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產品市場定位的方法有哪些請舉例說明
所謂農產品市場定位,就是要確定本企業生產的某種農產品未來的銷售市場專在哪裡?例如,某企業生產出了屬瘦肉含量高的雜交野豬肉,技術含量高,期望銷售價格也高,那這個產品的市場定位就應該銷往高檔酒樓和注重營養健康的發達地區收入較高的白領階層家庭,而不能定位在普通農貿市場,否則就會因為定價較高而難以在這些低端農貿市場大量銷售。而如果本企業是大量生產一般大路貨例如蘑菇,那目標市場就一定要定位在眾多的農貿市場,依靠低廉的價格實現大量銷售的目的。這就是農產品市場定位的思路和方法。
Ⅱ 目標市場定位的方法有哪些
目標市場定位的方法可分成四個具體的操作步驟:
1、建立市場結構圖
任何一種產品都有許多屬性或特徵,如價格的高低、質量的優劣、規格的大小、功能的多少等等。其中任何兩個不同的屬性變數就能組成一個坐標,從而構建起一個目標市場的平面圖。
以產品的價格和質量分別作為橫縱坐標變數建立一個坐標來分析目標市場是非常普遍的,因為任何產品的這兩個屬性特點都是消費者最關心的。當然,根據不同的產品,企業也可選擇消費者關心的其他屬性,如規格——速度組合用於分析旅遊用客車市場;口味——重量組合用於分析咖啡市場等。
2、在市場結構圖上大致描繪出競爭狀況
目標市場定位的第二步就是在市場結構圖上標明現有競爭者的位置(坐標平面上的點)及其市場份額大小(圓圈的面積)。以圖7-5為例,A,B,C,D四個圓圈分別代表目標市場上已有的四個競爭者,圓心的坐標反映其在目標市場中的實際定位,圓圈的面積大小則說明各個競爭者的銷售額大小。我們可以看到,A是電腦市場中頗有聲望的企業,它生產的是優質優價的產品;B企業生產的是質量中等的中檔產品;C企業占據著低檔產品市場部分,以低價提供低質的產品;D企業以高價提供著質量低劣的產品,簡直是一市場騙子形象。這四個企業中A企業的銷售情況最好,市場份額最大。
完成第二步工作,企業得到一張詳細的「作戰圖」,「對手」的分布和實力都一目瞭然。
3、初步確定定位方案
試著將代表本企業的小旗插到「作戰圖」的不同位置,每一種位置意味著一種定位方案。分析、評價各種可能的方案後,選出最理想的作為初步的定位,經有關部門詳細論證後,由企業決策當局確定。
4、修正定位方案和再定位
企業的定位是否准確是關繫到企業成敗的關鍵,所以在初步定位完成後,還應做一些調查和試銷工作,及時找到偏差並立即糾正。
即使初步定位正確,還應看到市場環境的動態變化,隨時准備對產品進行再定位。一般說來,三種變化是促使企業考慮再定位的力量:一是消費需求的萎縮或消費者偏好的轉移;二是競爭者定位策略和實力的改變,並威脅到企業在目標市場的發展;三是企業自身的變化,如掌握一種尖端生產技術,使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或能生產原先不能開發的產品。再定位就是重新定位,可以視為企業的戰略轉移。前後定位的差異可視為轉移的距離,通常再定位可能導致產品的名稱、價格、包裝和品牌的更改,也可能導致在產品的用途和功能上的變動。企業必須考慮定位轉移的成本和新定位的收益問題。
Ⅲ 農產品零售市場為什麼會向超市、連鎖、配送方向發展
首先是保證了農產品的銷路同時也就保住了農民的收入,其次將農民盲目種植改為訂單種植,再次是降低了企業的成本。
Ⅳ 做農產品生意怎麼做才好呢
首先應該做好這些方面的分析:
一、經營成本
首先,比起大多數產品銷售行業,農產品的進購成本偏低,除了一些特色的中高檔產品之外,並不需要投入多少資金即可。其次,農產品的適用面廣、對於店內裝潢沒有多大要求,大大降低了場地選址和裝潢設計的支出費用。
最後,打造農產品品牌的推廣費用與其他行業相當,要想壓縮成本可以通過加盟山客生活等業內優質商家,利用它們的行業知名度和推廣渠道將能效果明顯。至於店面運營所需的人員情況,參照行業普遍薪酬水平及店面的職能分工即可。
二、收益分析
