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旅遊客源市場可由哪幾部分組成
回顧世界旅遊市場的發展過程,可以肯定,旅遊業已成為當代世界經濟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旅遊市場是世界市場中一個新興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市場。今天,旅遊業已經成為僅次於石油工業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工業,而且當前還在迅猛發展。研究現代旅遊市場發展的特點,對於制定旅遊市場經營的戰略、策略至關重要。
現代旅遊市場發展的特點是什麼呢?
1.由國內旅遊向國際旅遊發展。旅遊活動的形式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國內旅遊,一種是出國旅遊,還有一種是外國人入境旅遊。三種旅遊,後兩種統稱國際旅遊。世界旅遊業的發展,一般是在工業發達國家內的各地展開,國內旅遊活動已不能滿足本國人民的需求,隨之出現了出國旅遊和接納外國人入境旅遊的活動。這種由國內旅遊逐步發展到國際旅遊的模式,首先在西歐、北美一些發達國家,如歐、美、日本等出現。到了本世紀六十年代後,國際旅遊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如歐洲地區,由於交通方便,距離較近,旅遊設施條件較好,國際旅遊接待人數一直佔全世界國際旅遊總人數的70%左右,而歐洲各國之間的國際旅遊人數則占歐洲接待國際旅遊總人數的80%以上。此外象日本、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國際旅遊也獲得高速發展。日本出國旅遊者在1956年僅有5.7萬人。30年後,出國旅行人數竟達到517萬人次,幾乎相當於1956年的91倍。美國出國旅遊者到1985年,也發展到2000多萬,加拿大1300萬。目前,全世界不僅參加國內旅遊的人數接近40億人次,且國際旅遊也達到3.25億以上(1986年統計)。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互相促進,彼此結合,形成了今日這種強大的旅遊洪流和市場體系。
2.團體旅遊向個體旅遊發展。從旅遊市場來看,在現代旅遊事業發起階段,一般是以團體旅遊市場為主要形式,分散的個體旅遊市場為次要形式。這是由於團體旅遊手續簡單,容易掌握,收益較大。以後隨著旅遊活動的大規模開發,團體旅遊形式逐步被一些個體旅遊、家庭旅遊、結伴旅遊等所替代。因為這種旅遊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風景觀賞點,調整和改變旅行生活方式,既靈活自在,又不受團體行動的約束。所以這類旅遊很快在旅遊活動比較發達、國際交通方便、私人佔有小汽車較多的西歐、北美發展起來。據西德1975年至1979年接待國際旅行者統計,該國乘坐小轎車或其它汽車旅遊的占總人數的88.9%,乘火車的下降為5%,乘飛機的更少,僅佔3.5%。可見,過去那種以團體旅遊為傳統形式的市場形象逐漸轉變為以個體旅遊為主要形式的市場格局。如日本調查統計,1964年家庭旅遊占旅遊總人數的19.7%,團體旅遊占旅遊總人數的47.5%。但到1978年,家庭旅遊則升至38.5%。而團體旅遊已降為31.4%。即使是團體旅遊也改變了過去那種單一的集體統一行動的形式,實行多樣化的靈活辦法。如集體出發,就地分散,或就地集中,游後分散等,把團體旅遊與個體旅遊兩種活動形式和兩種市場結合起來,以適應旅遊者的個人需求。
3.由基本旅遊層次向提高旅遊層次發展。旅遊活動可分幾個層次,一是基本層次、一是提高層次、一是專門層次。所謂基本旅遊層次,指旅遊者所具有的一般觀光需求。旅遊旅遊就是又行又游,行是旅行,游是游覽觀景。所以觀覽或觀賞景物,是旅遊者的第一需要,基本需求。如果離開這一基本需要,就使旅遊失去了自身屬性。所謂提高層次,主要指娛樂性的藝術欣賞活動。人們參加旅遊活動,不僅是觀光,而且還要有娛樂內容,物品可購。使觀光和娛樂、購物緊密結合起來。其中娛樂和購物又是建立在觀光的基礎上;因此屬提高層次。所謂專門層次是更高的一級旅遊層次,如朝覲旅遊、會議旅遊、商務旅遊、療養旅遊、狩獵旅遊、登山旅遊等,都是以專門旅遊市場形式出現的。以上三個層次,逐級提高,反映了旅遊市場的發展規律。這一規律的基本內涵是:從基本的觀光游覽型市場轉化為高級的娛樂購物型和專門型市場。這種轉化,無疑對現代旅遊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將引起旅遊業的一系列變化。休假娛樂型和專門型旅遊,更適合旅遊者的愛好和興趣,所以它很受遊客的歡迎。如歐洲地中海沿岸國家利用日光、海灘開展的海濱度假旅遊;夏威夷、百慕大等海島開展的海上沖浪、遊艇和休養等旅遊;美國加里福尼亞州和日本東京開辟的迪斯尼游樂園以及各地品嘗風味旅遊、新婚旅遊、體育旅遊、療養旅遊等。
