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加強與改進網路意識形態工作
主動加強網路陣地建設,提高掌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的水平。
『貳』 說明打好網路領域意識形態斗爭的主動仗的意義
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打好網路領域意識形態斗爭的主動仗,有利於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
打好網路領域意識形態斗爭主動仗,有利於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有利於傳播手段的建設和創新,提高網路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有利於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
『叄』 如何看待當前網路意識形態安全的形勢
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當前網路意識形態總體上出現了向好趨勢。但是,隨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網路新媒體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網路意識形態安全狀況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徵,需要引起密切關注。
一是由於價值觀多元化的影響加大,主流意識形態在網路輿論場的引導力存在弱化現象。當前,在我國的網路輿論場上,對於社會事件進行公共討論的輿論氛圍,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單向度的媒體新聞報道方式,媒體引導輿論的角色正在顯著弱化。例如,在影響力排名前20的微信公眾號中,官方媒體中僅有「人民日報」和「央視新聞」上榜。26萬多個微信公眾號中,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關鍵詞的微信公眾號僅有5個。數量相對較少、覆蓋面相對較小、影響力相對較弱,已經成為主流意識形態宣傳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是由突發社會事件上升為意識形態論爭的頻率加大。主要表現為:當輿論遭遇社會熱點事件之後,體現不同意識形態的輿論論爭出現了頻發的態勢。2014年,從東莞掃黃、昆明暴恐、馬航失聯、魯甸地震、招遠血案、郭美美刑拘、蘭州自來水苯超標准、廣州茂名PX項目群體事件到香港違法佔中、烏克蘭政局劇變等事件,對於每一起社會事件的公共討論,幾乎都會出現意識形態論爭。在微博、微信、論壇等網路輿論場上,由具體社會事件引起意識形態論爭、論戰的輿情事件每天都在發生、發展。小到盲道修建、奶農倒奶、警察辦案,大到中央重大改革方案,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社會事件在網路上都會被上綱上線為社會制度問題,持續不斷地沖擊著社會民眾的心理。
三是網路意識形態論爭的形式日趨復雜多樣。由於網路具有開放、匿名、即時、交互等特徵,它能夠使上述各種意識形態的觀點集中呈現在一個輿論平台上,使不同意識形態的正面交流、交鋒成為無法迴避的現實。各種意識形態都已經認識到,網路民心是一種巨大的政治資源,從而將網路作為宣傳自己政治觀點的「跑馬場」,在這里展開了爭奪政治人心的「角逐賽」。在競爭激烈的網路意識形態「角逐賽」中,網路意識形態論爭的復雜性、多樣性也日益深刻地顯現出來。由於參與者、話題內容、話語形式都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意識形態論爭與學術思想論爭的界限不明,甚至一些人打著學術思想討論的幌子,公然挑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參與者方面,除了國內普通民眾之外,還有國外敵對勢力及其代理人,他們積極利用國內開放式網路輿論平台進行政治活動;在話題內容方面,對中國近代史及其英雄人物的評價、對改革開放前後兩個30年、黨和政府重大改革方案、對社會道德狀況的評價等,都成為了當前網路意識形態論爭的重要話題;在表現方式方面,既有基於理論的理性探討,又有充滿戾氣的謾罵攻訐;既有僅限於網上的意識形態論爭,又有網上網下相結合的意識形態論爭。
『肆』 網路意識形態工作需要怎麼做
要堅持黨管意識形態,落細主體責任。要找准著力點和突破口,切實推動主體責任回深化、細化答、實化。在履行職責上要進一步分解細化,理清理順,做到任務明確、履責有依、問責有據,形成上下貫通、層層負責、逐級落實的完整鏈條。要樹立大宣傳工作理念,強化共同責任。要構建意識形態大格局工作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態勢。要注重宣傳思想工作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進一步增強工作針對性和吸引力。要加強協調聯動,形成共同抓好意識形態工作的強大合力。要鍛造忠誠干凈擔當隊伍,直面矛盾問題。要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思想理論好、綜合素質高、工作經驗豐富的幹部隊伍。要堅持問題導向,認真查擺疏理漏洞和短板,制定整改清單和完成時限,以督查促工作、解難題。
『伍』 如何做好當前網路意識形態安全工作
一是要加大網路科技投入,提高網路領域意識形態的競爭力。面對網路時代帶來的沖擊,我們首先要以開放對開放,採取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雙管齊下的策略,盡快打破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態勢。要加強網路自身建設,努力擴大網路規模,優化網路結構,使之向綜合化、寬頻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要加強互聯網領域的立法,規范網路行為。要開發和創新核心技術,研製能防止、過濾各種反動、有害信息的軟體及監控系統,抵制網上的非法行為以及西方發達國家網上的意識形態滲透。要製作傳播集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與娛樂性於一身的中文信息軟體,努力擴大網上的中文信息資源,提高中文信息在網上的佔有率,打破西方文化獨霸網路世界的局面。要建設完善高效的社會主義思想網路宣傳機構,扶植和鼓勵更多的新聞媒體和文化機構進入網路,搶占第一時間,不斷增大信息輸出量,讓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搶占網路陣地。要集中力量重點扶持,加快建設一批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名牌網站,提高網上意識形態斗爭的攻防能力,吸引世界網民訪問我們的網站。
