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試對某個商品進行分析,運用定位理論進行廣告主題和表現策劃
怎樣的廣告是一個傑出的廣告 大衛.歐格威《一個廣告人的自白》三種意見 1、顧客認可的廣告就是好廣告 2、雷蒙.羅必凱的觀點: 不僅能影響群眾爭購它所宣傳的產品,而且它能使群眾和廣告界都把它作為一種可欽可佩的傑作而長記不忘。 例如化妝品可以從健康和美麗的主題入手要讓顧客看到商品的好處 關鍵字:廣告 廣告策劃廣告策劃案 十大 全球十大 一、「雅倩」洗衣粉—「世界上最長的晾衣繩」 案例介紹:在2000年的到來之際,巴西寶潔公司為推廣「雅倩」洗衣粉,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博達福戈海灘,拉起世界最長的晾衣繩。在博達福戈海灘拉起的這根晾衣繩,全長22420.5米。當時吉尼斯最長晾衣繩記錄18000米。這根晾衣繩共用了2800根桔紅色柱子,700米長5毫米粗的繩子32根。這根世界上最長的晾衣繩上,共晾曬了4萬多件用「雅倩」洗衣粉洗滌的白色衣服。為了收集可供晾曬的白色衣服,他們在里約熱內盧發起了「捐獻白衣」的活動。每捐獻一件白衣,可獲得一張2000年1月2日在桑巴廣場舉行的「千禧年狂歡」活動門票。 點評:由洗衣粉想到晾衣繩不難,再想到在美麗的海岸拉起一根世界上最長的晾衣繩也不難。這項策劃精彩之處是與「千禧年」狂歡鉤,很好地理解了巴西人的生活型態,將巴西人天性的熱情奔放和創造力融合到新記錄的誕生和一起商業推廣活動中。 二、可口可樂與花旗—「全美手牽手」 案例介紹:沿美國邊境公路,可口可樂與花旗贊助了一個壯觀的行為:美國人手牽手。 點評:這是一個發生在八十年代初期的策劃案,其想像力、目標消費群的參與性及執行力令人嘆為觀止。「全美手牽手」的關鍵概念是「聯系」,強調人與人的聯系或者品牌與客戶的關系 三、科技會議新聞—「融化的企鵝」 案例介紹:國外某次關於「大氣臭氧層」國際性會議,會議組織者在主會場門前道路旁,放置了一些冰雕的企鵝。因為陽關的照耀,冰雕的企鵝在融化。那天,當地和全世界新聞都出現了「企鵝在融化」圖片及關於「大氣臭氧層」相關新聞報道。 點評:每天電視新聞中有太多的國際、國內會議,「融化的企鵝」是一個傑出的策劃標桿。一個抽象的話題,怎麼適合新聞傳達?我們模擬一下「融化的企鵝」策劃人員的思路:臭氧層稀薄,造成了什麼?溫度升高。溫度高了又造成什麼?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找出一個與冰山有關、與海有關的事物——很容易想到企鵝。但想到冰雕的企鵝,想到會議中心道路兩旁的冰雕的企鵝在陽關下正在融化,需要足夠的才氣了。 四、德克薩斯州—「105件代替抽煙的事物」 案例介紹:在德克薩斯州,一百零幾個孩子,在一面普通的圍牆上,用孩子們的想像,幫助大人想像出105件代替抽煙的事物,最終成為全球新聞,讓上海的我們也知道了。 點評:每年的世界禁煙日,往往有發動萬人在某著名地點進行簽名活動的國內新聞。那德克薩斯州幾個毛孩讓我們的策劃人員汗顏哦。簽名等禁煙活動的新聞,不知能傳多遠,能傳多久,而我知道,德克薩斯州的「105件代替抽煙的事物」,讓遠在上海的我也領教了,讓我多年後還津津樂道,推為策劃佳品。 五、《申江服務導報》—「2002年上海的肖邦」 案例介紹:2002年10月,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一名學生名潘佳琪,選擇上海外白渡橋上、襄陽路服飾市場、金茂大廈廣場、淮海中路地鐵口以彈鋼琴的形式,演繹「2002年上海的肖邦」。 點評:當時我以東西先生筆名,擔任《申江服務導報》「周末方案」專欄策劃人。復旦大學經濟管理系四年級高材生潘佳琪同學,有十六年學鋼琴的歷史。只因為雙手展開十指跨度弱,不得不放棄報考上海音樂學院成為一名鋼琴演奏家的心願,考入復旦大學學經濟。我是在和潘佳琪的溝通中,我開始深入了解肖邦。肖邦之後的200年間,出現了許多演繹肖邦出名的鋼琴家。如地中海的肖邦,少共肖邦,鍾表匠的肖邦,中年的肖邦,巴黎的肖邦......。中國也有兩名演繹肖邦十分知名的鋼琴家:上海的傅雷、深圳的李雲迪,但沒有2002年上海的肖邦。《申江服務導報》「周末方案」專欄決定完潘同學有一個夢想:開一回個人的鋼琴演奏會。策劃的精妙之處是,能代表2002年上海的四個地點選擇。——代表老上海的外擺渡橋,代表發展中的現狀的襄陽服飾市場,代表今日上海商業最高成就的世界第三高建築金茂大廈,代表上海骨子裡氣質的高雅淮海路。演奏的肖邦曲目由更專業的潘同學確定。每個地點分別現場彈奏十五分鍾鋼琴。後來本次活動過程刊登在《申江服務導報》「周末方案」專欄,並在香港鳳凰衛視專題播出。 六、法國—國慶節慶典 案例介紹:某年7月14日,法國人民以如下方式「渡過」自己國家的國慶日:大家集中到法國中軸線國家公路,自己准備食物和香檳,自己准備桌椅,沿公路依次排開,聚餐慶賀。 點評:國慶節慶祝活動,一個國家的慶典,我們的想像力能走多遠呢?我們的國民能參與多深呢?國慶節,應該全民參與,策劃中最難做到就是如何全民參與。浪漫的法國策劃人,告訴我們除了守著電視機看晚會,除了交通管制自由走上大馬路看彩燈,還真的可以全民參與國家慶典。 七、金泉錢幣—《中國大歷史》 案例介紹:2002年元月,西安金泉錢幣公司推出一部用272枚真實的古錢幣編纂而成的《中國大歷史》。本書以錢幣把殷商至民國3000年華夏文明史串聯起來,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等情況。錢幣中有罕見的上古貝幣,先秦楚銅幣、刀幣、布幣、圜錢,還有神秘的西夏錢幣、稀少的金代錢幣等。該實物集共分4冊,外包裝盒用金絲楠木雕刻而成,經公證在國內絕版發行2000冊。 點評:讀中國歷史可以這樣讀哦。這是一個很有思路的新產品策劃。能獲得這樣禮品的是:官員、合作夥伴,如果不是涉及文物限制,相信可以成為國禮,成為外國元首或者世界著名的證券交易所的贈禮。我迷戀於其產品開發概念的策劃:古錢幣+歷史書+有思想有身份有地位的閱讀者。