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課題《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設計,課例
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小課題研究方案
一、問題的提出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越來越多的發現,學生拿到一篇文章總是囫圇吞棗地讀,不加思索,很多學生依賴於老師課堂上的講解與分析,學完課文甚至讀得結結巴巴。學生考試最怕做閱讀題,每次檢測完做試卷的分析時,發現學生在閱讀理解這一塊的失分率是最高的。就其原因是由於學生的閱讀量少,沒有主動深入地去讀文章,閱讀方法不對。
新課程標准對小學生五年的課外閱讀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然而現實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卻不容樂觀,尤其是對於我們農村小學生來說,真正達到新課程標准閱讀要求的學生卻並不多,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
2、農村小學生閱讀是勉強的,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做筆記更成為他們的負擔,不願意也不習慣做筆記,即使做筆記也只是完成任務。
3、閱讀方法不正確,只讀不思,思而不深。
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我准備進行《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研究》這一課題,希望通過該課題的研究,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激發學生積極閱讀的最高閱讀境界。
二、研究內容:
1. 學習興趣的培養
(1) 加強情感投入,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融洽的師生感情作基礎。教師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時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理解,信任,關懷和鼓勵。這樣,不僅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而且教師的言行也將會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生興趣,從而產生學習慾望。
(2) 選好閱讀材料,引發學習興趣
在閱讀訓練中,教師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學生生活中的興趣點,並善於把學生雖有所感動卻有不甚明白的課外問題恰當地引入課堂。
(3) 利用學習成果,發展學習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並且要不斷強化使他們的成功慾望越來越強烈,學習興趣越來越濃,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充分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智慧水平。
(4) 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訓練中,我們將通過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願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 閱讀習慣的訓練
(1) 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的閱讀習慣
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知識。在訓練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
(2) 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習慣
教師要適時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課堂練習中主動思考,主動操練,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
(3) 大膽發言,敢於質疑,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在訓練中要多創設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習慣。
(4) 課外閱讀的習慣
教師要有計劃地介紹一些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和使用工具書的方法,要教會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
三、步驟
1、第一階段(准備階段2014.09——2014.10)
(1)對三個學段班級學生的閱讀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和記錄。
(2)設計小課題——《農村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方案、計劃。
2、第二階段(實施研究階段2014.10——2015.01)
(1)組織實驗人員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並深入實踐研究。
(2)主研人員深入課堂調研、指導。
(3)給學生推薦有益的讀物;
(4)開展各種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5)撰寫經驗論文活動,完成教學設計集、論文集,定期通報研究成果。
(6將學生閱讀所得寫成的文章,編輯成冊。
(7)完成階段研究報告,進行階段成果評估。
(8)舉行各種形式的經驗交流活動。
3、第三階段(總結結題階段2015.01)
(1)收集、整理研究資料。撰寫論文在校內交流。
(2)總結、提煉研究成果。推薦部分學生參加作文比賽。
(3)形成詳細、具體的研究報告,申請結題。
四、改革措施:
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為了探討農村小學如何培養學生閱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解決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不高的問題,以便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奠基。我們提出幾點策略:
1、研究思路:
首先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有益的課外讀物,把課外閱讀納入語文教學計劃並規定課時,以確保學生在校有一定的時間閱讀課外書籍。
其次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幫他們找到課外閱讀的途徑和方式。還要積極開展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活動,如:中華經典誦讀比賽、舉辦紅色經典故事會、開展課外閱讀興趣小組等活動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既可以
2. 教師培訓課題小學音樂教學設計與反思作業怎麼做
教學反思記錄應該是說課的外延,它與說課互補。形成一個完整的「說課——內備課——授課—容—寫教學反思」的程序。一節課過去了,教師教法應用如何,達到預期目標沒有,效果怎樣,學生學習積極性如何,與教學要求是否相符,這都是實際操作中常出現的問題。教師應及時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問題的關鍵,把影響教與學的原因綜合出來,記錄在教學筆記中,日積月累,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3. 教學設計方案在校本研修活動中得到意見和改進內容
具體問一下學校教科研處,他們的方案中提到了「活動中改進的內容」!
祝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4. 請問做校本小課題的研究需要些什麼過程
1.先徵集各位同仁的建議;
2.集體形成決議;
3.針對本校實際,根據決議,搜集有關資料,整理匯編。
4.結合編寫內容,學生生活實際,進行及時修改。
5. 誰有國培初中中數學課題課教學設計實踐作業.發一個給我,要與眾不同,唯我所用。好的多加分,兩天內。
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
銷售中的盈虧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會在獨立思考後與他人合作,結合估算和試探,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決本節的三個實際問題,並能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及其合理性。
2、在探索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享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建立自信心。
3、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進一步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且服務於生活」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建立方程模型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識。
教學難點:
1、探索並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找出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尤其是相等關系。
2、運用方程的解對客觀現實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請說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回顧相關數量的相等關系
3、引入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在經營活動中的銷售盈虧的問題。
二、例題解析
1、理解「盈利」、「虧損」含義。
①討論交流對「盈利」、「虧損」含義的理解。
②學生交流後,老師提出問題:某件商品的進價是40元,賣出後盈利25%,那麼利潤是多少?如果賣出後虧損25%,利潤又是多少?(利潤是負數,是什麼意思?)
③課件出示
盈利:售價>進價利潤=售價-進價>0
虧損:售價<進價利潤=售價-進價<0
2、學習探究1
①課件出示例題
②進行大體的估算。
③通過計算來檢驗剛才的判斷
解:設盈利25%的衣服的進價為x元
x+25%x=60
由此得x=48
設虧損25%的衣服的進價為y元
y-25%y=60
由此得y=80
兩件衣服的進價(和)是x+y=128元,
兩件衣服的售價(和)120元。
∵進價>售價
∴賣這兩件衣服總的是虧損。
說明:在解答此題時,大家很容易理解為不盈不虧,其原因是一件盈利25%,另一件虧損25%,好像持平,其表面看起來不盈不虧,其實每件衣服盈利率的標准量不同。我們通過列出兩個方程,進行綜合分析,得到了正確的結論。
三、同類訓練
某商場為減少庫存積壓,以每件120元的價格出售兩件夾克上衣,其中一件賺20%,另一件虧20%,在這次買賣中商場是盈利還是虧損,或是不盈不虧?
先由學生估算,再通過准確的計算進行判斷(指名學生進行演板)
四、鞏固練習
1、某商品的每件銷售利潤是72元,進價是120元,則該商品的售價是多少元?
2、某種商品零售價為每件900元,為了適應市場競爭,商店決定按售價9折降價並讓利48元銷售,仍可獲利20%,則這種商品進貨價是每件多少元?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
六、作業布置
1、某種商品因換季打折出售,如果按定價的七五折出售將賠25元;而按定價的九折出售將賺20元.問這種商品的定價為多少元?
2、課本108頁第4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