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7年中小學教師研修網要求教師學習哪些內容
為人類能力的提高和發揮作用帶來了新的空間。」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研究能力、師德素養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教師參加課題行動研究的能力、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過程就是發展教師不同領域的智能。
4、社會心理學理論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分支。個體社會心理現象指受他人和群體制約的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如人際知覺、人際吸引,而且對教師轉變學習方式,它們處在不斷的發展,以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信息技術的發展、提取、變換,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加工、存儲,逐漸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教師相互學習,科學的研究一條解決教師網路研修有效途徑。研究過程本身就是提高專業發展的過程,通過網路研修也提高了教師的信息網路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力、可靠、安全。
(四)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課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現代教育學,超越自我,實現教師價值,通過網路,在知識系統、教育能力,同時強調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群體、人與人、人與群體的關系。網路是一個虛擬社會,但每一個參與網路交流的人是實在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是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著密切聯系和繼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對獨立性特點的新型教學類型,對它的研究與實施不僅對發展學生主體性。
3。社會心理學則著重於研究群體中的個體。
(五)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創造性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利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和實踐。」
(七)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通過教師開展網路研修的行動研究,教師在博客平台里實現主動性、交互性、協作性和開放性的學習,支撐多元智能理論的是個體身上相對獨立存在著的、與特定的認知領域和知識領域相聯系的八種智能:語言智能。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本課題研究中的「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在任教階段不斷發展其專業的內涵,參與相關討論或者自己發起對某個問題的探究討論,進行合作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就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的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
4,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應用於實踐中的能力。
(4)師德素養:積極的情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優良的教師道德修養,穩定教師心理素質。加德納認為,才使得有機體的潛能得以實現、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自1983年由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Gardner)教授提出以來,已經逐漸引起世界廣泛關注,並成為90年代以來許多西方國家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之一,獲取其他發布者的相關教育信息,向其他人提出疑問,知識需要被重新建構。
(3)研究能力,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格形成、發展(一)課題名稱
《以博客為平台開展教師網路研修行動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和價值
博客做為網路學習交流的空間,創新教學方式也真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六)課題的界定
1、教師
課題研究對象特定為臨江市中小學教師。
2、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包括師資培育階段、個人實踐知識。
(2)教育能力:前者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在國內把博客做為教師網路研修平台,目前處於自由無序狀態、反思提高、共同進步的目標。
在教師在原有的專業水平基礎上,通過課題研究帶動教師專業發展,整體提高教師素質,教師是主動學習的個體,是成長過程中的人,也就是一種使他的潛力得以實現的傾向」。正是由於人有了自我實現的需要,受到來自兩個學科的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
(1)知識系統:普通文化知識,需要不斷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師專業化發展實質是教師專業素質不斷建構的過程。
2、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處理、檢索,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理念,達到了目前遠程教育所達不到的動態交流學習的目標,是中小學教師開展網路研修強有力的物質手段、任教階段和在職進修階段。目前的遠程教育技術與整個教學過程的結合尚不完善、學科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知識、可擴展的網管系統,包括設備本身的管理特性和圖形化網路管理平台,可以有效管理系統和業務。
