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張冬是來自安徽農村的一名大學生,想把家鄉的綠色農產品推廣給全國的消費者。請為張冬設計合適的渠道
張冬是來自安徽農村的一名大學生想把家鄉的綠色農產品推廣給全國的消費者請為張冬設計合適的渠道
我在外打拚多年,身心略顯疲憊回到家鄉的時候,心裡總是充滿了一股濃濃的暖流。感覺仿
佛有一杯甘甜在滋潤著我心田,又似有一盞明燈照耀在我身旁,激勵著我的鬥志和激情。而當我將目光投向家鄉的山水雲間、花草叢間、人物群間時,我的心中又變
得豪情滿懷。那曾經的往事歷歷在目,老師的關懷、母校的扶助、家鄉的恩惠,一直是我記憶深處永不磨滅的烙印,讓我感嘆這個文明社會充滿愛心,因為愛心傳承
變得更加文明,也就讓人心中一直滿懷感恩心,感謝人間洋溢和諧情。
曾經幼小的我,生在農村,家境貧寒,沒有享受過太多童年歡樂時光,
有的只是生活的艱難困苦。小學畢業的我,雖然以優異成績考入鎮上的重點中學,但因家裡太窮,沒指望再去念書。記得離開學已過了十多天了,一次在外拾柴回
家,看見家裡來了位陌生人,一問才知是鎮上中學的羅老師,爬了幾十里山路來做我父母思想工作,讓我去念書。他在我家呆了好幾個小時,詳細了解了家裡情況,
知道家裡確實困難後,當即表示一定想辦法解決部分學費問題。並給父母說,家裡困難是要克服的,但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要將孩子教育好,孩
子以後有出息了,家裡情況不就會慢慢有所改善嗎?他的一言一語,至今一直留在我腦海中,讓人明白,貧窮不是過錯,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改變這種面
貌的勇氣和希望。他的話終於感動了父母,最終我又背上行囊,踏上了漫漫的人生求學之路。
上中學那幾年,老師一直給我很多關心和照顧。
生病時無微不至關照我,成績下滑時努力鼓勵我。學校也給了我很多幫助,減免了部分學費,讓我不受經濟困惑太重,能安心讀書。在他們全力關照和鞭策下,我終
於完成了初中、高中階段學業,並以優異成績考入本省一所知名大學。拿到大學通知書那一天,我既高興又憂愁,高興的是父母的希望、自己的付出終有成果,可以
再創人生輝煌。憂愁的是一大筆費用不知又從何而來。恰好那時,村主任聽說我考上大學的消息面臨學費困難時,說不用擔心,村上會給予一筆獎勵的,畢竟村上考
上大學的太少了,得鼓勵鼓勵。一句話,說得心裡踏實好多,暖洋洋的,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真是充滿了愛的光芒,到處飄盪文明之花,到處都是熱心腸。
是呀,沒有家鄉的扶助,沒有母校的關懷,沒有老師的教誨,就不會有今天的我。我要感謝他們,是他們給了我溫暖如春的昨天,讓人有信心有能力站在這充滿溫
情、充滿和諧的今天。我們一定要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去營造祖國大家庭到處灑滿陽光、愛心如潮的明天,這是新時期每個社會公民應具有的品德,要將愛心接力
棒一站一站傳遞下去,這個社會才會變得更加美好文明和諧。
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雖然在一些人看來早已有些脫離實際。因為對
於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來說,可能不知他們身在何方,遠在何處,無法回報。但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要做的並不是一定要對他們進行回報,也許他們根本不需要我
們回報。他們希望的是我們能盡力幫助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是要將這種精神薪火相傳,去關愛、去溫存那一顆顆創傷的心靈。不圖回報,無私奉獻、博愛寬容是這
種精神的內涵。共建和諧,共創文明,人人有責,每一個人在構建和諧社會中都要承擔責任,這個社會才有前進的動力,才會變得文明和諧。
當然,一個人要承擔責任或是要去感恩,做一個文明之人,並不是一定要去做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事情,只要能用心去體現自己的價值,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
行。比如向困苦的人們伸出援助之手,向危急病人捐獻血液、給失落孩童以鼓勵自信等,並不都是難
『貳』 綠色農產品營銷策略
再論農產品綠色營銷策略
Green Marketing Strategy in Agricultural Procts
劉瓊 劉志雄 添加到閱覽室
閱讀軟體下載
農產品加工·學刊 2005年11期
綠色消費和綠色營銷是當今國際農產品市場的主潮流,在國際和國內市場競爭的條件下,企業應積極推行農產品綠色營銷.在分析農產品綠色營銷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農產品綠色營銷的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農產品 綠色營銷 問題 策略
