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產品經理的數據從哪來
產品經理的數據來源一般來自三個方面:
1,互聯網大盤,如用戶上網時長,用戶增長情況等內,這些數據容可以從《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獲取;
2,各大APP應用內數據,可以從《七麥》《199it》《網路指數》等獲取;
3,自己產品的數據。
Ⅱ 產品經理 (市場營銷方向)有前途嗎
有!產品經理,是一個GTM的角色,Go To Market,他是一個從公司內部的體系,向外部市場體系轉回移的一個「節點」答。隨著公司越做越大,一定要依靠一個系統化的整體去做市場,不比早期那些小公司,初創公司,靠一個人拉來一幫客戶,如果失去這個人就失去這幫客戶,這是風險很大,公司要想穩定,做大,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市場的系統化,模塊化,標准化就越來越重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個人對公司業務的影響,同時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統的重要性,而產品經理,就是這個系統化外接的「節點」。他對外,需要了解客戶及用戶的需求,指導銷售,對內他需要整合各個部門之間的資源,制定正確的市場路徑。
Ⅲ 產品、運營和營銷三個崗位有什麼關系
互聯網行業里,產品、運營和營銷是三個聯系非常密切的崗位。他們有什麼關系呢?
先來看下他們的定義。
1、產品,指產品經理PM,是了解用戶需求、制定產品規劃、設計產品功能、寫需求文檔並跟進功能實現的人。我們熟知的喬布斯、張小龍等,都是產品經理。其中喬布斯更多的偏向硬體產品,而張小龍是典型的軟體產品經理。
產品和運營的關系更密切,產品是起點,運營是起點之後的所有事情。行業里有句話叫「產品生孩子,運營養孩子」,可以概括兩者之間的關系。其實產品和運營在實際工作中的關系,有點相愛相殺。因為產品只是把產品設計開發出來,後面的宣傳和用戶都是運營來做。產品好的話,運營輕松;產品不好,運營累死。另外,運營經常會提一些需求,大部分是為了吸引、活躍用戶,而這些需求又不在產品的主線上,有時候產品經理會把這些需求排的靠後。這時候運營就比較郁悶,都是為了產品更多人用才提的需求,反而要求著產品來做。
以上,就是產品、運營和營銷三個崗位的關系。你get到了嗎?
答主:賀賀,努力學習營銷的運營。更多干貨關注微信【營銷航班】
Ⅳ 為什麼位元組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可以在短短幾年內產業發展越來越大
位元組跳動這家企業在短短幾年時間,發展非常快,成為了國內有實力的知名企業。旗下的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悟空問答等APP擁有眾多的使用者,那位元組跳動,是如何在短短幾年大規模發展的?
僅去年一年,這家靠AI演算法驅動的公司總部員工數量幾乎增加了一倍,達到了四萬人。其產品也已經傳播至海外,抖音國外版「Tik Tok」甚至被外媒稱為「病毒式」的短視頻app。
陳林
現任今日頭條CEO。
2012年3月,北京大學計算機碩士陳林作為早期核心員工加入位元組跳動,先後擔任多款核心產品的產品經理,從產品經理成長為今日頭條的總負責人。
2018年11月起,陳林出任今日頭條CEO一職。
陳林手下還有12人,從負責產品戰略的訾婧鑫、頭條業務和小游戲的張前川、皮皮蝦的張心皓等均要向陳林匯報。
張楠
主管互動娛樂服務
張楠團隊下包含陳立峰、朱駿、支穎等6人,負責抖音、火山、Faceu等產品線。
謝欣
現任今日頭條副總裁,主管企業效率
謝欣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系,曾任酷訊旅遊CTO,也干過微軟PM,自2015年4月起,謝欣入職今日頭條。
梁汝波、徐哲與吳瑋傑在直接向謝欣匯報。
谷文棟
現今日頭條副總裁,主管金融相關業務。
目前,谷文棟還擔任北京華夏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和法人。這家公司由福建位元組跳動科技100%持股,張一鳴最終持有北京華夏保險經紀98.81%的股份。
楊震原
位元組跳動技術副總裁,現主要負責推薦演算法業務。
楊震原2005年本科畢業於北航計算機系,跟張一鳴同一級。
2005-2014年的9年間,楊震原就職於網路,主要負責搜索架構。2014年從網路搜索部副總監位置,被張一鳴挖到位元組跳動。
目前,包括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馬維英在內技術人員直接向楊震原匯報。
洪定坤
位元組跳動技術副總裁
2008年本科畢業於北郵計算機系,畢業後五年工作於網路貼吧。此後,洪定坤在小米短暫就職了一段時間,2014年進入位元組跳動。
現在,洪定坤主管搜索與發展業務,廖寶華、陳松林、李翰等人向其匯報。
張利東
今日頭條合夥人、高級副總裁
張利東出生於1979年,2002年9月進入京華時報經濟新聞部,負責能源、醫葯等領域新聞的報道。
