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東南亞菜市場調查

東南亞菜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1-08-18 05:50:47

㈠ 世界上有哪些有名的菜市場

每個城市都有非常著名的地方,我覺得一個城市最有味道的地方就是菜市場了,因為在菜市場里你可以見識到各色人等,可以好好的見識一下一個城市的特色,也可以在這里體驗不同的人生。這樣說似乎有一點誇張,但是我覺得很多菜市場都非常的有自己的特點,如果你是一個善於發現的人,你一定能夠在菜市場發現不一樣的風景。

美國西雅圖的派克市場也非常的有名,這個市場跟我們國內的市場不大一樣。它的東西擺的相當的整齊,而且這里完全囊括了吃喝玩樂各種活動,而且這里有非常多的紀念品銷售。來這個市場你可以感受美國人民的豪放與熱情,每個地方的菜市場確實是相當的有特色。

㈡ 「 市場調研後感 」,怎樣寫,菜市場的!或者幫我寫一篇,500字左右,

[暑期社會實踐有感]菜市場的一天

——「關注食品安全」實踐團7月18日實踐感想

今天的天氣異常的炎熱,最高溫度竟然達到了38.6度,這對我們是個不大不小的挑戰。因為我們今天的任務不僅僅是要協助閔行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和婁老師、朱老師向居民宣傳食品安全知識,更重要的任務是調查古美和江川地區的菜場。
為什麼我們會選擇菜場作為我們調查的一個目的地呢?這是因為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菜場,菜場中的蔬菜水果種類繁多,而且價格相對超市、大賣場便宜許多,是市民日常飲食采購的首選之地。可以說,保障菜場中蔬菜水果、禽肉米蛋的安全是保障人民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關卡。
在上下午的走訪中,我們看到了現在政府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在古美和江川地區菜場已經告別了臟亂差的時代,取而代之的是規范的管理、整潔的環境。我們看到在古美的九星菜場里各種種類分區管理,還有專門的活禽宰殺的地方。我們還看到在九星菜場里有農葯殘留快速檢測室,對於每天進入市場的蔬菜水果上的農葯進行快速檢驗,並將不合格的蔬菜水果退回,確保當天蔬菜水果農葯不超標。
的確,我們現在的社會存在著這樣那樣的食品安全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對食品安全誠惶誠恐。另一方面,很多人擁有「不幹不凈吃了沒病」的觀念,認為食品安全根本就不值得重視。買東西都不看保質期,不看生產廠家,買來就吃,很多人因此買到了血的教訓。有一個正確的食品安全觀才是最為重要的。
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真正地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㈢ 國外的菜市場都是經營的什麼模式

有專門賣菜。水果的地方。這邊超市都是有很多類型的

㈣ 怎樣高效的統計一個菜市場每天的人流量

在市場的入口安裝一個光電計數器,自動累計。

㈤ 老闆讓員工去菜市場調查的用意是什麼

用意是掌握市場行情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市場調研,另一個是對有些人,和事產生懷疑。

㈥ 疫情期間印度成千上萬人擠爆菜市場,這些人為何會大量聚集在菜市場

據相關消息報道,疫情期間,印度成千上萬的人擠爆了菜市場,疫情形勢如此嚴峻,為何大家還會聚集在這個菜市場,對此大家非常疑惑。其實,也能理解,因為,疫情是可怕,但是如果餓死也很可怕,所以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解決自己的物資需求,他們必須前往菜市場購買相應的物資。是啊,因為疫情隔離,大家的物資供應變得非常困難,來,日常生活中,這些東西又是必不可少,所以,只能聚集在菜市場,畢竟這里是唯一可以購買這些物資的地方。由此可見,疫情得不到控制, 是有一定原因的。那麼,要想快速控制疫情,該怎麼做呢?下班我們一下簡單了解一下。

只有我們真正做好這些工作,我們才能把疫情真正控制住,才能真正,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加健康和安全,希望大家能夠引起重視,這些東西與我們都是密切相關的,只有我們每個人重視起來才能把它做好,

