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做好農產品和生鮮類電子商務
做農產品合生鮮類的電子商務時,注意一下幾點即可:
1、我們知道,農產品專和生鮮類的產品。由於自屬身性質的不同,其保質期比較短。所以物流是一個問題。在物流的選擇上,要注意時效和運輸的方法技巧,避免產品碰撞腐壞。由於農產品的特殊性,配送須要有冷藏冷凍的混合配送車輛,以及冷藏周轉箱及恆溫設備,否則產品原質量再好,客戶收到的也將是有質量問題的商品。
2、因為是電子商務,所以,顧客直接面對的是網上的圖片。這就要求商家在圖片的處理上和拍攝上注意手法技巧,做到圖片的完整展示。
3、農產品、生鮮做到質量讓人放心,經的住檢驗
·······後續的進行補充
2. 什麼因素的發生會影響生鮮農產品的營銷模式
冷凍天氣的發生會影響生鮮農產品的影響。除了天氣就是貨物本身的保鮮期限。
3. 生鮮電商和農產品電商有區別嗎
生鮮電商和來農產品電商最本質源的區別就是賣的東西不同。
生鮮電商:指用電子商務的手段在互聯網上直接銷售生鮮類產品,如新鮮水果、蔬菜、生鮮肉類等。生鮮電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大趨勢而發展。
農產品電商:指與個體戶或超市通過互聯網進行銷售農副產品,如糧油調味、休閑食品、食品粗糧等。
4. 易果生鮮與京東生鮮同為農產品電商,模式有何異同點
模式一:B2C專業化模式
B2C專業化模式以易果生鮮,天天果園為傳統生鮮零售商的典型代表。
銷售模式:主要以自身構建的B2C生鮮電商平台為依靠,來不斷擴大銷售市場。
優勢:消費平台、物流好把控,產品銷售環節也很容易進行。
劣勢:顧客的消費體驗想更理想一些,但需要較高的成本;固定的消費群體,不便於開拓更多。
模式二:B2C綜合化模式
B2C綜合化模式主要以天貓生鮮、京東生鮮為典型代表企業。這些企業擁有較為成熟的綜合化B2C電子商務平台,B2C電子商務平台引領著生鮮零售商不斷前行。
優勢:容易開拓市場,平台流量大,網路營銷服務專業,消費者體驗好。
劣勢:不斷發展中面臨著供應鏈不好把控、流量轉化的壓力。
模式三:O2O社區化模式
O2O社區化模式是以京東到家、愛鮮蜂等為典型企業代表,他們的營銷模式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群眾為服務源,以市場更大化的一種營銷,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擴展。
優勢:線上線下的完美配合,線上的展示與支付更加便捷,線下的物流服務更加快速,消費者消費體驗好。
劣勢:要求具有很強的供應鏈整合力,流動資金的實力、對不同產品的把控力,都要做到步步聚到。
模式四:O2O新零售模式
O2O新零售模式是以盒馬鮮生為典型代表企業。杭州雲棲大會中,「新零售」概念被馬雲提出,盒馬鮮生是以生鮮超市的零售、生鮮餐飲的體驗、生鮮物流的配送先融合,被建立成為一個阿里巴巴的新業態。
優勢:功能齊全,線上線下完美結合,所建立的消費場景是高品質,低損耗的,涵蓋了超市、餐廳、菜市場的主要功能,其服務可以更加理想,也讓線上消費的顧客享受到更便捷的三公里免費配送,經營可以更加全面,成本可以把控的更低,並且有了更為豐富的消費方式,消費體驗可以更加具有黏性。
劣勢:如果人流量大的話,無地用餐的狀況不可避免;整個會員店,必須通過盒馬APP或是淘寶進行支付,不支持現金支付。這方面對於老人而言,手機支付並不是很方便。
5. 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應該怎麼做
近日媒體報道:中國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已超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已達3000家。然而,農產品電商虧本運營卻是行業現狀。其中,菜管家運營4年來總計投資3500萬元,到目前仍是虧本運營;武漢家事易短短兩年半時間電子菜箱覆蓋了1200多個社區,累計投入6000多萬元,雖然每日成交量不小,但基本上都是虧本支撐...... 什麼原因?
