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太極拳在未來全世界的發展前景
會成為世界第一大運動,目前全球已經有十億人在練太極拳了.
⑵ 調查發現,長期練太極拳的人群平均壽命和普通人群差不多,那麼練太極拳與人均壽命是否具有相關性
無相關性,人的壽命和人的德行息息相關。歷史上有不少太極高手都不是高壽
⑶ 關於太極拳的現狀
在國內不清楚,如果連公園里打太極拳健身的人也算上,全世界大概有1.5億人練習太極拳。在中國的規模很大。以前有個統計,中國習武的人大概有1億人,不知道算不算上公園里打太極拳健身的。我估計算上了,不然本來就平均14個人里有一個習武的就夠過分的了,再加上公園里的老頭老太太全中國都是武林高手了......反正我身邊找100多認識的人里我也數不出4個以上真正習武的。不知道他們是不是連當兵的也算上了,那樣的話這個數據比較合適。
太極拳從清代末年就開始在京城皇宮里流行,是最有貴族淵源的武術了。真正開始是從1963年國家體育局創編簡化24式太極拳並推廣普及開始。現在已經遍及全球5大洲。
太極拳有很好的健身養身作用,精通太極拳的名家大部分都是長壽的,而且身體一直很好沒什麼老年病。所以現在太極拳是養生的上選,這正是當初創編並普及簡化太極拳的目的,而且效果好人人適用,比任何食物葯物療法來的明顯,花費還少,最多一些器材加上衣服和每天去公園的路費而已。也不怎麼占時間。當然想成為高手還是要有時間,經歷和金錢的付出的。
最擅長的省份應該是河南省焦作市的陳家溝和趙堡,哪裡是有考證的太極拳的發源地。
作為體育運動,推手據說是慘不忍睹,已經快成職業摔跤了。新開的武林大會上據說有扭轉趨勢,拭目以待了。
最著名的運動員不知道,我知道的最好的人是陳氏八大天王之一人稱常勝將軍的王戰軍。
歷史背景你要啥方面從那開始的?不過不管哪方面的google和上肯定搜得到,wiki上也有非常詳細的資料。
⑷ 太極拳國內外研究現狀.(寫論文)詳細點...拜託
太極拳研究的現狀分析
摘要:文章通過對《中華武術》、《武林》、《少林與太極》、《武魂》、《武當》等武術專業期刊03-07年以
來刊登的關於太極拳方向的共885篇文章進行整理歸類,統計各分類數量比例,分析研究相關內容,探討
太極拳研究的現狀。
關鍵詞:太極拳分類分析研究太極拳創立於明末清初,創始人綜合地繼承和發展了傳統
武術中的各種拳法,結合了古代的導引和吐納術,吸取了古典唯
物哲學陰陽學說和中醫基本理論的經絡學說,是民族智慧的結
晶。太極拳發展至今,已涵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各種成分和要
素,其拳理映射著中華民族的基本性格。如今太極拳已成為中國
乃至世界習練人數最多的拳種,深受人民的喜愛和推崇,被譽為
世界第一健身品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研究和推廣太極拳,並
成立了很多相應的組織機構,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作為國內武
術界頗具影響力的《中華武術》、《武林》、《少林與太極》、《武魂》
《武當》等武術專業雜志多年來為宣傳、普及、發展太極拳運動作
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了更詳細的了解太極拳研究的現狀,筆
者統計了2003-2007年《中華武術》、《武林》、《少林與太極》等五
家雜志刊登的太極拳類文章,將文章進行了歸類分析及數理統
計。經過分析研究,把太極拳類文章劃分為:太極文化類;太極拳
綜合技術類;太極拳理論研究;太極拳教學與訓練;太極人物及
報道等類別。統計各分類數量比例,研究各分類內容,探討太極
拳研究的現狀。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03年-2007年《中華武術》、《武林》、《少林與太極》等五
家最具代表性及權威性雜志刊登的全部太極拳類文章(論文)共
885篇(因武林雜志停刊,故對其只統計至2006年9月)。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2003年-2007年五家武術專業期刊刊登的全部太極
