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進行漁葯鑒別
漁葯鑒別可以對產品進行外觀的目測檢驗,粉劑外包裝應完整,裝量無明顯差異,無脹氣現象;水劑打開包裝瓶觀察其裝量應無明顯差異,容器應完好、統一,無泄露;片劑外觀整齊、完整、色澤均勻、表面光滑,無斑點、麻面,應有適宜的硬度,並且經過測試其在水中的溶解時間達到產品要求;中草葯無吸潮霉變、蟲蛀、無粘連等;注射劑無變色、無異物等,其透明度符合要求。
抗生素、抗病毒等結構復雜的化學葯物,對其真假的准確鑒別要求葯品儀器復雜,如需鑒定可送專業實驗室檢測。
B. 中國知名漁葯品牌有哪些
濟南中海賽恩,水世紀,利洋,卓越
C. 請教江浙漁葯市場需求與現狀
浙江省是一個漁業大省,2011年的水產品總量大概在580萬噸左右,海洋捕撈300萬噸居全國第一,加工水產品236.5萬噸,出口46萬噸,貿易額達到17億美金。浙江省現有加工企業2133家,年產值上億企業近80家,生產品種1000餘種,尤其是舟山魷魚產量占國內70%以上。浙江省已經成為中國漁業大省,同時還是中國漁業加工出口強省。 浙江省養殖產量和產值比重不斷擴大。2005年全省養殖業產量達170萬噸,占漁業總產量的35.2%,比2000年提高了9.4個百分點。到2001年全省養殖產值已經超過捕撈產值,實現了我省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養殖水產品中優質產品和名牌產品的比例不斷增加,由2000年的35%上升到2005年的70%,養殖方式不斷創新,養殖產品結構日趨合理,進一步適應國內外市場的需求。 漁民轉產轉業成效顯著。海洋漁船無度增長的勢頭初步得到控制,2005年全省生產漁船4.52萬艘、190萬總噸、362萬千瓦,與2000年相比減少9600艘、14萬總噸、27萬千瓦;「十五」時期全省享受國家和省轉產轉業減船補助政策而報廢拆解的海洋捕撈漁船4651艘,上交漁船功率指標43.34萬千瓦,五年內轉移捕撈漁民22100多人,海洋捕撈能力盲目增長的勢頭得到遏制。 科教興漁取得進展,內涵式增長方式日益突出 積極創建海洋與漁業科技創新平台。各地積極推進科技興漁戰略的實施,加快漁業科技的研究和推廣應用,加強重點實驗室和中試基地的建設,組建了南太湖育種中心、永興貝類試驗基地及洞頭育苗試驗基地,並與中國水產科學院建立了海洋貝類研究室,為全省漁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技術攻關取得了有效突破。重點突破了名特優品種的育苗和設施漁業技術的開發:翹嘴紅、青蟹育苗技術的成功開發,已在全省形成兩個產值上億元的新興養殖產業;新引進的貝類品種大西洋浪蛤和硬殼蛤已突破人工育苗關;曼氏無針烏賊人工育苗取得成功;抗風浪網箱的研究成果全國之最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貝類無底質培育技術研究取得實質性成果;圍塘綜合養殖、多茬養殖、低壩高網等新養殖方式正在全省廣泛推廣;三大港灣養殖容量研究成果為科學合理地發展海水養殖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防治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率先制備了羅氏沼蝦諾達病毒的單克隆抗體,創建了國際領先的TAS-ELISA診斷技術;海產甲殼動物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開發,減少了環境污染,綜合利用了資源,已形成年產值3億多元的甲殼素產業規模。 海洋與漁業科技成果顯著。「十一五」時期,全省海洋與漁業系統共獲省部級科技獎勵項目43項,其中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3項,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成果獎7項,農業部豐收獎3項,科技進步已成為推動我省漁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漁業標准化逐年增強,初級水產品質量不斷提高 漁業標准化加快推進。