由於我本人與各農產品電商的高層有過不同程度的深入交流,從行業視角來看,分析大概有如下幾個重要因素。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歡迎拍磚
一、傳統的B2C思維
這是很大的一個誤區,很多電商平台認為一個線上B2C平台,通過導流量,客戶就會到線上購物了,其實錯了!農產品電商千萬別以傳統的B2C的思維去搞,那樣去搞絕對死路一條。顧客買的不僅僅是產品,是健康生活,因此農產品電商需要讓消費者從商品背後的故事、種植基地、採摘體驗、物流體驗、可追溯、供應鏈可視化等維度全程展現,所以傳統B2C的思維是致命的傷。
二、目標人群定義偏離、營銷策略走彎路
農產品電商如何產生流量是大家都關注的問題,需求上講,這個市場還屬於培育期,而且目標人群多半是都市女性白領為主,有追求健康生活+互聯網購物的需求,以及時間成本太高的高富帥。你非要定義成屌絲的人群,滿足那些「二兩瘦肉+兩顆白菜+三根蒜苗」的需求,你註定就是兩個詞:累死、虧死。
很多農產品電商滿地撒廣告,向男人、老太太人群推,那絕對是跑偏了!所以,如何實現目標客戶的精準營銷,是個大農產品電商思考的的問題。
下一個農產品、生鮮電商的爆點是90後一代成家後的家庭主婦,因此農產品電商必須重視這一類人群。
三、會「電」不會「商」
基地整合+營銷+流量+交易+供應鏈服務+口碑營銷,這個閉環是農產品缺一不可玩法。當前不少農產品電商存在重大的經營管理誤區,認為中心在「營銷+流量+交易」三項,僅僅於重視「電」而不忽視了「商」;其實真正要實現盈利,關鍵在商。201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現場,格力董明珠說:「我今天告訴大家,營銷做得再好,如果我們背離了你的支撐點 ——技術和質量,以及誠信,你的營銷就是一個忽悠,你就是一個騙子」。同理,農產品電商後端服務的角色沒有做好,前端的營銷、流量都是噱頭,當然最終肯定是虧了。
四、傷不起的客單價與物流成本
客單價是農產品電商致命的傷,行業數據:如果客單價低於200元,那將是致命的傷,因為物流成本和損耗將虧出血本。就目前農產品、生鮮電商的經營情況來說,每單40元的物流成本+損耗是必然的,因此如果客單價起不來,物流成本降不下來,盈利那隻能是一種幻想。就連順豐優選做高檔的進口食品和應季商品,在選擇品類上都會從客單價上來定位的。
五、缺乏一體化的采購基地整合
忽視對基地的整合是當前農產品電商面臨的問題,很多農產品電商僅僅是以定向采購方式與基地合作,談不上打造什麼戰略協同的供求關系。至於是否以市場導向來指導基地有計劃的種植產品,這個國內還僅僅是一種遠景。
看看人家國際品牌星巴克,人家不僅僅實現基地的整合,需求的協同,星巴克的供應鏈再回溯到咖啡豆的種植以及降水、風力、土壤等一系列的管理。
國內的農產品電商的老總已經明白采購基地的整合了,這個的商業價值不僅僅是質量的保證,更是品牌化、集約化采購和需求協同的重要方式,當然是降低成本、降低浪費,獲得利潤工作的重要手段。
再舉一個重慶的例子,重慶有一家生鮮電商,他們對基地的整合方式特別值得借鑒,他們最先做的不是B2C,而是做B2B,集團型采購帶動了基地的整合,再衍生出來做B2C的服務和O2O的體驗,這樣一來具有絕對的采購力量,成本自然降低下來,快速打通與基地的供求信息,實現了相對高效的協同。目前正在推進O2O的新的購物體驗。這樣的玩法是值得大家思考借鑒的。
六、客戶體驗是雙刃劍,一次不愉快的購物體驗,會丟掉一大群客戶
