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叫農機站其具體的工作是什麼
農業機械服務站簡稱農機站。縣農業機械管理站是縣政府直屬副科級事業單位。
農業機械服務站其主要職責是:
貫徹國家有關農機化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行使農機化的行政管理職能。
編制農機技術推廣的年度計劃和中長期技術推廣的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農機技術推廣項目審定報批與項目經費管理,以及有關執法與技術監督工作。
負責組織農機科研課題和科研成果的鑒定、評審、推薦;負責組織農機新產品、新技術的試驗、示範、推廣;監督管理農機產品、維修質量,維護農民合法權益;負責農機科普宣傳和教育,提高全縣農民農機技術應用水平和農村勞動力素質。
負責全縣農機化服務體系建設與管理,組織、指導、協調農業機械為生產、生活服務及投入抗災救災等工作。
負責做好全縣農業機械維修網點的行業管理,包括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維修技術等級審定、考核,技術等級證、照換發和年度檢審。
負責監管農機技術培訓機構,指導農機技術的成人教育工作。
負責拖拉機安全行駛監督管理工作、其他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包括拖拉機和其他農業機械及其駕駛(操作)人員的牌、證、照核發管理,駕駛員(操作手)農機操作的考核、安全學習和機車、機手年度檢審,以及組織開展農業機械安全檢查與整治工作。
負責農機化統計,做好農機現狀調查,收集行業信息為政府制定發展農機化決策提供依據。
負責全縣初級農機專業技術人員、農民農機技術員職稱評聘和教育培訓;指導行業協會工作。
完成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它工作。
Ⅱ 中國政府對農業機械化有什麼政策
為了鼓勵、扶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促進農業機械化,建設現代農業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於2004年6月25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該法規共計八章三十五條,2004年11月1日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 十六 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於2004年6月2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胡錦濤
2004年6月25日
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
2004年6月25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科研開發
第三章 質量保障
第四章 推廣使用
第五章 社會化服務
第六章 扶持措施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章 附則[1]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鼓勵、扶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促進農業機械化,建設現代農業,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農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過程。
本法所稱農業機械,是指用於農業生產及其產品初加工等相關農事活動的機械、設備。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推進農業機械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採取財政支持和實施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逐步提高對農業機械化的資金投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按照因地制宜、經濟有效、保障安全、保護環境的原則,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第四條國家引導、支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主選擇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迫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其指定的農業機械產品。
第五條國家採取措施,開展農業機械化科技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培養農業機械化專業人才,推進農業機械化信息服務,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第六條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負責農業機械化有關工作的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農業機械化促進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區域的農業機械化促進工作。
第二章 科研開發
第七條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組織有關單位採取技術攻關、試驗、示範等措施,促進基礎性、關鍵性、公益性農業機械科學研究和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
第八條國家支持有關科研機構和院校加強農業機械化科學技術研究,根據不同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需求,研究開發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支持農業機械科研、教學與生產、推廣相結合,促進農業機械與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要求相適應。
第九條國家支持農業機械生產者開發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採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和先進材料,提高農業機械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供系列化、標准化、多功能和質量優良、節約能源、價格合理的農業機械產品。
第十條國家支持引進、利用先進的農業機械、關鍵零配件和技術,鼓勵引進外資從事農業機械的研究、開發、生產和經營。
