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新媒體網路輿情培訓心得

新媒體網路輿情培訓心得

發布時間:2021-01-21 01:44:29

❶ 怎樣有效應對處置新媒體環境下的網路輿情

對於新媒體環境下的網路輿情要注意有效的遏制和有力的引導。要積極倡導正能量。

❷ 如何使用新媒體提升網路輿情應對能力

要想提高官方的網路輿情應對能力,首先要做的是以下5大方面:

1、官方做好回權威評論

由作為管理者的答政府或相關組織機構直接發出來,其話語的權威性最強,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形成較強的輿論反響,對危機事件的輿論走向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官方評論可以在第一時間發布信息時一並加以表達,通過事實信息和一件引導的有機結合,形成傳播的強勢效應。

2、抓好新聞媒體評論

在我國現行媒介體制下,新聞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咽喉、人民群眾的知音,所刊載的評論不僅是突出編輯部門的、媒體自身或主辦主管單位的意志與主張,而且也反應了黨和政府的執政理念、人民群眾的願望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選擇,其輿論主導作用十分突出。

3、培養網上意見領袖評論:

因為其評論的雙向性,政府要高度重視網上意見領袖的愛護和培養工作,將其作為開展輿論引導的一支重要力量,納入到網路軟力量的建設和管理中來,使之在充分發揮民意表達、批評監督作用的同時,成為正確網路輿論的引導者與和諧傳播生態的建設者。

4、進行網路跟帖評論:

樂思輿情認為突發事件發生後,政府網路發言人和評論員要在第一時間與網民進行網上交流,主動了解網民的意見訴求,及時回應網民關注的問題,努力消除情緒對立和輿情隱患。

❸ 我是河南工業大學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大三的學生,想考網路輿情分析師,但是現在沒有頭緒,大家能給建議下我

網路輿情分析師就是一個在社會發展當中產生的一個新的職業,為此,為了更專好地支屬持這一行業的規范和發展,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養水平,我們把輿情分析師職業培訓正式納入到了CETTIC的培訓項目當中,並確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微博)作為網路輿情分析培訓項目的培訓機構,在全國范圍開展規范的職業培訓,對參加培訓並考試合格者統一頒發人事部認證的網路輿情分析師職業資格職業培訓合格證

❹ 全媒體時代,如何積極有效應對網路輿情

全媒體時代,如何積極有效應對網路輿情
業界認為媒體微博主要有三個功能:形象塑造、關系建設、公共信息服務。微博有很多優點,諸如穩定、簡單、快捷;但微博也有其致命缺陷,例如其龐大、廣泛、不確定的受眾面讓用戶不好把握這樣的多元互動。基於視野窄化的原理,從個人情趣愛好出發,微博用戶會選擇具有某些一致性的人進行關注,這種用戶偏好聚合下的自我的議程設置,逐漸形成一個輿論群體。要想使得自我議程設置成為公眾議題,媒體微博必須要善於分析自身受眾心理,發布適合一部分受眾的內容,不斷提高粉絲的參與度。媒體微博在運營時要注重策略調整,通過形象塑造、信息推送、意見領袖、話題策劃等策略增加自身微博的影響力。

微博言論空間的自由性及巨大的發表空間極大地促進了信息的公開透明,其裂變的傳播效果增強了微博輿論監督功能。媒體微博在其傳統媒體的強大的影響力基礎上提高了信息的實效性,通過強互動凝聚輿論力量,在熱點事件當中自成一派,引導輿論走向,形成密集的監督網。在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輿論話題的引導,如何掌握主動權,這是我們當下急需的。

一、學習認識新媒體,進一步認識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新媒體有著明顯不同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媒體的特性,認清這些特性,才能更好地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新媒體在信息發送上具有即時性。傳統媒體反映的是新近發生的事實,而新媒體卻能將正在發生的事實瞬間告知公眾。這給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帶來了新的挑戰,政府部門和傳統媒體必須轉變觀念,學習認識新媒體,通過新的傳播渠道及時發言、傳播資訊。一些政府部門已經開設了官方網站、博客、微博等,積極疏通傳播渠道。事實證明,善於運用新媒體,及時回應民意訴求,對密切與群眾的關系,對提升自身影響力,都十分有利。