由於農產品本身成本較低,因此通常的銷售價格並不高;但農產品的定位是生活必需品,這一點確保了市場需求的充足。此外,農產品除了受到本身特點的限制外,並沒有明顯的旺季和淡季差異,有效降低了經營風險,這是為數不多的行業才具備的先天優勢。
而若是以特色的高品質農產品為主打賣點,則可以通過著重其產地環境、種植技術、生長條件等進行宣傳推廣,利用買賣雙方的信息差異展開銷售,能夠進一步激發它的利潤空間,收益自然能夠得到明顯的提高。
三、注意事項
由於農產品經營不同於其他百貨類項目,它的使用保質期較短,若是未能及時處理不僅會產生報廢成本,還可能因此影響其他產品的存儲,所以做好每日的庫存檔點、折價銷售、產品展示等操作,對於避免上述情況很有必要。
另外,根據銷售農產品種類特點,應該根據時下的價格情況進行產品展示,需求大、價格較高的應該放在顯眼區域,耐存放和保存的可以放在角落。這樣一來,才能最大程度利用空間布局來實現收益增長。
Ⅳ 如何構建農產品的賣點
農產品的種類現在是越來越豐富了,之前只有在偏僻的山區才能吃到的農特產也逐漸走進我們視野,農產品的豐富也加大農產品的競爭,雖然農產品種植技術提高了,但有些農場主反應,農產品卻越來越難賣了!
農產品難賣有難賣的原因,簡單說來主要有下面兩種。
1、農產品經營零散沒有議價優勢
大多數農產品並沒形成規模,基本處於零散經營狀態,由菜販果販來收購農戶農產品,再轉而銷售給批發商,最後到達全國各地超市,鏈路較長,導致小型生產端農戶的利潤薄弱,而終端消費者購入的農產品價格比較昂貴,需求難以滿足造成農產品滯銷。
8、產品年輕化是時尚潮流
嫩玉米、嫩黃瓜、青西紅柿、仔雞、乳豬成為市場新潮需求,開發這樣的年輕產品有利於開拓新市場。
9、產品追溯是消費渴求
對人體安全無威脅的產品,是當下消費渴求,產品追溯保證產品品質,可追溯農產品受熱捧,接入產品追溯平台,保證產品品質優良,如雲上觀展追溯,小型農場主低成本高效的追溯解決方案。
農產品是農場主的血汗,賺錢的農產品才能扶貧致富,要想將你的農產品銷量提高,就必須採用多種營銷方式齊下,找到最合適你的方式,最適合你的產品賣點,靈活經營,產銷對路,那麼想不賺錢都難。
Ⅵ 如何進行無公害果品的認證和市場定位
根據《無公害來農產品管理辦法》(源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第12號令),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分為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產地認定由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產品認證由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組織實施。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的產品方可申請產品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定位的宗旨是,保障基本安全,滿足大眾消費需要。
Ⅶ 下鄉產品的市場定位、什麼樣的產品適合定位在農村市場
兄弟,你的要求也太高了,寫一篇文章是不可能的吧!
但下鄉產品的市場定位確是可以版說說的。
下鄉產權品無非就定位農民和小城鎮的居民等。
什麼樣的產品,也就是現在農民和小城鎮的居民的使用還不普遍,
但有實際需求的產品。
目前的下鄉產品主要定位在電器方面,但其他方面他們難道不需要嘛!
比如,化妝品,家庭清潔產品,這些都是家庭生活的部分,難道他們真的不需要,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這些產品雖然不像電器一樣,有幾家大型的企業生產,但是如果整理些有實力的公司,將他們的價格調整到農民和小城鎮居民可以消費的程度,那不也可以作為下鄉產品嗎!