拳類文章(論文)共885篇,研究其內容並進行合理分類。
1.2.2數理統計法
把885篇論文就太極文化類、太極拳綜合技術類、太極拳理
論研究、太極拳教學與訓練、太極人物及報道等類別進行歸類整
理,並進行數理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結果
統計結果表明,885篇太極拳類文章中關於太極拳綜合技
術類(太極雜談)、太極拳理論研究類、太極人物類研究類等文章
數量較多。其中太極拳綜合技術類最多,共122篇,占總數的
13.78%;太極拳理論研究類文章次之,共84篇,占總數的
9.49%;太極人物類文章81篇,占總數的9.15%;太極拳文化類
文章80篇,占總數的9.04%;陳式太極類62篇,占總數的
7.01%;太極拳教學與訓練類文章54篇,占總數的6.10%。以上
分類及數量共占據了文章總量的54.57%。其餘類別如練拳感
受、太極拳歌譜要訣、太極健身類等文章為補充,分別為48篇,
占總數的5.42%;44篇,占總數的4.97%;43篇,占總數的
4.85%。值得指出的是關於太極拳器械、太極拳規則等方面研究
文章分別為11篇、15篇,只佔文章總數的1.24%和1.69%,點綴
於太極拳類文章中。
2.2分析
2.2.1關於太極拳綜合技術和太極理論研究方面
調查結果表明,太極拳綜合技術和太極理論研究兩個方面
的論文最多,其中綜合技術類122篇,占總數的13.78%,太極拳
理論研究類84篇,占總數的9.49%。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現象,
與太極拳運動深受人民的喜愛和推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習練人
數最多的拳種,並且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研究和推廣太極拳,成
立很多相應的組織研究機構有直接的關系。說明人們不但習練
太極拳而且研究太極拳,發展太極拳運動。
太極拳綜合技術也可以說是太極雜談類,屬於研究太極拳
共性方面的東西,如:太極拳的方法、作用、地位等,研究范圍較
廣,適合於各類的太極拳。因此文章數量居多在情理之中。
太極理論類屬於深層次的對太極拳進行研究總結,包括太
極拳歷史、太極拳拳理、太極拳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可喜的是近
年來關於太極拳理論研究方面的文章越來越多,與太極拳運動
越來越被國家重視、被人民喜愛有關。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
理中心每年都舉辦各種太極拳類活動,包括太極拳培訓班、太極
拳比賽、太極拳論文報告會等活動。武術申奧,太極拳也是重要
的內容之一。所有這些,極大地鼓舞了太極拳工作者和廣大的太
極拳愛好者對太極拳運動的研究和追求。太極拳理論方面的研
究成果也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
2.2.2關於太極人物、太極拳文化、太極拳歌譜要訣方面
調查結果表明,關於太極拳人物方面文章81篇,占文章總
數量的9.15%。宣傳、推廣、普及太極拳運動,與太極拳名人效應
密切相關。多年來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熏陶,太極拳名人倍出。
無論是太極拳歷史傳奇人物陳王廷、陳鑫、楊露嬋,還是現代太
極拳傳人陳小旺、陳正雷等大師都為太極拳運動的發展普及作出了很大的成績和貢獻。也正是由於這些名人大師們的明星效
應,使越來越多的追星族投入到太極拳運動中來。
調查結果表明,關於太極文化、太極拳歌譜要訣方面的文章
分別為80篇佔9.04%和44篇佔4.97%,與下面要論述的太極
健身、太極教學與訓練類均屬於主體論文類。太極拳受中國古典
哲學影響,在形成及發展中始終與古代「陰陽」「、五行」「、太極」
理論密切相關。其「天人和一」、「剛柔相濟」「、以弱勝強」等理論
