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網路培訓對教師的專業成長

網路培訓對教師的專業成長

發布時間:2021-03-03 08:39:26

A. 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建議

每個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都是躊躇滿志,目標遠大,但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當初的志向、目標被平凡而艱辛的工作沖淡了,甚至被沖得無影無蹤了。一個人如果沒有目標就會迷失,就會被淘汰。一個真正的乞丐,當他看到別人開著小汽車的時候,他絕對不會想到,我也要開小汽車,因為他沒有這樣的目標,所以他不會改變他的命運。目標是人生成功的前提!
學校優秀教師,教壇新秀,市、縣優秀青年教師,市、縣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出色的教育家,這些就是我們不同層次的教師的目標。
二、良好的心態與師德一樣重要。
領導、專家們談到教師專業發展都把師德作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我很贊同這種觀點,但我以為不只是師德,良好的心態與師德同樣重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甚至超過了師德。心態決定成敗,沒有良好的心態,也就談不上師德建設,更不用說專業發展了。
當前誘發教師心態失調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有:升學競爭的壓力大,導致教師工作量倍增,教師身體、心理負荷明顯增大;教師職業的高付出與低回報造成強烈的心理落差;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和家長對獨生子的期望值都很高,造成教師處於應對,心力憔悴;教師自己對物質生活的期望和追求等等。
今天我們談論教師專業發展,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就是要調整好心態。正所謂:人在沼澤與心在沼澤是完全不同的,這就如同一枚硬幣,一正一反,該怎麼看?這一正一反,就是心態,它完全決定於你的想法。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因此,積極的心態有助於人們克服困難,使人看到希望,保持進取的旺盛鬥志,激發人的潛能,也才能很好地實現專業的發展。消極心態使人沮喪、失望,對生活和人生充滿了抱怨, 自我封閉、限制,也就扼殺了潛能的發揮。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吧!比如:上公開課,我們每個人每學期都會遇到。面對公開課、教研課,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心態。一些人積極爭取,而也有一些人會作為負擔。再比如舉行教學研討,一些老師對研討主題積極思考,大膽交流,一些老師會在心底里暗暗乞求今天主持人不要讓我發言,能找一個角落坐下來是最好的。參加教研交流活動,本來就是校長、教導主任安排我來的,心底里想著:如果不來,我應該會有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多做幾道題目,會有更多的時間上網瀏覽國內外大事,或者會有更多的時間在辦公室里拉拉家常……。
如果懷著這種應付的心態,你不會在執教公開課的過程中悟出教學的真諦,不會在教學研討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不會在教學研討中捕捉新的問題……,說白了,你的感覺一定會不良好。
機會總會被偽裝成困難!企業家成功的啟示是:「困難是淘汰競爭對手的機會,你能克服多大的困難,就有多大的機會,要努力的、樂觀地面對困難。」教師的專業發展雖然不能和企業競爭相提並論,但從中我們也能悟出很多道理。
雖然上課、發言等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不是件輕松的事情,需要我們耗費大量的腦細胞,會犧牲我們的休息時間,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定壓力,但如果我們主動融入,善於在活動中找到自已、提高自已,我想這些才正真會對專業發展有所幫助。教師的專業發展不是一句口號,她實實在在地存在於日常的工作當中,正是因為這些看似點滴的小事,這些給工作與生活帶來一些困難的瑣事,恰恰也才是教師成長的堅實台階,也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