2004年起,張利東主要負責報道汽車領域,後任京華時報社委副總裁兼廣告中心主任。
2013年,在張一鳴的邀請下,張利東成為了他的合夥人和高級副總裁,主要負責今日頭條的商業化。
現在,朱時雨、劉思齊、浦燕子、趙睿等人直接向張利東匯報。
田曉安
今日頭條副總裁
田曉安曾經在中金公司工作過10年,擔任董事總經理、TMT聯席主管、金融投資機構主管等職務,更早前在花旗銀行、港交所等單位工作。
2017年12月,時任中金TMT聯席主管的田曉安加盟今日頭條,出任今日頭條副總裁。
柳甄
今日頭條企業發展高級副總裁
柳甄本科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之後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學習法律,獲得碩士學位。
曾任Uber中國高級副總裁,被稱為Uber中國的「一姐」,也是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的侄女。
目前,常玉傑、楊昕舟等人直接向柳甄匯報。
華巍
現任今日頭條副總經理,主要負責人力資源等事務
華巍此前在鳳凰網負責投資工作,此前被張一鳴挖到位元組跳動,負責人力資源業務。
華巍團隊還負責總裁辦公室的相關事務,手下團隊如下
嚴授
主管策略與投資業務。
雖然嚴授的公開資料不多,但從The Information給出的團隊架構圖來看,嚴授領導的投資團隊人數不少,位元組跳動的投資版圖不容小覷。
此外,直屬張一鳴領導的還有公共關系部負責人李亮、政府關系部的張輔評和陳志鋒。
The information透露說,其采訪的滴滴出行高管表示業界很難從位元組跳動挖人,因為位元組跳動的薪酬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Ⅳ 產品經理、營銷經理與銷售經理有何區別 詳細
\ 文/ 李皞 在企業里,可以經常聽到營銷經理、銷售經理、產品經理、客服經理等崗位,這里客服經理很容易識別出來, 但很容易混淆的是「營銷經理」與「銷售經理」的區別,「營銷經理」與「產品經理」的區別。 各個公司的崗位職責都不一樣,具體負責的責任也不一樣,在這里我談談我的看法。 「營銷經理」,相對位置高一些,他負責公司的營銷組織、營銷策劃和營銷管理,確保公司營銷工作的正常運行。這里主要包括管理銷售、市場推廣、招商、客服等等。 而「銷售經理」呢,銷售經理應該完成的任務包括:市場調研和市場分析、銷售年度的預測、銷售目標的制定及分解、銷售隊伍的組建、對銷售渠道和客戶的管理,並應認真執行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 「產品經理」也在銷服體系之內,一般開發性公司,有開發類的產品經理,也有市場類的產品經理,但總體上不外呼有以下三大職責 : 與營銷經理不同,產品經理培訓不僅負責產品的營銷,還要涉足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有三大職責: 一是分析市場。即進行相關產品的市場調研,為產品的開發、營銷策劃以及隨後的一系列營銷活動提供准確的市場研究信息,同時還需與產品開發部門進行密切溝通。 二是確定產品的定位、目標、戰略。為新上市的產品做出合理的市場定位,給出預期市場份額分析,並預先定出計劃達成的戰略目標。 三是制定產品整套營銷策略和計劃,如產品的定價、廣告、分銷渠道等。產品經理培訓要與營銷部門人員協作,為產品制定系統的市場營銷策劃方案,並促成其實施。
Ⅵ 用戶增長產品經理職責
是的。
產品經理負責范圍很大,從基礎的定位、開發、階段控制、持續內改善都屬於其工作范圍容。
現在互聯網公司往往會採用強矩陣組織架構,產品經理承接客服以及開發的橋梁。
所以用戶增長情況屬於產品經理最重要的KPI內容的一部分
Ⅶ 運營,營銷,廣告,文案,策劃,產品經理有什麼差別
按照整個項目的流程來說,策劃是第一步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包括了版戰略、策略、形象權、組織架構等等,是方向性的東西,是以文案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方向定了之後就是運營了,其實就是營銷,不能說什麼包含什麼,整個項目的很多部分其實都是有交叉的。
廣告是產品宣傳的一種表現形式,包括了視頻廣告,平面廣告,媒體廣告,數字廣告等等。
產品經理是項目的執行者和監督者,是把控整體走向的,也是非常關鍵的。
Ⅷ 產品經理晉升路線
首先做一個產品經理有多方向多能力發展,主要看你從事行業和你個人的能力內趨向。容如懂網路營銷較高的屬於營銷類產品經理,如懂技術和開發多,那就屬於技術類產品經理。還有市場分析類,產品趨向類等等。
一般做一個產品經理不可能各方面都懂,但各方面卻都要懂一點。產品經理就是個雜貨部,主要做承上啟下的作用。
要想做個產品經理,首先要選擇自己特長的地方去發展,例如你可以發展技術類,那麼要先學技術,好的產品經理不一定是個好的技術員。但一定是個好的決策者。
必須有很強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懂得顧客的心裡行為。可以做到一秒白痴一秒IQ150.