4.由高消費旅遊向旅遊大眾化發展。過去認為,旅遊是富豪貴族享樂的活動,參加旅遊的人多為社會中、上層有錢有地位的人。但是,從六十年代起,旅遊不但在許多國家內普遍開展起來,而且形成了世界國際旅遊流。旅遊作為人類廣泛的社會地域活動已經遍及世界各個角落。1986年,全世界國際旅遊總人數已達3.25億人,這是一個空前廣泛而龐大的人類交流活動,它標志著世界旅遊已經進入了大眾化的時代。以歐洲為例:全洲共有人口4.4億多人。1986年旅遊人數達2億以上;英國人口為5600萬,1982年出國旅遊人數為2061萬,國內旅遊度假在1—3夜的有3200萬人次,4夜以上的有4000萬人次。可見其旅遊的廣泛性和大眾性。又如日本,1979年國內旅遊人數達1.63億人次,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48倍,平均每人每年旅遊1.5次;到1983年,國內旅遊人數增至2.59億人次,平均每人每年旅遊2次以上。旅遊大眾化時期的到來,必將給旅遊市場戰略及選擇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新課題。旅遊市場經營者就是要根據大眾化的市場特點,來組織豐富多採的旅遊項目,以滿足廣大社會成員對旅遊的各種偏好和需求。
5.從發達國家間旅遊向發展中國家旅遊發展。六十年代初,國際旅遊主要是在歐美等西方經濟發達國家之間進行,其市場范圍並不太大。從六十年代下半期起,亞洲的日本、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附近島群,拉丁美洲的一些臨海國家,非洲的突尼西亞、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北非國家,也陸續開展了國際旅遊活動。到七十年代,世界上已形成由六大旅遊區組成的全球性的國際旅遊市場格局。特別是廣大的亞非拉第三世界及發展中國家的參加,對改變世界國際旅遊業面貌和結構,起了積極的作用。以北非為例,近年來國際旅遊事業發展很快。北非地處地中海南岸,隔海與歐洲為鄰,交通便利,距離又近,是歐洲國際旅遊者尋找陽光、溫暖、沙灘等療養和避寒游覽勝地。由於這些原因,國際旅遊業發展極為迅速。如突尼西亞,在1962年旅遊開創年頭,就招徠歐美旅客5萬人;到1978年,該國接待的國際旅遊人數已達114萬以上,不到二十年內旅遊人數就翻了四、五番。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東亞及太平洋旅遊區,國際旅遊發展速度,一直遙居六大旅遊區之上。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1962年這個旅遊特區接待國際旅遊者僅有150萬人,但到了1972年,就增至540萬人;1982年又增至2300萬人,相當於1962年的15倍。目前東亞—太平洋旅遊區的國際遊人接待數量已超過3400萬。如按六大旅遊區接待人數百分比的變化來看,其發展速度一直是世界上最快的一個地區。所以國際旅遊機構的權威人士曾多次預言:世界未來的旅遊重心在東亞—太平洋。現在這種旅遊重心東移的趨勢仍在不斷加劇。如1962年,亞太區接待人數只佔六大區接待總人數的1.8%;到了1985年,則增長至10.4%。而同期,發達的歐洲旅遊區,接待旅遊人數百分比卻由71.8%下降到67.7%。亞太旅遊區幾個主要新興旅遊國和地區,如新加坡、夏威夷、香港等接待旅遊人數都在300萬人以上。以上事實說明,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旅遊業,正以高速發展的姿態活躍在國際旅遊市場上,吸引著世界各國的旅遊者。這是當前尤其值得注目的一個特點。
B. 旅遊景區市場調研涉及哪些內容
安全防護措施,以及景區保護狀態
C. 市場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
市場調查的內容涉及到市場營銷活動的整個過程,主要包括有:
()市場環境的調查 市場環境調查主要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科學環境和自然地理環境等。具體的調查內容可以是市場的購買力水平,經濟結構,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風俗習慣,科學發展動態,氣候等各種影響市場營銷的因素。