一直是指導人們進行太極拳實踐的文化基礎。歷史以來關於太
極拳方面的論著多是以歌譜要訣等形式流傳於世,如王宗岳的
《太極拳論》、楊澄甫的《太極拳說十要》等。研究太極拳史料的一
個重要途徑是研究太極文化與太極拳歌譜要訣,值得高興的是,
近年來關於太極文化及太極拳歌譜要訣方面的論文無論是在數
量和質量上均有提高。如《武林》雜志曾經多次刊登蔣家駿先生
的「陳式太極拳走架打手要訣」類系列文章;《中華武術》雜志連
續刊登范克平先生「中央國術館寫真」類系列文章,均繫上乘之
作。
2.2.3關於太極拳教學與訓練、練拳感受、太極健身方面
馬克思說「健康是人的第一權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
們對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世界第一健身品牌太極拳作為傳
統的全民健身中重要的體育項目,越來越多被人們所青睞。人們
習練太極拳、體悟太極拳。有識之士通過實踐總結太極拳健身、
太極拳教學與訓練等方面的感受。這也是太極拳教學與訓練、練
拳感受、太極健身類文章分別為6.10%、5.42%、4.85%,占據主體
和補充位置的重要原因。
2.2.4關於太極拳幾大流派方面
總體來講,關於太極拳各流派方面文章,相對於太極文化、
綜合雜談、太極人物、教學與訓練等方面相對薄弱,流行的幾大
門派中,陳式太極拳方向論文62篇,占總數7.01%,楊式太極拳
44篇,占總數5.16%,屬於主體類別。其餘如孫式太極拳、吳式
太極拳方向文章只佔總數量的2.14%和1.35%。
調查結果表明,885篇論文中,屬於研究各式太極拳方向的
論文195篇,占總數量的22.03%。根據統計,195篇文章中研究
陳式太極拳方向的62篇,占流派分類的31.8%;楊式太極拳方
向的44篇,占流派分類的22.56%;和式太極拳類文章33篇,占
流派分類的16.93%;武式太極拳類文章25篇,占流派分類的
12.83%;孫式和吳式太極拳方向文章分別為19篇、12篇,分別
占流派分類的9.74%和6.15%。由此可見,在眾多的太極拳流派
類研究論文中以陳式太極拳和楊式太極拳方向為最多,這與陳
式太極拳是其他各式拳的母體拳有關。陳式太極拳從創編之始
經歷了400多年的豐富與發展,其技術及理論體系相對成熟。而
由陳式拳演變而成的楊式、孫式、武式、吳式,在習練人數、演練
水平、研究成果等方面遜色於陳式太極拳在情理之中。
關於競賽套路方面,共有文章33篇,占總數的3.72%。筆者
在進行類別劃分時把諸如24式太極拳、42式太極拳等競賽類
套路劃分在一起。統計結果表明,此類文章所佔比例較小。事實
上,競賽類套路在普及程度上遠遠高於其他類太極拳,這與競賽
類套路簡單易學,易於推廣普及有關,太極拳習練初期人們往往
選擇16式、24式等簡化太極拳類,而簡化太極拳類的健身效果
依然明顯。因此出現了參與人數眾多,研究成果偏少的現象,與
參與者以健身為目的和競賽類太極拳形成時間較短有關。
至於太極賽事及海外報道方面,屬於新聞類報道,雖然分別
占據總量的3.16%和3.39%,但因學術意義偏輕,在此不做評
論。
2.2.5關於太極拳產業、太極拳規則、太極拳器械方面
值得我們思考與關注的是,雖然太極拳作為世界第一健身
品牌,並號稱是習練人數第一的健身項目。但根據統計,關於太
極拳產業、太極拳規則、太極拳器械方面的研究很差,分別為17
篇(1.92%)、15篇(1.69%)和11篇(1.24%)。應該值得我們深思。
3討論與建議
3.1討論
作為世界第一健身品牌的太極拳運動,其研究現狀呈現欣
欣向榮之勢,研究成果以太極拳綜合技術類、太極拳理論研究
類、太極文化、太極教學與訓練、太極拳歌譜要訣等方面為主體。
在太極拳流派分類中以陳式太極拳研究成果最為突出。而值得
一提的是和式太極拳,作為近年來才發展起來的和式太極拳其
研究成果與習練人數一樣有後來居上的氣勢。和式太極拳類文
章33篇,占流派分類總量的16.93%,排在陳、楊式太極拳之後,
列第三位。而孫式、吳式太極拳研究卻略顯不足,應引起有關方
面重視。與孫式、吳式太極拳研究一樣薄弱的是關於太極拳產
