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政府可以做那些措施幫助農民賣掉農產品
政府直接與市場聯系(如超市等)、市場需求信息引導等或可解燃眉之急。但從長內遠來看,採取獎補、貸款容貼息、免息,技術咨詢服務、引進冷庫加工企業等扶持手段,引導農民走訂單農業、公司+農戶、發展壯大農村經濟合作社等,發展現代化農業,才是解決農民農產品滯銷問題的根本。
B. 在具體的農產品品牌建設中,政府應該做的工作包括什麼
推動農產品產業化,培育主導產業,標准化、集群化、規模化,逐步形成產業鏈;提升品牌效應;加強品牌創建;加大品牌推介力度;提升品牌效益;加大品牌保護力度。
C. 政府在農產品營銷中的行為算是公關嗎
營銷=市場營銷學
公關=公共關系
關鍵是哪種營銷行為.
以下為網路搜索:
公關的全稱是公共專關系,是社會組織同構成屬其生存環境、影響其生存與發展的那部分公眾的一種社會關系,是一個組織為了達到一種特定目標,在組織內外部員工之間、組織之間建立起一種良好關系的科學。
D. 農產品價格受哪些因素影響有多大程度的政府因素
你好。個人覺得有以下因素:
1、供給與需求,比如說今年大蒜的價格較高,來年版全省的人都中權大蒜,這樣明顯的供遠大於求,大蒜太多沒人購買,價格自然就會下降,反之,價格就會提高;
2、國民經濟增長的速度,如果說今年的形式一片大好,不僅國內的產品緊俏銷售,而且在國際上也有很不錯的反響,這樣隨著炒作發展,農產品會逐漸提升;
3、自然因素的影響,在這里也就指的是天災,比如在小麥以及玉米快要收獲的時候,連著一個月或者半個月在全省范圍內普降大雨,那今年的收成也就大打折扣了,自然價格也就會上漲。
對於政府幹預,個人覺得有直接與間接之分。
1、直接就是說政府出台相應政策,提升產品價格或者直接購買;
2、間接的話,就是在產品生長期間出台保護政策,或者在銷售環節有一定的補助、補貼;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E. 農產品價格政府幹預的利弊
好處 2004年,中央一系列惠農政策比較充分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扭轉了糧食生產連年滑坡的局面,。全年糧食產量有望突破預期目標,呈現種糧面積、糧食總產、糧食收購量、農民收入全面增長的好形勢,糧食生產從低谷走了出來。以湖南省為例,糧食產量2000年287.5億公斤;2001年270億公斤;2003年244億公斤,呈大幅度下滑的趨勢;2004年恢復性增長,總產量280億公斤左右。客觀分析,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因素除種糧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補貼外,主要是價格激勵因素。一是2003年四季度開始上漲的糧食價格使農民看到種糧有效益了;二是中央公布部分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告訴農民不愁糧食賣不出去。兩者的合力激發起農民種糧熱情。以湖南為例,2003年全省早稻收購均價每50公斤47元,中晚稻53元;2004年早稻收購均價74元,中晚稻76元,分別增長了57%和43%,剔除成本,2004年農民種糧收益是1998年以來最高的一年。;作為鼓勵農民種糧的政策措施之一,最低收購價的刺激效應是肯定的、明顯的。與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和價格的大政策不協調 國務院決定,從2004年起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和價格。這表明,醞釀已久的中國糧食流通體制正式進入市場化改革階段。從此,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開始走向市場,作為經營主體之一參與市場競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然而,正在地方政府貫徹中央糧改精神之時,又「給農民發出一個強烈的信號」,實行糧食最低價收購政策。