(2)市場需求調查 市場需求調查主要包括消費者需求量調查、消費者收入調查、消費結構調查、消費者行為調查,包括消費者為什麼購買、購買什麼、購買數量、購買頻率、購買時間、購買方式、購買習慣、購買偏好和購買後的評價等。
(3)市場供給調查 市場供給調查主要包括產品生產能力調查、產品實體調查等。具體為某一產品市場可以提供的產品數量、質量、功能、型號、品牌等,生產供應企業的情況等。
(4) 市場營銷因素調查 市場營銷因素調查主要包括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的調查。產品的調查主要有了解市場上新產品開發的情況、設計的情況、消費者使用的情況、消費者的評價、產品生命周期階段、產品的組合情況等。
(3)旅遊客源市場調查的內容擴展閱讀:
市場調查作用:
1、有助於更好地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和最新技術,改進企業的生產技術,提高管理水平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迅速,新發明、新創造、新技術和新產品層出不窮,日新月異。這種技術的進步自然會在商品市場上以產品的形式反映出來。
通過市場調查,可以得到有助於我們及時地了解市場經濟動態和科技信息的資料信息,為企業提供最新的市場情報和技術生產情報,以便更好地學習和吸取同行業的先進經驗和最新技術。
改進企業的生產技術,提高人員的技術水平,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從而提高產品的質量,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增強產品和企業的競爭力,保障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2、為企業管理部門和有關負責人提供決策依據
任何一個企業都只有在對市場情況有了實際了解的情況下,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市場營銷策略和企業經營發展策略。在企業管理部門和有關人員要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決策時,如進行產品策略、價格策略、分銷策略、廣告和促銷策略的制定,通常要了解的情況和考慮的問題是多方面的。
D. 市場調查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消費者需求方面的情況、調查生產者供應方面的情況、調查銷售渠道的情況、調查新產品發展趨勢情況、調查市場競爭的有關情況。
第一,消費者需求方面的情況。
顧客的需求應該是企業一切活動的中心和出發點,因而調查消費者或用戶的需求,就成了市場調查的重點內容。這一方面主要包括:服務對象的人口總數或用戶規模、人口結構或用戶類型、購買力水平及購買規律、消費結構及變化趨勢、購買動機及購買行為、購買習慣及潛在需求,對產品的改進意見及服務要求等。
第二,調查生產者供應方面的情況。
這方面的調查應側重於與本行業有關的社會商品資源及其構成情況,有關企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進步情況,產品的質量、數量、品種、規格的發展情況,原料、材料、零備件的供應變化趨勢等情況,並且從中推測出對市場需求和企業經營的影響。
第三,調查銷售渠道的情況。
主要是調查了解商品銷售渠道的過去與現狀、包括商品的價值運動和實體運動泫經的各個環節,以及推銷機構和人員的基本情況、銷售渠道的利用情況、促銷手段的運用及其存在的問題等。
第四,調查新產品發展趨勢情況。
這主要是為企業開發新產品和開拓新市場搜集有關情報,內容包括社會上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發展情況,新產品與新包裝的發展動態或上市情況,某些產品所處的市場生命周期階段情況,消費者對本企業新老產品的評價以及對其改進的意見等。
第五,調查市場競爭的有關情況。
拓展資料:
市場調查是指用科學的方法,有目的、系統地搜集、記錄、整理和分析市場情況,了解市場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為企業的決策者制定政策、進行市場預測、做出經營決策、制定計劃提供客觀、正確的依據。
作用
1、有助於更好地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和最新技術,改進企業的生產技術,提高管理水平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迅速,新發明、新創造、新技術和新產品層出不窮,日新月異。這種技術的進步自然會在商品市場上以產品的形式反映出來。