B. 淺談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學校的發展需要一支專業化水平很高的骨幹教師群體,需要優秀的、有自己教育優勢和特色的骨幹教師引領整個教師隊伍的成長。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參加工作以後的教育思想、知識結構和教育能力的不斷發展。由於教育的動態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質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得以不斷認識和提高。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應立足校本,採用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讀書———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教師的專業成長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所處環境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作為。教師不應是專業發展的「被動的接收器」,教師應是自身發展的積極建構者。「自覺」、「自主」應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詞。它具體表現為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與能力,即教師能自覺地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自覺地對過去、現在的狀態進行反思,對未來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與程度做出規劃,並能自主自覺地遵循自己專業發展的目標、計劃、途徑,努力實踐,成為自身專業發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發起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才能使教師的成長由自發轉向自覺,由個別轉向群體。可以說沒有一個優秀的教師是師范院校直接造就出來的,優秀教師都是在工作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必須抱著積極主動的心態,尋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資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向書籍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學生學習,向社會學習,向實踐學習。當一個教師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非常渴望獲得它們的時候,他就不會放棄任何—個可能通向成功的機會。他會利用、發現、創造各種機會和條件,自覺學習,關注校內外的先進經驗,舉一反三,注意積累自己的實踐歷程並加以理論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說,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是其成長的最關鍵因素。 二、培訓———提升理論修養 一個好的教研組,必須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教研組成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文化素養以及較強的組織能力。學校各教研組要帶領本組教師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專項培訓。通過理論學習,養成教師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教師的專業成長融為一體,在培養青年教師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請進來。所有走出校園培訓的教師回校後必須要在校內上一節匯報型的提高課,這樣不僅使培訓的教師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還使校內的青年教師開闊了眼界。校內培訓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廣大教師學習國內外報刊雜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請教育專家或名師來學校講座。學校要為教研組成員提高業務素質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廣大教師自覺的參加學歷進修,把理論學習內化為自覺行動。 三、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優勢 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抄教案」。 集體備課應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酌情加減、課後反思」的原則。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致、深入地備課。每周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准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課本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轉變為研究型、專家型的必由之路,這種反思不是—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自我反思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分為三個階段即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後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過去教師處在被研究者地位,現在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能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 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提倡的「三級備課」:即自備、復備、完善。自備,教師分到備課任務後,根據備課要求先行備好教學設計;復備,備課組活動時,由備課教師先行說課,備課組成員就該教案的得失提出修改意見,備課教師根據成員意見修改教案;完善,各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補充教案,使之更為完善,並在教後及時填寫好「教後札記」,完成「教學反思」。 這種方式有三點好處: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 四、集體評課———案例引領式校本培訓 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每學期要召開幾次全校性的教學研討活動(包括校級評優課、開放日觀摩課、青藍工程匯報課、優秀教師示範課等) ,形成「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備課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要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並盡可能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討論交流。 集體評課應達到以下目標:其一,評出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能加快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目前,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既要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辟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著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產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五、嘗試走班———創建更廣泛的交流平台 學校盡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要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里,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學校就要著力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學校可試行教師走班制。措施可以課改為龍頭,年級為試點,由各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或者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 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言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獲。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還可以籌劃和實現年級大課走班嘗試、跨年級走班、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學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規范,離不開教研組和備課組平台的合作交流,離不開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更離不開自身的奉獻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四個條件的和諧統一,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C. 如何通過網路教研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其實現了資源的交流與共享。

依託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發和利用網上教育資源,建立開放、動態、交互的網路教研平台,對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評價、教學管理等方面,實現資源的交流與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

網路教研在教研過程中運用了網路技術的教研活動,從學習方式與教學研究實踐方式的視角來看,網路教研則是指將網路技術作為構成新型學習研究生態環境的有機因素,以探究學習交流研討作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教學研究活動。

(3)網路培訓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擴展閱讀:

網路教研的相關要求:

1、加強學習,轉變教研觀念:各學科教研員必須加強學習,轉變傳統的教研理念,樹立新的資源觀、教研觀和共建合作觀,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做到會使用計算機和網路,能在網上收集、整合、發布各種教育信息和教學資源,不斷提高網路教研的能力和實效。

2、加強培訓,提高技術水平:要加強對教研員和廣大教師的網路技術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基本網路知識、電腦處理文字、學會在網上收集各種教育信息和教育資源、學會建立博客、學會應用電子郵箱傳遞電子文檔等。

3、中心校為核心,以研修茶座為平台,進行集體備課:各位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組織課堂教學,根據教學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寫出自己的教後反思,在相應教案後以評論的形式上傳。

D. 教研與培訓對教師專業成長有什麼樣的作用

教研就相當於是一個指向標,給教師指明下一步學校的發展方向!有助於教師及時跟上學校發展步伐!培訓更注重的教師自身的提升!提升教師授課;學生管理;課堂管理等方面!

