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互聯網十」模式下農產品的銷售策略
一、農產品網路營銷的創新模式
網路營銷,貴在創新。網路是工具,營銷是目的。網路營銷是對傳統營銷的創新和補充,傳統營銷理論同樣適合於網路營銷。下面是幾種網路營銷的創新模式:
1、網上農貿市場。傳統的農貿市場,由於已在某個區域或多個區域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擁有穩定的消費群體,將它移植到網路上,做成網路品牌,與傳統方式並列運行,成為網路營銷的創新模式。網上農貿市場能更好地做到「逛一家網站,選百家商品」,而且因為有傳統農貿市場的門店展示、營銷策略、銷售渠道、迅捷物流等做後盾,網上農貿市場不失為一種成功的模式。尤其重要的是,它的門店可起到兼任實物展示中心的作用,擁有一批忠實的顧客,這些都是其他模式無法比擬的。
2、網上農產品專業批發大市場。傳統的批發大市場具有定位專業、品種齊全、分類詳細、品牌雲集、價格可比、人流和物流量大等優勢,是成功的營銷模式之一。這一模式也可移植到網上。將網上批發大市場做成商業門戶網,首頁相當於大市場的入口,各類商品目錄分類存放,客戶可根據自己的需求找到或搜索到相應的分類,然後在分類中找到所需要的商品。
3、網上連鎖店。網上連鎖店或專賣店由於具有連鎖經營、專品專賣、統一產品、統一價格、統一服務等「標准化」的特點,加上完善的物流配送優勢,成為最容易移植到網上的傳統模式,也最有可能成為成功的網路營銷模式。
4、基於產品或服務的特色營銷。這里的特色有兩種含義:一是指特色產品,如地方土特產、奇珍異貨等;二是指特色服務,如團體購買。要注意突出特色;使之成為網路營銷的賣點。
Ⅱ 互聯網+農產品銷售
以互聯網為依託的全新營銷模式,只要是定位準確,銷售效果將是傳統模式的幾倍甚至更多。
Ⅲ 互聯網+農產品營銷做一份淘寶運營方案
工作量比較大
Ⅳ 如何利用互聯網把家鄉的農產品銷售出去
現在淘寶直播啦,小紅書啦微博啦,QQ空間啦,微信朋友圈或者公眾號啦,只要有心臉皮厚,推銷不是問題。
Ⅳ 互聯網+農產品項目有沒有比較成功的項目
農產品電商成功案例1:
2013年12月1日,上海國際馬拉松現場一隻「憤怒的小鳥」吸引了眾多眼球,這只「小鳥」的真身是在微信上賣栗米賣火了的富軍。富軍在2013年和老婆開玩笑說要賣米,之後開始向微信好友贈送大米,為他的大米營銷創造基礎口碑。
任何微信營銷,都需要兩個基礎條件,一個是足夠多的好友數量,另一個則是與微信好友之間擁有較為緊密的關系。富軍通過各種活動,增加自己的微信好友,為了與這些好友保持緊密關系,富軍平均每周在朋友圈更新6條消息,並策劃過一次效果不錯的線下活動。
盡管沒策劃過品牌營銷,但富軍很了解互聯網的屬性,一次事件營銷會帶來爆炸式的效應,於是背著米袋子、貼滿二維碼的「憤怒小鳥」在上海馬拉松上閃亮登場了。
富軍栗米的微信營銷是成功的,到2013年11月底,他統計全年訂戶200個,銷售大米200萬,而這些,都源自於他的微信好友。
農產品電商成功案例2:
許熠是石家莊經濟學院的一名大學生,過去3個月里,他和他的微信水果店「優鮮果妮」在石經院火了一把。作為一名大學生,許熠的創業靈感來源於為女友送早餐的偶然經歷。「石經院共有學生1。7萬名,其中女生6000多名。」許熠強調:女生幾乎每天都要吃水果,如果按每個女生一個月50元消費來估算,微信賣水果大有賺頭。
開業之初,許熠的「優鮮果妮」生意並不好做,常常等上一天才有一筆幾元的訂單。正如本文上面提到的,微信營銷的基本條件之一是有足夠多的好友,許熠和他的同學採用「掃樓」的方式來增加好友:將印製的市場宣傳單、廣告冊發到學校的教學樓、食堂、宿舍樓;利用課間10分鍾在各個教室播放「優鮮果妮」宣傳短片……三個月時間的「掃樓」,優鮮果妮關注人數達到4920個,這些用戶多為許熠的同學,針對這點,許熠經常推出個性產品,各類水果組成的「考研套餐」、「情侶套餐」、「土豪套餐」頻頻吸引同學眼球,此外,許熠的公眾平台還會不時推送天氣預報或失物招領信息來吸引粉絲。到目前為止,「水果哥」已經實現了4萬/月的收入。
