989年2月到1991年3月期間,擔任酒鋼煉鋼廠副廠長;在1991年3月到1992年6月期間,擔任酒鋼計劃處副處長、處長;在1992年6月到1997年10月期間,擔任酒鋼煉鋼廠副廠長、廠長;
在1997年10月到1998年4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經理助理兼煉鋼廠廠長;在1998年4月到2002年12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副總經理、董事、蘭鋼公司總經理。從2002年12月起,擔任酒鋼公司副總經理。
周幼方:
酒鋼代總會計師兼酒鋼宏興股份公司董事會董事。在1962年9月到1968年12月期間,在中央財政金融學院上學;在1968年12月到1973年1月期間,為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幹校財金分部學員;在1973年1月到1989年8月期間,為酒鋼一中教師、教務科科長、教導處主任;在1989年8月到1996年3月期間,擔任酒鋼財會審計處副處長;在1996年3月到1997年10月期間,擔任酒鋼財務處處長;在1997年10月到2000年4月期間,擔任酒鋼副總會計師兼財務處處長;在2000年4月到2000年7月期間,擔任酒鋼代總會計師兼財務處處長;在2000年7月到2002年11月期間,擔任酒鋼代總會計師;從2002年11月起,擔任酒鋼代總會計師兼酒鋼宏興股份公司董事會董事。
劉惠東:
酒鋼公司副總會計師、董事。在1968年11月到1971年11月期間,在甘肅酒泉新城鄉下鄉;在1971年11月到1981年9月期間,為酒鋼公司內燃機廠工人;在1981年9月到1984年7月期間,在甘肅省職工財院學習;在1984年7月到1987年2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職工大學財務科科長;在1987年2月到1993年10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煉鋼廠財務科科長;在1993年10月到1995年9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河西堡鐵廠副廠長;在1995年9月到1997年10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財審處副處長、處長;在1997年10月到1999年2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材料供應處處長、書記;在1999年2月到2000年7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銷售處處長;在2000年7月到2002年12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財務處處長;在2002年12月到2003年2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財務處處長、董事;在2003年2月到2004年11月期間,擔任酒鋼公司副總會計師、財務處處長、董事;從2004年11月起,擔任酒鋼公司副總會計師、董事。
『肆』 河南城建學院招聘會招聘單位有哪些
有二三十家吧,不過好多都是不知名的公司
『伍』 河南九冶怎麼樣
河南九冶建設有限公司簡稱河南九冶,系九冶建設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九冶建設有限公司前身為中國第九冶金建設公司,經國務院批准改制為現企業。公司地處河南省鄭州市高新區,是國家建設部認定的綜合性大型施工總承包企業,具有房建、冶煉、機電安裝三項總承包一級資質和鋼結構、水工金屬結構制安、管道工程三項專業承包一級資質以及中國鋼結構製造企業特級資質。公司具有一、二類壓力容器設計與製造、GB類、GC2類壓力管道安裝、D≤220T/H鍋爐安裝、起重機械安裝修理等資格以及境外招標和施工資格。 九冶建設有限公司下設四個土建公司、 三個安裝公司,十個控股、參股公司,公司年施工產值30多億元,在咸陽、鄭州、西安、寶雞、漢中、渭南、淄博等地建有生產生活基地。 河南九冶建設有限公司現有職工1000餘人,其中教授級高工5人,高級職稱30餘人,中級職稱和助理級職稱300餘人,一級建造師和一級項目經理25人,高級技師31人,技師210人,擁有優秀的員工隊伍。 河南九冶自2004年成立初已形成了事業部制和集團化的運營模式,公司下轄河南九冶鋼構有限公司、鄭州九冶三維化工機械有限公司、鄭州九冶金鑫機電設備有限公司、鄭州九冶海聯機電設備有限公司、鄭州九冶天潤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大連九冶建設機電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和蘇州九冶機電設備安裝有限公司、河南博奧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個控股參股公司,河南九冶建設有限公司豫北分公司、河南九冶建設有限公司鋼構分公司和河南九冶建設有限公司山西原平分公司等多個分公司,河南九冶建設有限公司租賃公司、河南九冶建設有限公司機裝工程公司、河南九冶建設有限公司電裝工程公司和河南九冶建設有限公司土建工程公司等多個直屬單位及分布全國各地和國外的各項目經理部。公司研發中心已投入使用,通過了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0認證,擁有一、二類壓力容器證、A級計量合格確認證、一級鍋爐安裝許可證、壓力管道安裝許可證,有完善的理化檢驗和無損檢測手段,設有焊接培訓中心,焊接水平居全國領先水平。 