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移動網路基礎培訓

移動網路基礎培訓

發布時間:2021-01-24 00:05:26

A. 計算機網路是移動通信基礎嗎

是啊 現在呈現一種三網融合趨勢,就是有線電視網路、移動通信網和互聯網的融合。
而計算機網路這門課就是講各種通信網路的,不論是移動通信還是網路通信都必須學習掌握的基礎課程。

B. 移動LTE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LTE中的很多標准接手於3G UMTS的更新並最後成為4G移動通信技術。其中簡化網路結構成為其中的工作重點。需要將原有的UMTS下電路交換+分組交換結合網路簡化為全IP扁平化基礎網路架構。E-UTRA是LTE的空中介面,他的主要特性有:
峰值下載速度可高達299.6Mbit/s,峰值上傳速度可高達75.4Mbit/s。該速度需配合E-UTRA技術,4x4天線和20MHz頻段實現。根據終端需求不同,從重點支持語音通信到支持達到網路峰值的高速數據連接,終端共被分為五類。全部終端將擁有處理20MHz帶寬的能力。
最優狀況下小IP數據包可擁有低於5ms的延遲,相比原無線連接技術擁有較短的交接和建立連接准備時間。
加強移動狀態連接的支持如,可接受終端在不同的頻段下以高至350km/h或500km/h的移動速度下使用網路服務。
下載使用OFDMA, 上載使用SC-FDMA以節省電力。
支持頻分雙工(FDD)和時分雙工(TD)通信,並接受使用同樣無線連接技術的時分半雙工通信。
支持所有頻段所列出頻段。這些頻段已被被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組用於IMT-2000規范中。可以交互操作已有通信標准(如GSM/EDGE , UMTS和CDMA2000)並可與他們共存。用戶可以在擁有LTE信號的地區進行通話和數據傳輸,在LTE未覆蓋區域可直接切換至GSM/EDGE或基於W-CDMA的UMTS甚至是3GPP2下的cdmaOne和CDMA2000網路。
六、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頻點帶寬均可應用於網路。而W-CDMA對5MHz支持導致該技術在大面積鋪開時會出現問題,因為舊有標准如2G GSM和cdmaOne同樣使用該頻點帶寬。
七、支持從覆蓋數十米的毫微微級基站(如家庭基站和Picocell微型基站)至覆蓋100公里的Macrocell宏蜂窩基站。較低的頻段被用於提供郊區網路覆蓋,基站信號在5公里的覆蓋范圍內可提供完美服務,在30公里內可提供高質的網路服務,並可提供100公里內的可接受的網路服務。在城市地區,更高的頻段(如歐洲的2.6GHz)可被用於提供高速移動寬頻服務。在該頻段下基站覆蓋面積將可能等於或低於1公里。
八、支持至少200個活躍連接同時連入單一5MHz頻點帶寬。
九、E-UTRA網路僅由eNodeB組成。
十、支持分組交換無線介面
十一、使用ip化管理網路,有效防止現有3G技術的切換問題.
十二、支持群播/廣播單頻網路(MBSFN: Multicast/Broadcast Single-frequency Network)。這一特性可以使用LTE網路提供諸如移動電視等服務,是DVB-H廣播的競爭者。

C. 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學習內容有哪些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我國通信事業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系統地掌握移動通信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具有移動通信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能力,公眾移動通信網路、專用移動通信系統、無線尋呼系統的工程規劃和維護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二、培養規格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現代通信系統、移動通信系統和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理論、組成原理和設計方法;學習信道上信息傳輸與處理的理論知識,受到通信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現代通信系統和網路的設計、開發、調試和工程應用能力。

三、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科學基礎。
2.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主要包括電路理論、信號與系統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
3.掌握模擬電路、數字電路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形成實際電路的初步設計能力。
4.掌握現代通信系統和計算機通信網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形成分析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5.掌握典型通信系統和計算機通信網及其設備的組成、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法;具有對移動通信系統和計算機通信網的維護與管理能力。
6.掌握DSP技術和可編程器件的應用技術,具有系統分析、設計和形成開發方面的工程能力。
7.具有較寬廣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熟練編程能力和開發嵌入式系統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電磁場和微波技術基礎,以無線通信技術,特別是移動通信技術為重點,了解本專業學科前沿及發展趨勢。
9.了解通信系統和通信網建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在本專業領域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和協作精神。
10.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方法以及形成信息綜合利用能力。
11.具有較強的外語綜合應用能力,能熟練進行外文閱讀,有一定的科技外文寫作能力。
12.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證書:
國家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證書(OSTA) ;國家信息產業部職業資格證書;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維修證書;專科應用英語能力考核證書。 四、主幹學科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五、核心課程

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現代交換技術、現代通信網路技術、單片機原理與介面技術、通信工程施工、移動通信原理與系統、光纖通信技術、通信設備與維修技術、多媒體通信

六、就業方向: 1、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的生產研發與調試;2、移動通信終端客服中心的技術主管與終端設備的測試;3、移動基站設備的研發與維護;4、移動通信的工程安裝、調試、維護;5、移動通信業的運營;6、移動通信相關產品的生產、檢修、測試、營銷。 北京郵電應該不錯!

