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廣西普洱茶葉市場調查

廣西普洱茶葉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2-02-09 08:44:49

㈠ 雲南省普洱茶產業調查了些什麼

「這幾年普洱茶行業的消費端正在發生『裂變』,線上買茶和關於茶的時尚、文化消費崛起,給行業帶來很大挑戰,茶產業提檔升級必須順應消費升級。」資深茶人周重林告訴記者。今年出台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計劃,促進茶葉等產業提檔升級。「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到茶,讓從業者備感振奮,如何提檔升級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有代表委員提出,我國茶葉產量去年達243萬噸,剩餘茶葉加上收藏茶總量估計達60萬噸,再加上中西部茶園的擴張,供大於求使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3月初,雲南產茶重地西雙版納州召開分析會,州茶葉協會常務副會長趙汝碧認為,今年春茶價格走勢是「兩平一升一降」,即古樹純料、稀少古樹茶價格與去年持平,森林茶(原生態茶園)價格將有所上升,而台地茶價格可能穩中略降。他建議地方和茶企,加快有機茶園建設,發展優質原料基地。

記者采訪中發現,雖然春茶上市,但有些地方密植的台地茶卻出現棄采現象。茶農說,一公斤干毛茶才賣10多塊錢,還不夠每天七八十元的人工費。台地茶賣不上價,對茶農傷害大。分析認為,這和一個地方的茶葉有無龍頭加工企業、品質和口碑如何密切相關。與此同時,經過植株疏鬆並控制化肥農葯使用的「生態茶園」,由於兼顧了產量和品質,逐漸成為茶園中的翹楚。

在「千年茶鄉」保山市昌寧縣,溫泉鎮松山村茶農劉紅德家有50多畝生態茶園。去年,他家茶葉加工收入有6萬多元。劉紅德介紹,現在茶園里都是人工除草,沒人打除草劑。如今來收購茶的人都要現場開湯試茶,甚至帶著儀器檢測,茶葉農殘超標肯定賣不出去了。溫泉鎮是保山市第一茶葉大鄉,鎮黨委副書記禹曉寧介紹,鎮里重點在質量安全上下功夫,讓消費者喝上安全放心的「溫泉茶」。

如今,雲南省的茶園面積已經超過600萬畝,與全國一樣,也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近年來,普洱市堅持對茶園進行生態改造,成效明顯。如普洱祖像茶園通過了美國、歐盟、日本等多項有機認證,茶園不使用任何農葯和化肥,甚至「抓到一條蟲就獎勵茶農五分錢」。除了傳統茶園的生態改造,對茶園綜合開發也在探索。楊紹巍認為,對許多品牌茶企而言,發展茶山游等融合發展的路子,將一舉多得。

消費更時尚——茶店「變身」,銷售端的每項創新都讓茶農錢袋子更鼓

在許多人眼裡,茶店或者茶樓還是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離年輕人有點遠。大益茶庭,將徹底顛覆這個印象。在昆明長水機場的大益茶庭,店面很像是以茶元素為主題的星巴克:時尚簡約的裝修風格,裡面售賣「金普芮」系列茶飲料和各式咖啡,有普洱手工餅系列茶食,甚至還有西雙版納一絕甜品「泡魯達」!其一次性沖泡普洱茶的茶飲機,更讓人大開眼界。茶庭的商業系統,使茶空間連鎖經營一下子站到了時尚消費的前沿。

大益集團董事長吳遠之介紹,茶庭項目自2012年就開始准備,如今全球共有20多家。此前他們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區域進行商業試水,為的是摸索一套嶄新的商業模式。「我們計劃開遍世界各大城市。」吳遠之相信,「茶除了在家裡、寫字樓里喝,還可以在茶庭里喝。」

讓記者沒想到的是,坐落在西雙版納勐海縣的大益茶庭,一天最高的銷售額有上百萬元,絕大多數消費者還是找上門來的旅遊散客。一位來自廣東的先生告訴記者,就在這家店裡,他們一行幾家人買了20多萬元的大益普洱茶!