E. 如何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學校的發展需要一支專業化水平很高的骨幹教師群體,需要優秀的、有自己教育優勢和特色的骨幹教師引領整個教師隊伍的成長。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參加工作以後的教育思想、知識結構和教育能力的不斷發展。由於教育的動態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質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得以不斷認識和提高。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應立足校本,採用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一、讀書———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教師的專業成長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所處環境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作為。教師不應是專業發展的「被動的接收器」,教師應是自身發展的積極建構者。「自覺」、「自主」應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詞。它具體表現為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與能力,即教師能自覺地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自覺地對過去、現在的狀態進行反思,對未來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與程度做出規劃,並能自主自覺地遵循自己專業發展的目標、計劃、途徑,努力實踐,成為自身專業發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發起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才能使教師的成長由自發轉向自覺,由個別轉向群體。可以說沒有一個優秀的教師是師范院校直接造就出來的,優秀教師都是在工作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必須抱著積極主動的心態,尋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資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向書籍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學生學習,向社會學習,向實踐學習。當一個教師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非常渴望獲得它們的時候,他就不會放棄任何—個可能通向成功的機會。他會利用、發現、創造各種機會和條件,自覺學習,關注校內外的先進經驗,舉一反三,注意積累自己的實踐歷程並加以理論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說,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是其成長的最關鍵因素。二、培訓———提升理論修養一個好的教研組,必須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教研組成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文化素養以及較強的組織能力。學校各教研組要帶領本組教師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專項培訓。通過理論學習,養成教師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教師的專業成長融為一體,在培養青年教師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請進來。所有走出校園培訓的教師回校後必須要在校內上一節匯報型的提高課,這樣不僅使培訓的教師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還使校內的青年教師開闊了眼界。校內培訓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廣大教師學習國內外報刊雜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請教育專家或名師來學校講座。學校要為教研組成員提高業務素質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廣大教師自覺的參加學歷進修,把理論學習內化為自覺行動。三、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優勢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抄教案」。集體備課應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酌情加減、課後反思」的原則。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致、深入地備課。每周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准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課本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轉變為研究型、專家型的必由之路,這種反思不是—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自我反思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分為三個階段即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後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過去教師處在被研究者地位,現在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能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提倡的「三級備課」:即自備、復備、完善。自備,教師分到備課任務後,根據備課要求先行備好教學設計;復備,備課組活動時,由備課教師先行說課,備課組成員就該教案的得失提出修改意見,備課教師根據成員意見修改教案;完善,各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補充教案,使之更為完善,並在教後及時填寫好「教後札記」,完成「教學反思」。這種方式有三點好處: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四、集體評課———案例引領式校本培訓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每學期要召開幾次全校性的教學研討活動(包括校級評優課、開放日觀摩課、青藍工程匯報課、優秀教師示範課等),形成「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備課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要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並盡可能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討論交流。集體評課應達到以下目標:其一,評出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能加快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目前,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既要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辟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著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產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五、嘗試走班———創建更廣泛的交流平台學校盡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要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里,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學校就要著力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學校可試行教師走班制。措施可以課改為龍頭,年級為試點,由各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或者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言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獲。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還可以籌劃和實現年級大課走班嘗試、跨年級走班、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學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規范,離不開教研組和備課組平台的合作交流,離不開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更離不開自身的奉獻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四個條件的和諧統一,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F. 如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提高教師的素質和能力

嘉積鎮大禮小學 黃 力 學習和成長是每個人不斷前進的基石,只有在教學的道路上不斷學習,才能成長為優秀的教師,甚至是名師。上海實驗學校附屬小學的管理模式很值得我們借鑒、學習。一、在學習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成長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也;人們給予教師很多的稱號,自然對教師這一職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面對的是一群群、一批批的學生,因此身上賦予的責任也就顯得特別的大了。雖已有十八年的教齡,但在教學上還是要做到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能自覺的吸納新教師的課程理念,摒棄舊觀念。理論的學習,交流的碰撞,能使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反思自己,改變自己,明確自己在課改中的責任和角色,懂得把專家的理念引領變為自己課堂的實踐。二、在培訓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成長 在推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學校為教師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優質的培訓資源,派青年教師外出培訓、聽課,努力向專家、名師、優秀教師學習,使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及手段有更大的發展和成功。這次本人十分榮幸,參觀學習了上海市實驗學校附屬小學,跟名師近距離交流,聆聽當前的新課程、新理念。名師們紛紛闡述了自己的見解,很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特別是學校制定的「新來教師報到課、青年教師技能課、中年教師特色課、骨幹教師展示課」就值得我們借鑒。這次考察學習,對自己來說,確實感觸很深,受益匪淺,明確自己要認真的對待每一堂課,爭取每一堂課有一個亮點,多學習專家名師的經驗,經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個腳印,迎接生活中的每個目標。三、在反思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成長 自我反思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重要途徑,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學生的活動方式、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選擇……及時進行反思、總結、改進,從「經驗型」的教師向「科研型」的教師轉型。1、不斷進行師德自查,反省自己的行為,規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身正為師,學高為范。2、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時刻做到三個反思:教學前反思,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著手,拓展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教學中反思,及時自動地在行動中反思,培養反思和自我監控地習慣;教學後反思,隨時審視,隨時修正,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3、在實踐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成長。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專家、名師講的再多,示範的再好,你在教學實踐中不能反復思考、探析他們的理念和想法,那麼你就永遠成長不了優秀型教師。 爭取每學期上好一節公開課,寫出一篇質量較高的教育教學論文,是每所學校領導快速讓青年教師成長的不二法寶。當然,能正確的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技能,評判出自己課堂的亮點及不足,足以能給自己展示舞台的機會,為教學研究提供載體。只有平時注重教學反思的積累,才能寫出優秀的論文和教學案例,才能成長為科研型教師,才能在學校成就自己的一生!