策劃者很好地揣摩了目標消費群的心理需求 八、中國鳳凰衛視《千禧之旅》PK日本電視節目《超級變變變》 案例介紹:《千禧之旅》——1999年9月開始,香港鳳凰衛視歷時4個多月,跨越4萬多公里20個國家,帶引觀眾游四大古文明發源地和三大宗教發祥地,一起探索、破譯古文明的演變和興衰...... 一百多天的連續報道,四場晚會,兩場報告會,五集《真情面對》談話節目,十三集著作版記錄片以及難以統計的報紙連載,網路追蹤等等,構成了一個系統的電視傳播工程,獲得了十分高揚的收視率和品牌影響力。 點評:在電視傳媒的創造策劃中,我在鳳凰衛視的「千禧之旅「活動策劃和日本電視節目《超級變變變》之間艱難選擇。放棄《超級變變變》,是在贊成其對全民創造力提升的同時,深懷其全民走火入魔的擔憂。好文章是用腳寫的,好策劃是用腳想的,好欄目汽車輪子滾出來的哦。《話說長江》也曾經讓我們對長江文明發祥久久迷戀,《千禧之旅》精彩處是在關鍵時間推出的關鍵節目。好的策劃不僅僅包含內容,還需掌握火候與時機。 九、美軍—「撲克牌通緝令」 案例介紹:2003年那一仗打出創造力!美國一個年青的印刷工人,創意了「撲克牌通緝令」並且通過e-mail向軍方發出自己的策劃。想不到的高效率,第二天本策劃就得到美軍司令部批准。接下來,幾百萬副「通緝令撲克牌」發到駐伊美國大兵手裡。士兵們在閑暇之餘的游戲中很快就對伊拉克高官的姓名、官職、長相了如指掌,為抓捕工作奠定了基礎。「撲克牌通緝令」別具一格的創意和其所引起的轟動效應,給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點評:我手中就珍藏著一副這樣的撲克牌,像珍藏一個傑出的創意。本策劃精彩處是這樣的「策劃」來自一個印刷廠工人。一個策劃成功與否,重要的是「買單人」眼光哦。印刷廠工人有很多,可「買單人」也許就一個人,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於策劃,「買單人」的眼光比策劃者的大腦重要 十、《藍色詞典》PK格拉斯《我的世紀》,可惜他是文學家,還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案例介紹:《藍色詞典》,一本法國書籍。將現實中的和想像中的藍色,具象的和抽象的藍色,藍色CMYK,中國的藍印花布,著名音樂《藍色的多瑙河》,都在本書中以藍色的名義歸隊。 點評:格拉斯《我的世紀》我讀過,《藍色詞典》我只是聽說過,兩本書都有精妙的策劃。以顏色為主題來編書,還不是給專業人員看色卡,是給所有喜歡「藍色」的讀者看的什麼都不是又什麼都是的書。從策劃的角度說,《藍色詞典》比《我的世紀》更需要想像力,所以抱歉了格拉斯先生。《藍色詞典》是策劃人想像力的勝利。但我至今沒有在國內的書店買到《藍色詞典》這本好書。 上面例子希望對你有幫助!
Ⅱ 佩琪的佩琪產品風格定位
突出個體對生活、對愛情、對美的獨特領悟和把握
波西米亞——原始奔放,直觀簡單的流蘇線條,吉普賽民俗色彩
維多利亞——純金飾邊,荷葉褶皺,浮華高貴色彩,濃郁的圖案,西部修飾
芭提雅——大紅大綠,色彩鮮艷,強烈對比,濃郁的東南亞氣息,自由浪漫
印度紗麗——絲綢製作,兩側滾邊,上面刺綉,柔媚姿態
藍色泰姆士——外觀考究,細心雕琢,線條優雅,色彩和諧,清新高雅
譜及他廊——休閑靈氣,色彩齊全,米白,淺藍,粉嫩,淡紫、大黑、深棕、深藍等 血型:A型
身高:164CM
體重:45KG
畢業學校:中國傳媒大學(雙語播音主持專業)
喜歡的食物:清新爽口的水果
喜歡的顏色:白、粉
喜歡的音樂:輕音樂
喜歡的歌手:ANDY
喜歡的演員:奧黛麗·赫本
喜歡的電影:飄
喜歡的運動:跑步
喜歡的動物:可愛的狗狗
優點:聰明漂亮,賦有愛心。
獨家小檔案:
佩琪,遺傳了父親南方人的長相,母親北方人的性格。有著典型的獅子座女孩的陽光開朗,喜歡音樂旅行以及一切低調而美麗的東西。
2003年懷揣著對未來的夢想離開哈爾濱隻身前往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學習英語播音主持專業本科,2007年畢業進入中央電視台成為央視十套《科技人生》欄目記者及央視五套《奧運傳奇》英語記者。2008年加入鳳凰衛視旗下鳳凰都市傳媒公司任市場部品牌推廣和建設專員。
2009年9月,帶著對家鄉的想念和對播音主持事業的熱愛回到黑龍江省電台龍廣高校頻率,擔任《音樂特快專遞》和《英語嘉年華》兩檔節目的雙語主持人。希望能在自己最熱愛的崗位上作為聽眾的音樂投遞員,以音樂為媒體每天傳遞一種積極時尚的生活態度,也期待能通過努力讓《英語嘉年華》節目成為大學生解決英語學習考試問題的第一求助對象。
Ⅲ 鳳凰咨詢台的《金石財經》節目是怎樣成長起來的它的定位、收視率怎麼樣、收視率
《金石財經》是鳳凰衛視主打的財經資訊節目。承接鳳凰衛視資訊台早期的財經評論節目《論衡財經》、《財經今日談》,現在叫《金石財經》。該節目針對當天的經濟動態與突發事件,邀請各大機構的專業人士分析市場走勢,評論財經大事,總結經驗,分析原因,預測前景。《金石財經》為自己節目的定位是「金石財經為您聚焦股市走勢,鎖定最新金融行情,解析每日的熱門財經話題,透視各項消息。此外,節目還將針對當天的經濟動態與突發事件,邀請各大機構的專業人士分析市場走勢,評論財經大事,總結經驗,分析原因,預測前景。」
播出時間:星期一至五 18:30-19:00 播出頻道: 鳳凰衛視資訊台
主持人:曾瀞漪,劉芳
畢業於台灣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擁有一口珠圓玉潤的嗓音,曾在無線衛星電視台(TVBS)擔任新聞主播與記者。「來到鳳凰衛視以後,曾靜漪以敬業的精神,順利開出《鳳凰早班車》,現主持《金石財經》、《財經點對點》等欄目。
在北京出生的劉芳,中學時期遠赴美國留學,畢業於長春藤盟校康乃爾的運籌工程系。她先後於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高盛集團研究部和美林集團投資銀行部從事企業融資工作,也曾參與包括中國電信IPO在內的多項大型企業融資及兼並項目
評論員:石齊平 朱文暉
石齊平畢業於台灣大學經濟系經研所,曾任海基會副秘書長、台灣經建會專門委員及參事、《工商時報》主筆,並在多間大學兼任副教授。現任《商業周 刊》主筆,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員,經常獲邀出席各電視台政經論壇節目作嘉賓主持。
