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路意識形態 存在哪些問題 下一步措施
如何看待網路信息的意識形態功能?
近年來互聯網發展迅速,無疑成為當今社會最為重要的信息傳播途徑之一,由於互聯網的傳播有著快捷性,以及便捷性,使得它所傳播的內容有著更廣泛的社會影響。那麼我們該如何維護互聯網的秩序也成為了新的課題。
我們今天該如何去認識網路時代的信息?又該如何去看待網路信息的意識形態(功能)給社會帶來的影響。
之前我們在主流媒體上也看到這樣的文章,比如說像「網路不是法外之地」這樣的呼籲,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共同地維護網路的(秩序)安全。那麼實際上我們也有自己的疑問,比如說我們要怎麼去看待這個網路秩序之後的網路監管的問題,中間是不是有一個度會存在?比如說網路監管和言論自由,這兩個會不會有沖突?中間的度又怎麼樣去把握?
這是一個特別難把握的度,這就存在著我們對網路自由它的限度的這個理解,而且我們講了,任何自由它都不是絕對的,所謂的不是絕對的就是說它有界限,你的秩序也好,你的監管也好,你的自由也好,都得要在法律的底線和道德的底線上來進行。
田桐:那麼實際上我們在,尤其是近兩年,經常會發現這個網路反腐,包括微博反腐,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社會效應,那麼您覺得網路反腐它在這個合法性方面有什麼樣的應該注意的方面?
實際上說到網路反腐啊,現在還有其他的反腐方式,比如說現在講的什麼二奶反腐,乾女兒反腐,這些都有,那為什麼網路變成了一個反腐的主要的渠道?我這里就覺得就是,我們本身反腐的制度上面有些問題,網路它畢竟是一種傳輸的工具,正是因為沒有別的手段來進行反腐了,所以我們只好說來網路反腐,但是網路反腐呢在這個界限上有的它把通過各種渠道得來的那種,所謂的那個揭示貪官的一些材料放到網上去,結果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那說明什麼呀?說明我們正常的反腐體制不是(很)健全。所以我覺得反腐跟網路它只是在某個特定的時期而結合起來,實際上真正要是反腐的話,還是應該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那麼我們就現在看到的很多的例子都能夠證明網路反腐確實有一定的成效,比如說在微博上會發布一些信息,那怎麼樣看待這個合法性?它的合法性也就是,看他這個做法到底有沒有,比如侵犯隱私,或者有沒有泄露某些國家機密,或者是有些其他的這個信息,如果說這個尺度把握不準的話,我覺得這個不怪網路,還是怪我們現實的反腐的這個制度不健全,所以弄得我們今天沒別的辦法,就是網路上有一句這個話叫做什麼?上訴不如上訪,上訪不如上網,這個實際上是一個沒辦法的辦法。
所以看來這只是一點小的問題,還需要其他擴大反腐整個的一個系統的問題。
那麼我們也可以看到在網上有很多,擁有很多粉絲,或者擁有很多話語權,擁有很多人氣的大V們,他們說話是否應該承擔一些社會責任?從他們的角度來講。
這個問題應該是毫無疑問的,任何公眾人物或者任何公共空間,我們的參與者都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意識,但是尤其是有些名人,他的社會影響比較大,他們的公眾責任,或者社會責任應該說,他們要承擔的責任應該更大一點,這個應該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那麼如果他們觸犯到一些,或者是說到一些不應該說的事情,或者言語過於激烈的話,是否會引來一些問題出現?
那有的時候呢,我就看到底,比如說我舉個例子,現在我們一說謠言,它叫網路謠言,後來我在琢磨,謠言它跟網路有沒有必然的聯系,後來想想,你無論什麼謠言,你哪怕是電話謠言或者電視謠言,它實際上跟它那個傳播媒體沒有一個必然的聯系。所以剛才講的那些要承擔那些責任,它只不過是網路是一種方式,我們真正要去分辨它到底觸犯了哪一個,比如法律條文或者什麼,還是看他發布的言論是不是真實的,或者是不是違反法律的。
所以網路本身是沒有錯的。
解說:
網路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重要的信息傳播途徑之一,為什麼說網路時代「意識形態」遠未終結?網路信息的意識形態功能是怎樣發揮的?網路信息如何能沖擊主流意識形態?怎麼看待網路信息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挑戰?