G. 教師培訓對教師專業化提升有哪些影響

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1、參加師德師風培訓,疏導心理,塑造師魂。
當今社會人們追求更廣泛,文化形式更多元。對於一個長期處於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來說,無論是社會因素、環境因素,還是自身因素的影響,或多或少對自己從事的這份職業有著不同的看法,職業倦怠感無法避免,三尺講台上的做法各有不同。因此,教師心理的疏通工作顯得至關重要,學校必須定時組織老師參加相關培訓,端正師風、凝聚人心,規范教學行為,引導教師自我釋壓,保持對教育事業的高度熱情和教學工作的高度責任感。
2、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益。
網路信息的迅猛發展,使得教育教學手段盡顯得天獨厚的優勢。網路資源的靈活運用,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教師教得更舒心,但由於地區及教材內容等多方面的限制,僅僅依靠網路資源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根據本地本校的特點整合和開發出有效的課程資源,而這些工作缺乏了相應的技術指導是無法完成的。信息技術培訓必須將這個重任擔負起來,以便我們的課堂更有效,更高效使我們的教師更專業,更多才。
3、參加遠程培訓,開拓視野、滿足需求。
教師培訓是促使教師專業快速成長的有力措施,要使培訓有力、有效,最重要的是使培訓貼近教師的工作實踐,使培訓能真正滿足教師的有效需求,這樣才能有效調動中小學教師接受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我校教師,有的參加了省繼教中心舉辦的遠程培訓,有的參加了國家級的遠程培訓,這些老師由衷地說;「遠培真好。」教師是一種需要不斷學習的職業,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始終都要更新、補充新知識。但中小學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經常參加脫產學習與培訓,是不現實的,他們需要的是一種能夠自主選擇時間和地點的學習方式,基於網路的遠程培訓模式正好能滿足這種需要。遠培滿足了個性化學習需求,打破傳統的課堂培訓方式所表現出的「場所封閉、計劃預設、教材固定、教法單一」等方面的局限,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選擇不同的課程和內容,通過網路查看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從常規教學單向、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適應個人的自主化學習,真正體現「以學習者中心」的現代教育思想
讀書學習是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加油站」,廣大教師只有不斷的學習,為自己「充電」、「蓄能」、才能源源不斷的接受源頭活水的補給。
總之,師資隊伍建設對教育事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個多元的多層的發展體系,只有將教師的自身特點、發展水平和社會需求相結合,因地制宜,分層進行,經常對教師提出不同的專業成長發展要求,才能真正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化目標的最終實現。

閱讀全文

與網路培訓對教師的專業成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主為奴,冷王的愛姬 瀏覽:399
19年歐美電影院上映的電影有什麼 瀏覽:54
日本遲度大又好看的電影推薦 瀏覽:13
女主叫小麥老師的電影 瀏覽:396
中國限制電影 瀏覽:303
綁架類型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4
cg邪惡 瀏覽:114
類似韓劇小姐大尺度電影 瀏覽:231
聚優電影激活卡 瀏覽:137
丁度巴勒斯電影 瀏覽:296
日本水管工電影叫什麼 瀏覽:682
關之琳三及片 瀏覽:303
少林50部電影免費 瀏覽:577
美國早期淘金的電影最後找到的是鑽石 瀏覽:188
卡布奇諾1992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348
導演一年拍一部戲多錢 瀏覽:243
經典古裝港片100部 瀏覽:422
促銷活動補貼發放新聞 瀏覽:13
女主米茜的電影 瀏覽:376
3P韓國電影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