朱文暉,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員,南澳洲裴達斯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港鳳凰衛視財經時事評論員。
Ⅳ 香港電台的旗下業務
香港電台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廣播電台,主要功能是宣傳政府的政策、製作教育及資訊節目。1970年成立「公共事務電視部」,並開始製作時事及公共事務節目,供持牌商營電視播映。後來隨著電視的普及化,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亦開始多元化,繼有電視劇、紀錄片、綜合節目、文教節目及教育電視等。於1976年與教育司署(教育統籌局前身)屬下的教育電視台合並,並改為現名。
香港電台設有七個頻道,各個頻道每天二十四小時廣播。
香港電台第一台
收聽頻率:FM92.6Mhz-FM94.4Mhz
以粵語廣播,傳遞最新最全面新聞時事資訊,兼備交流空間,讓民意和政府政策得以互相傳達,協助公民社會的發展。
內部頻道名稱及節目定位:第一新聞及資訊頻道
香港電台第二台
收聽頻率:FM94.8Mhz-FM96.9Mhz
以粵語廣播,提供多樣化的生活資訊,推 動社會共融,鼓勵包容小眾社群,支持多元文化發展。同時開拓與年青人溝通的網上世界,設有年青人網上電台Teen Power。
內部頻道名稱及節目定位:第二家庭頻道,著重青年、社區活動及音樂
香港電台第三台
收聽頻率:AM567Khz及AM1584Khz&FM106.8Mhz(香港島南) / FM97.9Mhz(跑馬地(灣仔)、渣甸山(灣仔)、陽明山莊眺景園) / FM107.8Mhz(將軍澳、天水圍)
以英語廣播,為居港的英語人士提供各方資訊,協助他們投入本地社會事務,融入香港。
內部頻道名稱及節目定位:第三新聞及資訊頻道
香港電台第四台
收聽頻率:FM97.6Mhz-FM98.9Mhz
以(英語/粵語)雙語廣播,藉推廣美樂(Fine Music)提升大眾精神生活的素質,是本港唯一的古典音樂頻道。 同時,與廣東電台音樂之聲、北京音樂台、上海動感101、台灣台北之音、新加坡YES933、馬來西亞988電台共同主辦和播出的《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節目也成為華人流行樂壇最受矚目的排行榜,剛剛在台北成功舉辦第四屆頒獎典禮,使內地歌手第一次站在了台灣的舞台上。亞洲最強的七大電台也使《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成為了一個流行指向標。
內部頻道名稱及節目定位:第四香港唯一的古典音樂頻道
香港電台第五台
收聽頻率:AM783Khz及FM99.4Mhz(將軍澳)/FM106.8Mhz(屯門、元朗)/FM92.3Mhz(天水圍)
以粵語廣播,既服務長者又照顧小眾,全力做到「戲曲文教.生活傳真.敬老慈幼.服務社群」。
內部頻道名稱及節目定位:第五長者、文化及教育頻道
香港電台第六台
收聽頻率:AM675Khz
以英語廣播,轉播英國廣播電台世界台的節目。
內部頻道名稱及節目定位:第六英國廣播公司世界台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
收聽頻率:AM621Khz及FM100.9Mhz(跑馬地、銅鑼灣、灣仔、屯門北)/FM103.3Mhz(將軍澳、天水圍)
本港普通話廣播頻道,與鳳凰衛視旗下的鳳凰優悅廣播(鳳凰U-radio)共同肩負著推廣普通話應用,以及促進世界華語地區訊息交流的使命。
內部頻道名稱及節目定位:第七香港唯一的普通話頻道。 香港電台電視大廈
香港電台教育電視中心
香港電台現有的營運及製作都集中在九龍廣播道的三座大樓。 設施大樓 地段 主要部門 投入運作年份 廣播大廈 廣播道30號 電台部 1969年 電視大廈 廣播道1號A 電視部 1971年* 教育電視中心 廣播道79號 教育及綜合節目分部 1975年 電視大廈1975年落成時原為佳藝電視廠址,但在1978年佳藝倒閉後變為TVB的製作分廠。1988年TVB遷離後改作港台電視部的總部。
因應港台設施老化及不敷應用,政府早在2000年預留將軍澳第86區一幅土地作重置港台設施,但後來因2003年SARS事件時財困及2006年的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問題而一直擱置。直到2009年,隨著數碼聲音廣播及數碼地面電視廣播服務的推展,政府重新啟動在將軍澳重置新廣播大樓的工作。但因原來計劃的地段面積較小及地底渠務限制,會削減可興建的樓面面積,故其後選定將軍澳第85區南段(原為九巴臨時車廠)一面3.1萬平方米的土地作重置新廣播大樓。
由於新選址地面面積增加,大樓低層可統一集中電台、電視台、教育電視及創新中心四大媒體大樓,同時更可設置電子節目資料庫作為電台資料館,開放供巿民參觀。
2012年5月18日,政府正式為新廣播大樓工程招標,作為興建綜合廣播和電視節目錄制場所與相關設施及行政辦公大樓。新廣播大樓工程預計於2014年第一季展開,於2018年第四季完成。 香港電台自1994年12月推出網上廣播服務以來,服務范圍日益擴大,至今全部港台製作的節目,都可以在「香港電台網站」收看、收聽和重溫。
1994年12月,在香港中文大學電算機服務中心協助下,創建「香港電台聯網版」,開拓新的廣播科技,在網上提供新聞簡報及少量電視及電台節目。
1995年9月,成功取得同步直播LiveRealAudio的科技,與美國西雅圖ProgressiveNetwork合作,在香港立法局選舉日,透過互聯網36小時全球直播電台選舉新聞和節目,成為世界上首個應用同步直播科技作36小時直播的電台,展開電台網上直播嶄新一頁。
1996年10月,港台擔任第三十三屆亞太廣播聯盟周年大會主辦機構,特別為這次活動設立網站,全球現場直播專題討論部份,首次令不能出席會議的會員,亦可在本國即時分享大會的訊息。