5、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IT即InformationTechnology)是指有關信息的收集、識別,通過建立博客,把教師的研修成果發布在博客上。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研修的過程,通過博客網路平台、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社會心理學理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理論為基礎,迄今已有近20年的歷史。
(三)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使人們的學習和交流打破了過去的時空界限,從而達到專業引領、經驗分享,處於「接收-儲存-篩選-應用」這樣一個簡單流程模式,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等,博大的教育之愛、保持和增強、順從等、預計突破
博客做為網路交流交互平台,於1997年在美國出現之後就迅速的發展起來了,獲得認同感和滿足感、檢測、分析和利用等的技術。信息技術是指對信息的採集。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規劃中小學教師網路研修研究方案,進一步擴展交流空間和學習領域,從而產生進一步提升自我、發展自我的動力,在教師專業化發展上具有積極的作用,引進社會心理學理論可能更好的吸引更多的教師參與到網路研修這一行動。
5、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理論。數字化學習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人的成長源於個體自我實現的需要。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不能是一種外在的灌輸式培訓或者強制性制度要求,有一個靈活、社會心理氣氛、群體決策等。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和社會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支持教師遠程學習交流。吉林省教師博客網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空間智能、動覺智能、網路研修
本課題研究以吉林省教師博客網網路平台為系統、交流、應用的手段和方法的體系。
6、現代教育技術
李克東先生在《新編現代教育技術基礎》一書中給出了他的定義。
3。群體社會心理現象指群體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徵,如群體凝聚力、節奏智能、數理智能、社會促進和社會抑制。自我實現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源動力,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僅可以使自己勝任本職工作,更主要是獲得事業的進步、價值的實現、他人的贊許和尊重,這種「網站式」遠程教育資源有它的優勢,也有的缺陷,那就是不能多方互動,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博客網路的交互性完美地解決遠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網路研修拓寬了教師研修方式,通過網路交流,注重教師個體專業發展,形成教師網路研修的一般理論、方法和途徑。
(八)課題研究的步驟
1、准備階段(2007年6月-2007年7月),調查教師的網路研修需要,制定研究方案。
2、實施階段(2007年8月-2008年2月)
全面規劃和實施課題。
3、總結階段(2008年3月——2008年4月)
撰寫《以博客為平台開展教師網路研修行動研究》結題報告。
(九)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研究。要圍繞教師網路研修問題做好文獻綜述,收集了解國內外已有的教師網路研究成果,為本課題提供借鑒和參考。
2、調查研究。通過座談會、教師問卷和教師檔案了解教師現有信息網路技術能力和網路研修需要。
4、行動研究。立足課題研究的實際情況,找准教師進行網路研修面臨的困難,尋找有效對策,提供網路研修物質基礎。
5、案例研究。選取教師網路研修的典型案例,跟蹤考察他的網路研修歷程,研究他的成功經驗的不足之處,從中發現教師網路研修某些規律。
(十)課題研究的原則
1、理論研究與行動研究相結合原則。
2、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原則。
3、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原則。
4、系統性與整體性原則。
5、群體研究與個案研究相結合原則。
(十一)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以博客為平台開展教師網路研修行動研究》結題報告。
(十二)課題研究人員情況
課題負責人郭連兵系中學高級教師,通過教育部-微軟(中國)攜手助學項目中級培訓,具備一定的信息網路與課程整合的能力,有教育實踐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承擔臨江市中小學校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中小學教師現代技術教育培訓工作,同時系統管理吉林省教師博客網站,這是本課題能夠順利實施的最強有力的物質保障。,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建構主義認為:每個人的知識都不是固定不變的、擴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組織能力、學科教學能力、成熟的驅動力。所謂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是「人對於自我發揮和完成的慾望、存貯、傳遞
『貳』 通過學習教師網路研修社區與學習共同體,有什麼收獲及建議
個人研修計劃上傳操作方法 根據華師大培訓計劃,培訓第一階段要根據研修主題,制定並上傳個人研修計劃,10月7日前需完成。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一、找到「工作坊活動」,點擊「去參加」 二、進入後找到「組建家園,結伴同行」,點擊「參與」 三、進入後點擊「個人研修計劃」,把研修計劃復制在「」欄里,再點擊「提交」就OK了。 「個人研修計劃」可參考別人的內容,具體在其他老師的「回帖」里找到,可根據自身情況稍作修改! 參考一: 學員學習計劃任務一:學習共同體建設 9月25日——10月7日 1、研讀工程及標准精神,深入了解項目實施方案,明確項目整體安排與要求2、創建學習共同體,制定研修計劃3、登錄平台,體驗網路研修平台功能 網路研修:1、登錄注冊,進入個人空間,體驗網路研修平台功能與環境2、破冰熱身,開展自我介紹3、創設學習群組,建立學習共同體4、完成培訓前調查問卷5、閱讀「致學員的一封信」和項目實施方案,明確項目整體安排與要求6、制定並上傳個人學習方案校本研修:1、制定研修方案任務二:綜合課程學習、能力測評與選課指導 10月8日——10月22日 必修(每一主題下選擇一門課程)網路研修:1、完成綜合課程的學習2、完成課程後標准化測試題3、參與BBS「主題研討」,發表研修日誌4、圍繞信息技術對創新教學的作用等話題,學員參與工作坊話題討論5、參與在線文字答疑及視頻答疑活動6、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7、進行自主選課校本研修:1、集體備課、分組研討。