D. 移動通訊的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 培訓教材 移動通信基本知識 深圳市**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章 引言 1.1移動通信概述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程式控制交換、數字通信的發展,近些年來,移動通信系統以其顯著的特點和優越性能得以迅猛發展,應用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到目前為止,全球移動用戶超過 1億 ,預計到本世紀末用戶數將達到2億。無線通信的發展潛力大於有線通信的發展,它不僅僅提供普通的電話業務功能,並能提供或即將提供豐富的多種業務,滿足用戶的需求。 移動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實現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和任何通信對象之間的通信。 從通信網的角度看,移動網可以看成是有線通信網的延伸,它由無線和有線兩部分組成。無線部分提供用戶終端的接入,利用有限的頻率資源在空中可靠地傳送話音和數據;有線部分完成網路功能,包括交換、用戶管理、漫遊、鑒權等,構成公眾陸地移動通信網PLMN。從陸地移動通信的具體實現形式來分主要有模擬移動通信和數字移動通信這兩部種。 移動通信系統從40年代發展至今,根據其發展歷程和發展方向,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1.1.1第一代――模擬蜂窩通信系統 第一代行動電話系統採用了蜂窩組網技術,蜂窩概念由貝爾實驗室提出,70年代在世界許多地方得到研究,。當第一個試運行網路在芝加哥開通時,美國第一個蜂窩系統AMPS(高級行動電話業務)在1979年成為現實。 現在存在於世界各地比較實用的、容量較大的系統主要有: (1)北美的AMPS;(2)北歐的NMT-450/900;(3)英國的TACS;其工作頻帶都在450MHz和900MHz附近,載頻間隔在30kHz以下。 鑒於移動通信用戶的特點:一個移動通信系統不僅要滿足區內,越區及越局自動轉接信道的功能,還應具有處理漫遊用戶呼叫(包括主被叫)的功能。因此移動通信系統不僅希望有一個與公眾網之間開放的標准介面,還需要一個開放的開發介面。由於移動通信是基於固定電話網的,因此由於各個模擬通信移動網的構成方式有很大差異,所以總的容量受著很大的限制。 鑒於模擬移動通信的局限性,因此盡管模擬蜂窩移動通信系統還會以一定的增長率在近幾年內繼續發展,但是它有著下列致命的弱點: A) 各系統間沒有公共介面。 2 B) 無法與固定網迅速向數字化推進相適應,數字承載業務很難開展。 C) 頻率利用率低,無法適應大容量的要求。 D) 安全.利用率低,易於被竊聽,易做"假機"。 這些致命的弱點將妨礙其進一步發展,因此模擬蜂窩移動通信將逐步被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所替代。然而,在模擬系統中的組網技術仍將在數字系統中應用。 1.1.2第二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由於TACS等模擬制式存在的各種缺點,90年代開發出了以數字傳輸、時分多址和窄帶碼分多址為主體的行動電話系統,稱之為第二代行動電話系統。代表產品分為兩類: 1.1.2.1 TDMA系統 TDMA系列中比較成熟和最有代表性的制式有:泛歐GSM、美國D-AMPS和日本PDC。 (1)D-AMPS是在1989年由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完成技術標准制定工作,1993年正式投入商用。它是在AMPS的基礎商改造成的,數模兼容,基站和移動台比較復雜。 (2)日本的JDC(現已更名為PDC)技術標准在1990年制定,93年使用,只限於本國使用。 (3)歐洲郵電聯合會CEPT的移動通信特別小組(SMG)在88年制定了GSM第一階段標准phase1,工作頻帶為900MHz左右,90年投入商用;同年,應英國要求,工作頻帶為1800MHz的GSM規范產生。 上述三種產品的共同點是數字化,時分多址、話音質量比第一代好,保密性好、可傳送數據、能自動漫遊等。 三種不同制式各有其優點,PDC系統頻譜利用率很高,而D-AMPS系統容量最大,但GSM技術最成熟,而且它以OSI為基礎,技術標准公開,發展規模最大。 1.1.2.2 N-CDMA系統 N-CDMA(碼分多址)系列主要是以高通公司為首研製的基於IS-95的N-CDMA(窄帶CDMA)。北美數字蜂窩系統的規范是由美國電信工業協會制定的,1987年開始系統研究,1990年被美國電子工業協會接受,由於北美地區已經有統一的AMPS模擬系統,該系統按雙模式設計。隨後頻帶擴展到1900MHz,即基於N-CDMA的PCS1900。 3 1.1.3 第三代――IMT-2000 隨著用戶的不斷增長和數字通信的發展,第二代行動電話系統逐漸顯示出它的不足之處。首先是頻帶太窄,不能提供如高速數據、慢速圖像與電視圖像等的各種寬頻信息業務;其次是GSM雖然號稱「全球通」,實際未能實現真正的全球漫遊,尤其是在行動電話用戶較多的國家如美國,日本均未得到大規模的應用。而隨著科學技術和通信業務的發展,需要的將是一個綜合現有行動電話系統功能和提供多種服務的綜合業務系統,所以國際電聯要求在2000年實現商用化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即IMT-2000,它的關鍵特性有: (1)包含多種系統; (2)世界范圍設計的高度一致性; (3)IMT-2000內業務與固定網路的兼容; (4)高質量; (5)世界范圍內使用小型攜帶型終端。 具有代表性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技術: 主要存在兩個標准: (1)以Qualcomm公司為代表提出的與IS-95系統反向兼容的寬頻cdmaOne建議。 建議採用多級DS-CDMA,射頻信道帶寬1.25/10/20MHz,PN碼片率為1.288/3.6864/7.3728/14.7456Mbps。採用多級的目的在於將5MHz分為3個1.25MHz帶寬的信道,以便於IS-95後向兼容,可以共享或重疊。 美國考慮在IMT-2000網路發展目標上,支持寬頻分組交換網為核心,將當前的從功能上分層的網路模式演變成端到端的客戶-伺服器模式。 (2)專門開發與GSM系統反向兼容的UMTS標准,包括兩個子方案: 􀂾 日本的W-CDMA 日本最大的行動電話運營商NTT DoCoMo提出的建議為相干多碼率寬頻CDMA(W-CDMA)。由於日本的第二代行動電話系統並沒有成為全球化標准,而在第三代IMT-2000網路技術方案上,日本決心走全球化合作的道路。在支持ITU的IMT-2000家族及介面概念基礎上,有意參照無線傳輸技術的合作方式,支持歐洲的GSM UMTS的網路概念。現在愛立信等公司以與NTT DoCoMo公司合作,共同提出無線傳輸技術採用W-CDMA,而 4 核心網路則沿用GSM網路平台,其目的在於能從GSM演進到第三代IMT-2000。 􀂾 歐洲的TD-CDMA 歐洲西門子和阿爾卡特等公司提出了一種TD-CDMA。該方案將FDMA/TDMA/CDMA組合在一起。其特點是信道間隔擴展為1.6MHz,但它的幀結構和時隙結構與GSM相同,擴展因子為16,可支持每時隙8個用戶。由於每時隙僅8個用戶(碼分),故可採用聯合檢測(Joint Detection)從而不需快速功率控制和減少碼間干擾,另外還可採用時分雙工(TDD)。移動台將採用雙模手機,以便在網路、信令層與GSM兼容。 此方案便於由GSM平滑過渡到第三代,故受到很多GSM供應商支持。 IMT-2000的頻譜分配: 1992年世界無線電管制大會的規定:IMT-2000頻譜分配如下: 上行頻段:1885~2025MHz;下行頻段:2110~2200MHz; 移動衛星業務頻段:1980~2010MHz;2170~2200MHz; 從上面的分配可以看出,其上、下行頻段是不對稱的,因此有的系統提出利用不對稱的頻段以TDD方式提供業務。但是在IMT-2000頻譜分配上,各國家和地區的考慮並不相同,不可能完全遵照這樣的頻譜安排。 1.2移動通信的特點 移動通信:對於通話的雙方,只要有一方處於移動狀態,即構成移動通信方式。 移動通信是有線通信的延伸,與有線通信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 終端用戶的移動性: 移動通信的主要特點在於用戶的移動性,需要隨時知道用戶當前位置,以完成呼叫、接續等功能;用戶在通話時的移動性,還涉及到頻道的切換問題等。 2. 無線接入方式: 移動用戶與基站系統之間採用無線接入方式,頻率資源的有限性、用戶與基站系統之間信號的干擾(頻率利用、建築物的影響、信號的衰減等)、信息(信令、數據、話路等)的安全保護(鑒權、加密)等。 3. 漫遊功能: 移動通信網之間的自動漫遊,移動通信網與其他網路的互通(公用電話網、綜合業務數字網、數據網、專網、現有移動通信網等),各種業務功能的實現等(電話業務、數據業務、短消息業務、智能業務等)。