㈦ 中國蔬菜出口新加坡的市場分析與前景

一、中國蔬菜產業發展的現狀1.蔬菜產業迅猛發展,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 作為世界農業發源地之一,中國有悠久的蔬菜栽培歷史。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加入世貿組織,中國蔬菜產業迅猛發展,目前已發展成為一項支柱性產業,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自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組織實施「菜籃子工程」以來,中國蔬菜的生產和銷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統計數字表明,1999年中國蔬菜種植面積已達1113萬hm2,設施栽培面積達到120萬hm2,年蔬菜總產量3.2億t,產值約為2500億元,人均蔬菜佔有量達到253kg。用佔全國耕地面積不足5%的蔬菜耕地面積,創造出在種植業中僅次於糧食的總產值。 2.科技力量雄厚,品種不斷更新 隨著中國科技體制改革與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科技知識更新的周期也在縮短,農業科研單位承擔起建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責任更是責無旁貸。中國的農業科技人員以科學的態度,積極探索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組織精乾的具有創新精神的科研隊伍聯合攻關,不斷開發出適合蔬菜產業持續發展的技術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科研單位有: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黃瓜所和天津農業科學院蔬菜所、湖南農業科學院蔬菜所、江蘇農業科學院蔬菜所等國內十餘家蔬菜科研單位,它們擁有雄厚的技術研究力量、先進的育種手段和有競爭優勢的技術支撐能力,為保持和發展中國蔬菜產業在國內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努力躋身於國際市場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近年來,中國蔬菜科研工作者充分利用中國豐富的種質資源優勢,發揮科技優勢,採用先進的方法,先後培育出一批豐產、抗病、優質的白菜、甘藍、番茄、黃瓜等數千個優良新品種並在全國廣泛推廣,使主栽品種實現5-6年更新一次,良種覆蓋率達80%以上,單產比以前增加10%以上。 3.發揮蔬菜產業優勢,帶動相關行業發展 中國是世界第一蔬菜生產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種子消費大國之一,蔬菜產業的蓬勃發展為相關產業,尤其是蔬菜種子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如今的蔬菜播種面積比1980年增加了3.2倍,形成了一個充滿商機與潛力的廣闊市場。 4.蔬菜產業不斷發展,加工出口形成新的增長點 在蔬菜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的基礎上,中國蔬菜設施栽培有了長足的發展,加上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手段,蔬菜已實現周年生產。各大中城市的蔬菜市場供應充足、品種豐富,興起了全國范圍內蔬菜商品大流通,因此,近年來海外市場的開拓正在成為蔬菜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1999年,中國蔬菜產品年出口量達287萬t,主要品種有蘑菇、大蒜、干辣椒、蘆筍、蓮藕、生薑、蘿卜等。出口的國家和地區除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鄰近國家外,又新增加了英國、美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 二、中國蔬菜產業的發展方向 中國發展蔬菜產業有著諸多優勢:(1)多樣的自然生態環境以及豐富的蔬菜種屬資源;(2)傳統農業多年積累的寶貴經驗以及低成本的勞動力;(3)廣闊的銷售市場。據統計,全國年人均蔬菜消費量為180kg,以大白菜為例,年人均消費量達50kg。同時也有各種限制因素:(1)人均耕地面積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1/3;(2)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是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即2700m3;(3)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較低;(4)加工產品、高檔次產品、高科技含量產品偏少;(5)由於規模發展迅猛,國內市場趨向飽和,制約了農民增收。因此可以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蔬菜產業來說既有機遇也有挑戰: 1.機遇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農業宏觀經濟具有促進作用,入世後,關稅削減、非關稅措施關稅化以及禁止使用新的貿易壁壘,將為中國蔬菜出口創造更多機會。可以享受到WTO自由化、非歧視貿易以及穩定、透明的貿易政策的好處,從而可擴大中國農產品的國際市場佔有份額。 從國際市場需求看,國外市場仍有很大空間。美國、歐盟經濟形勢較好,東南亞經濟在復甦,而日韓等國家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農業呈現萎縮態勢,這將使他們對蔬菜需求增大。1990年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生鮮蔬菜為 26萬t,1998年增加到77.4萬t。當前,在國際競爭中,中國最有優勢的產業是蔬菜和果品,如發展加工出口會大大拓展蔬菜產業的發展空間。 2.挑戰 入世同時也給蔬菜產業帶來沖擊。從總產量上看,中國已成為世界頭號蔬菜生產大國,但在產品深加工上,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處於落後水平。如美國農產品深加工的產值已佔農業總產值的74%,日本、法國也均在70%以上,而中國尚不足30%。