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上具有互動性。無論是參與網上討論、轉發手機簡訊,還是轉載網路言論,受眾常常集信息的接受與傳播於一體,傳統媒體時代「我播你看」的單向流動,正向「全民參與」的傳播模式發展變革。這帶來了傳播內容的極大豐富,各種信息都被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社會思想意識加速多元化,傳統的輿論引導格局正經受著深刻的沖擊。新媒體的出現,既為公眾參與政治生活開辟了新通道,也為黨和政府與公眾之間的良性互動提供了無限可能。領導幹部需要改變執政理念與方式,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和途徑,搭建起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優化決策流程和執政方式的新平台,及時、全面地與公眾溝通。

新媒體在信息接收上具有集群性。集群式接收、個性化傳播是新媒體的又一明顯特徵。不同年齡、收入、職業、興趣的人們在對信息的鑒別、篩選上,具有一定范圍內的趨同性,這種趨向促進了新媒體的發展,新媒體的出現又加速集群性進一步走向深入。輿論格局的變化,對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繼續延續以往「批量生產」式的傳播方式,傳播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

二、善於運用新媒體,是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的新突破口

置身新媒體時代,怎樣更好地傳播主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怎樣更好地化解矛盾、在危機事件發生後掌握主動地位,怎樣更好地聽取群眾呼聲、進一步改進工作,都是擺在執政黨和各級政府面前的重要命題。媒體技術、傳播手段的更新,為進一步聯系群眾、更好地服務群眾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一要合理設置議程。傳統媒體主導的傳播形態,其特點是「一對多」,媒體往往能夠引導和控制輿論,起到議程設置的作用。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如果點擊率夠高、轉發量或轉載量夠大,普通人的言論一樣能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引發社會大討論,傳播形態變為「多對多」。研究發現,在新媒體環境下,媒體與受眾之間存在著雙向互動設置議程的復雜關系。這就要求執政黨、政府部門必須遵守新聞傳播規律,主動出擊,善於運用傳播技巧,使媒體願意圍繞自己發布的信息進行報道,並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互動,產生放大效應,合理地為公眾設置議程。

二要處理好突發事件。突發事件消息的瞬間廣泛傳播,是新媒體凸顯威力的重要表現。然而,怎樣恰當處理好突發事件消息的發布,一直以來都是政府部門深受困擾的一個問題,新媒體的介入,使這種困惑更加凸顯。當前,新媒體逐漸成為熱點新聞的首發媒體,而政府部門和傳統媒體卻頻頻在第一時間失語。公眾被具有震撼性的消息「擊中」後,很快開始參與各種猜測和討論,這固然印證了新媒體傳播之快、影響之大,但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也是權威解釋缺席後情緒焦慮的一種反映。在傳播技術足以顛覆傳播形態的今天,不敢說、不願說、說不好都需要摒棄和改變,人們呼喚政府部門改變心態,尊重公眾的知情權,真正從有利於事情解決的立場出發,在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的前提下,利用好新媒體這支利器,將事件真相和處理結果及時告知公眾,平息不實傳聞,主導社會輿論。

三要做好輿情分析。從根本上講,網路輿情監測要求達到實時性、全面性和准確性。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能滿足系統輿情信息服務市場三個要素,實時性:輿情獲得越早,給應對和處置留下的餘地就越大,而網路輿情的發展往往是爆發式的,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錯失最佳時機將追悔莫及;全面性:網路輿情容易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確性:海量信息條件下,如何准確地掌握問題核心,不為紛擾所困,是得出正確判斷的關鍵。「輿情是社會的脈搏」,隨著網民隊伍不斷壯大,網路輿情越來越受重視。源自網路的言論和現實意見相互影響、融合,往往成為社會情緒的晴雨表。由於參與的門檻低,同時具有一定的隱匿性,網路輿情某種程度上更為真實地反映了大眾心聲。善於傾聽,及時捕捉網路輿論熱點,了解不同階層群眾的想法和願望,並對公眾的訴求整理、吸納之後轉化為決策依據,對密切黨群關系、構建和諧社會,都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三、善於管理新媒體,打造積極健康的話語場