參考文獻:
[1] 趙春雷 等 21世紀國際貿易的通行證--農產品綠色營銷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 1997/19/01 P92-962
[2] 洪彬 等 試論農產品綠色營銷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2// P5
[3] 王周縮 WTO與農產品營銷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4// P12
[4] 石麗芳 論綠色食品營銷渠道的構建 福州:福建農業大學 2004// P
首頁 >> 農業科學 >> 農業工程 >> 農產品加工·學刊 >> 2005年第11期 >> 再論農產品綠色營銷策略
『叄』 如何做好綠色農產品的品牌營銷
先從了解用戶入手,再建立整個營銷渠道,測算好花一分錢廣告費帶來實在的利潤
『肆』 農產品綠色營銷的農產品綠色營銷
這也正是適應當今綠色時代所需的營銷方式,所以也是大有發展前景的。綠色是市場的主流,狠抓環保,健康來促進綠色營銷。
『伍』 農產品綠色營銷的農產品綠色營銷的策略選擇
農產品綠色價格
制定綠色價格是指企業在制定價格時要樹立「污染者付費」、「環境有償使用」、「能源節約使用」等觀念,把企業用於環境方面的支出計入成本,成為綠色價格構成的一部分。綠色價格意味著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是免費的,產品的價格需要反映環境資源的價格。由於綠色產品在環保方面嗇了投入,成本高於普通產品成本。以綠色食品為例,芬蘭政府允許其價格比一般食品價格高出30%以上,日本允許高出20%左右。
綠色價格的構成
綠色價格構成包括生產成本、流通費用、國家稅金、綠色成本及企業利潤五個方面。綠色成本包括以下幾方面的支出:
1)綠色資源的開發和運用所付出的代價。
2)為保證清潔生產所增加的成本。
3)開發和運用綠色包裝所增加的成本。
4)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所增加的成本等。
影響綠色產品定價的因素
1)成本(包括綠色成本)
2)政策因素。如按照國際上通常的做法,政府應允許綠色產品的價格比同類產品價格上浮一定的比例。
3)市場因素,包括消費者綠色需求因素,競爭者行為因素,目標市場購買者的消費心理,購買行為和購買能力等。
綠色價格策略
1)撇脂策略。薄利多銷很適用於面向大眾消費者的市場容量大的主食品和日用品消費品的綠色定價,容易使消費者接受綠色產品,並且有利於企業搶占市場先機,先入為主,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2)心理定價策略。綠色農產品往往能滿足消費者的某種心理需求,如保護環境,利他主義,回歸自然,安全,更有利於身體健康等等,這些都為綠色產品進行心理定價提供了依據。
3)認知價值定價策略。認知定價法是根據營銷組合中的非價格變數在購買者心目中建立起來的認知價值來確定價格的。這種定價是諸策略中較適用於綠色產品的一種。因為綠色產品多數屬於深加工產品,因此這種定價方法能很好地適應綠色產品的定位思想,同時給營銷方帶來最大限度的利潤。可以充分利用綠色產品的價格工具,配合綠色促銷活動,使消費者感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通過滿足消費者綠色需求而提高經濟效益。
綠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農產品的綠色促銷
綠色促銷的裨就是綠色溝通,通過綠色溝通,進行綠色消費引導和消費刺激,以期和消費者建立聯系,取得相互理解和信任,以引起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及購買行為。綠色促銷手段有很多,但由於綠色農產品的特殊性,其營銷中應以某種促銷手段為主,其他手段為輔,不可面面俱到。
1)綠色廣告。當前最受歡迎且效果明顯的是廣告,其中效果最好的又是電視廣告。特別是公益廣告和扶貧廣告,對銷售邊遠地區的綠色農產品可以起到積極作用。媒體所表達的內容以及形式要有利於宣傳環境保護、維護生態平衡,像散發宣傳單或在風景名勝處樹立巨大的廣告牌這類方式就不宜採用。
2)公共宣傳。充分運用公共策略和技巧,開展有效的綠色公關。參與各種展覽會、商品交易會或利用「文化搭台,經貿唱戲」的辦法推銷和擴大綠色農產品銷售范圍,利用體育比賽進行廣告、捐慈善事業、資助希望工程等擴大綠色農產品的影響,運用知識營銷舉辦農產品栽培技術、綠色營銷訓練班來傳播綠色營銷知識,舉辦新聞發布會、開發生態旅遊和田園旅遊,也是綠色農產品促銷的可行辦法。
總之,農產品綠色營銷將是21世紀市場營銷的主流,我們要區分綠色營銷與傳統市場營銷的不同,樹立綠色營銷觀念、搜集綠色信息、制定綠色計劃、開辟綠色渠道、開展綠色促銷、引導綠色消費,使農產品綠色營銷不斷地發展和創新。
『陸』 有關綠色有機農業產品的營銷方案
產品是在流通中增值和實現價值,工廠化農產品從「廠房」到市場的價值實現也需要一定的方式。
