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統編教材和部編教材是一個概念嗎
是一個概念。
統編教材亦稱「通用教材」、「部編教材」。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專統一組織編輯,屬通用於全國各地學校的教材。
通用教材和部編教材:
都是由國家教育委員會(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和國務院有關部委組織編審、出版的可供各級各類學校普遍採用的教材。
包括教科書、教學參考書及習題集、實驗教材等。基本要求:符合教學大綱要求,觀點正確穩妥,內容科學、系統,材料充實、可靠。
(1)歷史網路統編教材培訓內容擴展閱讀
1987年10月,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工作章程》,規定在統一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領導、有計劃地實現教材的多樣化。
2017年9月,全國新入學的中小學生將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簡稱部編本。今後三年,「部編本」將陸續推向全國使用。
「部編本」教材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名著導讀」等多個版塊,把課外閱讀也納入教學體制。
2018年,全國七年級新生統一使用部編本教材(《語文》、《中國歷史》、《世界歷史》、《道德與法治》)。
參考資料
網路-統編教材
網路-部編本
❷ 如何落實統編教材的語文要素
如何落實統編語文教材中每單元的語文要素?每個老師都有不同解讀。
杭州錢塘新區教師教育學院湯瑾老師抓住「如何運用單元語文要素?如何掌握閱讀策略單元?如何同步落實語文要素之外學習目標?」等問題,從「解讀語文要素,構建要素圖譜,要素落地路徑,直面三個問題」四個方面為教師們講解如何落實統編語文教材中每單元的語文要素。
統編語文教材每單元語文要素在單元篇章頁里,在課文中的「泡泡」中,在課後練習題里,在語文園地中。
「語文要素」,是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等。納入語文課程與教學的語文知識,即關於語言和言語、文章和文學的聽、說、讀、寫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度等。
兒童必須具備的語文能力,即能在聽、說、讀、寫中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的能力。
養成學習語文的策略與習慣,能夠以語文的眼光積累學習語文的經驗,建構語文學習場。
教師要有「像專家一樣思考」的意識,嘗試讓自己站在編者的視角來審視教材,適時提問,深度解析,在讀懂編寫意圖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教學研究水平。
教學時,教師要讀懂編者意圖,梳理、構建閱讀要素、習作要素的圖譜,將知識點、課文前後進行關聯,並在頭腦中形成語文要素網路。只有這樣,才能從更高的視角把握教材,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本單元的內容。
教學時,以語文要素為核心,縱向搜索,找尋與要素相關的練習,構建圖譜。
以語文要素為核心,橫向貫通,打通各課練習和語文園地相關欄目的關系,構建圖譜。
要素落地路徑:
1.站在單元角度,展開遞進式教學;
統編本教材將精讀課與略讀課改為教讀課和自讀課,並增加了課外閱讀指導課,構成了「三位一體」的教學結構。
要做到目標統整、循序漸進、讀寫融通。
2.創設實施情境,教學流程活動化;
教師需從教材中的語文要素出發,站在學生學習的視角來設計語言學習活動,引領學生在活動中掌握語文知識,學會語言文字運用,從而實現語文要素與學習活動的融合,實現深度教與學。
3.搭建多樣支架,學習思維可視化;
構建有效的「導學支架」,運用有效的「腳手架」策略,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激活思維,促進深度學習,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4.關注作業練習,落實有效性教學。
教材課後練習是語文要素的分解。要達成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就應該認真落實課後習題的要求。
在落實語文要素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三個問題:
一是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不一定始於此單元,更不能止於此單元,一定要在能力習得、習慣養成、方法掌握、知識構建的過程中不斷運用,直至內化和自動化。
二是策略單元,學習閱讀策略是單元學習的重點目標,但掌握閱讀策略的目的是為提升閱讀能力和品質服務的。
三是在抓住單元語文要素這一學習目標的同時,還要把其他適切的學習目標同時落實。不能拘泥於語文要素而忽視了基礎性目標以及和與文本特性密切相關的、其他適切的學習目標。
❸ 教師如何用好初中 歷史統編教材
教師如何用好初中歷史統編教材:
1、深刻領會初中歷史統編教材的編寫意圖,統專編教材體現國屬家意志。統編教材既要體現教育改革的方向性,又要遵循學科體系的專業性。
2、教師一定要善於挖掘統編教材中的文化價值因素,利用傳統文化的各種形式,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具體化、生活化的形式影響學生的精神世界。
3、准確把握統編教材的編寫意圖是用好統編教材的前提
4、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整體把握歷史發展脈絡
5、初中歷史學習顯然不是以記住零碎的歷史事實為目標,而是要掌握歷史發現規律,通過「點」連成「線」進而認識歷史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