E. 中國現在網路基礎運營商有哪些各個運營商如何(謝謝各位)

網路運營商是網路提供商,網路運營商不僅需要從網路角度知道網路運行狀況,還需要從服務角度知道網路運行狀況。此外,他們需要在提供多媒體服務和應用時有效利用網路資源。

中國電信:EV-DO從A升級到B
中國電信是三家運營商中,網路覆蓋最全面的一家,早在去年的10月就完成了全國的3G網路覆蓋。在2010年,中國電信將啟動由EV-DOA向EV-DOB網路版本的升級。升級之後的EV-DOB版本,可以達到下行9.3Mbps、上行5.4Mbps的速率,是目前中國電信3G網路速率的三倍。目前北京電信已經和相關廠商對EV-DOB版本網路的峰值速率、系統吞吐量、時延、多媒體業務體驗等多個項目展開了全面的現網測試,廣州電信也啟動了國內第二個EV-DOB預商用網路。中國電信將在今年年初完成外場測試,上半年就可以開始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進行EV-DOB版本的網路升級。如果效果不錯,中國電信還表示將在今年的年底開始商業部署LTE網路。
中國聯通:向HSPA+進軍
中國聯通對WCDMA網路的升級,接下來的一步將主要體現在HSPA+方面。HSPA+網路的峰值速率根據採用不同的技術,能夠達到21Mbps、28Mbps、42Mbps甚至84Mbps。目前聯通3G網路終端採用的技術,可以達到最高下行7.2Mbps、上行5.76Mbps,這意味著HSPA+網路的速率最少是現有聯通3G網路的1.5倍。在HSPA+網路之下,我們下載一首5MB的MP3歌曲,只需2~3秒就可以完成。
中國聯通目前已經聯合三家主流的WCDMA網路設備供應商:華為、愛立信以及中興,展開了HSPA+的網路測試工作,預計在下半年就會在國內部分重要城市啟動HSPA+網路的升級部署。聯通對這三家設備商的HSPA+技術進行了全方位的測試,包括室外用戶速率、系統吞吐率、網路覆蓋性能等項目。室外平均速率測試已經實現了18.5Mbps,室內平均速率測試則達到了19.1Mbps。按照測試專家的解釋,聯通此次網路測試就是為下一步網路升級做准備,測試結果將成為聯通最終選擇哪一家承建HSPA+網路的重要依據。
中國移動:TD距離LTE更近一步
與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不同的是,由於網路自身特點,在推出採用TD-SCDMA標準的3G網路後,中國移動在網路升級方面將距離4G更近一步,也就是說移動將跨越HSPA階段,其目前的升級網路名為TD-LTE,也就是「准4G」標准。
中國移動目前已經在上海的世博會場館開通了全國第一個TD-LTE網路,在現場的實際測試中,傳輸速率高達70Mbps,是目前3G技術的20多倍。大唐、華為、中興、上海貝爾、普天、烽火、新郵通、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通信、摩托羅拉共十家系統設備廠商參加了現階段進行的TD-LTE研究開發技術試驗。在目前正在進行的TD-LTE技術試驗中,只有聯想、海信和宇龍三家終端廠商參加,國外手機廠商還沒有明確的TD-LTE終端規劃,而服務於世博會的TD-LTE終端也只限於數據卡產品。在世博會期間,中國移動將重點展示TD-LTE網路的高速率,同時還會首次展示LTE數據上網卡。據了解,該數據卡比現在的3G數據卡要快50倍之多。
從三大運營商今年將要發展的網路狀況看,就理論值而言,中國移動的TD-LTE的上下行速率比較突出,之後是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只是理論值和部分測試結果,並不能廣泛代表在商用之後的速率和結果。運營商也要考慮很多因素才能夠將網路最終推出商用,而讓大家普遍接受新網路還有很長一段路程。最後是否能夠吸引客戶入網,還是要看網路的穩定性以及套餐價格等因素。
另外,在搶先升級網路的同時,今年,運營商同時也會對現有網路進行一定程度的完善和維護。中國電信已經完成了CDMA網路覆蓋,在今年投資規模會減小,主要是注重提升網路建設的效益;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會繼續完成基礎設施建設,著重提升3G網路容量。
分布
在IDC領域,中國電信無疑是業務規模最大網路資源最多的,華東沿海、華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區都是電信的主要覆蓋范圍;中國網通名列第二,網通的機房網路與電信「隔長江而治」,主要分布於華北以及周邊地區;中國鐵通位則列第三,主要資源集中在華北、東北;移動、聯通這些也有少部分機房資源,不過一般是合作方式,機房規模也不大,拿電信少量的帶寬。
另外,上面沒有提到的長寬其實是有自己的線路,但是卻缺少機房資源,只是在一些多線機房有長寬的線路接入;而號稱要做國內第七大網路運營商的中電華通,有各地的不少機房資源,不過也是合作形式,主要用的是電信帶寬,也有自己的雙線機房。
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是按國家電信體制改革方案組建的特大型國有通信企業,於2002年5月重組掛牌成立。原中國電信劃分南、北兩個部分後,中國電信下轄21個省級電信公司,擁有全國長途傳輸電信網70%的資產,允許在北方十省區域內建設本地電話網和經營本地固定電話等業務。重組後的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由中央管理,是經國務院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的試點。資產和財務關系在財政部實行單列。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注冊資本1580億元人民幣。目前主要經營國內、國際各類固定電信網路設施,包括本地無線環路;基於電信網路的語音 、數據、圖象及多媒體通信與信息服務;進行國際電信業務對外結算,開拓海外通訊市場;經營與通訊及信息業務相關的系統集成、技術開發、技術服務、信息咨詢、廣告、出版、設備生產銷售和進出口、設計施工等業務;並根據市場發展需要,經營國家批准或允許的其他業務。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繼續擁有「中國電信」的商譽和無形資產。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下設21個省級企業。集團公司與21個省級企業是既以資本為紐帶、又以網路和業務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關系。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的成立,標志著中國電信業進入了健康發展的新階段。
中國聯通
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7月19日。中國聯通的成立在我國基礎電信業務領域引入競爭,對我國電信業的改革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國聯通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了300多個分公司和子公司。中國聯通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在紐約、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電信運營企業。2000年6月,公司在香港、紐約成功上市,籌資56.5億美元,進入全球首次股票公開發行史上的前十名。2002年10月,公司又在上海成功完成A股上市,成為國內資本市場流通股最大的上市公司。

