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麗水景寧的民族特色鄉鎮有哪些,急求!!謝謝!!
國家4A級景區~畲鄉之窗大均:具有獨特的畲族風情 國家地質公園~大際:有許多地質奇觀
2. 海南特色民族小鎮
是啊這一個海南特色民族小鎮是很漂亮的。
3. 長坪瑤族鄉的民族特色
長坪瑤族鄉內聚居著於瑤族、壯族、漢族三個民族,有著典型的大散居、小聚居的少數民族居住方式,主要語種有瑤話、壯話、桂柳話和蒙山土白話四種,其中最通用語種是桂柳語。
4. 民族鄉鎮享有自治權嗎
民族鄉鎮不享有自治權
我國少數民族分布上處於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況,有些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因區域太小、人口太少,事實上不可能行使自治權,不宜建立自治地方和設立自治機關。為此,根據憲法的有關原則,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民族自治地方內其他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相應的自治地方或者民族鄉。」這就是說,在民族自治地方內,不夠建立自治地方條件的、相當於鄉一級其他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可以建立民族鄉。但是根據憲法第三十條還規定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區、自治州和自治縣三級,而民族鄉的行政地位則在縣(包括自治縣)一級之下。同時,憲法第三十條還規定:「縣、自治縣可分為鄉、民族鄉、鎮。」因此,民族鄉不是民族自治地方,而是縣以下的基層行政區域。但是民族鄉又不同於一般的鄉,憲法第九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民族鄉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採取適合民族特點的具體措施。」因此,民族鄉雖然不是一級民族自治地方,但卻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一種重要補充。
5. 成立少數民族鄉鎮的宣傳標語
聚眾兄弟姐妹情 創辦民族多元鄉
6. 民族鄉鎮如何跨越式發展論文
生態文明視域下民族地區的跨越式發展
界別是政協委員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由界別組成是人民政協組織的鮮明特色,也是政協發揮作用的優勢所在。民族和宗教界別是政協界別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各少數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組成。省政協民宗委在工作中注重發揮界別優勢,增強界別活力,著力服務發展、穩定、和諧大局,著力促進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宗教和諧和社會穩定。
一、突出界別特色,發揮「三個優勢」
特色蘊含優勢。民族宗教界在構成上具有廣泛性和特殊性,在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宗教和諧和社會穩定方面具有「比較優勢」。
一是發揮「凝聚民心」的基礎優勢,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諧。民族宗教界委員是少數民族和宗教界的代表人士,有著特殊的身份和信仰,在團結各族群眾和廣大信眾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民族地區發展相對落後,民生問題比較突出,群眾要求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的呼聲強烈。民族界別委員就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民生問題深入調研,建言獻策,幫助破解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難題,協助解決民族地區群眾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等民生問題,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有利於凝聚民心,促進民族團結。宗教界委員積極參與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調研,協助各宗教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切實維護廣大信眾的利益。宗教界高僧大德把解經說法與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相結合,讓廣大信眾在領悟教義教規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支持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樹立良好行為規范。各宗教發揮樂善好施、扶貧濟困、崇儉尚德的獨特優勢,積極參與災後重建工作,帶頭為災區籌款捐物,幫助受損寺觀廟堂重建,廣泛開展濟貧、助學、治病等慈善活動,得到廣大群眾的好評,促進了宗教和睦和社會和諧。
二是發揮「溝通民意」的橋梁優勢,促進社會穩定。界別委員來自界別群眾,代表界別利益。民族宗教界利用自身聯系廣泛的優勢,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通過社情民意和委員「五個一」活動,把各族群眾的意願反映給黨和政府,團結各族群眾與黨同心同行。民族界委員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圍繞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時代命題,開展調查研究,建言獻策,積極表達我省民族群眾意願和呼聲。宗教界委員帶頭踐行宗教和諧,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圍繞「創建和諧寺觀教堂」活動、《宗教事務條例》貫徹落實等工作,深入調研,認真監督,真實反映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合理訴求,溝通民意、化解民怨,促進了宗教和諧、社會穩定。