1997年6月,將香港回歸的各項慶祝活動,連續48小時經互聯網視像直播,全球共有25萬人次收看或收聽了是次盛事,而在此期間,到訪港台網站的人次更高達900萬,是香港互聯網廣播史無前例的一項創舉。
1998年4月,網站定名為「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提供4個電台頻道24小時直播,以及自選電台、電視節目服務。
2000年4月,全面拓展網上廣播服務,每天直播全部6個電台頻道、所有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節目(每周共7小時視像節目),及提供中文新聞文本。
2001年1月,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得到聯合國的支持,推出由聯合國拍攝的「聯合國在行動」(UNInAction),播放一系列有關世界各地的政治、環境保護、經濟及社會民生的節目。為大家開展世界視野,帶來更多國際性的資訊。
2001年2月,網站增設中文簡體字版,方便海內外華人參閱瀏覽。
2001年3月,與六大洲各國超過500間電台和電視台網站連線,讓網友更方便接通全球各地電子傳媒,分享資訊。
2001年4月,增加網上英文新聞文本。推出網上學習e-Learning,透過互聯網多媒體互動平台,推動終身學習,提供文史哲、藝術欣賞和語言學習的素材,提高大眾學習興趣。
2001年7月,開設網上財經頻道(e-Finance),提供即時財經資訊、專家推介、上市公司專訪等不同項目。
2001年11月,新增免費訂閱網上新聞速遞,每日早、午、晚三節中文及英文新聞,透過電郵直接傳送給訂戶;並提供電子手帳下載版本,方便用戶隨時瀏覽。
2001年12月,加強新聞網頁內容,每日即時新聞文本內增插特別現場錄音,包括相關訪問或重要人物發言等,令聽眾能直接收聽到第一手原聲。
2002年6月,開設「中華文化頻道」,推出不同具中國文化特色的項目,包括︰「茗茶樂」、「網上中華五千年」、「文化長河」、「中國戲曲查篤撐」等。
2002年9月,開設「文化互聯網」,提供一個網上平台,發放最新本港文化活動訊息及推動公眾交流。
2002年9月,加強網路自動上載系統,提供更簡單易用的即時調查、討論區及問答游戲的網上新介面。
2002年11月,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率先推出PDA電子手帳版本,為電子手帳用家提供多媒體內容,包括:直播6個電台頻道節目、每小時新聞簡報(粵語、普通話及英語)的直播或下載、瀏覽或下載中、英文即時新聞文本,及每日更新的電視節目精華推介短片。
2003年2月,慶祝香港廣播75年,推出「經典重溫頻道」,精心挑選香港電台在不同年代所製作的經典節目,供公眾在網上重溫欣賞。
2003年10月,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推出全新面貌,版面設計照顧不同需要,令大家網上欣賞電台電視節目更加一目瞭然。網頁新增搜尋器,公眾可更快捷及方便地,在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不同范圍內作內容搜尋,重溫和瀏覽網上提供的豐富節目及內容。
2004年10月,開設立法會直擊,每周網上視像直播立法會會議。
2005年7月,推出myrthk新功能,讓公眾能建立個人化香港電台網上頻道。網上即時新聞並提供RSS服務。
2005年8月,設立PodcastCorner下載頻道,讓公眾能簡便地接收及下載最新節目,作流動收聽。
2007年5月,PodcastCorner擴展為PodcastStation,提供更多影音節目供選擇,並增設3GP多媒體儲存格式,方便3G手機用戶隨身收看。
2008年11月,增設「電腦桌面微型應用程式」(SohaWidgetsVista版),讓公眾在新增、編輯和查閱私人的行事歷之餘,更可直接獲取香港電台新聞、收聽網上電台直播、收看電視直播及查閱港台最新活動資訊。
2009年9月,「香港共享創意」回應香港教育課程改革,啟動「創意通」通識計劃;香港電台作為一個公共廣播的機構,按「共享創意」授權條款於本網站發放一些特選多媒體項目,供大家免費下載使用。
2010年3月,全面提供「高質版」(HighQuality)服務,直播6個電台頻道節目,讓公眾可以享受高品質的香港電台網上電台直播。透過「高質版」(HighQuality)的服務,直播更流暢、音質更好更清晰。
2010年6月,推出「香港電台隨身版」(RTHKOnTheGo),iPhone及Android用戶可分別於iPhoneAppStore及AndroidMarket免費下載及安裝於iPhone、iPodTouch及Android裝置上,隨時隨地透過Wi-Fi或手提電話網路收聽電台直播、查看即時新聞、下載Podcast精選等等。
2010年7月13日,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RTHKONINTERNET》推出全新面貌,公眾可更快捷及方便地在香港電台網站不同范圍內作內容搜尋、重溫和瀏覽網上提供的豐富節目及內容。同時推出香港電台網站手機版,內容包括:直播6個電台頻道節目、瀏覽中、英文即時新聞文本,及收聽新聞節目。 香港電台設有電視部和教育電視部,但無獨立電視頻道,需借用現有商業電視台時段播放。成立於1970年,前身是香港電台公共事務電視部和教育電視。港台電視節目的取向較商營電視台為嚴肅,著重時事、教育及小眾趣味,較少娛樂性。
初時香港電台的電視節目在香港兩家免費電視台——TVB及麗的(亞洲電視前身),以協定形式在不同時段播放。至1980年代末,港台與兩家電視台經磋商後協議在黃金時段抽出若干時間播放港台電視節目,這個硬性規定於1989年正式實施。這個規定實施的初期,兩間免費電視台對此安排有所微言,認為港台電視節目過於嚴肅乏味,拉低電視台的收視率。正所謂兩家電視台經磋商後協議在黃金時段抽出若干時間播放港台電視節目,即在2008-2009年季度的港台節目。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播放港台節目為TVB,而星期六及日的播放港台節目為亞洲電視,然而在每年9月時,把播放港台節目時段對調。以梅花間竹形式對調。相反亦然。播放港台節目通常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19時至19時30分。星期六的19時至20時30分及星期日的19時至20時。固定為每季度的電視節目為5套節目,曾經在星期六,日的黃金時段節目為4套。主要是遷就部份港台節目的播放長度。在以前,有部份節目就採用固定製度,例如警訊。通常固定在星期六/日時段播影。此外,鏗鏘集固定在TVB播放。而議事論事就通常固定在立法會非休會期間的星期四播放。