信號一出,人們議論紛紛:怎麼剛「放」就「收」?糧食政策變化太快了!不少人還認為,糧改又回頭了。夏糧收購前,為落實最低價收購指定企業名單,原國有糧食企業紛紛要求進入指定企業名單之列,其中不少是為了「吃政策飯」。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受1998年以來糧食問題的困擾,大都持「要放就放徹底」的態度。無論是涉糧部門還是地方政府,普遍認為「最低收購價」與「保護價」二者本質上是一樣的。在「最低價收購執行預案」啟動准備之中,國家有關部門遲遲下不了決心,態度搖擺不定,猶豫不決,不僅增加了行政成本,還給地方工作帶來了很大的被動。 2.2 充當了稻穀主產省的市場價最低價 公布之前,業內人士分析,2004年主產省早秈稻收購價應在每50公斤65元左右,比上年高出35%-40%。這個價格剔除生產成本,能確保農民種糧的利潤率在30%左右。筆者在調研中了解到,農民對這個價格是滿意的,普遍認為這樣的價格能夠接受。國家公布最低收購價之後,情況變化了,早秈稻上市時農民非70元(最低價)不賣。一段時間經營者不敢收,農民不願賣,形成僵持狀態。湖南省為打破僵局,安排25萬噸省儲糧收購早秈稻。這種救市的辦法終於啟動了早秈稻收購市場。最後最低收購價成了市場最低價。全省早秈稻收購均價達每50公斤74元。 2.3 人為拉平了主產區與主銷區的價格水平,導致主產區糧食銷售不暢,收購不旺 由於在主產區實行最低價收購,主產區的價格上去了,而主銷區按市場運作,購銷價格水平上升幅度小於主產區。2003年主產區湖南省的早秈稻收購.均價每50公斤47元,2004年收購均價74元,同比上漲了57%;2003年廣東省早秈稻收購均價53元,2004年收購均價78元左右,同比上漲47%。兩省的收購價上升幅度明顯不在一個水平上。2004年早稻上市至12月底,廣東南站早秈稻穀的車板交貨價始終是81-82元。也就是說,湖南的早稻穀銷往廣東,除掉收購費用、利息和運輸費用,沒有利潤可言。沒有利潤就沒有經營,沒有價差就難以流通。由於湖南與廣東兩省的糧食價差不足以彌補產區購銷費用,2004年湖南收購的早稻穀剔除儲備用糧仍有2/3積壓在庫。晚稻收購巾場更是不溫不火。產區糧食銷售不暢的直接後果是收購者謹慎人市,以銷定購,有賺就收,無利就不收。 2.4 調高了農民的心理預期 2004年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每50公斤70元,在上年47元的基礎上調高了23元,價格增長49%;中晚稻最低收購價72元,在上年53元的基礎上調高了19元,價格增長35.8%。這種人為提高糧食收購價的做法,在上世紀末與本世紀初的8年裡所表現出的是巨額的虧損。而現在,一是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如果繼續下去,又將出現1996年較大幅度提高糧食定購價之後形成庫存積壓和新一輪大虧損。二是調高了農民的心理預期。2004年有最低收購價保底,農民不但心糧食賣不出去,普遍惜售,期盼更好的價格。在中晚稻購銷價格日見下跌,經營者不敢人市的情況下,農民仍持糧觀望,希望出現上年中晚稻邊收邊漲的情況。如果2005年不再實行最低收購價,農民將怎樣看待和評價政府的政策,政府又將如何取信於廣大糧農? 2.5 啟動最低收購價預案,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 第一,收購覆蓋面問題。由中儲糧系統執行最低價收購。湖南省糧食局與中儲糧湖南分公司、省農發行放寬某些條件,共同認定近200家企業報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但平均每個縣不到2家。由2家指定企業替代原來遍布每個鄉鎮的收購網點來收購農民余糧,其難度和矛盾是略知農村情況的人都能想得到的。第二,市場價如何確定。地域不同,糧價不一樣,?巾場價與最低價的差價如何計算,有了最低價以後,還有沒有市場價?第三,如果確定」廠最低收購價與市場價的差價,那麼這個差價怎麼處理,是中央財政拿錢直接補貼到指定企業,還是由指定企業作掛帳處理。如作掛帳處理,2004年剛剛結束的第二輪清理虧損掛帳後面,又會長出一個大尾巴,企業如何走向市場?諸如此類問題在具體操作時工作難度很大。