大益茶庭,成為當前普洱茶時尚消費的一個縮影。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火爆的「小青柑」,把普洱散茶和陳皮結合起來「混飲」,因為健康功效和方便品飲而受青睞。吳遠之說,普洱茶市場熟茶的價值發現和柑普等單品的熱銷,都是消費新趣味和產品創新合力推動的結果。而銷售端的每項創新,都關乎茶農的錢袋子。吳遠之告訴記者:「茶產業是精準扶貧的產業,大益在勐海最大的貢獻就是帶動了各民族茶農增收致富。」

據統計,2016年,雲南省茶農人均來自茶產業收入達2900元,較2015年增加300元,增長11.5%。

回味更美好——茶產業發展要和休閑生活、康體旅遊、保健養生等新業態結合

弘益大學堂「掌門人」李樂駿前幾天在微信朋友圈發了條信息:學堂的生活美學課程受邀走進雲師大附小;春節後,這門課程陸續收到昆明大中小學甚至幼兒園的邀請。

在昆明北部雄達茶城「錐子周文創」工作室,周重林正在努力推進他的「茶書館計劃」。很難用既定的商業模式去概括周重林正在做什麼,用他的話說,是文化變現和知識付費養活了自己,「沒想到茶書會這么好賣」。

到2020年,雲南省茶葉種植面積將穩定在600萬畝左右,高產優質茶園面積佔到七成;茶葉產量穩定在35萬噸,精深加工提高到八成;茶葉綜合產值將達800億元,力爭實現1000億元。一面是「千億產業計劃」,一面是產能相對過剩的現實,周重林透露,雲南省農業廳廳長王敏正曾主動上門,「聽聽茶人的意見」。王敏正表示,茶產業要走出一條新路,必須和休閑生活、康體旅遊、保健養生等新業態相結合。

當前,「互聯網+」、融合發展、消費升級等潮流,早已把茶葉從農副產品里「點石成金」。周重林判斷,茶葉消費正由「柴米油鹽醬醋茶」,轉向「琴棋書畫詩酒茶」。推動和完成這場轉變,關鍵的是高知群體的加入。目前,雲南一大批受過正規高等教育、視野開闊、創新力強的「茶界80後」開始嶄露頭角,周重林、楊紹巍、李樂駿都是「80後」。吳遠之介紹,為了便於延攬人才,大益集團在北京設立了大數據中心,在廣州設立了營銷中心,上海是大益茶庭的總部。「大益對人才的需求如飢似渴。」他說。