完善漁業標准化工作機制,成立了浙江省水產標准化技術委員會,進一步加快了全省漁業標准化體系的建設進程。五年來共組織制定了農業行業標准7項,制定省地方標准70項,其中無公害標准39項。建立了省級標准化推廣示範區和示範基地70個,國家級標准化示範區17個,全省示範面積14萬多畝,帶動幅射面積55萬多畝。 初級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通過加大無公害生產的推廣引導,增強質量安全公共服務等多項舉措,初級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一是建立健全水產品質量安全的法律體系。首次將水產品質量安全列入《浙江省漁業管理條例》,為依法管理水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據。二是全面實施水產品葯物殘留監控。對省內重點水產品養殖基地、出口水產品原料供應船、出口水產品加工廠、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單位或個人生產的大黃魚、美國紅魚及鯛魚、對蝦、沼蝦、龜鱉、梭子蟹及青蟹、河蟹、貝類(泥蚶、蟶子、貽貝)、海捕蝦及其製品、無公害水產品等十大類初級水產品實施生產環節的抽樣檢測,在2005年抽取的總樣品量2300批次,6974個樣品檢測中,產品合格率達到98.7%。三是組織開展無公害產地、產品雙認證。組織實施全省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和無公害、綠色、有機水產品的認證,積極推進水產品品牌建設。「十五」時期全省有317個水產品養殖基地通過無公害產地認定,319個水產品通過無公害產品認證,無公害水產品產地面積超過4.5萬公頃,佔全省海淡水養殖面積的15%,有力地促進了養殖漁業的健康發展。 5.漁業發展環境良好,軟硬體設施明顯改善 漁港建設取得顯著成績。 「十一五」時期,是我省有史以來漁港建設開工項目最多、建設速度最快、財政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個時期,全省漁港面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新開工建設和擴建改造18個重點漁港,共投入資金近8億元。其中14個漁港已完成建設任務。舟山中心漁港、岱山中心漁港、洞頭中心漁港、椒江中心漁港等4個國家級中心漁港開始實施漁港經濟區建設。到「十五」期末,全省可避風的港池面積達到2240萬平方米,可容納21500艘漁船停泊避風,為60%的漁船提供了就近、安全避風的條件。 市場體系不斷完善。2005年全省有水產品批發市場76家,比2000年增加19家。水產品進場交易量達263萬噸、交易額297億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197%和228%,年均遞增分別為24%和27%。涌現了一批設施配套、功能齊全、輻射范圍廣、影響帶動力強的跨地區大型批發市場。 市場管理進一步規范,市場信息網路日益擴大,為漁業生產提供優質服務。 水產種苗工程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水產種苗工程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六大種子種苗工程之一。五年來完成省級財政水產種苗工程投資3100萬元,建設了1個種業龍頭企業,3家國家級原種場,18家省級水產良種場,全省水產原良種繁育體系的框架已經形成,優質種苗的生產能力大大提高,與「九五」期末相比,優質種苗的生產能力翻了一番,優質種苗的良種覆蓋率從30%提高到60%。水產種子種苗工程的建設,促進了我省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盡管「十五」時期我省漁業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矛盾。