千萬別把消費者當傻子,將一個客戶不滿意的訂單置之不理,這是最大的失誤。吃貨這個東西最容易帶來的就是口碑傳播,如果出現不滿意的,將傷害你的一大群客戶。記得有一個農產品電商老總給我說:無論什麼原因,導致客戶拒收的,如果價值不是高得離譜的話,能夠送客戶就送客戶,留下的是一個口碑與客戶感動。何況有的商品即使退貨回來也無法二次銷售。
未來的農產品電商一定要培養忠實的吃貨粉絲群,這是粉絲經濟發展的商業價值,拴住一個人就可能拴住一家人,更有可能拴住一群人。
還有一個農產品電商的案例,他把目標人群定位在IT互聯網圈,這些人是典型的網購人群,屬於小白領,而且消費能力不低,但比較宅,通過滲透IT互聯網的圈子去做電商,以良好的口碑快速佔領這個領域的客戶。
前幾天本人和順豐優選李東起總裁在央視采訪現場聊天,李總坦言:農產品、生鮮電商,一旦與顧客建立了良好的購物體驗,這將會迎來持續的消費力,而且會影響身邊的群體。
七、必須面對本地化問題
電商的趨勢正在往社區遷徙,趨勢是線上社區+線下社區,而且商業模式的變化發酵迅速,本地化O2O已成為必然趨勢,據悉現在60-70%的消費發生在3公里之內。所以農產品電商如何線上打造吃貨的圈子,線下打造體驗的圈子,成為本地化融合的重要策略。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不從本地化入手,一定會虧。由於農產品受商品質量、物流限制等因素,不管是小而美的農產品電商,還是像順豐優選、阿里巴巴這樣的全國鋪開的市場。建立本地化的服務體系都是必然的趨勢,除非是高附加值的商品,這個在不計成本的前提下是可以實現的,其他的大眾的農產品必須定義在本地化。
農產品電商的本地化,趨勢是要和社區服務站、便利店等機構整合,傳統的B2C電商要滲透早社區末端,需要龐大的運營支撐,而且需要較大的資金和人力的整合,一般的農產品電商是玩不好的。
八、社會化成熟的冷鏈物流是農產品電商的心頭之痛
玩農產品電商,冷鏈是永遠無法迴避的問題,不僅僅你要建庫房,同時還必須要有冷藏+冷凍的混合配送車輛,以及冷藏周轉箱及恆溫設備,否則再好的商品,送到客戶那裡都會成問題商品。冷鏈的投入不是一般的農產品電商企業能夠玩得好的,連續的資產投入,投資回報周期長,這都是單獨玩農產品電商所面臨的問題。即使你有錢,投入了資產,但訂單的季節性和不穩定性,會讓你的運營成本大大浪費。何況玩電商的有幾個懂冷鏈物流,能夠建立自己的冷鏈物流隊伍。因此,社會化的冷鏈物流隊伍,集約化、專業化的管理成為了整個農產品電商急需的資源。
現在中國農產品電商冷鏈物流的玩法如下:
1.順豐優選,完全的自建物流體系,目前常溫已經鋪蓋全國,或許2014年會鋪低溫。今年24小時內,將南方荔枝送北京、北方內蒙的羊肉送到海南,這一些經典的案例都是有自建的冷鏈物流快速實現的。
2.阿里巴巴,確切地說是菜鳥的冷鏈物流,目前是整合模式,已經整合類似眾萃物流+快行線這兩件優秀的冷鏈物流企業,他們從干支線+末端宅配相融合,成功將八萬單車厘子從美國農場送到中國家庭,把阿拉斯加海產送到全國四十多個城市,這種"二段式配送"探索出平台化、網路化農產品toC冷鏈物流新趨勢。
3.京東,啟動的末端配送服務站模式。據悉未來京東將嘗試從田間直達餐桌的「ABC」 (Agricultural to Business to Customer)模式,其中的B環節將覆蓋全部采購、倉儲、配送、營銷售後環節。12月14日消息京東自營生鮮配送站已經試運行,這種模式剛好迎合O2O的末端最後一公里的購物體驗。但京東的冷鏈倉儲、干線、支線配送等方面還有得整合,只能拭目以待。
所以,農產品電商冷鏈物流如果你搞不好,那你乾脆關門歇菜算了!