F. 在具體的農產品品牌建設中,政府應該做的工作包括()
政府在農產品品牌化建設過程中,可以做的工作包括對質量體系的完善入手,投入資金用於科研,增加人才,吸引投資,農產品扶持政策等等。
G. 什麼是支持價格,它在農產品市場上是如何加以運用的
支持價格是指政府為了扶植某一行業的生產而規定的該行業產品的最低價格。後果是供給大於需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政府需要增加庫存或擴大外需。
支持價格一般應用於農業
從長期來看,支持價格政策確實有利於農業的發展
1穩定了農業生產,緩解了經濟危機對農業的沖擊
2通過對不同農產品的不同支持價格,可以調整經濟危機對農業的沖擊,使之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動
3擴大了農業投資,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負作用:主要是會使財政支持增加,使政府背上沉重包袱。
許多國家出於保護農業和擴大農產品出口的需要都對農產品實行保護價格或出口價格補貼。在全球一體化的過程中,許多國家都關注農產品自由貿易問題,要求取消農產品的保護價格或出口價格補貼。有的國家擔心取消農產品保護價會對國內農業生產不利或有損於農民利益。但更多的人認為,取消農產品保護價會更有利於農業的發展。誰是誰非,讀過本文對支持價格的分析,你就會自己作出判斷。
支持價格又稱最低價格或價格下限,是政府為了支持某一行業而規定的該行業產品的最低價格。這一價格高於市場自發形成的均衡價格。支持價格採取了多種形式。在農業中支持價格曾得到廣泛運用。通常有兩種作法。一種是緩沖庫存法,即政府或代理人按某種平價(或稱保護價)收購全部農產品,以平價進行買賣,以使農產品價格由於政府的支持而維持在一定水平上。另一種是穩定基金法,也由政府或其代理人按某種平價收購全部農產品,但並不按平價出售,而是在供大於求時低價出售,供小於求時高價出售。這兩種情況下農產品收購價格都穩定在政府確定的水平上。
各國對農產品平價,即支持價格的確定方法也不完全相同。美國是根據平價率來確定支付價格。平價率是農民銷售農產品所得收入與購買工業品支持價格(包括利息、稅款和工資)之間的比率,即工農業產品的比價關系。美國以1910一1914年間的平價率作為基數來計算其他各年的平價率,按平價率來調整支持價格。法國是建立由官員、農民、中間商和消費者代表組成的農產品市場管理組織。由該組織確定目標價格(農民能得到的最高價格)、干預價格(支持價格)和門檻價格(農產品最低進口價)。當農產品低於干預價格時,政府按這一價格收購全部農產品。當農產品高於目標價格時,政府拋出或進口農產品。法國95%左右的農產品都受到這種價格支持。此外各國還有出口補貼等支持價格形式。
應該說,這種支持價格穩定了農業生產,保證了農民的收入,促進了農業投資,整體上對這些國家的農業發展起過積極作用。但是這種支持價格也引起了一些問題。首先是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財政包袱,許多國家用於支持價格的財政支出都有幾百億美元左右。其次是形成農產品長期過剩,這正是歐美之間或歐洲國家之間經常為農產品貿易發生爭論的重要原因。最後,受保護的農業競爭力會受到削弱。
正因為歐美國家農產品過剩,都力圖保護自己的國內市場而打入別國市場,所以,農產品自由貿易成為世貿組織前身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的中心。烏拉圭回合通過的「農業協議」的總目標是實現農產品自由貿易和平等競爭,其中重要的內容就是減少各國對農產品的價格支持,包括農產品保護價、營銷貸款、投入補貼等等,要求各國支持總量減讓幅度為農業生產總值的5%,同時降低對農產品的出口補貼。看來實行保護價格的老方法難以繼續下去了。
我國實行的「保護價敞開收購」實際也是一種支持價格的作法。盡管即使加入世貿組織之後,我們還有5年的減緩期,但如果仍用這種支持價格的老方法,恐怕終究難使農業擺脫困境。