㈡ 普洱茶行情分析

曾經的「瘋狂」難以重演
隨著眼下旱情的發展,市場上對於普洱茶的預期又開始抬頭,升值價格也在悄悄地變化,普洱茶會不會像幾年前一樣,瞬間就炙手可熱尚不可知,但是近幾年來普洱茶身價的大起大落,讓很多市場人士為之憂心。
據媒體報道,內陸市場的普洱茶熱是從2002年開始的。 2005年廣州茶博會上,德利茶業僅50克重的陳年舊普洱,被香港客人鍾先生以13.8萬元拍得;勐海興海茶廠的普洱斑章熟餅,則以8.8萬元被買家收走。
2005年,「馬幫茶道·瑞貢京城」老舍茶館,姜昆主持拍賣,張國立先生捐獻出來的一桶茶,最終以160萬元的價格成交。
2006年9月,昆明首屆中國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上,瀾滄古茶有限公司的雙綠牌宮廷散茶100克茶葉以22萬元競得。
2007年5月,深圳茶博會上,臨滄鳳慶茶廠的一餅499克的名貴普洱茶——「錦綉茶祖」,以40萬元高價拍走,每克800多元,創下新茶拍賣最高紀錄。
在名人和廠家的推崇之下,普洱茶由傳統的飲品轉型為收藏品,茶價一路非理性攀升。與此相對應的,就是普洱茶的產量大幅上升,2004年雲南省普洱茶產量2萬噸,2005年增長到5.2萬噸,2006年進一步增長到8萬噸。
2007年,根據農業部門統計,市場的普洱茶產量開始達到14萬噸,但真正喝掉的普洱茶最多也就2萬噸,大量的普洱茶被庫存,市面上普洱茶供大於求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值得記住的是2007年4月20日。來自最大的普洱批發市場——廣州芳村茶葉市場的數字顯示,這一天,普洱茶的價格到達了歷史最高點。但也就是在這一天,市場重要的價格指標品種——大益7542生餅的價格開始下跌,僅僅在20日這一天里,每30公斤7542生餅的零售價從2.3萬元跌到1.7萬元。到2008年9月,大益7542生餅(15公斤)已跌破1500元,茶價縮水超過70%。有業內人士估算說,2007年的這輪價格「雪崩」至少使國內的普洱茶市場憑空蒸發了150億元左右。
短短幾年間,內地普洱茶市場上演了跌宕起伏的行情,經歷著瘋炒、崩盤的軌跡。如今普洱茶市場已經回歸理性,但是最近還是有媒體報道了「200甘肅茶商集結普洱囤貨賭漲」的消息。有茶商對媒體表示,「有的人可能會大賺一把,有的說不定就會變成窮光蛋——這一切都得看天!」
對此,普洱市當地一名曾經營過5年普洱茶生意的人士對媒體表示,雖然今年因為乾旱會導致茶葉產量減少、價格上漲,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投機炒作的動力並不足。 「目前的價格上漲應屬於正常的反彈。 」
也有茶葉協會人士分析,普洱茶價格上升僅是遵循市場規律,在市場上,很多投資客手中還握有之前的大量庫存,至今未能消化,完全可以滿足今年因乾旱減產出現的供應不足。
「囤貨欲炒作普洱茶的投資者,現在屬於少數。 」有批發商對媒體表示,目前普洱茶市場整體比較平穩,不少茶商在此前深受爆炒之害後,投資理念趨於理性,因此普洱茶價格再現「天價」的可能性並不大。