工廠化農業園區的產品具有綠色環保、質量好、價格高等特點,適合運用差異化營銷策略開拓市場。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園區企業選擇和構建適合自己的營銷渠道,並加強對渠道的管理,是提高園區企業經營效益的有效途徑。
一、園區農產品對營銷渠道的要求
園區農產品有別於一般的農產品,根據其特點可以為其制定出相應的營銷策略。
1、渠道要短。首先,鮮活產品易腐爛變質、不耐長時間貯藏,因此其營銷渠道應盡量縮短,使產品在最短的時間里、以最優的品質送達消費者。其次,短渠道能夠減少流通中因生物機體和運輸儲存條件造成的「二次污染」,對保證產品的無公害性非常重要。第三,工廠化農產品本身價格就高,縮短流通渠道,可以減少中間流通費用,盡可能地降低零售價格,使之能為更多的消費者所接受。
2、渠道的專門性。為了避免園區農產品在加工、包裝、儲運、裝卸等物流環節與普通產品摻和混雜,要建立獨立的渠道,最好在產地就實行零售包裝。在商場中也必須要有專門的銷售櫃台,不能與普通產品並列在一個貨架上銷售。
3、渠道的可靠性。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品質安全往往不能夠從外觀上加以鑒別,主要是依靠對生產者和經銷商的信任採取購買行動。因此,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經銷商都必須以誠信為本、遵守商業道德,不欺騙消費者,維護企業品牌的信譽,保證營銷渠道的兩端都可靠,嚴防假冒產品的進入。
目前,我國城市零售業中的綜合性大型超市發展較快,現代化管理水平高,將成為零售業的主要形式,也是園區農產品的主要零售末端。從產品對渠道的要求看,大多數園區企業會選擇直接向超市配送的渠道。但是,還有一些其它形式的模式也適合以上要求,企業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選擇。
二、園區企業營銷渠道模式
適合我國農業園區企業採用的營銷渠道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遊客採摘式。
園區企業→消費者
園區生產的瓜果類,如甜瓜、櫻桃西紅柿、葡萄、草莓等產品適合遊客親自採摘,是觀光園區的主要銷售產品。來園區觀光的人們在參觀現代的工廠化農業生產方式的同時,又能夠親自採摘園區的產品,作為禮物帶給家人或親朋好友品嘗,實為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所以這是一種具有特色的吸引買者上門式的銷售方式。
2、送貨直銷式。
園區企業→賓館、飯店及消費團體
園區企業直接向一些賓館、高級飯店或某些特定消費團體送貨,滿足高檔餐飲業客戶和對原材料的要求。主要是一些名優特色蔬菜和稀有食用菌類產品,有些是專門根據客戶的需要安排種植的,這些產品隨時採摘,新鮮程度好,能夠滿足特定行業和消費群體的需求。
3、自營專賣店。
園區企業→自營專賣店→消費者
園區企業通過構建自身的銷售網路,利用設在各地的專賣店進行定點銷售。其最大優勢是企業能夠有效地控制銷售渠道,增強市場推廣和開發的力度,且有利於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和擴大企業的知名度,能夠較好地與消費者進行信息溝通。這一模式需要企業自身構建網路和配備銷售人員,管理成本有所增加;銷售范圍和銷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4、超市配送式。
園區企業(配送中心)→超市(專櫃)→消費者
園區企業擁有自己的加工配送中心,集生產、加工於一身,按零售要求進行凈菜加工和包裝,向定點超市配送。有條件的還在超市內設立企業的產品專櫃,利用超市的聲望和強大的分銷網路推出自己的特色產品。這種方式,企業自己不銷售而是尋求與經銷商合作,依託超市經銷,因而企業不必花費很多精力去考慮銷售問題,既可以節約一定的營銷成本,又能集中精力搞好生產和供應,容易擴大市場覆蓋面和增加銷量,是當前主要的一種渠道模式。
5、網上銷售式。
電子商務已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採用,作為引導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園區企業,率先建立電子信息網站並採用電子商務進行產品銷售的意義重大。網上銷售可分為企業對經銷商(B2B)和企業對消費者(B2C)兩種形式。前一種在國外發展很快,在我國也開始起步,後一種由於農產品鮮活和標准等級不易確定的特點,開展的比較緩慢。今後隨著電子商務整體環境的不斷完善,網上銷售渠道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
以上幾種渠道模式並不是相互獨立的,園區企業可根據產品的特點和自身的情況選擇一種或多種渠道模式。在渠道的選擇和管理上必須注意保持產品的無公害特色,防止二次污染和假冒偽劣產品的混入,選擇短渠道有利於企業對渠道的控制,並且減少易腐爛產品的損失和降低流通成本。好的產品還要強調優質的服務,園區企業必須選擇一條綠色便捷的通道,以優異的品質和嶄新的形象出現在消費者面前,以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本文是在已經完成的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我國工廠化農業發展戰略與管理創新研究」(2001BA503B11)的基礎上形成的。