多動動腦筋,加油完成作業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Ⅷ 農村經紀人如何進行市場細分和目標市場選擇
(一)市場細分的概念和標准
(1)市場細分的概念。所謂市場細分,是指企業根據消費者需求的差異性,把整體市場劃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子市場,每個子市場都有需求與慾望相同的消費者群組成,從而確定目標市場的過程。
(2)市場細分的標准。農產品市場細分以用戶或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特徵為基礎,他們對同一農產品需求與偏好的差異性,是進行農產品市場細分的客觀依據。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與偏好主要受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心理因素及購買行為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因此,這些影響因素都可以作為農產品市場細分的標志。
①地理標准。農業企業或農產品營銷組織可以按消費者所在的地理位置來細分消費者市場,其主要理論依據是:處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消費者,對農產品各有不同的需要和偏好。例如,根據中國不同地區對大米的需求不同,可將大米市場細分為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等子市場。
②人口標准。人口是構成市場最主要的因素,它與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愛好、購買特點及使用頻率等關系密切。人口因素是企業細分農產品市場的重要標志,這是因為人口變數比其他變數更容易測量。
③心理標准。心理狀態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趨向,特別是在比較富裕的社會,顧客購買農產品已不限於滿足基本生活需要,他們購買時心理因素的作用更為突出。企業可以按照消費者性格、愛好等來細分農產品市場。
④行為標准。這類標準是根據消費者對農產品知識、態度、使用及對銷售形式的感應程度等行為來細分農產品市場。它是農產品市場細分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農產品相對過剩、消費者收入不斷提高的市場條件下,這一因素顯得更加重要。
(二)目標市場的選擇
(1)目標市場的概念。所謂目標市場,就是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企業根據自身條件,所要開拓的特定市場。
(2)選擇目標市場的策略。一般地說,有以下三種類型:
①無差異性市場營銷策略。這是指企業在進行市場細分之後,不考慮各子市場的特性差異,而只注意各子市場需求方面的共性,把所有子市場即農產品的總體市場看作一個大的目標市場,只生產一種農產品並制定單一的市場營銷組合,力求在一定程度上適應盡可能多的顧客需求。相對而言,消費者對於農產品的需求差異不大,因而更適合運用無差異性市場營銷策略。
這種策略的優點是:可大批量地生產、儲存、運輸和銷售,因而單位農產品的成本較低;另一方面,因不用細分市場,經營方式簡單,營銷費用較低這種策略的缺點是:滿足不了農產品相對過剩情況下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生產者的產品單一,在市場需求尚未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會引來眾多競爭者,以致造成競爭過度;企業市場適應能力低,由於企業過分依賴單一產品,市場經營風險較大。
②差異性市場營銷策略。這是指企業針對細分市場中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不同需求,生產不同的農產品,並採用不同的營銷組合,以適應不同子市場的需求。這種策略適用於從事多種經營的大型農業企業,小型農業生產者則不宜使用這種策略。
差異性市場營銷策略的優點:通過生產多種農產品去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有利於農產品的銷售,擴大企業總銷售量,從而增加銷售收入和利潤。
差異性市場營銷策略的缺點是:生產復雜,投資大,單位產品成本高,營銷費用高。