第三章 質量保障
第十一條國家加強農業機械化標准體系建設,制定和完善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維修質量和作業質量等標准。對農業機械產品涉及人身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環境保護的技術要求,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製定強制執行的技術規范。
第十二條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應當依法組織對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的監督抽查。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農業機械產品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
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根據農業機械使用者的投訴情況和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可以組織對在用的特定種類農業機械產品的適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後服務狀況進行調查,並公布調查結果。
第十三條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對其生產、銷售的農業機械產品質量負責,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承擔零配件供應和培訓等售後服務責任。
農業機械生產者應當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保障人身安全的要求,在其生產的農業機械產品上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裝置、警示標志和中文警示說明。
第十四條農業機械產品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農業機械使用者造成農業生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失的,應當依法賠償損失。農業機械使用者有權要求農業機械銷售者先予賠償。農業機械銷售者賠償後,屬於農業機械生產者的責任的,農業機械銷售者有權向農業機械生產者追償。
因農業機械存在缺陷造成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應當依法賠償損失。
第十五條列入依法必須經過認證的產品目錄的農業機械產品,未經認證並標注認證標志,禁止出廠、銷售和進口。
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規范強制性要求的農業機械產品。
禁止利用殘次零配件和報廢機具的部件拼裝農業機械產品。[1]
第四章 推廣使用
第十六條國家支持向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推廣農業機械產品,應當適應當地農業發展的需要,並依照農業技術推廣法的規定,在推廣地區經過試驗證明具有先進性和適用性。
農業機械生產者或者銷售者,可以委託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對其定型生產或者銷售的農業機械產品進行適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檢測,作出技術評價。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應當公布具有適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農業機械產品的檢測結果,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選購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提供信息。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的農業區域建立農業機械化示範基地,並鼓勵農業機械生產者、經營者等建立農業機械示範點,引導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
第十八條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根據促進農業結構調整、保護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推廣農業新技術與加快農機具更新的原則,確定、公布國家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並定期調整。省級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根據上述原則,確定、公布省級人民政府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並定期調整。
列入前款目錄的產品,應當由農業機械生產者自願提出申請,並通過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進行的先進性、適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鑒定。
第十九條國家鼓勵和支持農民合作使用農業機械,提高農業機械利用率和作業效率,降低作業成本。
國家支持和保護農民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自願組織區域化、標准化種植,提高農業機械的作業水平。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區域化、標准化種植為借口,侵犯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二十條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應當按照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對農業機械安全使用的宣傳、教育和管理。
農業機械使用者作業時,應當按照安全操作規程操作農業機械,在有危險的部位和作業現場設置防護裝置或者警示標志。
第五章 社會化服務
第二十一條農民、農業機械作業組織可以按照雙方自願、平等協商的原則,為本地或者外地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各項有償農業機械作業服務。有償農業機械作業應當符合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農業機械作業質量標准。
國家鼓勵跨行政區域開展農業機械作業服務。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支持農業機械跨行政區域作業,維護作業秩序,提供便利和服務,並依法實施安全監督管理。