香港電台於1991年首創「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委託獨立調查機構進行,發展收視率以外的節目質素指標。港台歷年所得平均欣賞指數均高踞榜首,於2008年已連續第十一年奪得「全年最高平均欣賞指數大獎」,同年以【香港歷史系列】勇奪「評審團大獎」。另外,自2000年開始,香港電台推出外判電視及電台節目計劃,引入新製作意念,推動培育本地獨立創作。香港電台的網站設有免費網上直播和重溫。
2009年9月27日,香港電台大部份電視節目改用16:9畫面比例製作。香港政府已預留無線頻道作為港台未來發展之用。 政府於2009年宣布擴大香港電台的服務范疇,其中一項主要任務是推出數碼地面電視廣播服務,為香港市民提供免費的公共數碼電視。港台的數碼地面電視廣播服務暫定提供三條(即31、32及33台)節目頻道。有關頻道現已進入訊號測試階段。
除著數碼地面電視服務展開,香港電台會由二〇一一至一二年度起增加製作高清電視節目的時數,由每年約五十小時增加至每年不少於二百小時。未來數年,香港電台會主力建立發射網路,包括與兩家免費電視台商討租用合適的山頭發射站、訂購發射儀器及設備,以及進行技術測試。
於2012年,港台透過慈雲山發射站為籌劃中的數碼地面電視頻道進行技術測試,另外三個分別位於金山、青山和飛鵝山的發射站已於2013年3月中相繼投入服務。港台數碼地面電視訊號的覆蓋率已擴展至超過全港五成人口。
2013年1月9日起,港台逢星期三於標清電視頻道1,即第32台,會轉播每周立法會會議。港台將提供雙語廣播,觀眾可選擇收聽粵語或英語。並在2013年4月1日起,港台會在高清頻道,即第31台,與TVB翡翠台及亞洲電視本港台同步播放港台黃金時段節目及重播港台節目以達至6.5小時之廣播時數,即每晚19時至次日零晨1時30分。另城市論壇也會在高清頻道與TVB翡翠台同步播放。其餘時間則繼續播放港台挑選的高清節目作測試用途。 香港電台作為公共廣播機構,徐了宣傳政府的政策、製作教育及資訊節目外,由於不從商業市場導向考量,因此節目製作亦能照顧少數社群需要,2005年,尼爾森媒介研究一項調查結果指出,在涉及全港性的社會事務上,香港電台的節目能夠引起較多觀眾關注,對比兩家免費電視台,香港電台公共事務電視節目較受大學程度及專業行政人員的歡迎。該研究另一項調查結果指出,在涉及全港性的社會事務上,香港電台的節目能夠引起較多觀眾關注。例如在多次立法會選舉中,港台製作的選舉論壇節目。
Ⅳ 鳳凰衛視中文台為什麼能夠在十多年內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視媒體
鳳凰衛視持續致力於開拓世界華人市場。歐洲台覆蓋了25個歐洲國家。美洲台覆蓋了美國及加拿大。而最早開播的中文台覆蓋面更廣,包括54個國家和地區。由於全世界華人集中在中國內地,能否在中國內地擁有更大的市場佔有率,是鳳凰衛視最為關注的。
鳳凰衛視中文台已進入廣東省、廣州市和深圳市三大有線電視網。而廣東省內的其他有線電視網也大部分轉播鳳凰衛視的節目。估計僅在珠江三角洲就有超過250萬戶、1000萬收視觀眾可以清晰地收看到鳳凰衛視中文台的節目。廣東省被批准通過有線電視網接收鳳凰衛視,不僅有地理上的原因(和鳳凰衛視總部所在地香港毗鄰),很大程度上還得益於鳳凰衛視的自律:嚴格遵守內地的新聞紀律,知道如何做才不至於「觸地雷」。這是現階段境外衛星電視要打入中國內地市場的首要關鍵。
(一)爭取節目觀眾
鳳凰衛視創立之初,它希望通過對其它媒體的「拾遺補缺」來顯示其自身的獨到之處:立足香港,溝通兩岸三地,聯結東南亞及全世界的華人。為了節目的獨特性,鳳凰衛視不斷加大自製節目的比重。中文台剛成立的頭一年裡,每天首播7、8個小時,其中自製節目不到1個小時。現在每天首播10個小時左右,自製節目達6個小時以上。一些歷時很長的王牌節目,如「小莉看時事」、「鳳凰早班車」深深贏得了觀眾和廣告商的心。而近來的「千禧之旅」、「歐洲之旅」等大規模自製節目則更為鳳凰衛視增加了印象分。新近啟播的資訊台,每周除了幾個小時的節目是向外采購的,如購買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60分鍾》節目,基本上所有的節目都是自製的。收視觀眾表示喜歡收看鳳凰衛視中文台的原因有:節目內容豐富多彩,娛樂性強;因為是境外電視台,節目有新鮮感;形式活潑;能接觸港台風土人情。
香港某家電視台的一位資深廣告人士認為:電視節目的最終發展趨勢是,沒有台只有頻道,甚至沒有頻道只有節目。
在這樣一個趨勢下,任何一個相類似的節目都可以成為競爭對手。比如有人拿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和中央電視台的《實話實說》比較。如果說這也是一種競爭的話,未來鳳凰衛視面臨很多這樣的挑戰。當然,鳳凰衛視自有吸引觀眾的手段———打名牌主持人的「牌」。主持人與節目是相互促進的。節目的收視率高,少不了出色的主持人;而一檔好的節目也可以造就一位名主持。好的主持人能夠駕馭節目、表現節目,從而提高收視率。而收視率一旦提高,主持人的身價也隨之上升。由於鳳凰衛視的運作機制比較靈活,很多節目實際上是為主持人度身訂做的。這種做法十分有利於挖掘和培養名牌主持人,使他們在節目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如魚得水,相得益彰。