『柒』 問一下,綠色食品的宣傳方案
綠色食品標准概述
綠色食品標准由農業部發布,屬強制性國家行業標准,是綠色食品生產中必須遵循,綠色食品質量認證時必須依據的技術文件。綠色食品標準是應用科學技術原理,在結合綠色食品生產實踐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相關先進標准所制定的。
目前,綠色食品標准分為兩個技術等級,即AA級綠色食品標准和A級綠色食品標准。
AA級綠色食品標准要求:生產地的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准》,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葯、肥料、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獸葯及有害於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生產資料,而是通過使用有機肥、種植綠肥、作物輪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術,培肥土壤、控制病蟲草害、保護或提高產品品質,從而保證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准要求。
A級綠色食品標准要求:生產地的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准》,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准則和生產操作規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生產資料,並積極採用生物學技術和物理方法,保證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准要求。
無公害食品標准體系
中國食品商務網 2006-01-18 15:19:00
無公害食品標准主要包括無公害食品行業標准和農產品安全質量國家標准,二者同時頒布。無公害食品行業標准由農業部制定,是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主要依據;農產品安全質量國家標准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制定。
一、無公害食品行業標准
建立和完善無公害食品標准體系,是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重要內容,也是開展無公害食品開發、管理工作的前提條件。農業部2001年制定、發布了73項無公害食品標准,2002年制定了126項、修訂了11項無公害食品標准,2004年又制定了112項無公害標准。無公害食品標准內容包括產地環境標准、產品質量標准、生產技術規范和檢驗檢測方法等,標准涉及120多個(類)農產品品種,大多數為蔬菜、水果、茶葉、肉、蛋、奶、魚等關系城鄉居民日常生活的「菜籃子」產品。
無公害食品標准以全程質量控制為核心,主要包括產地環境質量標准、生產技術標准和產品標准三個方面,無公害食品標准主要參考綠色食品標準的框架而制定。
1. 無公害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准
無公害食品的生產首先受地域環境質量的制約,即只有在生態環境良好的農業生產區域內才能生產出優質、安全的無公害食品。因此,無公害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准對產地的空氣、農田灌溉水質、漁業水質、畜禽養殖用水和土壤等的各項指標以及濃度限值做出規定,一是強調無公害食品必須產自良好的生態環境地域,以保證無公害食品最終產品的無污染、安全性,二是促進對無公害食品產地環境的保護和改善。
無公害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准與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的主要區別是:無公害食品同一類產品不同品種制定了不同的環境標准,而這些環境標准之間沒有或有很小的差異,其指標主要參考了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准;綠色食品是同一類產品制定一個通用的環境標准,可操作性更強。
2. 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標准
無公害食品生產過程的控制是無公害食品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按作物種類、畜禽種類等和不同農業區域的生產特性分別制訂的,用於指導無公害食品生產活動,規范無公害食品生產,包括農產品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和食品加工等技術操作規程。
