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培訓機構承諾只要花錢就可以買到「葉聖陶杯」,在其中存在著什麼問題
一:孩子的教育培訓機構承諾只要花錢就可以買到“葉聖陶杯”,在其中存在著什麼問題?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是有所孩子家長的共同心得,就連最近在熱播的電視劇《小捨得》中,幾個不同的家庭面對於孩子不同的教養方式也引起了大家的熱議,有些人認為沒有必要這么對待孩子,把學校想的那麼功利,但是有些人則認為就應該從小這么抓孩子,要不然孩子以後怎麼辦,可以說是各有各的看法,如果是你,你覺得是應該高壓教育還是應該個性發展的教育呢?可以在評論區和大家討論討論。
B. 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是什麼
就是資質合法的培訓機構。
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需重點關注以下內容:
1、機構應具備辦學許可證、法人登記證書以及經審核批准恢復培訓的標識牌。
2、機構提供的合同應為教育部和有關部門聯合印發的《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
3、機構收費標准、退費辦法對外公示,一次性收費不超過三個月或60課時,按周期收費和按課時收費同時進行的,選擇收費時段較短的方式,優先選擇先培訓後收費、可隨時退費的機構。
4、機構公開承諾書張貼在顯著位置,其中包含教師任職資格信息,不超綱、超前培訓,培訓結束時間不早於17:30且不晚於20: 30,不以任何形式布置作業,已納入資金監管等。
5、機構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規定,不佔用國家法定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線上、線下的學科類培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校外培訓機構
C. 你好,我參加了一個培訓機構的網路教育,承諾的是兩年半畢業,現在已經兩年半了,不給我畢業,說我沒參加
你的網路教育的話,每次有通知,只要你登錄你的學號都會有發的,你自己也可以上那個學校的看,或者你先查一下你學校的通知再去跟那機構談論,不解決你也可以通過其他的渠道解決的,要麼就按照他們的安排
D. 培訓機構不負責任如何進行維權
在教育培訓機構產生糾紛的維權方法:
按照「誰發證(照)、誰內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如容消費者所報名的培訓機構由教育部門審批,則可直接向審批的教育部門投訴反映;如該培訓機構由工商部門審批,具體應由工商局進行行政處罰。消費者可通過以下四條途徑進行維權:可直接同培訓機構協商溝通,要求培訓機構履行合同;向教育培訓機構的行業主管部門和審批部門投訴,向消協投訴;教育培訓機構教員可向勞動仲裁部門投訴,申請勞動仲裁;通過司法途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建議消費者以後在選擇教育培訓機構時,一定要先檢驗「三證」,即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民辦非企業法人登記證、收費備案表,請選擇合法辦學、年檢合格、口碑較好、長期從事培訓工作的培訓機構;需要求培訓機構將口頭承諾寫進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以便日後發生消費爭議時,據合同依法維權;對不熟悉的培訓機構應持理性消費態度,先採取幾周或幾月短期試課,等認同授課方式和培訓效果後,再續約,建議簽定中期合同,以半年以內為宜,有利於降低消費風險;在消費時應要求培訓機構開具正規發票、簽訂培訓合同並妥善保存。
E. 校外培訓機構的口頭承諾沒有兌現,算不算違約,還有合同里的語文一節都沒有給上算欺詐,如果算,如何賠償
這種口頭承諾沒有兌現確實是違約的,但是如果你們之間對是否存在口頭承諾有根本分歧,而你本身無法提供口頭承諾的相關證據,恐怕還是不利於你索賠。
合同里語文沒上仍屬於違約范圍。
F. 培訓機構不履行口頭承諾 合同不利於學員
咨詢清楚再說吧,可以要求退費,建議協商
G. 關於培訓單位承諾的事情未做到
承諾是有效的,不知傳真件的承諾書上是否加蓋了培訓單位的公章或其他印章?如果協商不成,你可以收集證據材料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培訓單位全額退費,履行承諾。
H. 培訓機構承諾退費一直不兌現,是否只能起訴,金額較小,必須請律師嗎,涉及2000的金額,是否不夠律師費
對方一直拖延,看來協商並不能解決,建議你還是起訴,金額較小,無需委託律師。
I. 培訓機構前期承諾的不能實現怎麼投訴
不要相信培訓機構的前期承諾,特別是沒有合同體現的。一切都是耍流氓。
J. 培訓機構承諾考不過就退款卻違約結果如何
今年24歲的楊女士,一直想考一個特崗教師資格證,可她還沒有完全做好考試的准備,從朋友那裡獲悉,昆明有一家培 訓 機 構,專門針對學員考前培訓的。
去年6月,楊女士在東風西路找到了這家培訓機構,工作人員稱只要6880元,並承諾「不 過 退費」。楊女士沒有猶豫,覺得這個培訓機構靠譜,於是現場就報名繳費。
法院按照照規定向培訓機構發傳票,可培訓機構沒有出庭應訴作任何答辯,法院按規定缺席審理。法院審理認為:培訓機構與楊女士簽訂的協議,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主體適格。協議內容合法,屬於有效合同,受法律保護,雙方應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於是,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令培訓機構退還楊女士5500元的培訓費。
希望楊女士能夠早日拿回培訓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