三是發揮「匯聚民智」的主體優勢,促進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民族地區的跨越式發展需要匯聚各族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民族宗教界委員在界別群眾中有較強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對民族宗教工作有較深入的認識和獨到見解,能夠就民族宗教工作提出質量高、可行性強的意見和建議。民族界委員圍繞民族地區基礎建設、產業發展、資源開發、生態保護深入調研,積極建言。宗教界委員就加強宗教自身建設、促進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等工作,積極交流、深入研討。大家圍繞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的共同主題,創新工作機制,搭建聚力平台,整合智力資源。以調研、視察為平台,共同開展界別活動;以座談會、研討會和政情通報會為載體,與其他相關界別和黨、政部門交流經驗、研究問題,協力推進我省民族宗教工作,促進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
二、突出界別主體,增強「三個活力」
委員是界別的主體,是界別活力的體現者。我們在界別工作中注重以委員為中心,加強學習,創新方法,搭建平台,不斷增強界別活力。
一是以學習為契機,增強界別思想活力。樹立大局意識。以學習中央、省委重要精神為契機,樹立發展、穩定、和諧的大局意識,增強委員做好新時期民族宗教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組織民宗界委員考察學習兄弟省(區、市)民族宗教工作的好經驗和辦法,參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感受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新成果,增強愛國愛教意識。樹立協作意識。以座談會、研討會為載體,邀請各市(州)政協領導和民宗委負責人與民宗界委員一道,就加強新時期民族宗教工作展開討論、交流經驗、提高認識。結合民宗界委員文化多元、信仰多樣的特點,經常開展聯誼活動,支持委員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二是以專委會為平台,增強界別機制活力。加強界別交流互動。發揮民族、宗教界別聯系緊密、作用互補的優勢,以專委會為平台,以界別活動為載體,發揮各自優勢,協同開展工作。整合民族宗教界、科研院校、省直相關部門和其他相關界別的智力資源,圍繞促進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共同主題開展活動。與全國政協、市(州)、縣政協和黨、政相關部門互動合作,共同開展調研及其他活動。加強界別聯絡。以政協重要例會、專委會主任會議、委員會議和重要活動為平台,組織委員參政議政,認真履職;以調研、視察和其他界別活動為載體,組織委員深入調研,建言獻策;以界別座談會、茶話會和其他聯誼活動為紐帶,組織委員加強溝通、相互學習、增進共識。主動邀請界別活動所在地界別委員共同參與,發揮他們知情的優勢,增強委員參與界別活動的熱情,提高界別活動質效。
三是以界別活動為載體,增強界別工作活力。突出界別活動主題。鼓勵界別委員圍繞中心開展工作。圍繞我省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大局,開展「藏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幾個重要問題」調研;圍繞宗教和諧主題,開展「創建和諧寺觀教堂活動」調研;圍繞「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助推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開展「關於加快我省民族地區中小企業發展的建議」和「加強民族地區特色農業發展的建議」調研。圍繞災後重建主題,組織界別委員對北川新縣城建設情況進行視察。突出界別活動聯誼功能。以春節、中秋節、藏歷年、彝歷年等民族傳統節日和宗教禮儀慶典活動為平台,組織看望、慰問民族宗教界人士,共話共產黨好、祖國好、改革開放好。以召開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談會、全省民族宗教工作研討會、專題學習會為載體,邀請政協領導、界別委員與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共商民族發展大計,共謀宗教和諧之策。
三、突出界別建設,解決「三個不夠」
界別工作要與時俱進,在發展中不斷完善提高、開拓創新。省政協民宗委在界別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三個不夠」:一是界別聲音不夠強。在界別活動中,多以委員個人名義參與提案、大會發言、社情民意,較少以界別集體的聲音表達意願;二是界別活動不夠多。由於界別委員所在地多在民族地區和寺觀教堂,相對比較偏遠、分散,集中開展界別活動受到一定限制;三是界別工作機制不夠健全,活動單一,界別工作機制創新不夠。
進一步加強界別建設,解決界別存在的「三個不夠」,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要注意突出界別聲音。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整合界別資源,集中智慧,多以界別名義發表有深度的意見和建議。要在重要調研、視察等活動中整合界別資源,突出界別特色。要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和未參加專委會相關界別委員的聯系,主動邀請其參加界別活動。要加強對界別工作的總結和研究,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推廣新辦法。要加強界別工作的宣傳報道,擴大界別的社會輿論影響。
二要豐富界別活動路徑。要指導界別小組圍繞主題開展界別活動,提高活動質量,形成參政議政合力。要開展界別小組之間的交流、互動,相互借鑒,取長補短。要在專委會之間建立聯動機制,相互配合,組織「界別活動周」,「委員社區行」等活動,創新界別活動內容。要多召開對口協商會、專題座談會,加強與黨政相關部門工作協同。要突破傳統界別活動單一的模式,使界別活動路徑更多、更有創意、更加活躍。