通過市場調查,可以得到有助於我們及時地了解市場經濟動態和科技信息的資料信息,為企業提供最新的市場情報和技術生產情報,以便更好地學習和吸取同行業的先進經驗和最新技術,改進企業的生產技術,提高人員的技術水平,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從而提高產品的質量,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增強產品和企業的競爭力,保障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2、為企業管理部門和有關負責人提供決策依據
任何一個企業都只有在對市場情況有了實際了解的情況下,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市場營銷策略和企業經營發展策略。在企業管理部門和有關人員要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決策時,如進行產品策略、價格策略、分銷策略、廣告和促銷策略的制定,通常要了解的情況和考
3、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生存能力
商品市場的競爭由於現代化社會大生產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進步,而變得日益激烈化。市場情況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而促使市場發生變化的原因,不外乎產品、價格、分銷、廣告、推銷等市場因素和有關政治、經濟、文化、地理條件等市場環境因素。這兩種因素往往又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的,而且不斷地發生變化。
因此,企業為適應這種變化,就只有通過廣泛的市場調查,及時地了解各種市場因素和市場環境因素的變化,從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通過對市場因素,如價格、產品結構、廣告等的調整,去應付市場競爭。對於企業來說,能否及時了解市場變化情況,並適時適當地採取應變措施,是企業能否取勝的關鍵。
技術手法
市場調查的手法技術性,市場調查有下列四種手法
定性營銷研究Qualitative marketing research:最常被使用。簡單來說就是從受訪者的數字回答中去分析,不針對整個人口、也不會做大型的統計。常見的例子有:焦點族群focus groups、深度訪談、專案進行等。
定量營銷研究Quantitative marketing research:採用假說的形式,使用任意采樣、並從樣品數來推斷結果,這種手法經常用在人口普查、經濟力調查等大型的研究。常見的例子有:大型問卷、咨詢表系統questionnaires等。
觀察上的技術Observational techniques:由研究員觀察社會現象,並自行設定十字做法,就是水平式比較﹙通常是指時間性的比較﹚、與垂直式的比較﹙與同時間不同社會或不同現象比較﹚;常見的例子有:產品使用分析、瀏覽器的cookie分析。
實驗性的技術Experimental techniques:由研究員創造一個半人工的環境測試使用者。這個半人工的環境能夠控制一些研究員想要對照的影響因子,例子包括了購買實驗室、試銷會場。
E. 市場調查內容有哪些
1、市場環境調查:主要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社會文化環境、回科學環境和自然地理環答境等。具體的調查內容可以是市場的購買力水平,經濟結構,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風俗習慣,科學發展動態,氣候等各種影響市場營銷的因素。
2、市場需求調查:主要包括消費者需求量調查、消費者收入調查、消費結構調查、消費者行為調查,包括消費者為什麼購買、購買什麼、購買數量、購買頻率、購買時間、購買方式、購買習慣、購買偏好和購買後的評價等。
3、市場供給調查:主要包括產品生產能力調查、產品實體調查等。具體為某一產品市場可以提供的產品數量、質量、功能、型號、品牌等,生產供應企業的情況等。
4、市場營銷因素調查:主要包括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的調查。產品的調查主要有了解市場上新產品開發的情況、設計的情況、消費者使用的情況、消費者的評價、產品生命周期階段、產品的組合情況等。
5、市場競爭情況調查:主要包括對競爭企業的調查和分析,了解同類企業的產品、價格等方面的情況,他們採取了什麼競爭手段和策略,做到知己知彼,通過調查幫助企業確定企業的競爭策略。