業、太極拳規則、太極器械方面。希望有識之士加強這方面的研
究力度。
3.2建議
(1)體育項目科研水平的高低,取決於該項目理論與實踐、
教學與訓練等方面的研究水平。我們應該繼續加強太極拳理論
與實踐、太極拳教學與訓練、太極拳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努力提
高太極拳研究的水平。
(2)加強太極拳健身方面的研究力度,廣泛宣傳太極拳的健
身效果,努力推廣普及太極拳運動,使太極拳真正成為世界第一
健身品牌。
(3)各流派太極拳應均衡發展,充分發揚民族傳統文化,體
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孫式、吳式太極拳應發揚優勢,加強
科研力度。各派太極拳從業者及愛好者應相互學習、互相借鑒、
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4)加強太極拳市場化培養及研究,開發太極拳產業建設,
體現世界第一健身品牌價值。
(5)應加強太極拳規則及太極器械方面的研究,使太極拳研
究更加完美。
參考文獻:
[1]蔡仲林.武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曠文楠.中國武術文化概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⑸ 太極拳是怎樣來的調查報告的作文
學太極拳的感想
以前看別人打太極拳,特別是看電影時,總覺得太極拳很神秘,不可捉摸。記得有一部電影中,「太極始祖」張三豐打太極可以發揮出極強的力量,而學習者打太極卻只像擺架勢。我一直不明就裡。而今,學過二十四式太極拳後,我略知一二了。太極的功用之一是防身,重在借力打力。打太極是要求行雲流水,順勢而行。所謂勢,有內外之分。內勢指呼吸的頻率深淺、肌肉的松緊,外勢指對方和自身的姿勢、位置、速度、力度以及運動趨勢。順勢練太極,則可進退自如,攻守無隙。
太極拳,相比起長拳,動作緩慢,姿勢穩定,時進時退,圓弧動作居多,注重氣息的協調。打一套太極拳,就是全身心的鍛煉。練習時,氣息與動作的協調要求心靜;加上每一個動作都有意象,使得練習者身心融為一體,感覺「內力」在身體每一個部位的動作中流暢地運轉。圓弧動作有利於身體內氣息的運轉,緩慢的動作促使練習者專注於關鍵動作,穩定的姿勢是各動作順利進行的基礎,而時進時退擴大了氣息的運轉空間。如此一來,練太極拳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使人心情舒暢,心境明亮。
二十四式太極拳的學習相對較簡單,但其中包含著太極拳的精華。因此,若要發揮太極拳的最大效果,就應動作準確,呼吸協調。摟膝拗步中的很多動作,如摟、拗、轉身、推掌,結合弓步和重心的移動,便是極有鍛煉價值的。微曲的雙腿控制著整體的重心,擺動的雙臂帶動上身的運動,二者協調便可全身鍛煉。倒卷肱是比較難的一個式子,對穩定性要求高,由於運動時應單腳轉身,並以虛步連貫,而且速度緩慢,練習者需有足夠的耐力和身體協調能力。
太極拳並不是短時間就能學會的,只有經過大量的練習和向高手的學習,才能真正學好。太極拳健身養性的功用,將使每一個人長期受益。
我是德州齊河縣局(營銷部)的一名退休幹部,以前不愛運動,患有較重的高血凝病。但通過打太極拳,我的身體越來越好了。
2009年夏天,我到臨沂市某療養院療養。療養院根據我的病史,讓我採取運動療法,如打太極拳。從此之後,我一直堅持打太極拳。實踐證明,太極拳是一項很好的運動,確實能強身健體。今年6月份單位組織體檢,我所檢項目均已正常。
打太極拳一年多來,我有幾點深刻的體會,那就是打太極拳要有決心,要專心,而且要有悟性。首先,要有堅持打太極拳的決心,堅持每天早晨練半小時,不能半途而廢。其次,學練太極拳時要專心,多看錄像、多聽講座、多看名家如何打拳。在練習太極拳過程中,還要有悟性,對拳理拳藝不斷進行探索,提升自己的拳術水平。
我一般在早晨練習,先喝杯淡鹽水,然後凝神靜氣打拳,在松、靜、勻、輕、柔勁中,摒除一切雜念,呼吸自然,心神安定,使內氣充盈,五臟六腑均能得到鍛煉。