主要表現為: 一是漁業水域環境污染加重,淡水養魚技術指導少,海洋捕撈船多、魚少、漁場小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捕撈強度過大,漁業資源不斷衰退; 二是漁業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存在錯位,養殖品種的結構不盡合理; 三是漁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特別是柴油價格機制的調整,對沿海捕撈漁區影響很大; 四是水產養殖不合理用葯現象沒有得控制,水產品質量安全的保障機制需進一步完善; 五是侵犯漁民權益問題突出,漁民因漁港、錨地、養殖水域被佔用,養殖水域被污染,造成漁船無法停泊,漁民無處可養,損失又得不到合理補償而引發的事件明顯增多; 六是水產品價格持續低迷,漁業比較效益高的優勢有所減弱,漁民收入增長幅度減緩,漁業發展受資源和市場的雙重約束日趨明顯; 七是漁業科技創新體系尚未形成,技術推廣服務體系薄弱,教育培訓體系不健全,漁業科技人員知識結構不合理,從業人員總體素質不高; 八是漁業安全生產形勢嚴峻,漁業防災減災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安全生產保障體系尚未建立。這些矛盾和問題的存在,制約著我省「十二五」時期漁業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著力加以克服和解決。
D. 那個品牌的漁葯比較好
各廠家各有側重的,看你用在哪,具體干什麼用。
E. 想做漁葯品牌代理,目前市場上哪個漁葯品牌的口碑比較好
我養小龍蝦目前用兩家主要的葯一個中海賽恩一個水世紀還可以
F. 漁葯的中國常用漁-葯及禁葯
2013年之前,中國的漁葯生產、銷售和使用等各環節存在著許多問題,很多方面尚需完善。漁葯管理的混亂導致禁葯不禁,不但使消費者難以吃到「放心魚」,還嚴重影響了中國水產品的出口。但到目前為止,在許多作者投來關於病害防治的稿件中,還時不時出現採用禁葯防治魚病,這是非常不應該的。為此簡單列出當前常用漁葯的分類及禁葯品種,希望廣大養殖戶能明辨,杜絕使用禁葯。
據統計,2012年12月,中國漁葯生產廠家有近百家,漁葯品種也是多種多樣,由於有些漁葯生產廠家存在著缺乏技術含量和競爭力等問題,致使市場上漁葯魚龍混雜,有許多漁民甚至都弄不清楚市場上林林總總的漁葯究竟哪些是安全的、環保的,哪些是禁用的。因此下面簡單介紹一下現有漁葯的分類,並列出各類常用漁葯中的禁用種類,便於養殖戶在實際生產中參照。
1.抗菌類葯物
(1)抗生素類:常用的有土黴素、青黴素、強力黴素、金黴素、甲碸黴素、氟苯尼考等。
(2)磺胺類:有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間甲氧嘧啶、甲氧苄氨嘧啶等。磺胺類葯物在鰻魚飼料添加劑中已禁止使用。
(3)喹諾酮類:有氟哌酸(諾氟沙星)、氟嗪酸(氧氟沙星)、吡哌酸、惡喹酸、萘啶酸等。此類葯物抗菌效果普遍較好,具有抗菌范圍廣、殺菌能力強等優點,是防治水產動物細菌病的有效葯物。
呋喃唑酮在抗菌類葯物中,抗生素類中的紅黴素、氯黴素、泰樂菌素、桿菌肽鋅已被禁止用於魚病防治及作為飼料葯物添加劑。磺胺類中的磺胺噻唑(消治龍)、磺胺咪(磺胺呱)被禁用。喹諾酮類中的環丙沙星已被禁用,恩諾沙星葯殘已作為限制鰻魚出口日本的一主要因子。另一類抗菌葯物硝基呋喃類中的呋喃唑酮(商品名為痢特靈)、呋喃西林(又名呋喃新)、呋喃它酮、呋喃那斯也已被禁用。養殖戶在生產過程中可用其它抗菌葯物代替。
2.水體消毒劑
常用的水體消毒劑有以下幾類:
(1)鹵素類:聚維酮碘(碘伏)、二氯異氰尿酸鈉、三氯乙氰尿酸、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氧化氯、漂白粉等。
(2)醛類、醇類:甲醛溶液(福爾馬林)、戊二醛、乙醇(酒精)等。
(3)鹼類:氧化鈣(生石灰)、氫氧化銨溶液(氨水)等。
(4)氧化劑:高錳酸鉀、過氧化鈣、過氧乙酸、雙氧水(過氧化氫)等。
(5)重金屬鹽類:螯合銅、硫酸銅等。高濃度的重金屬鹽有殺菌作用,低濃度具有抑制酶系統活性基團的作用,表現為抑菌效果。
(6)表面活性劑:新潔爾滅、季銨鹽類等。
(7)染料類:甲紫、亞甲基藍、吖啶黃等。染料可分為鹼性和酸性兩大類,影響生物代謝。
3.抗寄生蟲葯物
(1)染料類葯物:常用的有亞甲基藍等,可防治魚卵的水霉病、幼魚和成魚的小瓜蟲病、車輪蟲病、斜管蟲病等。