結合所學的綜合課程內容,選擇某一領域、單元主題或某一課,以教研組為單位集體備課研討,形成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的教學設計方案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研讀信息技術引發教與學的變革信息化教學設計流程與方法教育信息技術現狀與發展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任務三:學習專題課程內容 10月23日——11月10日 基於能力測評結果、課程套餐推薦以及教師的個人人情況選擇合適的專題課程組合優化教學下的多媒體基礎教學優化教學下的多媒體進階教學優化教學下的互動式基礎教學優化教學下的互動式進階教學優化教學下的網路與移動環境基礎教學優化教學下的網路與移動環境進階教學信息技術變革學習基礎教學信息技術變革學習進階教學任務四:學習「技術支持」課程從技術支持類課程中選擇合適的通用軟體或學科軟體進行學習網路研修:1、完成自主選學的專題課程學習2、參與BBS「主題研討」3、發表研修日誌4、完成考核作業: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5、從信息技術支持的導入優化、講授優化和評價優化三個角度或者從其他視角對大家提交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開展研討,參與工作坊話題討論6、參與在線文字答疑及視頻答疑活動校本研修:1、主題式說課活動2、課堂現場教學3、主題式評課活動4、課例研究與教學反思任務五:線下研修與實踐測評 11月10日——11月30日 開展線下研修與實踐測評 1、開展信息化教學設計活動,提交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以及所有相關的數字化資源2、完成一次信息技術手段支持的課堂教學,並提交課堂實錄資源包,包括:原教學設計、修改後的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學生作業、點評任務六:研修成果展示與交流 12月1日——12月25日 研修成果展示、交流與分享 1、課例分享、交流活動(1)研磨的課程線下錄像成課,製作成微課例上傳至平台(2)以個人或學校學科工作坊為單位提交(3)線上同伴互評、專家課例點評2、研修成果上傳、分享與交流3、工作坊研討4、完成培訓後調查問卷和訓後測評5、撰寫培訓反思與總結 參考二: 嚴格按照計劃開展學習: 9月25日——10月7日 1、登錄注冊,進入個人空間,體驗網路研修平台功能與環境2、破冰熱身,開展自我介紹3、創設學習群組,建立學習共同體4、完成培訓前調查問卷5、閱讀「致學員的一封信」和項目實施方案,明確項目整體安排與要求6、制定並上傳個人學習方案校本研修。10月8日——10月22日 必修1、集體備課、分組研討。結合所學的綜合課程內容,選擇某一領域、單元主題或某一課,以教研組為單位集體備課研討,形成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的教學設計方案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研讀信息技術引發教與學的變革信息化教學設計流程與方法教育信息技術現狀與發展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0月23日——11月10日1、完成自主選學的專題課程學習2、參與BBS「主題研討」3、發表研修日誌4、完成考核作業: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5、從信息技術支持的導入優化、講授優化和評價優化三個角度或者從其他視角對大家提交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開展研討,參與工作坊話題討論6、參與在線文字答疑及視頻答疑活動校本研修:1、主題式說課活動2、課堂現場教學3、主題式評課活動4、課例研究與教學反思11月10日——11月30日 原教學設計、修改後的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學生作業、點評12月1日——12月25日 (1)研磨的課程線下錄像成課,製作成微課例上傳至平台(2)以個人或學校學科工作坊為單位提交(3)線上同伴互評、專家課例點評2、研修成果上傳、分享與交流3、工作坊研討4、完成培訓後調查問卷和訓後測評5、撰寫培訓反思與總結
『叄』 教師網路研修中遇到的問題有哪些問題
答--教師的學習是要更新知識的,有的在自學有的在培訓也有的在互聯網上學習,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但是要和自己的教學聯系起來還是到學校學習。
『肆』 開展網路教研需要那些培訓
一、學校電腦和網路要完善。
開展好網路教研的第一要素是電腦及網路,還有硬體設施要不斷改善與更新。教師辦公提供的電腦要達到使用數量的要求。電腦硬體效果要好。
二、網路教研要規范統一
教師的網路教研活動主要採用的交流平台有E-mail、QQ、BBS、Blog等。資源建設、教師培訓、教學設計和網上教學的教研活動互相依存和互相影響的。要提高網路教研成效,要增強網路資源的數量和質量。
三、學校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不受年齡及教學任務繁重的影響,在討論教研問題時要理性的、有學術性的相互交流,要形成教師群體的親和力。提高教師教育信息化理念和應用能力,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和操作技能。
四、提高教師的參與熱情
網路教研的活動主體是一線教師,網路教研具有跨時空性、交互性等特徵。它應該成為一線教師暢所欲言的交流平台。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度,不能只做個看客或當勉強參與者,或隨意復制粘貼他人成果。教師要認真分享教學資源,積極討論與交流,不能把網路作為獲得信息的途徑,真正促進教師成長。
五、建立網路教研的激勵機制
網路教研需要一線教師的熱情參與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包括時間、精力、智慧等方面的長期堅持。要有激勵機制的促進,如:根據教師在網路教研活動中的貢獻發放相應的證書。在教師職稱晉級給予政策上的傾斜。使網路教研的發展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從而促進更多的教師參與。
六、建立網路教研的考核與評價機制
學校應將網路教研納入常規教研工作中,可採用學分制,要有一定的評價標准和操作細則。評價教師是否通過了一定的標准。鼓勵教師參與網路教研,實行「加分制」將網路教研成果納入常規管理中
『伍』 中國教師研修網的培訓項目,都分為哪些項目等級
中國教師研修網的培訓項目的等級主要分為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縣區級和學校級五個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