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農產品營銷環境之經濟環境

農產品營銷環境之經濟環境

發布時間:2021-06-26 12:23:43

① 求日本宏觀營銷環境中經濟環境的資料,急

日本國是個國土面積較小的島國,國內資源貧乏,能源和礦產資源等主
要依賴國外進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經濟又受到嚴重破壞,1950 年其
工業產值僅占資本主義世界的1.4%。但是經過短暫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
其國民生產總值和按人口平均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於1952 年和1955 年就
已分別恢復到戰前的水平。之後經濟發展很快,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
率在五十年代達22.8%,六十年代達11.1%,七十年代為5.3%,這些都顯
著高於同時期美國與西歐各國的發展速度。其中1955~1973 年是日本經濟高
速增長的時期。到六十年代末,日本就已成為除美國和蘇聯之外的世界第三
經濟大國。1979 年其國民生產總值達9,739 億美元,已接近蘇聯10,855
億美元的水平,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大大高於蘇聯,為蘇聯的2.1 倍。 1980
年底,日本黃金外匯儲備為蘇聯的4.9 倍。日本工業在世界工業生產總值中
的比重已從四十年代的1.2%上升到八十年代初的10%。與此同時,日本外
貿的出口值也增長很快,成為僅次於美國和聯邦德國的世界第三大貿易國。
戰後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是受制於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
又在具體的、特定的國內外條件下出現的。從國際環境看,五十年代中期到
七十年代中期是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大發展時期,世界市場上的石油,工業原
料和農產品產量激增,供應充足,且價格低廉,這為資源貧乏的日本提供了
極為有利的原料條件;同時,戰後新獨立的國家和其它一些發展中國家為發
展民族工業也迫切要求從國際市場上購買各種機器設備,使日本的工業產品
有了廣闊的世界市場;日本利用其它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無暇東顧之機,其經
濟勢力首先佔領東南亞市場,並以此為基礎不斷擴大其世界市場。國際有利
環境也表現在美國的扶植上。戰後初期,美國大量的各種形式的「援助」和
「貸款」成了日本發展經濟的重要資金來源;又由於美國侵略朝鮮和印度支
那戰爭的需要,對日本的軍事訂貨驟增,這對日本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也
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滋養」,通過發戰爭財,為日本經濟發展積累了資金。
國際有利環境還在於戰後適逢世界性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本工業設備雖在戰
時受到破壞或已十分陳舊,但戰後則積極引進歐美先進技術,迅速更新設備,
從而可以更快地提高勞動生產率。但是,日本經濟能夠順利發展主要還是取
決於國內條件。首先,日本原有經濟基礎較強,戰前其經濟發展速度就高於
其它資本主義國家。其次,日本一貫重視人材開發,重視教育,充分發揮本
國擁有豐富的、文化科學素質高的人材資源優勢,以及工資較歐美國家為低
的優勢,使其產品質量高、成本低,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
第三,日本發揮其地理環境和地理位置優勢,也是其經濟發展的重大動力。
尤其利用島國位置和太平洋沿岸的優良港灣,填海造陸,新建大型工業基地,
挖築深水港,廣建專業碼頭,使大型油輪、礦料專用船等能長驅直入,為以
低運費從國外大量運入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大量輸出工業製成品提供了方
便條件,這對日本這個加工貿易型國家是至關重要的。第四,一般認為,日
本人民生活勤儉,儲蓄率極高,為國家經濟發展積累了資金,也促進了本國
的經濟發展。第五,戰後日本軍費開支少(僅占其財政支出的不到1%),
有利於集中人力、財力、物力發展經濟。此外,戰後初期,日本在政治、經
濟上進行了一些改革,政治局勢比較穩定,歷屆政府對科學管理經濟的重視,
各項開發經濟政策的實施以及公共設施的修建等等,都有力地推動了日本經
濟的迅速發展。

② 新形勢下,農產品市場營銷策略有那些

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的研究進展及思考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豐產不豐收」、「價賤仍賣難」的事件
頻頻發生,使得農產品營銷問題愈來愈突出。隨著農產品相
對過剩時代的到來,農產品營銷困境必將嚴重製約我國大農
業的發展,因此對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需要顯得極為迫
切。筆者回顧了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發展,並
提出建議,以期對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和實踐的發展提
供參考。
1圍繞「問題」展開的階段性研究
我國農產品營銷研究開展雖晚,但發展較快,研究議題
較為廣泛,其中關於營銷策略的探討是近年來農產品營銷研
究的主要內容。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基本圍繞各個時期農
產品經營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展開,其研究范疇和內容與各時
期農業經營面臨的困境緊密相關,呈現出階段性特徵。
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產品進入了供應寬松乃至過剩
的階段。農產品「賣難」問題開始凸現。此背景下理論界對
農產品經營問題展開探討。研究者主要從產品視角探尋農
產品經營困境的問題所在,普遍認為中國農產品經營的焦點
問題是流通渠道不暢。原因在於我國農產品市場體系不健
全,管理體制不靈活、流通主體不成熟、政府宏觀調控不完
善。基於此認識,這一階段營銷策略的研究集中於農產品流
通渠道範疇。研究者從宏觀層面上提出了解決農產品流通問
題的各種辦法與措施。此時的研究尚缺少關於農產品生產、定
價、儲存、促銷等系統營銷策略(4P策略)的內容,但卻是我國農
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開端,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農業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
及政府對農產品市場和道路建設投資的不斷加大,我國農產
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效率大為改觀。但各地「豐產反成災」的
事件仍不斷發生,農產品賣難問題依然是困擾農業經營的突
出矛盾。經過反思,研究者們認識到農產品經營困境的突圍
在於微觀經營主體的營銷能力和營銷手段的發展和提高,這
甚至關繫到整個農業的發展,有學者提出了「發展農業的主
要任務是進行市場營銷系統的總體開發」[1]的觀點。
從此我國理論界開始從管理的視角審查農產品營銷活動,進行系統
的營銷策略研究,對目標市場策略、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
道策略等農產品營銷策略展開了廣泛的討論。
2限於農產品流通策略的研究
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之初,研究內
容主要限於農產品流通范疇,針對農產品流通市場和流通主
體構建問題提出若干對策。賈益東[2]提出應按照市場經濟
的一般規律和農產品流通的特殊要求「建立多層次的農副產
品流通網路、高效靈活的流通調控體系、新型的經營組織體
系」的市場建設思路。對農產品流通主體的構建,可選擇「主
體形式多元化,經營目標市場化,管理體制一體化」的目標模
式[3]。崔曉文[4]進一步認為應當從提高農民進入流通領域
的組織化程度,推進工貿農一體化,交易方式規范化等幾方
面來深化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
這一階段研究者們基於產品視角從宏觀層面上對解決
農產品流通體制、市場體系建設,流通主體培育等問題提出
對策和建議,主要限於宏觀管理的范疇;由於在我國舊的農
業經濟管理體制下,農業經營問題長期以來突出表現為宏觀
管理的各種缺陷和矛盾。雖然關於「流通網路和市場建設」
的研究屬宏觀經濟管理范疇,但它們同時也是微觀主體進行
營銷渠道建設、制定渠道策略的重要環境因素。可以說,關
於營銷渠道的研究是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開端。參考下