九、品類定位錯誤
當涉及品類定位時,我們就要思考為什麼順豐優選開始要選擇進口食品、阿里巴巴為什麼要選擇美國車厘子和阿拉斯加海產,這些品類的定義不僅僅與人群需求相關,也跟供應鏈支撐能力密切相關。玩供應鏈的專業人士都知道,無論是傳統零售還是電子商務,運營的核心都是品類驅動的供應鏈。科學的品類選擇是你成功的一大半,所以農產品電商定位品類相當重要,千萬不要以過多的品類來吸引更多的購買需求,在多品類混合的供應鏈體系,特別是農產品品類,會讓你虧聲四起,搞不好還砸了你的品牌。
大家看本來生活賣的禇橙、柳傳志賣的柳桃、順豐優選賣的荔枝、天貓賣阿拉斯加海產等等,這些都可以看出細分的品類定義對能夠做好農產品電商有重要的價值。
從供應鏈角度來看,作為品類驅動的供應鏈,在電商平台選擇品類的科學性就決定了你的盈利的潛力。曾經與國內知名電商的供應鏈總監探討,當品類增加10倍,供應鏈的管理復雜度會增加100倍,甚至更高。
十、退貨比例控制
這是農產品電商必須重點考核的KPI指標,一個退貨帶來的損失不僅僅是商品的損失,重要的客戶購物體驗及口碑的損失,所以農產品電商控制退貨比例已經成為CEO關注的重點。當然前面也說到了,寧可送客戶,也盡量避免退貨帶來的損失。
本人實際調研的數據顯示,不少農產品電商退貨比例達到了10%,好一點的也有6%的比例,這樣的退貨比例帶來的損失是不容忽視的。不過現在農產品電商也做了不少創新,比如預付的C2B模式,會大大降低退貨比例;另一種就是上海的廚易時代的O2O模式,滲透到社區,會員制預付費,據說退貨比例能夠控制在1%以下。
所以控制農產品電商的退貨比例,不僅僅是要從運營角度思考,更要從商業模式的角度去變換經營思路。
總結
農產品電商為何虧,以上10個維度的解析可能讓大家得到一定的啟發,其實這不僅僅是運營管理的問題,也是商業模式的問題,同時還會涉及營銷策略,資源整合能力等等!
歸類總結一下,農產品電商的虧點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1.營銷的浪費;
2.采購的整合不到位;
3.缺乏社會化冷鏈物流的整合與應用;
4.整個供應鏈過程的損耗;
5.品類的定位錯誤;
6.退貨比例的控制問題。
要實現真正的減虧,歸根到底一句話:顧客體驗做要加法,供應鏈運營成本要做減法。
吃貨對於中國14億人口基數來說,互聯網生活是必然趨勢,農產品、生鮮電商一定是一個大市場,2013年的年底的今天,中國農產品電商尚未呈現出一個個行業標桿,整個領域存在諸多的問題,有問題就是發展的機會,以互聯網思維探索中國傳統行業,一定具有潛在的商業價值,這不是一家公司的使命,是這個行業參與者的共同使命。
6. 農產品生鮮O2O七種玩法
生鮮電商O2O的模式因為終端多樣性、供應鏈的復雜性可以有多種模式。在整個O2O的商業模式中:前端是客戶在線下單,埠可以是電腦、手機或者移動智能設備,通過這些設備上的網站、手機應用、微信、微店和O2O平台來產生訂單;服務商收到訂單後整合供應鏈,通過多種終端(快遞包裹、自提櫃、便利店或商超)將商品交接到客戶手中。
生鮮電商O2O模式可以是上面的不同組合,再加上生鮮品類多樣、消費需求多樣、供應鏈復雜,整體的生鮮電商O2O就會有更多的模式。在這里,來為大家分析不同模式的利弊。
模式1:手機App選擇附件門店下單--->配送員去合作超市揀貨--->配送到客戶家裡