㈢ 普洱茶 茶葉市場的行情

2009年中國茶業市場的五大趨勢 趨勢一: 觸底反彈,普洱茶「大亂之後有大治」 2007年,普洱茶市場泡沫被擊破。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接踵而來。「參加茶博會,說實在的,我們都不抱多大希望」許多茶商都有這個心理准備。廣州茶博會讓眾多茶商「沒想到」。 雲南大益集團銷售部副部長白泉說,「銷售情況遠遠超乎預期」,他介紹,帶來的幾種新產品很受歡迎。每天零售額最少40萬元。 普洱張茶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智明對參展情況表示非常滿意:「成交情況比去年至少好了3倍。」 「大亂之後必有大治」,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如是形容普洱茶市。 雲南省農業廳副巡視員李冀告訴記者,2008年,雖然普洱茶的的產量、銷量均有「壓縮」,但銷售區域卻明顯擴大了。「消費行為更趨理性。普洱茶的國內銷售區域擴大了近一倍,大部分大中城市都設立了銷售點,消費群體增加了三成多。南方普洱茶的傳統銷區,熟茶銷售比去年增長了30%左右,且東北、西北等新興市場擴張較快,消費目的正從以收藏為主向以品飲為主轉變。」李冀稱,普洱茶已經進入依靠品飲需求拉動產業發展的新階段。 來自全國的各地的經銷商對普洱茶也由改變了以往的「迴避」態度,開始「抄底」。 隨著12月1日,普洱茶國家標準的實施,普洱茶市場將逐步步入良性發展軌道。2009年,普洱茶經過多年的起起落落之後將進入相對平穩期。普洱茶已現「觸底反彈」跡象。 趨勢三:品牌為王,中高端茶葉消費向品牌集中 雲南大益集團銷售部副部長白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帶來的1940元的高端「大益」牌普洱茶,3天時間就將1000多套銷售一空。 不僅僅是「大益」,記者調查發現,雲南黎明茶廠的「八角亭」普洱茶,廣西梧州中茶茶業有限公司的「多特利」牌六堡茶、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的「中茶牌」紅茶系列、滇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滇紅」工夫茶、 星願茶業有限公司的「武夷星」牌岩茶、台灣凍頂茶葉生產合作社的「凍頂烏龍茶」等知名品牌都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業績,並吸引了大批采購商、經銷商。 近幾年, 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不斷提高,有一定能力的消費者對於茶葉的消費越來越看重品質和品牌。消費者在選購茶葉時更加註重茶葉的品牌和包裝,買茶葉奔品牌的現象己日漸普及。散裝的、無牌無名的茶葉市場份額將逐步縮小。 近年來,各主要品牌企業都加快了擴張的步伐,大家都在搶占終端市場。這場搶占終端市場的競賽最終會給國內茶葉市場格局帶來深刻的變化,也標志著茶葉品牌化經營時代真正到來。 可以預見的是,品牌建設將是今後中國茶業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各大產茶區,各大茶類都將逐步形成一批知名品牌。 綜合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等有關茶葉信息機構對2006年茶葉市場行情預測,近幾年來全球茶葉產銷穩步增長,但由於全球茶葉消費增長幅度低於產量增長幅度,因而全球茶葉供給充足,茶價呈小幅波動,欲升乏力;由於市場拓展力度的加大和茶葉對人體保健作用日益深入人心,國內茶葉消費銷量穩步增長,其增幅大於全球平均增幅,國內綠茶的銷量從南到北在全國范圍內上升幅度較大,其中質量頗具特色、品牌響亮、歷史悠久的名優綠茶在大中城市最為適銷;烏龍茶的銷售區域明顯擴張,消費勢頭強勁;普耳茶在南方區域欲興起銷售熱潮。跟蹤近幾年我國茶葉出口與內銷現況,預計2006年茶葉市場平穩,與上年相比,市場格局繼續呈現「五大」基本特點:一是內銷好於外銷;二是名優茶好於是大宗茶;三是綠茶、烏龍茶、普洱茶好於其它茶類;四是品質優異、歷史悠久、品牌響亮的名茶將主導內銷市場;五是有機茶銷售繼續走俏。 綠茶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已從1990年的70%提高到目前的82%。我市屬優勢綠茶產區,與我市有關的綠茶市場信息表明,2006年的針形茶、扁形茶與高香型半烘炒(如我市的清心三綠)仍然適銷對路,其中,(春季)高檔銀針茶、(手工製作的)中高檔龍井茶、清心三綠比較好銷,但均要求質量過硬,其質量共性表現在:乾燥充分、色澤綠潤、大小勻齊、香高味純、純凈無雜;白茶銷售仍然看好;值得一提的是,用作出口原料的大宗炒青(眉茶)市場有可能回升。