《網路信息的意識形態功能》,首先一個就要了解到底什麼是意識形態,一般來說,我們簡單地說,比如這個大網路全書辭典裡面就說了,意識形態它是系統地、自覺地,直接反映社會經濟形態和政治制度的思想體系,它說白了就是什麼?就是對我們現實的某種反映的一種思想體系。
那麼我們在研究網路信息意識形態功能的時候,我們倒不要那麼理性化,直截了當就是什麼?就是我們帶有傾向性的那種思想意識,也就是我們在各種的信息當中,包含了你主體發布者、信息傳播者,以及信息接收者的那樣的一種什麼?一種思想傾向。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可以這樣講,幾乎我們在網上看到的那些信息都包含著某些意識形態功能。那麼這里頭有一個背景要講一下,就是有人提出網路產生以後,意識形態已經終結,而我的觀點就是意識形態遠沒有終結。講網路意識形態終結的,實際上有這樣一些人,比如那個MIT媒體實驗室這個主任尼葛洛龐帝,他就認為有了網路以後,就像樟腦丸會從固態直接揮發一樣,他說全球性的電腦國度掌握了政治領空之後,民族國家根本不需要一場混亂就已經消失無蹤。他的意思也就是,網路意識形態超越論,就是網路超越了國家和民族的這樣的界線,達到了一種這種狀態。
另外美國的電子前線基金會的埃瑟·戴森,她大概也說過這樣的意思,也就是網路超越了傳統國家的界線,但我把她的觀點概括為是網路意識(形態)的有限終結論。所謂有限終結論,她也成為在網路世界裡面除了消除了一些意識形態的對抗之後,也有一些由於各個國家之間,或者各個民族之間,或者各個主體之間產生的那種意識形態對抗。但是不管怎麼說,總是有這樣一種觀點,就是認為由於有了網路以後,實際上各個國家之間的政治意識形態性已經消失了,但是我剛才講了,實際上遠沒有終結。下面我是從幾個方面來講,就是網路信息意識形態沒有終結。
首先網路信息的傳播方式,遠不能消除信息發布者和信息內容的意識形態特徵,對吧,他那種的話語裡面所包含的內容,實際上是包含著發布者的這樣的一個思想傾向的。
另外,第二就是網路信息,他所體現的意識形態功能與多種多樣的因素有關,各種參與主體,他都會把自己的意向,把自己的觀點帶到網上去,這樣就形成了什麼?就形成了網路變成信息意識形態物化的一個大的平台,沒有消失,反而更加的嚴重。再一個就是意識形態在網路上並沒有達到我們現在講的世界是平的,那種一馬平川的信息平等交流,實際上在發布信息和傳輸信息的過程當中,它的話語權也是不平等的。所以我們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由於有了網路以後,並沒有達到所謂的意識形態消失,相反,意識形態的問題更加突出。因此,我個人覺得就是,我們研究網路信息的意識形態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吧,這就是網路對我們現實的影響。
⑵ 如何加強基層網路意識形態安全工作
找行業的人 進行相關性的培訓就可以
⑶ 如何加強與改進網路意識形態工作
復旦來大學傳播與國家自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良榮:在傳播革命的背景下,意識形態工作的核心在於重新提供有吸引力的解釋框架,並通過合適的方式讓民眾接受。
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部教授 陳冬生:執政黨要大力培養黨的「互聯網+意見領袖」,對超級注意力發揮意志定向、穿越和吸附三重功能,這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一項不容忽視的當務之急。
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加拿大國家特聘教授 趙月枝:意識形態工作不僅僅是宣傳部門的工作,而是全黨的工作,要把意識形態當作比經濟發展更重要的問題,在意識形態問題上,要敢於亮劍和善於亮劍。
中國社科院馬研院研究員 馮顏利:做好當前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指導,敢於突破常規,革新思路,研究新問題,開拓新境界。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系主任、教授 廖聖清:我們需要從國家安全的戰略層面,思考建設社會責任傳播制度,這一傳播制度應是政府、媒體和公眾三位一體的。
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周良書: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網上思想輿論正面引導,不斷推出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產品,弘揚民族精神,傳播正能量。
⑷ 如何做好網路意識形態工作
做好引導
對不良信息及時刪除
對涉及處罰國家法律法規的依法處理
⑸ 網路意識形態工作需要怎麼做
要堅持黨管意識形態,落細主體責任。要找准著力點和突破口,切實推動主體責任回深化、細化答、實化。在履行職責上要進一步分解細化,理清理順,做到任務明確、履責有依、問責有據,形成上下貫通、層層負責、逐級落實的完整鏈條。要樹立大宣傳工作理念,強化共同責任。要構建意識形態大格局工作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態勢。要注重宣傳思想工作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進一步增強工作針對性和吸引力。要加強協調聯動,形成共同抓好意識形態工作的強大合力。要鍛造忠誠干凈擔當隊伍,直面矛盾問題。要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思想理論好、綜合素質高、工作經驗豐富的幹部隊伍。要堅持問題導向,認真查擺疏理漏洞和短板,制定整改清單和完成時限,以督查促工作、解難題。
⑹ 如何做好當前網路意識形態安全工作