Dmall是前華為榮耀的掌門人今年初離職創辦的一個基於本地生活的生鮮電商,不同於其他的生鮮電商,Dmall是完全基於服務商角色的模式,跟物美、麥德龍、良友便利、農工商超市等合作,自己不做采販、倉儲,完全由合作超市提供商品。客戶在Dmall的App上選擇就近商超的產品,下單後,Dmall的配送員去超市揀貨然後配送到客戶家中。
Dmall沒有選擇全產業鏈的去做生鮮O2O,看似輕模式風險小,而且規避了垂直生鮮電商在采販及倉儲物流方面的各類問題。但是對於生鮮這種非標准產品,這種多環節的操作,銜接上很容易出問題。同一公司的不同部門間的流程銜接都容易出錯,更何況是不同企業之間的銜接。另外Dmall目前的這種模式是不盈利的,這種前提下非本企業內部的合作前景並不樂觀。
模式2:網站/App/移動終端下單--->小區自提櫃提貨
食行生鮮是2012年蘇州起家的生鮮O2O電商,如今已迚軍上海和北京。食行生鮮的做法是客戶線上下單,運營商收到訂單後組織訂單配送到相應的小區自提櫃,然後客戶到自提櫃提取自己的貨物。食行生鮮也曾經提供配送到家的服務,但是配送+自提同時開展費用太高,目前終止了配送到家的服務。
自提櫃是生鮮O2O落地的一種方式,不只是生鮮電商,京東也在多個小區和商務樓擺設了自提櫃。生鮮自提櫃比其他商品的自提櫃成本要高,且對於體積較大但單價不高的生鮮產品來說空間利用率低,成本分攤下來就太高了。比如10元一個的白菜就暫居一個櫃子,很多10元左右的葉菜一個櫃子還不一定夠放,這樣的話這種自提方式就不劃算了。食行生鮮或許會在運營一段時間後對選品迚行調整,或者對不同品類採用不同的終端配送方式。
模式3:微信或App選擇附件門店下單--->就近店鋪裝備訂單--->自營物流或社會運力結合配送到客戶家裡
垂直生鮮電商本來生活的做法是推出本地生鮮O2O販物平台「本來便利」。本來便利是獨立於本來生活的App,客戶可以通過App或者微信下單。在商品的供應鏈上採取的復合模式,一方面,本來生活把銷售預測的暢銷款配送到不同便利店(自營或合作便利店);另一方面,一些非生鮮類的標准化產品則通常由合作便利店提供。在配送方面,也是復合模式,由本來生活的物流或社會化物流配送。
這種做法對於其暢銷生鮮品類來說提升了服務也拓展市場。但是這種復合的終端配送模式選擇容易產生銜接問題,尤其是跟合作的便利店之間的銜接。比如生鮮產品是否按照要求存放,損耗如何計量,社會物流的配送售後如何處理等。另外每個店各款食品的銷售預測非常重要,放多了是損耗,放少了,客戶沒啥買也不滿意,造成客戶流失。
模式4:網站或App下單,每日凌晨1點截單--->統計訂單采販商品,然後配送到直營自提點--->客戶第二天11點後到直營自提點取貨
許鮮是去年年底才成立的一個O2O模式的水果生鮮電商。許鮮的市場定位很明確:作大眾消費的水果,先做白領和高校市場。目前許鮮在北京、上海和武漢的高校及一些商務區開設直營店鋪,店鋪面積很小,但是因為只做訂單銷售,庫存和配送好控制。
許鮮的做法比較適合高校這個特殊市場,這種訂單銷售的模式也大大降低了庫存成本和損耗。但是這個模式很難在非高校市場推廣,因為許鮮的販買行為在消費者方面是一次訂單兩次操作。比如我想吃蘋果和香蕉了,那麼要先通過手機或者電腦預定,然後還要記著第二天去自提點提貨,這或許對於生活規律且提貨點就在教學樓下的學生而言不算麻煩,但是對於其他類型的消費者來說就有點麻煩了。因為大眾消費類水果人均一單也就20元左右,又不見得比超市或水果攤便宜,犯不著這么麻煩。
模式5:跟O2O平台合作,提供商品到合作的線下店鋪,由平台或線下店鋪完成配送