第二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鼓勵和扶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機械服務組織,推進農業機械化信息網路建設,完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農業機械服務組織應當根據農民、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需求,提供農業機械示範推廣、實用技術培訓、維修、信息、中介等社會化服務。
第二十三條國家設立的基層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機構應當以試驗示範基地為依託,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無償提供公益性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培訓等服務。
第二十四條從事農業機械維修,應當具備與維修業務相適應的儀器、設備和具有農業機械維修職業技能的技術人員,保證維修質量。維修質量不合格的,維修者應當免費重新修理;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的,維修者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五條農業機械生產者、經營者、維修者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自願成立行業協會,實行行業自律,為會員提供服務,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1]
第六章 扶持措施
第二十六條國家採取措施,鼓勵和支持農業機械生產者增加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投入,並對農業機械的科研開發和製造實施稅收優惠政策。
中央和地方財政預算安排的科技開發資金應當對農業機械工業的技術創新給予支持。
第二十七條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應當分別安排專項資金,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國家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給予補貼。補貼資金的使用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及時、有效的原則,可以向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發放,也可以採用貼息方式支持金融機構向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提供貸款。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八條從事農業機械生產作業服務的收入,按照國家規定給予稅收優惠。
國家根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對農業機械的農業生產作業用燃油安排財政補貼。燃油補貼應當向直接從事農業機械作業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發放。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九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農村機耕道路等農業機械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為農業機械化創造條件。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應當建立農業機械化信息搜集、整理、發布制度,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免費提供信息服務。[1]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違反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依照產品質量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農業機械駕駛、操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的安全操作規程,違章作業的,責令改正,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在鑒定工作中不按照規定為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進行鑒定,或者偽造鑒定結果、出具虛假證明,給農業機械使用者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三條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違反本法規定,強制或者變相強制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對其生產、銷售的農業機械產品進行鑒定的,由上級主管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法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規定,截留、挪用有關補貼資金的,由上級主管機關責令限期歸還被截留、挪用的資金,沒收非法所得,並由上級主管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所在單位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三十五條本法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Ⅲ 莆田市荔城區豐隆農機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莆田市荔城區豐隆農機專業合作社是2010-06-21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注冊地址位於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華中村井鋪頭。
莆田市荔城區豐隆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350304561690726C,企業法人程清飈,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莆田市荔城區豐隆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組織機械灌溉、機耕、機械化育秧育苗、插秧、農機新產品推介、提供農機信息、技術、農保防治服務(病蟲害防治)、水稻、蔬菜種植、銷售、包裝。(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莆田市荔城區豐隆農機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農機站屬於什麼單位