中國聯通
中國聯通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統一規劃網路建設,合理利用網路資源,注重利用社會力量,保持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努力為社會提供綜合、便利、有特色的電信服務。
成立以來,中國聯通的整體實力不斷增強。經營的電信業務由成立之初的行動電話(GSM)和無線尋呼發展到目前的行動電話(包括GSM和CDMA)、長途電話、本地電話、數據通信(包括網際網路業務和IP電話)、電信增值業務、無線尋呼以及與主營業務有關的其他業務。
展望未來,中國聯通將結合「移動為主、綜合發展;兩網協調、差異經營;效益領先、做大做強」的戰略發展思路,繼續推進人力資源各項管理制度的創新和深入發展,把公司建設成為我國通信市場上「旗鼓相當,各具特色」的市場競爭主體、躋身國際一流電信運營企業行列!
中國移動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移動通信」)是根據國家關於電信體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國電信移動通信資產總體剝離的基礎上組建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於2000年4月20日成立,由中央直接管理。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注冊資本為518億元人民幣,資產規模超過3200億元,員工12.08萬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在國內10個省(自治區)設有全資子公司,全資擁有中國移動(香港)集團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在國內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全資子公司,並在香港和紐約上市。
中國移動通信主要經營移動話音、數據、IP電話和多媒體業務,並具有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單位經營權和國際出入口局業務經營權。除提供基本話音業務外,還提供傳真、數據、IP電話等多種增值業務,擁有「全球通」、「神州行」、「動感地帶」等著名服務品牌,服務網號為「139、138、137、136、135」。

中國移動
中國移動通信是國內唯一專注移動通信發展的通信運營公司,在我國移動通信大發展的進程中,始終發揮著主導作用,並在國際移動通信領域佔有重要地位。經過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中國移動通信已建成一個覆蓋范圍廣、通信質量高、業務品種豐富、服務水平一流的綜合通信網路。網路規模和客戶規模列全球第一。截止到2002年底,網路已經覆蓋全國絕大多數縣(市),主要交通干線實現連續覆蓋,城市內重點地區基本實現室內覆蓋,G***行動電話交換容量達到1.82億戶,客戶總數超過1.38億戶,與11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家移動通信運營商開通了國際漫遊業務。目前,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是我國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
中國移動通信已經成功進入國際資本市場,1997年在境外成功上市後,良好的經營業績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了眾多國際投資,先後為國家吸納大量外匯。根據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最新排名,中國移動通信位列第287位。
按照國家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實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的要求,中國移動通信確立了「爭創世界一流通信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圍繞這一目標,中國移動通信全力實施「服務與業務領先」的近期戰略重點,努力提升領先優勢,確保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為推動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做出應有的貢獻。