專注有機健康食材的生鮮電商沱沱工社的做法是跟現有的O2O平台合作,分別跟京東到家和網路外賣合作,希望借大平台的流量來為自己拓展市場。沱沱工社針對不同渠道選擇不同的品類:在網路外賣上主推辦公室生鮮和休閑食品,貼近白領需求;而在京東到家,沱沱工社提供的產品則主要是以家庭的生鮮需求為主。沱沱工社每天把預計銷售的產品配送到各個合作的店鋪,消費者在京東到家或者網路外賣平台上下單,有平台或者線下店鋪完成配送。
沱沱工社這樣的做法相對風險較小,不需要太大的投入,但是同樣面臨著銷售預測和生鮮產品銜接的問題。
模式6:天天到家-重點商圈2小時配送,開設線下自營店鋪
國內最大的水果垂直電商之一天天果園專注高端水果市場,80%的產品是迚口水果。天天果園也是今年才開始O2O方面的嘗試,先是在一線城市不斷地開設自營實體店,最近又悄然上線天天到家2小時配送服務,目前已在北上廣重點商圈試運營。
天天果園的優勢是專注高端水果細分市場,這樣有利於提供運營效率。同時天天果園的全產業鏈運營有利於保證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在試水O2O方面也是採取自營的方式,不管是線下實體店還是2小時配送。只是對於天天到家而言,這樣的自己限時配送團隊或許成本太高,不知將來是否會跟京東到家業務整合。
模式7:手機App下單--->根據下單時間當日或次日配送(送貨+門店自提)
我廚是今年初在上海新成立的全品類O2O生鮮電商,定位大眾消費。我廚成立之初在上海地區推廣力度很大,聲稱比菜場便宜,跟多家線下店鋪合作,客戶通過手機下訂單後,可以選擇就近合作店鋪自提或者配送到家。但是近期,我廚暫停了門店自提的模式,全部改為由配送人員配送到家的方式,這主要是因為合作門店非直營,銜接經常出問題,比如生鮮產品的保存。
我廚在選品方面選擇了不太適合作生鮮電商的大眾生鮮產品,尤其是蔬菜,即使O2O模式也很難解決這種毛利率低且倉儲物流成本高的品類。好在我廚的股東之一是望湘園,每日超過銷售預測的產品可以轉送到望湘園,降低了損耗。
小豬生活通O2O致力於為平台及商家提供創新、穩定、高效的O2O產品及服務,深入線上線下、多行業覆蓋延伸,為平台和商家打造更具有競爭實力的新型O2O商業模式。
小豬O2O外送系統——盈利清晰,創新模式,便捷穩定。搶單模式:配送員快速搶單,極速配送模式;多店鋪管理:多家連鎖店鋪,在平台統一建立管理;快速到賬:商家余額及時到賬,並可快速提現;多端支持:支持微信,pc端,APP端以及小程序。
7. 談談當前農資農產品電商模式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電商發展前景
我國既是農業生產大國,也是糧食消費大國。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連年豐收,但也面臨不少挑戰。糧食生產方式轉變、作物種植結構調整、糧食進口量居高不下、增產邊際成本增加、環境因素制約加劇、供求矛盾突出等問題日益突顯。當前是「供過於求」與「供不應求」同時存在,中國農業正處於轉型「關鍵期」。
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白皮書》中所列示的數據2014-2017年中國農村電商網路零售額呈現穩定上升趨勢,2017年已經達到了1.2萬億元。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農產品流通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