(2)重金屬類: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
(3)有機磷殺蟲劑:如敵百蟲。
(4)擬除蟲菊酯殺蟲葯:如溴氰菊酯等。
(5)咪唑類殺蟲劑:甲苯咪唑、丙硫咪唑等。
必須注意過量的銅可造成魚體內重金屬積累,而敵百蟲在弱鹼性條件下形成敵敵畏,其對人的危害極大。
在抗寄生蟲葯物當中,孔雀石綠具有強毒、危害人體健康,有致癌性,已被禁用,在生產中可用亞甲基蘭代替。另一類汞制劑殺蟲劑如硝酸亞汞、氯化亞汞、醋酸汞、甘汞(二氧化汞)、吡啶基醋酸汞等各個種類已被禁止使用。擬除蟲菊酯中氟氯氰菊酯(又名百樹得、百樹菊酯)、氟氰戊菊酯被禁用,此類葯物雖未全禁,但還是少用為好。另外多種農葯如地蟲硫磷、六六六、毒殺酚、滴滴涕DDT、呋喃丹(克百威)、殺蟲脒、雙甲脒等被禁用。養殖戶應杜絕使用這些種類葯物,可用其他殺蟲劑代替使用。
4.抗真菌葯物
有制黴菌素、克霉唑等,另外食鹽、亞甲基藍等也可起到抗真菌作用。
5.抗病毒葯物
病毒性疾病的症狀經常是在病毒增殖高峰過去後才表現,用葯效果往往不明顯,防治效果多不突出。常用的有病毒靈、鹽酸嗎啉呱、金剛烷胺、碘伏等。但還未能找到真正有效治療病毒病的葯物。
6.環境改良劑
包括益生素、沸石、麥飯石、膨潤土、三氧化二鐵、過氧化鈣、三氧化二鋁、氧化鎂等,主要作用是改善水質、底質,以及對微生態平衡、生物指標的調控。
7.調節代謝及促生長葯物
激素、酶類、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及其他化學促生長劑等。
8.生物製品和免疫激活劑
生物製品包括各類菌苗、疫苗。如光合細菌、EM菌、草魚滅活疫苗等,可起殺蟲效果的如蘇雲金桿菌、阿維菌素等。
9. 中草葯
五倍子包括大蒜、大黃、五倍子、水辣蓼、菖蒲、黃芩、苦參等。將中草葯原料煎汁提取有效成分潑灑養殖池或粉碎拌入飼料,可以防治魚類細菌性和寄生蟲等疾病。中草葯相對其它葯物安全環保,品種功能多樣,應作為防治魚病的首選。
其他如清塘葯物中五氯酚鈉已被明令禁止使用,在實際生產中可用魚藤酮及市場上的其它葯物如清塘凈等代替。化學促長劑中喹乙醇早巳被禁止使用,性激素類中甲基睾丸酮、丙酸睾酮等制劑;硝基咪唑中的甲基唑、地美硝唑等被禁用。
G. 漁葯是什麼意思
葯物按照其應用的范圍一般分為三大類,即人用葯物、獸葯及農葯。漁葯是「用以預防、控制和治療水產動植物的病蟲害,促進養殖品種健康生長, 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改善養殖水體質量,以及提高增養殖漁業產量所使用的物質。」 漁葯被包括在獸葯之內,但漁葯有其明顯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其應用對象的特殊性以及易受環境因素影響兩方面。其應用對象主要是水產養殖動物,其次是水生植物以及水環境。
漁葯定義
葯物是指用來預防、治療、診斷疾病和協助機體恢復正常功能的物質。顧名思義,漁葯是指專門用於漁業方面為確保水產動植物機體健康成長的葯物。故其應用范圍限定於增養殖業,而在捕撈漁業和漁產品加工業方面所使用的物質,則不包括在漁葯范疇內。現代養殖漁業分為魚、蝦、貝、龜、鱉等各種水產動物增養殖和以紫菜、海帶等藻類為主的水產植物種養殖兩大部分。因此,漁葯同樣區分為水產植物葯和水產動物葯兩部分,也可稱為水產葯。水產動物和獸葯有比較密切的關系,而水產植物葯則與農葯關系比較密切。應當指出的是,當前國際上對漁葯的研究、開發和應用,主要集中於水產動物葯,故常常將漁葯狹義地局限為水產動物葯。
常用漁葯的品種和功能
按照 漁葯的功能分類,一般可將漁葯分為水體消毒劑、內服抗菌劑、寄生蟲驅殺劑、中草葯、生物製品、水質改良劑等。雖然國家法規沒有將水質改良劑歸類於漁葯,但由於魚蝦防病的特殊需要,我們還是將水質改良劑歸為漁葯的一類。
當前由於水產養殖需要,廣東省農業廳在實施獸葯GSP過程中,已經將水質改良劑列為獸葯店可以銷售的產品,足以證明,水質改良劑已經歸屬漁葯范疇。
1. 消毒劑
具有破壞生物活性的功能,用於殺滅養殖環境、動物體表和工具上的有害生物或病原微生物,控制疾病傳播或發生。消毒劑種類很多,按作用機理分為氧化性消毒劑、表面活性劑、醛類等。常見的消毒劑有漂白粉、三氯異氰脲酸、二氧化氯、高錳酸鉀、聚維酮碘、苯扎溴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