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獼猴桃社會實踐報告1500字
30年,3大變化 周利方現在是浙江長興縣新城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從事垃圾發電。農家子弟出身的他,做夢也想不到改革開放使他在市場經濟中嶄露頭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造就了成千上萬的創業者。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說,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激發了全社會的經濟創造力。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30年來最重要的經濟制度變革。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發展,我國30年年均經濟增長速度接近10%。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45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24.66萬億元。經濟總量由世界第十位躍居世界第四位。 計劃經濟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推動經濟建設和工業化起過重要作用,也暴露了資源配置不合理和長期的效率低下的弊端。改革從打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起步,市場機制逐步擴大,如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大廈已矗立在神州大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初步形成,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完善,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任務依然繁重,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從貧困到小康 本報記者 夏珺 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中國人民從貧困走向總體小康的過程。 30年前,記者就是一名下鄉知青,在黑龍江農村插隊。那時的農民叫社員,幹活「大幫哄」、記工分,到年底算算賬,趕上好年景一個工分也就合幾毛錢。那時農民吃不飽飯,穿著補丁摞補丁的衣服,住的是泥草房……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范小建對記者說,30年來,我國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堅持改革開放,加快經濟發展,使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2007年的1500萬減少了2.35億,占農村人口比重從30.7%下降到1.6%;低收入貧困人口從2000年的6213萬減少到2007年的2841萬,占農村人口比重從6.7%下降到3%。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也有較大提高。 與此同時,在全國特別是農村實行了9年免費義務教育;在8億農民中建立了政府投入為主的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逾90%;在農村普遍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過去城裡人講「三大件」:自行車、手錶、縫紉機,對多數農民來說可望而不可即。現發展到電視機、洗衣機、錄音機、電冰箱、電風扇、影碟機「新六件」。1978年以來,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2007年的13700元,農民人均收入則由134元增長到4100多元。 從短缺到充裕 本報記者 李麗輝 12月7日,在北京京客隆超市甜水園店,退休教師張大媽正推著購物車挑選水果。新疆的葡萄、海南的火龍果、進口的香蕉和獼猴桃整齊地碼放在貨架上。「看,冬天的北京還能吃到這么多天南地北的水果,要是擱在30年前,一年四季都難在市場上見一回啊!」張大媽感慨地說。 張大媽說,那時候從農村到城市,老百姓日子過得都很艱難,用「缺吃少穿」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市場上能夠買到的東西很少,吃的、用的差不多全是憑票定量供應。 據統計,1990年,我國電話普及率僅為1.1部/百人,到2007年末,就已達到69.5部/百人。張大媽說,現在商品真是極大的豐富了,購物要憑票證、排長隊現象早已成了歷史,家用電器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就連汽車和房子這樣的「超級大件」商品,也越來越多地走進人們的生活。 30年來,我們走過了從商品短缺到物質充裕的歷程。在北京中關村一家電子企業從事技術工作的王祥說,過去到南方出差還要兼任「采買」,從牛仔褲、絲襪到電子表、錄音機,都得幫單位往回帶。現在出差基本上沒有什麼個人購物的任務,因為在家門口啥都能買到。 據統計,按照國際標准工業分類,在22個大類中,中國製造業佔世界比重在7個大類中名列第一,中國製造業可謂稱雄全球。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⑵ 獼猴桃市場前景如何
獼猴桃為獼猴桃科,獼猴桃屬多年生落葉藤本植物,是20世紀由野生到人工商業化栽培馴化最為成功的果樹種類之一,迄今已有一百餘年的栽培歷史。獼猴桃因其獨特的風味,富含維生素C,被譽為“水果之王”,深受消費者青睞。
我國作為獼猴桃屬植物資源的優勢主產國,獼猴桃資源的自然分布范圍非常廣泛。除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外,其它各省區均有獼猴桃資源分布,且主要集中在北緯25°-30°的秦嶺以南、橫斷山脈以東及珠江以北地帶,這一區域內越往南分類群越多越復雜。我國獼猴桃屬的生物地理分布具有跨越省份界限的特點,根據其分布格局從西南到東北可劃分為6個主要區域:
我國獼猴桃種質資源主要分布區域及類型數量
市場價格方面,隨著獼猴桃面積快速擴張﹐產品呈現結構性過剩﹐主產區獼猴桃收購價格大幅下降。2014年國內綠肉﹑黃肉和紅肉獼猴桃田間收購價分別為5.4元/kg、8.6元/kg和12.9元/kg,2019年,綠肉、黃肉和紅肉獼猴桃田間收購價分別降為3.2元/kg.3.8元/kg和6.4元/kg,降幅分別為40.7%、55.6%和50.6%。
2014-2019年我國獼猴桃主產區收購價格變化情況
⑶ 獼猴桃的市場供應量如何
目前,陝西獼猴桃年產量131.3萬噸,比上一年增長78.5%,居全國第一。其中,周至縣獼猴桃栽植面積42.3萬畝,掛果面積達到36萬畝,預計總產量52萬噸;眉縣全縣35萬畝耕地其中獼猴桃種植面積30.2萬畝,年產量46萬噸,產量和面積較去年相對穩定,市場供應充足。
⑷ 獼猴桃在世界的發展現狀如何
全世界栽培獼猴桃的國家有中國、紐西蘭、義大利、智利等30多個國家,面積約為180萬畝,產量約140萬噸。中國已成為栽培面積和產量第一的獼猴桃生產大國,面積和產量分別為90萬畝和40萬噸。
紐西蘭是世界上公認的發展獼猴桃最成功的國家,其生產和科研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代表著獼猴桃生產和科研的發展趨勢。目前栽培面積為18萬畝,年產量28萬噸,約90%出口,年出口創匯達4億美元。
義大利是繼紐西蘭之後的又一獼猴桃生產大國,也是北半球主要的生產國,且為紐西蘭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栽培面積已達37.5萬畝,年產量突破38萬噸,近一半出口。盡管在面積和產量上已超過紐西蘭,但是在出口量及市場佔有份額上仍落後於紐西蘭,一時尚難與紐西蘭形成平分秋色的格局。
⑸ 獼猴桃的市場前景怎樣
獼猴桃的市場前景
2007-06-10 15:37
獼猴桃原產我國,國外二十紀初開始引種。三十年代紐西蘭率先開始進行內商品容栽培。七十年代起在許多國家得以發展,目前,世界獼猴桃栽培面積約12萬公頃,產量約137萬噸。紐西蘭、義大利、智利、法國、希臘、日本、美國及中國是獼猴桃主產國。獼猴桃總量仍然很小,目前全世界水果總量約4.3億噸,獼猴桃總產量僅佔世界水果總量的0.23%;我國獼猴桃產量約33萬噸,只佔我國水果總量(約6300萬噸)的0.52%,人均佔有量為0.25公斤/年。如果人均獼猴桃消費量達1公斤/年,則我國獼猴桃的需求量為130萬噸,全世界需求量約600萬噸。
因此,作為一種新興水果,獼猴桃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而優質獼猴桃潛力更大。
⑹ 彌猴桃市場前景如何
我國發展獼猴桃有巨大的潛力。一是有十分豐富的獼猴桃種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