從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嚴格按規定使用農業投入品。禁止使用國家禁用、淘汰的農業投入品。
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標准與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的主要區別是: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標准主要是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規程標准,只有部分產品有生產資料使用准則,其生產技術規程標准在產品認證時僅供參考,由於無公害食品的廣泛性決定了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標准無法堅持到位。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准包括了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准則和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程兩部分,這是綠色食品的核心標准,綠色食品認證和管理重點堅持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准到位,也只有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准到位才能真正保證綠色食品質量。
3. 無公害食品產品標准
無公害食品產品標準是衡量無公害食品終產品質量的指標尺度。它雖然跟普通食品的國家標准一樣,規定了食品的外觀品質和衛生品質等內容,但其衛生指標不高於國家標准,重點突出了安全指標,安全指標的制訂與當前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無公害食品產品標准反映了無公害食品生產、管理和控制的水平,突出了無公害食品無污染、食用安全的特性。
無公害食品產品標准與綠色食品產品標準的主要區別是:二者衛生指標差異很大,綠色食品產品衛生指標明顯嚴於無公害食品產品衛生指標。以黃瓜為例:無公害食品黃瓜衛生指標11項,綠色食品黃瓜衛生指標18項;無公害食品黃瓜衛生要求敵敵畏≤0.2 mg/kg,綠色食品黃瓜衛生要求敵敵畏≤0.1 mg/kg。另外,綠色食品蔬菜還規定了感官和營養指標的具體要求,而無公害蔬菜沒有。綠色食品有包裝通用准則,無公害食品沒有。
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和食品對人體健康、環境影響的程度,無公害食品的產品標准和產地環境標准為強制性標准,生產技術規范為推薦性標准。
二、農產品安全質量國家標准
為提高蔬菜、水果的食用安全性,保證產品的質量,保護人體健康,發展無公害農產品,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特製定農產品安全質量GB18406和GB/T18407,以提供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和產品質量國家標准。農產品安全質量分為兩部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要求和無公害農產品產品安全要求。
(一)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要求
《農產品安全質量》產地環境要求GB/T18407-2001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1. 《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GB/T18407.1-2001)
該標准對影響無公害蔬菜生產的水、空氣、土壤等環境條件按照現行國家標準的有關要求,結合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實際做出了規定,為無公害蔬菜產地的選擇提供了環境質量依據。
2. 《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水果產地環境要求》(GB/T18407.2-2001)
該標准對影響無公害水果生產的水、空氣、土壤等環境條件按照現行國家標準的有關要求,結合無公害水果生產的實際做出了規定,為無公害水果產地的選擇提供了環境質量依據。
3. 《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畜禽肉產地環境要求》(GB/T18407.3-2001)