支持價格只是治標,而且在支持價格下會掩蓋農業中的各種問題。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農業的落後狀況,改變農民收入低的狀況,並使我國農業能迸人世界與發達國家農業競爭,關鍵還在於提高農業本身的競爭能力。靠保護成長起來的東西都是缺乏生命力的。而且,不是把資金用於支持價格,而是用於加強農業本身也是符合烏拉圭回合農業協議中的「綠箱」政策的。綠箱政策是不引起貿易扭曲的政府農業支持措施,包括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實現農業結構調整、保護環境等政府支出。
利用綠箱政府支持農業完全符合我們從根本上加強農業競爭力的目標。第一,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水利、科研、環保等的支出。第二,實現農業結構的轉變。例如,利用我國勞動力豐富的優勢發展園藝農業(蔬菜與花卉)、畜牧業、「藍色農業」(漁業),減少大田作物(大豆、玉米、小麥)的種植。第三,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國外農業也並不是僅僅靠支持價格發展起來的,農業發達國家的政府在加強農業競爭力方面已進行了大量投入。走出對保護價的迷信,中國農業才有輝煌的未來。
H. 請問美國政府在大蕭條期間為什麼要以銷毀農產品的方式提高農產品價格呢
羅斯福實行新政時,政府要銷毀大量的農產品,來保持供需平衡,從而保持農產品內價格。同時提高農產品價格,也是可容以降低農產品的產量。畢竟以前生產的數量多,賺到的錢卻少,而現在農產品的價格提高,生產的數量就可減少,,農民是不能肆意擴大重視面積,因為羅斯福全面干預經濟,其實本質上就是一個供需關系和宏觀調控的運用。
羅斯福新政(The New Deal)指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任美國總統後實行一系列經濟政策,核心三R:救濟(Relief)、復興(Recovery)和改革(Reform),也稱三R新政。
新政增加政府對經濟直接或間接干預,緩解了大蕭條帶來的經濟危機與社會矛盾。通過國會制定了《緊急銀行法令》、《國家工業復興法》、《農業調整法》、《社會保障法案》等法案。
I. 政府現在對農產品追溯這方面很看重,想問問農產品追溯到底有什麼好的作用
主要是國家有規定的企業才上追溯系統(如去年的獸葯二維碼追溯系統到今年的種業二維碼追溯系統),現在企業自身為了提升形象上追溯系統的很少(因為這套系統不便宜,要定製資料庫管理軟體及各種打碼設備及掃碼設備還有剔除裝置等)!
追溯系統的大概程序:
一、從國家網站系統里下載」追溯碼「資料庫。
二、通過資料庫管理軟體將這些」追溯碼「分配到打碼機(一般是熱轉印打碼機)進行打碼。
三、通過掃描設備進行掃碼,可讀出的上傳資料庫系統,掃描失敗的通過剔除裝置剔除。
四、通過掃描後的產品進行裝箱(或裝盒),盒子上列印(或貼標)的二維碼與每個產品上的二維碼相互關聯起來(通過掃描盒子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知道這個盒子中包括了多少產品,每個產品的二維碼信息是什麼)。可以多級關聯:如產品二維碼與盒子二維碼關聯、盒子二維碼與紙箱二維碼關聯、紙箱二維碼與」碼垛「的二維碼關聯。
五、這樣以後,產品生產後的產品出入庫,可以直接掃描紙箱或」碼垛「的二維碼直接出入庫;產品出庫到某地經銷商,可掃描二維碼出庫並形成記錄。從而可以掃碼後知道,這些產品是哪個經銷商賣的,這個目的是防止竄貨。而且客戶買到後掃碼,可以得出這個產品是否是正品(生產過程中掃碼成功的資料庫會上傳到國家相關資料庫系統,消費者掃碼後,可以得到權威官網的認證,證實是正規廠家出產的正品),這樣可以防偽。
六、追溯:當產品質量出現問題,通過掃碼,就可以知道是什麼廠家生產的,什麼批號等信息,這樣有利於產品召回。也有效防止廠家生產劣質產品!
國家對於農業非常重視,為了保護農業生產的正常運行,為了保護農民的的利益,所以近幾年在這方面想了好多辦法,也強制推行了各種追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