農產品電商成功案例3:
遂昌縣不大,五萬人口的縣城卻聚集了幾千家網店。在2013年初,淘寶網全國首個縣級館「特色中國—遂昌館」開館。2013年10月,阿里研究中心,社科院發布「遂昌模式」,被認為是中國首個以服務平台為驅動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
2013年阿里平台上經營農產品的賣家數量為39.40萬個。其中淘寶網(含天貓)賣家為37.79萬個,B2B平台上商戶約為1.6萬個。2013年阿里平台上的農產品銷售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同比增長112.15%。1688平台同比增長了301.78%。生鮮相關類目保持了最快的增長率,同比增長194.58%,2013年農產品的包裹數量達到1.26億件,增長106.16%。
Ⅵ 農產品藉助互聯網營銷的模式都有哪些
農產品滯銷、賣難等問題,隨著互聯網普及,電商快速發展。農產品改變這一困局,也指日可待了。
「互聯網+」與農產品,一個現代一個傳統,一個像陽春白雪,一個像下里巴人,本來風馬牛不相及,但這兩年隨著互聯網技術對農業的滲透,互聯網與農產品逐漸緊密結合起來,一場轟轟烈烈的互聯網農業盛宴正在上演。
農產品企業應抓住電商快速發展的勢頭,提前布局,加大這方面的投入。但再做電商時,也需要拓展線下渠道,不能單一的「押寶」。
「互聯網+」農產品的模式都有哪些?
一、平台化道路
在地方建立農產品特色館,作為一個獨特的分銷平台,藉助政府的支持和自身體系的聚合力,集合當地千餘家小賣家共謀發展。
二、資源整合道路
在政府支持和推動下,成立了電子商務協會,結合當地實情主打地方特產,依託在網店進行銷售。並招募年輕銷售人員,對他們進行專業化的微營銷培訓,並通過微博、微信等免費的社會化媒體推銷農產品,而「網店」更大的價值在於交易。
三、品牌化道路
農產品進行品牌化運作,並結合地方特色取一個好記上口的品牌名,並直接進駐旗艦店,以專業的第三方主體進行運營,呈現商品品牌,其主要魅力在全程產業鏈上進行標准化運作,統一采購、統一包裝、統一運營、統一配送、統一售後等諸多標准化嘗試。
對於「互聯網+」農產品來說,O2O肯定是未來的大勢所趨。而O2O的關鍵價值就是去中介化,讓消費者同生產者直接對接,縮短中間流通環節,從而減少成本,這個邏輯對於農產品交易來說非常清晰。
Ⅶ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成為農產品銷售的「大贏家」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的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如今是一個發展的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社會面貌,其中在銷售領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成為農產品銷售的“大贏家”?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這主要是要保證銷售產品的質量以及做好宣傳工作等,下面我們具體來解釋一下。
其次就是要做好宣傳方面的工作,打造自家的品牌,利用互聯網的發展技術更好的宣傳農產品,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還有就是可以實現線上線下一起銷售,如果消費者購買的數量超過一定額度之後就可以實行免郵費的優惠或者是在必要的節假日期間舉行一些優惠活動,這些方式能夠夠有利於成為農產品銷售的大贏家。以上就是我總結的一些關於農產品銷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