鳳凰衛視的」公關「做的好。「公關」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自己給自己做,比如在自家的頻道上大力推廣自己的節目。鳳凰衛視這一招,使得內地許多電視台都爭相效仿,幾乎成為一種模式。另一種是請別人幫忙做,這一招可謂「巧借東風」。這方面,鳳凰衛視是很擅長的。
另一方面,確實有一些新成立的境外衛視頻道在一定程度上對鳳凰衛視構成了潛在的威脅,但在短期內很難撼動它的華語衛視領導者的地位。比如2000年8月開播的華語衛星頻道「陽光衛視」,由著名電視人楊瀾擔任主席,以歷史文化和人物傳記為主題。因為是新生兒,觀眾數量還不是很多。當然慢慢地它會有一批固定的觀眾,但喜愛陽光衛視的受眾群和喜愛鳳凰衛視的受眾群應該不會有大的沖突,因為節目定位不同。
(二)爭取廣告客戶
鳳凰衛視自1996年6月30日創辦以來,僅用了4年多一點的時間,鳳凰衛視在1999-2000財政年度(即1999年7月1日到2000年6月30日)首次實現了盈利,達5030萬港幣。2000年7、8、9三個月的收入較去年同期上升約94%。這一速度在同行中是遙遙領先的。
目前,鳳凰衛視有90%的收入源於廣告,內地與海外的比重是7:3,其餘10%則為提供節目內容的收益。而廣告收入之所以增長,主要由於平均廣告收費和廣告銷售量均告上升,使黃金時段和非黃金時段內可用廣告時間的使用率均有所增加。2000年7月1日起,鳳凰衛視的廣告費上調了30%,黃金時段的廣告費由原來每段3300美元增至4500美元。而調高收費後並未出現廣告客戶流失的現象。
鳳凰衛視在調高廣告收費後,廣告客戶的需求量不減,說明鳳凰衛視在廣告客戶的眼裡,可替代性不高。也就是說,廣告客戶認為,別的電視媒體達不到他們所要訴求的目標消費群體。
根據AC尼爾森調查公司於1999年5月至7月在中國30個城市做的新世紀調查報告顯示,鳳凰衛視觀眾無論家庭收入、教育水平及工作崗位均比一般電視觀眾高。家庭總收入在4000元人民幣以上的有15%,比全部電視觀眾的同樣家庭收入高出87%。43%的鳳凰觀眾教育水平在大專以上,比全部電視觀眾的同程度教育高出34%。42%的鳳凰觀眾是經理/專業人士/政府官員,比全部電視觀眾的同程度比例高出13%。這些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具有決策力和影響力的人。他們不僅會直接參與消費,而且會對別的群體起示範作用,他們是廣告客戶首選的目標觀眾。這些觀眾形成了相當穩定的收視習慣,廣告商也就十分樂意投資了。吸引了觀眾,也就牢牢地吸引了廣告商。
首先,鳳凰衛視營造了一個高標准、高質量的廣告環境。一些很少在別的媒體上做廣告的國際知名品牌,卻願意在鳳凰衛視投放廣告,比如法國航空公司、寶馬汽車等等。當高標准、高質量的廣告氛圍已然形成,「連鎖反應」就產生了。國內知名品牌也紛至沓來。著名的茅台酒首次在電視廣告上亮相,就選擇了鳳凰衛視。
越來越多的廣告客戶青睞鳳凰衛視。現在,中文台的廣告銷售已經面臨滿檔的局面。資訊台的開播將提供更多的可銷售的廣告時段。由於這兩個頻道的節目類型和主要受眾不同,廣告分流不是問題。資訊台主要播放財經新聞和時事新聞,吸引的是商界人士和理論研究人員,因此廣告商會以商業客戶為主要消費者。表現在廣告內容上,以金融、IT、辦公、旅遊等產品和服務為主。而中文台原先是一個生活娛樂頻道,後來雖然融入了一部分時事,但總的說來,有點綜合性的味道,表達一種年輕、時尚的感覺。因此,化妝品、時裝、名酒等廣告是其首選對象。
此外,鳳凰衛視不僅努力「開源」,而且注意「節流」———控製成本。鳳凰衛視正擬在深圳建一個製作中心。一旦運作起來,除了新聞,其它的節目都會拿到內地來做,因為內地的人工和設備相對香港要低廉。這樣就可以將成本控制到最低。
「鳳凰」作為一個媒體的品牌,在中國內地已備受認同。根據刊登於美國《財富》雜志1999年10月號的蓋洛普(Gallup)調查報告,在中國認識鳳凰衛視的受訪者佔36%,其知名度與國際知名品牌「麥當勞」快餐不相伯仲,更高於通用汽車、愛立信行動電話、匯豐銀行等著名品牌。
鳳凰集團的產業呈現「多樣化」(diversification)的特點。除了前面提到的5個頻道,它還涉足其它媒體。如於2000年6月30日正式出版並在中國內地特許發行的綜合性周刊《鳳凰周刊》,它的廣告及訂購收入佔了鳳凰衛視總收入的0.1%。鳳凰網也是鳳凰集團的一大產業。鳳凰集團已在北京成立獨資企業,與內地的互聯網服務商合作。其目標是發展成為內容豐富的縱向式資訊娛樂入門網站,將鳳凰集團所有有關電視和雜志的內容與互聯網社群連接起來,提供一站式的娛樂、新聞和體育等資訊。
媒體產業的「多樣化」是十分必要的,它讓媒體有能力抵禦意外的風險,經受住各種外來的打擊。鳳凰衛視從只有一個頻道發展到如今擁有多項產業,眾多廣告客戶就是看中了這種自我抵禦風險的能力,對它十分有信心。
Ⅵ 怎樣給自己一個定位
以下是我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給自己一個定位,樹人生一種追求 ! 塞涅卡說過:「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要駛向哪個碼頭,那麼任何風都不會是順風。」年輕人正處於尋夢的海洋中暢游,外界的因素會給我們帶了猶豫不定的方面,所以關鍵在於我們要掌握好自己手中的舵,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向著目標勇往直前。這就很自然得讓大家想到「學習的榜樣」。用現在時尚的話來說,就是偶像——我們希望做得與他們一樣出色,但我們不一定要去模仿。 在這市場經濟的社會里,時尚、潮流走在時代的前鋒。年輕人則是這里最龐大的力量,港台、南韓,日本的歌星演員就成了這一群人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年輕人謎戀於模仿著他們的歌聲、穿著、打扮,以致想突出一下自己的品位。但在時尚潮流佔主導的時代大家是否想到人才的競爭也十分激烈?現代中國已步入了經濟飛速發展的年代,到處都是人才濟濟,胸懷大志的人比比皆是,要是不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白日做夢終究落了個空想家。世間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艱苦辛勤勞動而能夠得到的。