㈣ 求關於普洱茶的調查報告

對原產地普洱茶生長環境污染狀況調查報告 喝普洱茶你放心嗎?——對原產地普洱茶生長環境污染狀況調查報告 普洱茶種植過程中農葯、化肥的使用狀況及其影響普洱茶根據茶樹不同分為野生普洱茶、喬木普洱茶和台地普洱茶。野生普洱茶是沒有經過人工馴化的,不施肥、不噴農葯,屬於自然生產的茶葉類型,目前野生茶樹數量非常稀少;而喬木普洱茶和台地普洱茶是由人工種植的,但二者的區別在於,台地茶是茶農通過不斷修剪限制台地茶樹的成長,使其不斷發芽,一發芽即被採摘製成茶葉,而喬木茶則不被限制茶樹高度。台地茶的面積大、產量大,但是價格低。我們這次真對喬木普洱茶和台地普洱茶農葯、化肥使用情況做了細致的調查。在調查過程結束後,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整理分析,了解茶農在對茶樹使用農葯、化肥的情況,可以根據所種植的茶樹種類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茶農獨立經營的台地茶。在勐海縣勐宋鄉勐短拉鄉、曼邁村以及勐海鎮曼襖村曼板小組的茶農種植的是台地茶,屬於茶農獨立經營的茶園,不屬於任何茶廠的基地,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這些地方,農業技術人員對於農戶使用農葯、化肥的指導力度不夠,另外,在保持土壤的肥力方面需要增加施用有機肥(如農家肥--牲畜糞便等),使這些地方的茶葉產量和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從以往的年份來看,茶園里的病蟲害主要發生在4~5月份,如蚜蟲、小綠葉蟬以及薊馬等害蟲,按照往年的茶葉價格,像這樣的台地茶,要保持高的產量,需要適時打農葯來控制這些病蟲害。但由於今年茶葉價格不好,導致大部分茶農放棄對茶園的管理,沒有及時採摘鮮葉,使得茶葉的發芽輪次減少並且產量降低。今年,有82%的茶農為了降低茶葉種植成本、提高經濟收入,對茶園實行不打葯、不施肥,因此盡管茶價很低,但茶葉受化肥、農葯污染的幾率很小,而茶葉的品質要好於往年。而且春茶過後,雨季來臨,小綠葉蟬等蟲害基本上消失了,這個時候就不需要任何農葯,所以一般不會出現農葯、化肥污染超標的情況。。2、集約經營的台地茶。在雲南省茶葉科學研究所附近的曼噴竜村、曼真村和曼賀村種植的是茶科所研究的優勢品種,也屬於台地茶類型。由於這幾個村寨離茶科所比較近,經常有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包括該使用什麼農葯和化肥以及使用量的多少,或者在病蟲少的時候該採用什麼方式進行適當控制等。在使用農葯時以高效少污染和低成本為目標,正確選用對目標害蟲敏感的農葯,堅持控制葯劑濃度和用量,控制用葯次數和合理輪換,控制安全間隔期,同時注意講究施葯方法。因此茶葉生產是符合標準的,也不會出現農葯化肥超標的情況。3、喬木古茶樹。在勐海縣南糯山半坡老寨竹林小組種植的茶葉品種以古茶樹(喬木普洱茶)為主,其中最古老的已有八百多年,遇到乾旱和雨季交替的季節,偶有少量的小綠葉蟬發生,但隨著雨季的來臨這種蟲害大大減少,古茶樹生長的環境非常好,茶樹生長在林中,利用生物多樣性來控制病蟲害,使得病蟲害的數量比較少。所以古茶樹在生長過程中不需要打農葯。靠生態系統自身的調節保持穩定。另外,古茶樹也不需要施肥,這是因為茶樹生長在樹林中,地上有豐富的枯枝落葉,形成腐質層,土壤有機質含量高,而且由於遮陰度高,土壤水分散失率低,茶樹的芽葉碩壯,內含物質豐富,不易老化。今年茶葉市場價格不好,對古茶樹採摘較少,對古茶樹資源起到了休生養息和保護作用。古茶樹既不打農葯也不使用化肥,無任何污染並且品質優良,是制普洱茶的上等原料。4、生態茶園和有機茶園。在勐海鄉「雲茶源」、巴達鄉西里村以及勐海茶廠巴達基地,主要品種是台地茶,而且大部分是生態茶園,還有一小部分是有機茶園。可以說在品種質量上(特別是有機茶園)都是很好的。在防治病蟲害方面:生態茶園盡量杜絕使用化學農葯和化學除草劑,即使使用,也要在國家相關規定范圍之內。有機茶園完全杜絕(禁止)使用化學農葯和化學除草劑,一般採用農業、生物的措施來防治茶園病蟲草害。例如,針對春夏之交會發生的小綠葉蟬,出現危害後及時採摘和修剪茶樹,可以改變病蟲生長的適應環境條件,並把部分病蟲枝葉帶出茶園,當雨季來臨,這種蟲害就會自動減少或消除;適時鋤草與耕作減少那些與雜草、土壤發生聯系的病蟲為害,同時減少雜草與茶樹爭肥、爭水和爭光。適當間作增加茶園生態系統生物的多樣性,減輕病蟲為害;合理施肥提高茶樹抗病蟲的抵抗力及補償能力。生態茶園雜草防治禁止使用化學除草劑,而是使用物理與機械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手段,在防治中也要考慮到雜草的有害、有利的兩重性,對茶樹危害較大的如白茅草、蕨類、肛板歸、小竹等宿根性或多年生小灌木要徹底清除,而對一般雜草不必全部防除,低密度的雜草不會對茶樹生長構成影響,反而有利於保持水土。