公司在競爭激烈、強手如林的建設市場中擁有以下優勢:</p><p>1、擁有綜合施工的優勢 我公司在承擔國家和地方的重點工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市場優勢,壯大了機電設備安裝、鋼結構及非標設備製作、鍋爐和壓力管道安裝、自動化儀表調試、城建、工民建工程建設等綜合施工能力,積累了豐富的綜合施工管理經驗。</p><p>2、擁有專業技術優勢 我公司技術人員約占職工總數量的25%,各專業工種齊全,技術管理制度完善,管理體系健全。特別在焊接方面,我公司是國家焊接協會會員單位,擁有上級批準的焊接培訓中心,培訓壓力容器合格焊工,我公司有多人獲得勞埃德合格證,在青年焊工全國比武中,曾獲得第一、第二、第六、第八名的好成績。經過多年的施工實踐,造就了一批技術能力過硬的專業人才。</p><p>3、擁有雄厚的鋼結構、非標設備製造實力 近年來,我公司的金屬結構及非標設備製造能力得到了長足發展,為全國各地用戶生產各類回轉窯、磨、乾燥機等130多台套,其中最長窯體150m,最大直徑4.5m,焊接板厚120mm。多項工程和產品獲得國優、部優和焊接優秀工程。150KA~320KA電解槽製作安裝600餘台。在結構製造方面取得二項部級工法,一項國家級工法。</p><p>4、具有承攬涉外項目施工的豐富經驗和實力 我公司在承擔涉外工程項目等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在美國、加拿大所承擔的工程都取得了良好的信譽。與國外合作電力鋼結構非標設備製作,如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多家外方人員駐廠工作,在英、日等外文翻譯方面培養和鍛煉了一批既懂外語、又懂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能同時滿足數項涉外工程的需要。 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公司深入開展「轉機制、抓管理、練內功、增效益」活動,制定了一系列「優化主業、精幹主體、調整結構、分離附體、多元經營」的管理模式,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 公司的企業精神是「學習、創新、敬業、誠信」。全體員工用辛勤的汗水為我國各條戰線的建設鑄就了一座座豐碑,多次被評為「全國優秀施工企業」,榮獲「中國工程建設社會信用AAA級企業」、「全國質量管理優秀施工企業」和「全國重質量、守誠信、講信譽百家優秀企業」等稱號,多項大中型建設項目被評為全國、省部級優質工程及優秀焊接工程。 公司遵循「以質量求信譽、以效益求發展、信守合同、用戶至上」的經營宗旨,我們的信念是:「承接一個工程,鍛煉一支隊伍,結交一批朋友,樹立一塊豐碑」,竭誠為國內外新老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為祖國的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做出應有的貢獻。 公司實施「走出去」戰略,公司新項目接連上馬開工,各類專業人才緊缺,亟待有志之士加盟,攜手共創美好明天! 經營范圍:房屋建築工程、冶煉工程、機電安裝工程、鋼結構工程、水工金屬結構製作與安裝工程、管道工程、起重設備安裝工程、環保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管道安裝、塔吊拆裝;建築設計、建築材料及其工程試件檢驗試驗;物資經銷;混凝土製品。承包境外房屋建築、冶煉、機電安裝、鋼結構、水工金屬結構製作與安裝、管道工程和境內國際招標工程、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設備材料出口、對外派遣實施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勞務人員及進出口業務。 施工領域:公司在國家和地方重點建設項目施工中,承建了冶金、有色、航空、航天、軍工、石油、化工、建材、電子、電力、醫葯、輕紡、公路和市政公用等領域工程建設項目,創建了一大批國家、部、省、市級優質工程、科技示範工程和文明工地及國家工法。 公司的人才招聘理念:有文憑不等於有知識,有知識不等於有能力,有能力不等於有貢獻。 公司職業生涯和薪酬理念:給想幹事的人機會,給能幹事的人平台,給干成事的人待遇。 敬請關注公司人力資源博客:http://jyrlb.blog.163.com</p>
『陸』 咸陽師范學院到朝陽六路科目一考場怎樣坐車
公交線路:8路 → 樂華城專線,全程約10.6公里
1、從咸陽師范學院步行約640米,到達延大咸陽醫院站
2、乘坐8路,經過5站, 到達火車站
3、乘坐樂華城專線,經過11站, 到達嘉泰建材市場站
4、步行約50米,到達朝陽六路科目一考場
公交線路:38路,全程約6.0公里
1、從咸陽師范學院步行約900米,到達中五台站
2、乘坐38路,經過5站, 到達九冶公司站
3、步行約1.4公里,到達朝陽六路科目一考場
『柒』 陝西省勉縣少林文化武術學校(九冶)搬到哪去了
武校在勉西,道館在中央公園二樓,二中哪裡。
『捌』 九冶在淄博市哪年給職工交的社保
可以查詢自己的社保的。
查詢社保的方法有三種:
社保中心查詢:如果對自己的社保帳號不清楚,可以攜帶身份證到各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業務辦理大廳查詢;
上網查詢:登陸所在城市的勞動保障網或社會保險業務網站,點擊「個人社保信息查詢」窗口,輸入本人身份證和密碼(密碼是你的社保證編號或者身份證出生年月),即可查詢本人參保信息;
電話咨詢:撥打勞動保障綜合服務電話「12333」進行政策咨詢和信息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