③ 農產品市場營銷環境變化對企業營銷帶來環境威脅是對還是錯

農產品市場營銷環境變化對農業職業是欣賞煙花的威脅,這個應該是帶來的人沒寫,這個肯定是對的,這個應該是有近的危險性的。

④ 農產品營銷特點有哪些

1、我國特色農產品營銷的特點如下:戰略定位不準、消費者教育不力、品牌意識不強、標准化程度不高、安全保障不夠、產業鏈不全。

2、我國特色農產品營銷問題的對策:優化產品定位、做好消費者教育、抓好品牌化拓展、重視標准化建設、健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完善產業鏈。特色農產品營銷是特色農業發展的瓶頸和關鍵,它關繫到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成敗,也是關繫到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大事,因此,搞好新時期特色農產品的營銷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農產品營銷學的研究內容是隨著學科的發展以及營銷觀念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早期的農產品營銷學研究內容比較注重流通領域的研究.,強調如何把農產品賣出去。例如,在20世紀40年代末以前,美國農產品營銷學的研究領域仍局限在流通過程。當時一般認為,農產品營銷是從農產品離開場門之後開始韻,即以出售給中間商以後為開始,至送達消費者手中為止。其特點是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和營銷過程的界限比較清晰,場門是生產和營銷的分界線,場門之內為生產過程,場門之外為營銷過程,營銷活動僅僅是中問商的買賣活動。在場門之內,不但農產品在產前、產中的商業性經營活動不能算作營銷,就是農.產品在產後的一段時間即產後待售階段的一些經營活動,如農產品整理、分級、貯藏等也不能算作營銷。到了產品營銷觀念時代,人們主要用「產品研究的方法和視角」來研究農產品營銷,偏重於討論農產品產後加工、包裝、運輸、儲藏和銷售的運、銷技術條件和內容。

⑤ 廣東菠蘿農產品網路營銷的宏觀環境是怎麼樣的

應該挺好的,國家都退出了互聯網+的概念了,網路營銷是趨勢了,想了解更多網路營銷,可以網路下鄭剛營銷。

⑥ 我國目前的農產品營銷環境有哪些變化

我國來農產品營銷策略的研究自進展及思考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豐產不豐收」、「價賤仍賣難」的事件頻頻發生,使得農產品營銷問題愈來愈突出。隨著農產品相對過剩時代的到來,農產品營銷困境必將嚴重製約我國大農業的發展,因此對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需要顯得極為迫切。筆者回顧了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發展,並提出建議,以期對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和實踐的發展提供參考。1圍繞「問題」展開的階段性研究我國農產品營銷研究開展雖晚,但發展較快,研究議題較為廣泛,其中關於營銷策略的探討是近年來農產品營銷研究的主要內容。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基本圍繞各個時期農產品經營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展開,其研究范疇和內容與各時期農業經營面臨的困境緊密相關,呈現出階段性特徵。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產品進入了供應寬松乃至過剩的階段。農產品「賣難」問題開始凸現。此背景下理論界對農產品經營問題展開探討。研究者主要從產品視角探尋農產品經營困境的問題所在,普遍認為中國農產品經營的焦點問題是流通渠道不暢。原因在於我國農產品市場體系不健全,管理體制不靈活、流通主體不成熟、政府宏觀調控不完善。

閱讀全文

與農產品營銷環境之經濟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營銷商品定價案例 瀏覽:300
市場營銷圖片大全會徽 瀏覽:450
應急培訓方案計劃表 瀏覽:118
遼寧眾贏電子商務是真的嗎 瀏覽:195
產品培訓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78
重視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132
國際電子商務示範法最新版 瀏覽:543
淺談電子商務對東莞企業的影響 瀏覽:727
消防培訓演練實施方案 瀏覽:976
銀行合規制度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9
電子商務投資協議 瀏覽:789
315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420
河南星光電子商務 瀏覽:855
市場營銷學知到測試答案 瀏覽:420
學市場營銷的可以找什麼工作 瀏覽:220
市場營銷策劃專員崗位職責 瀏覽:633
如何讓避免跨界電子商務逃稅 瀏覽:141
非公黨建外出培訓班培訓方案 瀏覽:231
安全培訓方案模板下載 瀏覽:489
縣級教師培訓團隊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