作為世界上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必將成為世界各國競相爭占的蔬菜市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蔬菜產業將要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蔬菜產品將面臨與發達國家在質量和價格方面的雙重競爭。 3.中國蔬菜產業的發展方向與措施 今後中國的蔬菜產業將大力發展設施栽培,積極推廣滴灌設施,大力開展綠色蔬菜生產的研究,積極穩妥地發展高檔珍稀蔬菜,加強蔬菜優質、抗病蟲、抗逆、適合設施栽培的新品種的選育,擴大設施栽培和反季節蔬菜面積。增強國內市場均衡供應能力,依據中國的實際情況與生產優勢,主攻高產、優質、高效三個主要目標,在擴大國內外市場的同時,提高農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和擴大再生產的能力,逐步向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蔬菜生產轉變。 (1)設施栽培。中國蔬菜的設施栽培,以往絕大多數採用傳統的畦灌,水的利用率只有40%,每公頃灌水定額為9000-12000m3。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大面積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先後開發和引進先進國家的溫室灌溉設備,主要是滴灌、微灌和與之相配套的設備,促進了中國設施栽培灌溉技術的生產和應用。推廣滴灌設備,節水效果十分明顯,每公頃灌水定額僅為4500m3,在缺水地區可增產20%以上,且能提高蔬菜品質。從而為發展高產高效、節水節力的工廠化蔬菜產業奠定了基礎。 實現中國設施栽培機械化,使耕地、施肥作畦、覆蓋地膜、定植、中耕鋤草、收獲運輸、產品加工包裝等作業環節,全部或部分實現機械化、半機械化,使廣大菜農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是中國設施栽培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2)精準農業。精準農業是建立在農業機械化基礎上的現代高精技術系統工程。蔬菜產業是利用精準農業的最好範例。精準播種機械能高精度地把種子准確定植於土壤中,為種子營造出最合理的生長空間,使幼苗得以均衡地吸收營養、利用陽光,從而獲得最大幅度的增產。 穴盤育苗是一種新型的一次性成苗的育苗技術,它採用經科學配比的營養土作為育苗基質,配合機械化精量播種、精準灌溉等先進技術,從而達到最大限度發揮肥效,提高利用率,增加蔬菜產量,不因施肥過量、吸收不良而造成環境污染。並提高了有效利用率,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佳的產出效果。 (3)凈菜與特菜上市。人們對蔬菜的需求更加註重整潔、美觀的外形,精緻悅目的包裝和裝飾,並開始追求產品的營養價值、保健效果,以及優良的口感風味、無污染、食用安全等更高層次的消費目標。蔬菜生產也將從過去以追求數量增長、滿足社會需求量為主,逐步向高產、優質並重,使產品向具有更高的附加值方向轉變。 中國蔬菜產品質量的提高,使一批優質新品種蔬菜走俏市場;精細蔬菜所佔的比例逐步提高,稀有蔬菜等一批高檔的時尚蔬菜開始進入市場,並有逐步發展的趨勢。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率先實行蔬菜產品分級整理、凈化包裝,開始推行「凈菜上市」。為提高蔬菜產品的食用安全性,進入90年代後,農業部成立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明確了無公害蔬菜的標准。目前,全國累計有5大類630餘種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其中蔬菜及其加工品種約有近50種。 (4)采後貯藏與保鮮。科技人員加強了蔬菜產後貯藏和保鮮技術的研究,使中國蔬菜產品開始向工業食品方向延伸。一批多維菜汁、蔬菜脆片、脫水菜、速凍方便菜等也開始投放市場,適應了人們生活節奏逐步加快的需求。 (5)加工蔬菜的出口。蔬菜加工出口雖然處於起步階段,但已顯示出這一產業的強大生命力。近幾年,蔬菜出口的效益遠遠高於國內銷售,如北京向新加坡出口大白菜價格達2.5元/kg,仍然供不應求。據初步預算,蔬菜出口效益在正常情況下比在國內銷售高出50%以上,有的要高出4-5倍,今後蔬菜出口有3個增長點:一是速凍菜,二是真空保鮮菜,三是保健型蔬菜,這也是蔬菜出口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 21世紀是中國蔬菜產業走向產業化、設施化、現代化、集約化、優質化、綠色化的世紀。一個將產前、產中、產後及生產、加工、銷售連結成一個整體的蔬菜產業化高潮正在中國興起,前途廣闊。

閱讀全文

與東南亞菜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為公司營銷方案模板下載 瀏覽:782
視頻交流大賽策劃方案 瀏覽:386
模聯活動的策劃方案 瀏覽:882
皮包市場營銷 瀏覽:4
市場營銷案例精品課程 瀏覽:238
04553體育市場營銷學 瀏覽:321
政府部門元旦晚會策劃方案 瀏覽:663
銀川市骨幹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38
電子商務的稅種 瀏覽:151
七月兒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03
給班級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99
2016團委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22
2013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瀏覽:984
市場營銷商品定價案例 瀏覽:300
市場營銷圖片大全會徽 瀏覽:450
應急培訓方案計劃表 瀏覽:118
遼寧眾贏電子商務是真的嗎 瀏覽:195
產品培訓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78
重視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132
國際電子商務示範法最新版 瀏覽: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