F. 我要報中國移動的網路建維崗 求助下都要掌握些什麼網路基礎知識和移動基礎知識,希望能給出具體的知識點

給你個建議啊,沒事的時候就和通信部門搞技術的人多接觸

G. 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學習內容有哪些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我國通信事業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系統地掌握移動通信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具有移動通信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能力,公眾移動通信網路、專用移動通信系統、無線尋呼系統的工程規劃和維護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二、培養規格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現代通信系統、移動通信系統和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理論、組成原理和設計方法;學習信道上信息傳輸與處理的理論知識,受到通信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現代通信系統和網路的設計、開發、調試和工程應用能力。 三、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科學基礎。 2.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主要包括電路理論、信號與系統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 3.掌握模擬電路、數字電路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形成實際電路的初步設計能力。 4.掌握現代通信系統和計算機通信網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形成分析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5.掌握典型通信系統和計算機通信網及其設備的組成、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法;具有對移動通信系統和計算機通信網的維護與管理能力。 6.掌握DSP技術和可編程器件的應用技術,具有系統分析、設計和形成開發方面的工程能力。 7.具有較寬廣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熟練編程能力和開發嵌入式系統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電磁場和微波技術基礎,以無線通信技術,特別是移動通信技術為重點,了解本專業學科前沿及發展趨勢。 9.了解通信系統和通信網建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在本專業領域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和協作精神。 10.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方法以及形成信息綜合利用能力。 11.具有較強的外語綜合應用能力,能熟練進行外文閱讀,有一定的科技外文寫作能力。 12.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證書: 國家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證書(OSTA) ;國家信息產業部職業資格證書;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維修證書;專科應用英語能力考核證書。 四、主幹學科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五、核心課程 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現代交換技術、現代通信網路技術、單片機原理與介面技術、通信工程施工、移動通信原理與系統、光纖通信技術、通信設備與維修技術、多媒體通信 六、就業方向: 1、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的生產研發與調試;2、移動通信終端客服中心的技術主管與終端設備的測試;3、移動基站設備的研發與維護;4、移動通信的工程安裝、調試、維護;5、移動通信業的運營;6、移動通信相關產品的生產、檢修、測試、營銷。 北京郵電應該不錯!

H. 請簡要闡述移動互聯網時代運營商的"需求釋放理論"的四項基本��

文/魏星(搜狐IT特約作者)
移動通信是屬於運營商的(這是運營商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和義務),也是虛擬運營商的;國內最大最開放的互聯網路是運營商搭建的,運營商的回報主要是寬頻接入,互聯網的內容前期由各地電信局信息港提供和搜狐、新浪、網易等等提供,如今互聯網企業已經形成了覆蓋全國、影響世界的巨頭,而各地信息港依然是各地的論壇和同城業務。
於是很多人認為運營商的體制存在問題,面對洶涌而來的通信行業和IT行業的碰撞,運營商的體制無法面對互聯網企業的競爭,各地信息港顯然是證據之一。筆者有著不同的看法,與各位分享一二。
一、困境
聯通、電信、移動均為政府機構改制而成的特大型國企,其具有命令傳達快、執行效率高的特點,也具備了創新受限且不持續、內部惡性競爭的缺點。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運營商的精髓是由其技術的天然壟斷和業務高密度關聯的特點所主導,無論其在計劃體制下的政府機構形式,還是在市場體制下的特大型國企形式,只是組成架構和不同時期的歷史任務不同而已。於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運營商從管理層到普通職工和他們的對手互聯網企業都集體迷茫了。運營商的困境主要有:1、流量經營顯然是運營商的必選之路,但這個必選之路看起來更像是飲鴆止渴。2、移動通信市場趨向飽和或已經飽和,規模增長向存量互挖轉變。3、寬頻互聯網未能成為運營商的第一增長動力,遠不如當初的固定電話和大哥大(手機)的拉動作用。4、互聯網產業、通信產業逐漸形成信息產業,而信息產業進一步與工業化、政府企事業管理、農林生產相融合,在這個階段,信息產業缺乏國家整體戰略規劃和支持,致使信息產業未能更有效地發揮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延緩了國家進入信息時代的步伐。