在施肥方面,生態茶園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和增效劑外,還必須遵循生態茶生產施肥原則對各種有機肥進行無害化處理。逐漸達到有機茶園的標准。茶園的採摘和加工很及時,使茶葉正常生長,這里的茶園通過規范化的管理,這樣就保證了普洱茶的品質。勐海縣茶葉生產的工業與生活污染情況普洱茶的生長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很高,只有具有良好的茶樹生長的環境,才能為優質的普洱茶生產提供必要的條件。通過對勐海縣進行實地的調研,我團隊對勐海縣茶葉生長的工業污染情況進行了很好的了解,現介紹具體情況如下。在調查走訪的過程中,對茶園周邊的環境做了細致而深入的調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茶園周邊的工業污染情況。所謂的茶園的工業污染主要是指在茶園周邊是否存在具有工業污染的生產企業,工廠日常生產的污水是否經過處理而作到達標排放,工廠的生產是否有廢氣排出,排放的氣體是否會影響普洱茶的生長和質量,工廠是否有亂丟棄廢氣物的現象,如有,這些廢氣物是否會影響普洱茶的生長,如果有影響,給普洱茶的生產帶來不利的影響程度有多大。二是茶園周邊的生活垃圾的污染情況。主要調查茶園茶樹生長過程中茶園周邊環境是否受到人類的生活垃圾的污染,如果有,是否會對茶葉的生長狀況和茶葉的品質造成不利的影響。經過與環保局科技人員座談、對茶農的問卷調查和對茶園周遍環境的實地考察,發現勐海縣的工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沒有對普洱茶生長的環境造成大影響和破壞,普洱茶的生長狀況優良。工業污染的影響方面:雲南省政府、西雙版納州政府和勐海縣政府對普洱茶的生長環境特別重視,制定了各種環境保護政策和節能減排措施並積極實施,把勐海縣三家能源消耗高的企業(雲南西雙版納英茂糖業有限公司景真糖廠、勐阿糖廠、雲南省黎明農工商聯合公司糖廠)作為節能減排工作的重點監測、檢察對象,簽訂了節能減排責任書,在企業的大力配合下,各企業在節能減排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同時政府還進一步治理大氣污染,加強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控制,削減SO2排放量。進一步治理水污染,嚴格治理監控超標排放的污水企業,使工業廢水達標排放。對那些在鄉村的小型制磚廠雖然不能時時刻刻的監控,但政府部門也會不定期的對其進行考察,以確保工業生產的合理與安全。通過政府工作的大力投入和企業的積極配合,勐海縣環境治理取得了很好效果,勐海縣的空氣質量優良,植被覆蓋率較高,茶樹的生長環境很好,工業污染沒有對普洱茶的生長狀況和普洱茶品質造成不利影響。生活垃圾的影響方面:勐海縣種植茶樹的主要是一些少數民族,由於雲南地勢主要是山地,所以各個少數民族聚集生活在山區和壩區,由於茶園幾乎都建立在山坡上,而村莊的生活區又在這些山坡的下方,所以生活垃圾往往不會向上去影響茶樹的生長環境。茶葉是勐海縣茶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當地已經有幾千年的種茶歷史,普洱茶文化底蘊濃厚,人民愛茶、珍茶、惜茶,對普洱茶非常的關注和重視,特別注重普洱茶的生長和保護,加之政府對普洱茶生長環境的重視和宣傳,農民的日常生活造成的煙塵和氣體,對大氣環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微小的。由於當地的森林覆蓋率高,生物多樣性保存良好,環境的自凈能力很強,且勐海縣的雨水充足,所以茶樹的生長只是利用天然降水,不會出現水污染的現象,同時,充足的降水也增強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總之,通過對普洱茶原產地——勐海縣進行調查走訪,我們對普洱茶原產地的茶樹生長狀況有了更加深入而細致的了解。茶園基本都建立在海拔800~2000米以上的山上,茶園周邊的自然環境狀況極佳,沒有受到當地的工業生產的污染,在政府的努力監管下,勐海縣的工業生產沒有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和破壞,工業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卓有成效,實現了企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茶農也特別關注普洱茶的生長環境和茶葉品質,人民的生活沒有對普洱茶的生長環境造成污染。