農機站不是隸屬於農業局,而是鄉政府所屬的副科級事業單位。
農機站是國家在基層的事業版單位,權具有管理和服務的雙重職能,是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門,是聯系廣大農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鄉農機站應該屬於鄉政府所屬集推廣、管理和服務於一體的基層組織,鄉政府有責任和義務保證農機站的正常運行,如果出現問題中情況,債權人可以找農機站的主管部門-鄉政府來償還債務。
(4)農機新產品推廣擴展閱讀:
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國家有關農機化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行使農機化的行政管理職能。
二、編制農機技術推廣的年度計劃和中長期技術推廣的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農機技術推廣項目審定報批與項目經費管理,以及有關執法與技術監督工作。
三、負責組織農機科研課題和科研成果的鑒定、評審、推薦;負責組織農機新產品、新技術的試驗、示範、推廣;監督管理農機產品、維修質量,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四、負責全縣農機化服務體系建設與管理,組織、指導、協調農業機械為生產、生活服務及投入抗災救災等工作。
五、負責做好全縣農業機械維修網點的行業管理,包括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維修技術等級審定、考核,技術等級證、照換發和年度檢審。
Ⅳ 農機行業,什麼樣的產品才是新產品
很多人去觀看展會,去詢問一家企業,都會問到一個問題:「有沒有新產品?」但是,什麼樣的產品才是新產品?是不是非要跨時代的,或者是銳意創意、獨樹一幟的才算是新產品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首先看一下新產品的定義:指採用新技術原理、新設計構思研製、生產的全新產品,或在結構、材質、工藝等某一方面比原有產品有明顯改進,從而顯著提高了產品性能或擴大了使用功能的產品。從市場營銷的角度看,凡是企業向市場提供的過去沒有生產過的產品都叫新產品。具體地說,只要是產品整體概念中的任何一部分的變革或創新,並且給消費者帶來新的利益、新的滿足的產品,都可以認為是一種新產品。 之所以在這里強調這個概念,是因為我國農機行業呈現出創新不足,產品同質化嚴重,互相抄襲成風的現象。這難道就是農機行業的全部嗎?是否我們只是看到了這些表面現象,而忽略了一些內在的東西? 其實,除去那些完完全全照搬的企業,很多企業對這些所謂「抄襲」的產品都有所創新和改進。由於我國農機行業存在的種種現實情況,產品研發環境更像是一個大平台,將新創意、新思維的產品放在這個平台上,多方去改進、再創新,然後再由一個優勢企業去整合、推向市場。大多數情況是「小企業搞研發,大企業拓市場」。 不可否認的是,如果細心去發現,符合「新產品概念」的新產品還是不少的。寫到這里,筆者並不是在鼓勵「抄襲」,而是在強調企業去嘗試集成創新,去嘗試多方改進。畢竟許多企業不具備那種「跨時代創意」的能力,但是他們具備的是與用戶的緊密接觸,或者來源於用戶群,深知使用中的需求。我國的農機用戶,現在最需要的不是最高科技,而是最適合的農機產品。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一個新產品能成就一個企業,也能摧毀一個企業」,這樣的例子在農機行業比比皆是。如2010年約翰迪爾研製出的該公司從未有過的類似玉米聯合收獲機產品,他的結構也並不是完全獨創,但是其質量過關,前期做了大量試驗,適應性好,加上迪爾獨創技術的引入和品牌效應,這樣的新產品一經推向市場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這就是新產品成功的範例。相反,某家企業推出的全喂入收割機產品,對原有結構做了改進,但想到的是拿用戶做試驗,結果賣出的產品遭到全部退貨,企業只能最終接受失敗的命運。 認識到什麼是新產品,懂得怎樣去做好新產品,這樣的農機企業,才值得也應該去鼓勵其在農機行業中立足。
Ⅵ 2020年中國農機化導報訂閱價格
2020年中國農機化導報訂閱價格基本上是按年紀計算的,價格和往年今年沒有什麼太大的出入
Ⅶ 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簡介
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是國內唯一集農業機械產品鑒定、質量監督檢驗、農機推廣目錄和財政補貼目錄選型,農機新技術、新產品的引進、試驗、推廣,農機新產品開發與研製,農機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的綜合性科技事業單位。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主要負責北京市農業機械新技術、新產品的引進、試驗、示範、推廣工作,農機新產品的開發與研製,北京市農業機械產品新成果的鑒定與檢驗、農業機械科技成果的鑒定與檢驗及各級農業機械產品的標准起草、驗證工作,以及農機推廣目錄和財政補貼目錄選型工作。近年來,完成農機化技術示範推廣項目百餘項,為郊區的農業現代化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研製的遙測檢測車、基因槍、畜禽糞便固液分離機、草坪機實驗台架等填補了國內空白。
Ⅷ 發展有機蔬果新產品的計劃
(備註:以下內容只是給予參考,大體框架出來了 內容自己發揮就好。)
中國有機農業網cnoa360有機蔬菜合辦種植項目計劃書
一、 導言:
隨著市場上蔬菜價格的不斷上漲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於雞魚肉蛋等的要求漸漸下降,反而傾向於對蔬菜的熱衷,開始對蔬菜的喜愛和購買提出了高層次的需求,特別是「」三無「」、綠色蔬菜更是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是隨著近兩年來蔬菜價格的不斷上漲,導致人們對於有機蔬菜高價格的高居不下保有著觀望心態。有心食用,無心入手。對於這樣的市場狀態,我擬定與人合辦有機蔬菜的種植與銷售一體化產業,省去中間渠道,將市民的購菜價格降下來。
二、 簡介:
名稱: **有機蔬菜種植基地
位置: **省**市**
發展背景:國家目前重視三農,農業政策好;蔬菜需求大,市場前景廣闊;就自身來說,與當地人合夥合辦,利用當地優勢,以及對農業的熟悉
三、 競爭對手分析:
1、 作為農業創業項目,國家有專門的蔬菜種植基地,適時調節市場的供求,彌補了市場上的很多空缺,這樣就減少了我們在市場供應蔬菜的供應量。
2、 蔬菜是大眾產品和日需品,有很多的蔬菜種植戶和產業創業園,競爭壓力大。
3、 有一部分當地農民自身喜歡和有時間種植蔬菜,以供需家用和節省開銷,減少了在菜市場上的蔬菜購買