打太極拳不僅可以鍛煉身體,而且能夠磨練意志。在同拳友互相交流心得體會時,我也悟出了不少人生的道理。目前我已經能打簡化太極拳,四十二式太極拳,正在研討習練四十二式太極劍。
淺薄感悟,還需修煉,堅持練習,樂在其中。
⑹ 太極拳在未來全世界的發展前景如何
太極是中國傳統的健身防身的一種武術,所謂心中倒轉乾坤,手上行雲流水,腳下虛實有韻,目前流行的榆枷其來源就是我們的太極!太極在世界范圍的推廣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
⑺ 太極拳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太極拳的發展前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太極拳發展很快,打太極拳的人遍及全國。當前,僅北京市公園、街頭和體育場就設有太極拳輔導站數百處,吸引了大批愛好者。衛生、教育、體育各部門都把太極拳列為重要項目來開展,出版了上百萬冊的太極拳書籍、掛圖。太極拳在國外,也受到普遍歡迎。歐美、東南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都有太極拳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僅美國就已有30多種太極拳書籍出版,許多國家成立了太極拳協會等團體,積極與中國進行交流活動。太極拳作為中國特有的民族體育項目,已經引起很多國際朋友的興趣和愛好。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氣功引導術的完美結合,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其拳理來源於《易經》、《黃帝內經》、《黃庭經》、《紀效新書》等中國傳統哲學、醫術、武術等經典著作,並在起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釋等文化的合理內容,故太極拳被稱為"國粹" 。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中正安舒、輕靈圓活、鬆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動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 這種運動即自然又高雅,可親身體會到音樂的韻律,哲學的內涵,美的造型,詩的意境。在高級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目前, 目前,很多科研部門對太極拳正在進行研究。通過從醫學、生理、生化、解剖、心理、力學等多學科的研究證明,太極拳對防治老年摔跤、高血壓、心臟病、肺病、肝炎、關節病、胃腸病,神經衰弱等慢性病有很好的療效。
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它是技擊術和《孫子兵法》的有機結合。因此,太極拳特別是楊氏太極拳,拳勢簡單、易學易練,正在以其獨特魅力被世界人民所喜愛。
⑻ 太極拳目前是什麼樣的發展前景
這要看你具體指的是什麼?
如果說套路,世界上有好幾億人在練,普及率是世界第一無可爭議,而且持續性看好;如果說推手,就差多了,除公園里偶有老人練外,就是運動員相互頂牛的推搡的表演;如果說技擊,更是鳳毛麟角,只是部分老拳家會和主要嫡系傳人在練,在社會上基本上看不到了!
太極拳作為我們中國武術的一個優秀拳種,它本身就是打人的技術,而不是健身體操,單純的養生不是祖師爺創拳初衷!推廣太極拳服務大眾,我非常支持,但是我更願意看到,研習太極拳者在健身的同時,也能有一定的技擊能力,返太極拳善於實戰的本來面目!因為它姓『武』並非姓『舞』!!!
⑼ 太極拳 普及程度
這么說吧,全世界現在最普遍的武術是太極拳。。。
但是練的好的,很少。太極很易學。但是想精通。沒個十年八年的。難!
⑽ 青少年普及太極拳的調查問卷
可行,現在的青少年體質較差,多鍛煉對成長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