同樣,這個時代我們的事業,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我們為何不更多的選擇在現實生活中實實在在地為祖國為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呢?譬如:楊利偉、吳小莉、楊元慶等。這樣或許能給我們年輕人一個更好的定位,為社會的發展帶來質的飛躍。 人生如夢,築夢踏實。這就讓大家想起了鳳凰衛視資訊台副台長吳小莉。就我而言,在上初三的那一年我就開始迷上了鳳凰衛視的節目,其中的有些節目——《香港回歸世紀報道——60小時播不停》、《柯受良飛越黃河》,如今還歷歷在目。這些節目是由小莉主持的,從那之後我就非常喜歡看她做的節目,至今如此。小莉也就成了我心目中的中華青春偶像,雖然至今未曾有機會與她交談過,但是她的點點滴滴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小莉有著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能融合世界人民的真摯感情,是現代女性的光輝典範。她的工作的理念,生活的態度都是那般令人欣賞。還有在她的身上有許許多多閃光之處值得大家學習借鑒。 她憑著永遠不要放棄對自己的信心,也永遠不要放棄對於人的關懷,並且要相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從而引導我孜孜不倦的往前走,而且永遠不放棄希望。在成長的歷程中她不斷地影響著我,鞭策著我不斷地前進,在每看她的節目後令我眼界開拓,人生得到啟發。我希望未來的人生像我的偶像做的一樣出色或比她的做得更好。
Ⅶ 鳳凰衛視是香港的還是台灣
香港的電視台
1996年,劉長樂旗下今日亞洲有限公司參與創立鳳凰衛視。2002年劉收購亞視46%股權,並成為最大股東。目前,鳳凰衛視正努力形成「電視廣告+收費頻道+節目交易」的多元贏利模式。劉長樂是生於上海的北方大漢
Ⅷ 星空衛視和衛視中文台的區別
衛視中文台是一個老招牌了,從當年STAR創台的時候就有這個頻道,這個頻道的定位於娛樂綜藝,以前衛視中文台對大中華播,後來由於一些政治因素,不準了,後來又成立了個鳳凰衛視中文台來代替衛視中文台在大陸的地位,但因為鳳凰衛視的定位後來改變,STAR又決定重出江湖,推出了專衛大陸娛樂的綜合頻道-星空衛視來占市場..而衛視中文台自從鳳凰衛視出現後就只對台灣香港播了,其節目製作部門也在台灣,,由於大陸的政策原因,星空衛視在大陸的發展十分不好,後來到了只能重播以前的節目的地步,星空衛視本身的節目少,所以會拿台灣那邊的節目過來播,所以我們看星空衛視會經常看到繁體字的節目,那都是台灣那邊的節目..
Ⅸ 娛樂節目的前景
要解決娛樂節目中存在的上面問題,就要我們把握下面幾點:
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娛樂節目。人們往往狹義地理解「娛樂」二字,總是把它簡單地與歌星、影星聯系起來。而《現代漢語詞典》里對娛樂一詞的解釋是:使人快樂;快樂有趣的活動。游戲娛樂是人的天性。人們需要一種輕松和娛樂,以形成對工作勞動的調劑和補償,早有藝術產生於游戲(娛樂活動)一說。而電視的出現,為娛樂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最好的載體;它以人自身作為傳播符號,實現了對感官的全方位調動;它在交流互動中還原了人最初始的人性化娛樂狀態,並以這種人際親密的放鬆狀態舒展了人的天性,與人的生命狀態相和諧。[6]可見,電視原本就是一項以人為本的愉悅身心的方式。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娛樂節目:就是用令人愉悅的方式使人受到啟迪的節目,能讓人在娛樂中學到東西,才能成為一台真正為大眾所喜愛的優秀娛樂節目。就算是比較嚴肅的節目,它能讓你懂得人生哲理,為你點亮心中明燈,使你豁然開朗,難道你能不高興嗎?中國的電視人,是不是也應該用一種新的眼光重新定義一下娛樂節目,使我們的娛樂節目更有可品味性,更有嚼頭,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娛樂精神?
在這方面,我認為央視的《藝術人生》節目做得比較好。這台節目十分藝術化,雖然請來的都是些影視界的名人大腕,但節目旨在挖掘這些影視歌名人成功背後的感人故事。使喜愛他們表演的觀眾在賞心悅目的同時,也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做人做事的方式和態度,使自己受到啟迪。[7]
目前我國資訊類娛樂節目,如《中國娛樂報道》、《娛樂無極限》《娛樂樂翻天》等節目採用娛樂化新聞、全球化視角,創新的風格及市場化運作這幾大元素來經營,已漸現成熟;真實類娛樂節目也在積極學習國外的先進模式,成功推出類似美國《生存者游戲》和《學徒》這樣的節目;但我們看到國內的一種益智類娛樂節目的場面往往是一個表情嚴肅的主持人加上一排神色緊張的選手對決,有時候看得叫人喘不過氣來。這樣的節目,顯得有些知識性有餘,而娛樂性不足,加之節目模式單一,沒有太多創造的成分,定位於娛樂節目而又不能讓大多數觀眾得到身心的釋放和相應的輕松、愉悅、滿足感,已漸漸導致受眾市場的流失。可見,娛樂節目既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娛樂精神又要盡量避免庸俗化,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做出好看的節目。
其次,要巧借主持人代言娛樂節目。筆者對新浪網上的一個名為《你最愛看哪個台的娛樂節目,為什麼?》的調查性問題的網民跟貼做了一個粗略的統計,有26人回答問題「為什麼」一項。其中提及因喜歡主持人風格而觀看此娛樂節目的人數佔14個,約占總人數的54%;而另9個人則大多回答因為節目的主題與興趣相投。