如果想入行,建議去先找個產品經理手下打個雜,用個2年摸索,到產品主管,再到產品經理。
Ⅸ 產品經理可能用到的專業術語有哪些
(1) DAU : daily active user,日活躍用戶數量
(2) MAU : 月活躍用戶量
(3) ARPU :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即每用戶平均收入,用於衡量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業務收入的指標。
(4) KPI :關鍵績效指標法,是企業績效考核的方法之一,其特點是考核指標圍繞關鍵成果領域進行選取
(5) MOU : 平均每戶每月通話時間(minutesof usage)
(6) OTT : 「Over The Top」的縮寫,是指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這種應用和目前運營商所提供的通信業務不同,它僅利用運營商的網路,而服務由運營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目前,典型的OTT業務有互聯網電視業務,蘋果應用商店等。
(7) CPC : 網路中最常見的一種廣告形式,它是英文單詞Cost Per Click的縮寫意思就是每次點擊付費廣告
(8) CPM : Cost Per Mille,或者Cost Per Thousand;Cost PerImpressions,廣告投放過程中,聽到或者看到某廣告的每一人平 均分擔到多少廣告成本
(9) CPA:每行動成本,Cost Per Action,指投放按廣告實際效果,即按回應的有效問卷或定單來計費,而不限廣告投 放量。CPA的計價方式對於網站而言有一定的風險,但若廣告投放成功,其收益也比CPM的計 價方式要大得多。廣告主為規避廣告費用風險,只有當網路用戶點擊旗幟廣告,鏈接廣告主網頁後,才按點擊 次數付給廣告站點費用。
(10) CPR:每回應成本,Cost Per Response,以瀏覽者的每一個回應計費。這種廣告計費充分體現了網路廣告「及時反應、直接互動、准 確記錄」的特點,但是,這個顯然是屬於輔助銷售的廣告模式,對於那些實際只要亮出名字 就已經有一半滿足的品牌廣告要求,大概所有的網站都會給予拒絕,因為得到廣告費的機會 比CPC還要渺茫。
(11) CPP:每購買成本,Cost Per Purchase,廣告主為規避廣告費用風險,只有在網路用戶點擊旗幟廣告並進行在線交易後,才按銷售筆 數付給廣告站點費用。無論是CPA還是CPP,廣告主都要求發生目標消費者的「點擊」,甚至進一步形成購買,才予 付費;CPM則只要求發生「目擊」(或稱「展露」、「印象」),就產生廣告付費。
(12) PFP:按業績付費,Pay-For-Performance
(13)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即知識產權
(14) ACG:為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縮寫,是動畫、漫畫、游戲的總稱。ACG文化的發源地是日本,以網路及其他方式傳播。為華人社會常用的次文化詞彙(日本並不使用這個詞,在英語為主的國家裡也並不普及)。
(15) KOL:關鍵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KOL) 基本上就是在微博上有話語權的那些人。也是我們常說的微博紅人之類的,這些人在一些行業可能是專業的,或者非常有經驗的,所以他們的話通常都能夠讓他的粉絲信服。就因為這樣KOL的影響力在微博營銷的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那麼官微應該和什麼樣的KOL互動,怎麼能影響KOL,讓他們和官微互動,甚至是有主動談論你的沖動。
(16)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漢譯為搜索引擎優化。seo優化是專門利用搜索引擎的搜索規則來提高目前網站在有關搜索引擎內的自然排名的方式。SEO的目的理解是為網站提供生態式的自我營銷解決方案,讓網站在行業內占據領先地位,從而獲得品牌收益。
(17) RISC:英文全稱是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中文是精簡指令集計算機。特點是所有指令的格式都是一致的,所有指令的指令周期也是相同的,並且採用流水線技術。
(18) VR:Virtual Reality即虛擬現實(簡稱VR),是由美國VPL公司創建人拉尼爾Jaron Lanier,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其具體內涵是:綜合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和各種現實及控制等介面設備,在計算機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維環境中提供沉浸感覺的技術。其中,計算機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維環境成為虛擬環境,即Virtual Environment(簡稱VE),虛擬現實技術實現的載體是虛擬現實模擬平台,即Virtual Reality Platform(簡稱VRP)。
(19) SOHO : 即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家居辦公,大多指那些專門的自由職業者:自由撰稿人、平面設計師、工藝品設計人員、藝術家、音樂創作人、產品銷售員、廣告製作、服裝設計、商務代理、做期貨、網站等等。