㈤ 普洱茶市場現狀

其實市場很亂的!加上馬幫這種概念和、普洱有降血脂、降血壓功能、三年為茶、十年為參等等的炒作!使得前些年普洱的價格虛高!馬幫每次去馬連道所帶的茶一個餅敢要幾千上萬!說是沿途環境使茶變得非常好,其實噱頭!結果其他的普洱也水漲船高。其實一杯好茶除了茶葉本身因素外,和用的什麼水,水溫怎麼樣,泡茶的器具,泡茶的手法,泡茶的時間等等有關!茶老闆泡出的茶很好喝!於是可以賣高價,幾十一個的餅賣你幾百,你還覺得值,但你泡不出那種口感的!此外,普洱分的很細,除了生茶和熟茶的分別,做茶餅時用的是葉子還是梗,區別也很大! 不過去年好像回落了,七兩的餅幾十就可以了。 我主要喝鐵觀音,普洱喝的不多,所以觀點僅供參考!

㈥ 最近在寫普洱茶牙膏市場調研報告,市場上都有哪些普洱茶牙膏品牌

我知道龍圓號有

㈦ 雲南普洱茶問卷調查1

普洱茶在綠、青、黃、白、紅、黑六大茶產品中屬黑茶類。為黑茶類之代表。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象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美容茶」之聲譽。普洱茶是採用綠茶或黑茶經蒸壓而成的各種雲南緊壓茶的總稱,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茶等。運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可製成多種普洱茶。鮮葉經過殺青、揉捻、曬干,製成的大葉青茶,叫普洱散茶。用普洱散茶蒸制、壓模,可製成方形的「普洱方茶」、碗形的「普洱沱茶」、圓形的「七子餅茶」、心形的「普洱緊茶」。普洱茶品質別具一格,外形條索粗壯肥大完整,色澤褐紅;湯色栗紅明亮,散發獨特陳香,葉底褐紅色,滋味醇厚回甜。飲後令人回味無窮,而且茶性溫和,有較好的葯理作用。有學者將優質普洱茶的滋味特點概括為:甘、醇、順、滑、活、厚、漿;產地環境、陳化年限不同,則香氣各異,優者有:蘭香、樟香、荷香、棗香,其中又以「蘭香」為最上乘。雲南作為普洱茶的故鄉,這已經得到了公認。顧名思義,很多人認為普洱茶的原產地就在位於雲南西南部的普洱縣。其實普洱茶的真正的主要產地在雲南的昌寧縣以南,沿著瀾滄江東西兩岸的鳳慶、臨滄、雙江、永德、勃海、思茅、景洪等縣,其中尤以西雙版納一帶為最多。而實際上普洱縣只是普洱茶的集散地,本身並不生產茶葉。南宋李石《續博物志》記載,西藩用普茶已自唐朝。清代普洱府即現代普洱縣周圍所產茶葉運至普洱府集中加工再運銷,普洱成為集散地,蒙、康、藏各地普洱茶因此得名。

㈧ 中國最大普洱茶市場在哪裡今後的茶葉市場會怎麼樣

大家好,我是哈尼小妹。提到雲南茶葉,人們想到的是普洱茶,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普洱茶葉市場在普洱茶源廣場,主要是批發,零售為主。普洱茶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勐海縣、景谷縣,臨滄縣,是雲南生茶的主產地,普洱茶種類很多,如古樹紅茶,金鑼,大金芽屬於普洱紅茶。今後的市場會:1、生產更加專業細分。2、產品更加註重質量。3、品牌更加強調信譽。4、營銷更加趨於便捷。總之,茶葉的未來走向,是讓消費者省心買茶,放心喝茶。

