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育機構騙了錢,我怎麼追回
您好,教育機構騙了錢,當事人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
個人可做方法具體如下:
1、管轄地教育局投訴。培訓機構歸教育局管,如果恰好該培訓機構沒有辦學許可證,教育機構更怕當事人投訴。如果教育機構沒有辦學許可證也沒關系,當事人可以把報名時的情況以及現在的情況跟教育局反映,教育局會處理的。
2、法院起訴,遇到被培訓機構虛假宣傳欺騙進而導致退費難的情況,可以搜集相關證據。
兩個證據一定要保存好,一是有培訓機構印章的合同,二是要保存好付款的憑證,包括發票或收據及刷卡的單據等,這些東西者確定了基礎的法律關系,也是維權的基礎。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相關規定,向法院起訴,要求判令培訓機構「退一賠三」。
3、向同學們宣傳自己的遭遇,教育機構可能會聯系當事人退款。
建議先教育局投訴,不行的話再在培訓學校門口舉牌堵人說遭遇,最後向法院起訴
B. 被培訓機構騙錢可報警嗎
可以報警。受騙者經常組織維權訴訟活動、報警、去工商局和銀監會投訴、拒不償還貸款等。
1、受訓人員已滿合同簽訂年齡,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受訓人員與貸款機構之間的貸款條款合法有效。即使我們遇到的培訓機構沒有培訓資質,也不會直接導致培訓合同無效,學生貸款仍需按照合同規定按期償還。
2、提供能夠證明存在欺詐、脅迫和重大誤解的證據。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向工商部門投訴或訴訟。如果培訓機構已經逃跑,沒有履行培訓義務,培訓機構可能涉嫌合同欺詐,受訓人員可以向公安部門舉報,當然可以向消費者協會和工商部門投訴。
3、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培訓合同被激進主義終止或取消,受訓人員與貸款機構之間的貸款合同仍然合法有效。除非法律規定或貸款合同中明確約定,否則貸款合同將在培訓合同終止的同時終止,否則貸款本息仍需按照合同償還。因此,必須小心區分哪些公司是惡意的,並提供培訓貸款。
C. 被培訓機構騙了如何追回自己的損失
培訓機構以欺詐手段,使當事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簽訂了民事合同,屬於民事欺詐,當事人可以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後,及時行使撤銷權,請求法院撤銷該合同,但是撤銷權需要在除斥期間內行使。如果培訓機構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實施詐騙行為,騙取當事人財物,則屬於刑事犯罪,當事人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追回受騙的財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D. 被教育機構坑了找誰投訴
法律分析:被教育機構騙了,能去哪裡投訴:教育局,工商局或者可起訴處理,1、民事起訴書。2、主要證據材料目錄及復印件。3、原告身份證復印件1份並同時提供原件供查驗。 法定代理人代為起訴的應提交本人身份證復印件及與原告關系的證明材料復印件,同時提供原件供查驗。 沒有身份證的提供其他身份證明材料。4、如委託他人訴訟,另須提交授權明確的授權委託書及受託人身份證復印件各1份,並同時提供原件供查驗。5、被告為單位的,提供被告工商基本信息。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 第十五條 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消費者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予以處理並告知投訴人: (一)符合規定的投訴予以受理,並告知投訴人(二)不符合規定的投訴不予受理,並告知投訴人不予受理的理由。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 第十六條 下列投訴不予受理或者終止受理: (一)不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的(二)購買後商品超過保質期,被投訴人已不再負有違約責任的(三)已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組織調解的(四)消費者協會或者人民調解組織等其他組織已經調解或者正在處理的(五)法院、仲裁機構或者其他行政部門已經受理或者處理的(六)消費者知道或者應該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超過一年的,或者消費者無法證實自己權益受到侵害的(七)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的。
E. 被不正規培訓機構坑了怎麼處理
首選看金額,如果金額巨大的,肯定要報警。但是如果金額少,你就算報警也沒什麼用,因為那些人會覺得不是什麼大的案子,不會重視。所以你也不會得到什麼實質性的回復的。
但是如果你有足夠的信心堅信,這個機構是騙取了除了你之外,很多學員的錢財,而且套路都是差不多的,也是有必要報警的。因為這種丑惡現象,如果不揭發他們,是永遠得不到遏制的。一定要把惡人繩之以法。如果人數眾多,可聯合大家一起揭發他!
F. 被培訓機構騙了找哪個部門
法律分析:被教育機構騙了可以找教育部門、工商部門或公安部門。法律規定,行為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構成詐騙罪。如果教育機構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進行營業的,涉嫌詐騙罪,可以直接報警,尋求公安部門的幫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