新媒體發展迅猛,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人們在為它推動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建設叫好的同時,也逐漸認識到,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它需要接受相應的監督管理,規避可能帶來的弊端。首先要正視新媒體時代的輿論特點。匿名發言會降低傳播者的責任感,致使網路上出現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身處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時候人們來不及辨識事實真相,就開始表態發言,加速了不實消息的散播;有的網站或網民為了提高點擊率,將一些垃圾信息、不健康不道德的信息也放到了網上……網路傳播的即時性、廣泛性在這些時候「助紂為虐」,致使網路輿論走向暴力和失范,網路監管也成了一個世界難題。其次要加強立法,促進新媒體健康發展。很多國家都在網路安全、信息自由、未成年人上網保護等領域進行了立法。當前急需建立和完善與新媒體直接相關的法律制度,將新媒體置於相關部門有效監管之下。新媒體存在的輿論風險,不僅需要執政黨和政府部門高度關注,公眾也需對此廓清認識,提高媒介素養。要使公眾了解,在享受言論自由的同時,虛擬世界同樣也要講大局、負責任,網路世界中的個人言行,一樣要接受法律法規的監管。監督的作用體現在一方面優化自媒體輿論生態,另一方面培養網民的權利意識,鼓勵網民以公開的、合法的途徑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新的傳播格局,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極大挑戰,但挑戰與機遇往往並存。適時開通微博,利用這個傳播平台,給信息插上飛速傳播的翅膀,粘合更多的網友擴大自己的網上陣地,從而在這個網路輿論場中查知民意、發出聲音、引導輿情,這是時代賦予傳統媒體的使命,更是傳統媒體轉型的契機

❺ 怎樣應對新媒體環境下的網路輿情應對處置

1.做好輿情監測,建立完善的應急制度

受互聯網特性的影響,企業輿情危機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為避免危機爆發時企業處於被動地位,所以輿情管控工作的第一要務是做好輿情監測,建立完善的應急管理制度。通過藉助一些第三方輿情監測軟體,可為企業輿情提供全天候不間斷的全網監測服務,及時發現負面苗頭及時通知相關人員處置,有效避免危機來臨時的自亂陣腳,錯失危機處置良機。

2.利用新媒體,發揮媒介宣傳作用

面對輿情危機,一些企業仍不能主動、及時、權威地發布新聞,引導媒體傳播有利於企業的信息,而是用對付傳統媒體的方式來進行新媒體時代的輿情事件處理其實並不能夠發揮企業媒體資源的作用。在這里建議企業方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媒介,發揮其強大的輿論宣傳力,及時發布真實權威信息,引導輿論的正確走向。

3.建立快速反應的輿情應對機制

企業在輿情危機發生後,如果過了黃金24小時後才回復,時效性太差,這個時效在輿情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旦負面輿情產生,就很容易擴散到全網全國,引起廣泛關注。因此,建議企業可以利用專業的輿情監測軟體,通過設置一些與行業、領域、產品、領導人等標簽相關的關鍵詞,進行實時全網監測,但凡出現了一絲絲的危機苗頭快速發布處理進展,及時回復大眾的問題,做好問題的解釋工作。

4.加強自身管理和監督,完善善後工作

很多企業錯誤地認為輿情事件結束後,輿情應對工作就完成了,其實不然。例如,此前發生的順豐快遞員私拆包裹事件,順豐雖在前期的應對處理中通過「絕不姑息、縱容任何違反法律法規和企業行為准則的不當行為」的表態巧妙地化解了一場輿論危機,但是事後僅對快遞員作出調離崗位處理,不符合部分網友的預想,使得回落的輿情再次升溫,掀起新一輪輿論風向。

因此,企業一定要多在自身管理和監督,以及事後形象恢復上多花時間,完善善後工作。比如危機處理過程中的舉措是否有嚴格執行、有沒有對相關部門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健全相關機制建設、是否有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或者贊助活動恢復企業形象等等,來自識微科技商情知識欄目。