㈨ 現在雲南普洱茶的市場銷售情況怎樣

07年下半年到現在普洱茶一直在降價,為什麼呢,因為「普洱」被人抄的太高內,各種各容樣的假茶(福建毛峰)流入市場,這樣導制了普洱價格下降,品質及低,今年我個人認為,普洱茶要好起來了,因價格的回歸,加上雲南今年乾旱無水,普洱原料產量低,目前原料價格也低,所以感決會有所上升空間

㈩ 茶葉市場分析

我國是世界第一產茶大國,目前全國茶葉種植面積達1770萬畝,年產茶葉75萬噸,年產值85億元。江蘇是全國茶葉加工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全國十大名茶有兩個產自江蘇,全省種植面積為28萬畝,年產茶葉1.2萬噸左右,以名優茶為主。我市茶葉生產集中在西部丘陵地區,近年來,我市各地不斷加大茶葉擴面和更新改造力度,以「綠楊春」為代表的名特優茶產量不斷提高,全市茶葉生產呈現穩步推進態勢。據統計,全市現有茶園3.5萬畝,其中今年新拓0.4萬畝;春季產茶250噸,其中名特優茶76噸,佔30.4%;春茶總產值達4770萬元,名特優茶產值為3100萬元,佔65%。
綜觀茶葉市場,具有明顯的市場走勢:
一是茶葉市場消費保持穩中有升,價格基本保持穩定,沒有大起大落現象。世界人均年消費茶葉近500克,英國人均年消費2460克,日本人1005克,愛爾蘭3170克,中國330克,香港特別行政區1370克。有理由說茶葉消費潛力很大。發展茶葉生產具有廣闊前景。
二是更取向消費名特優新茶葉。從「物質」轉向「感覺」的消費變化已逐漸顯現。茶葉消費依據不同地區的飲用習慣而不同,但主要趨向消費名特優新茶。目前消費市場中,低檔茶滯銷,大宗粗茶積壓,而價格昂貴的名優茶、名牌茶走俏,高檔茶暢銷不衰。名優茶的價格起碼要高於一般茶葉50%以上。僅僅揚州市場,每年名特優茶的需求量就達到300噸左右。近年來,優質「綠楊春」春茶每斤價格一直穩定在300元左右,新上市的茶葉有的每斤高達1000多元。
三是更加註重茶葉的安全。隨著人民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以及進口國各種重金屬及農葯殘留標準的不斷提高,茶葉生產今後必須更加重視無公害生產,建立優良的茶葉生產生態環境和嚴格的無污染加工流程,超標茶葉今後在市場將無立足之地。
四是更加註重產品的包裝。茶文化將進一步得到發揚光大,優質的茶葉包裝是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閱讀全文

與廣西普洱茶葉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加油站促銷活動分析報告 瀏覽:882
鄉村旅遊電商平台策劃方案 瀏覽:105
網路營銷卡巴新能源汽車 瀏覽:466
影響中小企業市場營銷策略因素 瀏覽:899
鞋中秋節活動促銷圖片素材 瀏覽:233
酒店畢業季營銷方案 瀏覽:646
機器人教育培訓學校建設方案 瀏覽:25
作業盒子推廣方案 瀏覽:830
公衛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888
市場營銷是什麼概念 瀏覽:459
國際市場營銷有哪些特殊性 瀏覽:331
宴會流程策劃方案 瀏覽:631
電大市場營銷實訓 瀏覽:6
煤礦2017安全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942
電子商務工程師有用嗎 瀏覽:461
阿里研究農村電子商務的10種模式 瀏覽:57
七夕情人節美容院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405
海底撈火鍋市場營銷策劃書 瀏覽:695
網路營銷推廣是怎樣運營的 瀏覽:705
護士長助理培訓方案 瀏覽: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