5、3G牌照的發放造成三家運營商各有優勢,各自調動資源尋找出路,無法形成合力,致使3G未能盡快作為革命性的產品被民眾普遍接受,降低了3G技術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力度。6、最大的困境是運營商整體對即將到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缺乏理論支持、各種矛盾的理論泛濫。無論是基地模式還是體制改革都是在自發的摸索,不是自覺的發展。
究其本質,我認為,在以移動通信和寬頻互聯網互相融合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運營商需要堅持自己的優勢業務,按照適合於寬頻互聯網時代的叢林法則,做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具有狼性思維的老虎。
二、優劣勢分析
「全程全網、聯合作業」的通信精髓依然適用於移動互聯網時代。
(一) 運營商的優勢
1、 遍布全國的受理和宣傳渠道。
2、 無限的傳輸骨幹網為無限的互聯網基礎網路帶來的強大基礎網路能力。
3、 「全程全網、聯合作業」的傳統優勢形成的「全國一盤棋」造就的高效率和善於逆境中成長的執行力。
4、 國家郵電事業儲備的具有豐富的網路管理、維護和運營能力的專業人才。
5、 千絲萬縷的客戶資源。
(二) 運營商的劣勢
1、 政府機構、特大型國企兩個時代的封閉式體制與互聯網企業相比造成的創新能力相對不足。
2、 互聯網運營能力相對不足,尤其與騰訊、京東相比表現出來的內容運營、銷售運營的相對不足。
3、 互聯網運營人才的缺乏和封閉體制帶來的互聯網人才培養制度的缺陷。
4、 國家對運營商考核制度KPI的約束。
(三) 對手的特點
1、 互聯網企業越來越高的流量需求受到基礎網路的制約。
2、 互聯網企業各自門戶在移動終端上的可信程度相對不足,對其收益的貢獻難找切入點。
3、 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企業和運營商的必然碰撞,使得雙方突然面臨了強大的競爭對手,雙方都在尋找各自的定位。迷茫成為2013年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重要特點。
4、 互聯網企業之間的相似性和市場變化的快速,造成產品的同質和產品的快速替代。
5、 互聯網企業的叢林法則。收購和投資正在成為互聯網企業的流行語。在每一個領域,優質公司的數量屈指可數,你要是不行動,就有可能意味著被對手搶先一步。
三、運營商的出路
1、 基地模式的探索。由省公司負責具體運營的「基地模式」,實質上走的是拉郎配模式,即基地模式在執行層面是由總部決策、省公司具體操作和推進,基地與省公司平級,並由集團公司直接管理,各基地之間均使用全國數據,但都需要建設針對全國的數據分析,形成了一定的資源浪費。基地在某一省,實際上在人才流動上存在一定的約束性。
2、 成立隸屬於集團的互聯網公司模式,由運營商直接派人參與管理、運營、開發,無法擺脫運營商的封閉式特點。
3、 走合作—收購(模仿)---掌控具體業務領域的模式。
個人比較傾向於第三種模式。既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那麼叢林法則將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第一特徵。運營商的傳統優勢是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相比的巨大優勢,但運營商能否脫穎而出,成為具體業務領域的掌控者需要成為具備狼性思維的老虎。
什麼是狼性思維?舉例來講,聯通可以與微信合作,成立各佔50%股權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將微信最具沖擊力的視頻通話功能納入支持流量定位(什麼是支持流量可參考我的《聯通3G之謀攻》一文)。如果對方不願意,我們可以自己開發類似軟體(往往運營商沒有這個能力)或者找一個家小點的類似產品公司合作(微信總是有對手的),然後依靠互聯網公司的人才和機制完善該產品,利用運營商的渠道優勢和執行能力、客戶資源推廣該產品。該產品達到一定份額時,可以考慮整體收購該移動互聯網公司。如果對方不願意,則高薪挖人。如果對方的人挖不動,我們就找該領域的其他公司合作,對新的公司給予支持流量,減少不良合作夥伴的支持流量。該移動互聯網公司的員工歸屬於該移動互聯網公司,不屬於聯通集團,採用互聯網公司管理和獎勵模式。當該產品可能被新產品替代時,要麼研發新產品,要麼繼續走合作-收購-掌控模式。互聯網時代,只有具有狼性思維的公司才能在叢林中生存下來,那麼移動互聯網時代更應該是只有具有狼性思維的公司生存下來。運營商對移動互聯網公司應該有兩個目的:(1)能夠產生收入;(2)能夠協助運營商主營業務快速規模發展。
再比如:在網購業務和同城業務方面,聯通完全可以整合各地市信息港成為專業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參與競爭。
運營商天生的封閉體制和龐大的規模,造成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相比,創新不足但具有能夠快速推廣的後發優勢。只有利用好運營商的後發優勢,才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生存下來。對於優秀的互聯網公司來說,他們更多的是私企、民企,他們的目的是掙錢,讓他們合理的掙夠我們認可的錢,我們還是可以找到很多合作夥伴的。
老虎不僅僅吃羊,在沒有羊的時候,老虎也會吃狼。既然移動互聯網時代讓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必須碰撞,運營商這個老虎就要用狼的思維去管理和吃掉狼,而不是把自己變成狼只去吃羊。