三要創新界別工作機制。要進一步建立完善政協領導聯系界別工作制度,增強政協工作的界別意識。要健全落實界別召集人工作制度,增強召集人做好界別工作的責任心、使命感。要用活用好界別活動小組召集功能,按照便於組織經常性活動原則設置界別活動小組,選好、配好界別小組長,積極支持界別小組主動發揮作用。要建立健全界別活動考核激勵機制,將界別活動成效作為考核專委會工作、界別召集人和機關處(室)工作的重要內容。
展望「十二五」時期我省民族宗教事業,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一定要緊扣工作基調、服務發展大局、彰顯界別特色,充分發揮民族宗教界別優勢,不斷增強民族宗教界別活力,為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社會穩定,助推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和宗教和諧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7. 怎麼才能打造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古鎮
其實在打造民族特色古鎮方面只要把握一些關鍵性的要素就沒有什麼問題了吧。具體有一下幾點: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推進少數民族特色古鎮保護和發展工作是新時期保護、弘揚和發展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是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為少數民族群眾辦實事的具體體現。
2、正確把握保護與建設的目標。
開展少數民族特色古鎮保護與發展工作的目標就是促進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推進少數民族文化創新與發展,保護民族地區生態環境,建設美好家園,促進古鎮經濟全面發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建設和諧社會。一切具體工作要圍繞此目標來進行,要使特色村寨的保護與發展的各項具體工作與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相結合。
3、明確保護與建設的內容。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的主要內容為:保護古鎮的建築風格、建築工藝以及與自然相和諧的鄉村風貌,增強村民保護本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覺性,把民族文化保存在村民日常生活中,使特色古鎮古樸純真的民族風貌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具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特色民居保護要以民居維修和改造為重點。
4、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少數民族特色古鎮保護和發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人民群眾得到實惠。遠景設計研究院一直把能否實現這一目標是此項工作成敗的關鍵,相關具體工作必須圍繞此目標展開。在民居改造和建設、村寨保護中,必須尊重村民意願,改善村民生活環境,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在古鎮發展中,必須壯大支柱產業,選擇好、建設好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古鎮經濟,使村民富裕起來。
5、因地制宜,明確建設內容和目標,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建設模式。
一是要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建設模式。二是要突出彰顯古鎮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千寨一律。三是要根據古鎮的具體情況,確定保護和發展的具體內容和目標。
6、多方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政府、村民、企業、社會團體等是民族特色古鎮保護與發展的重要力量,各方都要准確定位,明確職責,合理分工,形成合力。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以村民為主體、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是做好民族特色古鎮保護與發展工作的基本保障。
不知道以上回答你是否滿意?
8. 民族古鎮的成功要素有哪些哪些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民族特色古鎮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所以保護和發展民族特色古鎮意義重大。而現今民族特色古鎮保護和發展工作成效顯著,民族傳統民居和民俗文化、生態環境都得到有效保護,古鎮特色優勢產業建設取得進展,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從遠景設計研究院多年民族古鎮打造經驗來看,民族特色古鎮的成功要素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環境舒適、景觀獨特
良好自然矸境和人文景觀是民族特色古鎮所應具備的最基本條件,這是與大眾對古鎮的本質認識和心理需求所匹配的。
2、規劃科學、以人為本
民族特色古鎮應以創造舒適的休憩空間和消費環境為關鍵,以人的感受為依據,以此滿足人咅方面消費要求。
3、區位優勢、良好交通
好的區位和交通有助於增加消費人群的數量,推動古鎮的運營進入良性循環,因此區位優勢與否,交通的易達性都決定著民族特色古鎮的價值。
4、選址合宜、定位準確
通過對古鎮的區位優勢、交通條件、特定市場環境需求進行綜合深入的整合分析,以差異化經營為手段,確定出民族特色古鎮獨特而精準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