可以看出,一位娛樂節目的主持人與節目本身的生死是戚戚相關的。人們往往因為願意看特定的主持人而看一個特定的節目,有一個優秀的主持人而牢牢記住這台節目。因此,在知名的傳媒集團的運營策略中,形象經營和明星效應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鳳凰衛視》基本上是明星欄目制,每個欄目都培養了自己的明星主持人,《中央電視台》打出了李詠牌,《湖南衛視》最近幾年也以培養了李湘、何炅、汪涵、謝娜這樣一批自己的明星主持人,而我國的其他電視娛樂節目在這方面還有很大欠缺。
我們應該認識到注重形象經營,有計劃有步驟地長期實施形象戰略,可以使電視娛樂節目得到廣泛的受眾支持,並有助於吸引大量的廣告業主,從而獲得源源不斷的大量的資金來源。 「明星,作為品牌的代言人,是商業領域的推銷手法,通過對偶像的認知,達到對節目品牌的認知,這體現了流行文化的構成要素:知名度,非理性,接觸頻率,崇拜心理,趨從心態,時尚需求等等」。[8]因而我們的電視娛樂節目應該試著為明星主持人提供弘揚個性的舞台,對於那些有潛質而又不太出名的主持人,我們也要採取明星包裝路線進行培養,為他們建立形象,塑造形象和提升形象。
既然主持人這么重要,那麼節目該如何選擇和培養合適自己的主持人呢?筆者認為作為優秀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應該思想素質好、敬業精神強,術業有專攻。 但是許多主持人離這樣的標准尚有一段距離。這和我們主持人培養機制、觀念、敬業精神等都有關系。「在西方許多國家,沒有專門培養主持人的大學和專業,新聞主持人一般都是由經驗豐富的資深記者擔當,娛樂節目主持人則從演藝明星裡面篩選,分工明確、各自專攻自己擅長的領域。」[9]而並非像中國許多主持人一樣幾乎什麼節目都能主持,無論是新聞類、娛樂類、生活類、經濟類,只要能出境的節目都可以說上兩句,這樣一方面導致主持人無暇顧及自己的主攻方向、不容易在觀眾心目中形成某一領域權威或定勢;另一方面也是對觀眾的極為不尊重。所幸這個問題已引起了中國電視界的重視。央視有一條「不允許主持人從事娛樂演藝事業」的規定是十分有道理的。
最後,運作理念上注重泛娛樂化。泛娛樂化是全世界流行的娛樂潮流。無論在哪種娛樂業態,都不可能以某個人的娛樂作為中心點來使娛樂最大化。泛娛樂化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小的空間內無限制參於娛樂的主體都是中心點,都是娛樂的輻射點。從傳統的綜藝節目可以看出,我們的綜藝節目娛樂氣息不濃是由於長期以來我們堅持綜藝節目主持人中心化這個落後的理念。主持人中心化和主持人串聯節目的功能,這兩種節目理念在我們這個娛樂時代是非常落伍的。泛娛樂化就是要打破主持人中心化和串聯節目的功能屬性,改變主持人是中心的觀念,在最短的時間內由主持人、嘉賓和現場觀眾「打鬧在一起」,從時間和空間上製造並延長娛樂的全新感覺。[10]
這一點在日本電視益智娛樂節目《超級變變變》得以體現,在《超》中,參賽節目注重原創性,創意最為重要,參賽者激情參與游戲;而主持嘉賓則多以娛樂造型出場,主持人、評委、與參賽者一齊緊張,一齊歡笑。[11]這樣的節目在娛樂中巧妙地讓主持人、表演者和現場觀眾在節目中將競技、游戲兩者很融洽地合為一體。叫場外的觀眾如何不被吸引、打動呢?
優秀的娛樂節目,全部都是在嘗試主持人、嘉賓和現場觀眾的泛娛樂化:我們可以看到不是主持人一個人獃獃地說,在身旁還有不少嘉賓和現場觀眾都在說,並且主持人絕對不是娛樂的總發動機,在場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是娛樂的發動機。《東方夜譚》可不是劉儀偉一個人在說,在讓你笑,最關鍵的最妙的是小蔡也在說,並說的我們哈哈大笑。央視的娛樂節目《星光大道》、《非常6+1》都沒有嘗試泛娛樂化的節目理念。觀眾期待的是參賽選手、嘉賓、現場觀眾同時出現在舞台上,通過整體「脫口秀」,通過每一個人的娛樂發動機,為我們製造更多娛樂氣息。[12]但願我們的電視娛樂節目能真正讓觀眾高興一下,娛樂大眾而非愚弄大眾。
Ⅹ 鳳凰網是香港的還是台灣的
香港的
鳳凰網以「網路中的電視媒體、電視中的網路媒體」為定位,其影響力既表現在鳳凰衛視向互聯網延伸的影響,還表現在互聯網向電視媒體延伸的影響上。背靠鳳凰衛視,鳳凰網成功的將鳳凰的節目、文化、理念在互聯網上延伸,同時成為了在電視台上曝光最多、互動最多、最直接的網路媒體,鳳凰網上的許多內容,包括網友們所探討的許多話題,在不斷通過電視延伸其影響力。而無論是鳳凰網自己的網友,還是通過其他媒體或者傳播手段所輻射的受眾,他們多是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士,屬於網友或者社會中的「高端階層」,他們的言行對其他網友乃至社會都有一定影響力。商業價值含量極高。
而在鳳凰衛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劉長樂的眼裡,鳳凰網還另有獨特的戰略位置。目前大中華地區既有規模龐大的報紙集團,也有實力雄厚的電視集團,但跨媒體的大集團還沒有。鳳凰控股正致力於成為這方面的領先者。而從鳳凰控股的短期目標來說,由於鳳凰衛視覆蓋范圍有限,而網路所具有的空間上可以無限拓展、時間上可以隨意點播的特性,使鳳凰網成為鳳凰衛視最好的配角。
鳳凰網路的這種「補充角色」毫無疑問是其具有很大影響力的重要原因之一。鳳凰網宣稱,他們是秉承鳳凰衛視「拉進全球華人距離的宗旨」,要成為鳳凰衛視與中國大陸1億5千萬忠實觀眾交流、互動的紐帶與橋梁。他們把這一定位概括為「網上看鳳凰」。2002年鳳凰網推出的《鳳凰寬頻》是「網上看鳳凰」這一理念最好的體現。《鳳凰寬頻》通過與中國電信、中國網通等大型網路運營商的強勢合作,成為國內寬頻內容服務市場的領先者,在目前3100萬中國寬頻用戶中有著明顯的市場競爭優勢。
不過,在目前的鳳凰控股運作體系下,鳳凰網的「配角角色」已經在不少網友心中定格。有人認為鳳凰網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鳳凰衛視的命運所決定。而未來的世界如果是一個「互聯網家天下」的社會,鳳凰網站如何更好地與鳳凰衛視實現互動,甚至實現角色互移,恐怕算得上是鳳凰網真正做大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