I. 有沒有老哥有紅松的移動通信基礎和lte網路介紹及架構ppt,求一份!

你所說的這種移動通信基礎,這個我倒不是很理解希望有的人了,和這方面的精通的朋友們可以幫助提供一份。

J. 通信基礎知識推薦書籍

推薦一本書,《通信行業求職寶典》,裡面有詳細介紹
包括通信業的各個細分行業,基礎的行業知識、歷史等

通信行業求職寶典:獵頭視角

作者:魏小康、董敏、梁靖

下面是《通信行業求職寶典:獵頭視角》一書的三級目錄
第一部分 求職與通信行業
第1章 通信行業求職概述
1.1應屆生求職
1.1.1求職怪狀
1.1.2怎麼辦
1.1.3求職准備
1.2通信行業發展史
1.3通信行業就業前景
1.3.1產業結構與就業
1.3.2世界通信業發展與中國製造的崛起
1.3.3中國製造的崛起與中國通信業的就業變遷
1.3.3企業招聘的變遷
1.3.4 其它
1.4 通信行業求職概述
1.5 簡歷篇
1.5.1簡歷篩選
1.5.2 簡歷應該包含的內容
1.5.3 簡歷製作注意事項
1.5.4 簡歷實戰
1.5.5 簡歷投遞
1.6 求職信
1.7 筆試篇
1.7.1 筆試考察內容
1.7.2 筆試注意事項
1.8 面試篇
1.8.1 面試的類型
1.8.2 面試的形式
1.7.3 面試內容
1.7.4 面試注意事項
1.9 男女著裝
1.9.1 男士著裝
1.9.2 女士著裝
1.10 待遇篇
1.10.1 基本工資
1.10.2 獎金
1.10.3 差補
1.10.4 午餐、交通、通信費等常見補助
1.10.5 四險一金
1.10.6 其他現金收入
1.10.7 非現金待遇
1.11 論Offer的取捨
第2章通信行業分析
2.1 通信產業產業鏈分析
2.2 電信運營商
2.2.1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2.2.2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2.2.3 新聯通
2.2.4 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
2.3 通信設備製造商
2.3.1 通信設備製造商概述
2.3.2 接入設備商
2.3.3 移動通信設備商
2.3.4 數據通信設備商
2.3.5 傳輸設備商
2.3.6 交換設備商
2.3.7儀表廠商
2.3.8 其他
2.4 支撐系統
2.5 工程規劃設計、監理與安裝企業
2.5.1 行業概述
2.5.2 工程規劃設計企業
2.5.3 工程監理企業
2.5.4 工程安裝企業
2.6 終端製造企業
2.6.1 概述
2.6.2 手機製造企業
2.6.3 其他終端製造與設計企業
2.7 增值業務領域
2.7.1 CP
2.7.2 SP
2.8其他
2.8.1 政府機關
2.8.2 媒體和出版單位
2.8.3 其他行業的信息支撐業務
2.8.4 系統集成商
2.8.5 外包公司
第3章 電信運營商求職指南
3.1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求職指南
3.1.1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求職概述
3.1.2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組織架構
3.1.3 地市公司各部門和崗位分析
3.1.4 員工收入分析
3.1.5 求職移動
3.2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求職指南
3.2.1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求職概述
3.2.2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組織架構
3.2.3 地市公司各部門的崗位分析
3.2.4 員工收入分析
3.2.5 求職電信和網通
3.3 新聯通求職指南
3.3.1 新聯通求職概述
3.3.2 新聯通組織架構
3.3.3 地市各部門的崗位分析
3.3.4 員工收入分析
3.3.5 面試與筆試
第4章 電信設備製造商求職指南
4.1概述
4.1.1 通信廠商內部工作流程概述
4.1.2 通信廠商內部崗位概述
4.1.3 大型廠商組織結構
4.1.4 中小型廠商組織結構
4.2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4.2.1 公司介紹
4.2.2 組織機構
4.2.3 招聘概述
4.2.4 筆試和面試
4.2.5 薪資與福利
4.3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4.3.1 公司介紹
4.3.2 組織結構
4.3.3 招聘概述
4.3.4 筆試和面試
4.3.5 薪資與福利
4.4 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
4.4.1 公司介紹
4.4.2 組織結構
4.4.3 招聘概述
4.4.4 筆試和面試
4.4.5薪資與福利
4.5 思科中國
4.5.1 公司介紹
4.5.2 組織結構
4.5.3 招聘概述
4.5.4筆試和面試
4.5.5 薪資與福利
4.6 北電網路有限公司
4.6.1 公司介紹
4.6.2 組織結構
4.6.3 招聘概述
4.6.4 筆試和面試
4.6.5 薪資與福利
4.7 摩托羅拉公司
4.7.1 公司介紹
4.7.2 組織結構
4.7.3 招聘概述
4.7.4 筆試和面試
4.7.5 薪資與福利
4.8 鼎橋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4.8.1 公司介紹
4.8.2 組織結構
4.8.3 招聘概述
4.8.4 筆試和面試
4.8.5 薪資與福利
4.9 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
4.9.1 公司介紹
4.9.2組織結構
4.9.3招聘改書
4.9.4筆試和面試
4.9.5薪資與福利
4.10 Elektrobit集團
4.10.1 公司介紹
4.10.2組織結構
4.10.3招聘概述
4.10.4筆試和面試
4.10.5 薪資與福利
4.11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4.11.1 公司介紹
4.11.2 組織結構
4.11.3 招聘概述
4.11.4 筆試和面試
4.11.5 薪資與福利
4.12 諾基亞西門子網路設備有限公司
4.12.1公司介紹
4.12.2組織結構
4.12.3招聘概述
4.12.4筆試和面試
4.12.5薪資與福利
4.13 阿爾卡特朗訊科技公司
4.13.1 公司介紹
4.13.2 組織結構
4.13.3 招聘概述
4.13.4 筆試和面試
4.13.5 薪資與福利
4.14 亞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4.14.1 公司介紹
4.14.2 組織結構
4.14.3 招聘概述
4.13.4 筆試和面試
4.14.5 薪資與福利
第5章 工程規劃設計、監理安裝與建設公司求職指南
5.1 規劃設計院求職指南
5.1.1概述
5.1.2 部分規劃設計院介紹
5.1.3 崗位分析
5.1.4 求職指南
5.2 監理類公司
5.2.1 概述
5.2.2 部分監理公司介紹
5.2.3 崗位分析
5.2.4 求職指南
5.3 工程安裝與建設類公司
5.3.1 概述
5.3.2 部分工程公司簡介
5.3.3 崗位分析
5.3.4 求職指南
5.4補充
第6章 其他
6.1增值業務公司求職指南
6.1.1概述
6.1.2崗位分析
6.1.3招聘概述
6.1.4待遇概述
6.2 手機製造公司求職指南
6.2.1 概述
6.2.2 崗位分析
6.2.3 招聘概述
6.2.4 待遇概述
6.3 通信媒體出版行業求職指南
6.3.1 媒體行業求職綜述
6.3.2 媒體行業筆試和面試
6.3.3 出版行業求職綜述
6.3.4 出版行業筆試和面試
6.4 其它行業信息支撐部門求職指南
6.5 外包公司求職指南
6.5.1 外包公司概述
6.5.2 部分外包公司求職介紹