四、 優勢分析:
1、 位於平原地帶,土壤肥沃;灌溉方面,水源清潔;大田多,租金低;
2、 機械化操作程度提高,耕作機械化,灌溉機械化,育苗科學化,施肥科學化,噴葯科學化;
3、
土壤的測量,肥力,PH值都適合種植蔬菜;灌溉用水要無污染,取水方便,不同作物,不同灌溉;大棚溫濕度調節,防蟲網,二氧化碳發生器;鍍鋅管棚架,無滴膜;
4、自產自銷,有機蔬菜價格高,市場大。
五、 發展模式和發展理念:
發展模式:
以蔬菜種植為主,其他產業為輔;
以常規蔬菜為主,特種蔬菜為輔;
以有機蔬菜為主,露天栽培為輔。
發展理念:
先期自身發展,慢慢地帶動鄉親發展,打造更大規模蔬菜產銷一體化工程。
以科學的思想去發展,以反季節蔬菜為優勢,以綠色農業為導向。引進新品種,提高單位產量和品質。
六、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根據季節變化,天冷時多種植抗寒蔬菜,炎熱時主要種植耐寒蔬菜。適當種植反季節蔬菜,嚴格對綠色蔬菜的要求,總面積約70多畝。
第二階段:時機成熟時,也許是在第二年。發展幾畝水系蔬菜,如,水空心菜,慈姑,水池種藕等。水產養殖,泥鰍,蝦等。看市場,引進一個品種,打造有機蔬菜產銷一體化體系。
第三階段:發展農家樂,擴大規模,打出品牌,走出省內,拓展市場
七、行動規劃:
首先,1.選址及規劃。2.清掃、平整土地。3.耕地,曬土。
其次,1.選種,安排作物品種和時間。2.蔬菜種植所需各類物品。3購買農機,新型噴葯設備,灌溉設備。溫度計,濕度計等。3.挖井(洗菜用)還有肥料坑(腐熟農家肥)4.育苗室,空調(已有),溫濕度計,排風扇。5.包裝設備。6.肥料和農葯。
八、人員分配及做市場:
人員分配:
人員二十餘人,我和合夥人以及員工二十人左右。
人員安排:員工日常種菜,采菜。我與和合夥人負責技術,信息,市場,以及管理。
做市場:
零售以**小區為主,批發以菜市場為主,同時送往各飯店(特色菜),等形成規模,產品可以賣的更遠。
運輸工具:
小型貨車及摩托車等
九、營銷策略:
銷售技巧;
我們菜的優勢及特點:與當地農民等種的蔬菜相比,我們具有,噴葯少,灌溉水無污染,重金屬少,清洗水干凈,包裝好,菜的色澤和新鮮度較高等優點。菜的品質和質量優,保證達到無公害食品的要求,走市場中高端路線,但是價錢適中。
銷售模式;
我們必須採取差異化以及品牌化的銷售模式。在差異化上,擺放、以及包裝、宣傳等要做到不一樣。在品牌化上,傳統農業是沒有品牌的,在多年的銷售總結下,品牌的作用非常重要。銷售上必須注意信用,絕不能缺斤少兩。只能多給,不能少給。
宣傳方式:
先進行市場調查,了解顧客的需求及各批發商、零售商能接受的價格和品種
1、做成宣傳單在各居民區和菜市場進行傳發
2、派專門的人蹲點宣傳,了解實時動態
3、實行折價,優惠等方式宣傳
銷售渠道:
1、就地銷售,批發兼零售
2、利用保鮮冷藏技術加大各種蔬菜的保鮮,對蔬菜進行精包裝,部分蔬菜做到袋裝、罐裝等等,便於長途運輸
十、投資、收入預算:
投資:
防蟲網1300元。微耕機4000,政府補貼1000多。化糞池1500元,靜電噴霧器300元,生物殺蟲燈300元,運輸工具:小型貨車加摩托車等根據當地情況投入。灌溉設施:2000元。電腦已有。肥料加農葯訂購根據市場價格而定。宣傳費用視情況而且。我通過大學生村官的身份,向郵儲銀行貸了伍萬元無息貸款,並辦理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保險單見計劃書後),與合夥人共計投入95萬元。(加上土地年租金,大棚材料以及周邊另追加的一個葡萄園合計)
收入:
從第二年開始就基本可以實現利潤的增值。
十一、風險預測:
養殖業的風險比種植要高,蔬菜行業的風險低,最多是在自然風險,暴雨等。但是蔬菜具有年生產四次以上的特點,即使有風險也是一次沒有,還有三次。據我所了解,也據我所經歷的,周邊有農戶種了七畝露地蔬菜,一年掙七八萬。露地蔬菜比大棚蔬菜的風險更大,大在哪,蟲害,以及乾旱,而我們採用的是生物殺蟲燈以及防蟲網雙層防蟲,幾乎沒有蟲害,在乾旱上,傳統的是挑水澆菜,費時費力且不科學。我們採取的是科學的,隨時的。
十二、蔬菜品種:
常規蔬菜分類:蔬菜分類可分為:白菜類、甘藍類、根菜類、綠葉菜類、蔥蒜類、茄果類、豆類、瓜類、薯芋類、水生蔬菜(擬追加)、多年生蔬菜、野生蔬菜、食用菌(擬追加)類等。
按食用器官分為:根類、葉類、莖類、花菜、果菜。
特種蔬菜:根據市場形勢以及利潤情況另行追加等。
十三、後記:(就是備注 自己發揮)
我們是大學生創業,既然選擇了農業,那麼我們就必須以現代的理念去建立,去經營。在思路上必須開闊,眼光必須長遠。以及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個人致富,在我們致富的同時,必須盡力帶動鄉親的富裕,必須有著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理念。選擇三農,不僅僅是因為我需要在農業上創業,也是因為我對三農的感情深沉摯厚。相信我們會成功
**人名
*年*月*日
Ⅸ 國家對農機化科技創新有哪些鼓勵措施
《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國家採取措施,鼓勵和支持農業機械生產者增加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投入,並對農業機械的科研開發和製造實施稅收優惠政策。中央和地方財政預算安排的科技開發資金應當對農業機械工業的技術創新給予支持。」國家鼓勵和支持農業機械生產者增加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投入,提高農業機械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供系列化、標准化、多功能和質量優良、節約能源、價格合理的新型農業機械產品。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家將加強頂層設計與動態評估,建立健全部門協調聯動、覆蓋關聯產業的協同創新機制,增強科研院所原始創新能力,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農機裝備創新體系,研究部署新一代智能農業裝備科研項目,支持產學研推用深度融合,推進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協同開展基礎前沿、關鍵共性技術研究,促進種養加、糧經飼全程全面機械化創新發展。鼓勵企業開展高端農機裝備工程化驗證,加強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探索建立「企業+合作社+基地」的農機產品研發、生產、推廣新模式,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孵化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成長潛力大的農機高新技術企業,促進農機裝備領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Ⅹ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關於機耕路規定的解釋
別這么說好聽,扶持農民,機耕隊而是去到那裡就到那裡是機耕隊的利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