F. 旅遊客源市場調查問卷怎麼寫
建議用表單大師做這個問卷,
G. 市場調查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現代意義上的市場調查不再是簡單的走訪,也不僅僅是了解與銷售直接有關的情況。它是市場營銷活動的起點,為了幫助企業確立正確的發展戰略,其方法愈來愈復雜、內容越來越紛繁。就其內容而言,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市場環境調查 (1)有關市場政策、規定的調查 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對市場的政策; 法規變化。 (2)影響銷售的社會因素調查 政治風雲; 社會時尚; 科技發展狀況; 道德行為規范; 社會習俗; 婚姻觀念等。 (3)影響銷售的自然因素調查 氣候狀況; 地理條件; 自然災害。 二、市場營銷因素調查 (1)產品調查 顧客對產品的評價意見和需求; 產品處於生命周期的何種狀態; 產品的包裝是否美觀、輕便、安全、便於運輸; 產品的商標是否便於記憶、富於情趣、易於聯想; 產品的服務態度和服務方式是否適當等等。 (2)價格調查 消費者對本企業產品價格的反映; 競爭對手產品的定價及其波動情況; 新產品定價依據的獲得; 老產品價格如何調整等問題的調查。 (3)銷售渠道的調查 中間商的銷售情況; 中間 商的優劣; 儲存運輸成本的高低等。 (4)銷售推廣調查 哪種推銷方式更適宜; 廣告媒體如何選擇; 服務方式的選擇等。 (4)銷售可能性調查 現有和潛在的購買者的人數及需求量; 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 本企業與競爭對手的產品在市場上的佔有率; 本企業在國內外各個地區進行銷售的可能性,以及擴大銷售的可能性及具體途徑等。 三、市場基本狀況調查 市場的規模; 市場的總體需求量;市場的動向; 同行業各單位的市場占
H. 旅遊客源市場是什麼意思
旅遊客源市場是指旅遊區內某一特定旅遊產品的實際購買者和潛在購買者。
客源市場是一個人口眾多、構成復雜的巨大市場。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文化興趣和不同的旅遊需求。因此,客源市場的需求是多樣化的。
作為旅遊目的地,有必要通過調查研究,確定不同市場環境下客源的不同需求。我們不能依靠主觀臆斷,而應採取有效的方法來滿足客源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影響旅遊市場的季節性因素有兩個方面:
一是旅遊者休閑度假的季節性。例如,德國人出國的高峰期是春季,而日本人則集中在8月份。
二是旅遊資源的季節性,如秦皇島海濱浴場在夏季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避暑,而哈爾濱則在寒冷的冬季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形成了旅遊市場的強烈季節性。旅遊經營者除了充分利用旺季外,還應開發受旺季影響較小的產品或創新淡季旅遊產品,打破旅遊的季節性限制。
(8)旅遊客源市場調查的內容擴展閱讀:
21世紀的旅遊業,將主要突出以下變化和特點:
(1)旅遊將成為人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規模會逐年擴大;旅遊經營將實現集團化、網路化、國際化,競爭將進一步加劇;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將成為世界旅遊的熱點地區,中國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2)傳統觀光旅遊將讓位於休憩度假旅遊,散客旅遊已慢慢成為主流;突出主題化旅遊特色(含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深層次文化特色),強調個性化服務。
(3)生活旅遊成為了一種新的旅遊時尚,「回歸自然」、「擁抱自然」和「感受自然」已形成現代旅遊的追求和文明標志。
(4)可持續旅遊已成為現代旅遊追求的最高目標。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旅遊組織等在西班牙召開了「可持續旅遊發展世界會議」。
通過了《可持續旅遊發展憲章》、《可持續旅遊發展行動計劃》等重要文件,強調旅遊發展必須建立在生態環境的承受力基礎上,並符合當地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和道德規范。