第二部分 通信行業專業知識
第7章 通信概述
7.1 通信發展史
7.2 通信系統的組成和分類
7.2.1 通信系統的組成
7.2.2 通信系統的分類
7.3 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
7.4 相關試題分析
第8章 傳輸網
8.1 傳輸網的基本概念
8.2 光同步數字傳輸網
8.2.1 PDH和SDH
8.2.2 SDH網的概念
8.2.3 SDH網的結構
8.2.4 SDH網的規劃和組網
8.3 相關試題分析
第9章 交換網
9.1 交換網概述
9.2 電路交換
9.3 分組交換
9.4 幀中繼
9.5 ATM
9.5.1 ATM的基本概念
9.5.2 ATM的特點
9.5.3 ATM網路
9.6 IP交換
9.6.1 IP交換的基本概念
9.6.2 IP交換的協議及模型
9.6.3 IP交換機的構成及工作過程
9.7 光交換
9.7.1 光交換的基本概念
9.7.2 光交換的特點及方式
9.7.3 光交換原理
9.8 相關試題分析
第10章 接入網
10.1 接入網概述
10.1.1 接入網的定義和界定
10.1.2 接入網的功能結構和分層模型
10.1.3 接入網的介面
10.1.4 接入網的特點和分類
10.2 有線接入技術
10.2.1 xDSL接入技術
10.2.2 光纖接入技術
10.2.3 HFC接入技術
10.3 無線接入技術
10.3.1 WLAN技術
10.3.2 WiMAX技術
10.4 相關試題分析
第11章 移動通信系統
11.1 移動通信概述
11.2 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
11.2.1 GSM/GPRS系統
11.2.2 IS-95 CDMA系統
11.3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
11.3.1 3G發展情況概要
11.3.2 UMTS/WCDMA系統
11.3.3 CDMA2000系統
11.3.4 TD-SCDMA系統
11.4 B3G/4G演進
11.4.1 B3G/4G演進趨勢
11.4.2 HSPA:HSDPA和HSUPA
11.4.3 LTE及AIE
11.4.4 B3G/4G關鍵技術
11.5 相關試題分析
第12章 網路運營支撐系統
12.1 信令網
12.1.1 信令概述
12.1.2 No.7信令系統
12.1.3 No.7信令網
12.2 同步網
12.3 網路管理系統
12.3.1 網路管理概述
12.3.2 簡單網路管理協議
12.3.3 公共管理信息協議
12.3.4 電信管理網
12.3.5 網路管理的發展趨勢
12.4 相關試題分析
第13章 數據通信
13.1數據通信概述
13.2數據通信的研究內容
13.3數據通信系統的構成
13.4數據通信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13.4.1 可靠性指標
13.4.2 有效性指標
13.5數據傳輸的主要技術
13.5.1數據傳輸的基本方式
13.5.2多路復用技術
13.5.3交換技術
13.5.4差錯控制技術
13.6相關試題分析
第14章 網路規劃及優化
14.1 網路規劃
14.1.1 計算機網的網路規劃
14.1.2 電信網的網路規劃
14.2 網路優化
14.3 相關試題分析
第15章 通信業務
15.1 基本業務
15.2 增值業務
15.3 VoIP
15.4 WAP
15.5 IPTV
15.6 相關試題分析
第16章 下一代網路
16.1 NGN概述
16.1.1 NGN的定義和特徵
16.1.2 NGN的業務和協議
16.1.3 NGN的功能分層結構
16.1.4 NGN的主要技術
16.2 軟交換
16.2.1 軟交換概述
16.2.2 軟交換的功能和協議
16.2.3 基於軟交換的NGN
16.3 IMS
16.3.1 IMS概述
16.3.2 IMS體系結構和功能
16.3.3 基於IMS的NGN
16.4 網路融合
16.4.1 網路融合概述
16.4.2三網融合
16.4.3 固定移動網路融合
16.5 相關試題分析
第三部分 試題透析與講解
第17章 概述
第18章 專業能力考核
18.1 概述
18.2通信專業知識
18.2.1概述
18.2.2推薦書籍
18.2.3筆試和面試題
18.3 C/C++
18.3.1 概述
18.3.2 推薦書籍
18.3.3 筆試和面試題
18.4 Java
18.4.1 概述
18.4.2 推薦書籍
18.4.3筆試和面試題
18.5 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18.5.1概述
18.5.2推薦書籍
18.5.3筆試和面試題
18.6資料庫類
18.6.1概述
18.6.2推薦書籍
18.6.3筆試和面試題
18.7測試類題目
18.7.1概述
18.7.2 推薦書籍
18.7.3筆試和面試題
第19章 智商測試
第20章 綜合能力考核
20.1 概述
20.2 針對求職者個人的問題
20.2 觀點稱述類題目
20.3 情景類題目
20.3.1 單面試題
20.3.2 群面試題
20.4 開放性問題
第21章 職業性格測試
21.1 概述
21.2 MBTI職業性格測試
第22章 其它測試
22.1 英語測試
22.2 公務員考試
22.2.1概述
22.2.2公務員考試筆試
22.3 提問

第四部分 求職熱點問題
第23章 概述
第24章 三方協議、戶口及檔案
24.1 畢業生就業流程及三方協議
24.1.1應屆畢業生就業流程
24.1.2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
24.1.3簽署三方協議注意事項
24.2 戶口
24.2.1戶口及戶籍制度的歷史
24.2.2戶口對個人的作用
24.2.3戶口遷移
24.2.4北京市戶口的辦理
24.2.5上海市戶口的辦理
24.2.6其它
24.3 檔案
24.3.1檔案制度介紹
24.3.1畢業後遷移檔案
24.3.3其它
第25章 體檢
25.1 國家相關政策及規定
25.1.1 國家相關法規
25.1.2 常用體檢標准
25.2體檢內容
25.3體檢的注意事項
25.4其它
第26章 認證
26.1 常見的認證種類
26.1.1 通信、IT類
26.1.2 外語類
26.1.3 其它
26.2 對認證考試的看法
第27章 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
27.1 七彩生活
27.2 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的工作生活
27.2.1 一線城市
27.2.2 二線城市
27.2.3 我國城市化的發展規律
27.3 如何取捨
第28章 大企業與中小企業
28.1 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優劣勢
28.1.1 大企業的優劣勢
28.1.2 大企業的優劣勢
28.2 如何選擇
28.2.1 概述
28.2.2 大型企業
28.2.3 中小企業
28.2.4 如何取捨
第29章 防止受騙
29.1 常見求職陷阱
29.1.1 薪酬陷阱
29.1.2 試用期陷阱
29.1.3 騙取金錢
29.1.4 直銷、保險
29.2 培訓與就業
第30章 論「先就業再擇業」
30.1 先就業再擇業的難度
30.2 如何先就業再擇業
第31章 違約

附錄 A 參考文獻及網站
附錄B 常用資源一覽表

閱讀全文

與移動網路基礎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營銷年度總結 瀏覽:626
培訓中心安全防範工作方案 瀏覽:847
校園水果的網路營銷策劃案 瀏覽:386
銀行創意的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46
電子商務專業歸屬 瀏覽:539
電子商務基礎習題 瀏覽:207
酒店餐飲宴會營銷方案 瀏覽:917
2016春節房地產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69
國外的市場營銷理論 瀏覽:850
辦公場所消防培訓方案 瀏覽:435
小學教師安全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547
高中英語骨幹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803
電子商務網上學習 瀏覽:875
電子商務小知識 瀏覽:156
電子商務綜合實訓內容 瀏覽:599
鄉鎮突發事件應急培訓方案 瀏覽:295
手機店面促銷活動 瀏覽:412
生鮮產品超市的網路營銷方案 瀏覽:454
中小學中層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778
招財的電子商務商行店名 瀏覽: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