❻ 新媒體輿論給大學生帶來了哪些正能量的影響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有效的即時性、良好的交互性、版高度的集成性等特點,對大權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通過新媒體,每個人都可以自主地與他人進行在線交流,而教育正是主客體間的交往、對話與理解。可以說,新媒體極大地促進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相互溝通、相互影響,從單向被動式向多向互動式轉變,能夠吸引更多的受教育者,參與度得以提高,使受教育者由消極被動接受轉變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和互動交流。

❼ 新媒體時代的輿情特點有哪些

新媒體時代輿情傳播特點 新媒體時代,數字化、網路化、即時化、互動化的特徵,快速地影響和改變了社會輿論的生成模式,使輿情傳播具有鮮明的特點。
傳播主體多元化。這是一個人人都有麥克風,個個都是發言人的時代。
傳播內容海量化。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海量的信息得到充分的體現,伴隨著搜索引擎技術不斷更新換代,文字、音頻、圖片、播客、微博等搜索功能的不斷創新和擴充,使公眾在海量信息中獲取所需更加快捷方便。
傳播節點碎片化。新媒體時代,任何一個網民都有可能成為信息的生產者、輿論事件的報道者。智能手機的普及,更讓大眾麥克風隨時隨地地現場直播變成現實。
傳播方式群際化。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海量信息和傳播渠道急劇增多,多向傳播,多點互動,移動獲得,移動表達,即時傳播,即時分享,並且呈現「點對群」「群對群」的特點。
傳播范圍廣泛化。互聯網最大的優點是天下互聯。隨著手機等移動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的傳播范圍更加廣泛。
傳播速度瞬間化。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完全擺脫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尤其在時間上,無論是文字、照片,還是音頻、視頻,只要當事人願意,輕輕一點,瞬間便上傳到網上,形成了新的信息。
傳播結果擴大化。在新媒體時代,輿情傳播的方式和路徑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❽ 請你寫出新媒體輿情監控的七個步驟,並用自己的話解釋這七個步驟的含義

輿情監控的主要步驟就是對線下和線上媒體的輿論信息進行實時監測,以及數據內分析。

具體上容講,輿情監測是指整合互聯網信息採集技術及信息智能處理技術,通過對互聯網海量信息自動抓取、自動分類聚類、主題監測、專題聚焦,實現用戶的網路輿情監測和新聞專題追蹤等信息需求,形成簡報、報告、圖表等分析結果,為客戶全面掌握群眾思想動態,做出正確輿論引導,提供分析依據。

需要輿情監測可以咨詢上海蜜度,新浪輿情通是上海蜜度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政企輿情大數據服務平台。 新浪輿情通以中文互聯網大數據及新浪微博的官方數據為基礎,7*24小時不間斷採集新聞、報刊、政務、微博、公眾號、博客、論壇、視頻、網站、客戶端等全網11大信息來源,每天採集超過1.4億條數據。


❾ 如何利用新媒體有效應對高校網路輿情

針對現有的所謂全網監控,我倒是認為對目前幾個新媒體形式的輿情監控更能達到效果,比如微博、微信。尤其是微博,不論是新浪微博還是騰訊微博,作為微博的核心特點,就在於文本內容精簡,關鍵詞突出,語義判斷較為簡單,同時微博又是網路輿情最容易爆發及廣泛傳播的陣地。
針對你的問題,通過實際的例子說明

——————————叫我分割線————————

9月26日,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董事會決定,同意陳玲辭去院長職務,聘任陳彪為院長。今年8月,該院原教師劉伶利因癌症及並發症離世,生前在治療期間被學校以長期曠工為由開除,陳玲當時作為院長簽字同意該決定。

我們從輿情地域分布中可以看出,甘肅,雲南,福建,等地的輿情關注度最高。事件曝光一個多月後,隨著處理結果的公布,輿情熱度再次被點燃。此次事件的處理結果引起輿論爭議,公眾的質疑並未得到滿意的結果,因而輿情再度升級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這起典型的校園輿情是這么處理的——————————