(20) UGC : 互聯網術語,全稱為User Generated Content,也就是用戶生成內容的意思。UGC的概念最早起源於互聯網領域,即用戶將自己原創的內容通過互聯網平台進行展示或者提供給其他用戶。UGC是伴隨著以提倡個性化為主要特點的Web2.0概念興起的。
(21) UED :(user experience design)用戶體驗設計。UED的本意是用戶體驗設計,是英文User Experience Design的縮寫。通常的理解,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呈現在您眼前的頁面。
(22) LBS : 基於位置的服務,它是通過電信移動運營商的無線電通訊網路(如GSM網、CDMA網)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獲取移動終端用戶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標,或大地坐標),在地理信息系統(外語縮寫:GIS、外語全稱: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平台的支持下,為用戶提供相應服務的一種增值業務。
(23) SNS:Social NetworkingServices,即社會性網路服務,是指個人之間的關系網路,這種基於社會網路關系系統思想的網站就是社會性網路網站(SNS網站)。現在許多WEB2.0網站都屬於SNS網站,如網路聊天(IM)、交友、視頻分享、博客、播客、網路社區、音樂共享等。社會性網路的理論基礎源於六度理論(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和150法則(Rule Of 150)。另外不僅現在一些大公司網站開始了一些SNS應用,一些垂直領域的行業站點也開始了SNS的嘗試。目前國外較出名的是facebook、myspac,國內流行的SNS有海內、校內、開心、51等。
(24) TMT:數字新媒體,或叫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產業。TMT是電信、媒體和科技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的第一個字頭,整合在一起,實際是未來電信、媒體科技(互聯網),包括信息技術這樣一個融合趨勢所產生的大的背景,這就是TMT產業。
(25) SPAM:互聯網上到處散布垃圾廣告消息的現象。在搜索引擎上的Spam通常也稱為作弊。搜索引擎營銷中所說的SPAM是專門針對那些欺騙搜索引擎的信息。搜索引擎垃圾技術是利用不道德的技巧去提高自己搜索引擎上的排名。不誠實的網站管理員就是利用這樣的手段去欺騙搜索引擎從而獲得較高的排名。
(26) pv:(pageview),即頁面瀏覽量,或點擊量;通常是衡量一個網路新聞頻道或網站甚至一條網路新聞的主要指標;
(27) uv :(unique visitor),指訪問某個站點或點擊某條新聞的不同IP地址的人數。 在同一天內,uv只記錄第一次進入網站的具有獨立IP的訪問者,在同一天內再次訪問該網站則不計數。
(28) Adsens :GoogleAdSense 是一種獲取收入的快速簡便的方法,適合於各種規模的網站發布商。它可以在網站的內容網頁上展示相關性較高的 Google廣告,並且這些廣告不會過分誇張醒目。
(29)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等眾多領域。
(30) 羊群效應:指人們經常受到多數人影響,從而跟從大眾的思想或行為,也被稱為「從眾效應」。人們會追隨大眾所同意的,將自己的意見默認否定,且不會主觀上思考事件的意義。羊群效應是訴諸群眾謬誤的基礎。
(31) 霍桑效應:指那些意識到自己正在被別人觀察的個人具有改變自己行為的傾向。
(32) 病毒式營銷:源於英文詞彙viralmarketing。常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利用的是用戶口碑傳播的原理,在互聯網上,這種「口碑傳播」更為方便,可以像病毒一樣迅速蔓延,因此病毒性營銷成為一種高效的信息傳播方式,而且,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之間自發進行的,因此幾乎是不需要費用的網路營銷手段。
(33) 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人。人質會對劫持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他們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裡,劫持者讓他們活下來,他們便不勝感激。他們與劫持者共命運,把劫持者的前途當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視為自己的安危。於是,他們採取了「我們反對他們」的態度,把解救者當成了敵人。
(34) 長尾理論 : 網路時代興起的一種新理論,由於成本和效率的因素,當商品儲存流通展示的場地和渠道足夠寬廣,商品生產成本急劇下降以至於個人都可以進行生產,並且商品的銷售成本急劇降低時,幾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極低的產品,只要有賣,都會有人買。這些需求和銷量不高的產品所佔據的共同市場份額,可以和主流產品的市場份額相比,甚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