該標准對影響畜禽生產的養殖場、屠宰和畜禽類產品加工廠的選址和設施,生產的畜禽飲用水、環境空氣質量、畜禽場空氣環境質量及加工廠水質指標及相應的試驗方法,防疫制度及消毒措施按照現行標準的有關要求,結合無公害畜禽生產的實際做出了規定。從而促進我國畜禽產品質量的提高,加強產品安全質量管理,規范市場,促進農產品貿易的發展,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維護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4. 《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GB/T18407.4-2001)
該標准對影響水產品生產的養殖場、水質和底質的指標及相應的試驗方法按照現行標準的有關要求,結合無公水產品生產的實際做出了規定。從而規范我國無公害水產品的生產環境,保證無公害水產品正常的生長和水產品的安全質量,促進我國無公害水產品生產。
(二)無公害農產品產品安全要求
《農產品安全質量》產品安全要求GB18406-2001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1. 《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406.1-2001)
本標准對無公害蔬菜中重金屬、硝酸鹽、亞硝酸鹽和農葯殘留給出了限量要求和試驗方法,這些限量要求和試驗方法採用了現行的國家標准,同時也對各地開展農葯殘留監督管理而開發的農葯殘留量簡易測定給出了方法原理,旨在推動農葯殘留簡易測定法的探索與完善。
2. 《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18406.2-2001)
本標准對無公害水果中重金屬、硝酸鹽、亞硝酸鹽和農葯殘留給出了限量要求和試驗方法,這些限量要求和試驗方法採用了現行的國家標准。
3. 《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畜禽肉安全要求》(GB18406.3-2001)
本標准對無公害畜禽肉產品中重金屬、亞硝酸鹽、農葯和獸葯殘留給出了限量要求和試驗方法,並對畜禽肉產品微生物指標對給出了要求,這些有毒有害物質限量要求、微生物指標和試驗方法採用了現行的國家標准和相關的行業標准。
4. 《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水產品安全要求》(GB18406.4-2001)
本標准對無公害水產品中的感官、鮮度及微生物指標做了要求,並給出了相應的試驗方法,這些要求和試驗方法採用了現行的國家標准和關的行業標准。產地環境標准(目錄及摘要)
有機食品概述
文章出處: 發布時間:2005-03-13
有機食品是以有機農業生產體系為前提,有機農業是一種完全不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葯、生長調節劑、畜禽飼料添加劑等物質,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的生產體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良性循環,以維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給有機農業下的定義為:
有機農業包括所有能促進環境、社會和經濟良性發展的農業生產系統。這些系統將農地土壤肥力作為成功生產的關鍵。通過尊重植物、動物和景觀的自然能力,達到使農業和環境各方面質量都最完善的目標。有機農業通過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葯和葯品而極大地減少外部物質投入,相反利用強有力的自然規律來增加農業產量和抗病能力。有機農業堅持世界普遍可接受的原則,並據當地的社會經濟、地理氣候和文化背景具體實施。因此,IFOAM強調和運行發展當地和地區水平的自我支持系統。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有機農業的目的是達到環境、社會和經濟三大效益的協調發展。有機農業非常注重當地土壤的質量,注重系統內營養物質的循環,注重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並強調因地制宜的原則。在有機農業生產體系中,作物秸桿、畜禽糞肥、豆科作物、綠肥和有機廢棄物是土壤肥力的主要來源;作物輪作以及各種物理、生物和生態措施是控制雜草和病蟲害的主要手段。有機農業生產體系的建立需要有一個有機轉換過程。
有機食品與國內其他優質食品的最顯著差別是,前者在其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絕對禁止使用農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質,後者則允許有限制地使用這些物質。因此,有機食品的生產要比其他食品難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產體系,採用相應的替代技術。有機食品是一類真正源於自然、富營養、高品質的環保型安全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