二是要直面社會難點問題,提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引導力。能否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認同和掌握,是考量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是否成功的根本標准。要積極適應網路時代的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不斷加大主流意識形態成果數字化力度,提高網路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要大力加強互聯網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建設,在互聯網上旗臶鮮明地展現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要創新觀念和方法,充分利用民間輿論,轉變傳統的「話語模式」,把主旋律教育與健康向上的求知和審美有機地結合起來,寓教於情,寓教於樂,增強網路傳播的親和力和感染力。要堅持以人為本,把所倡導的和群眾所需要的緊密結合起來,不僅為網民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務,更要關心廣大人民的利益,直面全社會關注的話題,以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形式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傳得更形象,更逼真。要特別注意培養一批與主流意識形態保持一致的「意見領袖」,通過他們來發布權威性信息,傳播有影響力的觀點,從而強化主流言論,引導輿論走向。廣大網路宣傳工作者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理論武裝和理論創新,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進程,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境界,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網路文化,增強自身魅力。
三是要深入研究網路輿情,提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控制力。當前,我國正處於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轉型的關鍵時期,階層矛盾凸顯,社會心態不穩,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敏感性社會問題和突發事件很容易在互聯網上形成「蝴蝶效應」,因此,能不能堅持正確導向,有效引導社會輿論,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輿論氛圍,是關繫到我們事業興衰的重大問題。我們要敢於直面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特別是面對易發突發的問題和矛盾,要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澄清事實,解疑釋惑,化解矛盾,並在溝通、討論中取得共識,在交流、理解中實現融合。要積極推進「網路民主」進程,廣泛採取「網路問政」方式了解原生態的輿情民意,提高決策的科學性,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權威性和控制力。主流網路媒體更要在網路話題層出不窮的局面中主動出擊,贏得更多的發言權,爭取更多的民心。要站在高的位臵和廣的視角,面對復雜多變和五彩繽紛的現實問題做出深入淺出與合乎情理的闡釋,使廣大網民不被錯誤和庸俗的觀念所左右,從而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成為網上多元文化大潮的中流砥柱。
『陸』 如何做好意識形態領域的輿論引導
如何做好意識形態領域的輿論引導
網路輿情事件發生的偶然性大、隨機性強,必須建立高效敏捷的輿論引導應急機制,努力掌握主動權和主導權。
一是建立快速高效的應急宣傳機制。防止「重應急處置,輕新聞宣傳」的傾向,做到突發事件新聞宣傳工作有人過問、有人負責、有人落實。要就突發事件新聞報道組織協調、媒體引導、新聞發布、現場采訪管理等制定應急處置預案,制定新聞處置對策和程序。
二是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溝通機制。單位搭建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輿情預警系統,強化信息報告,責任地區和部門要按照「第一時間原則」立即報告,不捂不蓋,更不隱瞞真相,並在應急處置過程中,待續不間斷地報告有關情況;強化信息溝通,事發地區和部門要及時與應急新聞處置領導小組進行溝通,會商評估事件的性質、情節與影響,制定妥善周全的新聞應對方案,新聞處置部門要主動靠前、聯手聯動,新聞發言人要第一時間進人現場,介入事件處理的全過程。
三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媒體應對機制。要根據事件性質,設立應急新聞中心,主動接受問詢,積極為記者提供采訪、發稿等便利,做好服務保障:隨時發布權威信息,提供新聞通稿,既滿足媒體需要又使信息發布更加有序。
四是及時准確發布信息。對於突發公共事件,發布比不發布好、早發布比晚發布好、主動發布比被動發布好。在發布時段上,起始階段要正視事實,及時發布;延續階段要全面關注,有效分析;結束階段要反思得失,發布結果。在發布技巧上,要堅持「速報事實、慎報原因」的原則,講究發布藝術,妥善處理敏感話題。在發布形式上,要靈活運用新聞發布會、背景吹風會等多種方式,及時主動發布信息,最大限度傳遞正面聲音。
五是注重輿論引導藝術。依靠多瑞科輿情監測軟體監控輿情動態准確決策,要發揮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的優勢,按照「統一口徑,報道適度、不炒作、不渲染」的原則,積極主動「擺事實,講道理」,將群眾情緒向理性、平和、客觀的方向引導,推動事態向有利於妥善處置的方向轉化。要尊重社會公眾的知情權,注重從公眾的角度提供權威、可靠的新聞信息,提高公眾對各種信息的鑒別判斷能力。要把握好報道的度,根據突發公共事件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具體表現,審時度勢、因勢利導。
六是善用善待新聞媒體。新聞發言人要走上前台,及時表明立場態度、處置意見和工作進展,及時回應媒體和公眾的質疑;_要善於面對媒體,以理性、平和的心態善待媒體,多與媒體交流溝通,將權威、客觀的消息有力有效地傳遞出去;要實事求是,不說套話、空話,以誠實的態度贏得媒體信任,合力促使輿論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