③集中性市場營銷策略。集中性策略是指企業集中全部力量,只選擇一個或少數幾個子市場作為目標市場,生產一種較理想的農產品,實行專業化生產和營銷,試圖在較少的子市場上擁有較大的市場佔有率。這種策略適宜於資源條件較差的企業或農業生產者,如開發特色農業,生產特色農產品。
集中性市場營銷策略的優點是:企業把資源與能力集中於少數子市場,有利於迅速佔領市場,提高新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可以節省營銷費用,並能獲得較高的投資利潤率;當該農產品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偏愛時,便可迅速擴大市場范圍。
集中性市場營銷策略缺點是:市場狹窄,新展品單一,市場應變能力差。因而要密切關注市場動向,充分考慮未來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防患於未然。
(三)市場定位
(1)市場定位的概念。農產品的市場定位是農村經紀人通過為自己的產品創造鮮明的特色和個性,從而在顧客心目中塑造出獨特的形象和位置的過程。這種特色和形象可以通過產品實體方面體現出來,也可以從消費者心理方面反映出來,還可以從價格水平、品牌、質量、檔次、技術先進性等方面表現出來。
(2)農產品市場定位的方法。市場定位的方法多種多樣,但由於農產品具有與一般產品不同的特點,因而,其定位方法有其特殊性。
①根據農產品質量和價格定位。產品的質量和價格本身就是一種定位。一般來說,在消費者看來,較高的價格意味著較高的產品質量。農產品價格普遍偏低,對優質農產品實行高價,使其與普通農產品區別開來,滿足消費者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從而達到定位的目的。
②根據農產品的用途定位。同一農產品可能有多種用途,如有的農產品既可供消費者直接食用,又可用於食品加工,那麼可分別對它們進行不同的定位。此外,當發現一種農產品有新的用途時,也可運用這種定位方法。
③根據農產品的特性定位。農產品的特性包括其種源、生產技術、生產過程、產地等,這些特徵都可以作為農產品定位的因素。如「綠色農產品」、「無公害蔬菜」等等都是根據農產品的特性進行定位的。
④根據消費者的習慣定位。這是由產品使用者對產品的看法確定產品的形象,進行目標市場定位。
Ⅸ 農產品——石榴 如何進行品牌定位
要做市場的話,我覺得一,應該從它自身的口味,二,可以從它的功效作用,特別是對於現在的人來說特別注重身心健康,從石榴的含量成份來做下,三,現在大多地方都有冷庫,可以做反季節的水果,四,可以試下雲南蒙自的石榴來做,現在市場上大多都打著蒙自的旗號賣的,個人建意
Ⅹ 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定位
中國休閑農業發展的模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連片開發模式、「農家樂」模式、農民與市民合作模式等。
(1)連片開發模式
以政府投入為主建設基礎設施,帶動農民集中連片開發現代觀光農業。政府投入主要用於基礎設施,通過水、電、氣、路、衛生等基礎設施的配套和完善,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結合當地優勢開發各種農業休閑觀光項目,供城市居民到農業觀光園區參觀、休閑與娛樂。該模式依託自然優美的鄉野風景、舒適怡人的清新氣候、獨特的地熱溫泉、環保生態的綠色空間,結合周圍的田園景觀和民俗文化,興建一些休閑、娛樂設施,為遊客提供休憩、度假、娛樂、餐飲、健身等服務。主要類型包括休閑度假村、體閑農庄、鄉村酒店。該模式在全國各地尤為常見。如上海市郊區、北京市郊區、南京市郊區基本上都在採用該開發模式。
(2)「農家樂」模式
「農家樂」模式是指農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產的農產品及周圍的田園風光、自然景觀,以低廉的價格吸引遊客前來吃、住、玩、游、娛、購等旅遊活動。主要類型有農業觀光農家樂、民俗文化農家樂、民居型農家樂、體閑娛樂農家樂、食宿接待農家樂、農事參與農家樂。如成都近郊郫縣友愛鎮農科村就是該經營模式的典型代表。該村原有農戶310戶,總人口650人,總耕地面積45hm2,在農業觀光旅遊發展鼎盛時期,村旅遊接待點共128個,年均接待遊客量達50萬次以上,旅遊年經營收入達2000餘萬元l3_3。
「農家樂」模式主要提供餐飲服務,在浙江紹興縣,以娛樂(如垂釣)、農家特色餐為主的休閑農庄,占調查總數的41.3%。
(3)農民與市民合作模式