今年8月,該院原教師劉伶利因癌症及並發症離世,生前在治療期間被學校以長期曠工為由開除,原院長陳玲簽字同意該決定。事件遭到媒體曝光後,輿論討伐聲一片。此後,網路不斷曝光博文學院的亂象。學院曾開除其他患病教師;陳玲的學歷涉嫌造假;前學院領導批評陳玲沒文化,不懂教育、沒有理念,用人也沒有標准,只根據自己的好惡選人;博文學院的辦學理念是為了賺錢等。各種有關學院的謠言滿天飛,而作為當事人的陳玲以及院方均採取迴避的態度,對網路輿情也沒有重視起來。校方並未發表任何聲明回應公眾,以致於公眾認為學院這種「躲貓貓」的心態是源於心裡有鬼。因此,昨日院方公布陳玲的辭職決定時,輿論除了質疑校方對懸而未決事情的欲蓋彌彰外,還質疑新院長和陳玲存在「親戚關系」,質疑校方的決定是換湯不換葯。校方從事件發生到現在,一直處在輿論風暴的中央,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和質疑。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的傳播已經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任何人都能成為發生器,傳播者,任何事情都有被曝光的可能。對於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來說,此次輿情事件中,由於缺乏輿情的引導,未能坦白承認過失,在輿情事件中沒掌握主動權,導致了自身學校名譽的受損。對於其他高校而言,要引以為戒。為了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樂思提出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其一:作為高校,當前如此復雜的網路環境下,首先要做好高校網路輿情預警工作,提升自己對負面信息的預警能力,做到早發現、早行動、早解決,不給輿情危機發酵的時間和空間。其次,在危機事件爆發後,要從事件發生、發展、高潮、結束的全過程對事件輿情走向、動態實時全時段監測,做到知己知彼,保證高校輿情危機應對的精準性。比如監測收集分布在媒體、微博、論壇、博客、貼吧、微信等平台的新聞報道、媒體評論、網友評論內容,同時進行相關數據的分析研判,找到引發輿情危機的節點,然後有針對性的制定處置策略,已達到最大化高校輿情危機處置效果;

其二:高校在處置網路輿情事件時,一定要端正工作態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責任,勇於承擔應負的責任,第一時間告知社會公眾或受害者事情真相,進行真誠、公開、及時的溝通,不使矛盾進一步激化,贏得公眾的理解和信任。當高校輿情危機發生後,高校及相關部門應盡快成立調查組,對網上流傳的信息進行事實調查,並及時對調查結果進行通報,還原事件真相,化解學生、公眾因真相缺失產生的焦慮、不滿、恐慌情緒。只有充分保護和尊重學生和公眾的知情權,他們才會明辨是非,不傳謠、不造謠,自覺參與事件的處置,使事件向有利方向轉化。更重要的是,高校的快速調查、及時回應的態度會提升高校在學生和公眾心中的公信度,其也更有利於事件輿論的引導和處置;

其三:高校網路輿情危機處置中,要善於藉助媒體及時准確地發布信息,以贏得學生和公眾的理解、參與和支持。在面對社會熱點問題時,要善於藉助媒體,有針對性地引導、疏導、勸導,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形成共識。同時,高校要有針對性地培養輿論上的「意見領袖」,在學生中廣泛挖掘、選拔那些政治上可靠、思想進步並熱衷於傳播消息和表達思想的「草根」意見領袖們,讓他們在網路輿論危機中發出主流言論。通過媒體與意見領袖的結合運用,把走偏的輿情引導到我們設置的議程當中,最終回到正軌上來;

閱讀全文

與新媒體網路輿情培訓心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綿陽電子商務培訓 瀏覽:644
廣州品牌營銷策劃 瀏覽:304
嬰兒品促銷方案 瀏覽:801
明一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762
企業微信做讓紅包飛營銷案例 瀏覽:907
大學校園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12
早教開班策劃方案 瀏覽:813
2018年新黨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662
過年策劃方案 瀏覽:785
全國2015年10月市場營銷學試題 瀏覽:506
天然氣工程開工儀式策劃方案 瀏覽:730
黨建工作現場會策劃方案 瀏覽:555
電子商務盈利模式ppt 瀏覽:395
關於醫療新品的推廣方案 瀏覽:200
邳州市電子商務 瀏覽:154
公司安全教育培訓方案 瀏覽:362
民族團結聯誼會策劃方案 瀏覽:265
道德教育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630
北京千企互聯電子商務中心 瀏覽:532
最新網路營銷觀點詞條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