一是要加大網路科技投入,提高網路領域意識形態的競爭力。面對網路時代帶來的沖擊,我們首先要以開放對開放,採取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雙管齊下的策略,盡快打破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態勢。要加強網路自身建設,努力擴大網路規模,優化網路結構,使之向綜合化、寬頻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要加強互聯網領域的立法,規范網路行為。要開發和創新核心技術,研製能防止、過濾各種反動、有害信息的軟體及監控系統,抵制網上的非法行為以及西方發達國家網上的意識形態滲透。要製作傳播集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與娛樂性於一身的中文信息軟體,努力擴大網上的中文信息資源,提高中文信息在網上的佔有率,打破西方文化獨霸網路世界的局面。要建設完善高效的社會主義思想網路宣傳機構,扶植和鼓勵更多的新聞媒體和文化機構進入網路,搶占第一時間,不斷增大信息輸出量,讓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搶占網路陣地。要集中力量重點扶持,加快建設一批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名牌網站,提高網上意識形態斗爭的攻防能力,吸引世界網民訪問我們的網站。
二是要直面社會難點問題,提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引導力。能否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認同和掌握,是考量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是否成功的根本標准。要積極適應網路時代的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不斷加大主流意識形態成果數字化力度,提高網路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要大力加強互聯網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建設,在互聯網上旗臶鮮明地展現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要創新觀念和方法,充分利用民間輿論,轉變傳統的「話語模式」,把主旋律教育與健康向上的求知和審美有機地結合起來,寓教於情,寓教於樂,增強網路傳播的親和力和感染力。要堅持以人為本,把所倡導的和群眾所需要的緊密結合起來,不僅為網民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務,更要關心廣大人民的利益,直面全社會關注的話題,以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形式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傳得更形象,更逼真。要特別注意培養一批與主流意識形態保持一致的「意見領袖」,通過他們來發布權威性信息,傳播有影響力的觀點,從而強化主流言論,引導輿論走向。廣大網路宣傳工作者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理論武裝和理論創新,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進程,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境界,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網路文化,增強自身魅力。
三是要深入研究網路輿情,提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控制力。當前,我國正處於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轉型的關鍵時期,階層矛盾凸顯,社會心態不穩,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敏感性社會問題和突發事件很容易在互聯網上形成「蝴蝶效應」,因此,能不能堅持正確導向,有效引導社會輿論,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輿論氛圍,是關繫到我們事業興衰的重大問題。我們要敢於直面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特別是面對易發突發的問題和矛盾,要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澄清事實,解疑釋惑,化解矛盾,並在溝通、討論中取得共識,在交流、理解中實現融合。要積極推進「網路民主」進程,廣泛採取「網路問政」方式了解原生態的輿情民意,提高決策的科學性,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權威性和控制力。主流網路媒體更要在網路話題層出不窮的局面中主動出擊,贏得更多的發言權,爭取更多的民心。要站在高的位臵和廣的視角,面對復雜多變和五彩繽紛的現實問題做出深入淺出與合乎情理的闡釋,使廣大網民不被錯誤和庸俗的觀念所左右,從而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成為網上多元文化大潮的中流砥柱。
⑺ 說明打好網路領域意識形態斗爭的主動仗的意義
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打好網路領域意識形態斗爭的主動仗,有利於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
打好網路領域意識形態斗爭主動仗,有利於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有利於傳播手段的建設和創新,提高網路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有利於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