在農民承包地合理流轉集中後,建立休閑農園,以「認種」方式讓城市居民委託農民代種或親自種植花草、蔬菜、果樹或經營家庭農藝,使消費者共同參與農業投資、生產、管理和營銷等各環節,與農民結成緊密聯結關系,體驗和參與農業經營和農事活動。該模式最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的蘇州未來農林大世界,當時稱為「市民農園」,將土地分割為50m2一塊,向城市居民招租;後來在不同地區演變成多種類型的經營方式,如市民種植紀念樹、紀念林、市民租賃農舍經營農家樂等。根據2006年最新調查,在蘇州旺山休閑農庄,農戶將自家住宅的一樓租給城市人來經營餐飲農家樂,租金年收入能達到5萬元。
(4)產業帶動模式
休閑農園首先生產特色農產品,形成自己的品牌。然後通過休閑農業這個平台,吸引城市消費者來購買,從而拉動產業的發展。在這類園區,遊客除了餐飲旅遊,還帶回土特產品。如浙江稽東鎮的山娃子農庄,100元門票,除50元中餐費,遊客在離開農庄時還可帶回價值50元的一隻土雞和特色高山蔬菜。園區經營者在該基礎上,注冊自己的品牌,在自己的種養基地自種蔬菜,自養家禽,並在城裡設定銷點,或與一些企事業單位掛鉤,直銷時鮮產品。該模式深受城市民的歡迎。在浙江紹興縣的調查中,採用該模式的園區占總數的37%。
(5)村鎮旅遊模式
許多地區在建設新農村的新形勢下,將休閑農業開發與小城鎮建設結合在一起。以古村鎮宅院建築和新農村格局為旅遊吸引物,開發觀光旅遊。主要類型有占民居和占宅院型、民族村寨型、占鎮建築型、新村風貌型。如濟南市先後重點建設了l3處中心鎮和30個重點鎮,充分利用小城鎮周圍的風景名勝和人文景觀,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其中歷城區仲宮鎮、柳埠鎮等一批近郊小城鎮,已成為城市居民觀光、娛樂、度假的休閑農業基地。又如南京市金桂園農庄開發公司,也正在南京郊區橋林鎮結合新農村建設而發展休閑農業。他們試圖先將農村居民遷移到集中居住點,以提高農民生活品質和衛生條件,然後利用空出的宅基地開發休閑農庄和庭園經濟,發展休閑農業。
(6)休閑農場或觀光農園模式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已不滿足於簡單的逛公園休閑方式,而是尋求一些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生活方式。利用節假日到郊區去體驗現代農業的風貌、參與農業勞作和進行垂釣、休閑娛樂等現實需求,對農業觀光和休閑的社會需求日益上升,使我國眾多農業科技園區由單一的生產示範功能,逐漸轉變為兼有休閑和觀光等多項功能的農業園區。主要類型有田園農業型、園林觀光型、農業科技型、務農體驗型。如北戴河「集發農業觀光園」、北京「朝來農藝園」、上海「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蘇州「未來園林大世界」、珠海農科中心示範基地等,也都吸收了國外休閑農場或觀光農園的很多經驗和設計理念。
(7)科普教育模式
利用農業觀光園、農業科技生態園、農業產品展覽館、農業博覽園或博物館,為遊客提供了解農業歷史、學習農業技術、增長農業知識的教育活動。農業園主要類型有農業科技教育基地、觀光體閑教育、少兒教育農業基地、農業博覽園。如農業科技園區作為聯結科教單位科研成果與生產實際的重要紐帶,為農業科技成果的展示和產業孵化提供了實現的舞台。目前我國的一些大學或科教單位建立的農業高新技術園區,與國外的農業科技園區模式極為相似,園區的建立為科教單位和入園企業科技產業的「孵化」和「後熟」,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平台,大大促進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輻射推廣。
(8)民俗風情旅遊模式
民俗風情旅遊模式即以農村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旅遊吸引物,充分突出農耕文化、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開發農耕展示、民間技藝、時令民俗、節慶活動、民間歌舞等休閑旅遊活動,增加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主要類型有農耕文化型、民俗文化型、鄉土文化型、民族文化型。
(9)休閑度假模式
包新冬豆亢角忻蕤藜閆箭菲賓勉味妙娟聊僑巒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